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匮肾气丸联用cART对HIV-1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1
作者 董雁 刘锦 +5 位作者 闵奇萍 黄金龙 何妙翠 王黎芳 钱峰 刘义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198,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毒性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抗病毒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AIDS治疗领域的瓶颈[1]。部分国家资助的中医药防治AIDS科研课题提出正虚(主要为肾虚)是AIDS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基础,以肾气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2-3]。补肾制剂可能是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可靠方式。金匮肾气丸是由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牛膝、泽泻等多味中药制成的综合制剂[4],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研究首次采用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治疗HIV-1感染者,比较了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单用cART对HIV-1感染者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试图为探索HIV-1感染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良反应 T细胞亚群 HIV感染者医疗结局健康调查量表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T细胞功能的抗肿瘤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涵 邹珏瑶 +4 位作者 何勇 陈琼 潘燕红 陆茵 陈文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30-1437,共8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调节CD8^(+)T细胞功能从而增加抗肿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Rg3对CD8^(+)T细胞的影响以及对Rg3作用后的CD8^(+)T细胞对黑色素瘤B16F10的杀伤能力,并通过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EDU检测B16F10细...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调节CD8^(+)T细胞功能从而增加抗肿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Rg3对CD8^(+)T细胞的影响以及对Rg3作用后的CD8^(+)T细胞对黑色素瘤B16F10的杀伤能力,并通过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EDU检测B16F10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对CD8^(+)T细胞功能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变化。结果Rg3可显著增加CD8^(+)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并促进功能性记忆T细胞的转化。Rg3增加T细胞释放杀伤因子IL-2及IFN-γ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功能性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CM)的比例。进一步数据显示,Rg3促进功能性T细胞分化进而促进T细胞杀伤活性抗肿瘤与激活MAPK/ERK通路正相关。结论人参皂苷Rg3通过激活MAPK/ERK通路促进CD8^(+)T淋巴细胞的杀伤性作用而增加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MAPK/ERK 抗肿瘤 T细胞 记忆功能 免疫机制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海参酶酵液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朱武嫦 韦园园 +5 位作者 苏宏梅 周马林 黄瑀莘 陈思韵 苏志恒 韦锦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9-497,共9页
目的利用蛋白酶酶解和益生菌发酵技术制备海参酶酵液(sea cucumber enzymolysis fermentation liquid,SCEFL),观察SCEFL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作用,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诱导免疫抑... 目的利用蛋白酶酶解和益生菌发酵技术制备海参酶酵液(sea cucumber enzymolysis fermentation liquid,SCEFL),观察SCEFL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作用,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诱导免疫抑制模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咪唑(阳性药)组、SCEFL低、中、高剂量组。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脾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ELISA法对血清IL-2(白介素-2)、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进行检测;利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SCEFL可改善免疫抑制小鼠的病理学变化;提高CD4^(+)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提高血清IL-2、IgG、IgM的含量;主要通过6条相关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生物合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来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结论SCEFL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代谢紊乱达到改善小鼠免疫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血清
下载PDF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程不同阶段T细胞亚群及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晓静 徐澍 +4 位作者 贾晓益 魏芳 杨雪枝 常艳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 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rheumatoid arthritis,AA)病程不同阶段的脾脏T细胞亚群及其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探讨病程不同的阶段AA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局部组织和全身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选用20只♂Lewi... 目的 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rheumatoid arthritis,AA)病程不同阶段的脾脏T细胞亚群及其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探讨病程不同的阶段AA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局部组织和全身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选用20只♂Lewis大鼠,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AA模型,造模后d7、d10、d13、d16、d19、d22进行全身评分和关节炎指数评分,计算关节肿胀数。造模后d14(炎症初期)、d22(炎症高峰期)处死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初期和炎症高峰期脾脏总T细胞(CD3^+CD4^+)、记忆T细胞(CD4^+CD44^+)、未致敏T细胞(CD4^+CD62L^+)的细胞亚群和Th17(CD4^+IL17^+)细胞亚群比例。d22取心、肝、脾、肺、肾、踝关节、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光镜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鼠免疫后10d出现继发侧足爪红肿,炎症初期(d10~d14)和炎症高峰期(d19~d22)AA大鼠的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关节肿胀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踝关节病理见滑膜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翳出现等,且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的病理也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与正常组比较,炎症初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都无明显变化、炎症高峰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Th17细胞亚群比例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都明显升高。