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1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吞噬功能及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陈颖颖 陈兰 +5 位作者 牟志向 胡小龙 张艺艳 翁娇青 吕佩瑜 关天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300、600μmol·L^(-1)IS干预人原代DC细胞24 h,分为Control组、IS-30组、IS-300组、IS-600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细胞经600μmol·L^(-1)IS干预24 h后加入1 mg·L^(-1)anti-HMGB1或经1 mg·L^(-1)HMGB1单独处理后分为Control组、IS组、HMGB1组、IS^(+)anti-HMGB1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IS浓度增加,CD83^(+)和CD86^(+)细胞数逐渐增加(P<0.01),DCs吞噬能力逐渐下降(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的CD83^(+)和CD86^(+)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吞噬能力增加(P<0.01)。此外,与Control组比较,IS或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拮抗HMGB1可抑制IS诱导的DCs表型及成熟并抑制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树突状细胞 硫酸吲哚酚 表型 吞噬功能
下载PDF
EGFR抑制剂AG1478联合奥沙利铂抑制PI3K/AKT通路促进H1975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黄金清 李洋 +2 位作者 韦东雪 江山 江绍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1975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采用梯度浓度的AG1478(0、5、10、15、20、25、30、35、40μmol·L^(-...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1975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采用梯度浓度的AG1478(0、5、10、15、20、25、30、35、40μmol·L^(-1))和OXA(0、25、50、75、88、100、112、125、150μmol·L^(-1))体外培养H1975细胞,MTT法检测AG1478和OXA对H1975细胞活力的影响,MDC法检测H1975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PI3K、p-PI3K、AKT、p-AKT)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表达水平;ROS探针H2DCFDA检测H1975细胞的ROS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OXA作用于H197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70.86μmol·L^(-1);AG1478作用于H1975细胞的IC 50为24.24μmol·L^(-1);MDC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与OXA单药组(OXA-25)比较,联合用药组自噬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均下调,应用N-乙酰半胱胺酸(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PI3K、p-PI3K、AKT、p-AKT下调水平被抑制;与OXA单药组(OXA-25)比较,联合用药组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上调,应用NAC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被抑制,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OXA单药组(OXA-25)比较,联合用药组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2DCFDA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OXA-25、OXA-50、OXA^(-1)00)OXA单药组、AG1478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ROS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ROS水平明显升高,NAC处理组ROS水平明显降低;与联合用药组相比较,NAC预处理的联合用药组ROS水平下降。结论AG1478联合OXA诱导NSCLC H1975细胞调控ROS水平升高,抑制PI3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促进H1975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G1478 奥沙利铂 ROS 自噬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磷酸化FGFR1^(Y65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杜丹 李静 +1 位作者 罗洪 程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讨磷酸化FGFR1^(Y654)(p-FGFR1^(Y654))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间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103例及正常组织58例,采用免... 目的 探讨磷酸化FGFR1^(Y654)(p-FGFR1^(Y654))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间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103例及正常组织5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FGFR1^(Y65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FGFR1^(Y65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p-FGFR1^(Y654)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长径等无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N分期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FGFR1^(Y654)低表达组患者的RFS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32,95%CI:1.08~4.65),且p-FGFR1^(Y654)低表达组患者OS也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04,95%CI:2.14~11.51)。结论 p-FGFR1^(Y65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FGFR1^(Y654)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p-FGFR1^(Y654) 预后 总生存期 无复发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滋肾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及实验研究
5
作者 金晶 李佩双 +3 位作者 丁志玲 彭佳华 刘淑娟 梁瑞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5,共12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滋肾清热利湿化瘀方(Zishen Qingre Lishi Huayu Prescription,ZQLHP)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滋肾方的核心成分、靶基因和主要通...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滋肾清热利湿化瘀方(Zishen Qingre Lishi Huayu Prescription,ZQLHP)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滋肾方的核心成分、靶基因和主要通路,对其中PCOS相关成分、靶基因、通路进行筛选;采用来曲唑(letrozole,LET)诱导PCOS小鼠模型,观察滋肾方对PCOS小鼠的作用,并对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机制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滋肾方456个成分中含有361个相关靶点,PCOS相关靶点1397个,交集靶点125个;获得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等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BP 663条目,CC 64条目,MF 119条目,其中富集基因数量较多的条目为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plasma membrane,protein binding;KEGG分析显示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和TNF等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MAPK3、AKT1和STAT3可能是滋肾方治疗PCOS的关键靶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滋肾方组的小鼠的体重降低(P<0.05),且能有效改善PCOS模型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囊性卵泡数量降低(P<0.05),黄体数量增加(P<0.01)。