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肺相关理论探讨嗅觉障碍
1
作者 刘逸萍 王仁忠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嗅觉障碍是指部分或全部嗅觉功能下降、丧失或异常。临床表现为嗅觉减退、嗅觉丧失、幻嗅等。心肺相关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难经》时代,经过历代医家整理、研究,由邓铁涛教授总结提出五脏相关学说的子系统。它以中医整体观念... 嗅觉障碍是指部分或全部嗅觉功能下降、丧失或异常。临床表现为嗅觉减退、嗅觉丧失、幻嗅等。心肺相关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难经》时代,经过历代医家整理、研究,由邓铁涛教授总结提出五脏相关学说的子系统。它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源,以气血为核心,以宗气为基础,阐释了心、肺两脏在位置、阴阳、五行、经络、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素问·五脏别论篇》中的“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最早指出了心、肺对鼻系疾病的影响。心肺间的相互作用,化气生血、形成宗气,上濡鼻窍,鼻司嗅觉,则嗅觉障碍的发病、论治与心、肺密切相关。而临床上,大多中医学者认为鼻失嗅者病在“肺”,多单一治“肺”;或有医家强调鼻与“心”的关系,着重于治“心”,但这些治法都忽视了“心”与“肺”间的相关性。肺、心两脏在失嗅症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皆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中,可通过散肺邪、清心火、益心肺之法来治疗嗅觉障碍。文章结合案例,分析心肺相关理论的内涵,从心肺失和的角度探讨嗅觉障碍的发病与治疗,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相关理论 嗅觉障碍 气血 宗气
下载PDF
Consequences of early life stres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dult mouse retina
2
作者 Juan S.Calanni Ruth E.Rosenste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0-151,共2页
Early-life stress(ELS)refers to a period of environmental/social deprivation,physica l,sexual or emotional abuse,neglect,severe and/or chronic trauma in the prenatal/early postnatal stage,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m... Early-life stress(ELS)refers to a period of environmental/social deprivation,physica l,sexual or emotional abuse,neglect,severe and/or chronic trauma in the prenatal/early postnatal stage,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adverse psychiatric disorders later in life,such as depressive disorder,substance abuse,dysthymia,panic,anxiety,and suicidal behavior in adulthood(Waters and Gould,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LIFE GOULD
下载PDF
化学性瘙痒中枢神经传导回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乔琬华 黄卓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瘙痒是一种复合感觉,包含感觉、情绪和动机成分,其传导与处理涉及到脊髓和大脑多个回路。主要包括感觉由脊髓上行至各个脑区,各个脑区参与瘙痒感觉的不同层面处理,下行瘙痒信号调节以及瘙痒的情绪和动机反应。深入认识瘙痒神经传导回路... 瘙痒是一种复合感觉,包含感觉、情绪和动机成分,其传导与处理涉及到脊髓和大脑多个回路。主要包括感觉由脊髓上行至各个脑区,各个脑区参与瘙痒感觉的不同层面处理,下行瘙痒信号调节以及瘙痒的情绪和动机反应。深入认识瘙痒神经传导回路,有助于推动瘙痒机制的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中枢 神经传导通路 GRPR
下载PDF
背内侧前额叶参与疼痛慢性化的神经元机制
4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18,共1页
生理性疼痛原本是机体的正常保护机制,但慢性疼痛却成为一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医疗系统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然而疼痛从急性向慢性转化的中枢机制仍不明晰。已有文献报道,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疼痛... 生理性疼痛原本是机体的正常保护机制,但慢性疼痛却成为一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医疗系统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然而疼痛从急性向慢性转化的中枢机制仍不明晰。已有文献报道,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疼痛慢性化过程中,结构、功能上都发生了复杂的动态变化,且调控mPFC中部分亚区可以缓解慢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 慢性疼痛 中枢机制 内侧前额叶 医疗系统 文献报道 神经元 保护机制
下载PDF
