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与十二经脉关系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段俊国 周华祥 +5 位作者 陈晓莉 潘学会 袁晓辉 李翔 肖挹 胡雪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88-491,452,共4页
本文采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研究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对P100波峰潜时及振幅等特征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眼与十二经脉均存在着密切关系,不论古典循行与眼有直接联系的经脉或是与眼无直接联系的经脉均与眼有关,而非经对照... 本文采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研究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对P100波峰潜时及振幅等特征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眼与十二经脉均存在着密切关系,不论古典循行与眼有直接联系的经脉或是与眼无直接联系的经脉均与眼有关,而非经对照点与眼元关;(2)十二经脉与眼的密切程度有明显差异;(3)针刺十二经脉引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改变的效应不同,膀胱经呈现为易化效应,而其余经脉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视觉 生理学 十二经脉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敏 王刚 +3 位作者 李世迎 刘勇 孟晓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VEP检查,其中21眼P100波幅值在1°或15'空间频率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峰时在1°空间频率5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3眼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空间频率时6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2眼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 ms)。15患者23眼行FFA检查,其中6患者(40%)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T)大于15 s。7眼后期出现高荧光,其余后期呈低荧光。28眼均行视野检查,其中10眼正常,7眼视敏度降低或暗点(4眼集中在生理盲点附近),7眼呈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缺损,4眼残存部分视野。对比分析PVEP和FFA,发现FFA后期高荧光的患眼P100波峰时呈中度以上延迟,后期低荧光患眼的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轻度延迟。对比分析PVEP和视野,发现14眼VF和PVEP均异常,7眼视野正常时PVEP异常,4眼PVEP正常时而VF异常。结论 NAION的PVEP的P100波峰时大多为正常或轻度延迟,当视乳头水肿、FFA后期视盘高荧光时P100波峰时明显延迟。FFA的ART延长不是NAION的敏感指标。PVEP对于视野正常的患眼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早期视觉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17
3
作者 顾永昊 张作明 李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病程早期的视网膜电图变化 .方法 按照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的标准化方案 ,采用 REPIport系统和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以及不锈钢针状电极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 2 wk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scot- ERG)...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病程早期的视网膜电图变化 .方法 按照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的标准化方案 ,采用 REPIport系统和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以及不锈钢针状电极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 2 wk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scot- ERG)、振荡电位 (OPs)、明适应视网膜电图(phot- ERG)和 30 Hz闪烁反应记录 (30 Hz flicker) .结果 大鼠 scot- ERG的 a波和 b波和 OPs的 O2 波的潜伏期 ,在 1wk时 [a波 (2 7.2± 1.9) ms,b波 (72± 6 ) ms,O2 波 (38± 4 )ms],与未打药时相比 [a波 (2 4 .1± 1.2 ) ms,b波 (6 4 .6±2 .9) m s,O2 波 (34.1± 1.6 ) ms],显著延长 ,2 wk时潜伏期继续增加 [a波 (2 8.4± 1.9) ms,b波 (76± 10 ) ms,O2 波 (41± 6 ) ms],幅值一直没有显著改变 .结论 视觉电生理学检查特别是 scot- ERG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霉素 糖尿病 早期视觉电生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 视网膜电描记术
下载PDF
刺激光频率及光强对SD大鼠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侯豹可 张作明 +2 位作者 顾永昊 李莉 郭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 :探索明适应状态下分离视锥系统反映的相关参数 (刺激光频率、刺激光强度 ) ,为SD大鼠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b波测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使用 8种不同频率 (0 .1,0 .5 ,5 .0 ,10 .0 ,15 .0 ,2 0 .0 ,2 5 .0 ,30 .0Hz)... 目的 :探索明适应状态下分离视锥系统反映的相关参数 (刺激光频率、刺激光强度 ) ,为SD大鼠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b波测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使用 8种不同频率 (0 .1,0 .5 ,5 .0 ,10 .0 ,15 .0 ,2 0 .0 ,2 5 .0 ,30 .0Hz)及 7种不同光强 (0 .11,0 .35 ,1.10 ,3.5 0 ,11.0 0 ,35 .0 0 ,110 .0 0cd·s·m-2 )检查SD大鼠明适应ERG .背景光强 37.0 0cd·s·m-2 ,明适应时间为 10min .结果 :SD大鼠明适应ERG ,低频时 (0 .1,0 .5 ,5 .0Hz)波形中含有视杆系统成分 ,高频时 (2 5 .0 ,30 .0Hz)波形不稳定 .不同光强下潜伏期改变不大 ,幅值先升高后降低 ,在 3.5 0cd·s·m-2 时达到最高值 .结论 :在大鼠明适应闪光ERG检查中 ,应用 15 .0~ 2 0 .0Hz,3.5 0cd·s·m-2 的刺激光可以很好地分离出视锥系统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适应 视网膜电图 频率 光强 大鼠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孟晶 丁小燕 +3 位作者 朱晓波 林少芬 郭梦翔 唐仕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92-2196,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银杏内酯B共同培养,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对视网膜...