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7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9介导的adeG基因敲除大肠杆菌细菌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朱恬仪 孔桂美 +5 位作者 焦红梅 郭停停 乌日汗 刘翠翠 高成凤 李国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耐药性AB是目前防治的棘手问题。细菌外排泵是引起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拟通过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esistance-nodulation-d...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耐药性AB是目前防治的棘手问题。细菌外排泵是引起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拟通过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esistance-nodulation-division,RND)外排泵基因adeLFGH的分布,探索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建立adeG耐药基因模型,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其进行靶向敲除的初步研究。【方法】运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耐药性分布;PCR筛查13株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LFGH外排泵基因并分析其分布;扩增RND外排泵关键基因adeG并构建耐药细菌模型;设计特异性sgRNA,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靶向敲除,药敏实验检测其敲除效果。【结果】13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敏感,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仅为38.5%,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92.3%,对妥布霉素耐药率为84.6%,对其他临床常见药物耐药率均为100%。1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LFGH携带率为100%。药敏实验结果显示adeG模型耐药菌株的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由敏感转为耐药,氯霉素、美罗培南、米诺环素由敏感转为中介。特异性sgRNA介导CRISPR/Cas9系统靶向敲除效率不同。pCas9-sgRNA1(adeG)靶向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得到了逆转,对妥布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Cas9-sgRNA2(adeG)和pCas9-sgRNA3(adeG)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由耐药恢复到了中介,但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逆转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特异性CRISPR/Cas9系统可以特异性敲除耐药基因,提示可为耐药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耐药性 sgRNA adeG
下载PDF
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2
作者 孔筱筱 韩悦 +2 位作者 周璐 程晓庆 董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本地家畜来源的EPEC均为非典型EPEC(aEPEC),其血清型多样,携带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有9种ST型且具有区域性流行特征,eae基因包含有5种亚型,β1为优势亚型,其在腹泻病人中也最为常见。结论aEPEC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在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工作中,加强对家畜粪便及养殖环境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感染性腹泻 分子特征分析
下载PDF
Sodium Sulfite as a Novel Hypoxia Revulsant Involved in Hypoxic Regul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3
作者 YE Qiao HUO Jia Nan +4 位作者 LUO Yuan MEI Zhu Song FANG Long Mei GUO Bing Qian WANG Guang Y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As a reducing salt,sodium sulfite could deprive oxygen in solution,which could mimic hypoxic stres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In this study,the wildtyp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MG1655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hibitio... As a reducing salt,sodium sulfite could deprive oxygen in solution,which could mimic hypoxic stres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In this study,the wildtyp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MG1655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hibition of sodium sulfite-induced hypoxia by observing the bacterial growth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XIC SODIUM observing
下载PDF
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炳武 于泽 +5 位作者 闫兆伦 刘雨涵 侯嘉欣 刘晓倩 谢婧宜 刘晔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对E.coli O157∶H7的常规检测方法、免疫学法、分子生物学法和其他方法进行论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整体比较,以期为有关工作者在选择检测方法或研发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H7 食品安全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术前大肠杆菌培养阳性对尿道狭窄成形术后感染及发热的影响
5
作者 潘昊 刘彧 +2 位作者 金熙 李虹 王坤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 探究大肠杆菌相较其他病原体感染,是否增加尿道成形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以及术后发热。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华西医院泌尿外科2011-2019年接受尿道狭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术来治疗尿道球部或后尿道狭窄的患者共506例,... 目的 探究大肠杆菌相较其他病原体感染,是否增加尿道成形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以及术后发热。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华西医院泌尿外科2011-2019年接受尿道狭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术来治疗尿道球部或后尿道狭窄的患者共506例,按术后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和术后发热(postoperative fever,POF)分别分为SSI组(19例)和非SSI组(487例),POF组(61例)和非POF组(445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LASSO算法筛选潜在的危险因素;按照术前尿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大肠杆菌感染组(80例)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组(222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减少潜在偏倚后(匹配后大肠杆菌组:48例;其他病原体组:192例),比较大肠杆菌感染组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组在手术部位感染和术后发热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LASSO算法中,术前尿培养阳性是预测手术部位感染(P=0.012)和术后发热(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在302例术前尿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大肠杆菌感染比例位居第一(26.5%)。倾向评分匹配处理后,大肠杆菌组与其他病原体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的比例分别为29.2%和2.1%(P<0.01)。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组相比,大肠杆菌感染组的术后发热比例也较高(27.1%vs 13.5%,P=0.02)。结论 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相比,术前大肠杆菌感染会增加尿道成形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发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成形术 尿道狭窄 手术部位感染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6
