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蛋白自噬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石建梅 王茜茜 韦晓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2,427,共7页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高血糖状态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铁蛋白自噬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铁蛋白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类型,该过程由核受体共...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高血糖状态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铁蛋白自噬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铁蛋白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类型,该过程由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介导,使铁蛋白在自噬体中降解并释放过量的铁离子导致铁过载,引发活性氧积聚,是细胞铁死亡的重要上游机制。现就铁蛋白自噬相关机制以及它在DM及其并发症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通过调控铁蛋白自噬对DM及其并发症的影响,为进一步防治DM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铁蛋白自噬 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 糖尿病
下载PDF
老化与人类β细胞量和功能
2
作者 吴锦林 刘东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核心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的β细胞量(BCM)和功能的下降。老化会导致葡萄糖稳态的精确调节逐渐下降,使T2DM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有研究表明老化会导致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核心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的β细胞量(BCM)和功能的下降。老化会导致葡萄糖稳态的精确调节逐渐下降,使T2DM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有研究表明老化会导致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然而,现目前对老化过程中BCM和功能的改变尚无充分的了解。对老化过程中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对年龄相关的T2DM的贡献。本文综述了β细胞在分子、形态和功能水平上与年龄相关的改变,为T2DM的防治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老化 β细胞量 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影响人胰岛存活的关键基因及靶向保护方法探讨
3
作者 李万里 张莹莹 +6 位作者 张婷 杨玉伟 顾姗姗 吴玲玲 陈双琴 陈继冰 高宏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人胰岛存活的关键基因及靶向保护方法。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经过筛选比对,选择基因表达谱(GSE53454)。使用GEO2R工具筛选出24、48、72 h3个时间段暴露于白细胞介素(IL)-1β和干扰素(IFN)-... 目的探讨影响人胰岛存活的关键基因及靶向保护方法。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经过筛选比对,选择基因表达谱(GSE53454)。使用GEO2R工具筛选出24、48、72 h3个时间段暴露于白细胞介素(IL)-1β和干扰素(IFN)-γ的人胰岛处理组(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使用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和Cytoscape应用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结果共鉴定出69个上调的DEG和2个下调的DEG。GO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过程中,DEG在对病毒的防御反应、炎症反应等方面富集;细胞成分中,DEG在细胞外隙、质膜外侧、细胞外区域显著富集;分子功能中,DEG在趋化因子活性、细胞因子活性方面显著富集。KEGG分析结果显示,DEG主要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中富集。STRING分析结果选出了10个连接度较高的核心基因(STAT1、CXCL10、IRF1、IL6、CXCL9、CCL5、CXCL11、ISG15、CD274、IFIT3),均在暴露于IL-1β和IFN-γ的人胰岛中显著上调。KEGG再富集发现6个基因(STAT1、CXCL10、CXCL9、CXCL11、CCL5、IL6),主要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STAT1、CXCL10、CXCL9、CXCL11、CCL5、IL6为影响人胰岛存活的关键基因,主要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富集,是胰岛保护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胰岛培养 胰岛保护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栋 孔德璇 +1 位作者 和珍珍 瞿全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顺铂(DDP)耐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根据LY294002作用浓度将SKOV3和SKOV3/DDP细胞分别分为5μmol/L+DDP、10μmol/L+DDP、20μmol/L+DDP、40μmol/L+DDP、DDP组及对照组。... 目的:研究卵巢癌顺铂(DDP)耐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根据LY294002作用浓度将SKOV3和SKOV3/DDP细胞分别分为5μmol/L+DDP、10μmol/L+DDP、20μmol/L+DDP、40μmol/L+DDP、DDP组及对照组。MTT法检测40μmol/L LY294002对SKOV3和SKOV3/DDP细胞DDP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和SKOV3/DDP细胞各实验组PI3K、Akt表达水平。结果:SKOV3和SKOV3/DDP细胞经LY29400240μmol/L作用后,对DDP敏感性分别增加了67.36%、76.56%。LY294002可降低SKOV3和SKOV3/DDP细胞中PI3K和Akt表达。SKOV3细胞对照组PI3K和Akt蛋白相对浓度值均低于SKOV3/DDP细胞对照组(t分别为26.005和23.477,均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与卵巢癌DDP耐药有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能增强卵巢癌DDP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顺铂 抗药性 肿瘤 细胞系 肿瘤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蕾 张晓红 +3 位作者 吴柏成 吴晓光 杜娈英 陈晓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82-984,共3页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片组和山楂叶总黄酮组,每组20只。后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银杏叶片组给予银杏叶片5.2 mg...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片组和山楂叶总黄酮组,每组20只。后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银杏叶片组给予银杏叶片5.2 mg/kg,山楂叶总黄酮组给予山楂叶总黄酮140 mg/k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Akt蛋白的表达,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含量,甲酰胺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片组和山楂叶总黄酮组PI3K、Akt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P<0.01),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PI3K/AKT信号通路 脑缺血
下载PDF
肿瘤热疗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化宁 包国强 赖大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肿瘤热疗 临床应用 生理学研究 20世纪 应用治疗 细胞生物 分子生物 基础研究 蛋白质
下载PDF