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建立谷氨酸损伤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与银杏内酯B共同培养,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谷氨酸(8mmol/L)作用后,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GB干预后,钙离子浓度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GB能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谷氨酸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线粒体膜电位 视网膜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初步评价视放射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敬 徐菡 +4 位作者 郭静 张彩元 贡志刚 刘涛 沈钧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索临床可接受的视放射成像扫描计划和相应图像后处理方法。方法对10例正常自愿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28岁,以1.5T磁共振扫描仪行DTI扫描,弥散梯度磁场(MPG)选择6、14、323个方向,扫描时间5分钟左右。利用DTI Studio软... 目的探索临床可接受的视放射成像扫描计划和相应图像后处理方法。方法对10例正常自愿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28岁,以1.5T磁共振扫描仪行DTI扫描,弥散梯度磁场(MPG)选择6、14、323个方向,扫描时间5分钟左右。利用DTI Studio软件,采用多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视放射纤维束,比较三组图像信噪比(SNR)、视放射迈耶袢显示情况以及图像视放射纤维束平均长度与密度。结果三组图像比较,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MPG与32MPG组间在迈耶袢显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三组资料间两两比较,平均纤维束长度与密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1.5T场强、32MPG下、约5分钟扫描时间内,采用多ROI后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临床较为满意的视放射纤维束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放射 磁共振成像 弥散梯度磁场
下载PDF
基于视网膜血管模型的图像分割与血管提取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恒义 蒋黔麟 +1 位作者 虞亚军 郑筱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67,64,共4页
观察和定量分析视网膜微循环网络是无损分析和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而血管的提取则是微循环网络分析的第一步.本文采用非线性图像处理方法,对眼底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分割、提取血管中心线,以便于对视网膜血... 观察和定量分析视网膜微循环网络是无损分析和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而血管的提取则是微循环网络分析的第一步.本文采用非线性图像处理方法,对眼底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分割、提取血管中心线,以便于对视网膜血管网络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从非荧光眼底图像中提取出视网膜血管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图像 图像分割 非线性图像处理
下载PDF
随机点立体图色度与亮度分量对立体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静 杨明迪 +1 位作者 王静 曹利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5-35,共1页
立体视觉是人类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特有的双眼高级视觉功能。随机点立体图自发明以来,因具有客观、准确、无单眼线索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及重建训练... 立体视觉是人类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特有的双眼高级视觉功能。随机点立体图自发明以来,因具有客观、准确、无单眼线索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及重建训练。本文将初步分析随机点立体图色度与亮度各分量对正常人眼立体视觉质量的影响,为立体视觉检查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点立体图 视觉质量 亮度 色度 立体视觉检查 双眼视功能 视功能训练 三维空间
下载PDF
正常SD大鼠多焦闪光视网膜电图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顾永昊 张作明 +2 位作者 龙潭 李莉 郭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SD大鼠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特性及记录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正常SD大鼠 10只 ,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在暗适应条件下记录mfERG ,并比较注视点改变和重复记录对结果的影响。为避免记录时间和麻醉药物的可能影响 ,每次记... 目的 探讨SD大鼠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特性及记录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正常SD大鼠 10只 ,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在暗适应条件下记录mfERG ,并比较注视点改变和重复记录对结果的影响。为避免记录时间和麻醉药物的可能影响 ,每次记录间隔 3d。结果 注视点位于屏幕中心时 ,mfERG总和反应P1波的潜伏期为 (4 5 44±2 77)ms ,幅值为 (14 4 16± 6 19) μV ,上半视野的P1波的潜伏期较下半视野显著延长 (P <0 0 5 ) ,幅值随离心度的增加而减少 (P <0 0 5 )。重复记录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注视点偏离屏幕刺激中心点 5mm后 ,对检查结果有明显影响 ,与注视点位于刺激中心点时比较 ,旁中心注视的各象限以及第 1环和第 5环N1波的潜伏期在各位置间即有变化 (P <0 0 5 )。结论 正常SD大鼠mfERG幅值呈离心分布可能与光感受器在视网膜的密度有关 ,潜伏期呈上下分布与大鼠习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SD大鼠 特征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弱视面孔刺激大脑皮质激活特征的fMRI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扬 张久权 +5 位作者 余琼武 李传明 谢兵 陈伟 黄学全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面孔及物体认知的大脑皮质功能有无损害及其损害特点。