结论 AA大鼠的T细胞亚群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出现不同的变化特点;在大鼠AA不仅有关节局部的病理表现,且全身主要脏器组织均有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Th17 病理学 T细胞亚群 病程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冬梅 厉小梅 +4 位作者 李向培 赵书山 马艳 陈竹 郑颂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并对Treg细胞的新旧标记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未经治疗pSS患者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及CD4+CD25+CD127...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并对Treg细胞的新旧标记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未经治疗pSS患者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及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百分率,同时检测患者临床活动指标(如抗SSA和抗SSB抗体、免疫球蛋白、唾液和泪液流率、唇腺病理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治疗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CD4+CD25highT细胞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pSS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这三群细胞均与患者的抗SSA和抗SSB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与唾液和泪液流率也无相关性(均P>0.05),仅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患者的ESR水平呈正相关(r=0.594,P=0.025)。应用泼尼松(20mg/d)治疗3个月后这三群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增加。结论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表达降低,并且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CD127可能是pSS患者中Treg细胞研究中较好的表面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T淋巴细胞 CD127 FOXP3
下载PDF
姜黄素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新建 刘晓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 比色法研究姜黄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胞核NF- κB p65 蛋白的表达。结果 姜...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 比色法研究姜黄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胞核NF- κB p65 蛋白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能够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小剂量姜黄素能够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大剂量姜黄素能够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姜黄素能够抑制脾淋巴细胞胞核NF- κB p65 蛋白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且与剂量相关; 可能的机制与抑制NF κB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无症状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金艳涛 郭会军 蒋自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081-3083,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课题患者入组时的实验室数据,计算无症状期HI... 目的探讨无症状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课题患者入组时的实验室数据,计算无症状期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TLC的相关系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TLC代替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最佳临界值及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一致率。结果共纳入分析了98例患者的实验室资料。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TLC呈正相关(r=0.548,P<0.01)。用TLC<1 300×106个/L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个/L的灵敏度为43.48%,特异度为96.00%,阳性预测值为76.92%,阴性预测值为84.71%,一致率为83.67%;TLC<2 000×106个/L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106个/L的灵敏度为66.10%,特异度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56.52%,一致率为66.33%;TLC<2 100×106个/L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106个/L的灵敏度为67.82%,特异度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95.16%,阴性预测值为22.22%,一致率为68.37%。结论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TLC相关。按照现行的治疗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标准及指南,建议当患者TLC<2 000×106个/L时尽早核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便尽早让HIV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CD4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相关性
下载PDF
IL-2对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80
8
作者 翟志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从被发现迄今已有30余年,但仍然是最受关注和被广泛研究的细胞因子之一。IL-2最初是从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获得,并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因此传统认为IL-2是一种激活T细胞,并维持T细胞...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从被发现迄今已有30余年,但仍然是最受关注和被广泛研究的细胞因子之一。IL-2最初是从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获得,并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因此传统认为IL-2是一种激活T细胞,并维持T细胞分化和增殖的T细胞生长因子,同时也参与炎症或自身免疫性反应。近年来,人们在IL-2或IL-2R缺陷小鼠动物模型等的研究中发现IL-2的主要功能不仅是提升免疫反应,更重要的是维持Treg细胞的稳定及其介导的免疫耐受,故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这些对IL-2生物学活性的新发现,也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评价和认识临床使用IL-2的疗效、适应症和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免疫激活 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镜泉 张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变化情况。方法依伴或不伴LVH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Ig、C3以及CD3、CD4和CD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变化情况。方法依伴或不伴LVH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Ig、C3以及CD3、CD4和CD8水平测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伴LVH组与高血压不伴LVH组比较CD8水平显著下降(P<0·01),Ig、C3、CD4及CD4/CD8明显升高(分别P<0·001,P<0·01,P<0·01和P<0·001)。而IgA、IgM、CD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LVH患者存在显著的IgG、C3、CD4及CD8水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免疫学 肥大 左心室 免疫球蛋白类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颖 刘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80-1483,共4页
