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9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石台县日本血吸虫rDNA-ITS2和mtDNA-COX1遗传多态性研究
1
作者 宇芙蓉 方佩斐 +1 位作者 施维 金郁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2期85-87,90,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石台县日本血吸虫的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1基因(mtDNA-COX1)的遗传变异。方法:收集两种不同来源的阳性钉螺(石台和南京),逸出尾蚴后感染小鼠,每只小鼠感染(20±2)尾蚴,3... 目的:研究安徽石台县日本血吸虫的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1基因(mtDNA-COX1)的遗传变异。方法:收集两种不同来源的阳性钉螺(石台和南京),逸出尾蚴后感染小鼠,每只小鼠感染(20±2)尾蚴,35天后解剖小鼠,收集血吸虫成虫,PCR-RFLP扩增成虫的rDNA-ITS2和mtDNA-COX1基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Taq I水解,观察结果;同时收集小鼠的肝脏和血液,HE染色观察肝脏肉芽肿的大小,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结果:石台组和南京组均获得500 bp的ITS2序列和1400 bp的mtDNA-COX1序列;两组的ITS2序列经Taq I酶切后,得到一样的片段;而mtDNA-COX1序列经Taq I酶切后,两组结果不同,石台组在1000 bp检测到1条清晰的条带,而南京组在此处无任何条带;两组小鼠的肝脏纤维化病理结果与谷氨酸转氨酶测定结果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石台组和南京组的日本血吸虫虽然在致病性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mtDNA-COX1基因序列存在差异,本研究为今后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遗传多态性 PCR-RFLP ITS2 COX1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 被引量:78
2
作者 周晓农 杨坤 +4 位作者 洪青标 孙乐平 杨国静 梁幼生 黄轶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2-265,i001,i002,共6页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 193个气象站 195 1~2 0 0 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气象数据库 ,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 (SDT...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 193个气象站 195 1~2 0 0 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气象数据库 ,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 (SDT)模型的结果 ,构建全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计算各地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年有效积温(ET) ,并应用GIS等技术比较分析ET/SDT比值的时空分布。以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 1.7℃和2 .2℃为依据 ,预测未来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扩散趋势和高危地带。 结果 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气象GIS数据库 ,在以前的 5 0年中全国平均温度略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上世纪 90年代后上升趋势明显 ,回归方程为T年平均 =0 .0 198X -2 8.476。构建了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的ET/SDT的比值随年代略呈上升趋势 ,日本血吸虫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钉螺潜在分布区域。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区域预测分布图显示 ,血吸虫病流行区将明显北移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敏感区域较 2 0 3 0年的明显扩大。 结论 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将随气候变暖出现北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流行区 钉螺 日本血吸虫 ET 比值 上升趋势 高危 有效积温 日均温 立地
下载PDF
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 被引量:70
3
作者 黄轶昕 孙乐平 +7 位作者 洪青标 高原 张联恒 高扬 陈弘 郭加宏 梁幼生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11.80 % ,而 1998~ 2 0 0 3年阳性钉螺面积则平均每年递增 2 9.2 5 %。阳性螺面积随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江苏段洲滩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在洪灾后 2年内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而从第 3年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2 0 0 2年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 6 83只 ,2 0 0 3年检获 384 6只。调查表明钉螺吸附于漂浮物扩散高峰为 8月。结论 洪涝灾害短期内可促使钉螺蔓延扩散 ,表现为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 ,后期则以钉螺密度增长为特征 ;长江水系钉螺在汛期可吸附于漂浮物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钉螺 分布 扩散 纵向观察
下载PDF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52
4
作者 周晓农 姜庆五 +2 位作者 汪天平 林丹丹 吴晓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阻断传播 日本血吸虫病 治血 WHO 研究现状 流行因素 难度 经费 环节
下载PDF
强螺杀粉剂现场喷粉灭螺效果评价 被引量:42
5
