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对结直肠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学红 王领 倪敏 《甘肃医药》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及环境中的益生菌,具有转移性、多用途性和安全性。近期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对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影响,植物乳杆菌通过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应激反应,抑制炎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焦亡及转移,抗耐...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及环境中的益生菌,具有转移性、多用途性和安全性。近期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对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影响,植物乳杆菌通过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应激反应,抑制炎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焦亡及转移,抗耐药增加化疗药物的效果来抑制CRC的发生发展。探究植物乳杆菌对CRC的作用及机制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植物乳杆菌 化疗 耐药
下载PDF
一株携带质粒的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永平 钟贞 +2 位作者 易发平 宋方洲 邱宗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2-134,137,共4页
目的 :分离携带天然质粒的人双歧杆菌。方法 :用自制的改良型Blb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 ,从人新鲜粪便分离双歧杆菌 ,对初步质粒检测阳性的单菌落通过糖发酵试验、(G +C)mol%测定和 16SrDNA序列分析 ,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筛选到一株携带... 目的 :分离携带天然质粒的人双歧杆菌。方法 :用自制的改良型Blb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 ,从人新鲜粪便分离双歧杆菌 ,对初步质粒检测阳性的单菌落通过糖发酵试验、(G +C)mol%测定和 16SrDNA序列分析 ,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筛选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的人双歧杆菌 ,编号B2 0 0 30 4 ,在 1 0 %琼脂糖凝胶上 ,测得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 2kb。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糖发酵试验等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证明该菌株为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 ;HPLC法测得其 (G +C)mol%为 5 5 6 ,16S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菌株为两歧双歧杆菌。结论 :分离得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的人两歧双歧杆菌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两歧双歧杆菌 分离 鉴定 16S RDNA 菌株
下载PDF
5236例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49
3
作者 刘朝晖 张岱 +4 位作者 赵敏 王颖 白会会 肖冰冰 廖秦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了解无阴道感染女性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3月7日至2007年12月18日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无阴道炎症妇女5236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菌群正常占68.7%,菌群密集度多在++~+++,占97.7%;菌群多样性多在++~... 目的:了解无阴道感染女性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3月7日至2007年12月18日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无阴道炎症妇女5236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菌群正常占68.7%,菌群密集度多在++~+++,占97.7%;菌群多样性多在++~+++,占94.6%;优势菌以乳杆菌为主,占99.9%,其中乳杆菌功能正常占73.6%;2.58%的真菌定植;pH<4.5占72.1%。无阴道感染妇女中仍存在异常菌群1637例,占31.3%,主要包括菌群异常[主要为革兰阳性小杆菌(58.0%)、革兰阳性球菌(23.5%)]、菌群抑制、菌群增殖过度。结论:临床评价阴道微生态能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治疗后的阴道微生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阴道菌群 炎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重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消化环境中生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义刚 崔丽春 +3 位作者 赵丽丽 唐丽杰 夏春丽 李一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方法 人工模拟胃肠道环境,即人工胃液(pH=1.5~4.5)、人工肠液、胆汁(质量浓度0.3~3.0 g/L)和高盐(质量浓度40~90g/L).结果 重组干酪乳杆菌在pH为... 目的 探讨重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方法 人工模拟胃肠道环境,即人工胃液(pH=1.5~4.5)、人工肠液、胆汁(质量浓度0.3~3.0 g/L)和高盐(质量浓度40~90g/L).结果 重组干酪乳杆菌在pH为2.5~4.5的人工胃液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3 h活菌数仍达108/ml;在人工肠液中经过不同时间的作用后,重组干酪乳杆菌显出生长趋势;在0.3%的胆汁环境作用8 h仍有存活,且能耐受7%NaCl浓度的高渗环境.结论 实验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能否作为益生菌制剂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酪乳杆菌 胃肠环境 生存性能
下载PDF
发酵黄芪的乳酸菌的驯化及其与黄芪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新术 杨志强 +4 位作者 李建喜 王学智 孟嘉仁 张艳 张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0-451,共2页