降低卵巢组织中IL-10水平(P<0.01),升高IL-6、TNF-α水平(P<0.05,P<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显示,PCOS小鼠卵巢组织p-AKT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P<0.01),p-p38MAPK和p-STAT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5,P<0.01),而经滋肾方治疗后p-AKT蛋白表达上升(P<0.05),p-p38MAPK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滋肾方可能通过调控AKT/p38MAPK/STAT3信号改善来曲唑诱导的PCOS小鼠的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清热利湿化瘀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机制 AKT P38MAPK STAT3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及鉴定
6
作者 王语涵 许雅萍 +6 位作者 李南 陈婷婷 李玲 高萍萍 王华 魏伟 孙妩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fl))和Lrat-Cre工具鼠进行多次繁殖,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Grk2^(ΔHSC))小鼠模型。观察和分析小鼠的生长繁殖情况;通过PCR反应鉴定flox和Cre基因型;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肝星状细胞中GRK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星状细胞及肺、脾、肾脏、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及肺、脾、心脏、肾脏组织学形态。结果成功鉴定Grk2^(ΔHSC)小鼠基因型;两组小鼠体质量、繁殖能力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双染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rk2^(ΔHSC)小鼠的肝星状细胞中GRK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Grk2^(ΔHSC)小鼠肺、脾、肾脏和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Grk2^(ΔHSC)小鼠肝脏及主要组织结构与Grk2^(fl/f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本研究应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RK2在肝脏中的作用提供了优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Cre-loxP重组酶系统 细胞特异性敲除 肝星状细胞 基因鉴定 繁育
下载PDF
CP-25通过抑制GRK2活性改善小鼠骨关节炎的机制
7
作者 王惠敏 王旭蕾 +6 位作者 储柱平 郭婷婷 徐诺 王康 李颖 魏伟 严尚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6-944,共9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6-氧-苯磺酸酯(CP-25)通过抑制GRK2活性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小鼠膝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诱导构建小鼠骨关节炎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芍药苷-6-氧-苯磺酸酯(CP-25)通过抑制GRK2活性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小鼠膝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诱导构建小鼠骨关节炎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P-25给药组和帕罗西汀给药组。术后开始灌胃给药。给药12周处死动物,Micro-CT成像观察膝关节软骨退变、骨重塑异常等情况,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小鼠关节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组织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P-25用药后软骨细胞的膜蛋白及总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小鼠关节软骨严重退变。CP-25可显著降低关节软骨骨赘数量及软骨下板厚度,促进软骨基质再生,减少软骨基质降解蛋白表达,对膝关节软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P-25治疗可显著降低膝关节组织中GRK2、ADAMTS5、MMP13的表达,并且升高膝关节组织中ColⅡ、Aggrecan表达。体外实验结果表明,CP-25给药可以显著降低GRK2的膜蛋白及总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P4膜蛋白水平,降低MMP13水平。结论CP-25给药可显著促进OA小鼠关节软骨基质再生,减少软骨基质降解,对OA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GRK2介导的软骨基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保护 CP-25 软骨细胞 GRK2 DMM手术
下载PDF
基于YWHAZ/p38MAPK/CASP3信号通路探讨软脉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8
作者 赵雪 顾耘 +1 位作者 张璐 杜文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3-581,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物实验探索中药复方软脉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查询软脉煎药物化学成分及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TTD检索获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物实验探索中药复方软脉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查询软脉煎药物化学成分及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TTD检索获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采用Seesar软件将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动物实验使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软脉煎颗粒剂灌胃,将主动脉病理切片染色,测定血脂,免疫荧光检测Mac2、YWHAZ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c-CASP3蛋白表达。结果软脉煎共筛选了72个药物活性成分,对应168个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基因。靶点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炎症和免疫、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细胞增殖与凋亡、糖酵解以及泛素化相关的生物过程及MAPK、TNF、PI3K-Akt、IL-17信号通路。动物实验验证了软脉煎可以通过下调关键靶点YWHAZ及p-p38MAPK、c-CASP3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及炎症诱发的凋亡。结论软脉煎可以抑制YWHAZ表达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调控MAPK、TNF、PI3K-Akt、IL-17信号通路改善血管炎症、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等病理过程,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脉煎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P38MAPK
