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1
作者 蔺美玲 吴佩润 +4 位作者 杨雯景 王竞秋 王晨昱 张小郁 陈红梅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216-223,共8页
医学生理学实验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目前针对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仍为空白,更缺乏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11月15日收录的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相关文献655篇,针对... 医学生理学实验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目前针对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仍为空白,更缺乏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11月15日收录的生理学实验教学研究相关文献655篇,针对文献发表时间、作者及单位分布、热点研究内容与前沿趋势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献发刊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热点包括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手段的交叉融合与联合应用等,但各研究团体、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实验教学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
作者 孙燕 李青华 +3 位作者 廖慧敏 邓爱平 刘竹芬 李婉媚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尿pH值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2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及208例新发T2DM患者(新发T2DM组)的25(OH)D_(3)水平,并根据25(O...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尿pH值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2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及208例新发T2DM患者(新发T2DM组)的25(OH)D_(3)水平,并根据25(OH)D_(3)水平将新发T2DM患者分成新发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n=92)及新发T2DM患者维生素D非缺乏组(n=116)。非缺乏组25(OH)D_(3)水平为20~100 ng/mL;缺乏组25(OH)D_(3)水平为<20 ng/mL;25(OH)D_(3)与胰岛素抵抗、尿pH值等的相关性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发T2DM组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新发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尿pH值、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和游离甲状腺素(FT_(4))均高于非缺乏组(P<0.05),而组间的胰岛功能指数、空腹C肽、血清钙、促甲状腺激素(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1.776,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OR=1.289,P<0.05)是新发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发T2DM患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较高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T2DM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_(3)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抵抗指数 尿PH值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甲状腺素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医学生理学虚拟仿真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白晓洁 封启龙 +1 位作者 燕子 王瑾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将部分授课内容情境化、可视化,并实现人机交融和互动,对传统教学模式将是重要的补充和提升。在生理学虚拟仿真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贴合教学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将部分授课内容情境化、可视化,并实现人机交融和互动,对传统教学模式将是重要的补充和提升。在生理学虚拟仿真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贴合教学内容,注重思维培养,合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虚实结合,使虚拟仿真项目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改革 虚拟仿真 教学方法 可视化
下载PDF
案例为基础教学法在生殖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艳 项云改 +5 位作者 张丹 宋玉霞 万利静 禹果 程兰兰 谭丽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为基础教学法(CBL)在生殖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习的65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名和... 目的:探讨案例为基础教学法(CBL)在生殖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习的65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名和研究组3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CBL,比较两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自评结果(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医生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P<0.05);研究组实习医生的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3,P<0.05);研究组实习医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6、4.612、8.495、7.344、11.813,P<0.05);研究组实习医生的教学满意度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5.626,P<0.05)。结论:CBL教学法在生殖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升了医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还提高了实习医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大多数实习医生对该方法也表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为基础教学法 生殖医学中心 临床医学 实习医生教学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腰椎骨密度与体质成分的相关性
5