作者 黄轶昕 孙乐平 +4 位作者 洪青标 高扬 张科 杨坤 吴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 评价强螺杀粉剂现场喷粉灭螺效果及其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强螺杀粉剂采用动力喷粉法,螺灭杀可湿性粉剂采用机械喷洒法进行现场灭螺试验,比较两种剂型和两种方法的灭螺效果,同时对不同灭螺方法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 南京龙潭试验... 目的 评价强螺杀粉剂现场喷粉灭螺效果及其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强螺杀粉剂采用动力喷粉法,螺灭杀可湿性粉剂采用机械喷洒法进行现场灭螺试验,比较两种剂型和两种方法的灭螺效果,同时对不同灭螺方法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 南京龙潭试验现场强螺杀喷粉灭螺后1、3、7、15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48%、96.26%、96.96%、95.67%和87.58%、95.40%、96.14%、96.67%;螺灭杀喷洒灭螺分别为69.15%、88.01%、86.46%、85.56%和75.27%、84.99%、87.50%、87.96%。扬州仪征试验现场强螺杀喷粉后1、3、7、15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3.65%、98.31%、99.22%、99.26%和69.30%、98.14%、98.84%、98.60%;螺灭杀喷洒灭螺分别为18.70%、63.11%、1.25%、12.60%和34.88%、89.02%、45.37%、46.59%。强螺杀喷粉灭螺单位成本为0.20元/m2,螺灭杀喷洒为o.21元/m2。前者喷粉灭螺后15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每1个百分点的费用为6.27-10.07元和6.21-10.14元;后者喷洒灭螺后15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每1个百分点的费用为7.36-83.33元和7.1622.54元。结论 强螺杀粉剂喷粉灭螺操作简单、喷布均匀、效果好、费用低、不需要水源,便于现场检查与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螺杀粉剂 螺灭杀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钉螺 喷粉 喷洒
下载PDF
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被引量:25
6
作者 闻礼永 郑伟 +8 位作者 朱明东 严德华 杨纪顺 高璐璐 陈军虎 张剑锋 俞丽玲 林丽君 陶海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 ,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 2框方法查螺 ,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 ,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 结果 在全省 5 ... 目的 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 ,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 2框方法查螺 ,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 ,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 结果 在全省 5 5县 710 6个村中抽取 3 4县的 10 0村为调查点 ,在 2 1县的 3 2村中查出有螺条块 2 2 3个 ,15 72框有螺 ,有螺面积 73 3 0 0m2 。其中山丘型 18县 2 9村有螺 ,有螺面积 72 64 0m2 ,占总数的 99.1% ,与水网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t =3 .0 4,P <0 .0 1) ;1,2层有螺面积 71680m2 ,占总数的 97.8% ,与 3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t=3 .71,P <0 .0 1) ;沟和渠有螺面积占总数的 62 .6% ,显著高于田环境 (t =3 .0 2 ,P <0 .0 1)。解剖活螺 7892只 ,均阴性。推算全省有螺面积理论值为 13 61940m2 。 结论 估算浙江省当前有螺面积 15 0 0 0 0 0~ 2 0 0 0 0 0 0m2 ,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近 4年内有螺村 ,以沟渠为主 ,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分布 感染性钉螺 总数 调查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血吸虫病防治 阴性 感染情况 沟渠 山丘地区
下载PDF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戴建荣 梁幼生 +6 位作者 徐年凤 徐明 李洪军 许永良 蔡刚 赵勇进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评价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 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 SCN杀螺试验 ,同时以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 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 室内浸杀 :SCN2 4h L C50 为 0 .0 474... 目的 评价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 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 SCN杀螺试验 ,同时以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 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 室内浸杀 :SCN2 4h L C50 为 0 .0 474m g/ L;WPN L C50 为 0 .0 947mg/ L;二者间杀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室内喷洒 :用 SCN 0 .2 5、0 .5 0、1.0 0、2 .0 0 g/ ( L· m2 )各浓度组杀螺率均高于对应的 WPN各浓度组的杀螺率。现场浸杀 :用 SCN 2 mg/ L (有效浓度 0 .5 mg/ L ) ,对投放的螺袋内钉螺和沟内泥土中筛取钉螺的杀螺率均高于 WPN 2 mg/ L (有效浓度 1.0 mg/ L )浸杀。现场喷洒也同样显示 2 g/ ( L· m2 ) SCN杀螺率高于 2 g/ ( L· m2 ) WPN的杀螺率。