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应力下骨细胞行为变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詹红伟 王倩 +7 位作者 移植 张蕾 张娟 李燕香 耿彬 吴萌 夏亚一 姜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6,共7页
机械应力刺激在维持骨骼正常形态、功能和自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骨细胞是不活跃的细胞。近年来,对骨细胞的深入研究表明,骨细胞是骨骼中主要的机械应力感受细胞,在机械应力下的骨形成和骨重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 机械应力刺激在维持骨骼正常形态、功能和自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骨细胞是不活跃的细胞。近年来,对骨细胞的深入研究表明,骨细胞是骨骼中主要的机械应力感受细胞,在机械应力下的骨形成和骨重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机械应力不仅可以减少骨细胞凋亡,还能促进其分化水平。此外,受机械应力刺激的骨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水平,从而维持骨结构的强度和调节骨稳态。笔者拟对机械应力下骨细胞行为变化以及其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偶联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骨质疏松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应力 骨细胞 骨稳态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的损害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2
作者 胥甜甜 田昊春 +3 位作者 杨新民 罗栋华 王长根 漆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损害的机制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测定骨形成指标,并检测参与的潜在信号通路。同时,用姜黄素处理小鼠去卵巢(ovariectomized...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氧化应激对成骨分化损害的机制及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测定骨形成指标,并检测参与的潜在信号通路。同时,用姜黄素处理小鼠去卵巢(ovariectomized, OVX)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来证实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低浓度姜黄素(1~10μmol·L^(-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骨形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逆转氧化应激导致的成骨钙沉积下降,降低了核因子kappa-B配体的受体激动剂(RANKL)和白介素-6 (IL-6)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5 mg·kg^(-1))给药后部分逆转了OVX小鼠血液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活性的比例、降低高骨代谢、增加骨密度(bone density, BMD)、改善了骨小梁的微结构,但高浓度姜黄素无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氧化应激的骨形成损害,NF-κB信号通路是主要参与通路,姜黄素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核转录因子-ΚB 骨质疏松 骨形成 氧化应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水甘草碱抑制破骨细胞活化缓解磨损颗粒诱导的炎性骨溶解
3
作者 张巍 俞磊 +1 位作者 杨鹏 耿德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9-1525,共7页
背景:水甘草碱因其抗炎生物活性在心肌重塑、急性肾损伤和肺损伤等疾病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假体磨损颗粒常引发无菌性炎症,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进一步导致了假体周围骨质的破坏和骨量丢失,然而目前尚无水甘草碱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确... 背景:水甘草碱因其抗炎生物活性在心肌重塑、急性肾损伤和肺损伤等疾病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假体磨损颗粒常引发无菌性炎症,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进一步导致了假体周围骨质的破坏和骨量丢失,然而目前尚无水甘草碱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确切疗效的基础研究。目的:探讨水甘草碱对破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表达及磨损颗粒诱导炎性骨溶解的影响。方法:①细胞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4组培养:对照组细胞加入完全培养基;破骨诱导组加入破骨诱导培养基(含50 ng/mL RANKL的完全培养基);水甘草碱低、高剂量组分别加入1,5μmol/L水甘草碱处理4 h后加入破骨诱导培养基。破骨诱导5 d后,分别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F-actin染色及RT-PCR检测。②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溶解组、水甘草碱低及高剂量组,每组5只。骨溶解组、水甘草碱低及高剂量组通过将钛颗粒注射至颅骨表面的方法建立颅骨骨溶解模型,造模后第2天,水甘草碱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10,20 mg/kg水甘草碱,每隔1 d注射1次,直至造模2周后,收集小鼠动脉血血清进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收集颅骨进行micro-CT扫描和骨参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实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F-actin染色显示,与破骨诱导组比较,水甘草碱低、高剂量组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及骨吸收,其中以高剂量组抑制更显著。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破骨诱导组3种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P<0.01);与破骨诱导组比较,水甘草碱低及高剂量组3种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降低(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②动物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骨溶解组3种炎性因子水平升高(P<0.01);与骨溶解组比较,水甘草碱低及高剂量组3种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0.05,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钛颗粒导致小鼠颅骨骨溶解破坏,水甘草碱可抑制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其中以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更显著。③结果表明:水甘草碱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下调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来改善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甘草碱 炎性因子 破骨细胞活化 磨损颗粒 假体周围骨溶解
下载PDF
铁死亡在骨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朝霞 张晓峰 徐西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29,462,共7页