作者 吕磊 翟建 +2 位作者 李培 刘奇峰 方世武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CT技术(QCT),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腰椎骨密度(BMD)与体成分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4年7月-2022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06例,使用QCT测量患者的L1、L2的BMD,L3中心层面的体成分... 目的:采用定量CT技术(QCT),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腰椎骨密度(BMD)与体成分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4年7月-2022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06例,使用QCT测量患者的L1、L2的BMD,L3中心层面的体成分信息,包括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总脂肪(TAT)、腰3水平横断面肌肉面积(L3-SMA),腰3水平肌肉内的脂肪含量(L3-IMAT),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长及血液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HD患者腰椎BM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依据BMD测量结果,将106例MHD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61)及骨量异常组(n=45),比较两组间体成分及各个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06名MHD患者中57.55%(61例)骨量正常,42.45%(45例)骨量异常,其中26.41%(28例)骨量减少,16.04%(17例)骨质疏松。骨量异常组的年龄、TC、LDL-C、P、VAT、SAT、TAT、L3-SMA及L3-IMAT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性别、透析龄、TG、HDL-C、ALB及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腰椎BMD与L3-SMA呈正相关(r=0.264,P<0.05),与年龄、VAT、SAT、TAT、L3-IMAT及TC呈负相关(P<0.05)。未发现MHD患者腰椎BMD与透析龄、TG、HDL-C、LDL-C、ALB、Ca及P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磷、高龄及高L3-IMAT是MHD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腰椎BMD与体成分、年龄及TC有相关性,高血磷、高龄及高L3-IMAT是MHD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质 骨密度 肾透析
下载PDF
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远青 李洁 +2 位作者 张琛 崔常香 董丽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64,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头针(SA)治疗,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头针(SA)治疗,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17)。观察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对照组不接受任何针刺治疗,只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调查,3个月后再次评估并追踪随访6个月。安全性评估在基线和治疗的第4周进行。结果: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2组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2组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失眠症状均得到改善(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PSQI和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对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和改善失眠症状具有临床治疗价值,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头针 神经功能重塑 失眠 脑网络
下载PDF
水迷宫实验在学习记忆相关疾病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符兆英 姜艳娜 +2 位作者 高成 张喆 吴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87,101,共5页
Morris水迷宫实验是研究与评价啮齿类动物学习与记忆能力的经典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相关药物的研究中。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学习记忆类研究将会受到更多关注。本文就水迷宫实... Morris水迷宫实验是研究与评价啮齿类动物学习与记忆能力的经典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相关药物的研究中。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学习记忆类研究将会受到更多关注。本文就水迷宫实验在学习记忆相关疾病研究和新药研发方面的啮齿类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动物年龄、性别和种属对水迷宫实验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迷宫实验 学习记忆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啮齿类动物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8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下载PDF
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寒区飞行错觉发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媛 余静 +8 位作者 严军 李森 夏雨 朱莹 龙在云 王海燕 周阿香 李玲 杨策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了解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寒区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运用“飞行错觉综合量表(Comprehensive flight illusion scales)”调查74名寒区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 目的了解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寒区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运用“飞行错觉综合量表(Comprehensive flight illusion scales)”调查74名寒区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飞行错觉的措施。通过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差异和飞行错觉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4份,收回74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飞行错觉的发生率为32.43%。飞行时间与飞行错觉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寒区发生率较高的3种飞行错觉分别为距离错觉(20.27%)、倾斜错觉(18.92%)和相对位置错觉(16.22%);发生率较低的3种飞行错觉分别为:脱离现象(4.05%)、旋转错觉(4.05%)和倒飞错觉(2.70%)。飞行错觉发生后66.67%的人员出现紧张、感觉杆“搬不动”、头痛、头昏以及飞行后失眠等多种反应。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几乎都知晓并认同积极应对飞行错觉的处理方式,却有50%的人员认为可采用消极等待的方式。通过对影响飞行错觉发生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提示:除了飞行科目以外,与飞行员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和飞行活动相关的多种因素均影响飞行错觉的发生,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寒区作业的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冬季短时期内飞行错觉发生后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他们的疲劳焦虑状态、气候、地形环境以及驾驶机型的座舱界面飞行参数与飞行错觉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陆军飞行人员 直升机 飞行错觉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金匮肾气丸联用cART对HIV-1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10
