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G1790A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分析
1
作者 田丽 梁国辉 廖志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分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水平及HIF-1α基因(HIF-1α)G1790A位点多态性,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分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水平及HIF-1α基因(HIF-1α)G1790A位点多态性,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CP确诊者137例(CP组),其中男性81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1.89岁;女性56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2.04岁;疾病程度,轻度79例,中度31例,重度27例。同期非CP健康体检人群115例(对照组),其中男性69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0.28岁;女性46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2.8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HIF-1α和VEGF水平,并运用C8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25-(OH)VitD水平,同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HIF-1α G1790A位点多态性。结果 CP组HIF-1α、VEGF水平(31.37 pg/mL±7.56 pg/mL,102.35 pg/mL±29.6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62 pg/mL±1.32 pg/mL,37.06 pg/mL±9.21 pg/mL),而25-(OH)VitD水平(23.54 mmol/L±7.82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8.09 mmol/L±5.7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F-1α、VEGF水平重度(79.49 pg/mL±7.58 pg/mL,203.95 pg/mL±26.34 pg/mL)>中度(32.50 pg/mL±3.17 pg/mL,103.64 pg/mL±20.78 pg/mL)>轻度(14.48 pg/mL±2.95 pg/mL,67.12 pg/mL±18.59 pg/mL),而25-(OH)VitD水平重度(7.65 mmol/L±4.02 mmol/L)<中度(18.09 mmol/L±8.35 mmol/L)<轻度(31.11 mmol/L±6.37 mmol/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及菌斑指数(PLI)值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CP组HIF-1α、VEGF水平与PD、BI、AL、PLI呈正相关,而25-(OH)VitD水平呈负相关(P <0.05)。CP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55.47%、65.69%)明显高于对照组(21.74%、31.30%),而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24.09%、34.31%)明显低于对照组(59.13%、6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GA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明显,不同分度CP患者HIF-1α G1790A位点GG、GA、AA基因型及G、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A基因型CP患者HIF-1α水平(37.82 pg/mL)明显高于GA和GG基因型(24.03 pg/mL、22.7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GA和GG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P组HIF-1α、VEGF及25-(OH)VitD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同时CP组HIF-1α G1790A位点呈多态性分布,其中AA基因型CP患者HIF-1α水平升高尤为突出,可能与深圳地区CP发病存在一定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 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48∶40∶40例标本病理检测 被引量:28
2
作者 庞久玲 马征 +1 位作者 刘军 刘爱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27-1930,共4页
目的:与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少见报道。检测病理性瘢痕中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 目的:与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少见报道。检测病理性瘢痕中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标本均来自2004-06/2008-06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48例,年龄16~52岁;增生性瘢痕40例,年龄18~56岁;选取同期因其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瘢痕疙瘩、40例增生性瘢痕及40例正常皮肤组织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P<0.05),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瘢痕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正相关(r=0.4892,P=0.0004;r=0.4710,P=0.0022),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4714)。结论: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病理性瘢痕中高表达,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 流式细胞术 皮肤组织工程
下载PDF
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景辉 吴耀持 +2 位作者 张峻峰 张圣宏 李石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690-4695,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维持关节软骨正常和关节修复中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电针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从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维持关节软骨正常和关节修复中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电针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从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8-04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免疫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只。方法:除正常组大鼠外,均通过结扎大鼠股静脉的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术后1周内,每日驱赶所有动物活动1h,以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形成。正常组大鼠通过手术找到股静脉后缝合。造模1个月后,电针组用G-6805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刺激大鼠犊鼻穴和膝眼穴,1次/d,20min/次;药物组为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1次/周,0.1mL/次。治疗2周后,采集各组动物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记录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熔解曲线和扩增曲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Ⅰ、Ⅱ的含量。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实验动物膝关节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电针组、药物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Ⅱ含量也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的;其受体含量的减少有助于膝骨关节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荧光定量PCR 膝骨关节炎 电针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忠杰 方驰华 +1 位作者 马俊勋 杨丽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ats并体外传代,实验组用HGF(20mg/m1)+EGF(10mg/m1)对体外...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ats并体外传代,实验组用HGF(20mg/m1)+EGF(10mg/m1)对体外培养的Mscs进行诱导分化。细胞免疫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MSCS进行鉴定。RT-PCR检测诱导后慨的AFP、AIb、CK-18的mRNA表达。电镜观察诱导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贴壁的MSCs单个存在或形成克隆,细胞形态比较均一,为长梭形,7~10天达汇合。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均证明培养的细胞为MSCs。实验组MSCS在培养21天时表现为类肝细胞的形态特点。RT-PCR:AFP mRNA在第7天呈阳性表达,AIb mRNA及CK-18 mRNA开始即有表达,21天增强。电镜观察见诱导21天的Mats形态结构与肝细胞相吻合。结论Mats在体外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HGF+EGF可诱导MSCs向类肝细胞分化,为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内毒素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帆 刘开俊 +1 位作者 曾叶 杨业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细菌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以探讨过度炎症反应中高细胞因子血症的调控药物和措施。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腹腔Mφ,用LPS激活,与TWP共同孵育;以间接MTT法和...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细菌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以探讨过度炎症反应中高细胞因子血症的调控药物和措施。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腹腔Mφ,用LPS激活,与TWP共同孵育;以间接MTT法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TWP在浓度6.25~100μg/L,时间4~24小时范围内,对Mφ产生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WP在浓度6.25~50μg/L范围内,时间12小时,对Mφ产生IL-6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WP可以抑制LPS激活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内毒素(LPS)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与渗湿通络法治疗的影响:随机对照 被引量:14
