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背根神经节ZXDC介导CCL2对慢性压迫性 神经损伤小鼠神经性疼痛的作用
1
作者 李文媛 王晓宇 +4 位作者 吕忠孝 刘东明 李艺 王淑影 王莹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转录因子锌指X连锁复制C(zinc finger X-linked duplicated C,ZXDC)介导CCL2/CCR2信号通路对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 model,CCI)诱导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转录因子锌指X连锁复制C(zinc finger X-linked duplicated C,ZXDC)介导CCL2/CCR2信号通路对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 model,CCI)诱导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正常情况和CCI造模后DRG中ZXDC及CCL2表达变化;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Sham)组、CCI+AAV-NC组和CCI+AAV-ZXDC siRNA组;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CCI造模后各时间点DRG中ZXDC、CCL2和CCR2表达,RT-qPCR检测DRG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mRNA表达,机械性缩足反射测试检测神经性疼痛行为改变。结果ZXDC表达定位在DRG大、中、小神经元。CCI损伤后1~3天DRG中ZXDC和CCL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CCI后7天二者表达显著降低,ZXDC和CCL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P均<0.05)。CCI后3天,与Sham组比较,CCI+AAV-NC组和CCI+AAV-ZXDC siRNA组ZXDC、CCL2、CCR2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mRNA表达显著增高,其中CCI+AAV-ZXDC siRNA组较CCI+AAV-NC组ZXDC、CCL2、CCR2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mRNA显著降低(P均<0.05)。与Sham组比较,CCI+AAV-ZXDC siRNA组和CCI+AAV-NC组CCI后各时间点机械缩足阈值均显著降低,其中CCI后7天,CCI+AAV-ZXDC siRNA组机械缩足阈值显著高于CCI+AAV-NC组(P均<0.05)。结论脊髓背根神经节ZXDC基因敲减通过抑制CCL2/CCR2信号通路介导CCI诱导的神经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根神经节 锌指X连锁复制C CC趋化因子2 神经损伤 慢性神经疼痛
下载PDF
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远青 李洁 +2 位作者 张琛 崔常香 董丽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64,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头针(SA)治疗,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头针(SA)治疗,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17)。观察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对照组不接受任何针刺治疗,只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调查,3个月后再次评估并追踪随访6个月。安全性评估在基线和治疗的第4周进行。结果: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2组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2组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失眠症状均得到改善(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PSQI和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对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和改善失眠症状具有临床治疗价值,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头针 神经功能重塑 失眠 脑网络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靶点预测及验证
3
作者 韩维娜 徐晓庆 +2 位作者 史晋宁 李欣儒 蔡红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68-2573,共6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探究过程中揭示了生物信息学对共同靶点筛选的重要作用,能够利用其筛选结果为基础,探究药物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预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阿尔茨海默...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探究过程中揭示了生物信息学对共同靶点筛选的重要作用,能够利用其筛选结果为基础,探究药物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预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靶点。方法:利用DisGeNET数据库及SEA数据库获取阿尔茨海默病和利拉鲁肽作用的共同基因;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CK-8判断利拉鲁肽的最佳使用剂量;使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对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细胞被随机分为3组:HT22组、HT22+Aβ组和HT22+Aβ+Lir组。HT22组不做特殊处理,HT22+Aβ组使用Aβ1-42干预HT22细胞系24 h构建Aβ损伤细胞模型,HT22+Aβ+Lir组在HT22+Aβ组的基础上添加利拉鲁肽12 h。结果与结论:①从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联的基因,共得到3333个关联基因。再从SEA数据库中,得到利拉鲁肽的潜在作用靶点147个。最后使用R包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与利拉鲁肽共同靶点64个。②用DAVID数据库进行共同靶点的GO/KEGG分析,结果提示共同靶点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膀胱癌、内肽酶活性、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肽受体活性和转运囊泡等生物进程。③将已经得到的64个共同靶点蛋白导入至SRT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得到排名前3位的基因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白细胞介素1β。④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了培养细胞的活性,确定利拉鲁肽拮抗Aβ1-42的最佳浓度为100 nmol/L。⑤在免疫印迹实验与免疫荧光实验中,较HT22组相比,在HT22+Aβ组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HT22+Aβ+Lir组较HT22+Aβ组相比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⑥结合上述生物信息学数据及在GEO数据库的差异基因二次验证结果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白细胞介素1β均可作为利拉鲁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利拉鲁肽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生物信息学 DisGeNET数据库 SEA数据库 GEO数据库 MMP9 MMP2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4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下载PDF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刘惠苗 李艳敏 +5 位作者 张永志 薄倩澜 楚妙 张婷 代桂宁 顾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9-214,F0003,共7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PDRS-Ⅲ和H-Y分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进...