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MRI炎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1
作者 涂柳丹 杨明灿 +3 位作者 魏秋静 王晓红 林楚荣 古洁若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骶髂关节MRI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B细胞亚群比例。根据骶髂关节MRI将...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骶髂关节MRI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B细胞亚群比例。根据骶髂关节MRI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炎症组和无炎症组,比较两组免疫细胞表型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h17细胞、Tfh17细胞及Th17/Th2比例显著升高,Th1和Tfh1细胞比例下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骶髂关节MRI炎症组幼稚CD4^(+)T细胞比例高于无炎症组,而衰竭CD4^(+)T细胞、功能性CD4^(+)T细胞和效应性记忆CD4^(+)T细胞低于无炎症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免疫细胞失衡,骶髂关节MRI炎症与CD4^(+)T细胞亚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淋巴细胞亚群 MRI炎症
下载PDF
用p[Tj(a-)]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抗-PP1P^(k)杂交瘤细胞株
2
作者 郭忠慧 朱自严 +2 位作者 向东 赵俸涌 杨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建立分泌抗-PP1P^(k)(又称抗-Tj^(a))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LCL)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方法制备p[Tj(a-)]血型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E... 目的建立分泌抗-PP1P^(k)(又称抗-Tj^(a))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LCL)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方法制备p[Tj(a-)]血型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形成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克隆。用菠萝酶处理的正常AB型和O型红细胞以及p[Tj(a-)]红细胞筛选培养上清,通过显微吸引分离技术获得分泌特异性抗-PP1P^(k)的LCL,与SHM-D33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异源杂交瘤细胞经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胸腺嘧啶(T)-脱氧胞嘧啶核苷(D)-毒毛旋花苷(O)即HOTD培养基选择性培养、抗体筛选以及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结果从O型p[Tj(a-)]献血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EBV转化细胞培养上清中,初筛得到与正常红细胞全部凝集,与p[Tj(a-)]红细胞不凝集的单个淋巴母细胞样克隆5E1-E5,初步鉴定培养上清具有抗-PP1P^(k)特异性。随后利用杂交瘤技术,将5E1-E5细胞与SHM-D33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建立了持续稳定分泌IgM抗-PP1P^(k)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结论本研究通过EBV转化和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抗-PP1P^(k)的人单克隆细胞株,这项工作使大规模筛选稀有p[Tj(a-)]血型成为可能,对我国稀有血型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j(a-)] 抗-PP1P^(k) 抗-Tj^(a) 杂交瘤技术 人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miR-877-3p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MCP-1及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引起小鼠骨质疏松
3
作者 秦杰 张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研究miR-877-3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双侧卵巢摘除术(OVX)所致骨质疏松症及假手术(sham)模型。术后8周,显微CT(Micro-CT)检测两组小鼠骨参数指标;ELISA检测BM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目的研究miR-877-3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双侧卵巢摘除术(OVX)所致骨质疏松症及假手术(sham)模型。术后8周,显微CT(Micro-CT)检测两组小鼠骨参数指标;ELISA检测BM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OVX组及假手术组BMSC分别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PKH26染色TranswellTM实验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反转录PCR检测BMSC的miR-877-3p表达。通过细胞转染,过表达或下调BMSC miR-877-3p水平,ELISA检测各组BMSC分泌的MCP-1水平,采用上述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结果OVX组小鼠骨小梁数量,骨密度均低于假手术组小鼠。OVX组BMSC分泌MCP-1水平,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能力均低于假手术组BMSC。OVX组BMSC表达miR-877-3p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过表达BMSC miR-877-3p后,BMSC分泌MCP-1,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下调miR-877-3p后则结果相反。结论miR-877-3p通过抑制BMSC MCP-1的分泌及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趋化 凋亡 miR-877-3p
原文传递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干预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对Heps的杀伤作用
4
