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周立晶 刘泉 +1 位作者 尹燕平 李劲松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掌握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区域及生境分布等本底信息,为制定媒介伊蚊控制措施并开展登革热预警预测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四川省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2023版)》等... 目的掌握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区域及生境分布等本底信息,为制定媒介伊蚊控制措施并开展登革热预警预测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四川省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2023版)》等,分别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对2023年德阳市蚊幼孳生情况和成蚊密度开展监测。采用WPS 2016软件录入并整理数据,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结果蚊幼孳生:共调查3600户,积水数8507个,其中阳性数为697个;BI值为19.36,室外高于室内(Z=3.61,P<0.01);CI为8.19%,室内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28);蚊幼孳生高峰在7—9月且布雷图指数到达高值≥20,废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生境更易出现伊蚊孳生(均P<0.05)。成蚊密度:5—10月共捕获407只白纹伊蚊,平均密度为3.77只/(人·h);8月为密度峰值,达6.61只/(人·h)。结论2023年德阳市部分季节和生境的白纹伊蚊蚊幼孳生和成蚊密度较高,且在7—9月,有登革热疫情暴发风险,应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防控登革热疫情发生与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伊蚊密度 季节消长 监测
原文传递
2020—2023年宝鸡市蝇类生态学监测及家蝇抗药性调查
2
作者 王军浩 付海龙 +2 位作者 王钊 郭仲夏 吕文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宝鸡市蝇类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家蝇抗药性测定采用点滴法。结果2020—2023年共捕获3科2属6种7178只成蝇,平均密度为1.43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 目的调查分析宝鸡市蝇类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家蝇抗药性测定采用点滴法。结果2020—2023年共捕获3科2属6种7178只成蝇,平均密度为1.43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期为6—8月,8月密度最高,为2.62只/笼;宝鸡市优势蝇种为家蝇、麻蝇,占比分别为58.30%、12.13%。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2.03只/笼),其次为餐饮外环境(1.49只/笼)、居民区(1.12只/笼),绿化带密度最低(1.09只/笼);4种生境中家蝇占比较高,且餐饮外环境、居民区家蝇占比均达60%以上。家蝇对残杀威、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6.37、54.25、146.03、38.44倍。结论6—8月是宝鸡市成蝇防控重点月份,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和居民区为重点防控区域,应在这些区域采取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孳生地治理、完善防蝇设施等综合防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蝇类密度水平,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密度 季节消长 家蝇 抗药性
原文传递
2020—2023年秦皇岛市蚊蝇密度监测
3
作者 叶茁 李兵 +1 位作者 李红梅 张紫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38-240,244,共4页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种群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诱蚊灯与笼诱法分别对蚊类和蝇类进行监测。结果 2020—2023年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分别是0.59只/(灯·h)、1.54只/笼,监测的蚊类以淡色库蚊种群为主,...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种群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诱蚊灯与笼诱法分别对蚊类和蝇类进行监测。结果 2020—2023年秦皇岛市蚊类和蝇类密度分别是0.59只/(灯·h)、1.54只/笼,监测的蚊类以淡色库蚊种群为主,在整体监测到的蚊类中占比为90.67%,监测到的蝇类以家蝇为主,占比为44.93%。每年7月蚊蝇的密度最高。在牲畜窝棚中蚊密度最高,而在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以及绿化带等环境中,蝇密度比较高。结论 农户以及牲畜窝棚蚊密度高,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以及绿化带蝇密度高,需要加强对蚊蝇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市 监测
原文传递
2种杀虫剂对野外蜱虫杀灭效果研究
4
作者 杜俊 王延东 +2 位作者 郑加玉 成朔 杨奕川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比较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对野外蜱虫的杀灭效果,探索一种高效稳定长期有效的蜱虫控制新方法,便于在蜱传疾病暴发流行和应急状态时快速降低蜱虫密度。方法选择蜱虫侵害率较高的野外自然环境,划定100 ... 目的比较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对野外蜱虫的杀灭效果,探索一种高效稳定长期有效的蜱虫控制新方法,便于在蜱传疾病暴发流行和应急状态时快速降低蜱虫密度。方法选择蜱虫侵害率较高的野外自然环境,划定100 m^(2)规模的3块区域,2处作为试验区,1处作为对照区,杀灭前用布旗法对3块划定区域的蜱虫密度进行本底调查,之后,用普通喷雾器对试验区现场进行杀虫剂滞留喷洒,开展蜱虫杀灭效果试验。结果在药物喷洒1 d后试验区游离蜱密度为0,14 d时现场复核,喷洒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的试验区监测到蜱虫,而喷洒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试验区42 d后仍未监测到游离蜱,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杀灭蜱虫持效期更长。结论卫生杀虫剂可快速降低游离蜱密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具有较好的灭蜱效果,灭蜱持效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杀虫剂 蜱类 效果