6
作者 于杰 朱立国 +1 位作者 高景华 王尚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的变化。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2/1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另选择志愿...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的变化。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2/1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另选择志愿参加试验的健康成年人30人为正常组。②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渗湿通络法则下的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杜仲、川断、木防己、威灵仙、鸡血藤、独活、牛膝、白芍等)口服,1剂/d,早晚分服,连服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痛宁胶囊口服,4粒/次,1次/d,连服4周。③评估:于治疗前和4周治疗后分别应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患者疼痛;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①43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较健康人有异常升高(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P<0.05、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P<0.05)。②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中药疗法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静 梅杨 +8 位作者 潘发明 葛锐 沈蓓蓓 段振华 王笙 曾臻 李桂兴 徐胜前 张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A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4、IL-12、TNF...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A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4、IL-12、TNF-α、IFN-γ水平,对有差异的细胞因子与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NF-α、IFN-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IL-1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AS患者组IL-4、IL-12、TNF-α、IFN-γ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与BASDAI呈正相关,而与ESR、CRP、病程无相关性;IL-12与ESR、CRP、BASDAI、病程均无相关性。结论 IL-4和IL-12的异常分泌可能与AS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细胞因子类 TH1细胞 TH2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严家春 邵先安 +2 位作者 陈文笔 马勇 丁体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乙型肝炎(HB)肝血管增生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从人肝组织提取VEGF总RNA,经RTPCR扩增取得VEGFmRNA基因探针,对160例HB肝组织(HB组)及10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的VEGFmRNA作了定位观察,同时对VEGF表...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乙型肝炎(HB)肝血管增生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从人肝组织提取VEGF总RNA,经RTPCR扩增取得VEGFmRNA基因探针,对160例HB肝组织(HB组)及10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的VEGFmRNA作了定位观察,同时对VEGF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显示,对照组VEGFmRNA阴性。HB组VEGFmRNA定位于肝窦、狄氏腔及扩张的肝窦周围肝细胞胞质;而VEGF则有胞质、膜窦、窦内皮3种形态,其表达强度、分布范围与HB分级分期、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纤维化呈同步关系,不同肝病变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组织VEGF表达增强可促进肝血管生成及肝窦毛细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肺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与辅酶Q_10的干预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树平 胡涛 +3 位作者 栾海云 李庆忠 李淑翠 刘金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5429-543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以及辅酶Q10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2在滨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和免疫学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学科三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清洁级健康...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以及辅酶Q10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2在滨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和免疫学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学科三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90~39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辅酶Q10处理组(缺血再灌注+辅酶Q10),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钝性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假手术组不作其他处理;肠缺血再灌注组再灌前30min时经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kg;辅酶Q10处理组再灌前30min时经股静脉注入辅酶Q1010mg/kg。③实验评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动物血液、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肺泡灌洗液沉渣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假手术组肺组织无病理改变;肠缺血再灌注组肺间质明显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少量的出血和纤维蛋白渗出;辅酶Q10处理组肺间质轻度水肿,少量的中性粒细胞。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形核细胞分类肠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辅酶Q10处理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动物血液、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缺血再灌注组血液、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肠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辅酶Q10处理组血液、肺组织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在血液中显著降低(P<0.05);而在肺组织匀浆中含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在肺泡灌洗液中含量亦未见显著降低(P>0.05)。结论:辅酶Q10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大鼠肠缺血再灌后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欧阳冰 林绵辉 +7 位作者 左文建 史玉朋 何幕舜 李铁锋 叶俊强 曾月东 代宇 曲志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816-3820,共5页
背景: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细胞因子存在半衰期短、价格昂贵等缺点,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假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有一定的影响,为组织学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寻... 背景: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细胞因子存在半衰期短、价格昂贵等缺点,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假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有一定的影响,为组织学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寻找新的细胞因子。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照实验,于2007-08/2008-02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完成。材料:健康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为Propetech公司产品。方法:获取兔关节软骨组织,将其剪碎,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待细胞铺满瓶底80%胰酶消化传代,取其第2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分别加入30,50,100,150μg/L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采用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部分细胞聚集成团,形成软骨结节。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质量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均能促软骨细胞增殖,100μg/L为最佳作用质量浓度(P<0.01)。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增多,且始终为阳性。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以刺激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维持软骨表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用来作为组织工程学修复软骨缺损,治疗骨关节炎的新的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软骨细胞 Ⅱ型胶原