铁死亡是由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的积累直接介导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骨关节炎(OA)、脊髓损伤(SCI)、骨质疏松症(OP)和骨肉瘤(OS)等骨科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铁死亡在细胞功能、信号通路、药物抑制和基... 铁死亡是由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的积累直接介导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骨关节炎(OA)、脊髓损伤(SCI)、骨质疏松症(OP)和骨肉瘤(OS)等骨科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铁死亡在细胞功能、信号通路、药物抑制和基因沉默等方面为骨科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因此,本文就铁死亡在骨科疾病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探讨,为骨科常见疾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关节炎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症 骨肉瘤
下载PDF
KAT7促进软骨细胞衰老
5
作者 王旭蕾 储柱平 +2 位作者 王惠敏 魏伟 严尚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7,共5页
目的 建立过度复制诱导原代小鼠软骨细胞衰老模型及小鼠自然衰老模型,研究KAT7在软骨细胞及组织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二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使用甲苯胺蓝染色及ColⅡ染色鉴定小鼠软骨细胞;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 目的 建立过度复制诱导原代小鼠软骨细胞衰老模型及小鼠自然衰老模型,研究KAT7在软骨细胞及组织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二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使用甲苯胺蓝染色及ColⅡ染色鉴定小鼠软骨细胞;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代次小鼠软骨细胞衰老信号相关蛋白及KAT7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确定细胞衰老情况。取22月龄老龄小鼠与2月龄年轻小鼠关节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比较小鼠关节病理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小鼠关节组织中KAT7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的小鼠软骨细胞KAT7蛋白及p21、p5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AT7抑制剂WM-3835可抑制衰老软骨细胞KAT7和p21的蛋白表达。SA-β-Gal染色可见,第八代(P8)较第一代(P1)软骨细胞阳染明显增加。与年轻小鼠软骨组织相比,老龄小鼠软骨组织呈现近骨性分布,软骨表面完整性降低,肥大软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多,KAT7和p53细胞阳染增加。结论 KAT7在软骨细胞衰老模型及老龄小鼠软骨组织中表达升高,提示KAT7可能与软骨细胞衰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7 衰老 软骨细胞
下载PDF
β-谷甾醇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姜耘宙 汪正明 +4 位作者 王瑞 项思成 金钊锴 童培建 吕帅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1-137,146,共8页
[目的]探究杜仲有效单体成分β-谷甾醇对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β-谷甾醇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术后假手术组... [目的]探究杜仲有效单体成分β-谷甾醇对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β-谷甾醇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术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β-谷甾醇干预组给予β-谷甾醇灌胃,术后8周将各组小鼠处死取材,借助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β-谷甾醇干预对绝经后骨量丢失及骨小梁破坏的保护作用,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对小鼠股骨远端区域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同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评估小鼠骨吸收与骨形成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样本的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β-谷甾醇干预可减少绝经后骨量丢失及骨微结构破坏,HE染色证实β-谷甾醇可有效维持骨小梁数目及组织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异常脂肪堆积现象。TRAP染色结果表明,β-谷甾醇并不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β-谷甾醇可显著促进成骨标志物ALP的表达。与此同时,β-谷甾醇可增加β-catenin在股骨远端区域的表达,提示β-谷甾醇促进骨形成,可能与其上调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结论]β-谷甾醇体内干预可上调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成骨分化,促进机体骨形成,从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Β-谷甾醇 杜仲 骨形成 成骨细胞 Β-CATENIN
下载PDF
安石榴苷促进成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树东 黄一琳 姚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101-4105,共5页
背景:安石榴苷作用广泛,安全性高,但其对成骨细胞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安石榴苷对成骨细胞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安石榴苷作用于MC3T3-E1细胞,检测其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在成骨诱导液中添加安石榴苷... 背景:安石榴苷作用广泛,安全性高,但其对成骨细胞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安石榴苷对成骨细胞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安石榴苷作用于MC3T3-E1细胞,检测其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在成骨诱导液中添加安石榴苷,检测其促成骨分化作用。卵巢切除大鼠术后灌胃安石榴苷,3个月后进行MicroCT扫描和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检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①CCK-8检测发现安石榴苷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②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安石榴苷能促进碱性磷酸酶、Run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③Micro CT扫描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安石榴苷能改善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和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④结果表明,安石榴苷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且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石榴苷 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 成骨细胞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下载PDF
脱氢胆酸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8