作者 刘健龙 宋春荣 +15 位作者 付敏 胡琼 陈丽华 付陈超 李晨 李艳明 刘君 宁兴旺 石国民 邬靖敏 杨怀德 袁红霞 郑铭 黄勋 吴安华 任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2-1459,共8页
目的了解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2年版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 目的了解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2年版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并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对数据进行趋势性检验(Cochran-armitage)及卡方检验。结果2012—2021年湖南省耐药监测网共监测铜绿假单胞菌176441株,其中,99.4%的菌株分离自住院患者,约70%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儿童(0~17岁)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占8.4%,成人来源的占91.6%。药敏结果显示,10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最敏感,耐药率低于6%,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29920株,该省CRPA 10年的平均分离率为18.0%。成人CRPA检出率为18.5%,高于儿童的12.3%,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湖南省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监测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靖轩 袁春玲 +2 位作者 向晨焱 王君(指导) 邹黎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9-194,共6页
泌尿系感染(UTI)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引起。UPEC入侵及定殖于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泌尿系感染以及复杂的宿主免疫清除和病原体免疫逃逸,包括物理屏障的防御、中性粒细胞迁移、募集和吞噬以及细胞因... 泌尿系感染(UTI)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引起。UPEC入侵及定殖于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泌尿系感染以及复杂的宿主免疫清除和病原体免疫逃逸,包括物理屏障的防御、中性粒细胞迁移、募集和吞噬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等。病原体与宿主之间复杂的免疫反应与免疫逃避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也是UTI治疗的基础。本文针对最新的UTI中宿主-尿路致病大肠杆菌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免疫防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被膜状态下基因表达分析
8
作者 马蓝 彭晴 +6 位作者 徐小轻 杨硕 张宇微 田丹丹 施琳波 石波 乔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8,共18页
生物被膜是细菌适应不良环境形成的一种特殊胞外结构,当细菌从浮游状态转换成生物被膜状态后其生理代谢活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生理代谢途径的变化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食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 生物被膜是细菌适应不良环境形成的一种特殊胞外结构,当细菌从浮游状态转换成生物被膜状态后其生理代谢活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生理代谢途径的变化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食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为试验对象,对其在浮游状态和生物被膜形成状态下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浮游状态相比,大肠杆菌O157∶H7在生物被膜形成状态有1652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调821个,下调831个),其中鞭毛组装、细菌趋化性和双组分系统调控蛋白基因等在生物被膜形成阶段表达上调;ABC转运系统调控蛋白基因等表达下调。同时,碳代谢、氮代谢、脂肪酸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也发生了变化。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转录组 差异基因 富集分析
下载PDF
补体C3a受体在尿路感染小鼠膀胱和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9
作者 邵静 陈婉冰 +4 位作者 曹博 赵淑娟 韩锦 李可 武坤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3-1389,共7页
目的:研究补体C3a受体(C3aR)在尿路感染模型小鼠膀胱和肾脏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3、6、24和48 h感染组,每组8~10只。采用逆行推注人型大肠杆菌J96建立小鼠尿路感染模型。平板涂布计数法检测小... 目的:研究补体C3a受体(C3aR)在尿路感染模型小鼠膀胱和肾脏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3、6、24和48 h感染组,每组8~10只。采用逆行推注人型大肠杆菌J96建立小鼠尿路感染模型。平板涂布计数法检测小鼠膀胱和肾脏细菌负荷量;HE染色评估膀胱和肾脏病理损伤程度;ELISA检测肾组织肾脏损伤分子1(KIM-1)和尿液中C3a水平;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C3aR在膀胱和肾脏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感染24 h时小鼠膀胱细菌负荷量达到峰值,48 h时细菌量下降;感染6 h时小鼠肾脏中细菌负荷量最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减少。感染后,膀胱病理表现为移行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和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肾盂处组织脱落。感染后肾脏KIM-1显著增加,尿液中C3a水平升高。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感染后膀胱和肾脏C3aR蛋白水平升高。免疫荧光分析显示,C3aR在正常膀胱上皮细胞有少量表达,感染后在上皮细胞大量表达,在深层肌肉组织有少量表达;C3aR在正常肾皮质的肾小球和髓质的实质细胞有少量表达,感染后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以及髓质的炎症浸润细胞中大量表达。结论:小鼠尿路感染过程中C3a-C3aR信号激活,C3a在尿液中表达升高,C3aR在膀胱和肾脏中表达上调,炎症细胞表达的C3aR参与小鼠尿路感染进程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过敏毒素 C3a受体 炎症
下载PDF
