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6篇文章
< 1 2 2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匮肾气丸联用cART对HIV-1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1
作者 董雁 刘锦 +5 位作者 闵奇萍 黄金龙 何妙翠 王黎芳 钱峰 刘义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198,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毒性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抗病毒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AIDS治疗领域的瓶颈[1]。部分国家资助的中医药防治AIDS科研课题提出正虚(主要为肾虚)是AIDS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基础,以肾气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2-3]。补肾制剂可能是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可靠方式。金匮肾气丸是由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牛膝、泽泻等多味中药制成的综合制剂[4],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研究首次采用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治疗HIV-1感染者,比较了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单用cART对HIV-1感染者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试图为探索HIV-1感染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良反应 T细胞亚群 HIV感染者医疗结局健康调查量表
下载PDF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2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血细胞处理仪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小光 陈茵 +4 位作者 谭爱玲 梁明月 黄小敏 杨子曜 何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建立血细胞处理仪(NGL-BBS)新程序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与传统手工法比较对血小板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从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分离并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分别采用血细胞处理仪(NGL-BBS)设定的新程序(观察组)和手工法(对照... 目的建立血细胞处理仪(NGL-BBS)新程序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与传统手工法比较对血小板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从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分离并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分别采用血细胞处理仪(NGL-BBS)设定的新程序(观察组)和手工法(对照组)进行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修改血细胞处理仪原洗涤红细胞程序参数建立新的洗涤血小板程序,具体参数如下:稀释量150 mL,洗涤量150 mL,稀释速度100 r/min,洗涤速度120 r/min。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洗涤混合血小板的生物活化标志物CD62P和CD63的表达率,并使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测量和比较两组洗涤混合血小板的MA值。结果观察组洗涤混合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t=4.11,P<0.01;t=10.78,P<0.01);观察组血小板的血栓弹力图MA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6.67,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细胞处理仪(NGL-BBS)制备洗涤混合血小板的方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明显小于手工制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生物活性 血栓弹力图 MA值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对焦虑症诊断及疗效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贵贤 王慧颖 +2 位作者 陈永新 郭新胜 杨焦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0例焦虑症患者设为观察组,1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同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红...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0例焦虑症患者设为观察组,1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同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对焦虑症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免疫黏附促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β-内啡肽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复合植物花环率均高于对照组,酵母花环率低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6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诊断焦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747、0.698、0.729、0.722、0.863,6项指标联合诊断焦虑症的AUC为0.991,高于单项诊断效能(Z=4.266、4.760、5.742、4.106、4.022、4.464,P<0.05或0.01)。180例患者中,疗效良好144例,疗效较差36例;疗效良好患者5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水平均低于疗效较差患者,酵母花环率高于疗效较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预测焦虑症治疗无效的AUC分别为0.786、0.845、0.777、0.866、0.745、0.902,6项指标联合预测焦虑症治疗无效的AUC为0.990,高于单项预测效能(Z=2.880、2.286、3.049、2.662、3.049、2.182,P<0.01)。结论 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异常,且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能为焦虑症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 焦虑症 表达 疗效
下载PDF
血小板捐献次数对献血者铁贮备状况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5