作者 董雁 刘锦 +5 位作者 闵奇萍 黄金龙 何妙翠 王黎芳 钱峰 刘义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198,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毒性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抗病毒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AIDS治疗领域的瓶颈[1]。部分国家资助的中医药防治AIDS科研课题提出正虚(主要为肾虚)是AIDS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基础,以肾气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2-3]。补肾制剂可能是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可靠方式。金匮肾气丸是由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牛膝、泽泻等多味中药制成的综合制剂[4],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研究首次采用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治疗HIV-1感染者,比较了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单用cART对HIV-1感染者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试图为探索HIV-1感染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良反应 T细胞亚群 HIV感染者医疗结局健康调查量表
下载PDF
血细胞处理仪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小光 陈茵 +4 位作者 谭爱玲 梁明月 黄小敏 杨子曜 何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建立血细胞处理仪(NGL-BBS)新程序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与传统手工法比较对血小板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从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分离并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分别采用血细胞处理仪(NGL-BBS)设定的新程序(观察组)和手工法(对照... 目的建立血细胞处理仪(NGL-BBS)新程序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与传统手工法比较对血小板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从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分离并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分别采用血细胞处理仪(NGL-BBS)设定的新程序(观察组)和手工法(对照组)进行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修改血细胞处理仪原洗涤红细胞程序参数建立新的洗涤血小板程序,具体参数如下:稀释量150 mL,洗涤量150 mL,稀释速度100 r/min,洗涤速度120 r/min。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洗涤混合血小板的生物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表达率,并使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测量和比较两组洗涤混合血小板的MA值。结果观察组洗涤混合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t=4.11,P<0.01;t=10.78,P<0.01);观察组血小板的血栓弹力图MA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6.67,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细胞处理仪(NGL-BBS)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的方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明显小于手工制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生物活性 血栓弹力图 MA值
下载PDF
miR-144-3p参与高蛋氨酸饮食诱导Cbs^(+/-)小鼠的肝细胞自噬
12
作者 盛思琪 谢琳 +6 位作者 赵翔宇 姜怡邓 吴凯 熊建团 杨安宁 郝银菊 焦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9-1294,共6页
背景:高蛋氨酸饮食可导致Cbs^(+/-)小鼠发生肝损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肝脂肪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微小RNA(miRNAs)参与细胞存活、分化和细胞自噬等各种细胞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 背景:高蛋氨酸饮食可导致Cbs^(+/-)小鼠发生肝损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肝脂肪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微小RNA(miRNAs)参与细胞存活、分化和细胞自噬等各种细胞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miR-144-3p在高蛋氨酸饮食诱导Cbs^(+/-)小鼠肝细胞自噬中的关键作用。方法:①选取4周龄体质量相近的雄性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正常(Cbs^(+/+))小鼠和单基因敲除(Cbs^(+/-))小鼠各10只,均饲以高蛋氨酸饮食,12周后处死,留取肝脏组织。②体外培养人源肝细胞(HL-7702),分为对照组(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组(1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mimic-NC组(转染mimic-NC)、mimic-NC+同型半胱氨酸组(转染mimic-NC+1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miR-144-3p mimic组(转染miR-144-3p mimic)、miR-144-3p mimic+同型半胱氨酸组(转染miR-144-3p mimic+1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inhibitor-NC组(转染inhibitor-NC)、inhibitor-NC+同型半胱氨酸组(转染inhibitor-NC+1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miR-144-3p inhibitor组(转染miR-144-3p inhibitor)、miR-144-3p inhibitor+同型半胱氨酸组(转染miR-144-3p inhibitor+1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和肝细胞中miR-144-3p的表达水平;转染miR-144-3p模拟物或抑制剂后,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44-3p的转染效率及其对LC3B和p62蛋白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细胞miR-144-3p表达与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与Cbs^(+/+)组比较,Cbs^(+/-)组小鼠肝组织和同型半胱氨酸组肝细胞中miR-144-3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②转染miR-144-3p模拟物后,与mimic-NC比较,miR-144-3p mimic组中LC3B-Ⅱ/Ⅰ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转染miR-144-3p inhibitor后,得到相反的结果(P<0.01);③与mimic-NC组相比,miR-144-3p mimic组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降低(P<0.01);与inhibitor-NC组比较,得到相反的结果(P<0.01);④肝细胞中miR-144-3p的表达与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r=-0.8876)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r=-0.8299)的含量呈负相关;⑤结果表明,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抑制miR-144-3p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的自噬,进而加重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R-144-3p 同型半胱氨酸 细胞自噬 肝损伤 高蛋氨酸饮食
下载PDF