作者 周鹭 许爱华 张立虎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在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BEE)干预下,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正常小鼠的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Lc);用反复冻融法处理肝癌Heps细胞,取其离心上清液制成肿瘤抗原(Ag);以脾淋巴细胞与肿瘤抗原体积比=2... 目的:研究在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BEE)干预下,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正常小鼠的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Lc);用反复冻融法处理肝癌Heps细胞,取其离心上清液制成肿瘤抗原(Ag);以脾淋巴细胞与肿瘤抗原体积比=2∶1配成的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溶液(AgLc)和浓度为480μg/mL的GBEE充分混合置于6孔板中,培养箱中培养后,将其加入接种了Heps细胞的孔板中再培养。此为GBEE+AgLc+Heps细胞组,同时设置Heps组、Lc+Heps组、AgLc+Heps组、GBEE+Heps组、GBEE+Lc+Heps组等组别,用MTT法测定各组淋巴细胞对Heps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肝癌Heps肿瘤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对Heps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杀伤率为10.63%,与Lc+Heps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BEE+AgLc+Heps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最为明显,杀伤率为50.59%,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GBEE能促进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 脾淋巴细胞 肝癌细胞 抗原
下载PDF
CGRP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
5
作者 卓荷荻 祁雪萍 +4 位作者 徐诺文 王艳杰 安云芳 薛金梅 赵长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ILC2的比例。分选ILC2后分别给予CGRP、 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中IL-5、 IL-13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ILC2上清液IL-5、 IL-13水平。结果 AR患者外周血中ILC2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将PBMC培养后,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进一步降低。将ILC2分选后进行培养,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进一步降低。经IL-33联合CGRP共同刺激相较于经IL-33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CGRP可以抑制AR中外周血ILC2的增殖、活化,在AR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原文传递
西洋参总皂苷及总多糖调节NK细胞和T细胞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韩红玉 桑锋 段晓颖 《中医研究》 2023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西洋参总皂苷、总多糖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明确西洋参不同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西洋参总皂苷和总多糖,体外分别培养NK细胞株(NK-92MI)和T细胞株(Jurkat),以不同质量分数的... 目的:研究西洋参总皂苷、总多糖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明确西洋参不同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西洋参总皂苷和总多糖,体外分别培养NK细胞株(NK-92MI)和T细胞株(Jurkat),以不同质量分数的西洋参总皂苷、总多糖分别干预不同时间后,采用MTT法检测NK-92MI细胞、Jurkat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MI细胞、Jurkat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西洋参总皂苷和总多糖可以促进NK-92MI细胞、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两种细胞的凋亡,且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呈明显剂量依赖性。西洋参总皂苷在145 mg/L、24 h时,西洋参总多糖在1202 mg/L、12 h时能明显促进NK-92MI细胞的增殖;西洋参总皂苷在73 mg/L、24 h时,西洋参总多糖在601 mg/L、12 h时能明显促进Jurkat细胞的增殖;西洋参总皂苷在387 mg/L、24 h时,西洋参总多糖在1202 mg/L、24 h时能明显抑制NK-92MI细胞和Jurkat细胞的凋亡。结论:西洋参总皂苷和总多糖能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通过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来发挥对NK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总皂苷 西洋参总多糖 NK-92MI细胞 JURKAT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
7
作者 胡婷婷 鲁洪岭 +1 位作者 刘倩 孙云川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4-721,共8页
目的探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的120例肺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训练集,根据放疗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73例)和... 目的探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的120例肺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训练集,根据放疗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73例)和无效组(47例),按照相同标准,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的50例肺转移瘤患者纳入验证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无瘤间期(DFI)、转移病灶数目、转移瘤直径、影像学表现、卡氏评分(KPS)、病理类型、肺转移灶区(GTV)、淋巴细胞浸润分级、T淋巴细胞浸润、B淋巴细胞浸润、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在DFI、转移病灶数目、KPS评分、GTV、淋巴细胞浸润分级、T淋巴细胞浸润、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示,DFI<36个月、转移病灶数目为多个、KPS评分≤80分、GTV≤60 Gy、CD4^(+)T细胞<2.3%、CD8^(+)T细胞<2.2%是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淋巴细胞浸润分级≥2级、T淋巴细胞浸润均为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无效的影响因素(P<0.05);淋巴细胞浸润分级与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之间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影响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有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的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浸润程度 肺转移瘤 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
原文传递
