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人c-Cbl基因重组干扰慢病毒与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以及病毒功效研究
1
作者 孙启鑫 吴秉毅 +2 位作者 姚倩倩 黄志伟 朱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281,共8页
目的:构建可调控c-Cbl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与腺病毒并评估其功效。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靶向人c-Cbl基因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白血病细胞(HL60、THP1)c-Cbl基因表达与转录本... 目的:构建可调控c-Cbl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与腺病毒并评估其功效。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靶向人c-Cbl基因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白血病细胞(HL60、THP1)c-Cbl基因表达与转录本的变化。结果:3个靶向人c-Cbl基因的重组干扰慢病毒载体经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包装的病毒滴度均大于1×10^(8)TU/ml,其中shRNA-2号慢病毒干扰效率最高,白血病细胞感染后c-Cbl基因的表达约下调95%,CBL蛋白的表达约下调60%;同时,靶向人c-Cbl基因的重组过表达腺病毒载体也经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包装的病毒滴度大于1×10^(9)TU/ml,细胞感染腺病毒后,c-Cbl基因表达可瞬时上调约10倍,CBL蛋白表达约上调1.5倍。结论:重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均可高效感染白血病细胞,并能分别下调和上调c-Cbl基因与CBL蛋白的表达,为后续研究肿瘤细胞内c-Cbl基因功能打下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bl基因 慢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中国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丁小明 林俊 胡小鹏 戎瑞明 郑瑾 薛武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22,共20页
近几年在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诊疗领域,无论是诊断方法还是新型抗CMV药物都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对CMV感染的诊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了国内... 近几年在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诊疗领域,无论是诊断方法还是新型抗CMV药物都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对CMV感染的诊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了国内多个学科相关领域专家,参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6版)》和国内外已发表的最新文献和指南,制定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23版)》,新版指南更新了CMV流行病学,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普遍性预防的研究进展,新增CMV感染定义,细化CMV血症和CMV病的诊断标准,并对新型抗CMV药物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实体器官移植 巨细胞病毒 感染 病毒血症 巨细胞病毒病 普遍性预防 抢先治疗
下载PDF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规律随访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再激活时的病毒载量及受者预后影响
3
作者 吴周庭 王於尘 +4 位作者 曾文利 夏仁飞 邓文锋 徐健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规律随访对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BKV)再激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时间分为疫情前随访组与疫情期间随访组,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疫情前随...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规律随访对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BKV)再激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时间分为疫情前随访组与疫情期间随访组,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疫情前随访组和疫情期间随访组的随访时间间隔,分析两组BKV感染情况,分析BKV感染进程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疫情前随访共计1790例次,疫情期间随访共计2680例次。与疫情期间随访组比较,疫情前随访组术后3个月内、3~6个月、7~12个月的随访时间间隔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疫情前随访组35例(32%)检出BKV尿症、3例(3%)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相关肾病(BKVAN),疫情期间随访组53例(25%)检出BKV尿症、3例(1%)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疫情前随访组术后首次检出BKV尿症时间长于疫情期间随访组,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小于疫情期间随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与尿BKV载量峰值,BKV再激活后第1、3个月血清肌酐与基线血清肌酐差值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不规律随访可导致BKV再激活时间提前、首次尿BKV载量检出值更高,以及延迟诊断和干预,并造成不良预后。亟待建立远程随访体系以满足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肾移植受者的随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术后随访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常态化 BK病毒血症 BK病毒尿症 BK病毒相关肾病
下载PDF
