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诱导年轻小鼠骨髓及脾脏造血干细胞衰老表型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白可 邹密 +3 位作者 詹蔷 黄颖欣 鞠振宇 陈陟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探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对年轻小鼠骨髓及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1)构建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后年轻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的百分率,... 目的:探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对年轻小鼠骨髓及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1)构建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后年轻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的百分率,以及外周血和脾脏中各类成熟细胞百分率;通过增殖标记物Ki67检测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变化;检测炎症刺激后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CD45蛋白的表达变化;(2)分析野生型年轻小鼠(2月龄)和年老小鼠(24月龄)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外周血和脾脏中各类成熟细胞的百分率;(3)生物信息分析LPS刺激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录组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LPS刺激导致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和脾脏中髓系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LPS刺激导致小鼠脾脏重量和细胞数目增多(P<0.05),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百分率增多(P<0.05);(3)LPS刺激促进小鼠骨髓和脾脏中的造血干/祖细胞增殖(P<0.05);(4)LPS刺激导致小鼠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CD45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5)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脾脏重量增加(P<0.05),脾脏中的造血干/祖细胞百分率增多(P<0.01);(6)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和脾脏出现髓系分化偏向(P<0.01);(7)LPS刺激促进造血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信号通路激活。结论:LPS刺激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出现增殖,偏向髓系分化,髓外造血以及氧化应激、凋亡信号通路激活等造血干/祖细胞衰老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造血干细胞 衰老 髓外造血 髓系分化
下载PDF
过度劳累对小鼠脾脏造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邓三春 陈苏衡 +4 位作者 于恺华 郭鸿 廖阅 鲍振星 李玉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过度劳累(过劳)对小鼠脾脏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C)组、过劳15 d(W1)组、过劳30 d(W2)组。W1、W2组每日强迫水中站立8 h+束缚3 h,分别持续15、30 d,C组无特殊处理。观察测量... 目的探讨过度劳累(过劳)对小鼠脾脏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C)组、过劳15 d(W1)组、过劳30 d(W2)组。W1、W2组每日强迫水中站立8 h+束缚3 h,分别持续15、30 d,C组无特殊处理。观察测量小鼠一般情况、进食量和体质量,造模结束后取血、处死小鼠,分离脾脏和心脏,测量脾脏指数;检测血常规;脾脏行HE染色;采用RT-qPCR法检测小鼠脾脏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 ligand 12,CXCL12)、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心脏间隙连接蛋白45(connexin 45,Cx45)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脾脏CXCL12、SC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行心脏Cx45蛋白定量。结果①一般情况:与C组相比,W1组、W2组小鼠毛发粗糙,活跃程度先增加后下降,扎堆、精神状态差;小鼠进食量:W1、W2组显著高于同时间C组;C组小鼠体质量随喂养时间增加而增加,W1、W2组体质量无明显增长;W2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②血常规:与C组相比,W2组WBC、RBC数目、HGB浓度显著升高(P<0.05);W1组、W2组PLT数目显著升高(P<0.05);③脾脏HE染色:与C组相比,W2组小鼠脾脏红髓与白髓分界欠清,红髓区域增大;④RT-qPCR检测结果显示:W2组心脏组织Cx45 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脾脏组织SCF 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和W1组(P<0.05);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W1组和W2组小鼠心肌Cx45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⑥ELISA检测结果显示:W2组脾脏组织SC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和W1组(P<0.05),W1组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劳可破坏心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强脾脏造血功能,使全血细胞数目过度增加,形成血液高凝状态,这可能是过劳死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劳累 髓外造血 脾脏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新生乳鼠肠道铁过载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黄桂连 韦冰梅 +3 位作者 黄清梅 韦巧珍 曾晓铧 陈玉君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18-422,442,共6页