结论 2 mg/ L或 2 g/ ( L· m2 ) SCN浸杀或喷洒 ,其杀螺率高于 2 mg/ L或 2 g/ ( L· m2 ) WPN ;SCN是一种高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新剂型 ;建议在进一步扩大试验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悬浮剂 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杀螺效果 钉螺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D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应用免疫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任建功 朱荫昌 +8 位作者 D.A.Harn 余传信 司进 殷旭仁 何伟 梁幼生 徐明 华万全 许永良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 Sj C2 3DNA疫苗和 Sj C2 3蛋白疫苗联合免疫对 C5 7BL/ 6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蛋白疫苗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 GST- HD)。 4 8只 C5 7BL / 6小鼠随机... 目的 研究 Sj C2 3DNA疫苗和 Sj C2 3蛋白疫苗联合免疫对 C5 7BL/ 6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蛋白疫苗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 GST- HD)。 4 8只 C5 7BL / 6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Sj C2 3DNA+GST- HD联合应用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 0μg GST- HD+5 0μg CFA 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μg pc DNA 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30 d每鼠以 4 5± 2条 /只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 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36 .9%的减虫率和 30 .7%减卵率 ;而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的减虫率为 2 6 .9% ,显著低于联合组 (P<0 .0 5 )和 2 2 .2 %的减卵率 ,单独蛋白疫苗组 (GST- HD)为 15 .2 %和 1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iC23 DNA疫苗 蛋白疫苗 联合免疫 保护性免疫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CTPI和SjC23DNA疫苗联合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朱荫昌 任建功 +6 位作者 司进 D.A.Harn 余传信 梁幼生 殷旭仁 徐明 许永良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索 Sj CTPI和 Sj C2 3DNA疫苗联合应用保护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TPI和 pc DNA3.1- Sj C2 3的质粒 DNA。 4 8只 BAL B/ c小鼠分为 4个组 (A、B、C、D组 )每组 12只。 A组每鼠经双侧股四头肌注射 10... 目的 探索 Sj CTPI和 Sj C2 3DNA疫苗联合应用保护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TPI和 pc DNA3.1- Sj C2 3的质粒 DNA。 4 8只 BAL B/ c小鼠分为 4个组 (A、B、C、D组 )每组 12只。 A组每鼠经双侧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pc DNA3.1的质粒 DNA,为对照组 ;B组为Sj C2 3组 ,每鼠肌注 10 0μg pc DNA3.1- Sj CTPI的质粒 DNA;C组为 Sj CTPI组 ,每鼠肌注 10 0μgpc DNA3.1- Sj CTPI的质粒 DNA;D组为联合免疫组 ,每组肌注 10 0μg pc DNA3.1- Sj C2 3和 10 0μgpc DNA3.1- Sj CTPI质粒 DNA的混和物。分别于 0、14、2 8d免疫 3次。末次免疫后 30 d,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 (45± 2 )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后 4 5 d,剖杀所有小鼠 ,灌冲 ,收集成虫并计数。每鼠肝脏称重后剪碎 ,置 5 % KOH中消化 ,并计数虫卵数。比较各组间的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j C2 3组、Sj CTPI及联合组的减虫率分别为 2 8.1%、2 9.1%和 4 1.5 %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1,<0 .0 1,<0 .0 0 1) ,而联合组则又显著地高于单独 Sj C2 3组及单独 Sj CTPI组 (P均 <0 .0 5 )。三组的减卵率分别为 37.9%、4 4 .2 %和 6 1.4 %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1,<0 .0 1,<0 .0 0 1)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CTPI SjC23 DNA疫苗 联合免疫 免疫保护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核酸疫苗对猪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朱荫昌 任建功 +9 位作者 D.A.Harn 徐明 余传信 司进 叶萍 殷旭仁 何伟 许永良 曹国群 华万全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膜蛋白 (Sj C2 3) 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构建并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和 pc DNA3.1- p35 ,pc DNA3.1- p40(小鼠 IL - 12的 2个亚单位 )的 DNA疫苗。 30头 2 .5...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膜蛋白 (Sj C2 3) 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构建并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和 pc DNA3.1- p35 ,pc DNA3.1- p40(小鼠 IL - 12的 2个亚单位 )的 DNA疫苗。 30头 2 .5月龄的上海松江本地猪 (阉猪 )分为 A、B、C3组 ,每组 10头。 A组 (Sj C2 3组 )于每头猪两侧臀部肌肉注射 5 0 0 μg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B组 (Sj C2 3+IL- 12组 ) ,于每头猪肌肉注射 5 0 0 μg pc DNA3.1- Sj C2 3DNA及 5 0 0 μg pc DNA3.1- p35和 5 0 0μg pc DNA 3.1- p40的混和质粒 DNA ;C组 (对照组 )每头猪肌肉注射 5 0 0μg pc DNA3.1质粒DNA。