目的驯化能发酵黄芪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与黄芪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做准备。方法选取能厌氧发酵黄芪药液的优良乳酸菌,通过在添加黄芪药液的发酵培养基中反复传代对其进行驯化,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发酵前后粗多糖的含量,... 目的驯化能发酵黄芪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与黄芪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做准备。方法选取能厌氧发酵黄芪药液的优良乳酸菌,通过在添加黄芪药液的发酵培养基中反复传代对其进行驯化,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发酵前后粗多糖的含量,用比浊法测定菌体浓度,并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最佳黄芪添加量和最佳接种量,初步研究驯化菌株与黄芪药液的相互作用。结果经过6次传代驯化后,驯化菌株发酵黄芪药液后可使其粗多糖得率提高111.9%,而黄芪药液能促进驯化菌株的增殖,可使菌体浓度提高251%。结论驯化菌株与黄芪药液发生了良性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开发出新型饲料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乳酸菌 驯化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余慕雪 陈东平 +1 位作者 尹仲娇 刘悦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7-278,共2页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7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 39例和对照组 35例 ,出生后 12 h内干预组在常规预防的同时 ,加服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的发生率为 33.33% ,...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7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 39例和对照组 35例 ,出生后 12 h内干预组在常规预防的同时 ,加服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的发生率为 33.33% ,对照组的发生率为 5 7.14 % ,干预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0 .0 5 )。结论 :微生态制剂金双歧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预防
下载PDF
利用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两株明串珠菌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芳 都立辉 +2 位作者 沙莎 杜鹏 霍贵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27-429,共3页
从酸马奶中分离出2株明串珠菌KLDS 5.0301和KLDS 5.0302,对2株菌的16S rRNA基因经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同该属内菌株的16S rRNA序列作多序列比较,并建立明串珠菌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KLDS 5.0301的16S rRNA序列同L.garlicum的同... 从酸马奶中分离出2株明串珠菌KLDS 5.0301和KLDS 5.0302,对2株菌的16S rRNA基因经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同该属内菌株的16S rRNA序列作多序列比较,并建立明串珠菌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KLDS 5.0301的16S rRNA序列同L.garlicum的同源性百分比为100%。KLDS 5.0302的16S rRNA序列同L.mesenteroidesLM2菌株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百分比为99.9%。根据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将KLDS5.0301鉴定为L.garlicum,KLDS 5.0302鉴定为L.mesenteroides。菌株KLDS 5.0301和KLDS 5.0302的16SrRNA序列已经在GeneBank申请国际序列注册号,分别为DQ239691和DQ297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 明串珠菌 16S RRNA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四君子汤及其纳米制剂对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鞠宝玲 陆叶 +2 位作者 唐小云 张晓莉 杨景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水提液及纳米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常态中药)及其纳米制剂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6 d后处死小鼠...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水提液及纳米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常态中药)及其纳米制剂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6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肠组织电镜检查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严重,肝脏有大量细菌易位。持续6 d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量明显上升,损伤的肠黏膜基本修复,肝脏细菌易位数量大幅度下降。各治疗组间比较纳米中药组的效果要好于常态中药和丽珠肠乐组(P<0.001,P<0.01,P<0.05)。结论2种不同粒径的中药均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控制细菌易位。但纳米中药效果优于常态中药,且用药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纳米中药 微生态失调
下载PDF
冬虫夏草菌丝体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血清VIP及SP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开忠 傅思武 +2 位作者 胜利 米友军 苏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菌丝体对抗生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小鼠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BALB/c小鼠48只,通过自由饮用头孢曲松钠溶液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模型组(饮用0.5g/L头孢曲...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菌丝体对抗生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小鼠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BALB/c小鼠48只,通过自由饮用头孢曲松钠溶液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模型组(饮用0.5g/L头孢曲松钠溶液)、自然恢复组(建模成功后将抗生素溶液换为无菌水)及菌丝体治疗组(将抗生素溶液换为无菌水1d后,采用冬虫夏草菌丝体灌胃1周)4组,每组12只。受试小鼠无菌取粪便,应用平板稀释法培养分析各组肠道菌群数的变化,色谱法测各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ELISA法测血清VIP和SP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益生菌群数明显减少,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VIP含量明显降低,SP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菌丝体治疗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挥发性脂肪酸及血清VIP含量均明显升高,而SP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冬虫夏草菌丝体可能通过调节VIP和SP水平来调整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肠杆菌科 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
下载PDF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蒲博 张驰翔 +2 位作者 王周 邓帆 焦士蓉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7期5-9,共5页