目的通过灌喂硫酸亚铁·七水化合物(FeSO_(4)·7H_(2)O)建立新生乳鼠肠道铁过载模型,并探讨适宜的建模铁浓度。方法将30只新生的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6只),于乳鼠出生后第2~7天分别给予灌喂0 mg/kg、10 ... 目的通过灌喂硫酸亚铁·七水化合物(FeSO_(4)·7H_(2)O)建立新生乳鼠肠道铁过载模型,并探讨适宜的建模铁浓度。方法将30只新生的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6只),于乳鼠出生后第2~7天分别给予灌喂0 mg/kg、10 mg/kg、50 mg/kg、100 mg/kg、300 mg/kg的FeSO_(4)·7H_(2)O溶液,记录干预期间乳鼠的体重变化。于出生后第8天处死各组乳鼠,取回肠组织,进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各组乳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及铁沉积情况,检测各组乳鼠回肠组织的总铁含量及铁蛋白重链1(FT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乳鼠的体重均呈增长的趋势(均P<0.05);出生后第3天,B组和D组乳鼠体重低于对照组,且D组乳鼠体重低于A组和C组(均P<0.05);出生后第7天,D组乳鼠的体重仍低于对照组、A组、C组(均P<0.05),而A组、B组和C组的乳鼠体重与对照组乳鼠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乳鼠回肠组织均出现Gruenhagen's间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及铁沉积,且C组和D组乳鼠回肠组织的总铁含量均增加(均P<0.05),其中C组乳鼠上述现象最为明显。(3)B组、C组和D组回肠组织的FTH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灌喂FeSO_(4)·7H_(2)O溶液可以建立新生乳鼠肠道铁过载模型。每天灌喂100 mg/kg的FeSO_(4)·7H_(2)O溶液(铁浓度为20 mg/kg)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新生乳鼠肠道出现较为明显的铁沉积,但不会明显影响乳鼠的肠道吸收功能及体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肠道 新生儿 硫酸亚铁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乌贼墨制品对^(60)Coγ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雷敏 王静凤 +3 位作者 李兆杰 逄龙 董平 薛长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乌贼墨制品对60Coγ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实验血液学技术等方法,检测模型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数(CFU-S)、粒-单系祖细胞集落生成数(CFU... 目的:探讨乌贼墨制品对60Coγ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实验血液学技术等方法,检测模型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数(CFU-S)、粒-单系祖细胞集落生成数(CFU-GM)、外周血象和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结果:乌贼墨制品能够有效拮抗60Coγ辐射损伤模型小鼠体内BMNC、CFU-S、CFU-GM、外周WBC及血清SOD活力的降低,并显著促进其恢复;但对外周血RBC、PLT、Hb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乌贼墨制品能够显著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粒系造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贼墨制品 ^60Coγ辐射损伤 造血机能 SOD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陆英 钟雪云 +3 位作者 陈运贤 陈求刚 陈志勇 林东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5-氟尿嘧啶(5-FU)225mg/kg腹腔注射复制骨髓抑制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5ml/kg,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治疗1周后,做血细胞计数、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5-氟尿嘧啶(5-FU)225mg/kg腹腔注射复制骨髓抑制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5ml/kg,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治疗1周后,做血细胞计数、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CFU-E、CFU-MK)培养和骨髓病理检查。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升高外周血细胞计数: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治疗组小鼠的CFU-GM、CFU-E、CFU-MK集落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改善骨髓抑制:骨髓病理检查对照组出现大片空白区,造血细胞稀少,而治疗组造血组织结构较完整,造血细胞量丰富。结论化疗后小鼠在骨髓抑制、造血功能低下时,参芪扶正注射液能通过促进骨髓各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改善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从而促进血细胞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后 小鼠 造血功能
下载PDF
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呼莹 张丽艳 +2 位作者 马冠杰 姜学英 赵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测定Ⅰ ,Ⅲ型胶原和vWF因子表达。结果表明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 ,两者在形态学、生长特性、免疫表型上是相似的 ,肝脏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好的支持造血的功能。结论提示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骨髓 胎儿肝脏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与相关因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劲 罗成基 +1 位作者 郭朝华 张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8-471,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多向潜能 ,可在造血微环境形成、组织修复及基因治疗中得到应用。多种生长因子如TGF β,IGF Ⅰ ,BMP及FGF在MSC分化中发挥不同的促进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多向潜能 ,可在造血微环境形成、组织修复及基因治疗中得到应用。多种生长因子如TGF β,IGF Ⅰ ,BMP及FGF在MSC分化中发挥不同的促进作用并有协同性 ;MSC可分泌G CSF ,SCF ,LIF ,M CSF ,IL 6和IL 1 1等多种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关因子作用后的MSC将在基因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造血微环境 基因治疗 组织修复