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及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蒋丽莉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临床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临床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37例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41例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分析NLR、PLR以及肿瘤标志物在两组患者中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NSCLC患者NLR、PLR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CA-125、CA19-9、CEA、NSE、CY-FRA21-1)均显著高于CAP患者(P<0.05)。结论NLR、PLR以及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对NSCLC与CAP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研究结果发现,NSCLC患者NLR、PLR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CAP患者,建议该诊断方式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肿瘤标志物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非小细胞肺癌 社区获得性肺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UNC13D基因突变3例病例总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钱冰涛 王萌 +2 位作者 王泽芯 罗荣牡 宋庆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3例于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家族性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UNC13D基因突变)的临床资料及实... 目的回顾性总结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3例于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家族性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UNC13D基因突变)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随访,结合文献分析。结果3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LH),多器官受累,多脏器损伤,化疗和对症治疗后,3例均存在UNC13D基因突变,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2023年6月1日,排异反应已控制。结论诊断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儿童,建议尽早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的筛查,明确病因,有助于病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UNC13D 儿童
下载PDF
CHOP化疗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胡亚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治疗,用CHOP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并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侵袭性NHL患者,将80例侵袭性NHL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治疗,用CHOP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并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侵袭性NHL患者,将80例侵袭性NHL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CHO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CHOP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近期(治疗后1年内)的生存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对比,观察组(72.5%)比对照组(62.5%)高,(P<0.05);治疗后近期(1年内)生存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略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HOP化疗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缓解侵袭性NHL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生存,未出现不良反应增多的现象,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P化疗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肺组织TIGIT^(+)CD8^(+)T细胞数量增加但细胞因子分泌能力降低
11
作者 谢安琪 黎家杰 +6 位作者 方超 石飞虎 邢俊敏 莫峰 谢红艳 黄俊 魏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研究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对疟原虫感染小鼠肺脏中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12 d后,分离肺脏,称体质量,拍照;消化后分离肺脏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研究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对疟原虫感染小鼠肺脏中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12 d后,分离肺脏,称体质量,拍照;消化后分离肺脏淋巴细胞,计数、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IGIT^(+)CD8^(+)T细胞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IGIT^(+)CD8^(+)T细胞的L选择素(CD62L)、CD69、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25和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后,检测TIGIT^(+)CD8^(+)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1(IL-21)、IL-4、IL-17和IL-10的能力。结果疟原虫感染小鼠体质量减轻,肺脏变黑变暗,肺脏质量和占体质量比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组织CD8^(+)T细胞和TIGIT^(+)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小鼠TIGIT^(+)CD8^(+)T细胞相比,感染组TIGIT^(+)CD8^(+)T细胞中表达CD62L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CD69、PD-1、CX3CR1的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感染组TIGIT^(+)CD8^(+)T细胞可分泌IL-21、IL-4、IL-17、IL-10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脏病变明显,TIGIT^(+)CD8^(+)T细胞数量增加,该细胞群表达多种活化相关分子,但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肺脏 CD8^(+)T淋巴细胞 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
原文传递
敲除CD226通过调节小鼠脾脏和肠道免疫细胞比例缓解小鼠的慢性束缚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
12