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重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郑霄雁 王依妹 +2 位作者 官陈平 蒋莹 张晓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致重症的危险因素,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发病日期为2023年1月1日-6月30日,现住址为福州市的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者4081例,调查并分析... 目的探讨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致重症的危险因素,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发病日期为2023年1月1日-6月30日,现住址为福州市的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者4081例,调查并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既往病史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081例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者中,重症组671例,非重症组3410例。重症组的男性比例、年龄、现住址为社区的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接种疫苗比例低于非重症组(59.02%vs.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发病与就诊间隔时间方面,重症组为(7.27±4.85)d,长于非重症组的(4.37±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01)。重症组首发症状为发热及呼吸困难/气促的比例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慢性肺部疾病史及心脑血管疾病史比例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大、现住址归属为社区、未接种疫苗、发病与就诊间隔时间长、首发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气促、慢性肺部疾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是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重症组的治愈时间长于非重症组(P<0.001)。结论性别、年龄、现住址归属、接种疫苗、发病与就诊间隔时间、发热、呼吸困难/气促、慢性肺部疾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是导致重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重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济南市两株输入性登革热3型病例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5
作者 韩莹 焦海涛 +2 位作者 刘子薇 武晶晶 刘岚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对济南市两株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进行血清学和基因检测,获取全基因数据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采集济南市2例登革热疑似阳性病例的全血样本,通过Real-time PCR对病毒进行分型检测。离心分离血清,用于胶体金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 目的对济南市两株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进行血清学和基因检测,获取全基因数据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采集济南市2例登革热疑似阳性病例的全血样本,通过Real-time PCR对病毒进行分型检测。离心分离血清,用于胶体金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IgM抗体和IgG抗体;同时扩增病毒全基因序列,将序列与国内外分离株序列进行比对,Mega 7.0软件构建进化树,RDP4软件进行基因重组分析。结果2例病例核酸分型检测结果为DENV3型,胶体金检测结果显示NS1抗原均为阳性,IgG抗体结果均为阴性;测序后拼接序列长度分别为10707 nt和10706 nt,两条序列仅在末端有6个核苷酸的差异,经系统进化分析,这两例病毒株属于DENV3型基因1型,与2017年孟加拉国流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济南市登革热的防控依旧需要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全基因序列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人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培养及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
6
作者 丁惠如 赵敏 +5 位作者 程宁宁 付远辉 彭向雷 虞结梅 郑妍鹏 何金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建立人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hAEC)的培养方法,并在hAEC体系上探讨3-硫代吲哚类化合物RSV-A-4和免疫抑制剂代谢产物6-MMPr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活性及其机制,从而构建可用... 为建立人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hAEC)的培养方法,并在hAEC体系上探讨3-硫代吲哚类化合物RSV-A-4和免疫抑制剂代谢产物6-MMPr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活性及其机制,从而构建可用于RSV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的细胞模型。采集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样本,分离细胞后建立hAEC的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形态和活力鉴定;在hAEC体系上检测小分子化合物RSV-A-4和6-MMPr的抗RSV活性及其细胞毒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与Time-of-addition assay技术,探讨RSV-A-4和6-MMPr的抑制RSV复制的作用机制。培养的hAEC经鉴定:其体外培养存活率可达93.51%;RSV-A-4和6-MMPr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207.30±4.77)μmol/L和(3191.00±6.11)μmol/L,6-MMPr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Half maximal 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_(50))为(95526.00±10.97)μmol/L,而RSV-A-4对hAEC未见明显细胞毒性;RSV-A-4和6-MMPr均在RSV病毒基因组复制阶段抑制RSV复制。成功建立可用于抗RSV药物筛选及体外评价的hAEC培养体系,RSV-A-4和6-MMPr在细胞水平均能有效抑制RS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化合物 抗病毒活性 抗病毒机制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7