作者 朱禹潼 张晓楠 +1 位作者 关溪 尚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诱导成熟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分化为OCs。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ACP5)染色,确定DHCA抑制OCs形成的最佳浓度。qRT-PCR检测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TRAP/ACP5、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OCs中TNF受体相关因子3(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NF-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蛋白水平。结果DHCA浓度为200μmol/L是抑制OCs形成的最佳剂量(P<0.01)。DHCA抑制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ACP5、CTSK和MMP9的表达(P<0.01)。DHCA通过下调RANK蛋白和增加TRAF3和OPG蛋白的表达来抑制OCs的分化(P<0.01)。结论DHCA通过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OCs分化,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骨质疏松前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胆酸 破骨细胞 OPG/RANK TRAF3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姜婷婷 谭爱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49-0152,共4页
本研究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为研究对象,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78名老年骨质疏松症性股骨颈骨折病人,实验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分组数量为两组,命名为基础组和... 本研究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为研究对象,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78名老年骨质疏松症性股骨颈骨折病人,实验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分组数量为两组,命名为基础组和中医组,通过针对分组后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基础组39例为常规护理方式,及中医组39例为中医护理)。分析有关的指标,用来评价哪些护理方法更有效。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心理状态,幸福感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中医护理的关联得分及机率均较基础组高(P值均<0.05)。结论 对于股骨骨折的病人;在其护理过程中辅以中医护理,其效果比较明显,病人的满意度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生活质量 满意度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原文传递
铁死亡在骨代谢中的调控机制
10
作者 文皓楠 王凯 +3 位作者 海云翔 董万涛 宋志靖 宋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29,共5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以细胞内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积累为特征,与多种骨科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降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铁死亡对骨代谢着重要的影响,而...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以细胞内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积累为特征,与多种骨科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降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铁死亡对骨代谢着重要的影响,而通过对铁死亡的调节以维持骨稳态,在骨质疏松的防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阐述了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和调节途径,梳理了铁死亡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并总结了铁死亡在骨质疏松症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拓宽骨代谢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铁死亡 铁过载 病理机制 骨代谢 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卡格列净与阿米洛利或苯扎米尔联用对肾病综合征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环薇 李潇 +4 位作者 洪文娟 罗晓菲 王学芳 李倩 成家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8-83,87,共7页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卡格列净和上皮钠通道阻滞剂阿米洛利或苯扎米尔联用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NS)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取49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7只为对照组(NG组)。其余42只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卡格列净和上皮钠通道阻滞剂阿米洛利或苯扎米尔联用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NS)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取49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7只为对照组(NG组)。其余42只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并随机分为模型组(MG组)、卡格列净组(KG组)、苯扎米尔组(BH组)、阿米洛利组(AL组)、卡格列净+苯扎米尔组(KB组)、卡格列净+阿米洛利组(KA组),每组7只。各用药组每日定时按大鼠体质量予以灌胃,NG组和MG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疗程6周。治疗前1 d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24 h-UTP),验证模型制备成功。治疗后第6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UTP、尿钠(UNa)、尿钾(UK)以及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SCa)、血钠(SNa)、血钾(SK)、25-羟维生素D(25-OH-D)、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MG组的24 h-UTP、TG、TC、LDL、SCa水平均升高,ALB、25-OH-D、ALP、PINP、PTH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物干预6周后,KG组大鼠体质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G组比较,各药物组的24 h-UTP、TC、TG、LDL、SCa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MG组比较,KA组的25-OH-D、ALP、PINP、β-CTX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造模及药物治疗对UNa、UK、SK、SNa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单用卡格列净、苯扎米尔组、阿米洛利以及卡格列净分别联合苯扎米尔、阿米洛利用药均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NS模型大鼠的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联用卡格列净和阿米洛利具有显著的促成骨作用或促破骨作用,其可能通过形成新的成骨/破骨平衡,进而发挥降低NS大鼠骨折风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上皮钠通道阻滞剂 卡格列净 阿米洛利 苯扎米尔 骨代谢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肌腱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庆 汪小敏 +3 位作者 杨超强 王宜灿 康天泰 张虎林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肌腱干细胞(tendon-derived stem cells,TDSCs)具有强大的成骨分化能力,是促进腱骨愈合的潜在种子细胞。腱骨愈合属中医学“筋骨病”范畴。中药单体在促进腱骨愈合方面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中药单体能促进成骨因子... 肌腱干细胞(tendon-derived stem cells,TDSCs)具有强大的成骨分化能力,是促进腱骨愈合的潜在种子细胞。腱骨愈合属中医学“筋骨病”范畴。中药单体在促进腱骨愈合方面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中药单体能促进成骨因子的表达,通过调控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诱导TDSCs成骨分化而促进腱骨愈合。通过查阅国内外TDSCs相关文献,就中药单体调控TDSCs成骨分化促进腱骨愈合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促进腱骨愈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骨愈合 肌腱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中药单体 进展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HIF-1α对骨生理中成骨和破骨的影响