慢性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变化及相关脑环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珊珊 伍大华 +3 位作者 谢乐 张秀丽 赵梓婷 杨瑾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慢性疼痛不仅是一种痛苦体验,更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可引发注意缺陷、焦虑、抑郁等认知功能障碍及负性情绪变化。目前研究认为,涉及疼痛处理的大脑区域网络分为感觉-辨别系统和认知-情感系统,相对于感觉-辨别系统,认知-情感系统... 慢性疼痛不仅是一种痛苦体验,更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可引发注意缺陷、焦虑、抑郁等认知功能障碍及负性情绪变化。目前研究认为,涉及疼痛处理的大脑区域网络分为感觉-辨别系统和认知-情感系统,相对于感觉-辨别系统,认知-情感系统更为复杂,调控情绪变化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在脑环路相关研究中,大脑边缘系统对情感信息的甄别处理至关重要,特别是由杏仁核、海马、伏隔核以及中脑腹侧被盖区形成的“奖赏回路”在疼痛引起负性情绪和动机行为处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慢性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变化以及相关大脑环路的机制研究,旨在加深对疼痛的多维度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负性情绪 奖赏系统 脑环路 动机行为
原文传递
杏仁核介导的痛情绪神经环路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翠 叶钰娟 严兴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4-1310,共7页
痛情绪的发生与特定中枢神经环路功能和结构改变密切相关。疼痛伴发抑郁、焦虑、痛厌恶记忆等情绪状态时,其激活或抑制的神经环路不同。边缘系统杏仁核(amygdala,AMY)参与疼痛与焦虑、抑郁、痛厌恶记忆等情绪的调节,并与疼痛和情绪相关... 痛情绪的发生与特定中枢神经环路功能和结构改变密切相关。疼痛伴发抑郁、焦虑、痛厌恶记忆等情绪状态时,其激活或抑制的神经环路不同。边缘系统杏仁核(amygdala,AMY)参与疼痛与焦虑、抑郁、痛厌恶记忆等情绪的调节,并与疼痛和情绪相关的大脑核团存在广泛联系,共同调控疼痛、焦虑、抑郁、痛厌恶记忆等反应。该文对AMY介导的痛情绪相关的主要环路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与抑郁相关的神经环路包括中央杏仁核→丘脑束旁核(CeA^(GABA)→PF^(Glu))、中缝背核→中央杏仁核(DRN^(5-HT)→CeA^(SOM))、中央杏仁核→腹外侧导水管周围灰质(CeA^(GABA)→vlPAG^(GABA)),与焦虑相关的神经环路包括腹侧被盖区→中央杏仁核(VTA→CeA^(DA))、蓝斑→基底外侧杏仁核(LC^(NE)→BLA),与痛厌恶记忆相关的神经环路为外侧臂旁核→中央杏仁核(lPBN^(CGRP)→CeA^(CGRP))。其中,激活CeA^(GABA)→PF^(Glu)环路可导致抑郁伴疼痛,激活CeA^(GABA)→vlPAG^(GABA)环路可减轻抑郁导致的痛敏,激活DRN^(5-HT)→CeA^(SOM)环路可以缓解疼痛感受和抑郁情绪;激活VTA→CeA^(DA)环路可以减轻痛敏以及焦虑样行为,抑制LC^(NE)→BLA环路可缓解疼痛导致的焦虑;激活lPBN^(CGRP)→CeA^(CGRP)环路可产生痛厌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情绪 杏仁核 神经环路 焦虑 抑郁 痛厌恶记忆
下载PDF
躯体感觉系统以拓扑组合方式编码传入触觉刺激
7
作者 刘帅(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躯体感觉系统对一系列触觉刺激进行解码,以产生连贯的触觉。其中辨别性触觉由外周机械感受器通过脊髓背柱及脑干上的背柱核(DCN)向大脑传递信号。躯体感觉模型认为支配皮肤的快速传导低阈值机械感受器(LTMRs)直接传导信息至DCN;然而,脊... 躯体感觉系统对一系列触觉刺激进行解码,以产生连贯的触觉。其中辨别性触觉由外周机械感受器通过脊髓背柱及脑干上的背柱核(DCN)向大脑传递信号。躯体感觉模型认为支配皮肤的快速传导低阈值机械感受器(LTMRs)直接传导信息至DCN;然而,脊髓背角内的突触后背柱(PSDC)神经元也收集机械感受器的信号,并形成DCN的第二个主要输入。一直以来,PSDC神经元的功能及其对触觉编码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的David D.Ginty团队发现由外周DRG中的LTMR直接输入到DCN的直接通路以高时间精度传递振动触觉刺激;相反,PSDC神经元主要对触觉的启动和强力范围内的持续触觉进行编码。LTMR和PSDC信号在DCN中以拓扑结构重新排列,以保持精确的空间细节;不同的DCN神经元亚型具有由LTMR和PSDC输入的不同组合产生的特殊反应。因此,背柱的LTMR和PSDC亚分区编码不同的触觉特征,并在DCN中差异会聚以产生特定的上升感觉处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感受器 哈佛医学院 触觉刺激 躯体感觉 传递信号 神经元 分区编码 拓扑结构
下载PDF
大鼠伏核甘丙肽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彭煜航 李焱娟 +4 位作者 曲婧红 唐代欢 张宏伟 吴睿 徐世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伏核甘丙肽对正常大鼠、炎症痛大鼠和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炎症痛动物模型采用鹿角菜碱足底皮下注射的方法制备,神经痛动物模型采用左侧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制备。测量大鼠的后爪缩爪潜伏期(hind-paw wit... 目的研究伏核甘丙肽对正常大鼠、炎症痛大鼠和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炎症痛动物模型采用鹿角菜碱足底皮下注射的方法制备,神经痛动物模型采用左侧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制备。测量大鼠的后爪缩爪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 latency,HWL)和后爪缩爪阈值(hind-paw withdraw threshold,HWT)来反应痛阈;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伏核甘丙肽受体(galanin receptors,GalRs)的表达。结果(1)伏核注射甘丙肽引起正常大鼠(P_(左)<0.05;P_(右)<0.01)、炎症痛大鼠(P_(左)<0.001;P_(右)<0.001)和神经痛大鼠(P_(左)<0.001;P_(右)<0.001)的HWL延长,且正常大鼠(P_(左)<0.001;P_(右)<0.01)、炎症痛大鼠(P_(左)<0.001;P_(右)<0.001)和神经痛大鼠(P_(左)<0.001;P_(右)<0.001)的HWT增加;(2)比较甘丙肽对3种大鼠的镇痛作用,甘丙肽对炎症痛大鼠(HWL:P_(左)<0.05,P_(右)<0.05;HWT:P_(左)<0.01,P_(右)<0.05)和神经痛大鼠(HWL:P_(左)<0.05,P_(右)<0.05;HWT:P_(左)<0.001,P_(右)<0.001)的镇痛作用比对正常大鼠的镇痛作用强;但比较甘丙肽对炎症痛大鼠和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足底皮下注射鹿角菜碱后3 h(P<0.001)和坐骨神经结扎后14 d(P<0.001)引起大鼠伏核神经细胞GalR1的表达上调,且注射鹿角菜碱后3 h(P<0.05)和坐骨神经结扎后14 d(P<0.05)大鼠伏核神经细胞GalR2的表达也上调。结论伏核甘丙肽对正常大鼠、炎症痛大鼠和神经痛大鼠都具有镇痛作用,甘丙肽通过和其受体结合对大鼠具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丙肽 神经痛 炎症痛 镇痛作用 伏核