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PDRS-Ⅲ和H-Y分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对PD患者进行PSQI量表、ESS量表、IRLS量表、RBD量表等测试,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BMI、颈围、腹围、询问既往病史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化的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1)101例PD患者中有87例(86.14%)存在睡眠障碍。(2)PSG显示PD患者的睡眠障碍常见的有RBD、PLM和OSAHS。(3)PD-RBD患者REM期睡眠比例为(13.14±8.11)%,主观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4)PD患者PLM易伴随RLS同时出现。(5)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PD-OSAHS患者EDS更常见,对患者日间功能影响更大。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PD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多表现为RBD、PLM和OSAHS等方面,PD-RBD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GABAergic网络在神经发育和脑疾病中对髓鞘再生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晓迪 张业昊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1-806,共6页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形成和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形成和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的关键事件。研究表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GABAergic突触及其网络调控对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及髓鞘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近些年关于GABA及其受体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GABAergic中间神经元与OPCs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介导髓鞘形成的网络调控和未来潜在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基于此了解控制OLs分化机制对于确定促进髓鞘修复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围绕GABAergic的研究可能对开发脱髓鞘疾病的新型修复疗法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GABA能网络 少突胶质细胞 中间神经元 髓鞘再生 神经发育与疾病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老年大鼠工作记忆相关跨脑区网络协同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郭苗苗 翟昊迪 +2 位作者 吉利辉 王田 徐桂芝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8-1478,共11页
经颅磁刺激(TMS)因其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和调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等临床神经调控领域。工作记忆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的同步活动,该文将行为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通过建立跨脑区的因果网络连接,... 经颅磁刺激(TMS)因其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和调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等临床神经调控领域。工作记忆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的同步活动,该文将行为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通过建立跨脑区的因果网络连接,从记忆相关脑区间协同作用的角度探究不同模式的TMS对大脑认知功能的调控机制。首先对老年威斯塔大鼠分别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通过在体多通道微电极阵列采集大鼠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局部场电位信号(LFPs);之后基于定向传递函数构建LFPs脑因果网络;最后通过对比行为学结果差异、各脑区因果网络参数等,探索不同模式TMS对老年大鼠工作记忆行为学及脑区之间信息协同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TMS组和iTBS组大鼠执行正确工作记忆任务的平均天数减少,平均正确率高于空白对照组。经过刺激后,rTMS组和iTBS组前额叶和海马双向网络连接明显增强,信息流强度和因果流向性得到显著提升(P<0.05)。因此,rTMS和iTBS模式均能促进老年大鼠海马和前额叶脑区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使老年大鼠的工作记忆能力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节律刺激 工作记忆 脑因果网络
下载PDF
智能穿戴设备辅助监测在危重症患者睡眠管理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陈锦源 姚慧文 +2 位作者 黄少婷 钟景良 梁锦堂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穿戴设备辅助监测在危重症患者睡眠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ICU 2020年3月—2022年10月接收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根据Richards-Campbell睡眠量表(RCSQ)评价夜间睡眠质量... 目的:探讨智能穿戴设备辅助监测在危重症患者睡眠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ICU 2020年3月—2022年10月接收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根据Richards-Campbell睡眠量表(RCSQ)评价夜间睡眠质量,研究组采用华为荣耀手环5监测危重症患者睡眠质量,两组均根据评估或监测结果动态调整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镇静药物剂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平均唤醒时间、ICU获得性谵妄发生率、躁动发生率。结果:ICU第6天,研究组RCSQ得分、深睡眠比例、深睡眠连续性得分及睡眠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浅睡眠比例及清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2~6天的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累积6d的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停药后唤醒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CSQ评分相比,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睡眠质量来调整镇静药物剂量,能提升危重症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镇静药物使用量,降低ICU获得性谵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穿戴设备 危重症 睡眠管理 睡眠质量 镇静药物剂量 谵妄
下载PDF