下载PDF
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特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8
作者 丁顺利 褚建新 +2 位作者 赵钧铭 姜露 胡小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了探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的特性,我们采用病理形态学、BMNC计数、抗5-FU BMNC计数、外源性CFU-S(12)和骨髓连续移植等方法,对造血重建过程不同阶段的干/祖细胞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 为了探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的特性,我们采用病理形态学、BMNC计数、抗5-FU BMNC计数、外源性CFU-S(12)和骨髓连续移植等方法,对造血重建过程不同阶段的干/祖细胞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后第3天,骨髓内可见少数淋巴样细胞呈小灶性分布,第5—9天细胞灶迅速扩大,细胞形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至第11天才出现不同阶段的分化细胞;第5—9天BMNC数和抗5-FU BMNC数迅速增加,随后增殖速度明显减缓;第9天骨髓的CFU-S(12)数和重建长期造血的能力高于第5天和21天的骨髓。本实验结果提示,骨髓移植后造血细胞呈小灶性分布,重建造血初期造血干/祖细胞迅速增殖而无明显分化表现,此阶段骨髓细胞的重建长期造血能力增强,提示造血干细胞有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造血干/祖细胞 细胞增殖 造血重建
下载PDF
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岚 刘文励 +3 位作者 孙汉英 周银莉 徐惠珍 路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探讨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环境修复的机制和信号通路 ,采用Western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 ,粘着斑激酶 (FAK)... 为了探讨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环境修复的机制和信号通路 ,采用Western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 ,粘着斑激酶 (FA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活性变化及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进行分析 ,同时观察川芎嗪对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 ,但照射后第 14天仍未恢复正常 ,而服川芎嗪组VEGF表达在第 14天时已接近正常水平 ;骨髓基质细胞中磷酸化FAK和磷酸化MAPK表达亦有相同变化趋势。放射损伤后 ,骨髓基质细胞停滞于G0 G1期 ,S期减少 ,凋亡率明显增加。随时间推移 ,G0 G1期细胞比例呈由高到低的变化 ,凋亡率也逐渐降低 ,至 14天仍未恢复正常。用川芎嗪治疗后 ,骨髓基质细胞S期合成活跃 ,凋亡率明显下降 ,第 14天时恢复更明显 ,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促进骨髓基质细胞VEGF的表达加速照射后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VEGF诱导FAK和MAPK磷酸化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放射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 VEGF 粘着斑激酶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IL-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光 周雅德 +3 位作者 裴雪涛 李梁 冯凯 时维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研究造血因子白介素 11(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 11基因转入基质细胞HFCL ,用North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HFCLIL 11基因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 11基因修饰的HFCL支... 目的 研究造血因子白介素 11(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 11基因转入基质细胞HFCL ,用North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HFCLIL 11基因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 11基因修饰的HFCL支持的脐血CD3 4 +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表型为CD3 4 + CD3 8- 早期祖细胞和表型为CD3 4 + CD41+ 巨核系定向祖细胞的比例。结果 基质细胞HFCL能够表达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 11基因 ,并且在这种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支持下 ,脐血CD3 4 + 造血细胞经过7d扩增 ,扩增细胞中表型为CD3 4 + CD3 8- 的早期祖细胞和表型为CD3 4 + CD41+ 巨核系祖细胞的比例分别为 (1.62± 0 .2 3 ) %、(9.9±1.1) % ,高于未转基因HFCL的 (0 .8± 0 .2 3 ) %、(6.5± 1.8) % ,而在相同条件下细胞因子支持的扩增细胞中则分别为 (0 .19±0 .14 ) %、(6.0± 1.1) %。结论 基质细胞能够表达经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IL 11基因 ,而且经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能显著促进CD3 4 + CD3 8- 的早期祖细胞和CD3 4 + CD41+ 巨核系祖细胞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细胞 体外扩增 基质细胞 基因修饰 白细胞介素Ⅱ