下载PDF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妍 许继军 潘寅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7-1021,共5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局部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CRPS的产生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文章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局部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CRPS的产生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文章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针刀疗法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10
作者 刘亚南 杨双 +2 位作者 彭煜航 陈静 徐世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刀疗法对坐骨神经结扎所致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为针刀治疗神经痛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测痛仪(Hot-plate)测定伤害性热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ntency,HWL)和压力测痛仪... 目的研究针刀疗法对坐骨神经结扎所致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为针刀治疗神经痛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测痛仪(Hot-plate)测定伤害性热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ntency,HWL)和压力测痛仪(Randal Selitto)测定压力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阈值(hindpaw withdrawal threshold,HWT)作为判断痛阈的指标。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构建神经痛大鼠模型,将CCI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测定各组大鼠的痛阈。CCI大鼠随机分为吗啡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和针刀治疗组(针刀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痛阈的改变。结果与结扎前比较,左侧坐骨神经结扎后10 d(HWL:P_(左)<0.01,P_(右)<0.01;HWT:P_(左)<0.001,P_(右)<0.001)、20 d(HWL:P_(左)<0.001,P_(右)<0.001;HWT:P_(左)<0.001,P_(右)<0.001)和30 d(HWL:P_(左)<0.001,P_(右)<0.05;HWT:P_(左)<0.001,P_(右)<0.001)引起大鼠双侧HWL和HWT均减小。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大鼠的HWL(P_(左)<0.001;P_(右)<0.001)和HWT(P_(左)<0.001;P_(右)<0.001)均显著延长;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大鼠的HWL(P_(左)<0.001;P_(右)<0.001)和HWT(P_(左)<0.001;P_(右)<0.001)也显著延长。而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吗啡组比较,针刀组对神经痛的镇痛作用稳定,且持续时间长,而皮下注射吗啡组在注射后20~180 min时,镇痛作用显著,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镇痛作用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结论针刀干预对CCI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吗啡镇痛作用比较,针刀治疗神经痛的作用稳定且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神经痛 镇痛作用
下载PDF