方法采用组块(BLOCK)设计的BOLD-fMRI研究方法,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0例及正常对照组11例,分别接受面孔和物体(家具、工具及建筑物)图片的视觉刺激对比,用AFN... 目的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面孔及物体认知的大脑皮质功能有无损害及其损害特点。方法采用组块(BLOCK)设计的BOLD-fMRI研究方法,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0例及正常对照组11例,分别接受面孔和物体(家具、工具及建筑物)图片的视觉刺激对比,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确定参与面孔及物体认知的脑功能区,选取腹侧颞叶的梭状回作为兴趣区(ROI),计算其激活体积,并对弱视眼戴镜矫正前、后的数据及其与正常对照组和对侧眼分别进行t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梭状回面孔加工区和物体加工区位置不同。梭状回面孔加工区,弱视眼矫正前后的比较、弱视眼矫正前与正常对照组和对侧眼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弱视眼矫正后与正常对照组和对侧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弱视眼与对侧眼在梭状回物体区激活体积的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弱视眼观察时大脑皮质激活范围明显小于对侧眼和正常眼,面孔加工区皮质明显受损,但物体加工区未见明显损害。患眼矫正后可以提高大脑皮质激活的范围和强度,戴镜有益于视力的提高及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认知 屈光参差性弱视 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大鼠的视觉电生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作明 顾永昊 +2 位作者 龙潭 李莉 郭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86-989,共4页
目的 研究视网膜锥体细胞功能异常大鼠的视觉电生理特点 .方法 按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方案 ,采用 RETIport系统和自制的氯化银角膜电极、不锈钢针状电极对成年雄性 SD大鼠观察视网膜电图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 (OP... 目的 研究视网膜锥体细胞功能异常大鼠的视觉电生理特点 .方法 按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方案 ,采用 RETIport系统和自制的氯化银角膜电极、不锈钢针状电极对成年雄性 SD大鼠观察视网膜电图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 (OPs波 )和明适应 ERG和颜色光 ERG;采用 RETIscan系统观察明暗适应条件下的白色和颜色光多焦点视网膜电图 (m ERG) .颜色光 ERG和 m ERG记录通过在被测眼前分别加红、绿、蓝色滤光片后进行 .结果 大鼠 ERG和 OPs波形与人类相似 .正常大鼠的白色和颜色光 m ERG均能够记录到 .在暗适应条件下 ,m ERG总和反应 (n=5大鼠 )的 b波幅值和潜伏期分别为 :(12 6± 4 1)μV,(44 .8± 2 .4 )ms(白 ) ;(10 4± 39) μV,(47.8± 0 .8) ms(绿 ) ;(86± 33)μV,(47.2± 1.9) ms (蓝 )和 (76± 2 1)μV,(6 5 .0± 1.9) m s(红 ) .明适应条件下正常大鼠的 m ERG仍能够记录到 ,但是波幅值较低 .电生理异常大鼠 ERG和 OPs波形未见异常 ,明适应 ERG和 m ERG波形消失 .暗适应条件下的白光 m ERG波形难以辨别 ,但是颜色光 m ERG波形可以记录到 ,其总和反应 b波幅值和潜伏期 (n=2只眼 )分别为 :(42± 7) μV,(5 0± 7) ms (绿 ) ;(31.1± 0 .4 )μV,(5 0± 8) ms (蓝 ) ;(12 5±4 1) μV,(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退行性变 大鼠 视觉电生理学
下载PDF
麻醉间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豹可 张作明 +2 位作者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 :观察短时间内重复麻醉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 ,自制的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 ,观察重复麻醉对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2 0Hz闪烁反应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 目的 :观察短时间内重复麻醉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 ,自制的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 ,观察重复麻醉对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2 0Hz闪烁反应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结果 :麻醉间隔时间为 1 2 ,2 4和 4 8h组的明、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和 2 0Hz闪烁反映的结果波动很大 ,而麻醉间隔时间为 72h组则与首次麻醉记录的结果相似 ,再次麻醉对大鼠诱发电位记录结果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结论 :结果表明在麻醉 3d后 ,麻醉因素对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得到恢复 ,对同一大鼠进行重复视觉电生理检查时每次检查间隔 3d以上 ,以消除麻醉本身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间隔时间 视觉电生理 SD大鼠 RETl-scan系统 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 明适应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靶向抑制GLUT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锥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珂 赵璐 +2 位作者 杨玉兰 王盈盈 汪昌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82-1586,共5页