下载PDF
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俐君 胡晓霞 +3 位作者 周虹 高磊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 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 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 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 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 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共移植 NOD/SCID小鼠
下载PDF
小鼠铁过载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柴笑 赵明峰 +4 位作者 李德冠 孟娟霞 卢文艺 穆娟 孟爱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7-552,共6页
目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并观察铁过载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区组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12.5 mg/ml)、中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25 mg/ml)和高... 目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并观察铁过载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区组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12.5 mg/ml)、中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25 mg/ml)和高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50 mg/ml)。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次,低、中、高剂量铁剂组小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0.2 ml/次,每3天注射1次,共注射6周。6周后观察小鼠状态及骨髓、肝脏、脾脏等脏器改变,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可变铁池水平,并检测外周血象及BMMNCs数目和功能。结果小鼠肝脏、脾脏、骨髓均出现铁过载,骨髓铁过载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BMMNCs内可变铁池无改变;低、中、高剂量铁剂组小鼠骨髓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数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中、高剂量铁剂组小鼠骨髓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数、混合系集落形成单位数和对照组相比也显著下降(P<0.05);BMMNCs计数无变化;低、中、高剂量铁剂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低剂量铁剂组(780.7±39.60)×109/L、中剂量铁剂组(676.2±21.43)×109/L、高剂量铁剂组(587.3±19.67)×109/L,和对照组(926.0±28.23)×109/L相比有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成功建立了小鼠铁过载模型。进一步研究显示铁过载不但对肝脏、脾脏造成损害,而且可以损伤骨髓造血功能,但对正常骨髓功能的损伤未引起外周血象的改变。本模型为深入研究铁过载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动物模型 骨髓造血功能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鉴定及标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春晖 焦保华 +2 位作者 康春生 王广秀 刘晓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1-602,605,共3页
目的: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鉴定及标记技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细胞,经反复传代细胞逐渐纯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BrdU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将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入大鼠脑内,2周后取脑作石蜡切... 目的: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鉴定及标记技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细胞,经反复传代细胞逐渐纯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BrdU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将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入大鼠脑内,2周后取脑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通过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细胞可获得较纯化的细胞,并能在体外长期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34、CD31、CD45阴性,CD90、CD44、CD71阳性。BrdU可掺入DNA合成期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结论: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rdU可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内示踪的理想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CD分子 BRDU
原文传递
人血小板冻干前海藻糖负载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景汉 周俊 +2 位作者 欧阳锡林 李锡金 卢发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98-702,共5页