子宫颈腺癌中COX-2与p27^(kip1)、MMP-2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喜梅 湛丽 +3 位作者 吴勇军 孙雷 刘逢吉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6例子宫颈腺癌组织和22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OX2与p27kip1、MMP2的表达。结果10...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6例子宫颈腺癌组织和22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OX2与p27kip1、MMP2的表达。结果106例子宫颈腺癌组织COX2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和70.8%,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P<0.01);p27kip1阳性表达率为58.5%,低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81.8%(P<0.05)。COX2和MMP2在子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中,G3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1组(P<0.05)。MMP2和p27kip1表达与子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透明细胞腺癌MMP2阳性表达率高于子宫颈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p27kip1阳性表达率低于子宫颈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MMP2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1)。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p27kip1的阳性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COX2与p27kip1、MMP2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27kip1低表达与COX2、MMP2增强表达在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可能作为子宫颈腺癌恶性化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环氧化酶-2(COX-2) 蛋白表达 子宫颈腺癌组织 P27^KIP1表达 子宫内膜样腺癌 慢性子宫颈炎 阳性表达率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免疫组化S-P法 组织微阵列技术 子宫颈内膜 透明细胞腺癌 组织学类型 表达关系
下载PDF
愉快及非愉快气体激活相应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伍建林 张清 +2 位作者 张竞文 宋清伟 苗延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和研究愉快及非愉快气体激活相应脑区的情况并对嗅觉中枢及其通路进行功能定位。方法12名右利手、无嗅觉障碍健康志愿者参加实验。采用乙酸戊酯为愉快刺激气体,吡啶为非愉快气体,组块设计,1.5T MRI行...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和研究愉快及非愉快气体激活相应脑区的情况并对嗅觉中枢及其通路进行功能定位。方法12名右利手、无嗅觉障碍健康志愿者参加实验。采用乙酸戊酯为愉快刺激气体,吡啶为非愉快气体,组块设计,1.5T MRI行EPI序列扫描,用Matlab5.3及SPM99、Talairach等软件数据后处理。结果愉快及非愉快气体刺激海马回钩、丘脑内侧背核、眶额回皮质均出现明显激活,两种气味均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优势激活,即右侧额叶上、中、下回、右侧眶额回、右侧海马回钩以及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均较左侧半球相应脑区激活明显;与情绪相关脑区亦发现激活,即额内侧回、海马旁回、扣带回、颞上回以及右侧额叶上、中、下回。愉快气体激活大脑前区为主,非愉快气体激活大脑后区明显。结论BOLD-f MRI是研究人类嗅觉功能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海马回钩、丘脑内侧背核和眶额回为嗅觉中枢及其重要通路,并且右侧大脑半球为嗅觉“优势半球”;气味嗅觉还引起与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并且愉快情绪主要与大脑前部区域有关,不愉快情绪主要与大脑后部区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嗅觉 半球优势 大脑 情绪
下载PDF
GPCR-TRP通道轴在瘙痒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卓 乔琬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瘙痒神经通路的感觉神经元分布有受体和离子通道,使它们能接受各种刺激并做出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主要的感觉蛋白,是瘙痒通路中的主要治疗靶点。GPCR具有复杂的信号机制,来自GPCR超家族的信号汇聚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家族(TR... 瘙痒神经通路的感觉神经元分布有受体和离子通道,使它们能接受各种刺激并做出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主要的感觉蛋白,是瘙痒通路中的主要治疗靶点。GPCR具有复杂的信号机制,来自GPCR超家族的信号汇聚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家族(TRPs),导致通道敏化和激活,从而放大瘙痒和神经炎症。总结和讨论GPCR-TRP通道轴的作用途径和信号机制,有助于研发更多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治疗瘙痒和神经传导通路的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神经传导通路 GPCR TRP通道
下载PDF
辣椒素敏感传入神经和NO中介胃内蛋白陈引起的酸和血流增加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阎长栋 顾洛 +2 位作者 陈闽 田苏平 李栋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0-76,共7页