目的观察抑制视网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锥细胞的影响。方法 27只8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GLUT1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 目的观察抑制视网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锥细胞的影响。方法 27只8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GLUT1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GLUT1 siRNA治疗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靶向GLUT1的siRNA,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注射等量非靶向性siRNA,以上操作每2周重复注射1次,共注射9次。建模第18周3组小鼠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检查视锥细胞功能,免疫荧光共定位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查视网膜GLUT1的表达,测定比较视网膜含糖量,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法检查视锥细胞的密度及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GLUT1 siRNA治疗组小鼠视网膜GLUT1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下降68.51%(P<0.01)。尽管糖尿病对照组和GLUT1 siRNA治疗组视网膜组织含糖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GLUT1 siRNA治疗组小鼠视网膜含糖量比糖尿病对照组低4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对照组和GLUT1 siRNA治疗组小鼠的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a波及b波振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GLUT1 siRNA治疗组较糖尿病对照组分别高47.59%和4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检查发现糖尿病对照组较GLUT1 siRNA组视锥细胞排列稀疏,外节形态更为短小。结论 GLUT1 siRNA通过抑制GLUT1表达,限制转运葡萄糖进入视网膜,降低视网膜局部含糖量从而对光感受器视锥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RNA 小分子干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锥细胞
原文传递
高糖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冷瀛 王溪原 +2 位作者 王越晖 张文杰 张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 :观察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体外培养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表达及其钙 (Ca2 + )通道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透射电镜方法鉴定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 M&#... 目的 :观察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体外培养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表达及其钙 (Ca2 + )通道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透射电镜方法鉴定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定性观察高糖条件下视网膜 Müller细胞 b FGF表达的变化 ;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高糖条件下 Müller细胞 Ca2 + 通道的变化。结果 :高糖可以刺激视网膜 Müller细胞表达b FGF,对 Ca2 + 通道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糖刺激 Müller细胞 b FGF的表达 ,而发挥促血管生成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 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溶液 高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MUELLER细胞 视网膜疾病 糖尿病 钙通道
下载PDF
大鼠多焦点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作明 顾永昊 +1 位作者 李莉 龙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46-1047,共2页
The multi 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is a new technique to evaluate objectively the visual fun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observing the function change in focal retina quantitatively. The recording condition is ve... The multi 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is a new technique to evaluate objectively the visual fun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observing the function change in focal retina quantitatively. The recording condition is very rigorous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eye and stimuli field must be kept to obtain accurate results. In experiments, the albino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kept on a special platform, which can be moved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ested eye and CRT were controlled by a self made apparatus. A silver chloride loop electrode was contacted with corneal limbus as recording electrode. The waveforms of dark adapted mERG in albino rats were stable, clear and repeatable in focal retina. The amplitudes of a and b waves in upper field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lower field while the latencies were shorter. There was no large amplitude area just like the human macular. This procedure paves the way for evaluating objectively functional change in focal retina in labor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多焦点视网膜电图 记录方法 眼电生理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中HAP1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不同光照条件对HA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珊珊 李和 +1 位作者 汪薇曦 张亦农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 探讨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 1(huntingtinassociatedprotein 1,HAP1)是否存在于视网膜内及是否与视觉有关。方法 对正常大鼠眼球壁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HAP1在视网膜中的定位 ;用半定量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blotting)... 