本研究以建立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基本技术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海藻糖负载技术,包括负载温度、负载时间、海藻糖负载浓度和负载溶液。通过比较缓冲液和血浆负载效果,比较生理温度(37℃)和相变温度(16℃)下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浓度与负载时间曲... 本研究以建立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基本技术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海藻糖负载技术,包括负载温度、负载时间、海藻糖负载浓度和负载溶液。通过比较缓冲液和血浆负载效果,比较生理温度(37℃)和相变温度(16℃)下血小板胞内海藻糖浓度与负载时间曲线、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负载时间、海藻糖负载浓度的曲线、计算海藻糖的负载率,优选负载率较高的负载溶液、负载温度、负载时间和海藻糖浓度等血小板海藻糖负载技术参数。结果表明:37℃血浆负载率高于缓冲液负载率,且血浆负载4小时,在37℃海藻糖负载率可高达19.51%,明显高于16℃的负载率6.16%;血小板MPV在16℃比在37℃明显增大43.2%,随海藻糖负载时间(1-4小时)延长和负载浓度(0-100mmol/L)增加未见明显改变;血小板MPV在37℃与海藻糖负载时间和负载浓度呈正相关性,且海藻糖负载时间与负载浓度存在协同效应,海藻糖负载浓度高于50mmol/L,MPV随浓度(0-100mmol/L)、负载时间(1-4小时)增加而增大。结论:在原血浆中负载海藻糖、温度37℃、时间4小时、浓度低于50mmol/L可以作为优化后血小板海藻糖负载技术基本参数,负载浓度需根据冻干保存需要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血小板 海藻糖负载
下载PDF
单中心191例健康供者应用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倩 袁磊 +9 位作者 李红华 赵瑜 黄文荣 薄剑 王书红 朱海燕 窦立萍 王全顺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及对健康供者的影响。181例志愿健康供者应用G-CSF 5-10μg/(kg.d)动员,10例应用G-CSF 3.3-4.9μg/(kg.d)动员,12 h 1次,连续动员4-5 d;采集、检测外周血中单个... 本研究旨在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及对健康供者的影响。181例志愿健康供者应用G-CSF 5-10μg/(kg.d)动员,10例应用G-CSF 3.3-4.9μg/(kg.d)动员,12 h 1次,连续动员4-5 d;采集、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数与CD34+细胞数,并观察供者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与动员前相比,动员后(采集前)供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平均升高7倍(P<0.01);血小板数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性。动员第4或5天采集效果无差异。男性供者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高于女性(P<0.01),高体重供者采集的MNC、CD34+数高于低体重供者,年龄对采集效果无明显影响。G-CSF剂量与采集效果无线性关系。供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G-CSF可以有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员 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免疫活性细胞表达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连宁 陈纯 +6 位作者 黄绍良 方建培 魏菁 包蓉 李艳 韩红星 李树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5-632,共8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R)CD15 8和CD94与GVHD发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CD15 8a,CD15 8b和CD94表达状况 ,同时用PCR方法分析供受者HLA Cw配型 ,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R)CD15 8和CD94与GVHD发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CD15 8a,CD15 8b和CD94表达状况 ,同时用PCR方法分析供受者HLA Cw配型 ,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和脐血移植 (UCBT)后该KIR分子变化和HLA Cw相合或错配与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PBSCT或是UCBT ,移植后CD3+CD15 8a+和CD3+CD15 8b+T细胞均增高并以CD8+CD15 8b+细胞升高为主。发生急性与慢性GVHD组CD3+CD15 8b+细胞均呈不同程度升高 ,在急性GVHD病例中升高最明显。急性GVHD期 (即移植早期 )KIR表达增高 ,慢性GVHD阶段 (即移植后期 )KIR呈减低趋势。CD94主要表达于CD3+CD8+T细胞 ,在UCBT或PBSCT后CD94在CD4 +T细胞和CD8+T细胞均明显增高。 5例HLA Cw相合者无 1例发生重症GVHD ;2例HLA Cw不相合病例 ,有 1例发生急重症GVHD ,并死于间质性肺炎 (IP) ,另 1例为AML(M5) ,完全植入 ,无重度GVHD发生 ,但于 5 3天后复发。 4例相关相合移植中 2例无急性GVHD ,而无关相合者 4例均发生不同程度GVHD。结论 :GVHD的发生与KIR表达有一定关系。CD15 8b分子可能是移植后早期T淋巴细胞活化的负调控分子。从T细胞表达KIR来理解GVHD发生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程 黎纬民 +4 位作者 马艳萍 胡中波 程范军 刘凌波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它在造血系统中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AngⅡ与不同的细胞因子联合刺激脐血CD34+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悬浮培养体...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它在造血系统中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AngⅡ与不同的细胞因子联合刺激脐血CD34+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悬浮培养体系中的AngⅡ可同时刺激BFU E和CFU GM的扩增 ,BFU E和CFU GM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AngⅡ浓度 (0 0 1- 0 1μmol/L)的升高而增多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AngⅡ则仅刺激CFU GM的形成 ,却不影响BFU E ;悬浮培养体系中AngⅡ与细胞因子SCF +G CSF +GM CSF +IL 3联合可使CFU GM的扩增倍数由 2 3± 0 8升高到 7 8± 1 9倍 ,与SCF +EPO +TPO +IL 3联合 ,BFU E的扩增倍数由 3 1± 1 8提高到 9 2± 2 3倍。结论 :AngⅡ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可刺激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脐血 造血干/祖细胞 体外扩增
