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1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再发黑热病利什曼原虫K26基因和ITS-1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1
作者 孙玉兰 王小梅 +2 位作者 吴文婷 张代涛 何战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52,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K26基因扩增出626 bp大小片段,其长度与国内流行株差异明显,其氨基酸序列由14个氨基酸的基序重复排列组成,但个别位置发生氨基酸替代。K26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北京病例虫株与法国和西班牙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相近,但与国内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婴儿利什曼原虫虫株距离较远;ITS-1序列扩增出314 bp大小的片段,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属于同一分支。结论该病例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且与国内其他流行区的虫株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婴儿利什曼原虫 多态性 K26 ITS-1 北京
下载PDF
双膦酸盐抗三种顶复门原虫研究进展
2
作者 侯文燕 张营营 +1 位作者 张龙现 张素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0,196,共7页
顶复门原虫可引起严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如每年导致近100万人死亡的疟原虫,感染全球约1/3人口的弓形虫以及导致新生儿腹泻的隐孢子虫等。这3种顶复门原虫对全球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构成巨大隐患,且目前在临床上有效治疗药物有限。双膦... 顶复门原虫可引起严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如每年导致近100万人死亡的疟原虫,感染全球约1/3人口的弓形虫以及导致新生儿腹泻的隐孢子虫等。这3种顶复门原虫对全球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构成巨大隐患,且目前在临床上有效治疗药物有限。双膦酸盐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骨代谢疾病,但其化合物可有效抑制顶复门原虫生长,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寄生虫类异戊二烯分子生物合成的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途径(MEP途径)中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干扰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合成而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双膦酸盐化合物在疟原虫、弓形虫和隐孢子虫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弓形虫 隐孢子虫 双膦酸盐 类异戊二烯 MEP途径
下载PDF
阿米巴穿孔素A的活性机制及其作为天然抗菌蛋白的潜在应用
3
作者 寻阳 梅凯妍 +1 位作者 吴鸿发 杨画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当今,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导致传统抗生素的疗效受到限制。抗菌蛋白是一类多样的天然抗菌分子,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通过与细菌相互作用破坏其完整性,从而实现杀菌作用。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抗菌蛋白还具有增强... 当今,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导致传统抗生素的疗效受到限制。抗菌蛋白是一类多样的天然抗菌分子,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通过与细菌相互作用破坏其完整性,从而实现杀菌作用。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抗菌蛋白还具有增强宿主免疫响应、降低细菌耐药风险等优势。阿米巴穿孔素A(Amoebapore A,APA)是一种由阿米巴原虫分泌的古老天然抗菌蛋白,通过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破坏细胞结构展现广谱杀菌活性。对APA的活性机制进行概述,旨在为开发以天然抗菌蛋白为基础的新型抗生素提供理论基础,以更好地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穿孔素A 抗菌蛋白 活性机制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因果关系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4
作者 李伊凡 盛书颜 +2 位作者 吴梦云 计永胜 姚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弓形虫感染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的弓形虫包囊分布和炎症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感染和脑炎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进行MR分析,以OR值及95%CI评价弓形虫感染与脑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检验、留一法进行质量控制。利用Wh6弓形虫包囊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筛选出29个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存在相关性的SNP,IVW方法结果提示弓形虫感染使得脑炎的患病分险为原来的0.98倍(OR=0.98,95%CI为0.76~1.27),显示两者无因果关系。质量控制结果提示筛选出的SNPs具有稳定可靠性。弓形虫包囊在脑组织各部位分布不同。结论弓形虫感染与脑炎具有相关性,但未有充分证据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弓形虫 脑炎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准确性的meta分析
5