跑台训练对急性高原低氧暴露大鼠海马髓鞘再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庆 刘媛 +7 位作者 罗浩东 苏虹 钟娟 杨策 王海燕 李森 殷樱 谭波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6-795,共10页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急性高原低氧暴露大鼠海马髓鞘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6~8周龄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220 g),6只用于损伤后髓鞘形态观察;其余24只随机分为(n=8):对照组、低压缺氧组和跑台训练组。实验组放入海拔6000 m...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急性高原低氧暴露大鼠海马髓鞘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6~8周龄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220 g),6只用于损伤后髓鞘形态观察;其余24只随机分为(n=8):对照组、低压缺氧组和跑台训练组。实验组放入海拔6000 m的低压氧舱内,连续7 d。对照组动物放入密闭舱室内相同时间而不进行缺氧处理。跑台训练组于造模结束后第2天开始4周的跑台训练。训练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海马脱髓鞘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和CA3区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低压缺氧组进入旷场中心区域次数、总路程和路程比及Morris水迷宫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区域路程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跑台训练组较低压缺氧组有所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低压缺氧组海马CA1和CA3区单位面积内Olig2阳性细胞数量及MBP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跑台训练组较低压缺氧组有所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压缺氧组海马Olig2和MBP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跑台训练组较低压缺氧组有所增加(P<0.01)。结论跑台训练能够促进急性高原低氧暴露大鼠CA1和CA3区少突胶质谱系细胞数量和髓鞘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并促进海马髓鞘结构修复,从而改善缺氧导致的焦虑样行为及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缺氧 跑台训练 髓鞘再生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龄孕晚期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
14
作者 薛洁 王慧敏 +3 位作者 徐丽华 郑丽丽 姜静 王志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高龄孕晚期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45岁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女性102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用辛普森双平面法、2D-STI及...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高龄孕晚期孕妇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45岁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女性102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用辛普森双平面法、2D-STI及RT-3DE进行检查分析,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高龄孕妇与对照组受试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三种方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孕妇较高龄对照受试者左室LSapi减低,Tmsv-16-SD%及Tmsv-16-Dif%增高(P<0.05),高龄孕妇较适龄孕妇LSbas增加(P<0.05)。结论:高龄孕妇孕晚期LVEF处于正常水平,但可能已经存在左室壁局部纵向应变减低和心肌运动同步性减低,RT-3DE及2D-STI均可早期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改变,提示临床给予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孕妇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下载PDF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刘惠苗 李艳敏 +5 位作者 张永志 薄倩澜 楚妙 张婷 代桂宁 顾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9-214,F0003,共7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PDRS-Ⅲ和H-Y分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进...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PDRS-Ⅲ和H-Y分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对PD患者进行PSQI量表、ESS量表、IRLS量表、RBD量表等测试,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BMI、颈围、腹围、询问既往病史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化的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1)101例PD患者中有87例(86.14%)存在睡眠障碍。(2)PSG显示PD患者的睡眠障碍常见的有RBD、PLM和OSAHS。(3)PD-RBD患者REM期睡眠比例为(13.14±8.11)%,主观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4)PD患者PLM易伴随RLS同时出现。(5)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PD-OSAHS患者EDS更常见,对患者日间功能影响更大。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PD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多表现为RBD、PLM和OSAHS等方面,PD-RBD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iR-340-5p靶向调控ARID1A对甲状腺癌活性、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6
作者 段飞 陈羿 +1 位作者 查官金 段训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0-1485,共6页
目的 探讨miR-340-5p靶向调控富含AT的相互作用结构域(ARID)1A对甲状腺癌活性、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iR-340-5p和ARID1A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MTT)和Transw... 目的 探讨miR-340-5p靶向调控富含AT的相互作用结构域(ARID)1A对甲状腺癌活性、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iR-340-5p和ARID1A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MTT)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miR-340-5p抑制物后癌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0-5p和ARID1A的靶向结合关系。最后通过同时敲低miR-340-5p和ARID1A的回复实验验证miR-340-5p调控ARID1A影响癌症发展。结果 miR-340-5p在甲状腺癌细胞中明显高表达,ARID1A表达明显较低(P<0.05)。通过抑制BCPAP细胞中miR-340-5p表达明显减少了癌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水平。miR-340-5p和ARID1A具有直接靶向结合关系。敲降ARID1A能够明显逆转miR-340-5p抑制物对BCPAP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340-5p是甲状腺癌中的促癌基因,ARID1A为miR-340-5p的靶标下游,miR-340-5p通过靶向调控ARID1A促进甲状腺癌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miR-340-5p 富含AT的相互作用结构域(ARID)1A 细胞活性 转移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对焦虑症诊断及疗效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王贵贤 王慧颖 +2 位作者 陈永新 郭新胜 杨焦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0例焦虑症患者设为观察组,1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同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红...