本文采用氢气清除法测定胃粘膜血流以及皮下注射大剂量辣椒素使传入神经“去神经”的技术,观察了大鼠胃内灌注蛋白胨引起胃酸分泌过程中胃粘膜血流量(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的变化以及传... 本文采用氢气清除法测定胃粘膜血流以及皮下注射大剂量辣椒素使传入神经“去神经”的技术,观察了大鼠胃内灌注蛋白胨引起胃酸分泌过程中胃粘膜血流量(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的变化以及传入神经在这一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胃内灌注6%蛋白胨引起胃酸分泌时,GMBF增加;(2)预先用大剂量辣椒素消除传入神经作用可阻断胃肉蛋白胨引起的GMBF增加效应,并部分阻断胃酸分泌反应;(3)预先静脉注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物合成阻断剂L-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L-NAME)可阻断胃肉蛋白胨引起的胃粘膜血流增多效应,同时胃酸分泌增多效应减弱;(4)预先静脉注射NO生物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可以翻转L-NAME对GMBF和胃酸分泌的阻断作用;(5)预先静脉注射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以完全阻断胃内蛋白胨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加效应,但仅部分阻断GMBF的增加效应。实验结果提示:辣椒素敏感传入神经成分和NO参与胃内蛋白胨引起的胃酸分泌及胃粘膜血流增多效应,而胃粘膜血流增多效应可以通过胆碱能成分和非胆碱能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敏感 传入神经 一氧化氮 蛋白胨 血流
下载PDF
14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伟 杨克林 +3 位作者 余崇仙 吴开乐 童步升 段茂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分析144例两次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BR)基本特征,探讨其存在的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两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的患儿,共144例(288耳),于我院行ABR测试,以了解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情况,对听力障碍结果进行评估... 目的分析144例两次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BR)基本特征,探讨其存在的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两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的患儿,共144例(288耳),于我院行ABR测试,以了解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情况,对听力障碍结果进行评估和确认,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结果 144例中有93例(64.58%)最后经ABR确诊有听力损失,其中轻度44例(30.56%),中度26例(18.06%),重度6例(4.17%),极重度17例(11.8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母亲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为婴幼儿轻中度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胎儿窘迫为婴幼儿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结论母亲羊水异常、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为婴幼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应早期发现并得到相应的干预,减少对婴幼儿听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诊断 新生儿筛查 听力检查 耳声发射 自发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0例中国正常汉族人不同的汉语听觉任务时fMRI中Wer nicke区激活的特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南 王健 +4 位作者 谢兵 朱刚 陈志 吴国材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筛选能够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上稳定激活Wernicke区的汉语听觉任务刺激模式。方法选用正常右利手中国汉族人10例,采用组块设计,应用西门子SONATA1.5TMRI分别进行不同的汉语语言听觉... 目的筛选能够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上稳定激活Wernicke区的汉语听觉任务刺激模式。方法选用正常右利手中国汉族人10例,采用组块设计,应用西门子SONATA1.5TMRI分别进行不同的汉语语言听觉刺激任务下的脑功能成像,汉语语言听觉刺激任务分2组:词汇理解组、段落理解组。同时以音乐组作为单纯听觉刺激对照。图像资料经处理后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音乐组可见双侧颞横回激活,激活以右侧颞叶为主;词汇理解组与段落理解组10例均可见以左颞叶为主的激活(Wernicke区),其中段落理解组激活信号更加强烈,时间-信号强度动态曲线稳定。结论汉语的段落理解任务可以作为临床观察fMRI中激活Wernicke区的听觉语言任务刺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I Wernicke区 汉语语言 听觉任务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10
17
作者 段茂利 童步升 +4 位作者 路虹 陈志强 Mats Ulfendahl 阮润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刊开办异或新虹栏目,旨在每期介绍一位在海外定居,学有成就的华裔学者,他们将介绍国外最新的临床、科研动态,同时欢迎对国内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畅所欲言,批评争鸣,以诚恳求实的治学态度与国内同仁同道共勉。同时借本栏目广招天... 本刊开办异或新虹栏目,旨在每期介绍一位在海外定居,学有成就的华裔学者,他们将介绍国外最新的临床、科研动态,同时欢迎对国内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畅所欲言,批评争鸣,以诚恳求实的治学态度与国内同仁同道共勉。同时借本栏目广招天下饱学贤良之才,热情杂志建设之士,共办《Jounal of Otology》,为促进国际间合作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有效快速地将中国不断发展的耳科学成果向世界展示,欢迎广大海外学者积极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耳聋 听觉神经元 治疗 预防 内毛细胞 信号转换 外毛细胞 听觉中枢 听神经元 不同程度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中枢镇痛作用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蒋春雷 徐获 +5 位作者 由振东 黄爱军 宋朝佑 王成海 刘新垣 路长林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3-248,共6页