作者 刘小旦 付小玲 崔艳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捐献次数对献血者铁贮备状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嘉峪关市中心血站的血小板无偿捐献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初次献血者记为A组(n=86),将至今累积献血1~30次者记为B组(n=91),将至... 目的:分析血小板捐献次数对献血者铁贮备状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嘉峪关市中心血站的血小板无偿捐献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初次献血者记为A组(n=86),将至今累积献血1~30次者记为B组(n=91),将至今累积献血31~60次者记为C组(n=39)。检测三组的血清铁(SF)、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PTH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三组HGB、MC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SF、MCV、MCH均低于A组(P<0.05);B组、C组的PTH水平均高于A组(P<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献血者铁缺乏比率以及MCV、MCH低于整体样本平均值的例数也随之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献血可引起SF、MCV、MCH降低及PTH水平升高,针对机体铁缺乏的献血者,可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或铁剂补充,以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确保血液供应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献血次数 铁蛋白 甲状旁腺激素 铁贮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卧位体操训练结合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范丹丹 杨亮 +1 位作者 路雪 汪莹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卧位体操训练结合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24 h超滤量、总体液量(TBW)及细胞外液量(ECW... 目的:探讨卧位体操训练结合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24 h超滤量、总体液量(TBW)及细胞外液量(ECW)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位体操训练结合个体化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MHD患者容量负荷及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位体操 个体化营养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容量负荷 免疫 营养状态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调控信号素3A表达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7
作者 黄杰 蒋强 +4 位作者 韩嘉恒 刘江 张燕 卢正操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0-3685,共6页
背景:信号素3A是重要的神经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目前尚不清楚信号素3A是如何参与盘源性腰痛发病的,研究信号素3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潜在机制可为防治盘源性腰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信号素3A的表达,... 背景:信号素3A是重要的神经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目前尚不清楚信号素3A是如何参与盘源性腰痛发病的,研究信号素3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潜在机制可为防治盘源性腰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信号素3A的表达,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采用RT-qPCR检测人未退变与退变髓核组织内的信号素3A mRNA表达。分离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传代至第3代时分3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48 h,退变组加入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干预48 h,退变+抑制剂组加入5μmol/L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干预1 h后加入白细胞介素1β干预48 h。干预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细胞基质、血管、神经标志物及信号素3A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标志蛋白、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RT-qPCR检测显示,人退变髓核组织内的信号素3A mRNA表达低于未退变髓核组织(P<0.05);②CCK-8检测与Annexin V/FITC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髓核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髓核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③RT-qPCR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mRNA表达降低(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的mRNA表达升高(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mRNA表达升高(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的mRNA表达降低(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β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信号素3A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椎间盘内血管神经的长入,可能为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盘源性腰痛的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信号素3A 椎间盘退变 盘源性腰痛
下载PDF
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心肌酶谱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
8
作者 杨明娜 浦苏颖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究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心肌酶谱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徐汇区大华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 目的探究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心肌酶谱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徐汇区大华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心粒细胞(Neu)水平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AST、WBC、Neu对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84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后1个月共有15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7.86%。比较两组患者AST、WBC、Ne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一般资料、高血脂、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BC、Neu、AST均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57,3.010,3.374,P<0.05),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心肌酶谱对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进行预测,联合的AUC为0.952,高于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心肌酶谱水平单独进行评估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心肌酶谱在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中心粒细胞 心肌酶谱 脑梗死患者
下载PDF
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玥珂 钱程 +3 位作者 唐彧 韦忠红 陆茵 王爱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和转移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增多与患者不良生存率相关。由于大量的微粒和外泌体,血小板还能够很好地协调局部和远处的肿瘤-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以血小板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以下将对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受体 肿瘤 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 抗肿瘤药 肿瘤发生和转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成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参考区间的调查研究