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联合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木潮 陈黎红 +1 位作者 徐明彤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1小鼠ES细胞30d后,应用RT-PCR、DTZ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用RIA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分化细胞可检测到胰岛素mRNA表达,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13.6%±3.7%,在5.6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作用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04±0.01)ng/mL和(0.09±0.02)ng/mL。【结论】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将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GLP-1 FGF 生长因子 胰岛素水平 干细胞分化 联合诱导 分化细胞 小鼠胚胎 ES细胞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AMPK苏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德红 王凤杰 +2 位作者 邓娟 欧阳静萍 刘永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对T2D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APS对照组(APS组,n=8),以普通饲料喂养;T...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黄芪多糖(APS)对T2DM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APS对照组(APS组,n=8),以普通饲料喂养;T2DM组和T2DM+APS治疗组(T2DM+APS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行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实验期间定期检测动物随机血糖(BG)、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于APS治疗第8周末,取各组动物的肝脏组织,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T2DM组出现高血糖、糖耐量降低,经APS治疗8周后,T2DM+APS组各项实验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肝脏组织中磷酸化AMPK水平较T2DM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APS可以显著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S增加磷酸化AMPK表达水平,进而改善其能量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AMPK 黄芪多糖 大鼠肝脏 磷酸化 苏氨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Protein
下载PDF
新生鼠胰岛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白日星 田井琦 +4 位作者 张海燕 李卫红 孙立波 张德恒 宋茂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 探索新生鼠胰岛干细胞体外分离鉴定、培养以及体外分化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消化新生大鼠胰腺 ,将消化的组织碎片在pH7.4~ 7.6条件下经含血清RPMI 164 0及无血清RPMI164 0 (添加bFGF ,EGF ,N 2 )培养液中培养 ,观察形成类胰岛... 目的 探索新生鼠胰岛干细胞体外分离鉴定、培养以及体外分化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消化新生大鼠胰腺 ,将消化的组织碎片在pH7.4~ 7.6条件下经含血清RPMI 164 0及无血清RPMI164 0 (添加bFGF ,EGF ,N 2 )培养液中培养 ,观察形成类胰岛样细胞团的全过程。用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功能 ,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的表达。结果 胰腺消化碎片培养 3 6h内 ,可见nestin阳性细胞贴壁 ,添加bFGF ,EGF ,N2后nestin阳性细胞快速增长 ,18~ 2 4d形成类胰岛样细胞团 ,并可表达胰岛素。结论 胰腺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具有胰岛干细胞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细胞分离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芍药苷对STZ损伤的INS-1细胞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文辉 张保丽 +3 位作者 李中平 陈红梅 蔺美玲 郑天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芍药苷对INS-1细胞的影响,及对链脲佐菌素(STZ)损伤的胰岛细胞的保护、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INS-1细胞传代培养后,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并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丙二醛(MDA)...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芍药苷对INS-1细胞的影响,及对链脲佐菌素(STZ)损伤的胰岛细胞的保护、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INS-1细胞传代培养后,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并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丙二醛(MDA)浓度、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芍药苷可促进INS-1细胞释放胰岛素。STZ损伤后,INS-1细胞活力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MDA含量明显升高;T-AOC下降。芍药苷保护组能不同程度改善STZ引起的上述指标的改变。结论芍药苷可促进INS-1细胞释放胰岛素,对STZ损伤的INS-1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INS-1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INS-1细胞 STZ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减重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旅云 刘月红 +1 位作者 刘坤申 王仁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19,122,共5页
目的观察减重对肥胖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障碍与IR的因果关系。方法274例无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病的中年肥胖患者,分为单纯EDD异常组95例,单纯IR组67例和EDD异常并IR组112例。强化生化方式... 目的观察减重对肥胖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障碍与IR的因果关系。方法274例无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病的中年肥胖患者,分为单纯EDD异常组95例,单纯IR组67例和EDD异常并IR组112例。强化生化方式减重治疗1a,减重前后测定体脂、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IR指数(HOMA-IR),并通过高分辨率超声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肥胖伴有EDD异常者减重对体重指数、腰围及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改善较肥胖仅有IR者更显著;减重后肥胖患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减重治疗后EDD异常并IR组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明显改善,单纯EDD异常组EDD也显著改善,但单纯IR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不明显。结论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和加重肥胖者IR的重要原因之一,减重对IR的改善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血管内皮功能 胰岛素抵抗 减重
下载PDF