原文传递
2021版国家卫生城镇标准——病媒生物控制考核指标的特点
5
作者 辛正 王东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2021版国家卫生城镇标准中病媒生物控制考核指标由2014版的45条缩减为14条,资料评估为主的条款由37条缩减为4条,现场评估为主的条款由8条调整为10条,评估工作导向更为注重现场评估。从资料缩减,底数溯源;拨冗减负,合二为一;生态为轴,关... 2021版国家卫生城镇标准中病媒生物控制考核指标由2014版的45条缩减为14条,资料评估为主的条款由37条缩减为4条,现场评估为主的条款由8条调整为10条,评估工作导向更为注重现场评估。从资料缩减,底数溯源;拨冗减负,合二为一;生态为轴,关注重点;综合评估,注重管理4个方面对其修订原则和考核指标特点进行了解读,提出效果保障、标准精简、基层减负是今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卫生城镇 病媒生物控制 标准
原文传递
2020—2023年长春市蚊虫生态学监测及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6
作者 唐勇 孙鹤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 了解长春市2020—2023年蚊虫的密度、种类、消长规律及病毒携带情况,为蚊虫防控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长春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全国病媒生物病原学监测方案(试行)... 目的 了解长春市2020—2023年蚊虫的密度、种类、消长规律及病毒携带情况,为蚊虫防控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长春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全国病媒生物病原学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每年5—10月在长春市朝阳区和绿园区使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使用Excel 2016和SPSS 21.0软件分析不同年份、月份及生境中蚊密度监测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的差异比较。结果 2020—2023年共设置诱蚊灯920盏,捕获成蚊14 554只,蚊虫总密度为15.81只/(灯·夜),蚊虫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牲畜棚捕获蚊虫占总捕获蚊虫的72.7%,且主要以刺扰伊蚊为主,其他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主。蚊种构成比和各蚊种密度在不同年份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092,P<0.05;F=14.118,P<0.05)。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总体呈单峰型,7—8月为密度高峰。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020—2023年长春市蚊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未发现其携带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但应关注淡色库蚊的构成比及密度,加强防蚊灭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生态学监测 消长趋势 密度
原文传递
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效果的比较
7
作者 田野 褚宏亮 +4 位作者 吴治明 张守刚 曹淦 葛小伍 黄立业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进一步探讨BG-trap法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的可能性,为制定更有效的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选取江苏省3个设区市的6个户外监测点,于8—9月的3天时间中,... 目的比较BG-trap法与双层叠帐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进一步探讨BG-trap法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的可能性,为制定更有效的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选取江苏省3个设区市的6个户外监测点,于8—9月的3天时间中,分别于每日16:00-16:30、17:00-17:30、18:00-18:30三个时段同步开展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BG-Trap法和双层叠帐法均能够有效地捕获白纹伊蚊的雌蚊,双层叠账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占比高于BG-Trap法(χ^(2)=16.034,P<0.01),两种方法捕获的白纹伊蚊雌蚊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7)。BG-Trap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平均密度指数为7.85±5.23只/(台·h),低于双层叠帐法的27.04±13.86只/(顶·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01)。结论BG-Trap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效果不及双层叠帐法,其能否应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Trap法 双层叠帐法 白纹伊蚊 监测
下载PDF
2022年度宿州市德国小蠊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8