亚胺培南对携带bla_(NDM-1)耐药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吴兆猛 赵琼 +3 位作者 吴玲玲 王祖华 余春芳 金志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8-1056,共9页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度增加或撤消IPM暴露下传代培养菌株,检测17种抗生素对IPM暴露菌株的MIC值;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NDM-1表达;蛋白活性实验检测NDM-1活性;qRT-PCR检测bla_(NDM-1)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结果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菌株CFZ、CXM、FOX、CRO、CAZ、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8μg/mL/≥8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64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8μg/mL)与0μg/mL IPM暴露MIC值(≤2μg/mL、=16μg/mL、≤8μg/mL、≤1μg/mL、≤4μg/mL、≤2μg/mL)相比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显著增高(=8μg/mL/=8μg/mL和=4μg/mL/=4μg/mL)。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BL21(DE3)-bla_(NDM-1)菌株FOX、CRO、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32μg/mL/≥32μg/mL、≥64μg/mL/≥64μg/mL、=16μg/mL/=16μg/mL)与0μg/mL IPM暴露(≤8μg/mL、≤1μg/mL、≤2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16μg/mL/≥16μg/mL和≥16μg/mL/≥16μg/mL)。SDS-PAGE显示,随12μg/mL IPM暴露时间的延长,菌株NDM-1水解IPM活性增加。qRT-PCR显示,12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的bla_(NDM-1)、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分别上调2.31/2.5、3.05/1.96、2.83/1.24和2.71/1.45倍。结论IPM可使bla_(NDM-1)阳性E.coli由碳青霉烯类敏感变为耐药且保持稳定,细菌内膜SecYEG跨膜通道蛋白参与菌株耐药性调控,这为认识抗生素压力下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化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暴露 Escherichia coli NDM-1 SECYEG
下载PDF
苦丁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1
作者 蓝怡 戴园园 +6 位作者 余艳妮 崔文卿 葛珍珍 何一恒 杨珊 李笑 覃艳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苦丁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苦丁茶作用大肠杆菌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肉汤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杀菌浓度(MBC)、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胞内ATP的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苦丁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苦丁茶作用大肠杆菌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肉汤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杀菌浓度(MBC)、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胞内ATP的变化情况。结果苦丁茶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为16 mg/mL;与对照组相比,1/4 MIC作用后,大肠杆菌表面出现褶皱、粗糙、凹陷和扭曲等形态改变,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损伤更为明显;1/2 MIC(8 mg/mL)苦丁茶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8 mg/mL药物作用前后的大肠杆菌胞内A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苦丁茶作用大肠杆菌后,主要通过损伤大肠杆菌细胞形态、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而发挥抗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其抗菌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西藏牦牛腹泻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12
作者 苏中华 陈建春 +5 位作者 央珍 益西旺扎 曾江勇 索朗拉吉 次仁拉姆 王冬经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74-79,83,共7页
为探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牦牛腹泻的原因,本试验无菌采集11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对检测菌株的16Sr R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序列上传至Gen Bank进行比对,并使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结果... 为探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牦牛腹泻的原因,本试验无菌采集11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对检测菌株的16Sr R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序列上传至Gen Bank进行比对,并使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结果表明,11份样品中共分离出5株菌株,在MAC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发现所有菌株均为阴性且两端钝圆的直杆菌;16Sr 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16Sr RNA序列同源性在90%以上,与大肠杆菌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5.2%以上;遗传进化树显示,XZ-1、XZ-5分离株与大肠杆菌AT125株、PAK/SA4株亲缘关系较近,XZ-2、XZ-3和XZ-4分离株与大肠杆菌RM13322株亲缘关系较近,经以上鉴定可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牦牛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杆菌肽与百里酚酞的共组装体用于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
13
作者 陈新莲 林天然 +3 位作者 蒋高艳 来云平 韦凤凰 侯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7-318,共2页
利用溶剂环境变化诱导杆菌肽(AMP)与疏水性pH指示剂百里酚酞(TP)共组装形成纳米颗粒(AMP/TP NPs),并结合磁分离技术,利用大肠杆菌适配体修饰的磁珠(Apt-MB)捕获富集细菌,所制备的AMP/TP NPs与Apt-MB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利用溶剂环境变化诱导杆菌肽(AMP)与疏水性pH指示剂百里酚酞(TP)共组装形成纳米颗粒(AMP/TP NPs),并结合磁分离技术,利用大肠杆菌适配体修饰的磁珠(Apt-MB)捕获富集细菌,所制备的AMP/TP NPs与Apt-MB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混合,形成AMP/TP NPs@E.coli@Apt-MB夹心复合物,构建了对E.coli的灵敏分析平台。随着加入NaOH后溶液pH改变使AMP/TP NPs溶解产生比色信号,通过监测在590 nm处的OD值来定量E.coli。E.coli浓度在2.08×10^(1)~2.08×10^(5)CFU·mL^(-1)范围内与OD_(590 n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1.66 CFU·mL^(-1)。此外,将比色信号与智能手机结合有利于现场即时定量检测。该工作为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实现即时检测细菌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肽 共组装 大肠杆菌 智能手机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春林 陈萍 +2 位作者 杜燕娇 吴清念 蔡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建立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3GCR)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1年12月某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4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4例作为建模组,60例作为验证组,依据是否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 目的建立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3GCR)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1年12月某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4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4例作为建模组,60例作为验证组,依据是否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耐药,将研究对象分成3GCR组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3GCS)组。记录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OR=19.482,95%CI:11.434~33.194)、使用头孢菌素(OR=1.843,95%CI:1.070~3.173)、高水平降钙素原(OR=1.272,95%CI:1.159~1.396)和高水平C反应蛋白(OR=1.006,95%CI:1.002~1.011)是发生3GCR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uw法显示建模组P=0.562,验证组P=0.742,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列线图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95%CI:0.851~0.914)、0.857(95%CI:0.807~0.9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价值较高。结论基于侵入性操作、使用头孢菌素、PCT和CRP水平的预测模型区分是否为3GCR菌株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大肠埃希菌 血流感染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特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28