作者 周欣 黄翠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件RevMan 5.4.1和网页服务Meta-Disc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16454个临床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合并敏感度为0.972(0.943,0.987),合并特异度为0.979(0.968,0.986),诊断比值比为1643.398(673.168,4012.008),阳性似然比为46.209(30.549,69.897)和阴性似然比为0.028(0.013,0.059);亚组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临床样本不会影响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准确性,但不同的PC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有差异。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聚合酶链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留学生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6
作者 高慧婕 刘超 +1 位作者 任妍 李晓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我校在留学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同时将流行性传染病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融入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注重对来华留学生展开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和疫苗接种的科普工作。混合式教学模式为留学... 我校在留学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同时将流行性传染病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融入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注重对来华留学生展开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和疫苗接种的科普工作。混合式教学模式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由度和灵活度,增强留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流行性传染病 留学生
下载PDF
家猫感染东方次睾吸虫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贤良 陈云虹 +3 位作者 陈宝建 陈方美 廖建平 谢汉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了解家猫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的形态学及基因特征,为当地开展东方次睾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浦城县感染有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剪碎囊蚴寄生处的鱼尾部肌肉,喂食2个月龄家猫。45 d后连续多天检测家猫粪便中的虫卵... 目的了解家猫感染东方次睾吸虫的形态学及基因特征,为当地开展东方次睾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浦城县感染有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剪碎囊蚴寄生处的鱼尾部肌肉,喂食2个月龄家猫。45 d后连续多天检测家猫粪便中的虫卵,直至发现虫卵后进一步深入检查。观察肝脏及胆囊变化和虫体寄生部位,捡出虫体置于生理盐水中,对虫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与鉴定描述。提取虫体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基因序列,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从胆囊和肝脏分离获得13条东方次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为雌雄同体,虫体大小约为(1.95~2.86)mm×(0.61~0.93)mm;虫卵呈长椭圆形,似葵花籽状,虫卵大小约(28~32)μm×(16~18)μm。PCR结果显示,ITS基因序列扩增产物260 bp。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国内已报道家鸭及黑天鹅感染的东方次睾吸虫(GenBank登入号分别为MT231323.1、MK482055.1、MK482052.1)的序列一致性均为99.62%。基于ITS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的吸虫ITS序列属于次睾属,与东方次睾吸虫(GenBank登入号分别为HM347224、KX832894、MK482055、MT231323、KX857496、MK482052)属于同一个分支。结论从家猫分离的虫体经形态学及基因分析与文献报道的一致,鉴定为东方次睾吸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次睾吸虫 形态学 分子鉴定 系统进化树 家猫
下载PDF
中国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俊强 张苗苗 +4 位作者 张峻晨 付寅 秦子扬 李晓迎 张龙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对中国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地区、年龄、品种、经济用途和饲养地点的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阐明了不同地区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十二指肠贾第虫在家兔中的... 对中国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地区、年龄、品种、经济用途和饲养地点的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阐明了不同地区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十二指肠贾第虫在家兔中的流行情况。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B具有广泛的宿主适应性特征,其宿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也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十二指肠贾第虫 分子流行病学 集聚体分布 人兽共患病
下载PDF
RH株弓形虫颅内定位注射建立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的研究
9
作者 司开卫 刘建新 +5 位作者 吴锋 李小其 付子豪 巩锦华 王军阳 程彦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6-754,共9页