作者 侯银续 苏宝 +5 位作者 芮振宇 台德运 侯灏宇 张家林 吴磊 徐庆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性测定。采用Excel 2024和SPSS 230软件处理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对胺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6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4600%、10000%、9398%、9286%、9495%和9250%,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4492、1821、2485、1941、2051、3205min。依据死亡率抗性判断标准,宿州市德国小蠊对胺菊酯属抗性种群,对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属可能抗性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属敏感种群。依据击倒抗药性判定标准,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443倍);对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为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倍数依次为523倍、538倍、525倍和830倍;对胺菊酯为高水平抗药性(1294倍)。结论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防治工作中,应加强抗药性监测,利用监测数据指导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药性 药膜法
原文传递
BG-Trap法在伊蚊成蚊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段丽琼 黄谊 +2 位作者 姚松银 龙浩宇 戴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采用BG-Trap法进行伊蚊监测,探讨该方法应用于登革热蚊媒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在伊蚊监测场所用BG-Trap法分时段进行监测,用非参数统计分析的Chi-Square过程和t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应用BG-Trap法对伊蚊... 目的采用BG-Trap法进行伊蚊监测,探讨该方法应用于登革热蚊媒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在伊蚊监测场所用BG-Trap法分时段进行监测,用非参数统计分析的Chi-Square过程和t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应用BG-Trap法对伊蚊进行监测,15:00—17:00监测效果明显高于9:00—11:00(雌:χ^(2)=18963,df=1,P<0001;雄:χ^(2)=18667,df=1,P<0001;总体:χ^(2)=37500,df=1,P<0001);从12:00开始,按每小时一段统计诱蚊效果,以15:00—19:00时段对伊蚊引诱效果最好,平均捕蚊量为(618±21)只/h,平均小时诱蚊量与12:00—15:00有极显著的差异(雌:t=275,df=146,P<0001;雄:t=678,df=156,P<0001;总体:t=1016,df=304,P<0001)。结论可将BG-Trap法引入伊蚊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Trap法 白纹伊蚊 常规监测 应急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狭臀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栉眼蚤科)
10
作者 白学礼 高学平 +1 位作者 鲁亮 魏浩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记述栉眼蚤科Ctenophthalmidae狭臀蚤属Stenischia Jordan,1932的1新种,宁夏狭臀蚤Stenischia ningxiaensis Bai,Lu et Gao,sp.nov.,标本采自宁夏南部地区。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 记述栉眼蚤科Ctenophthalmidae狭臀蚤属Stenischia Jordan,1932的1新种,宁夏狭臀蚤Stenischia ningxiaensis Bai,Lu et Gao,sp.nov.,标本采自宁夏南部地区。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目 栉眼蚤科 狭臀蚤属 新种 宁夏 中国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效果研究
11
作者 廖宁 欧阳颐 +2 位作者 唐小兰 马海芳 魏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3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将幼虫置于一定浓度杀虫剂药液中,观察不同温度下蚊幼虫的死亡情况,分析温度对杀虫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温度对3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影响不同。高效氯氰... 目的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3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将幼虫置于一定浓度杀虫剂药液中,观察不同温度下蚊幼虫的死亡情况,分析温度对杀虫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温度对3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影响不同。高效氯氰菊酯在25、30℃时杀灭蚊幼虫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约6.5 h,其他温度条件下杀灭蚊幼虫时间缩短,40℃时仅需0.5 h。倍硫磷和残杀威均随着温度的升高,杀灭蚊幼虫所需时间缩短,最短仅需0.5 h。结论不同温度条件对不同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时间的影响规律不同。这一研究结论可用于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时选择有效杀虫剂的快速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卫生杀虫剂 蚊幼虫 杀灭效果
原文传递
天津口岸首次截获四斑大蠊(蜚蠊科:大蠊属)
12
作者 郭强 赵丹云 +3 位作者 张琛 田卉 祁军 马毅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8-171,176,共5页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的蜚蠊进行形态描述和DNA测序,为国境口岸蜚蠊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月5日,天津口岸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1只雄性蜚蠊,对该蜚蠊进行形态鉴定并描述。取蜚蠊后足1条,提取基因组DNA,扩...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的蜚蠊进行形态描述和DNA测序,为国境口岸蜚蠊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月5日,天津口岸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1只雄性蜚蠊,对该蜚蠊进行形态鉴定并描述。取蜚蠊后足1条,提取基因组DNA,扩增目的片段并测序。结果 经过形态学鉴定,依据前胸背板两对浅色斑块的典型特征,确定该蜚蠊为四斑大蠊Periplaneta quadrinotata,通过GenBank检索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印证该蜚蠊为大蠊属。结论 四斑大蠊在泰国等地有相关报道,在我国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此次截获蜚蠊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为防止该蜚蠊通过国际贸易的集装箱传入我国,本次研究对四斑大蠊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及DNA测序,以供口岸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鉴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斑大蠊 口岸 形态鉴定 DNA测序
