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7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蜱携5种病原体的检测研究
1
作者 杨国栋 杨锟 +10 位作者 江良梁 吴铭 洪颖 项可霞 何佳 龚磊 宋丹丹 包名家 李兴洲 秦天 王艳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8-314,共7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蜱携5种重要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我国既往检出病原体的亲缘关系。方法在马鞍山市周边13个村庄采蜱642只,采用形态学和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蜱种。对于土拉弗朗西斯菌检测16S rRNA,巴尔通体检测ssrA,立克次... 目的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蜱携5种重要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我国既往检出病原体的亲缘关系。方法在马鞍山市周边13个村庄采蜱642只,采用形态学和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蜱种。对于土拉弗朗西斯菌检测16S rRNA,巴尔通体检测ssrA,立克次体检测16S rRNA、ompA和ompB,无形体检测16S rRNA和gltA,柯克斯体检测groEL和rpoB。在公共数据平台选取有代表性的序列,与本研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比对,采用MEGA11.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640只长角血蜱中共有36只蜱检出立克次体,其中20只蜱中检出黑龙江立克次体,16只蜱中检出敬信立克次体,2只蜱中检出牛无形体,186只蜱中检出柯克斯体样内共生体。本研究检出的黑龙江立克次体HY2和安徽省B8菌株聚在一个分支,敬信立克次体QL3和山西、江苏的聚在一个分支,而牛无形体JX4和山西省的聚在一个分支。经分析,还有17只蜱存在合并感染。5种病原体在2只龟形花蜱中均没有检测到。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安徽省长角血蜱中检出敬信立克次体。对于斑点热立克次体和牛无形体,建议当地卫生部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无形体 柯克斯体 长角血蜱 安徽省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新疆新地乡部分地区亚洲璃眼蜱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
作者 昝晓庆 任巧云 +8 位作者 罗金 王彦龙 刁沛文 车丽妍 罗建勋 殷宏 关贵全 刘光远 赵洪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裕民县新地乡所采集蜱种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情况。方法采集该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VHX 600对收集到的蜱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全蜱总DNA,采用PCR技术,基于COI和ITS2基因位点对蜱DNA进行扩增,... 目的了解新疆裕民县新地乡所采集蜱种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情况。方法采集该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VHX 600对收集到的蜱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全蜱总DNA,采用PCR技术,基于COI和ITS2基因位点对蜱DNA进行扩增,将阳性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通过NCBI数据库中Blast在线分析软件,将测序所获序列与数据库中其他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遗传进化树,确定蜱的进化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学鉴定,从裕民县新地乡采集的蜱均符合亚洲璃眼蜱的特征。基于COI和ITS2基因序列建立的遗传进化树表明,本次研究所采集的蜱与已知的亚洲璃眼蜱聚为一支。结论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本次研究所采集的蜱为亚洲璃眼蜱。该结果为新疆新地乡蜱种分布提供一定数据资料,为蜱种鉴定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璃眼蜱 形态鉴定 COI基因 ITS2基因
下载PDF
南通市蜱类分布及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携带情况调查
3
作者 袁建明 翟云鹏 +2 位作者 焦雪莉 张鑫 苏婧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 了解南通市蜱种类分布特点及对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携带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2023年在南通市选择7个乡镇(街道)作为监测点,采用布旗法捕捉游离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收集动物体表寄生蜱。对蜱标本进行种... 目的 了解南通市蜱种类分布特点及对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携带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2023年在南通市选择7个乡镇(街道)作为监测点,采用布旗法捕捉游离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收集动物体表寄生蜱。对蜱标本进行种类鉴别后,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q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核酸。结果 调查发现3种血蜱、1种扇头蜱;游离蜱和寄生蜱的优势蜱种均为褐黄血蜱,其次为长角血蜱。游离蜱平均密度指数为0.36只/(布旗·100 m),家养动物平均染蜱率为9.80%,平均蜱指数为0.16只/宿主。48组蜱标本中3组检出大别班达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25%;28组检出立克次体阳性,阳性率为58.33%。结论 蜱普遍存在于南通市野外及居民区周边环境,家养动物体表较易检出,有传播大别班达病毒和立克次体病原的风险,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蜱 寄生蜱 SFTS 大别班达病毒 立克次体 候鸟
原文传递
甘肃省武威市部分地区蜱种调查及潜在病原体风险探讨
4