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沈琦 谭兴 王伟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2,共5页
自主神经功能保持平衡对维持机体功能至关重要,昼夜节律系统参与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昼夜节律紊乱会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进而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然而,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机制尚未明... 自主神经功能保持平衡对维持机体功能至关重要,昼夜节律系统参与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昼夜节律紊乱会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活性降低,进而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然而,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以昼夜节律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出发点,旨在明确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可能机制,并归纳了褪黑素治疗、光线调节、运动疗法、迷走神经刺激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交感神经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丘脑连接核通过内侧内嗅皮层调控空间记忆初步研究
10
作者 陆敏敏 肖琴 +4 位作者 罗心为 高添宇 张琪敏 张小龙 何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7-514,共8页
目的 初步探究丘脑连接核(thalamic nucleus reuniens, RE)调控内侧内嗅皮层(medial entorhinal cortex, MEC)相关的空间记忆及机制。方法 Retrobeads介导的逆行示踪技术结合顺行示踪技术鉴定RE与MEC脑区之间的形态学联系。利用光纤记... 目的 初步探究丘脑连接核(thalamic nucleus reuniens, RE)调控内侧内嗅皮层(medial entorhinal cortex, MEC)相关的空间记忆及机制。方法 Retrobeads介导的逆行示踪技术结合顺行示踪技术鉴定RE与MEC脑区之间的形态学联系。利用光纤记录技术,记录并分析小鼠在空旷场探索时投射至MEC的RE神经元的活动特征。采用化学遗传学抑制RE-MEC通路探究对空间记忆的影响。结果 逆行与顺行示踪实验验证了RE发出神经纤维投射至MEC,且主要分布在浅层。光纤记录实验发现投射至MEC的RE神经元在小鼠在站立、抬头行为时活动增强,而在静止和理毛时活动减弱(P<0.01),且这群神经元的钙活动与小鼠运动速度呈正相关(R^(2)=0.077 3,P<0.001)。与对照组比较,化学遗传学抑制RE-MEC通路明显增加处理组小鼠在空旷场中探索的路程(P<0.01),而对中央区的停留时间、刻板理毛行为次数无影响。结论 RE-MEC通路在空间探索行为期间激活,参与空间学习记忆;抑制RE-MEC通路损害小鼠的空间记忆,延长小鼠对新环境空间信息进行表征的探索距离,而对小鼠的情绪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连接核 内侧内嗅皮层 空间记忆 空旷场
原文传递
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在校学生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苏荣坤 陈春武 +5 位作者 李培革 王晓坤 李璞鸥 高柏慧 张凡 韩笑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对初中在校学生实施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其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初中生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接受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对初中在校学生实施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其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初中生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接受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其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观察组接受团体积极心理治疗。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与睡眠评分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组间比较后测结果,观察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与睡眠评分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初中在校学生实施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抑郁程度,并提升学生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心理 影响 在校学生 初中学生 抑郁情绪 睡眠质量 团体积极心理治疗
下载PDF
代谢重编程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李磊 孙秀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免疫细胞通过改变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酶的活性,以支持免疫激活的代谢需求,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小胶质细胞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表达大多数能源代谢途径底物的基因。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代谢具有高度... 免疫细胞通过改变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酶的活性,以支持免疫激活的代谢需求,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小胶质细胞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表达大多数能源代谢途径底物的基因。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代谢具有高度灵活性,且调控代谢可调节小胶质细胞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神经炎性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下的代谢特征,以及小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重编程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原文传递
回馈教育结合模块式健康教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恐惧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林月华 陈丽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23-325,329,共4页
目的:探讨回馈教育结合模块式健康教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恐惧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回馈教... 目的:探讨回馈教育结合模块式健康教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恐惧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回馈教育结合模块式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紫癜患儿的恐惧心理评分改善情况、症状消退时间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紫癜患儿护理后恐惧心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馈教育结合模块式健康有利于缩短紫癜病情恢复时间,促进患儿恐惧心理及睡眠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馈教育 模块式健康教育 过敏性紫癜 恐惧心理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正念减压结合个体化护理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王叙嫄 陈玉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12-214,共3页