10
作者 何静 熊铁 +4 位作者 何永建 刘志伟 冯丽梅 邱凯 孙德华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成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体检的1 064名健康者进行网织红细胞检测,参数为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成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体检的1 064名健康者进行网织红细胞检测,参数为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F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RET-He),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组。另外,收集男女健康者各20份静脉血,进行参考区间验证。结果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呈偏态分布(P<0.05),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参考区间,男性组RET%、RET#、IRF%、LFR%、MFR%、HFR%、RET-He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93%~2.95%、(47.1~147.4)×10^(9)/L、5.60%~20.20%、79.86%~94.40%、5.00%~14.76%、0.30%~6.28%、32.60~37.88 pg,女性组以上参数参考区间分别为0.92%~2.64%、(41.57~118.56)×10^(9)/L、4.47%~18.53%、81.47%~95.53%、4.20%~13.47%、0.20%~5.67%、31.40~37.10 pg。男女组均通过参考区间验证。结论 初步调查了广州地区成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参考区间
下载PDF
改善肿瘤缺氧耐药的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1
作者 游训仪 朱珂慧 +7 位作者 肖晶 吴嘉康 郑诗凡 张阿龙 钟锐 王红 曹晔 刘嘉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制备改善肿瘤缺氧耐药的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法制备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通过纳米粒度仪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系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包封率,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价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结... 目的制备改善肿瘤缺氧耐药的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法制备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通过纳米粒度仪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系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包封率,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价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磷脂总量为36 mM,DPPC∶DOPE∶胆固醇摩尔比为7∶2∶1,紫杉醇用量为3 mg,水化介质为3 mg·mL^(-1)Hb-PBS溶液,水化温度为室温,水化时间为0.5 h;平均粒径为(189.17±8.22)nm,多分散系数为0.14±0.023,紫杉醇包封率为(58.27±2.55)%,血红蛋白含量为(0.63±0.05)mg·mL^(-1)。体外细胞实验中,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5倍、被肿瘤细胞摄取量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2倍及ROS生成量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8倍。结论制备了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通过细胞实验证明其能通过改善缺氧、增加ROS产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望为肿瘤缺氧导致的耐药抵抗提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脂质体 紫杉醇 肿瘤 缺氧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MRI炎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12
作者 涂柳丹 杨明灿 +3 位作者 魏秋静 王晓红 林楚荣 古洁若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骶髂关节MRI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B细胞亚群比例。根据骶髂关节MRI将...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骶髂关节MRI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B细胞亚群比例。根据骶髂关节MRI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炎症组和无炎症组,比较两组免疫细胞表型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h17细胞、Tfh17细胞及Th17/Th2比例显著升高,Th1和Tfh1细胞比例下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骶髂关节MRI炎症组幼稚CD4^(+)T细胞比例高于无炎症组,而衰竭CD4^(+)T细胞、功能性CD4^(+)T细胞和效应性记忆CD4^(+)T细胞低于无炎症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免疫细胞失衡,骶髂关节MRI炎症与CD4^(+)T细胞亚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淋巴细胞亚群 MRI炎症
下载PDF
可溶微针负载富血小板裂解液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13
作者 吴嘉康 郑诗凡 +4 位作者 游训仪 王红 徐莹璨 钟锐 刘嘉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负载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platelet-rich plasma lysate,PL)制备微针,探究PL微针在治疗糖尿病创面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CMCS作为基础材料,加入适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60(Polyvinyl... 目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负载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platelet-rich plasma lysate,PL)制备微针,探究PL微针在治疗糖尿病创面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CMCS作为基础材料,加入适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60(Polyvinylpyrrolidone,PVPK-60)共同制备不同浓度的针体材料,通过考察成针率,形貌特征及力学性能等,确定最佳浓度,并考察PL微针中生长因子活性。制备糖尿病小鼠背部创面,随机分为4组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PL涂抹组使用PL涂抹,空白微针组使用不含有PL的微针,PL微针组使用含有PL的微针,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评价PL微针应用于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当PVPK60为40 mg/mL时,成针率为100%,阵列完整,针体饱满,针尖锐利。