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3周。末次免疫后 30 d,每猪经背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6 0 0条。攻击后 45 d剖杀 ,经胸主动脉灌冲 ,并从门静脉收集计算成虫。从肝脏的同一部位切下小块肝组织 ,置 5 % KOH内消化后 ,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 (EPG)。比较各组间减虫率、减雌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 ,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猪耳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EL ISA检测抗 Sj C2 3抗体。结果 Sj C2 3组与 Sj C2 3+IL - 12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分别获得 2 9.2 %和 5 8.6 %的减虫率、5 0 .8%和5 8.8%的减雌率以及 48.2 %和 5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23kDa膜蛋白 核酸疫苗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黄轶昕 洪青标 +3 位作者 孙乐平 吴锋 奚伟萍 蔡刚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方法 采用泥盘接触法进行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室内撒粉杀螺试验,以及现场撒粉试验,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进行灭螺效果的平行比较。结果 实验室杀螺试验表明,粉剂...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方法 采用泥盘接触法进行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室内撒粉杀螺试验,以及现场撒粉试验,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进行灭螺效果的平行比较。结果 实验室杀螺试验表明,粉剂撒施与可湿性粉剂喷洒杀螺效果相似;现场试验显示施药后3d粉剂撒施灭螺效果低于可湿性粉剂喷洒,而7d后两种剂型和方法的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撒施灭螺效果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相当,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和水位难以控制地区灭螺,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粉剂 可湿性粉剂 钉螺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Ⅰ.钉螺冬眠温度与越冬致死温度的测定 被引量:34
12
作者 洪青标 周晓农 +3 位作者 孙乐平 杨国静 黄轶昕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 研究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 ,实验测定钉螺适生性中的重要因子冬眠温度和越冬致死温度。方法 现场采集江苏省湖沼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O.hupensishupensis) ,在实验室采用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法分... 目的 研究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 ,实验测定钉螺适生性中的重要因子冬眠温度和越冬致死温度。方法 现场采集江苏省湖沼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O.hupensishupensis) ,在实验室采用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结果 钉螺半数冬眠温度 (ET50 )为 5 .87℃ (95 %可信区间为 5 .3 2 -6.2 3℃ ) ;13℃以下温度与钉螺冬眠率间的 logistic回归方程为 :Y=10 1/(1+ e0 .83 73 0 4x-5.44 2 476) (F =3 5 7.85 4,P<0 .0 0 1)。钉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的低温半数致死温度 (L T50 )分别为 -2 .3 4℃ (95 %可信区间为 -2 .19℃至 -2 .5 1℃ )和 -2 .72℃ (95 %可信区间为 -2 .5 4℃至 -2 .91℃ ) ,低温和钉螺死亡率间的 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 :Y干 =10 1/(1+e1 .3 3 54 99x+3 .3 3 8748) (F =5 7.677,P<0 .0 0 1) ;Y潮 =10 1/(1+ e0 .92 1 0 3 4 x+2 .763 1 0 2 ) (F =69.866,P<0 .0 0 1)。结论  11℃以下钉螺开始出现冬眠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 血吸虫病 钉螺 冬眠温度 越冬致死温度
下载PDF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 被引量:28
13
作者 吴子松 张晓胜 +9 位作者 徐亮 张惠 邓启华 赵剑波 毛勇 杨羽 钟波 王天贵 许发森 邱东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χ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泥敷灭螺 钉螺 鱼类 毒性试验
下载PDF
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研究Ⅰ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孳生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魏凤华 王汝波 +10 位作者 徐兴建 肖邦忠 吴晓华 刘建兵 蔡顺祥 付义 许静 吴成果 戴裕海 周晓农 郑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1-85,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三峡建坝后库区生态环境改变对钉螺在库区生长、繁殖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并利用三峡库区有关生态环境及血吸虫病相关研究资料,开展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实验及库区现场调查。结果实验室结果表明,模拟的库区土壤环境... 目的探讨三峡建坝后库区生态环境改变对钉螺在库区生长、繁殖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并利用三峡库区有关生态环境及血吸虫病相关研究资料,开展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实验及库区现场调查。结果实验室结果表明,模拟的库区土壤环境适宜钉螺生存,且有幼螺孵出,但较现场存活率为低。现场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钉螺存活率宜昌比万州和江津的观测点相对较低(P均<0.05)。土壤湿度与钉螺存活率存在相关性(r=0.3712,P=0.002),土壤pH值、有机质等指标都对钉螺孳生有一定影响。结论在库区模拟的灌溉沟渠和淤积洲滩环境条件下,钉螺可以生存繁殖。应加强对库区潜在钉螺孳生环境的监测,以防钉螺向库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 钉螺