作者 李瑞山 贺真 +8 位作者 袁祥 孙世伟 刘义文 张文凯 张琳 王玉华 陆振华 吉兆华 邵中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了解武威地区蜱类分布状况,丰富蜱种数据,为蜱媒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2022年的4-9月蜱活跃期在武威市山区采用布旗法和捡蜱法采集蜱;首先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和分类统计,其次根据线粒体16S rDN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 目的了解武威地区蜱类分布状况,丰富蜱种数据,为蜱媒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2022年的4-9月蜱活跃期在武威市山区采用布旗法和捡蜱法采集蜱;首先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和分类统计,其次根据线粒体16S rDN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X I基因进行PCR扩增和一代测序,获得序列在GenBank中比对,比对结果作为分子鉴定的依据。应用MEGA11.0软件采用邻近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蜱7342只,隶属4属5种,分别为革蜱属的草原革蜱、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硬蜱属的犬硬蜱、血蜱属的长角血蜱和丹氏血蜱。系统进化树显示,采获的同一蜱种均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武威地区不同生境中共鉴定出5种蜱,不同生境中蜱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草原革蜱为该地区的优势蜱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种鉴定 一代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蜱种类及分布研究概况
5
作者 乌尼尔 白翠兰 +1 位作者 翟景波 吴东兴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区域蜱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蜱及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文献查阅及收集报道资料对内蒙古地区蜱种类及分布区域进行综述性概括。内蒙古地区9市3盟已知蜱类2科5亚科8属31种。蜱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 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区域蜱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蜱及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文献查阅及收集报道资料对内蒙古地区蜱种类及分布区域进行综述性概括。内蒙古地区9市3盟已知蜱类2科5亚科8属31种。蜱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体表寄生虫,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内蒙古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且物种资源丰富,形成了多种蜱类生息之地。蜱类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植被分布紧密相关。本文通过检索文献资料,总结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蜱类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情况,以期促进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的快速发展,提高蜱传人畜共患病的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人兽共患病
下载PDF
热蒸汽处理面部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
6
作者 赖玉珠 洪燕 +2 位作者 祁珺 骆志成 冷文婷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了解热蒸汽处理面部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7月在兰州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15例疑似蠕形螨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分别在室温和热蒸汽处理面部10 min后在鼻翼两侧行蠕形螨直接刮拭法镜检。结果经... 目的了解热蒸汽处理面部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7月在兰州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15例疑似蠕形螨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分别在室温和热蒸汽处理面部10 min后在鼻翼两侧行蠕形螨直接刮拭法镜检。结果经热蒸汽处理后面部蠕形螨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达63.7%(137/215);而室温状态下人体蠕形螨的检出率仅为28.4%(61/215)。比较患者面部热蒸汽处理前后蠕形螨的检出率,两者差别具有显著性(χ2=54.07,P=0.00)。结论热蒸汽处理面部能显著提升蠕形螨检出率,为临床上人体蠕形螨病的实验诊断方法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热蒸汽 刮拭法 检出率
下载PDF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3 年蜱虫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
7
作者 孟凡戈 赵燕 +3 位作者 王东 张晓 魏凌 徐慧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对济南市蜱虫生态学进行监测分析,掌握该市蜱虫分布规律,为蜱虫防制和蜱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3年选择济南市12个区(县)开展蜱虫生态学监测,每个监测区(县)选取的监测点均包含农村居民区、农村外环境、景区3种环境... 目的对济南市蜱虫生态学进行监测分析,掌握该市蜱虫分布规律,为蜱虫防制和蜱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3年选择济南市12个区(县)开展蜱虫生态学监测,每个监测区(县)选取的监测点均包含农村居民区、农村外环境、景区3种环境。设定每年3—10月为监测月份,于中旬开展监测。寄生蜱采用体表检蜱法,游离蜱采用布旗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20—2023年各月蜱虫密度分布情况,各生态环境中游离蜱分布情况及寄生蜱在不同宿主动物分布情况;计算各区(县)总游离蜱密度指数和总寄生蜱指数。结果济南市常见蜱虫种类为长角血蜱。游离蜱密度在每年3—5月(春季)呈明显上升趋势,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每年3—5月(春季)、7—8月(夏季)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寄生蜱指数每年3月开始上升,至4月达到峰值;每年4—7月寄生蜱指数均保持在较高密度水平。林地的游离蜱密度指数最高;各宿主动物中,羊的寄生蜱指数最高。章丘区、历城区、长清区、莱芜区、钢城区为济南市蜱虫密度最高的5个区(县)。结论济南市游离蜱密度呈明显的季节相关趋势,主要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区中分布。建议在蜱虫高密度区域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减少蜱虫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虫 济南市 寄生蜱指数 游离蜱密度指数 生态学监测