作者 龙馨 蒋成刚 +3 位作者 韩容 朱红锦 陈彦秋 杨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构建针对情绪障碍的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系统性心理干预治疗方案。方法...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持续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构建针对情绪障碍的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系统性心理干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HR-HPV持续感染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4)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随访监测,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BT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转归及心理量表评分。结果 随访6月及12月,HR-HPV感染消退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而HR-HPV持续感染率及进展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干预结束后即刻、随访6月及12月,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结束后即刻、随访6月及12月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持续感染患者进行系统性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HR-HPV感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认知行为疗法 宫颈 转归
原文传递
HIV-1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验证
8
作者 王绪琴 林倩茹 +7 位作者 冯琬清 董原 郁晓磊 刘长河 宁镇 沈鑫 潘启超 林怡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9-375,共7页
目的 验证实验室自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评估HIV-1整合酶区段基因型耐药水平。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自建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验证的建议,从20份HIV-1阳性样本中提取RNA,扩增HIV-1整合酶区基... 目的 验证实验室自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评估HIV-1整合酶区段基因型耐药水平。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自建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验证的建议,从20份HIV-1阳性样本中提取RNA,扩增HIV-1整合酶区基因片段,并测序。通过与病毒质量保证(VQA)共识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自建的HIV-1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方案的准确性,通过扩增成功率评估其灵敏度,通过同一样本的重复检测结果评估其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 20份样本与VQA共识的核苷酸一致率均>98%;10个高病毒载量(>10 000拷贝·mL^(-1))样本和5个低病毒载量(1 000~5 000拷贝·mL^(-1))样本的扩增成功率均为100%;4个样本的同批次5复孔和5个样本5次检测的结果均符合90%的样本配对比较核苷酸一致率>98%的要求。结论 该HIV-1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精密度和重现性均符合要求,适用于HIV-1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型耐药检测
下载PDF
2018年盐城市CVA6型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9
作者 王瑶 陈国清 +4 位作者 薛宇铭 安然 李长城 徐士林 李春香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3-76,99,共5页
目的掌握盐城市肠道病毒CVA6型基因进化特征。方法对盐城市鉴定为CVA6型的肠道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扩增全基因组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采用相应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子进化树构建以及重组... 目的掌握盐城市肠道病毒CVA6型基因进化特征。方法对盐城市鉴定为CVA6型的肠道病毒,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扩增全基因组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采用相应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子进化树构建以及重组分析。结果盐城市2018年共检测疑似疱疹性咽峡炎病例107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73.83%,其中CVA6、CVA16、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50.63%、5.06%、44.30%,未检出EV71。选取3株2018年疱疹性咽峡炎、3株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月峰前、峰中、峰后)、1株2017年手足口病CVA6型代表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树显示:7株盐城株位于B进化分支B2基因亚群分支,3株疱疹性咽峡炎CVA6型代表株与2株2018年手足口病CVA6型毒株聚集成簇构成一进化小分支,2株手足口病毒株(2017年、2018年各1株)形成独立的进化小分支,形成2条传播链。选取2个进化小分支中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CVA6型各1株,进行分子进化重组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的重组来源。结论2018年盐城市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谱呈现遗传多样性,CVA6型肠道病毒为优势流行株,与手足口病的CVA6型肠道病毒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盐城株未发现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型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全基因组序列 基因重组
下载PDF
2020-2022年湖南省鼠类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与菌株分型
10
作者 邱海燕 肖明霞 张翠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分离菌株血清学和MLST基因型特征。方法2020-2022年在湖南省湘潭、涟源、双峰及浏阳4个钩体病监测点,开展鼠种构成调查、钩体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工作。采用暗视野显微... 目的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分离菌株血清学和MLST基因型特征。方法2020-2022年在湖南省湘潭、涟源、双峰及浏阳4个钩体病监测点,开展鼠种构成调查、钩体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工作。采用暗视野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对分离菌株开展血清群鉴定。利用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方法开展基因分型分析,分别对7个位点(glmU、pntA、sucA、tpiA、pfkB、mreA和caiB)进行普通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结果4个湖南钩体病监测点共捕啮齿类和食虫目动物461只,平均鼠密度为2.52%,共分离菌株56株,来源于黑线姬鼠、黄胸鼠和鼩鼱3个种类,钩体分离率是12.15%。湖南省4个监测点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88.72%。经MAT鉴定显示:56株湖南钩体分离株隶属于黄疸出血群和澳洲群两个血清群,黄疸出血群为当地主要流行血清群,占94.64%。MLST分型结果显示:56株湖南省分离株ST型别包括ST1、ST128和ST1053个基因型,其中ST1(57.14%)和ST128(37.50%)为湖南主要流行ST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56株菌株被分为3个不同Clades,分别对应3个不同ST型,ST型分布在不同动物种类和地域上呈现明显差异。结论黄疸出血群、ST1和ST128为湖南省主要流行型别,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鼠类动物流行病学概况及流行菌株分子分型特征,对湖南省钩体病的防控和疫苗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血清群 MLST