下载PDF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东方田鼠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前后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军 林矫矫 +5 位作者 程国锋 李浩 石耀军 陆珂 蔡幼民 江洪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利用大、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研究了Balb 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7d时肺组织、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7d时肺组织、1 2d时的肺和肝组织基因差异表达方式。结果表明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7d时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ineproteaseinhi... 利用大、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研究了Balb 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7d时肺组织、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7d时肺组织、1 2d时的肺和肝组织基因差异表达方式。结果表明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7d时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ineproteaseinhibitor)基因表达上调 ,同时没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与之相反 ,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7d时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没有表达变化 ,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 ,如溶菌酶 (Lysozyme)和各类组织蛋白酶 (Cathepsin)基因表达上调 ,而且肺内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如CD74、MHCⅡ和MHCⅠ等表达上调。这一现象得到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1 2d时肺和肝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的进一步证实。而且 ,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 1 2d时肺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下调 ,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1 ,IGF 1 )基因表达下调。提示日本血吸虫适宜性宿主小鼠和非适宜性宿主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前后两者有相反的基因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基因芯片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溶菌酶 组织蛋白酶 CD74 MHC MHC
下载PDF
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的纵向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轶昕 孙乐平 +6 位作者 洪青标 高原 张联恒 徐国堃 张科 侯宁 陈世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 目的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道内潮位变化、钉螺扩散、滩地淤积等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施通江河道砼护坡3年,河道钉螺面积下降74.68%,有螺框出现率下降61.15%,活螺密度下降85.65%,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面积降至0.但其后钉螺面积则徘徊不下,有螺框出现率上升,并再次出现感染性钉螺;内陆灌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河道内水体持续保持血吸虫感染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江河道内潮位变幅大,月平均潮位差在3.45~5.57 m;河道内由于工程原因和泥沙淤积,存在大量孳生钉螺的淤积滩地;汛期河道漂浮物平均携带钉螺18.10只/kg;通江口外存在大面积江滩钉螺,钉螺密度呈增长趋势;同时河道沿线涵闸均缺乏防螺措施.结论在水位未控制的通江河道单纯进行砼护坡不能防止钉螺扩散,也不能完全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建议此类通江河道应优先考虑控制水位,增加防螺措施,同时最大限度控制和杀灭通江口外江滩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钉螺 尾蚴 血吸虫病 通江河道 砼护坡
下载PDF
肝脏硬度值与门脉平均血流速度在血吸虫性肝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黄勇 刘玲 陈小敏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 :研究运用FibroTouch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与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 PW)测量门脉平均流速(portal vein mean, PV mean)对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 目的 :研究运用FibroTouch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与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 PW)测量门脉平均流速(portal vein mean, PV mean)对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来海安市中医院就诊的82例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的资料,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回声、PW测量PV mean,并运用FibroTouch测量LSM,评估两种检测方法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吸虫性肝病患者超声图像、病理结果分级与LSM值呈正相关,与PV mean值呈负相关,LSM值与PV mean值呈负相关。结论:运用FibroTouch测量LSM与PW测量PV mean两种检测方法可以观察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纤维化程度,均为无创技术,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FibroTouch 超声检查 肝脏硬度值 门脉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现场调查 被引量:24