下载PDF
长期培养后小鼠造血基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咏 崔春萍 +4 位作者 鱼咏涛 李玉珍 魏汉东 任爱辉 赵士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期培养体系 (long termculture ,LTC)中造血基质细胞调控造血的分子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并发现新型造血调控因子 ,以LTC体系培养后小鼠骨髓造血基质细胞 (LTC St)为被扣除杂交组 ,以未经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 (BMC)为扣除...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期培养体系 (long termculture ,LTC)中造血基质细胞调控造血的分子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并发现新型造血调控因子 ,以LTC体系培养后小鼠骨髓造血基质细胞 (LTC St)为被扣除杂交组 ,以未经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 (BMC)为扣除杂交组 ,采用抑制性扣除杂交法 (SSH)进行杂交 ,将杂交产物克隆并测序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获得了 131个差异表达EST克隆 ,这些克隆代表了 2 6种已知或部分已知的不同基因和 7条无任何线索的全新基因 ,5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架 ,无功能线索的新基因中 3条有信号肽。结论 :通过本实验得到了LTC体系中特异性表达的一个消减文库 ,获得了几条可能与造血调控相关的新型基因或ES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基质细胞 长期培养 差异基因表达 抑制性差异杂交 造血功能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诱导人造血基质细胞表达IL-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璐 王亚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甙 (TSPG)对人早期血细胞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进一步探讨人参“补气生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理。 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 (HGF)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研究TSP...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甙 (TSPG)对人早期血细胞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进一步探讨人参“补气生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理。 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 (HGF)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研究TSPG对造血基质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3(IL 3)的影响及其机理。 结果 TSPG体外作用能明显促进人早期髓系多向性造血祖细胞 (CFU Mix)的集落形成 ;经TSPG诱导制备的人骨髓基质细胞 (BMSC)、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30 4 )、单核细胞株 (THP)条件培养液对CFU Mix的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经TSPG诱导后BMSC、EcV30 4、THP细胞内IL 3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提高。 结论 TSPG能促进人早期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其机理可能与TSPG诱导人造血基质细胞表达IL 3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诱导 造血基质细胞 表达 IL-3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辐射后造血干/祖细胞辐射敏感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路璐 李德冠 +2 位作者 张俊伶 王月英 孟爱民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辐射后不同时间点C57BL/6小鼠造血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2、4、6 Gy照射组。照射组给予2、4、6 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组给予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辐射后不同时间点C57BL/6小鼠造血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2、4、6 Gy照射组。照射组给予2、4、6 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组给予假照射。分别于受照后14 d、35 d和56 d断颈处死小鼠,取外周血进行血象测定,取骨髓细胞测定有核细胞(BMNCs)、造血干细胞(HSCs)和造血祖细胞(HPCs)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小鼠造血系统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HGB对辐射较不敏感,RBC在受照后35 d已基本恢复至正常值,WBC和PLT对辐射较敏感;6Gy照射对WBC和PLT影响较重,恢复缓慢。照射后14 d,照射组BMNCs、HSCs和HPCs数目均低于对照组;照射后35 d和56 d,6 Gy照射组BMNCs和HPCs数目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4 Gy照射组BMNCs和HPCs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后35 d,照射组HSCs数目均低于对照组;照射后56 d,4、6 Gy照射组HSCs数目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 Gy照射组HSCs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辐射对HSCs的损伤是持久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137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