目的观察RH株弓形虫定位感染小鼠海马引起的组织病变,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方法利用颅内定位注射技术,将定量(100、500、1000个)RH株弓形虫滋养体,定位注射入小鼠海马CA1区,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Giemsa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腹水和... 目的观察RH株弓形虫定位感染小鼠海马引起的组织病变,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方法利用颅内定位注射技术,将定量(100、500、1000个)RH株弓形虫滋养体,定位注射入小鼠海马CA1区,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Giemsa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腹水和脑组织匀浆中弓形虫数量的变化;尼氏染色和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弓形虫在脑组织的分布。结果RH株弓形虫感染各组小鼠在感染第4天表现出明显的弓背、竖毛、腹胀、头颅细微震颤、偏瘫等症状。定量100感染组小鼠生存时间较长,腹水中未发现弓形虫滋养体,脑组织匀浆在96 h后发现少量的假包囊,小鼠死亡后则有较多滋养体;尼氏染色和HE染色则在144 h发现较多的组织坏死灶,CA1区神经细胞缺失;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脑组织损伤加重。而定量500感染组和定量1000感染组小鼠腹水和脑匀浆中均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尼氏染色发现海马区神经元丢失和大量坏死;HE染色发现组织坏死灶及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损伤均较定量100感染组小鼠显著加重;免疫组化证实坏死灶中有弓形虫的分布。结论定位感染RH株弓形虫100个滋养体小鼠存活时间较长,脑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加重,损伤局限于脑组织内,小鼠表现典型的弓形虫脑炎症状。因此定位感染100个弓形虫滋养体可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可为弓形虫对脑神经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颅内定位注射 海马 弓形虫脑炎
下载PDF
去铁酮对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肝损伤中铁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
10
作者 刘敏 高南南 +1 位作者 王崇 蔡亦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服用去铁酮(DFP)后,肝脏中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和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情况,探讨DFP治疗弓形虫慢性感染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control+DFP组、TgCt...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服用去铁酮(DFP)后,肝脏中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和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情况,探讨DFP治疗弓形虫慢性感染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control+DFP组、TgCtWh6组、TgCtWh6+DFP组,每组6只,control组无菌灌胃PBS;TgCtWh6+DFP组每日灌胃50μg/kg DFP,TgCtWh6组灌胃20个弓形虫包囊,TgCtWh6+DFP组灌胃20个弓形虫包囊且每日灌胃50μg/kg DFP,饲养45 d后处死小鼠并取其肝脏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IFN-γ、铁蛋白重链(Fth)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小鼠肝脏中铁、锰和锌的组织留存水平增高,在服用DFP后其肝脏中铁元素含量明显下调(P<0.01),与TgCtWh6组相比,TgCtWh6+DFP组在服用DFP后肝脏中Fth含量下调(P<0.01),铁代谢紊乱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肝脏中IFN-γ含量明显下调(P<0.01),肝脏的炎症反应也有所减轻。结论DFP可以有效改善小鼠弓形虫感染后肝脏中的铁代谢紊乱及减轻肝脏的炎症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酮 铁代谢 肝损伤 铁蛋白 弓形虫感染
下载PDF
COX-2在食管鳞癌放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11
作者 吴越 刘馨博 +6 位作者 卢开进 戴春雷 孙光志 王鹏 沈小舟 李祎萍 韩高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63-1468,共6页
目的:探究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ESCC)放疗前后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收集56例接受放疗的ESCC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放疗前后ESCC患者血清中COX-2、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毒性T效应细胞(Teff)含量。构建ESC... 目的:探究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ESCC)放疗前后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收集56例接受放疗的ESCC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放疗前后ESCC患者血清中COX-2、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毒性T效应细胞(Teff)含量。构建ESCC的兔移植瘤模型并接受大分割/常规分割放疗,检测COX-2蛋白及其mRNA、Treg、Teff在ESCC移植瘤中的表达和浸润情况。结果:ESCC患者在放疗中、放疗后血清COX-2表达逐渐升高,较基线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6,P<0.001)。ESCC患者在放疗中、放疗后外周血中CD3+CD8+细胞毒性Teff细胞比例较基线水平降低(P=0.070,P=0.003)。而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在放疗中、放疗后比例较基线水平升高(P=0.030,P<0.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大分割照射的移植瘤组织中COX-2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接受常规分隔照射的COX-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3,P<0.001)。在免疫微环境方面,移植瘤组织中Teff细胞在大分割照射后略有增加,在常规分割放疗后与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移植瘤组织中Treg细胞在大分割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在常规分割照射后明显增多。结论:常规分割放疗可诱导COX-2表达升高,并引起Treg细胞浸润增多,细胞毒性Teff浸润减少,导致免疫抑制;而大分割放疗不增加COX-2表达,也未导致Treg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环氧合酶2 放疗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体内外的致病力及保存方法研究