18
作者 梁幼生 戴建荣 +12 位作者 朱荫昌 杭盘宇 李洪军 赵松 茹炜炜 徐明 司进 宁安 余冬保 徐兴建 李远林 宋鸿焘 神学慧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现场评价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在云南、江苏、江西、湖南和湖北等5个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1个村作为调查现场。在血吸虫病非传播季节,采用粪检法(Kato-Katz法和/或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筛选出病人;以吡喹酮4... 目的现场评价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在云南、江苏、江西、湖南和湖北等5个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1个村作为调查现场。在血吸虫病非传播季节,采用粪检法(Kato-Katz法和/或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筛选出病人;以吡喹酮40mg/kg一次顿服对粪检阳性病人实施抗血吸虫治疗;治疗后6周采用相同方法复查粪便;阳性者仍按40mg/kg吡喹酮顿服进行第2次治疗;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结果在11个流行村共粪检村民4760人,阳性者584人,其中505人经吡喹酮首次治疗后6周复查粪便,480人转阴,治愈率为95.1%;21例首次治疗后粪检仍然阳性者予以第2次治疗。在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结论尽管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采用吡喹酮实施大规模化疗已达10余年,但现场至今尚未发现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下降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化疗 抗药性 吡喹酮 血吸虫病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水流水势变化对钉螺北移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黄轶昕 徐子恺 +7 位作者 任志远 田忠志 杨智 高扬 洪青标 孙乐平 杭德荣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1-97,共7页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水流水势变化对钉螺北移的影响。方法调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前后调水量、水流、水位资料,比较分析工程实施后水流水势变化及对钉螺北移扩散的影响。结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比江水北...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水流水势变化对钉螺北移的影响。方法调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前后调水量、水流、水位资料,比较分析工程实施后水流水势变化及对钉螺北移扩散的影响。结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比江水北调现状计划增加抽江水量38亿m^2,增调水量主要在10月至次年5月,枯水期增调水量占78.51%~92.36%。一期工程输水规模扩大,但输水河道输水水位基本不变。夹江、芒稻河等水源河道钉螺面积为255.96hm^2,阳性钉螺面积为8.27hm^2;输水河道钉螺面积为2.09hm^2。GPS定位调查表明输水河道钉螺局限分布在里运河高邮段,西岸钉螺分布北端位于北纬32°54.076’,东岸钉螺分布北端位于北纬32°53.293’。结论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枯水期调水量增加,避让了汛期钉螺漂流扩散的风险;冬春季输水河道长时间维持高水位可抑制钉螺的繁殖,因此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水流水势变化未明显增加钉螺漂流北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 钉螺 血吸虫病 北移扩散 水流水势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对钉螺北移扩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黄轶昕 田忠志 +4 位作者 孙乐平 洪青标 高扬 杨坤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评价江水北调工程对钉螺北移扩散的影响,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水文学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江水北调工程运行情况、水文资料、血吸虫病和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江水北调受水区钉螺面积消长与水源... 目的评价江水北调工程对钉螺北移扩散的影响,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水文学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江水北调工程运行情况、水文资料、血吸虫病和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江水北调受水区钉螺面积消长与水源区钉螺面积变化无相关性(r=0.550,P>0.05),与调水量亦无明显相关性(r汛期=-0.073,r枯水期=-0.266,r年调水=-0.174,P均>0.05);里运河宝应、高邮段钉螺孳生范围相对稳定;迄今为止北纬33°15′以北地区仍未在自然界发现钉螺。结论江水北调40多年来输水干线的钉螺无明显北移迹象,同时也未有证据表明调水工程造成钉螺及血吸虫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钉螺 血吸虫病 北移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