下载PDF
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近十年蜱传疾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子博 高旭 +2 位作者 张媛媛 陈志海 张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 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17例,莱姆病5例,立克次体病1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北京本土病例14例(43.8%),平谷区占比最高(4例,28.6%),外省输入性病例16例(50.0%),境外旅居患病人员2例(6.3%)。病例年龄21~80岁,平均(50.16±14.61)岁。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14例,43.8%)。游走性红斑为莱姆病典型皮损特点,发热多见于SFTS及立克次体病患者,以中度发热为主。WBC及NEUT降低多见于SFTS。SFTS及立克次体病均有EOS降低。PLT减少为SFTS典型特征。立克次体病及SFTS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肝脏损伤,ALT、AST明显升高。SFTS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损伤,CK、CK-MB均有升高。CRP升高主要见于立克次体病。PCT升高最常见于立克次体病,其次为SFTS。结论北京地区蜱传疾病存在逐年上升趋势,多有延误诊断,需提升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蜱传疾病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识别,及早行病原学检测,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莱姆病 立克次体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9
作者 崔梦宇 苏思 +6 位作者 邢丽丽 木兰 高瑞娟 郭棋棋 任洪 祁冬冬 于晶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蜱的16S rRNA和COI基因合成特异引物,对呼伦贝尔市阿龙山镇和兴安盟阿尔山市野外采获的游离全沟硬蜱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COI基因阳性率为90.00%,16S rRNA阳性率为98.33%;COI基因鉴定出18个单倍型,16S rRNA序列鉴定出15个单倍型;两个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大于0.762,核苷酸多样性小于0.005;中性检验的Tajima’s值与Fu’s Fs值均为负值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且核苷酸错配图显示为单峰。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显示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同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单倍型之间混杂分布。结论兴安盟地区与呼伦贝尔地区的全沟硬蜱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分化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且并未出现地理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16S rRNA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鉴定及蜱携带无形体检测
10
作者 赵雪 Lerato Khakhane +8 位作者 陆皖晴 吴鑫云 宋芳菲 新宇 张莹莹 邢晨 徐可瀚 何茂章 柳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设计蜱特异性引物进行蜱种分子生物学鉴定。设计无形体16S rRNA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检测单只蜱虫无形体携带情况。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结果安徽省金寨县微小扇头蜱占18.8%(18/96)、长角血蜱占81.2%(78/96),含山县、巢湖市均为长角血蜱,旌德县均为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携带无形体阳性率为30.9%(102/330),包括牛无形体1.8%(6/33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21.8%(72/330)和一种uncultured无形体7.3%(24/330),微小扇头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3.6%(18/132)。牛无形体和未培养无形体在游离蜱检测出,在24.4%的寄生蜱和15.8%的游离蜱检测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论安徽省调查县的蜱种包括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及其游离蜱和寄生蜱均携带无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种鉴定 长角血蜱 微小扇头蜱 无形体 安徽省
下载PDF
Species-level Microbiota of Biting Midges and Ticks from Poyang Lake
11
作者 GONG Jian WANG Fei Fei +13 位作者 LIU Yang Qing PU Ji DONG Ling Zhi ZHANG Si Hui HUANG Zhen Zhou HUANG Yu Yuan LI Ya Ben YANG Cai Xin TAO Yuan Meihui ZHAO Li Jun JIN Dong LIU Li Yun YANG Jing LU Sh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66-277,I0001-I0003,共15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biting midges and ticks collected from three sites in the Poyang Lake area,namely,Qunlu Practice Base,Peach Blossom Garden,and Huang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biting midges and ticks collected from three sites in the Poyang Lake area,namely,Qunlu Practice Base,Peach Blossom Garden,and Huangtong Animal Husbandry,and whether vectors carry any bacterial pathogens that may cause diseases to humans,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spective pathogen discovery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s Using a metataxonomics