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0例焦虑症患者设为观察组,1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同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对焦虑症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免疫黏附促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β-内啡肽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复合植物花环率均高于对照组,酵母花环率低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6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诊断焦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747、0.698、0.729、0.722、0.863,6项指标联合诊断焦虑症的AUC为0.991,高于单项诊断效能(Z=4.266、4.760、5.742、4.106、4.022、4.464,P<0.05或0.01)。180例患者中,疗效良好144例,疗效较差36例;疗效良好患者5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水平均低于疗效较差患者,酵母花环率高于疗效较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预测焦虑症治疗无效的AUC分别为0.786、0.845、0.777、0.866、0.745、0.902,6项指标联合预测焦虑症治疗无效的AUC为0.990,高于单项预测效能(Z=2.880、2.286、3.049、2.662、3.049、2.182,P<0.01)。结论 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异常,且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能为焦虑症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 焦虑症 表达 疗效
下载PDF
GABAergic网络在神经发育和脑疾病中对髓鞘再生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范晓迪 张业昊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1-806,共6页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形成和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形成和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GABAergic突触及其网络调控对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髓鞘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近些年关于GABA及其受体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GABAergic中间神经元与OPCs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介导髓鞘形成的网络调控和未来潜在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基于此了解控制OLs分化机制对于确定促进髓鞘修复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围绕GABAergic的研究可能对开发脱髓鞘疾病的新型修复疗法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GABA能网络 少突胶质细胞 中间神经元 髓鞘再生 神经发育与疾病
下载PDF
百香果果皮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海马的影响
19
作者 黄彦峰 张丽凤 +1 位作者 黄永毅 庞文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讨百香果果皮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海马的影响。方法SPF级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100 mg/kg维生素C)、百香果果皮总黄酮高(1.00 g/kg)、中(0.50 g/kg)、低(0.25 g/kg)组。空白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百香果果皮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海马的影响。方法SPF级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100 mg/kg维生素C)、百香果果皮总黄酮高(1.00 g/kg)、中(0.50 g/kg)、低(0.25 g/kg)组。空白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小鼠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500 mg/kg),同时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同体积蒸馏水,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同体积相应剂量药液,小鼠均按0.1 ml/10 g的剂量给药。给药6 w后,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乙酰胆碱(ACh)及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对小鼠海马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海马区病理状态及小鼠海马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百香果果皮总黄酮高、中、低组均明显改善衰老小鼠学习和记忆的能力(P<0.05,P<0.01),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中SOD、ACH活性,显著降低MDA、MAO含量(P<0.05,P<0.01);改善海马区的病理状态,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减弱Bax、Caspase-3的表达(P<0.05,P<0.01)。结论百香果果皮总黄酮可拮抗D-gal所致衰老小鼠海马损伤并延缓海马衰老,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果皮总黄酮 衰老 海马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的损害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20
作者 胥甜甜 田昊春 +3 位作者 杨新民 罗栋华 王长根 漆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损害的机制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测定骨形成指标,并检测参与的潜在信号通路。同时,用姜黄素处理小鼠去卵巢(ovariectomized...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损害的机制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测定骨形成指标,并检测参与的潜在信号通路。同时,用姜黄素处理小鼠去卵巢(ovariectomized, OVX)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来证实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低浓度姜黄素(1~10μmol·L^(-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骨形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逆转氧化应激导致的成骨钙沉积下降,降低了核因子kappa-B配体的受体激动剂(RANKL)和白介素-6 (IL-6)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5 mg·kg^(-1))给药后部分逆转了OVX小鼠血液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活性的比例、降低高骨代谢、增加骨密度(bone density, BMD)、改善了骨小梁的微结构,但高浓度姜黄素无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氧化应激的骨形成损害,NF-κB信号通路是主要参与通路,姜黄素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核转录因子-ΚB 骨质疏松 骨形成 氧化应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