下载PDF
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
13
作者 朱敏慧 刘丽军 +2 位作者 周毅彬 徐智寅 刘洪霞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128,共5页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投药30 d后德国小蠊总密度下降明显,密度下降率达到67.11%,若虫密度下降率为79.79%。对照组前60 d总密度变化不大,第90天开始密度上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90和120天的德国小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施药现场带回的德国小蠊若虫中,外形畸形组死亡较早。施药现场带回的10个卵鞘中有3个未孵化,7个卵鞘产生的122只若虫成功羽化40只成虫,其中3个成虫翅膀出现畸形。结论S-烯虫乙酯通过致畸和不育作用,能够减小德国小蠊种群密度,降低其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乙酯 德国小蠊 致畸
下载PDF
石家庄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14
作者 庞志钊 崔亚婧 +2 位作者 鲁乾 赵树青 翟士勇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家蝇对甲基吡恶磷、氯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LD_(50)分别为0.3835、0.3297、0.1786、0.0436μg/♀;家蝇对上...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家蝇对甲基吡恶磷、氯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LD_(50)分别为0.3835、0.3297、0.1786、0.0436μg/♀;家蝇对上述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69、38.34、3.78、14.06。结论需要持续开展家蝇抗药性监测,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选择低抗性的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点滴法 杀虫剂 抗性
原文传递
4种灭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
15
作者 梁雪莹 江毅民 +2 位作者 李晓宁 何时雨 周金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了解常用灭蚊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媒介控制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杀蚊幼剂》(GB/T 31711—2015)中容器实验法,分别测试4种灭蚊幼剂对... 目的 了解常用灭蚊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媒介控制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杀蚊幼剂》(GB/T 31711—2015)中容器实验法,分别测试4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结果 4种常用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均有良好杀灭效果,96 h死亡率为95.00%~100.00%;对蚊蛹的杀灭效果差别较大,其中倍硫磷、高效氟氯氰菊酯对蚊蛹杀灭效果显著,72 h死亡率为88.33%~100.00%,吡虫啉对蚊蛹杀灭效果较差,72 h死亡率为16.67%,苏云金杆菌对蚊蛹几乎无效。结论 灭蚊工作中处置难以清除的孳生水体时,应当根据孳生蚊虫的生活史不同阶段合理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控制 灭蚊幼剂 幼虫
原文传递
2021—2023年厦门市蝇类密度及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林敏珍 陈斌 +3 位作者 柯雪梅 伍思翰 陈华芳 雷蕾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26-428,503,共4页
目的掌握厦门市蝇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抗药性情况,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和目测法进行蝇密度监测,采用药膜法进行家蝇抗药性测定。结果厦门市2021—2023年共捕获蝇类609只,平均蝇密度为1.27只/笼;家蝇和... 目的掌握厦门市蝇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抗药性情况,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和目测法进行蝇密度监测,采用药膜法进行家蝇抗药性测定。结果厦门市2021—2023年共捕获蝇类609只,平均蝇密度为1.27只/笼;家蝇和市蝇为优势蝇种,构成比分别为31.69%和26.27%;不同生境蝇密度以农贸市场最高。防蝇设施合格率为78.67%。家蝇对毒死蜱、氯菊酯、残杀威分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72、26.26、>100.91。结论厦门市应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环境综合治理,做好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与集中杀灭,加强防蝇设施建设,提高防蝇设施合格率,降低蝇类密度。提倡科学用药,以延缓病媒生物的抗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类 密度 抗药性 综合治理
原文传递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蜚蠊密度及德国小蠊抗药性监测分析
17
作者 樊坚 金姝青 +3 位作者 陈茜茜 曹晖 温和毅 高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200张,有效粘蟑纸1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蟑螂监测
原文传递
南通市蜱类分布及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携带情况调查
18