approach in concert with full-length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and operational phylogenetic unit(OPU)analysis,we characterized the species-leve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wo important vector species,biting midges and ticks,including 33 arthropod samples comprising 3,885 individuals,collected around Poyang Lake.Results A total of 662 OPUs were classified in biting midges,including 195 known species and 373 potentially new species,and 618 OPUs were classified in ticks,including 217 known species and 326 potentially new species.Surprisingly,OPUs with potentially pathogenicity were detected in both arthropod vectors,with 66 known species of biting midges reported to carry potential pathogens,including Asaia lannensis and Rickettsia bellii,compared to 50 in ticks,such as Acinetobacter lwoffii and Staphylococcus sciuri.We found that Proteobacteria was the most dominant group in both midges and ticks.Furthermore,the outcom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crobiota of midges and ticks tend to be governed by a few highly abundant bacteria.Pantoea sp7 was predominant in biting midges,while Coxiella sp1 was enriched in ticks.Meanwhile,Coxiella spp.,which may be essential for the survival of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Neumann,were detected in all tick samples.The identifica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and pathogens of biting midges and ticks in this study serves to broaden our knowledge associated to microbes of arthropod vectors.Conclusion Biting midges and ticks carry large numbers of known and potentially novel bacteria,and carry a wide range of potentially pathogenic bacteria,which may pose a risk of infection to humans and animals.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midges and ticks tend to be dominated by a few highly abundant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ng midge Tick MICROBIOTA PANTOEA COXIELLA
下载PDF
重组粉尘螨变应原rDer f 27制备及其活性鉴定
12
作者 任雅宁 周冬梅 +3 位作者 廖媛芬 周鹰 崔玉宝 费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8-2173,共6页
目的:制备粉尘螨变应原第27组分(Der f 27)重组蛋白,鉴定其免疫活性。方法:构建pET-28a(+)-Der f 27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获得重组变应原rDer f 27。IgE-ELISA和IgE-Western blot检测rDer f 27与... 目的:制备粉尘螨变应原第27组分(Der f 27)重组蛋白,鉴定其免疫活性。方法:构建pET-28a(+)-Der f 27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获得重组变应原rDer f 27。IgE-ELISA和IgE-Western blot检测rDer f 27与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结合率,分别将变应性鼻炎患者PBMC、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SA-2B与rDer f 27共孵育24 h后测定细胞因子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Der f 27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结果:成功构建pET-28a(+)-Der f 27质粒并转化至BL21(DE3)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在约48 kD处见特异性条带;IgE-ELISA和IgEWestern blot检测rDer f 27与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结合率分别为39.5%和45.5%;与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PBMC与rDer f 27共孵育后,IL-6和IL-8表达升高(P<0.05);BESA-2B细胞与rDer f 27共孵育后,IL-10和TGF-β表达降低,IL-17A和IL-23A表达升高(P<0.05);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Der f 27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具有此家族通用结构及功能,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42.62%)和无规则卷曲(35.60%)。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较好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的重组变应原rDer f 27,并揭示其为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变应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 变应原 Der f 27 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下载PDF
粉尘螨变应原Der f 36重组蛋白制备及其与Der p 36的交叉反应性研究
13
作者 任雅宁 廖媛芬 +4 位作者 周冬梅 崔玉宝 顾晓虹 周鹰 张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4-1748,1754,共6页