根据力学-位移曲线与砝码压变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PL微针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生长因子检测结果显示,PL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为(625±35)pg/m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含量为(18741±1287)pg/mL,制备成针后,VEGF含量为(183±2)pg/mL,PDGF-BB含量为(8049±1157)pg/mL,成针后生长因子浓度虽有所降低,但仍较好地保持了生长因子活性。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实验结果显示,PL微针组愈合较好,创面愈合率相较于前3组有差异(P<0.01)。H&E染色结果显示PL微针组可见较少的炎细胞浸润和出血点;对照组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均低于PL涂抹组与PL微针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L微针组促炎因子IL-6表达下降,抗炎因子TGF-β表达上升,血管新生指标CD31表达上升,且于其他3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制备的PL微针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能较好地保持生长因子活性,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为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 糖尿病创面 可溶微针 组织修复
原文传递
血小板HPA-3,HPA-15基因分型微滴式数字PCR检测体系的构建
14
作者 孔小娇 王红梅 +1 位作者 段生宝 刘铁梅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建立血小板HPA-3,HPA-15基因分型的微滴式数字PCR(ddPCR)高灵敏检测方法,并初步探索应用于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 HPA抗原相容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针对HPA-3,HPA-15的SNP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及MGB探针,优化ddPCR退火温度及引... 目的建立血小板HPA-3,HPA-15基因分型的微滴式数字PCR(ddPCR)高灵敏检测方法,并初步探索应用于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 HPA抗原相容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针对HPA-3,HPA-15的SNP突变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及MGB探针,优化ddPCR退火温度及引物浓度等扩增条件,建立最佳反应体系,明确检验程序。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性能评估包括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ddPCR技术对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67例临床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将等位基因分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比较,并对52例母体外周血胎儿游离DNA HPA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检测血小板HPA-3,HPA-15的ddPCR方法,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良好,HPA-3,HPA-15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61.6℃,60.2℃;体系最佳引物浓度分别为:900 nM,700 nM;探针终浓度均为250 nM。拷贝数定量检测范围为:2~20000 copies,检测下限为0.1 copies/μL且线性良好。在低拷贝数标本中,HPA-3及HPA-15实际检测值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均<5%。对67份人血液标本DNA的HPA-3,HPA-15基因型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应用于胎母血小板HPA-3,HPA-15基因型检测结果符合预期。结论本研究构建的HPA-3,HPA-15 ddPCR检测体系准确性高,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灵敏度高,可应用于临床血小板HPA-3,HPA-15基因型供者库的建立、基因配型及胎母血小板相容性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 微滴式数字PCR 基因分型 基因频率
原文传递
单采血浆频次与献浆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李婉 李长清 +3 位作者 陈勇军 阳希 黎志伟 王娅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了解单采血浆捐献者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以及骨密度情况,为保障我国单采血浆捐献者健康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22年7月1日—9月30日湖南省临武单采血浆站437名单采血浆捐献者,测定捐献者血清总钙、白蛋白、血清25-羟基... 目的了解单采血浆捐献者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以及骨密度情况,为保障我国单采血浆捐献者健康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22年7月1日—9月30日湖南省临武单采血浆站437名单采血浆捐献者,测定捐献者血清总钙、白蛋白、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CTX)水平。采用双能X射线法对单采血浆捐献者腰椎前后位(L1-L4)骨密度、双侧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将单采血浆捐献者按照献浆类型(新献浆者和重复献浆者)分组来评估各组间骨密度以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的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献浆总次数与生化指标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对有显著影响的指标通过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的探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7名研究对象,其中新献浆者187名,重复献浆者250名。新献浆者与重复献浆者两组之间不同部位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献浆者组相比,重复献浆者白蛋白及25OHD水平更低,P1NP水平更高,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表明,献浆总次数与25OHD及P1NP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献浆频次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献浆总次数与P1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单采血浆捐献不会因为长期抗凝剂的使用而影响献浆者的骨骼健康以及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但会增加献浆者体内成骨活动。建议中老年献浆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浆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和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郑志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1-0143,共3页