饥饿状态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丽华 张远强 +1 位作者 曹云新 苏慧慈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对饥饿状态大鼠胰岛A、B细胞中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u)和胰岛素(Insulin,Ins)的免疫反应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饥饿大鼠胰岛A细胞中的Gl...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对饥饿状态大鼠胰岛A、B细胞中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u)和胰岛素(Insulin,Ins)的免疫反应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饥饿大鼠胰岛A细胞中的Glu含量明显下降,B细胞中Ins含量明显升高。提示饥饿可导致Glu释放增加,Ins释放减少。与饥饿5天大鼠组相比较,饥饿5天后静脉注射葡萄糖组90min后胰岛内Glu含量明显升高,Ins含量无显著变化。提示:静脉注射葡萄糖可快速作用于胰岛A细胞,减少Glu释放,但其对B细胞作用缓慢。从而为进一步阐明葡萄糖对胰岛A、B细胞的不同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饥饿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新生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玲 方海立 +1 位作者 杨英魁 朱文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本实验采用分离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N ̄G-甲基-L-精氨酸(NMMA,NO合成酶的竞争性阻断剂)对胰岛素分泌及对胰岛中cGMP水平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结果如下:(1)IL-1β(... 本实验采用分离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观察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N ̄G-甲基-L-精氨酸(NMMA,NO合成酶的竞争性阻断剂)对胰岛素分泌及对胰岛中cGMP水平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结果如下:(1)IL-1β(5、10、20U/ml)能抑制基础的和由葡萄糖(20mmol/L)刺激的胰岛素分泌。IL-1β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抑制率分别为53.%,60.5%和70.7%。(2)NMMA(0.5mmol/L)能阻断IL-1β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3)IL-1β能增加胰岛内cGMP水平和亚硝酸盐浓度,而NMMA能阻断这一效应。以上结果表明,IL-1β能抑制新生大鼠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NO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胰岛素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
下载PDF
胰岛素信号通路在高游离脂肪酸所致的β细胞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冰 李宏亮 +4 位作者 杨文英 萧建中 杜瑞琴 白秀平 潘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β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β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下指标:(1)采血检测胰岛素,FFA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4)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变化;(6)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IRS-1,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FFA组血中胰岛素水平比NS组增高[(24.44±1.25)mIU/Lvs(18.09±1.37)mIU/L,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mmol/Lvs(0.64±0.10)mmol/L,P<0.001];(2)FFA刺激后,离体和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增强;(3)FFA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S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存在明显的外周胰岛素抵抗;(4)FFA组肌肉IRS-1mRNA表达比NS组降低87.7%,IRS-2表达降低50.7%(P<0.05);(5)FFA组胰岛细胞IRS-1mRNA表达增加29.3%(P<0.05),IRS-2及Glut-2分别增加345.1%和536.4%(P<0.01)。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造成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此时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基因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抗药性 脂肪酸类 非酯化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扶芳藤含药血清对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鹏 高宏君 +6 位作者 尤剑鹏 梁泰生 顾新伟 张建强 梁方芳 黄福 武桢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目的探讨扶芳藤含药血清对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包括对照组(正常大鼠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缺血预处理组(获取胰腺前阻断腹主动脉再开放,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 目的探讨扶芳藤含药血清对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包括对照组(正常大鼠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缺血预处理组(获取胰腺前阻断腹主动脉再开放,胰岛细胞予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扶芳藤治疗组(正常大鼠胰岛细胞予大鼠扶芳藤含药血清培养)、扶芳藤组和空白组(正常大鼠分别予扶芳藤提取物或蒸馏水灌胃,用于制备大鼠血清)。采用双硫腙(DTZ)染色法观察并计算胰岛数量;采用吖啶橙(AO)/碘化丙啶(PI)染色法,计算胰岛细胞存活率;采用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刺激指数(SI)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采用谷胱甘肽(GSH)及一氧化氮(NO)试剂盒测定胰岛细胞内GSH、NO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DTZ染色后胰岛细胞呈特异性猩红色,各组间胰岛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胰岛细胞活性均逐渐降低,分离培养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扶芳藤治疗组细胞存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及扶芳藤治疗组的S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及扶芳藤治疗组胰岛细胞的GSH含量均升高、NO含量均降低、iNOS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扶芳藤能通过提高GSH、降低iNOS表达及NO产生,提高胰岛细胞存活率,增强胰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扶芳藤 中药 缺血预处理 原代培养 胰岛细胞移植 糖尿病 壮医
下载PDF