目的:制备粉尘螨变应原第36组分(Der f 36)重组蛋白,鉴定其免疫原性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得Der f 36核酸序列并进行人工合成,插入pET-28a(+)载体,制备pET-28a(+)-Der f 36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 目的:制备粉尘螨变应原第36组分(Der f 36)重组蛋白,鉴定其免疫原性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得Der f 36核酸序列并进行人工合成,插入pET-28a(+)载体,制备pET-28a(+)-Der f 36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获得重组变应原rDer f 36,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rDer f 36重组蛋白,IgE-ELISA检测其血清IgE结合率,IgE-ELISA抑制实验检测rDer f 36与rDer p 36的交叉反应性;HNEpC细胞与rDer f 36共孵育24 h后测定细胞因子;生物信息学软件比较Der f 36与Der p 36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结果:得到了Der f 36的编码基因,全长690 bp,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kD;IgE-ELISA鉴定rDer f 36血清IgE结合率为42.1%;IgE-ELISA抑制实验结果显示rDer p 36对rDer f 36的抑制率>50.00%[40.00%(8/20)],平均抑制率为52.98%。HNEpC细胞与rDer f 36共孵育后,IL-6、IL-8、IL-33、IL-25和TSL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er f 36和Der p 36的序列一致性为77.63%,理化性质较为相似;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含有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且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C2结构域显示高度重叠(RMSD=0.046)。结论:成功制备了rDer f 36重组蛋白,且具有免疫原性,为粉尘螨变应原单组分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Der f 36与Der p 36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决定其具有交叉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 f 36 免疫原性 生物信息学 Der p 36
下载PDF
《日化产品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的评价方法》(T/CHCIA 002—2022)解读
14
作者 湛孝东 蒋峰 +1 位作者 陈国庆 张大存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2期65-67,96,共4页
《日化产品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的评价方法》(T/CHCIA 002—2022)是我国对除螨日化产品进行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评价的第一个标准。本标准于2022年10月30日发布,2022年11月30日实施。本文对标准的制定背景、编制过程与方法、主要内容... 《日化产品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的评价方法》(T/CHCIA 002—2022)是我国对除螨日化产品进行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评价的第一个标准。本标准于2022年10月30日发布,2022年11月30日实施。本文对标准的制定背景、编制过程与方法、主要内容、实施与宣贯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为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专业人员开展日化产品除螨效果评价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化产品 粉螨 驱螨 抑螨 杀螨 评价方法 团体标准
下载PDF
蜱类对寄主气味的信息感应和蜱类信息素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智通 吴家红 孙毅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蜱是一种重要的媒介节肢动物,能够传播多种病原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健康。蜱类的危害与其释放的信息素以及相关的化学感应行为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蜱类对寄主的气味感知、信息素的种类、化学感觉机制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等... 蜱是一种重要的媒介节肢动物,能够传播多种病原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健康。蜱类的危害与其释放的信息素以及相关的化学感应行为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蜱类对寄主的气味感知、信息素的种类、化学感觉机制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同时展望了其对蜱综合防治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蜱的防治提供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 信息感应 防治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市边缘革蜱的鉴定及序列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琳 陆振华 +6 位作者 贺真 韩婧 周琦 李瑞山 孙世伟 张文凯 邵中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甘肃省武威市边缘革蜱核糖体各片段的基因差异,确定边缘革蜱合适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2022年3月采集武威市边缘革蜱128只,随机选择10只进行实验。首先使用体式显微镜对蜱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扩增边缘革蜱的5.8S、18S、28S、... 目的通过比较甘肃省武威市边缘革蜱核糖体各片段的基因差异,确定边缘革蜱合适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2022年3月采集武威市边缘革蜱128只,随机选择10只进行实验。首先使用体式显微镜对蜱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扩增边缘革蜱的5.8S、18S、28S、ITS1和ITS2核糖体序列并测序比对。使用MEGA 11软件构建蜱种的系统发育树,再通过DNASTAR软件比对边缘革蜱与长角血蜱等常见蜱种的基因同源性,进行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和有效标记的筛选。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所有蜱为同一种蜱,均为边缘革蜱。系统发育关系显示,核糖体18S、28S、ITS1和ITS2序列可区分革蜱属的蜱虫,5.8S序列无区分能力。同时18S和ITS1序列能将边缘革蜱与其他蜱种区分开,而且18S序列还可区分不同地域的边缘革蜱。结论核糖体18S序列可区分边缘革蜱不同的地域株,其作为鉴定边缘革蜱分子学依据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虫 边缘革蜱 核糖体基因组 序列比较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名录