下载PDF
AMPK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
9
作者 王锋 秦文秀 +1 位作者 王琪 邓震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1-1805,共5页
能量平衡失调被认为是一个影响人类疾病的重要驱动因素,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传感器,在维持能量稳态中的核心作用使其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个关键靶点。铁死亡作为一种新... 能量平衡失调被认为是一个影响人类疾病的重要驱动因素,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传感器,在维持能量稳态中的核心作用使其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个关键靶点。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而AMPK相关信号通路又是调控铁死亡的重要途径,明确AMPK具体通过何种通路诱导或抑制铁死亡,将为未来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新药研究提供新靶点。该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挖掘了AMPK调控铁死亡的相关信号通路,并对AMPK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铁死亡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通路间相互作用 疾病
下载PDF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迪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K3)是RIP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死亡,特别是在坏死样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RIPK3还参与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发生,提示RIPK3可能...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K3)是RIP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死亡,特别是在坏死样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RIPK3还参与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发生,提示RIPK3可能是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的交汇点,有可能成为精准调控细胞死亡方式的靶点。根据激酶结合模式,目前RIPK3抑制剂可分为Ⅰ型、Ⅱ型和其它类型。该文总结了RIPK3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开发的研究进展,对寻找治疗损伤相关性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K3 细胞死亡 坏死样凋亡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抑制剂
下载PDF
血根碱对患者源性结直肠癌类器官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徐志东 周军伟 +7 位作者 倪超 柯希权 马振增 邓晓晶 赵睿 顾林 任志 郑海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2-661,共10页
目的探讨血根碱(sanguinarine,SNG)对患者源性结直肠癌类器官生长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构建结直肠癌类器官,光镜下观察类器官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间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SNG(0.1、0.3... 目的探讨血根碱(sanguinarine,SNG)对患者源性结直肠癌类器官生长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构建结直肠癌类器官,光镜下观察类器官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间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SNG(0.1、0.3、1、3、9、27μmol·L^(-1))处理类器官,CCK-8法测细胞活性并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 50),Western blot检测SNG对类器官蛋白表达影响,ATP含量检测SNG联合结直肠癌临床化疗药对类器官协同效果。结果48~72 h形成囊样和实质样的三维细胞团,提示类器官构建成功。免疫组化结果,类器官中肿瘤标志物Ki67、CK20、CK7、Ep-CAM表达,进一步证实结直肠癌类器官形成。CCK-8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SNG组类器官数量和细胞活性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MPK表达含量明显上升,而mTOR和p-mTOR表达降低,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蛋白表达也发生明显变化(P<0.05)。ATP含量检测,SNG与临床化疗药联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强于化疗药单药组(P<0.05)。结论SNG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类器官生长并诱导自噬,协同化疗药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结直肠癌 类器官 AMPK 自噬 临床化疗药
下载PDF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MW-9抑制MAPK信号通路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12
作者 吴招 邹楠婷 +6 位作者 张春菲 张浩洪 莫庆艳 巨鸣谦 胥兴彩 毛泽伟 万春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0,共7页
目的揭示新型查耳酮衍生物MW-9抑制MAPK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为查尔酮衍生物MW-9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MTT法检测MW-9对细胞活度的影响;Griess法检测细胞NO... 目的揭示新型查耳酮衍生物MW-9抑制MAPK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为查尔酮衍生物MW-9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MTT法检测MW-9对细胞活度的影响;Griess法检测细胞NO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构建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记录体质量;HE染色检测结肠病理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测定结肠组织MAPK通路关键蛋白p38、ERK1/2、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MW-9明显抑制RAW264.7细胞NO的产生,其IC50为20.47 mg·L^(-1),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高表达(P<0.05)。MW9在低于6 mg·L^(-1)的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MW-9治疗后,小鼠体质量下降减缓,可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MW-9明显降低MAPK通路中磷酸化p38和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新型查耳酮衍生物MW-9在体内外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 MW-9 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 RAW264.7细胞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天然产物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武嫦 莫孝成 +1 位作者 苏宏梅 韦锦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24,共6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一种内在反应,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降解和沉积失衡,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和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驱动肝纤维化的关...