下载PDF
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无症状慢性感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11
作者 叶贤林 李彤 +3 位作者 王若楠 李然 刘衡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及qPCR定量检测,并对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2020年12月—2022年1月共收集46632份计划免疫后出生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含男性31612份,女性15020份。通过常规筛查得到ELISA阳性标本99份,经化学发光、巢式PCR、实时荧光PCR等方法检测,61份确证HBsAg阳性,阳性率0.13%(61/46632)。其中男性49份,阳性率0.16%,女性12份,阳性率0.08%(P<0.05)。50/61份标本获得S序列,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中B型46份[92%(46/50),男性38份,女性8份],C型4份[8%(4/50),男性3份,女性1份]。S区突变频率高的分别N40S(8/46,17.39%),G44E(7/46,15.22%),Q129H/R(6/46,13.04%),Y161F/S(7/46,15.22%),V179A(4/46,8.70%),S53L(2/4,50%),C69T(2/4,50%),I126S/T(2/4,50%)。其中免疫逃逸突变有Q129R和T/I126A/N/S/T。结论乙肝疫苗接种能大大降低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提高输血安全性。高频率的免疫逃逸突变也成为血液安全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献血者 乙肝疫苗 免疫逃逸突变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调查
12
作者 余琴 许婷婷 +1 位作者 张丽洁 赵磊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了解武汉城市圈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为献血人群HEV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1—12月武汉城市圈内实施集中化检测的4个地区(鄂州、天门、仙桃、潜江)的献血者血液标本3329份,其中ALT正常... 目的了解武汉城市圈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为献血人群HEV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1—12月武汉城市圈内实施集中化检测的4个地区(鄂州、天门、仙桃、潜江)的献血者血液标本3329份,其中ALT正常的无偿献血者合格血样2737份(ALT正常组),ALT升高的血样592份(ALT升高组)。采用ELISA检测抗-HEV IgG、抗-HEV IgM和HEV Ag;采用Real-time PCR对ALT升高的血样和抗-HEV IgM阳性的ALT正常血样进行HEV RNA单人份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不同地区、不同ALT水平组抗-HEV IgG和抗-HEV IgM阳性率的差异。结果4个地区3329份血液标本的抗-HEV IgG、抗-HEV IgM和HEV Ag总阳性率分别为21.63%(720/3329)、1.29%(43/3329)和0%。不同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有差异(P<0.05)。抗-HEV IgG阳性率最高的是天门29.44%(136/462),其次分别是潜江22.69%(236/1040)、仙桃22.66%(230/1015)、鄂州14.53%(118/812)。ALT升高组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和抗-HEV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组献血者(25.68%vs 20.75%,2.53%vs 1.02%,均为P<0.05)。ALT水平升高组的所有血样和抗-HEV IgM阳性的合格血样均未检测到HEV RNA。结论HEV在武汉城市圈献血人群中存在流行,但现症感染率极低,且不同地区抗-HEV抗体血清流行率存在差异。ALT升高献血者抗-HEV抗体流行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流行率 献血者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13
作者 王婷 张丹 李敏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阴后1~2月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行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检测患者1009例。比较不同性别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比较≥6...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阴后1~2月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行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检测患者1009例。比较不同性别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比较≥65岁老年患者与<65岁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再依据年龄,将≥65岁老年患者分为3组(65岁≤A组<75岁,75≤B组<85岁,85岁≤C组),比较3组老年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对≥65岁老年患者年龄与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1430.43(148.95,1466.76)S Co vs.1023.62(97.79,1483.49)S 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74,P=0.51)。≥65岁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较<65岁患者明显降低[886.36(47.25,1443.74)S Co vs.1139.24(262.02,1509.74)S 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P=0.00)。A组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B、C组[1074.54(143.93,1485.32)S Co vs.448.42(38.05,1389.25)S Co;1074.54(143.93,1485.32)S Co vs.176.43(11.29,1258.94)S 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B组和C组组间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老年患者年龄与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24,P=0.00)。结论老年患者,尤其高龄老年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转阴后抗体水平偏低,临床医师应认识到老年人再感染风险,相关专家应考虑制定老年人专属的免疫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 老年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股骨头坏死防治临床建议和专家共识的解读与对比