T淋巴细胞是人体内主要的细胞免疫系统。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紊乱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这两者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和CD57分子的表达及其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翔宇 赵晓甦 +5 位作者 王亚哲 常英军 吕萌 王洪涛 韩婷婷 黄晓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表面表达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logublin receptor,KIR,包括CD158a,CD158b,CD158e)及CD57分子的NK细胞亚群功能的异同,探讨具有不同功能状态的NK细胞亚群。方法:收集... 目的:通过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表面表达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logublin receptor,KIR,包括CD158a,CD158b,CD158e)及CD57分子的NK细胞亚群功能的异同,探讨具有不同功能状态的NK细胞亚群。方法:收集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10例,基于CD107a表达及细胞内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分泌,采用6色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检测不同NK细胞亚群NK细胞毒性及胞内细胞因子IFN-γ分泌功能的异同。结果:(1)表达CD57分子的NK细胞亚群占NK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表达KIR分子的NK细胞亚群[(60.71%±5.71%)vs.(24.47%±3.95%),P<0.001)],进一步用KIR分子及CD57分子将NK细胞亚群区分为KIR+CD57-,KIR+CD57+,KIR-CD57+,KIR-CD57-四群NK细胞亚群,KIR-CD57+(43.03%±5.70%)及KIR-CD57-(32.45%±5.50%)所占比例相近(P=0.189),占NK比例最高,其次为KIR+CD57+(17.67%±3.39%)及KIR+CD57-(6.69%±0.95%);(2)进一步功能试验提示:表达CD57分子的NK细胞亚群与表达KIR分子的NK细胞亚群的杀伤活性及细胞因子IFN-γ分泌能力相近,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CD56briNK细胞(P=0.046,P=0.035),但与CD56dimNK细胞亚群杀伤活性及IFN-γ分泌能力相近;无论从NK亚群杀伤活性还是从NK亚群IFN-γ分泌活性排列,KIR-CD57-细胞最高(46.22%±9.24%和23.41%±5.82%),其杀伤活性与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与CD56briNK细胞亚群相近(49.60%±9.26%和30.67%±8.0%),其次依次为KIR+CD57-细胞,KIR-CD57+细胞和KIR+CD57+细胞,后二者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57分子及KIR受体均与NK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提示KIR-CD57-为早期NK细胞,CD57阳性细胞可能为终末分化NK细胞,而KIR+CD57-细胞为中间型N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天然 受体 KIR 抗原 CD57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清开灵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素平 梁勇 +2 位作者 孙晓静 杨淑莲 王继亮 《河北中医》 200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清开灵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用康力龙,每次2~4mg,每日3次口服;环胞素3mg/(kg·d)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清开灵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用康力龙,每次2~4mg,每日3次口服;环胞素3mg/(kg·d)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开灵10~20mL,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15d,休息15d,休息期间予清开灵颗粒1.5g,每日2次口服。2组均30d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死亡率,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分别为73.3%、6.7%,对照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分别为48.3%、20.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外周血CD8高于正常,CD4/CD8比值低于正常,治疗后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CD8的下降程度和CD4/CD8比值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临床症状及血象改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开灵辅助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阻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病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免疫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0、Th1和Th2细胞水平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勇 连莉 徐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系统性...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分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外周血中Th2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P<0·05)。Th1、Th0细胞百分比在SLE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SLEDAI>10组Th1/Th2比值低于SLEDAI≤10组和正常组(P<0·05)。Th2细胞百分比在SLEDAI>10组显著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伴有口腔溃疡SLE组其Th1细胞百分数降低,有关节炎组其Th2细胞百分数升高。Th1/Th2比值与SLEDAI积分成负相关;Th0与血清补体C3成正相关。24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与Th1、Th2、Th0及Th1/Th2比值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Th2优势活化状态,活动期SLE患者Th1/Th2失衡尤其突出;Th亚群细胞失衡在SLE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与T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佳 黄建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 T cells)增殖,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近年来,随着对小鼠DCs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本文在此对DCs亚群与T细...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 T cells)增殖,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近年来,随着对小鼠DCs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本文在此对DCs亚群与T细胞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小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炎症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丹阳 王力明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炎性因子实时定量PCR实验,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相关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志愿者静脉血15 ml,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提取细胞总RNA及浓度纯度鉴定,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体外培养PBL细胞... 