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一种内在反应,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降解和沉积失衡,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和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驱动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在肝损伤的过程中,HSCs能够活化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进而产生过量的ECM。炎症和氧化应激在HSCs的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HSCs凋亡则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消退。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信号通路可降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诱导HSCs凋亡,从而改善肝纤维化。来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包括黄酮类和萜类可以抑制PI3K信号通路,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该文旨在综述PI3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总结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证据,为进一步开发能有效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PI3K信号通路 天然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有丝分裂激酶Aurora B对染色体形态变化的影响
14
作者 王蕾 宋春林 +1 位作者 张雨晴 张刚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究有丝分裂激酶Aurora B对HeLa细胞染色体形态变化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HeLa细胞中加入二甲基乙酰胺(DMA),观察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将HeLa细胞分为A、B组,分别加入DMSO和Aurora B激酶抑制剂处理,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两... 目的探究有丝分裂激酶Aurora B对HeLa细胞染色体形态变化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HeLa细胞中加入二甲基乙酰胺(DMA),观察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将HeLa细胞分为A、B组,分别加入DMSO和Aurora B激酶抑制剂处理,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组蛋白H3 S10的磷酸化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活细胞成像和细胞染色体分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在B组细胞处理的基础上加入磷酸酶抑制剂处理(C组),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磷酸酶对染色体形态变化的影响;使用小干扰RNA(siRNA)筛选Aurora B激酶的底物蛋白。结果A组和B组细胞中组蛋白H3 S10磷酸化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58,P<0.05)。B组加入Aurora B激酶抑制剂处理30、60、90 min时染色体聚集细胞数量较A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9.28~738.73,P<0.05),抑制Aurora B激酶能够促进染色体的聚集。A组、B组、C组染色体聚集的细胞数量差异有显著性(F=969.20,P<0.05),其中C组明显低于B组(t=22.41,P<0.05)。siRNA筛选结果显示,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种Aurora B激酶的底物蛋白影响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结论有丝分裂激酶Aurora B通过磷酸化多种底物蛋白使染色体处于分散状态,而磷酸酶则发挥去磷酸化作用促进染色体的聚集,两者协同调控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激酶B 有丝分裂 染色体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miR-129-5p缓解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15
作者 袁媛 刘金虹 +1 位作者 袁江汉 周发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89-2095,共7页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与miR-129-5p在脓毒症相关肺损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MHS细胞构建脓毒症细胞模型,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MET干预细胞、动物模型,CCK-8...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与miR-129-5p在脓毒症相关肺损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MHS细胞构建脓毒症细胞模型,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MET干预细胞、动物模型,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RT-qPCR测定miR-129-5p表达变化,酶ELISA测定TNF-α、IL-6、IL-1β炎症因子表达,HE染色探索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量肺干湿比重(D/W);Western blot测定PI3K、p-PI3K、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ET处理可抑制细胞凋亡并提高细胞活力。还可降低TNF-α、IL-6、IL-1β,上调miR-129-5p的表达。而过表达miR-129-5p能改善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敲低miR-129-5p则显示出相反的炎症调控反应,并减弱MET的保护作用。在小鼠模型中,MET处理可下调TNF-α、IL-6、IL-1β水平,减轻肺水肿,提高其存活率。此外,MET可使LPS诱导的PI3K/AKT通路激活,上调p-PI3K、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MET可能通过调控miR-129-5p水平,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凋亡,起到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脓毒症 肺损伤 微小RNA-129-5p PI3K/AKT 凋亡
下载PDF
基于细胞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淑娣 王振 +4 位作者 刘江凯 李香香 杨星 段飞 李素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而目前尚无理想的抗肝纤维化特效药物。黄芪药用历史悠久,经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该文通过检索文献,梳理近年来黄芪及其活性成分作用于肝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为黄芪抗纤维... 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而目前尚无理想的抗肝纤维化特效药物。黄芪药用历史悠久,经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该文通过检索文献,梳理近年来黄芪及其活性成分作用于肝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为黄芪抗纤维化的药物开发及机制探讨提供依据和思路。结果显示,黄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p38MAPK、TGF-β1/Smads、NF-κB、PPARγ、Notch、PAR2、PGE2/EP2/cAMP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等作用,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显示出从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相互作用的机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活性成分 肝纤维化 发病机制 细胞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通路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PDZ结合激酶/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17