作者 王婷婷 羊璐 +4 位作者 马菁昌 王玉玲 程坤 庄然 吕玉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CD226在小鼠慢性束缚应激(CR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中发挥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6周龄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和同品系CD226基因敲除(CD226KO)小鼠建立CRS模型,通过强迫游泳测试、蔗糖偏好测试等行为学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CD226在小鼠慢性束缚应激(CR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中发挥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6周龄野生型(WT)雄性C57/BL6J和同品系CD226基因敲除(CD226KO)小鼠建立CRS模型,通过强迫游泳测试、蔗糖偏好测试等行为学检测方法对小鼠进行应激抑郁评分,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Peyer淋巴结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与WT CRS组相比,CD226KO CRS组强迫游泳测试静止时间显著降低,蔗糖偏好率显著上升;脾脏CD4+T细胞和CD8+T细胞之比显著降低;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T细胞受体αβ(TCRαβ)和TCRαβCD8αβ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结论敲除CD226能够缓解小鼠CRS模型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影响CRS状态下小鼠脾脏及肠道免疫细胞比例,改善小鼠应激状态下的整体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CRS) CD226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绵阳市游仙区2019~2021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首次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13
作者 唐莹 肖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绵阳市游仙区2019~2021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首次检测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为当地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252例新报告HIV/AIDS患者的CD^(+)_(3)T淋巴细胞(CD 3)、CD^(+)_(4)T淋... 目的:分析绵阳市游仙区2019~2021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首次检测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为当地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252例新报告HIV/AIDS患者的CD^(+)_(3)T淋巴细胞(CD 3)、CD^(+)_(4)T淋巴细胞(CD 4)、CD^(+)_(8)T淋巴细胞(CD 8)检测结果,对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D 3、CD 4、CD 8检测结果均较低。不同时间及不同性别HIV/AIDS病例CD^(+)_(3)、CD^(+)_(4)、CD^(+)_(8)检测结果均值无差异(均P>0.05),不同年龄CD 3、CD 4、CD^(+)_(8)检测结果均值存在差异(均P<0.05),>45岁病例均值最低。CD 4均值较低,主要集中在<500个/μL的范围。CD 4≤200个/μL的比例在历年来以及不同性别人群无差异(χ^(2)=0.454,0.256,均P>0.05),但不同年龄人群有差异(χ^(2)=12.474,P<0.05),在>45岁病例中占比最高。结论:绵阳市游仙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低,晚发比例高,尤其>45岁人群。应加强该类人群的艾滋病宣教及健康筛查,并按要求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CD^(+)_(3)T淋巴细胞 CD^(+)_(4)T淋巴细胞 CD^(+)_(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锌对大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迪雄 吴嘉惠 +1 位作者 魏文 张乐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从哺乳期开始建立大鼠缺锌(ZD)和高锌(ZE)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研究微量元素锌对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ZD组和ZE组胸腺、脾脏静止期(G_0、G_1期)细胞明显增高,而增殖期(... 从哺乳期开始建立大鼠缺锌(ZD)和高锌(ZE)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研究微量元素锌对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ZD组和ZE组胸腺、脾脏静止期(G_0、G_1期)细胞明显增高,而增殖期(S+G_2+M期)细胞及增殖指数明显降低,与自由喂养组(AL)及配对组(PF)相比差别非常显著。(2)ZD组及ZE组胸腺、脾脏细胞内RNA及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内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明显增高,脾脏细胞内cGMP含量明显降低,与AL组及PF组比较差别非常显著。结果提示:不适量锌可通过影响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内环核苷酸水平,影响正常的细胞合成,使细胞周期正常进行受阻,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受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淋巴细胞 大鼠 锌缺乏
下载PDF
胎儿肝脏中一种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因子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祖泽 裴雪涛 +2 位作者 丛培杰 薛惠华 曹菊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02-409,共8页
胎儿肝脏中存在着两类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物,一类是精氨酸酶,它是一类非特异性的细胞毒剂,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不仅对HL-60细胞,而且对正常人骨髓CFU-GM也具有相似的抑制细胞生长的毒性作用。此外,还存在着一类较小分子的抑制物,它... 胎儿肝脏中存在着两类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物,一类是精氨酸酶,它是一类非特异性的细胞毒剂,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不仅对HL-60细胞,而且对正常人骨髓CFU-GM也具有相似的抑制细胞生长的毒性作用。此外,还存在着一类较小分子的抑制物,它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人骨髓CFU-GM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类对HL-60细胞生长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抑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肝脏 HL-60细胞 生长抑制
下载PDF
CD4^+ T淋巴细胞功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1
16
作者 孙君重 肖文华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44-548,共5页