14
作者 刘勃 褚昆 +3 位作者 李自航 杨梦 王宇钏 李会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7-500,共4页
2022年末—2023年初,我国经历了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高峰。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因新冠感染和糖皮质激素应用造成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将快速增加。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 2022年末—2023年初,我国经历了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高峰。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因新冠感染和糖皮质激素应用造成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将快速增加。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循环与骨坏死专家委员会分别于2020年2月和同年8月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股骨头坏死防治的快速临床建议》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股骨头坏死防治策略专家共识(2020)》。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新冠相关股骨头坏死的认知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其他研究成果,特别是上述“建议”和“共识”制定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上述《建议》和《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糖皮质激素类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大连地区10818例健康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小欢 张青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宫颈癌防治提供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女性健康体检者样本10818例,采用DNA芯片技术对23种HP...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宫颈癌防治提供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女性健康体检者样本10818例,采用DNA芯片技术对23种HPV分型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情况和基因分型差异。结果10818例样本中HPV阳性率为9.69%(1048/10818),HPV亚型中阳性率最高的5种型别分别为HPV16(1.80%,195/10818)、HPV53(1.59%,172/10818)、HPV52(1.20%,1300/10818)、HPV81(1.15%,124/10818),HPV56(0.81%,88/10818)。不同年龄段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94,P<0.01),其中≥60岁组HPV阳性率最高(14.60%,79/541),其次为25~29岁组(13.07%,63/482),30~34岁组HPV阳性率最低(8.78%,157/1788)。在HPV阳性患者中,单一亚型感染占75.29%(789/1048),多重亚型感染占24.71%(259/1048)。各年龄组HPV感染均以单一感染为主,其次为双重感染,构成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5)。结论辽宁省大连市健康体检女性HPV阳性率为9.69%,高危型HPV16、HPV53、HPV52、HPV56和低危型HPV81是最常见的5种感染亚型。各年龄组均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60岁组HPV阳性率最高,应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茶叶不同提取物及不同茶叶对结核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许婧 黄友谊 +1 位作者 黄进 李春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49,共9页
为探明茶叶对结核分枝杆菌H_(37)Ra菌株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对H_(37)Ra菌株进行抑菌试验,研究不同茶叶提取物(茶多酚、茶多糖和茶皂素)及不同种类茶叶(华农绿针、大宗炒青、广东大叶青、福鼎寿眉、铁观音、凤凰单丛、祁门红茶、下... 为探明茶叶对结核分枝杆菌H_(37)Ra菌株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对H_(37)Ra菌株进行抑菌试验,研究不同茶叶提取物(茶多酚、茶多糖和茶皂素)及不同种类茶叶(华农绿针、大宗炒青、广东大叶青、福鼎寿眉、铁观音、凤凰单丛、祁门红茶、下关沱茶、青砖茶)对H_(37)Ra菌株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茶多酚对H_(37)Ra菌株表现出显著的抑菌能力,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逐渐增强;在40 mg·m L^(-1)下,茶多酚显示出长期抑制H_(37)Ra菌株生长的能力;茶多糖和茶皂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种类茶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其中凤凰单丛的乙酸乙酯部较其他分离部有更强的抑菌能力,其60%乙醇洗脱的柱层析分离物抑菌能力最强,推测茶多酚是抑制H_(37)Ra菌株生长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证实了茶叶对H_(37)Ra菌株具有抑制作用,且茶叶不同提取物和不同种类茶叶在抑菌能力上存在差异,为开发结核病相关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物 抑菌 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株 茶多酚
下载PDF
基于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的三聚体抗原疫苗策略在新冠和流感疫苗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泽众 周洁 +2 位作者 朱赟 陆路 姜世勃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5,共11页