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和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3.1-2023.12收治的74例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组采取抽签法分为CLC组及HLG组,两组各37例,CLC组、HLG组分别实施常规护... 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和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3.1-2023.12收治的74例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组采取抽签法分为CLC组及HLG组,两组各37例,CLC组、HLG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并发症、满意度。结果 ①PSQI评分:护理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HLG组<CLC组(t=9.835、8.826、15.188、13.119、21.533、11.947、20.726、14.341,P<0.05);②并发症发生率:HLG组VSCLC组=5.41%(2/37)VS27.03%(10/37),HLG组<CLC组(=6.366,P<0.05);③护理满意度:HLG组VSCLC组=97.30%(36/37)VS81.08%(30/37),HLG组>CLC组(=5.045,P<0.05)。结论 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及安全性有积极意义,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护理干预 尿毒症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血液滤白监测仪对血液滤白过程的质量影响
17
作者 施怡君 王凯 +1 位作者 俞倩 吉梦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9-0112,共4页
探讨血液滤白监测仪与传统人工滤白对血液滤白过程的质量影响。方法 收集血站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无偿献血221人份(300ml规格),其中传统人工滤白97袋,使用血液滤白监测仪124袋。比较使用血液滤白监测仪与传统人工滤白在白细胞残余量,... 探讨血液滤白监测仪与传统人工滤白对血液滤白过程的质量影响。方法 收集血站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无偿献血221人份(300ml规格),其中传统人工滤白97袋,使用血液滤白监测仪124袋。比较使用血液滤白监测仪与传统人工滤白在白细胞残余量,制备时间,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等方面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血液滤白监测仪的白细胞残余量(1.45±2.18×106/L)低于传统人工滤白(2.35±4.67×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血液滤白监测仪的滤白有效率(89.51%)高于传统人工滤白(82.47%),血液滤白监测仪在血液质量控制项目、信息数据追踪、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人工滤白。结论 使用血液滤白监测仪进行滤白对血液质量更有保障,同时能满足成分制备过程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制备 滤白监测仪 滤除白细胞
下载PDF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8
作者 王冰 王士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2-0105,共4页
主要以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开展质量控制的疗效实施综合调研。方法 在调研当中所有参与研究的目标都是实施血液净化干预患者,总体坚持完成调研者是87例,2022年6月-12月为对照组,共44例患者,主要为未开展质控控制前,2023年1月-7月... 主要以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开展质量控制的疗效实施综合调研。方法 在调研当中所有参与研究的目标都是实施血液净化干预患者,总体坚持完成调研者是87例,2022年6月-12月为对照组,共44例患者,主要为未开展质控控制前,2023年1月-7月为观察组,43例患者实行质量控制,对此次干预过程中患者感染情况、热源反应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此次消毒检测达标状况;对此次患者血压控制、营养方面进行了组间对比,查看患者透析充分性情况,比较小组满意度状况。结果 对患者感染、热源反应、消毒检测达情况进行调研,其中对照组患者感染例数居多,而且热源反应高于观察组;对消毒检测达标情况分析,观察中更为理想;评估患者各指标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逐渐恢复,营养状况较佳;比较患者透析充分性,对照组稍差;对小组病患满意度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基本对此次干预表示认可(P<0.05)。结论 对于实施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通过质量控制能够防止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情况,更能保证消毒有效性,从而促使患者血压处于稳定状况,让患者早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及相关miRNA的变化
19
作者 曾青燚 李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3-1768,共6页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为2%~23%^([1,2]),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发生新发房颤的风险增加了60%~77%^([3])。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房颤动相较于窦性心律患者死亡率增加40%^([4]),对于高危人群行预防...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为2%~23%^([1,2]),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发生新发房颤的风险增加了60%~77%^([3])。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房颤动相较于窦性心律患者死亡率增加40%^([4]),对于高危人群行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心房颤动的相关机制涉及心房细胞的电信号重塑;心房细胞的结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MIRNA 高龄 糖尿病
下载PDF
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在脱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
作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疗法与工程分会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 +6 位作者 富血小板血浆创新技术脱发治疗项目组 夏荣 吴文育 王苑 盛友渔 宫济武 单桂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脱发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可明显延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秃发(AGA)已被证实疗效肯定,为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 脱发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可明显延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秃发(AGA)已被证实疗效肯定,为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PRP制备技术、储存方法及头皮注射等治疗方案差异较大,PRP治疗脱发的疗效报道不一。本共识由国内多家具有自体单采PRP制备、保存及脱发治疗丰富经验的三甲医院的输血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等专家,在充分总结PRP治疗脱发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PRP治疗相关文献,全面、系统回顾性分析了自体单采PRP应用于脱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达成本共识。共识内容包含7个方面:背景、PRP治疗脱发的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PRP的制备与保存、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不良反应及处理、结语。推荐: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技术制备自体PRP,PRP中血小板浓度在1000×10^(9)/L~1500×10^(9)/L、红细胞混入浓度≤3.2×10^(10)/L,贫白细胞PRP(LP-PRP)治疗脱发效果最佳;非激活PRP(A-PRP)和激活PRP(AA-PRP)均可以治疗脱发,更推荐在脱发治疗中使用A-PRP;PRP的使用首推新鲜采集的PRP治疗,亦可一次采集、分装后于–80℃~–70℃冷冻保存,存储时间不超过3个月;1个疗程注射3次~6次,每次间隔2周~4周,注射部位为真皮深层及皮下,本共识有助于提高PRP治疗脱发的效果及其评价的科学性,为今后制定规范的自体单采PRP治疗脱发指南或/和标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单采 脱发 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