目的 探讨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 1(huntingtinassociatedprotein 1,HAP1)是否存在于视网膜内及是否与视觉有关。方法 对正常大鼠眼球壁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HAP1在视网膜中的定位 ;用半定量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光照条件对大鼠视网膜中HAP1表达的影响。结果 HAP1较广泛地分布在大鼠视网膜各层 ,但以内核层及外核层中免疫反应较强 ,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定位在节细胞层和内核层 /外核层中部分细胞胞体内 ;其余各层中 ,HAP1免疫反应较弱 ,阳性产物呈弥散分布 ,未见明显的阳性胞体。在连续处于黑暗环境中 72小时大鼠视网膜中 ,HAP1表达较常规光照动物明显减少 ,而连续光照 72h大鼠视网膜内HAP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HAP1在视网膜中的存在及不同光照条件对视网膜HAP1表达的影响表明 ,HAP1可能与视觉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网膜 HAP1 免疫组织化学 光照 表达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艳 陈吉庆 +2 位作者 袁孝如 邵小松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 ,为早期发现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给 72只生后 7天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胆红素 ,制成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 ,观察其神经行为 ,检测 F- VEP。F- VEP检测...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 ,为早期发现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给 72只生后 7天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胆红素 ,制成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 ,观察其神经行为 ,检测 F- VEP。F- VEP检测后断头取脑 ,作冰冻切片 ,抽提脑组织胆红素。结果 :随着腹腔注射胆红素量的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逐渐增加 ,F- VEP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 ,除 T1 组外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各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4h、8h之间无差异 ,但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F- VEP主波潜伏期除 T1 组外余各实验组 4h、8h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无相关关系 ,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与 F- VEP潜伏期呈正相关 ;F- VEP反应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的胆红素神经毒性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F- VEP可早期并较灵敏地反映胆红素的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新生儿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宇燕 孙兴怀 +2 位作者 左伋 嵇训传 叶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规律。方法由同一人用眼底镜检测生理性大视杯家族其他成员的眼底C/D值,分析生理性大视杯的发生率,并用系谱分析法推断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模式。结果共调查165人,其中生理性大视杯占69.7%。对56个生理性大视... 目的探讨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规律。方法由同一人用眼底镜检测生理性大视杯家族其他成员的眼底C/D值,分析生理性大视杯的发生率,并用系谱分析法推断生理性大视杯的遗传模式。结果共调查165人,其中生理性大视杯占69.7%。对56个生理性大视杯者家系调查,发现其一级亲中生理性大视杯占53.9%;二级亲中生理性大视杯占57.1%。对有完整双亲的46个生理性大视杯者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6个家系中,父母均为生理性大视杯有6个家系,父母均非生理性大视杯有6个家系,仅父亲是生理性大视杯有15个家系,仅母亲是生理性大视杯有19个家系。结论生理性大视杯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大视杯 视乳头 遗传规律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检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加满 姚军平 +3 位作者 陈丽峰 阴正勤 余延基 孙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60-2561,共2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视觉电生理表现并做定量分析。方法 8例男性患者经过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成像确诊为单眼CSC后行全视野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全视野闪光视网...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视觉电生理表现并做定量分析。方法 8例男性患者经过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成像确诊为单眼CSC后行全视野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Rod-mfERG)和视锥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Cone-mfERG)检查。患眼为研究组,健眼为对照组。结果患眼和健眼的PVEP和Cone-mfERG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FERG和Rod-mfERG未出现明显差异。对于空间频率为1°和0.25°的PVEP,患眼较健眼的P100波的幅值分别降低42.43%和37.60%,峰时延迟13.84ms和8.50ms,而在Cone-mfERG检查中患眼较健眼P1波幅值密度在1、2环分别降低40.93%和26.02%。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尤其是PVEP和Cone-mfERG可以对CSC进行诊断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 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 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锥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文传递
鞍区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敬德 房台生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垂体 海绵窦 海绵间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