目的:分析正念减压和个体化护理联合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 目的:分析正念减压和个体化护理联合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正念减压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关于FFMQ评分:干预结束时,观察组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达到了96.87%,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联用正念减压和个体化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正性情绪改善更加明显,护理效果提升更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 满意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个体化护理
下载PDF
正压呼吸机在基层医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15
作者 刘天夫 许惟元 +4 位作者 王磊 申思 盖音竹 王金妍 于美僖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5,20,共4页
目的:评估具有远程监测和调控功能的正压呼吸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OSAHS并开具呼吸机治疗处方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具有远程监测和调控功能的正压呼吸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OSAHS并开具呼吸机治疗处方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具有远程监测和调控功能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存储卡模式呼吸机治疗,定期随访复诊结合自行管理模式,进行为期1年固定时间点随访,比较戴机依从性。戴机治疗12个月后,比较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及治疗前后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12个月后观察组坚持戴机例数为34例,对照组坚持戴机例数为24例。在坚持戴机12个月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每次开机使用时间为(6.38±1.60)h,对照组为(6.15±1.45)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戴机治疗12个月后的ESS评分观察组为(4.25±2.26)分,对照组为(6.37±3.28)分,观察组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具有远程监测和调控功能的呼吸机引入到基层医院的OSAHS患者呼吸机治疗管理中,在治疗的前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戴机率,提高患者呼吸机使用的依从性,改善OSAHS的白天嗜睡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
下载PDF
索马鲁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靶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16
作者 柴世凡 李欣儒 +3 位作者 叶育采 孙俊丽 蔡红艳 王昭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35-3239,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已有部分药物应用到阿尔茨海默病临床三期研究阶段,然而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阐明。目的: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筛... 背景: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已有部分药物应用到阿尔茨海默病临床三期研究阶段,然而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阐明。目的: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相关基因,以及索马鲁肽(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靶点,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挑选出潜在靶点基因,并在细胞水平加以验证。方法:利用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基因,利用PubChem在线数据库得到索马鲁肽的化学结构式和2D结构图,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利用HPA数据库判断目的蛋白在人体各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最后使用蛋白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索马鲁肽干预HT22细胞之后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利用DisGeNET数据库内数据得到3374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基因,同时获得索马鲁肽潜在药物的101个靶基因,取两者交集得到23个相关基因;结合蛋白互作网络从中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分别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CASP9、CCND1、CASP1、KEAP1、DLG4、CASP4、GRB2、GRIA1、EDNRA;②GO基因功能分析显示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半胱氨酸型内肽酶的正向调节活动,蛋白溶解的正向调节,半胱氨酸型内肽酶的正向调节,涉及凋亡活动过程的细胞质部分,AMPA谷氨酸受体复合物,炎症复合物,CARD结构域结合,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参与凋亡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主要为:结直肠癌,非小细胞癌,子宫内膜癌,上述均与免疫浸润、炎症、自噬凋亡相关;此外,根据关键基因的关联度排名及在HPA在线数据库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挑选出最显著的差异基因为SIRT1;③细胞实验显示,SIRT1蛋白表达在β-淀粉样蛋白1-42干预后的HT22细胞中显著下调,而经过索马鲁肽处理后明显上升;④结果显示,SIRT1可能是索马鲁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靶点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GeNet数据库 阿尔茨海默病 索马鲁肽 2型糖尿病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下载PDF
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对OSAHS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魏艳艳 崔艳红 +2 位作者 徐艳霞 李颖 僧东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8例OSAH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8例OSAH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腺样体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水平变化、睡眠质量及OSAHS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并统计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出院时两组患儿AHI及OAI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儿AHI及O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儿LSaO_(2)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LSa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出院时两组患儿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及儿童OSAHS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OSA-18)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儿PSQI、ESS及OSA-1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可更有效地降低OSAHS患儿AHI、OAI水平,改善其睡眠、生活质量,降低术后扁桃体再度增生及扁桃体反复发炎风险,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腺样体切除术,对于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的患儿,建议同时切除腺样体和扁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 