作者 袁建明 翟云鹏 +2 位作者 焦雪莉 张鑫 苏婧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 了解南通市蜱种类分布特点及对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携带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2023年在南通市选择7个乡镇(街道)作为监测点,采用布旗法捕捉游离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收集动物体表寄生蜱。对蜱标本进行种... 目的 了解南通市蜱种类分布特点及对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携带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2023年在南通市选择7个乡镇(街道)作为监测点,采用布旗法捕捉游离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收集动物体表寄生蜱。对蜱标本进行种类鉴别后,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q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核酸。结果 调查发现3种血蜱、1种扇头蜱;游离蜱和寄生蜱的优势蜱种均为褐黄血蜱,其次为长角血蜱。游离蜱平均密度指数为0.36只/(布旗·100 m),家养动物平均染蜱率为9.80%,平均蜱指数为0.16只/宿主。48组蜱标本中3组检出大别班达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25%;28组检出立克次体阳性,阳性率为58.33%。结论 蜱普遍存在于南通市野外及居民区周边环境,家养动物体表较易检出,有传播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病原的风险,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蜱 寄生蜱 SFTS 大别班达病毒 立克次体 候鸟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白纹伊蚊卵粒识别模型初步研究
19
作者 朱敏慧 董琳娟 +5 位作者 王墩家 蔡逸舟 张兆文 刘曜 何世鹏 周毅彬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构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卵粒图片数据库,并基于深度学习和瓦片重叠法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自动识别和计数模型,为伊蚊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收集野外和实验室品系的白纹伊蚊卵粒图片449张,使用Python环境labe... 目的构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卵粒图片数据库,并基于深度学习和瓦片重叠法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自动识别和计数模型,为伊蚊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收集野外和实验室品系的白纹伊蚊卵粒图片449张,使用Python环境labelimg库进行人工标定蚊卵,采用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Faster R-CNN)模型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识别模型,并使用瓦片重叠法智能识别和计数。使用精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值(F-measure)进行模型效果评价。结果经过15次模型迭代训练,损失值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逐渐下降至0.000119,平均精度均值(Mean Aaccuracy,mAP)从0.968增加至0.980,最终模型精确率为0.90,召回率为0.97,调和平均值为0.93。结论本模型具有较高的白纹伊蚊卵粒识别能力,初步达到了辅助开展诱蚊诱卵器监测中卵粒鉴别和计数的功能。在不断的优化模型、细化分类识别能力后可成为简便高效的监测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卵粒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2009—2019年蝇类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及其预测方法探讨
20
作者 魏绪强 李秋红 +3 位作者 马卓 阙燃 王云波 周小洁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 掌握北京市东城区2009—2019年蝇种类、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规律,探讨基于生态学监测的蝇类密度预测方法,为东城区蝇类预测与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东城区2009—2019年蝇类生态学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MATLAB R2018... 目的 掌握北京市东城区2009—2019年蝇种类、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规律,探讨基于生态学监测的蝇类密度预测方法,为东城区蝇类预测与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东城区2009—2019年蝇类生态学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MATLAB R2018b软件构建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2019年4—10月的蝇类密度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监测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2009—2019年东城区各生态学监测点蝇类年平均密度为7.09只/笼,优势蝇种为麻蝇科,占捕获蝇总数的56.82%,占比超过5%以上的蝇种类依次为厩腐蝇(11.74%)、家蝇(10.17%)、丝光绿蝇(8.99%)和大头金蝇(6.93%);不同生境中,宾馆饭店蝇类密度最高,为11.86只/笼,餐饮外环境最低,为2.20只/笼,麻蝇科在不同生境中均为优势种群;蝇类密度高峰主要出现在7月和8月。基于历史生态学监测数据构建的最优模型SARIMA(0,1,4)(2,1,3)12预测2019年4—10月的蝇类密度与实际密度基本一致,实际监测值均落在预测值95%置信区间内,模型评价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379和1.014,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2009—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以麻蝇科为优势种群,宾馆饭店是蝇类防控的重点场所,活动高峰主要出现在7—8月;通过对SARIMA模型效果评价,该方法可用于蝇类密度短期变化趋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密度 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预测 密度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