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纯化与培养的改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嘉 张桦 蔡德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后进行内皮细胞选择性培养,使用UEA-1包被的免疫磁珠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纯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经典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和CD34...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后进行内皮细胞选择性培养,使用UEA-1包被的免疫磁珠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纯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经典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和CD34的表达和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能力。结果:胰岛培养4-5d后,可见内皮细胞从贴壁的胰岛内爬出,通过UEA-1包被的免疫磁珠筛选出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后24h细胞开始贴壁。该细胞具有单层生长、接触抑制的特性。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WF和CD34,可摄取Dil-Ac-LDL。结论:本研究方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诱导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静 王秋月 +4 位作者 姜雅秋 阎英 刘峥嵘 刘洁 刘国良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26-129,13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和浓度游离脂肪酸(FFA)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建立FF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方法3T3-L1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不同浓度软脂酸(PA)和油酸(OA)诱导,测定基础状态和胰岛...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和浓度游离脂肪酸(FFA)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建立FF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方法3T3-L1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不同浓度软脂酸(PA)和油酸(OA)诱导,测定基础状态和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特异性转运情况。结果3T3-L1脂肪细胞诱导率为98%±1.3%,PA和OA各组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特异性转运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下降趋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mM PA作用24h后基础葡萄糖特异性转运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A 0.25mM作用24h组(p<0.05)。结论3T3-L1细胞在体外可稳定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经FFA诱导成为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随FFA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并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特异性转运,高浓度时抑制基础状态下的葡萄糖特异性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3-L1 脂肪细胞 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大鼠游离脂肪酸的异常蓄积导致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作东 卢雁 +2 位作者 何冰 张咏言 韩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8-95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给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多不饱和脂肪酸)+肝素(NC)及生理盐水7h,并在输注的最后2h,行清醒状态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观察脂肪酸对胰岛素介...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给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多不饱和脂肪酸)+肝素(NC)及生理盐水7h,并在输注的最后2h,行清醒状态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观察脂肪酸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GUR)和肝葡萄糖生成(HGP)能力的影响,及脂肪酸在骨骼肌异位沉积的情况。取空腹血测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脂联素等。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脂肪乳组血浆FFA水平升高(P<0.01)。在钳夹状态下,脂肪乳组的HGP高于对照组(P<0.01),脂肪乳组GUR下降(P<0.01)。脂肪乳组大鼠的肌肉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脂肪沉积。结论血浆脂肪酸升高能引起大鼠肌肉组织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骨骼肌 葡萄糖利用
下载PDF
胰岛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英男 王海涛 +1 位作者 姜维良 冉继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索胰岛素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分泌及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胰岛素对下肢脐静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取健康产妇剖宫产术后1 h以内新生儿脐带,分离并提取脐静脉内... 目的探索胰岛素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分泌及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胰岛素对下肢脐静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取健康产妇剖宫产术后1 h以内新生儿脐带,分离并提取脐静脉内膜,用贴块法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并传代,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对细胞进行干预并检测其CRP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变化。结果低浓度和生理浓度胰岛素组细胞生长旺盛,CRP和VCAM-1含量较高浓度胰岛素组低。结论胰岛素对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呈双相:低浓度和生理浓度的胰岛素能促进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对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超过生理浓度的胰岛素不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该结果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血管内皮细胞 C-反应蛋白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胰岛素抵抗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静波 李玉秀 +1 位作者 孙琦 王姮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抵抗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KKAy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C57BL小鼠普通饲料喂养,为对照组。4周后处死小鼠,We...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抵抗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KKAy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C57BL小鼠普通饲料喂养,为对照组。4周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检测肝及横纹肌PTEN蛋白、胰岛素刺激后磷酸化473Akt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处理后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磷酸Akt升高倍数与KKAy糖尿病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处理后肝及骨骼肌PTEN蛋白表达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不会影响PI3k-Akt通路活性及PTEN蛋白的表达,两者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胰岛素敏感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KAY小鼠 胰岛素抵抗 PTEN PI3K-AKT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