睡眠质量 儿童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参与痛觉调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代长奇 余良主 熊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45-747,共3页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是由包绕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神经细胞构成的灰质样结构,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都极其复杂、重要。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作为上行痛觉传导及下行痛觉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痛觉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痛觉是大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是由包绕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神经细胞构成的灰质样结构,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都极其复杂、重要。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作为上行痛觉传导及下行痛觉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痛觉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痛觉是大脑对机体组织损伤或可导致组织损伤的刺激作用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引发疼痛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且难以治愈。本文主要基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解剖结构,就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病理性疼痛中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炎症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癌症疼痛
下载PDF
Homer1b/c“支架”在CTNND2-/-自闭症模型鼠中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张翰鸿 王岩 +4 位作者 吕明其 聂应 蔡锦雯 王楚萱 李英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观察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荷马1b/c(homer protein homolog 1b and 1c,Homer1b/c)与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 目的:观察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荷马1b/c(homer protein homolog 1b and 1c,Homer1b/c)与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和香克3蛋白(sh3 and multiple ankyrin repeat domains 3,Shank3)蛋白相关复合体的变化;前额叶皮层中常见氨基酸的变化,发现自闭症模型鼠中可能参与疾病发生的关键靶点。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Homer1b/c、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SYP)、囊泡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的表达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观察Homer1b/c与IP3R、mGluR5和Shank3蛋白的表达与共定位;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分别观察Homer1b/c与IP3R、mGluR5或Shank3结合的变化;使用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观察前额叶皮层中常见氨基酸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TNND2-/-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Homer1b/c(P=0.003)、PSD-95(P=0.003)以及SYP蛋白(P=0.046)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Homer1b/c与IP3R、mGluR5、Shank3蛋白相互之间结合减少;前额叶皮层中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Glu)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366,P=0.355),组氨酸(histidine,His)(P=0.036),酪氨酸(tyrosine,Tyr)(P=0.030)表达则明显增高。结论:CTNND2-/-自闭症模型鼠中Homer1b/c蛋白低表达,同时Homer1b/c与IP3R、Shank3、mGluR5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减少,并推测低表达的Homer1b/c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神经元突触异常发育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r1b/c 自闭症谱系障碍 CTNND2基因敲除鼠
原文传递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积极心理干预联合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睡眠的影响
20
作者 吴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究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积极心理干预联合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其睡眠质量、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究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积极心理干预联合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其睡眠质量、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支持,观察组患者开展积极心理干预联合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模式。分析2组睡眠质量、心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希望水平、Herth量表评分、3个维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积极心理护理联合风险预警下精细化护理模式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心功能,并提升其希望水平,有助于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肌梗死 积极心理干预 风险预警 精细化护理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