抗IL-2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以及丧失与IL-2受体β亚基结合能力的IL-2突变体仍具有提高大鼠痛阈的能力,这表明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IL-2受体所介导,亦表示IL-2的... 抗IL-2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以及丧失与IL-2受体β亚基结合能力的IL-2突变体仍具有提高大鼠痛阈的能力,这表明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IL-2受体所介导,亦表示IL-2的免疫和镇痛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受体途径实现的。加之内源性阿片肽与IL-2分子有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和结构相似性,提示IL-2可以与阿片受体直接结合产生中枢镇痛效应。从放射免疫法测定的IL-2侧脑室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脑内不同核团的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推测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可能还与弓状核、室旁核、蓝斑等核团的β-EP和LEK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痛阈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中枢P物质参与电针镇痛的证据 被引量:14
19
作者 边景檀 沈上 +2 位作者 明晓云 石玉顺 韩济生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4年第3期9-15,共7页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甩尾测试法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脊髓P物质(SP)释放的影响。发现在电针有效组,2Hz(低频)电针时大鼠脊髓灌流液中SP—ir明显减少,而15Hz(中频)、100Hz(高频)和2/15Hz(变频...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甩尾测试法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脊髓P物质(SP)释放的影响。发现在电针有效组,2Hz(低频)电针时大鼠脊髓灌流液中SP—ir明显减少,而15Hz(中频)、100Hz(高频)和2/15Hz(变频)刺激时,SP—ir明显增加。在电针无效组,各种频率电针时的SP—ir测定均无明显变化。脊髓蛛网膜下腔(i.t.)注射高选择性非肽类SP受体拮抗剂RP67580可明显阻断15Hz、100Hz和2/15Hz电针镇痛,而对ZHZ电针镇痛无影响。注射RP67580的同分异构体RP68651则不能阻断上述各频率的电针镇痛作用。鉴于中、高频和变频电针促进脊髓SP的释放,而阻断SP受体可阻断上述电针镇痛,提示电针引起大鼠脊髓中释放的SP不是参与伤害感受,而是发挥了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电针镇痛 脊髓 RP67580
下载PDF
骨宝液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中抑制骨转换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兆华 陈志维 +1 位作者 陈逊文 罗汉文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骨宝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中抑制骨转换作用。方法:60只大鼠去卵巢诱导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骨宝液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0.9%生理盐水每天10ml/kg,尼尔雌醇组以尼尔雌醇... 目的:探讨骨宝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中抑制骨转换作用。方法:60只大鼠去卵巢诱导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骨宝液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0.9%生理盐水每天10ml/kg,尼尔雌醇组以尼尔雌醇每2周1mg/kg,其他三组每天分别以骨宝液5、101、5ml/kg的剂量灌胃给药3个月后,以比色法测定其血清钙(s-Ca)、骨碱性磷酸酶(b-AKP)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P)的活性,竞争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骨钙素(s-BGP)的含量;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及腰椎的骨密度;三点弯曲试验法测定骨生物力学;扫描电镜进行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骨宝液组与其他组比较,s-TRAP水平降低,腰椎骨密度增加,股骨抗弯抗拉能力改善,骨小梁形态改善,骨小梁平均宽度(MTT)与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S%)显著增加。结论:骨宝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骨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骨质疏松 中药 去卵巢大鼠 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 中抑制 骨宝 双能X线骨密度仪 实验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