新冠病毒等多种包膜病毒的糖蛋白在天然状态下呈现三聚体形式。三聚体蛋白通常较单体蛋白具有更优的免疫原性。目前使用非人蛋白来源的Foldon等三聚体基序可促使目的蛋白形成稳定三聚体,但这些基序的强免疫原性会削弱目的蛋白的免疫应答... 新冠病毒等多种包膜病毒的糖蛋白在天然状态下呈现三聚体形式。三聚体蛋白通常较单体蛋白具有更优的免疫原性。目前使用非人蛋白来源的Foldon等三聚体基序可促使目的蛋白形成稳定三聚体,但这些基序的强免疫原性会削弱目的蛋白的免疫应答,限制了其在疫苗抗原设计中的应用。在本研究中,发现并利用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Rh3C)作为新型三聚体基序,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与新冠病毒刺头(spike)蛋白受体结合域(RBD)融合表达后促使RBD形成三聚体。这种胶原-RBD(Rh3C-RBD)三聚体蛋白在免疫小鼠后,较RBD单体蛋白诱导产生了更高滴度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此外,我们还进一步验证了该Rh3C基序与流感病毒HA1蛋白融合后,较HA1单体蛋白可在小鼠体内诱导更强效的抗体应答。因此,这种新型的Rh3C基序,有望广泛用于三聚体疫苗抗原的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体抗原 人胶原蛋白 新冠病毒 流感病毒 疫苗设计
下载PDF
重要人感染RNA病毒复制机制和靶向聚合酶药物开发研究进展
18
作者 董莹莹 彭齐 +1 位作者 王敏 施一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1期2-11,共10页
近年来,拉沙热、埃博拉、新冠和尼帕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暴发,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主动应对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研发的关键是发现病毒特有的保守药物靶点。... 近年来,拉沙热、埃博拉、新冠和尼帕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暴发,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主动应对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研发的关键是发现病毒特有的保守药物靶点。病毒聚合酶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蛋白序列相对保守,是理想的药物靶点。本文以重要人感染RNA病毒聚合酶的工作机制和靶向病毒聚合酶的药物开发展开综述,为未来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聚合酶 结构 药物开发
下载PDF
脑心肌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嵌合病毒的构建
19
作者 徐超 杨晓炼 朱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4,共7页
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的脑心肌炎(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嵌合病毒是研究该病毒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的有力工具。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期构建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 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的脑心肌炎(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嵌合病毒是研究该病毒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的有力工具。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期构建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性克隆,在EMCV基因组2A蛋白序列之后插入EGFP基因片段,并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获得携带EGFP的嵌合病毒。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及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测定(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50)等方法对拯救病毒的基因组复制、蛋白表达及病毒粒子的感染性进行测定,结果证实嵌合病毒能够在BHK-21细胞上成功表达EGFP并产生完整的病毒粒子。然而,相较于野生型亲本拯救病毒,嵌合病毒在BHK-21细胞上的复制能力降低,并且在连续传代后逐渐失去绿色荧光信号,表明嵌合病毒中EGFP基因的插入对EMCV病毒粒子的组装释放具有不良影响,并在传代过程中逐渐累积导致EGFP功能丧失的缺失和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嵌合病毒
下载PDF
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的检出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
20
作者 席敏 李小多 +5 位作者 孙广 张海龙 谢南子 周琴 蒋红梅 张云东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05-312,共8页
目的 探讨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检出及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特征。方法 采集10 774例行HPV分型检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为细胞标本来源,选取其中HR-HPV阳性且有组织病理学活检指征的298例受检者的宫颈组织... 目的 探讨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检出及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特征。方法 采集10 774例行HPV分型检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为细胞标本来源,选取其中HR-HPV阳性且有组织病理学活检指征的298例受检者的宫颈组织为组织标本来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扩增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HPV基因分型,进一步采用SnapGene、MEGA11分析HPV52、HPV58型的SNP,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判定宫颈组织的宫颈病变级别。结果 受检妇女中HR-HPV以单一感染为主、阳性率为20.36%,HR-HPV感染亚型主要为HPV52、HPV16、HPV58、HPV53及HPV51;宫颈病变中HR-HPV优势型别为HPV16、HPV52、HPV58、HPV18及HPV33;SNP和进化树分析发现,HPV52型E6和E7区SNP点分别有7个(其中A125T、A294G是新的突变位点,G350T、A379G突变率最高)和3个(其中T666C是新的突变位点,C751T、A801G突变率最高)、且HPV 52型均分布于B谱系,HPV58型E6、E7区SNP点分别有3个和8个、突变位点最高的是T744G、且HPV58型均分布于A谱系。结论 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主要HPV阳性型别为HPV52、HPV16及HPV58型,宫颈病变中主要优势型别为HPV16、HPV52及HPV58型,且HPV52、HPV58有其特定的S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技术 宫颈肿瘤 高危型HPV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