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具有调节胃肠道健康、消除人体自由基、降低食物及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等作用。文章从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研究、乳酸菌降解胆固醇在动物和人体内的研究、乳酸... 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具有调节胃肠道健康、消除人体自由基、降低食物及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等作用。文章从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乳酸菌降解胆固醇的体外研究、乳酸菌降解胆固醇在动物和人体内的研究、乳酸菌降胆固醇机理的研究和降胆固醇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乳酸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筛选 降胆固醇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周景欣 袁杰利 +1 位作者 迟俐 张新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调查便秘与非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状况,考察便秘人群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采集40岁以上便秘与非便秘人群粪便,各选取10例作厌氧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出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 目的调查便秘与非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状况,考察便秘人群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采集40岁以上便秘与非便秘人群粪便,各选取10例作厌氧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出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比较不同组人群5种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显示便秘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状况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结论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可以改善便秘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对便秘人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便秘 双歧杆菌 低聚果糖 合生元
下载PDF
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红玲 孙云章 +3 位作者 叶继丹 常建波 陈政强 林文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石斑鱼高效益生菌株的筛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体外检测乳酸菌EA-1和Y4-2产乳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能力,以及2菌株对不同pH值、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菌株EA-1和... 【目的】研究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石斑鱼高效益生菌株的筛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体外检测乳酸菌EA-1和Y4-2产乳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能力,以及2菌株对不同pH值、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菌株EA-1和Y4-2均具有较强的产乳酸能力,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在96 h内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EA-1产乳酸速度相对较快。菌株EA-1和Y4-2均能在培养24 h后产生活性稳定的SOD,培养48h后EA-1产生的SOD活性显著高于Y4-2(P〈0.05)。菌株EA-1和Y4-2经pH 2.5-4.5处理4 h后存活数维持在10^6mL^-1以上,菌株Y4-2对pH 1.5低酸环境的耐受能力强于EA-1。2菌株在1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存活数均较高;胆盐质量浓度达到2 g/L时,EA-1和Y4-2的存活数可维持在10^5mL^-1以上,提示2菌株对≤2 g/L的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4-10 g/L的蛋白酶处理30 min后,EA-1和Y4-2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6mL^-1以上。经60℃处理30min后EA-1和Y4-2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6mL^-1以上,Y4-2对80℃高温的耐受能力较EA-1强,说明EA-1和Y4-2有一定的热耐受性。【结论】EA-1和Y4-2产乳酸和SOD能力均较强,且对低pH值、高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乳酸 石斑鱼 SOD 耐受
下载PDF
三株益生菌粘附性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臣 郭本恒 +2 位作者 陈卫 王荫榆 吴正钧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3株益生菌株的粘附性质,初步探讨细菌与肠细胞的粘附机制。方法选取已被深入研究的LGG作为阳性对照,应用显微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3株乳杆菌和肠上皮细胞Caco-2的粘附,选择疏水性、表面电荷和自聚合能力3项指标来描述细菌... 目的研究3株益生菌株的粘附性质,初步探讨细菌与肠细胞的粘附机制。方法选取已被深入研究的LGG作为阳性对照,应用显微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3株乳杆菌和肠上皮细胞Caco-2的粘附,选择疏水性、表面电荷和自聚合能力3项指标来描述细菌的表面性质,应用粘附抑制试验和酵母凝集试验来测定糖类专一性粘附。结果无论是用显微观察还是平板计数,ST-Ⅲ均是所测试的4株菌中粘附能力最强的,当加入细菌和细胞比约为60∶1时,ST-Ⅲ在Caco-2上的粘附数为(7.43±0.65)CFU/细胞,强于对照菌LGG[(3.99±0.57)CFU/细胞]。在所测试的4株菌中,粘附能力和疏水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时自聚合能力对粘附也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除LGG外,D-甘露糖和甲基-α-D-甘露糖苷均能抑制另外3株乳杆菌的粘附,同时这3株乳杆菌也能不同程度地凝集酵母。结论3株益生菌的粘附均涉及到非特异性的疏水结合和甘露糖特异性粘附两个过程;ST-Ⅲ是1株具有良好粘附能力的益生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粘附 表面性质 甘露糖特异性
下载PDF
一种改良大便双歧杆菌计数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黎永学 姜明杰 +1 位作者 张莉滟 张德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 :研制一种大便双歧杆菌鉴别计数培养基。方法 :利用大多数双歧杆菌具有半乳糖苷酶且活性较高的特性 ,在自制改良 BS培养基中加入 X- Gal(5 -溴 - 4 -氯 - 3-吲哚 -β- D-半乳糖苷 )作为底物 ,双歧杆菌水解底物释放出吲哚 ,产生颜... 目的 :研制一种大便双歧杆菌鉴别计数培养基。方法 :利用大多数双歧杆菌具有半乳糖苷酶且活性较高的特性 ,在自制改良 BS培养基中加入 X- Gal(5 -溴 - 4 -氯 - 3-吲哚 -β- D-半乳糖苷 )作为底物 ,双歧杆菌水解底物释放出吲哚 ,产生颜色反应。结果 :双歧杆菌菌落呈深蓝色 ,乳酸菌和其它细菌一般为白色或淡蓝色。结论 :自制改良 BS培养基上双歧杆菌与乳酸菌及其他细菌菌落有明显的鉴别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数方法 大便 改良BS培养基 双歧杆菌 X-Gal
下载PDF