作者 武锐锋 刘宇宏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8期763-768,共6页
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T-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TOPK)也被称为PDZ结合激酶(PDZ-binding kinase,PBK)。PBK/TOPK在有丝分裂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PBK/TOPK被证实与恶性肿... 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T-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TOPK)也被称为PDZ结合激酶(PDZ-binding kinase,PBK)。PBK/TOPK在有丝分裂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PBK/TOPK被证实与恶性肿瘤的增殖、转移、侵袭及临床预后有关,因此,PBK/TOPK成为了肿瘤治疗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靶点。本文综述PBK/TOPK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进一步证实PBK/TOPK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结合激酶/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 肿瘤治疗方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促进T细胞功能的抗肿瘤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涵 邹珏瑶 +4 位作者 何勇 陈琼 潘燕红 陆茵 陈文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30-1437,共8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调节CD8^(+)T细胞功能从而增加抗肿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Rg3对CD8^(+)T细胞的影响以及对Rg3作用后的CD8^(+)T细胞对黑色素瘤B16F10的杀伤能力,并通过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EDU检测B16F10细...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调节CD8^(+)T细胞功能从而增加抗肿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Rg3对CD8^(+)T细胞的影响以及对Rg3作用后的CD8^(+)T细胞对黑色素瘤B16F10的杀伤能力,并通过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EDU检测B16F10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对CD8^(+)T细胞功能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变化。结果Rg3可显著增加CD8^(+)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并促进功能性记忆T细胞的转化。Rg3增加T细胞释放杀伤因子IL-2及IFN-γ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功能性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CM)的比例。进一步数据显示,Rg3促进功能性T细胞分化进而促进T细胞杀伤活性抗肿瘤与激活MAPK/ERK通路正相关。结论人参皂苷Rg3通过激活MAPK/ERK通路促进CD8^(+)T淋巴细胞的杀伤性作用而增加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MAPK/ERK 抗肿瘤 T细胞 记忆功能 免疫机制
下载PDF
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多条信号通路缓解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饶凯瑞 廖彩岑 +4 位作者 伊然 杜欣烨 周晓琼 李蓉涛 刘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0,共8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产生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6(I... 目的研究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产生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的表达和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hypoglicin H(1)和ent-pimara-8(14),15-diene-19-ol(6)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的炎性介质(COX-2和iNOS)和细胞炎性因子(IL-6、IL-1β、IL-18)的生成,并能够明显抑制IκBα、JNK、ERK、p38、STAT3的磷酸化和NLRP3的生成,但是对IκBα、JNK、ERK、p38、STAT3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1和6还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雷公藤二萜类化合物1和6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以及STAT3的激活,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炎性介质(COX-2和iNOS)和细胞炎性因子(IL-6、IL-1β、IL-18)的生成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二萜 MAPK NLRP3炎症小体 吞噬功能 炎症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凋亡及EMT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慧萍 吴趋荟 +4 位作者 袁多 林辉 何聪睿 李妲 范伏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77-1583,共7页
目的探索桃红四物汤通过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ing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凋亡及EMT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泼... 目的探索桃红四物汤通过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ing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凋亡及EMT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泼尼龙组、桃红四物汤低浓度组、桃红四物汤高浓度组,每组8只,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建立IPF模型。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检测大鼠血清MMP-7、TGFβ-1、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JAK2、STAT3、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泡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血清中TNF-α、MMP-7、TGFβ-1的含量,肺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α-SMA蛋白表达,JAK2、STAT3、Bax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Bcl-2基因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桃红四物汤高浓度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血清中TNF-α、MMP-7、TGFβ-1的含量,肺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α-SMA蛋白表达,JAK2、STAT3、Bax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Bcl-2基因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Bax、α-SMA和上调Bcl-2、E-cadherin的表达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凋亡及EMT,从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桃红四物汤 JAK2 STAT3 凋亡 EM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