13
作者 范智博 魏绵兴 +1 位作者 李胜鸿(综述) 徐晓梅(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骨的吸收、生成及稳态的维持是建立在成骨和破骨事件基础上的,上述这些过程是由多种因子共同参与调控。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低氧的标志物,已被证实参与了多种成骨及破骨过程。各种体内外低... 骨的吸收、生成及稳态的维持是建立在成骨和破骨事件基础上的,上述这些过程是由多种因子共同参与调控。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低氧的标志物,已被证实参与了多种成骨及破骨过程。各种体内外低氧模型也提供了HIF-1α直接或间接调控成骨及破骨过程的相关证据,但其对成骨及破骨的影响及机制并未得到系统性总结。所以本文对HIF-1α参与成骨、破骨的调控机制及其所涉及的相关临床事件进行了综述。总的来说,低氧条件下HIF-1α主要是通过与成骨及破骨相关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结合从而直接参与成骨及破骨过程。除此之外,HIF-1α还可以通过增强糖酵解从而维持成骨及破骨能量的需求,但与此同时酸化的环境会进一步刺激破骨的产生。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低氧条件下HIF-1α调控的成骨及破骨两种不同事件可能与低氧的持续时间和浓度有着密切联系,而不同氧条件下所导致的糖酵解的酸化程度可能是决定HIF-1α介导成骨和破骨走向的关键因素。低氧持续时间作为“低氧剂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骨生理反应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其激发的HIF亚型转化这一现象对骨生理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据此本文通过对低氧下HIF-1α在成骨破骨进程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低氧下骨生理调控的相关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成骨 破骨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通过LncRNA TUG1/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血管钙化的机制
14
作者 倪英群 林逸轩 +4 位作者 汪四海 卢芹 骆金芝 吴春琴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906,共8页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成骨样分化是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细胞学基础。线粒体功能障碍在VSMCs成骨样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成骨样分化是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细胞学基础。线粒体功能障碍在VSMCs成骨样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通过调节LncRNA TUG1/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VSMCs线粒体功能减轻血管钙化的机制。方法使用β-甘油磷酸盐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模型,并采用维生素D 3+高脂饲料来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管钙化模型。Von Kossa染色检测细胞和血管组织钙化;用邻甲酚酞络合物比色法测定钙含量;采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采用RT-qPCR分析VSMCs成骨样转化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alpha,ɑ-SMA)及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ong noncoding RNA taurine up-regulated1,LncRNA TUG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分析BMP2、ɑ-SMA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结果DJC降低β-甘油磷酸盐诱导的VSMCs中LncRNA TUG1的表达,下调β-catenin的表达,降低ALP活性和钙沉积,保护线粒体功能,恢复膜电位,减少VSMCs成骨样转化。重要的是,DJC通过下调糖尿病下肢血管组织LncRNA TUG1、β-catenin的表达,上调ɑ-SMA的表达来减轻糖尿病下肢VC。结论DJC对糖尿病下肢VC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机制是通过LncRNA TUG1/β-catenin信号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VSMCs成骨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TUG1 Β-CATENIN 线粒体 糖尿病 成骨细胞转化 血管钙化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温肾宣痹汤抗骨质疏松的机制
15
作者 王海平 袁兆丰 +2 位作者 夏天卫 张超 沈计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1,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技术,预测以及验证温肾宣痹汤(wenshen xuanbi tang,WSXBT)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WSXBT治疗OP的关键成分及核心靶点,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技术,预测以及验证温肾宣痹汤(wenshen xuanbi tang,WSXBT)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WSXBT治疗OP的关键成分及核心靶点,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OP大鼠模型,研究WSXBT对OP大鼠的药效及验证相关靶点通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G、PINP、RANKL水平,生物力学测试仪测定大鼠股骨生物力学,Micro-CT检测股骨骨密度,进而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WSXBT活性成分156个,涉及229个潜在作用靶点,筛选核心靶点23个,共涉及14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异补骨脂黄酮、β-谷甾醇等关键成分与PIK3R1、AKT1核心靶点均拥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体内实验结果表明,WSXBT可明显升高OP大鼠骨密度,改善OP大鼠骨组织微结构,提高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增加大鼠PINP表达及OPG/RANKL比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SXBT可明显升高p-PI3K/PI3K、p-Akt/Akt比值。结论WSXBT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及升高OPG/RANKL比值改善绝经后OP大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温肾宣痹汤 骨质疏松 p-PI3K/PI3K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腰椎骨密度与体质成分的相关性
16