12
作者 廖力夫 罗芸 +1 位作者 史深 徐艺玫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通过动物攻毒实验观察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动物体内外的致病力,探索保持该虫株致病力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从rK39抗体阳性灰仓鼠脾脏中分离获得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在体外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至7 d、30 d、36 d、44 d... 目的通过动物攻毒实验观察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动物体内外的致病力,探索保持该虫株致病力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从rK39抗体阳性灰仓鼠脾脏中分离获得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在体外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至7 d、30 d、36 d、44 d、60 d、90 d和150 d后,按2.6×10^(5)条/只剂量腹腔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接种后60 d计算动物的脾脏系数、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进一步将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接种灰仓鼠和草原兔尾鼠进行传代保种,比较两种动物感染该虫株后的存活时间和致病力变化。结果体外培养7~150 d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接种后,草原兔尾鼠的脾脏系数由7 d的1.0%上升至30 d的2.2%,达到正常脾脏系数(0.15%)的10倍以上,而60 d的脾脏系数虽有下降,但仍然达正常值的3倍;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由7 d的80%逐步下降至60 d的0%;90 d时的各项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传代感染虫株后,草原兔尾鼠的存活时间为1~13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4个月内死亡;而灰仓鼠的存活时间为5~31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13.7个月内死亡;两种动物的平均死亡时间差异显著(t=0.0001,P<0.001),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P>0.05)。该虫株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致病力一致,且在动物体内连续传代4年仍然具有致病力。结论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其致病力逐步降低,90 d时对草原兔尾鼠已无致病力,说明培养基传代培养方法不能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动物体内传代接种才可以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 致病力 毒力维持 草原兔尾鼠 灰仓鼠
下载PDF
人芽囊原虫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苏常委 王佳雯 +4 位作者 魏来 梅雪芳 杨子善 张振超 王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9-595,共7页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原虫之一。目前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的结果不够稳定。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人芽囊原虫病的诊断提...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原虫之一。目前诊断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的结果不够稳定。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人芽囊原虫病的诊断提供了灵敏、特异、稳定的检测方法,且同时可鉴定人芽囊原虫基因亚型,为人芽囊原虫流行病学、基因型与疾病模式之间潜在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SSU)rRNA基因的测序分析,目前共鉴定出28种芽囊原虫亚型(ST1-ST17、ST21、ST23-ST32),已在人类中发现了ST1-ST10、ST12、ST14和ST16共13个亚型。目前人芽囊原虫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以上两方面简要概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分子生物学 诊断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老年体检人群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分析
14
作者 陆海欧 易秋艳 +1 位作者 黄楠 罗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01-0004,共4页
将健康体检当中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探讨其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诱发此情况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社区健康体检当中明确为高血压的老年(≥65岁)患者(选取时间: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例数:355例),参照中华医... 将健康体检当中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探讨其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诱发此情况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社区健康体检当中明确为高血压的老年(≥65岁)患者(选取时间: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例数:355例),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MS所给出的定义,从中对MS实施筛查,且围绕高血压病程、腹围、年龄、性别等指标,就其与MS的发生开展回归分析,并对高血压并发症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针对男性高血压患者,其在MS发生率上,与女性相比,要明显偏高(P<0.05)。