活性乳酸菌饮料对人体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冬梅 朱海明 +10 位作者 赖蔚苳 马聪 宋曼丹 杨冰 王建 闻剑 严纪文 柯昌文 王海燕 戴昌芳 陈炳耀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活性乳酸菌饮料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试食组试验前后自身比较: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肠球菌数量增加... 目的探讨一种活性乳酸菌饮料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试食组试验前后自身比较: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肠球菌数量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肠杆菌和拟杆菌无明显变化;试验后对照组与试食组组间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乳杆菌的数量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拟杆菌无明显变化。结论活性乳酸菌饮料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乳酸菌饮料 肠道菌群 乳酸菌
下载PDF
阴道乳酸杆菌生物拮抗作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卢芳国 胡建中 +2 位作者 伍参荣 胡志光 赵武能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研究阴道乳酸杆菌对常见病原体生物拮抗作用的重要性。 方法 采用悬滴法、革兰氏染色法和培养法对 5 96例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及病原体的检查。 结果  36 9例标本中无乳酸杆菌 ,这些标本白色念珠菌、Uu、GV、HPV、... 目的 研究阴道乳酸杆菌对常见病原体生物拮抗作用的重要性。 方法 采用悬滴法、革兰氏染色法和培养法对 5 96例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及病原体的检查。 结果  36 9例标本中无乳酸杆菌 ,这些标本白色念珠菌、Uu、GV、HPV、滴虫、NG的检出率依次为 2 4.39%、6 3.41%、2 3.30 %、11.30 %、9.49%、11.11% ;2 2 7例标本中有乳酸杆菌 ,这些标本上述病原体的检出率依次为 45 .37%、5 1.10 %、0 .44 %、7.48%、0、1.32 % ,统计学分析 ,除 Uu和 HPV外 ,其余均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乳酸杆菌生物拮抗作用重要 ,部分妇女阴道微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应尽快研制开发用于阴道正常菌群调整的生物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拮抗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从人胃肠道源乳杆菌株中初步筛选耐酸耐胆盐优良株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川 张朝武 +2 位作者 刘益山 余倩 别明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筛选对酸和胆盐耐受性均较强的优良乳杆菌株。方法模拟人体胃酸环境(pH=3)和十二指肠高胆盐环境(胆盐含量=3‰)测定104株人胃肠道源乳杆菌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下作用4 h后的存活菌数,并与对照相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 目的筛选对酸和胆盐耐受性均较强的优良乳杆菌株。方法模拟人体胃酸环境(pH=3)和十二指肠高胆盐环境(胆盐含量=3‰)测定104株人胃肠道源乳杆菌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下作用4 h后的存活菌数,并与对照相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株菌在酸性环境及高胆盐环境下4 h后的活菌下降对数值均小于2。筛选出3株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能力的乳杆菌株。结论大多数人胃肠道源乳杆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能力均不强,对酸的耐受性普遍强于对胆盐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胆盐 筛选
下载PDF
双歧杆菌DNA对巨噬细胞MAPK和PKC以及NF-kB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立生 李迎雪 +2 位作者 朱惠明 朱忠生 马晓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799-1803,1810,共6页
目的以信号分子MAPK家系、PKC家族和NF-kB为线索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激活巨噬细胞的途径。方法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JNK、p38、PKCα、PKCβI、PKCβⅡ、PKCγ、PKCε和PKCζ的含量。以细胞免疫化学... 目的以信号分子MAPK家系、PKC家族和NF-kB为线索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激活巨噬细胞的途径。方法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JNK、p38、PKCα、PKCβI、PKCβⅡ、PKCγ、PKCε和PKCζ的含量。以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巨噬细胞NF-kB的阳性细胞密度。结果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PKCα和PKCβⅡ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JNK、p38、PKCβI、PKCγ、PKCε和PKCζ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巨噬细胞NF-kB的阳性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可通过活化ERK1/2、PKCα、PKCβⅡ和NF-kB来激活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DNA 巨噬细胞 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C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乳酸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灼阳 刘畅 郭晓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8-480,共3页
关键词 乳酸菌 耐药性 转移
下载PDF
益生菌对婴幼儿湿疹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舜意 王桂芳 +3 位作者 赵卫东 胡静 王红英 杨红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6-316,共1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是否对婴幼儿湿疹有预防作用.方法110例新生儿,随机双盲分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于新生儿期口服含有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的益生菌制剂,连用3~6月,对照组仅作随防.对比2组湿疹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于生后1个月开... 目的探讨益生菌是否对婴幼儿湿疹有预防作用.方法110例新生儿,随机双盲分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于新生儿期口服含有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的益生菌制剂,连用3~6月,对照组仅作随防.对比2组湿疹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于生后1个月开始随访,至6~12月,共有39例患婴幼儿湿疹,占总人数的35.4%,治疗组11例占28.2%,对照组28例占71.8%.结论新生儿期口服益生菌对婴幼儿湿疹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婴幼儿湿疹 预防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