17
作者 汪东伟 焦丹 +4 位作者 梁宏 王思哲 陈琳琳 牛磊 梁慧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 掌握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的种类及分布。方法 于2007—2023年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其体表寄生螨类,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上述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名录及口岸分布情况。结果 黑龙江省... 目的 掌握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的种类及分布。方法 于2007—2023年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其体表寄生螨类,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上述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名录及口岸分布情况。结果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共计2目4科14属50种。宿主以黑线姬鼠为主,其次为棕背䶄和朝鲜姬鼠。结论 基本掌握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的种类和分布,可为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螨类传播疾病的预测预警、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边境 鼠形动物 螨类 名录
原文传递
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于莲琪 张本光 盛兆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蜱是专性吸血的医学节肢动物,是人和动物某些致病性病毒、细菌、原虫的传播媒介,蜱传疾病的流行和传播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山东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的沿海,濒临渤海和黄海,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地形多样,为蜱传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蜱是专性吸血的医学节肢动物,是人和动物某些致病性病毒、细菌、原虫的传播媒介,蜱传疾病的流行和传播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山东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的沿海,濒临渤海和黄海,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地形多样,为蜱传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就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山东地区现有蜱分布及蜱携病原研究资料。这些结果有助于为制定蜱及蜱传疾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种 蜱传病原 山东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犬及犬寄生蜱的巴贝虫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19
作者 胡海军 陈飞 +4 位作者 刘占斌 杨树 陶卉英 刘仰青 郑卫青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68-271,280,共5页
目的 了解江西南昌某警犬基地犬及犬寄生蜱的巴贝虫感染情况,并分析阳性样本的巴贝虫系统发育情况。方法 2022年8—10月在南昌某警犬基地,采集犬血液标本及犬体表蜱,采用靶向巴贝虫属18S rRNA、ITS-1、COX1、HSP70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 目的 了解江西南昌某警犬基地犬及犬寄生蜱的巴贝虫感染情况,并分析阳性样本的巴贝虫系统发育情况。方法 2022年8—10月在南昌某警犬基地,采集犬血液标本及犬体表蜱,采用靶向巴贝虫属18S rRNA、ITS-1、COX1、HSP70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调查宿主犬52只,采集到犬血样标本47份,寄生蜱264只,经鉴定均为血红扇头蜱,分成110个待测蜱标本。2份蜱标本检测出巴贝虫DNA,阳性率为1.82%;而犬血液标本未检出。基于巴贝虫属18S rRNA、ITS-1、COX1、HSP70基因扩增的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中鉴定出的2株巴贝虫与韦氏巴贝虫(Babesia vogeli)聚集在同一分支。结论 南昌某警犬基地犬体表蜱存在韦氏巴贝虫(B.vogeli)感染,对周边动物有潜在感染的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氏巴贝虫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成都市山区蜱虫种类及分布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 魏文娟 +3 位作者 邓良利 田汶佳 胡雅劼 刘朝发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了解成都市山区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蜱虫及蜱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调查游离蜱和人工拣拾法调查动物体表寄生蜱。结果 野外生境采集到游离蜱50只,平均密度为0.045只/100 m,其中长角血蜱平均密度为0.038只/100... 目的 了解成都市山区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蜱虫及蜱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调查游离蜱和人工拣拾法调查动物体表寄生蜱。结果 野外生境采集到游离蜱50只,平均密度为0.045只/100 m,其中长角血蜱平均密度为0.038只/100 m,血红扇头蜱平均密度为0.007只/100 m;调查1 158只动物,总带蜱率为2.94%,总带蜱指数为0.037。龙门山脉以大邑县捕获最多,共计捕获21只;龙泉山脉以龙泉驿区捕获最多,共计捕获52只。除3月外,5—9月均捕获到游离蜱和寄生蜱。结论 成都市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均有蜱虫分布,长角血蜱是成都市的优势种,林地和羊群孳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分布 长角血蜱 血红扇头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