在非MS高血压患者中,女性合并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的比重较之男性,均显著偏高(P<0.05),另外,男性单纯高血压以及合并高血糖的比重较女性高(P<0.05)。在高血压合并MS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腹围与空腹血糖,而舒张压、收缩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高血压病程与MS的发生之间,并没有显著关联。MS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较非MS组高(P<0.05)。结论 在男性当中,MS有着高于女性的发病率,且其发生与腹围、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另外,高血压合并MS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高血压 老年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弓形虫ROP16蛋白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慧慧 汪鹏涛 +4 位作者 刘春兰 李佳铭 王艺璇 兰敏 赵志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弓形虫Ⅰ型(RH)ROP16蛋白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方面的作用。方法以空载体(MCF-7-HBLV)和过表达ROP16蛋白的慢病毒(HBLV-RH ROP16)分别感染MCF-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ROP16的细胞株,Real time PCR、Wester... 目的探讨弓形虫Ⅰ型(RH)ROP16蛋白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方面的作用。方法以空载体(MCF-7-HBLV)和过表达ROP16蛋白的慢病毒(HBLV-RH ROP16)分别感染MCF-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ROP16的细胞株,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ROP1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相比MCF-7-HBLV(空载体组)和MCF-7细胞组(对照组),MCF-7-RH ROP16细胞组中ROP16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S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促凋亡因子Bax、P53、Caspase-9、Caspase-3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1表达增高(P<0.01);抗凋亡蛋白Bcl-2及细胞周期蛋白A1(CyclinA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的表达均下降(P<0.01)。结论弓形虫Ⅰ型(RH)ROP16蛋白可通过调节与凋亡、周期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诱导MCF-7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ROP16蛋白 MCF-7细胞 增殖 周期 凋亡
下载PDF
蜜蜂微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晓文 谢惠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0144-0148,共5页
蜜蜂是重要的社会经济昆虫,对农业增产和社会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蜜蜂微孢子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真菌寄生虫,严重威胁成年蜜蜂健康。感染微孢子虫的蜜蜂整体生理状态全部异常,包括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激素... 蜜蜂是重要的社会经济昆虫,对农业增产和社会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蜜蜂微孢子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真菌寄生虫,严重威胁成年蜜蜂健康。感染微孢子虫的蜜蜂整体生理状态全部异常,包括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激素稳态受到干扰、归巢能力受到破坏、寿命缩短、冬季严重死亡,微孢子虫感染还能使蜜蜂更容易受到极端温度、营养胁迫和其他蜜蜂病原体的伤害。因此,本文针对蜜蜂微孢子种类及特点和微孢子虫病的传播感染途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微孢子虫 微孢子虫病
下载PDF
广西部分地区猪芽囊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亚型鉴定
17
作者 褚梦洁 宋雅菲 +4 位作者 卢惠红 刘洋 黄飞 王树艳 周东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猪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和人兽共患特征,以评估人兽共患传播风险。方法本研究采用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常规PCR检测技术对广西贺州、玉林、南宁、贵港、柳州5个地市猪场采集的894份猪粪便样品进行...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猪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和人兽共患特征,以评估人兽共患传播风险。方法本研究采用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常规PCR检测技术对广西贺州、玉林、南宁、贵港、柳州5个地市猪场采集的894份猪粪便样品进行芽囊原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21.9%(196/894)。在本次调查的地区中,贵港市的感染率最高为37.3%(66/177)、其余依次为玉林市24.1%(35/145)、南宁市20.6%(44/214)、贺州市19.7%(37/188)、柳州市8.2%(14/170)。此外,在不同群体猪中芽囊原虫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仔猪39.5%(96/243)、育肥猪23.1%(52/225)、种猪14.1%(29/205)、保育猪8.6%(19/221)。集约化感染率20.9%(121/580),散户猪群感染率23.9%(75/314)。统计学分析表明,芽囊原虫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猪中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养殖方式中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阳性样品中共发现ST1、ST5两种人兽共患亚型分别占总阳性率的4.6%(9/196)和95.4%(187/196),表明广西地区猪芽囊原虫存在潜在的人兽共患风险。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广西5地市猪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评估了广西地区猪芽囊原虫存在的人兽共患风险,为公共卫生学、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提供相关的流行病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囊原虫 小亚基核糖体RNA ST1 ST5