作者 吕磊 翟建 +2 位作者 李培 刘奇峰 方世武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CT技术(QCT),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腰椎骨密度(BMD)与体成分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4年7月-2022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06例,使用QCT测量患者的L1、L2的BMD,L3中心层面的体成分... 目的:采用定量CT技术(QCT),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腰椎骨密度(BMD)与体成分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4年7月-2022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06例,使用QCT测量患者的L1、L2的BMD,L3中心层面的体成分信息,包括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总脂肪(TAT)、腰3水平横断面肌肉面积(L3-SMA),腰3水平肌肉内的脂肪含量(L3-IMAT),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长及血液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HD患者腰椎BM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依据BMD测量结果,将106例MHD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61)及骨量异常组(n=45),比较两组间体成分及各个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06名MHD患者中57.55%(61例)骨量正常,42.45%(45例)骨量异常,其中26.41%(28例)骨量减少,16.04%(17例)骨质疏松。骨量异常组的年龄、TC、LDL-C、P、VAT、SAT、TAT、L3-SMA及L3-IMAT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性别、透析龄、TG、HDL-C、ALB及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腰椎BMD与L3-SMA呈正相关(r=0.264,P<0.05),与年龄、VAT、SAT、TAT、L3-IMAT及TC呈负相关(P<0.05)。未发现MHD患者腰椎BMD与透析龄、TG、HDL-C、LDL-C、ALB、Ca及P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磷、高龄及高L3-IMAT是MHD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腰椎BMD与体成分、年龄及TC有相关性,高血磷、高龄及高L3-IMAT是MHD患者发生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质 骨密度 肾透析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时间、岀血量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刘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0-0063,共4页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该手术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我院66例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全髋...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该手术对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我院66例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33例),另一组接受骨折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3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呈现更佳表现,并且Harris评分显著更高,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手术时间 岀血量
原文传递
Hippo信号通路在调节成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18
作者 楼云 钱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6-0192,共7页
骨代谢主要受到骨形成成骨细胞和骨吸收破骨细胞间协同活动的调节。而这一过程受到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包括关键调控分子RASSF,MST1/2,SAV1,MOB1,LATS1/2及YAP/TAZ。众所周知,Hippo通路对于调节器官大小,组织稳态及修复,细胞命运至关重... 骨代谢主要受到骨形成成骨细胞和骨吸收破骨细胞间协同活动的调节。而这一过程受到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包括关键调控分子RASSF,MST1/2,SAV1,MOB1,LATS1/2及YAP/TAZ。众所周知,Hippo通路对于调节器官大小,组织稳态及修复,细胞命运至关重要,并在成骨分化代谢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Hippo通路中的各关键分子在成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为药物寻找靶点及调节骨稳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成骨细胞 Hippo通路
下载PDF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讨
19
作者 刘志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92-0195,共4页
观察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62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基于数字表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骨折治疗与常规运动康复治疗)与实验组(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比较两组患... 观察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62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基于数字表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骨折治疗与常规运动康复治疗)与实验组(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24h致痛因子、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下肢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有利于下肢运动能力与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治疗 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原文传递
胡椒碱逆转氟西汀所致骨破坏作用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潘凤好 王俊如 +2 位作者 李瑜 张光伟 李晨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0-928,共9页
目的针对氟西汀的骨破坏作用,研究胡椒碱与其联用的骨保护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去卵巢模型,分别灌胃给予雌二醇、氟西汀、胡椒碱及氟西汀与胡椒碱联用处理共8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microCT检测骨微观结构;三点... 目的针对氟西汀的骨破坏作用,研究胡椒碱与其联用的骨保护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去卵巢模型,分别灌胃给予雌二醇、氟西汀、胡椒碱及氟西汀与胡椒碱联用处理共8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microCT检测骨微观结构;三点弯曲检测骨生物力学性能;ELISA法检测血清骨转换生化指标。培养大鼠原代成骨细胞,检测药物处理对细胞成骨分化及矿化的影响。结果与去卵巢组比,雌二醇及胡椒碱明显提高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并改善骨小梁微观结构;给予氟西汀后,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小梁微观结构进一步恶化,并加速骨转换;胡椒碱与氟西汀联用后,能明显减少氟西汀对骨的破坏作用。氟西汀明显降低原代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能力;胡椒碱明显提高其成骨分化。结论氟西汀引起去卵巢大鼠骨质进一步流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及矿化相关,氟西汀与胡椒碱联用可逆转氟西汀对骨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氟西汀 胡椒碱 去卵巢大鼠 成骨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