15
作者 胡慧 陈雅君 +5 位作者 段志刚 孟振北 彭新然 张龙现 崔保安 王亚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8-282,共5页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基因rfbE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重...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基因rfbE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实验,同时与常规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建立的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大肠杆菌O157:H7,细菌纯培养物中其灵敏度可达2×101CFU/mL,临床模拟污染肉样中能最低能检测到1×102CFU/mL的大肠杆菌O157:H7。与常规PCR方法相比,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对临床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快速准确、特异、敏感地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 SYBR GreenⅠ 实时PCR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 被引量:38
16
作者 郑伟 茅一萍 +5 位作者 韩方正 周宏 翟仁旭 曹剑梅 赵新忠 姜新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统计2013—2015年所有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耐药率,以及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统计2013—2015年所有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耐药率,以及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有关(r=0.61,P=0.0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强度上升有关(r=0.78,P<0.01)。结论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因此,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缓细菌耐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 耐药性
下载PDF
福州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药敏监测 被引量:18
17
作者 林庆安 赖国祥 +3 位作者 黄梁浒 柳德灵 马洪玉 张鸿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1,110,共4页
目的监测福州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3月~10月福州地区4家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426株,用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认... 目的监测福州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3月~10月福州地区4家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426株,用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在14种抗生素中,敏感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99.53%)、头孢吡肟(94.37%)和头孢美唑(91.08%),敏感性最低的是阿莫西林(12.68%)、哌拉西林(48.83%)和环丙沙星(50.70%);除头孢他啶外,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上;产ESBLs菌检出率为33.33%(142/426);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外,产ESBLs菌对其它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结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美唑的敏感性最高,产ESBLs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常规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否产ESB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福州市 抗生素 药敏监测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65
18
作者 周兵 杜廷义 +3 位作者 刘海云 陈大姝 董云华 曾光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产生情况及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细菌室从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的74株大肠埃希菌和73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双纸片法进行IMBL检测;...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产生情况及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细菌室从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的74株大肠埃希菌和73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双纸片法进行IMBL检测;同时比较了亚胺培南等14种抗菌药物对这147株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产ESBL株占全部测试菌的15. 6%;其中大肠埃希菌为20.3%,肺炎克雷伯菌为10.8%。在14种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好,总的敏感率为100.0%。其次为阿米卡星(90.5%)和头孢西了(83.8%)。结论产ESBL株所导致的医院感染已不容忽视,而对于产ESBL菌株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应作为首选药物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产ESBLs鸡肠杆菌科细菌对21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功政 匡秀华 +5 位作者 苑丽 莫娟 潘玉善 付秀玲 徐坤玲 李凌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4-887,共4页
关键词 产ESBLS菌株 肠杆菌科细菌 敏感性检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药 第四代头孢菌素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余奇松 郭世辉 +4 位作者 黄小红 朱莲娜 韦惠茹 梁宏洁 农加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8-880,共3页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对ESBLs菌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对ESBLs菌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检出产ESBLs细菌431株,检出率42.05%,其中大肠埃希菌330株,检出率49.03%,肺炎克雷伯菌101株,检出率28.69%;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在0~28.4%,其余抗菌药物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重视产ESBLs细菌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阿米卡星是目前治疗ESBLs细菌有效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