细胞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除癌变组织和病原菌入侵中发挥重大作用。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居中心地位。长期以来,T细胞免疫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CD8+细胞毒T细胞,而关于CD4+T细胞功能的研究多限于CD8+细胞毒T细胞的"... 细胞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除癌变组织和病原菌入侵中发挥重大作用。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居中心地位。长期以来,T细胞免疫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CD8+细胞毒T细胞,而关于CD4+T细胞功能的研究多限于CD8+细胞毒T细胞的"辅助"功能,或作为调节细胞抑制免疫反应的研究上,而其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似乎被忽视。新近的研究表明,特异性CD8+细胞毒T细胞效应在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上均未见理想的效果,CD4+T细胞不是功能单一的一类细胞,而是功能复杂的细胞群。CD4+T细胞的功能不仅限于辅助细胞毒T细胞,而且可以协助NK细胞清除和杀灭肿瘤,甚至还具有不依赖于CD8+CTL的肿瘤杀伤作用。CD4+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CD4+T细胞的分类,分化;CD4+T细胞的功能和分泌的细胞因子;CD4+T细胞与肿瘤免疫;CD4+T细胞的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及CD4+T细胞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 CD4+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过客淋巴细胞引起ABO非同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溶血反应1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文婷 张保萍 +3 位作者 刘丽娜 夏爱军 胡兴斌 尹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09,共3页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脏作为1种免疫特惠性器官,对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有较好的耐受性,迄今已有很多人接受了血型不相合的肝移植术,且术后生存率逐步提高。但在ABO非同型的肝移植中,很多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短期...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脏作为1种免疫特惠性器官,对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有较好的耐受性,迄今已有很多人接受了血型不相合的肝移植术,且术后生存率逐步提高。但在ABO非同型的肝移植中,很多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短期内会有下降,原因是供者肝脏的"过客"B淋巴细胞分泌的血型抗体能溶解患者和(或)输入的红细胞,引起溶血反应,且轻微的溶血会被忽视,导致患者术后贫血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肝移植 过客淋巴细胞 配血不相合 溶血反应
原文传递
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正常值调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引伟 王建芳 +1 位作者 李敏 刘新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7-188,共2页
目的 建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正常参考值。方法 使用三标荧光抗体及TriCOUNT计数管 ,分别对 2 98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 ,采用FACSCaliburTM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SPSS 10 .0软件进... 目的 建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正常参考值。方法 使用三标荧光抗体及TriCOUNT计数管 ,分别对 2 98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 ,采用FACSCaliburTM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8~ 5 7岁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CD3+ 细胞绝对计数值为 (12 4 2± 4 0 4 )个 / μl ;CD3+ CD4 + 细胞的绝对计数值为 (6 5 1± 2 0 9)个 / μl ;CD3+ CD8+ 细胞的绝对计数值为 (5 2 4±2 83)个 / μl ;CD3+ CD4 + CD8+ 细胞的绝对计数值为 (17± 10 )个 / μl。男性CD3+ 、CD3+ CD8+ 细胞数比女性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在相同地域、相同种族 ,可以建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参考值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汪道鑫 虞春华 +1 位作者 叶颖俊 汪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93-3195,共3页
免疫细胞中T淋巴细胞是最重要的调节细胞,对免疫应答履行上调和下调的功能.近年来,随着对机体免疫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T细胞的研究也较全面.我们从T淋巴细胞的个体发育、表面标志、细胞亚群及功能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T细胞 个体发育 细胞亚群 功能
原文传递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年龄及p21^(WAF1)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英 杨龙 +1 位作者 张宗玉 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分别从老年人和新生儿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 ,用形态观察、DNA断裂电泳图谱、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等手段检测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凋亡的情况 .结果表明 ,不论是自发凋亡还是用1 0 mmol/L的丁酸钠诱导其凋亡 ,老年人淋巴细胞的凋亡... 分别从老年人和新生儿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 ,用形态观察、DNA断裂电泳图谱、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等手段检测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凋亡的情况 .结果表明 ,不论是自发凋亡还是用1 0 mmol/L的丁酸钠诱导其凋亡 ,老年人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新生儿组 .进一步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时 p2 1 WAF1的表达变化 ,结果表明老年人淋巴细胞 p2 1 WAF1的下调幅度明显大于新生儿组 .提示老年人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与其 p2 1 WAF1表达容易下调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凋亡 P21^WAF1 年龄 免疫系统 人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