目的建立检测人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炎性因子实时定量PCR实验,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相关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志愿者静脉血15 ml,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提取细胞总RNA及浓度纯度鉴定,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体外培养PBL细胞mRNA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阿托伐他汀,与常规培养PBL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阿托伐他汀培养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CL13、IL-8、PAI-1、TGF-2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 A)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并且PBL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趋势(P<0.05)。在低浓度时24 h治疗后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CCL13的mRNA表达(P<0.05),而在高浓度的阿托伐他汀时表达CCL13的mRNA表达增加(P<0.05);CCL13 mRNA表达下调有一定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他汀类通过直接抑制一些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炎性基因表达,对预防临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醌 淋巴细胞 炎症
下载PDF
人循环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初步鉴定
16
作者 彭欢 胡志前 +2 位作者 姚厚山 孙红玉 项洪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0-462,共3页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外周血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mTORC2通路调控CD4+CD25highTreg在糖尿病肾病大鼠中的研究
17
作者 曾艳 赵青 +1 位作者 周静 李秋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阻断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CD4+CD25highTreg的影响,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DN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A组),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FK506干预组(C组)及ku0063794...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阻断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CD4+CD25highTreg的影响,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DN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A组),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FK506干预组(C组)及ku0063794干预组(D组)。第4,8周时分别检测肾脏病理、肾组织mTOR、Raptor蛋白水平、Rictor、血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CD4+CD25highTreg。 结果 (1)4,8周时,B组的mTOR,Raptor和Rictor水平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5);4周时,C组的mTOR下降,低于B组(P<0.05);8周时,C,D组均下降,低于B组(P<0.001);4,8周时,C,D组的Raptor均下降低于B组(P<0.05);4周时,C,D组的Rictor均低于B组(P<0.05),8周时进一步下降,与A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D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4,8周时,B组的CD4+CD25highTreg明显低于A组(P<0.05),C,D组4周后逐步回升,高于B组(P<0.05);8周时进一步升高,均高于4周时(P<0.05);C,D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C,D组的病理评分较B组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4,8周时,B组的血TGF-β1和IL-17均高于A组(P<0.05),C,D组下降(P<0.05);4,8周时C组的TGF-β1低于D组(P<0.05);(5)8周时,B组大鼠的Rictor与CD4+CD25highTreg呈负相关(P<0.05),与TGF-β1,IL-17及病理评分呈正相关(P<0.05);Raptor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D4+CD25highTreg,TGF-β1及IL-17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CD4+CD25highTreg可能受Rictor-mTOR通路调控,参与DN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抗原 CD4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Pim-1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8
作者 申月明 曾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Pim-1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脾脏naiveCD4+T细胞激活过程中Pim-1mRNA及蛋白的动态表达,采用P13K抑制剂、P38MAPK抑制剂、JAK2抑制剂及MEKl/2抑制剂干扰CD4+T细... 【目的】探讨Pim-1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脾脏naiveCD4+T细胞激活过程中Pim-1mRNA及蛋白的动态表达,采用P13K抑制剂、P38MAPK抑制剂、JAK2抑制剂及MEKl/2抑制剂干扰CD4+T细胞,观察对Pim-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nalveCD4+T细胞激活过程中Pim-1的表达呈动态改变,Pim-1mRNA及蛋白在naiveCD4+。T激活4h达到高峰,24h后Pim-1表达回落至基础水平;PI3K抑制剂、P38MAPK抑制剂、JAK2抑制剂及MEK1/2抑制剂均能下调CD4+T细胞中Pim-1蛋白水平,其中P38MAPK、JAK2抑制更加明显。【结论】naiveCD4+T细胞活化过程中Pim-1蛋白呈动态表达;P13K、P38MAPK、JAK2及MEK1/2均参与CD4+T细胞活化过程中Pim-1的表达调节,提示Pim-1为该相关信号通路的下游效应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pim-1/生物合成 T淋巴细胞 抗原 CD4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中TNF-α信号通路与CD4^+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42
19
作者 黄蓓 汪庆童 +2 位作者 刘亢亢 姜玲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0-903,共4页
CD4+T细胞各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产... CD4+T细胞各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产生的免疫损害,是导致RA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RA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NF-α有两个受体,TNF受体1(TNF receptor 1,TNFR1)在大多数细胞上表达,而TNFR2仅在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表达,调节T细胞的存活、活化和增殖。反之,T细胞对TNF-α信号通路也有影响。该文就RA的发病机制中TNF-α及其信号通路和CD4+T细胞各亚群功能的关系加以综述,为RA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CD4+T细胞亚群 TNF-Α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因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大鼠脾免疫细胞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于景龙 胡曼丽 +1 位作者 杨春红 代生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921-922,共2页
关键词 脾/细胞学 淋巴细胞/生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