下载PDF
上海市饮用水和环境水中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小萍 何艳燕 +2 位作者 朱倩 马晓疆 蔡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饮用水、水源水和环境水中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污染情况。方法通过抽滤、淘洗、离心浓缩、磁抗体分离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饮用水、水源水和环境水。结果采集上海市16个区出厂水(32份)、管网水(38份)和小区直饮... 目的了解上海市饮用水、水源水和环境水中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污染情况。方法通过抽滤、淘洗、离心浓缩、磁抗体分离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饮用水、水源水和环境水。结果采集上海市16个区出厂水(32份)、管网水(38份)和小区直饮水(86份)等水样156份,均未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采集5个区自来水厂水源水(15份)、黄浦江原水(25份)、动物饲养场周边河水(15份)、污水处理厂出水(9份)和生活污水(6份)等水样70份,隐孢子虫卵囊检出率分别为1份(6.7%)、2份(8.0%)、7份(46.7%)、1份(11.1%)和1份(16.7%),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检出率分别为1份(6.7%)、3份(12.0%)、6份(40.0%)、2份(22.2%)和2份(33.3%),隐孢子虫卵囊总检出率为17.1%(12/70),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总检出率为20.0%(14/70)。结论上海市饮用水中未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但在水源水和环境水中检出,应加强自来水厂水源水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饮用水 水源水 环境水 污染
下载PDF
IL-33缺陷调节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CD8^(+)T细胞应答
19
作者 何小丽 陈杏婷 +5 位作者 吴林青 潘垚 陈舒玲 韩艳非 陈义忠 章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IL-33缺陷(IL-33^(-/-))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炎症反应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野生型(Wild-type,WT)和IL-33^(-/-)小鼠分别设感染组和对照组,建立弓形虫感染模型,记录小鼠死亡时间,绘制生存曲线;分别取感染后48 h... 目的探讨IL-33缺陷(IL-33^(-/-))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炎症反应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野生型(Wild-type,WT)和IL-33^(-/-)小鼠分别设感染组和对照组,建立弓形虫感染模型,记录小鼠死亡时间,绘制生存曲线;分别取感染后48 h、96 h各组小鼠外周血及肝、脾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及ELISA检测血浆炎症因子(IL-12P70、TNF-α、IFN-γ、MCP-1、IL-6及IL-4)水平;qPCR检测小鼠脾细胞中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1(SAG-1)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8^(+)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和IFN-γ水平。结果与WT感染组小鼠比较,96 h时IL-33^(-/-)感染组小鼠脾脏SAG-1 mRNA表达降低(F=13.96,P<0.05),肝、脾组织的炎症改变较轻,生存时间延长(χ^(2)=6.87,P<0.01);与WT感染组小鼠比较,感染96 h时IL-33^(-/-)感染组血浆IL-4浓度升高较高(F=328.32,P<0.01),而TNF-α、IFN-γ、MCP-1均明显较低(F TNF-α=32.66、F IFN-γ=59.32、F MCP-1=43.78,均P<0.01);感染96 h,IL-33^(-/-)感染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穿孔素(F=574.20,P<0.01)、颗粒酶(F=14.68,P<0.05)和IFN-γ(F=15.22,P<0.05)表达均高于WT感染组。结论在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中,IL-33抑制脾脏CD8^(+)T细胞应答,促进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弓形虫 感染 T细胞 炎症反应 小鼠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记忆力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周永华 胡玉红 +6 位作者 顾向明 黄玉政 董敏 石芳 王玠 许永良 高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感...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感染剂量的弓形虫感染组(2×107/ml×2ml、2×105/ml×2ml、2×103/ml×2ml)。9周后进行被动回避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等行为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OS活性。结果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记忆获得没有影响,但高、中剂量弓形虫感染组大鼠的记忆消失要早于对照组(P<0.05),低感染剂量组大鼠记忆消失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染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其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各感染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大鼠大脑皮层NOS阳性细胞数增加。结论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学习记忆能力 MORRIS水迷宫 海马 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