下载PDF
经眶下孔注射相关炎症因子制造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腾飞 王霁蕾 +6 位作者 黄姗姗 秦健 韩良 赵利 肖芳莉 汪聪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经SD大鼠眶下孔注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制造一种新型的大鼠三叉神经痛(TGN)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TNF-α组、IL-1β组、TNF-α+IL-1β组;各组分别于大鼠眶下孔... 目的经SD大鼠眶下孔注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制造一种新型的大鼠三叉神经痛(TGN)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TNF-α组、IL-1β组、TNF-α+IL-1β组;各组分别于大鼠眶下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TNF-α或IL-1β。观察并比较注射后不同时段各组大鼠注射侧触须垫机械痛阈、自发行为学改变以及电镜观察组织改变。结果从注射后3 d至注射后8周,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均出现注射侧触须垫痛觉过敏及搔抓面部次数增多,同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炎症因子注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眶下神经及三叉神经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而NS组大鼠则无脱髓鞘现象。结论利用炎症因子TNF-α、IL-1β经大鼠眶下孔注射,可使大鼠产生类似TGN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该TGN模型更接近于临床且造模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动物模型 炎症因子 脱髓鞘 眶下孔注射
下载PDF
G-CSF受体及其mRNA在结直肠癌和其附近正常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小冬 刘福坤 +4 位作者 许哲 陈彻 吴晓宇 李刚 黎介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G CS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 ,了解G CSF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RT PCR法分别检测 4 2例结直肠癌及其附近正常黏膜组织中G CSFR蛋白和其mRNA表达情况 ,并分析结直肠癌...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G CS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 ,了解G CSF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RT PCR法分别检测 4 2例结直肠癌及其附近正常黏膜组织中G CSFR蛋白和其mRNA表达情况 ,并分析结直肠癌肿瘤细胞G CSF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表明结直肠癌中有明显的G CSFR蛋白的表达 (31/ 4 2 ,73 81% ) ,并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2 0 / 4 2 ,4 7 6 2 % ,P <0 0 0 1) ,许多G CSFR表达强阳性的结直肠癌 ,相应的正常黏膜G CSFR阴性或弱阳性表达。G CSFR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 =0 0 0 1、P <0 0 0 1) ,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 (P =0 346、P =0 6 86、P=0 4 5 9)。RT PCR结果示 4 2例肿瘤标本中 2 1例呈G CSFRmRNA阳性表达 ,而相应正常黏膜仅 11例。结论 G CS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明显上调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G CSF时应考虑其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结肠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继华 刘垠 +6 位作者 鲁开化 赵亚南 伍尚敏 何永静 杜永贵 蒋威 郭树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907-3910,共4页
背景:研究认为衰老和光老化状态下生长因子的表达不一定一致,生长因子与皮肤老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 背景:研究认为衰老和光老化状态下生长因子的表达不一定一致,生长因子与皮肤老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体外培养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重复实验,于2006-07/2008-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进行。材料:成纤维细胞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整形外科门诊患者包皮,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获得。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使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0,5,10,20J/cm2)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以长波紫外线15J/cm2为照射剂量,选择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即小剂量组(0.1μg/L)、中剂量组(1μg/L)、大剂量组(10μg/L)对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后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剂量依赖性地提高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大剂量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长波紫外线照射组(P<0.01)。结论:长波紫外线照射抑制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提高长波紫外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利于真皮内结构的恢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长波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线粒体DNA 4977 bp缺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垠 刘流 +6 位作者 王继华 鲁开化 赵亚南 张曦 伍尚敏 张蔓菁 刘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9883-9886,共4页
背景:长波紫外线与人体皮肤光老化关系密切,线粒体的损伤是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分子基础。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损伤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引起的线粒体DNA缺失有... 背景:长波紫外线与人体皮肤光老化关系密切,线粒体的损伤是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分子基础。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损伤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引起的线粒体DNA缺失有无保护作用。为皮肤光老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7-03/2008-04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转化生长因子β1为PerProtech公司产品;线粒体DNA 4977 bp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长波紫外线光源为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紫外线辐照计为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方法:收集20~23岁成年男性包皮环切术后的皮肤组织12例,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组为对照组、长波紫外线累计照射达到30,60,90J/cm2组,半定量PCR检测DNA 4977 bp缺失情况。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10μg/L)干预长波紫外线累积照射达90J/cm2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累积照射剂量产生的DNA 4977 bp缺失;观察累积照射剂量90J/cm2后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干预对DNA 4977 bp缺失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经长波紫外线照射,长波紫外线累积剂量为长波紫外线60J/cm2后发生线粒体DNA 4977 bp缺失,长波紫外线90J/cm2时缺失加重。吸光度值和PCR产物电泳及条带密度扫描结果显示,在照射前2h加入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处理后,大剂量组(10μg/L)线粒体DNA表达降低,中、小剂量组与长波紫外线照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一定剂量(10μg/L)转化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线粒体DNA缺失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线粒体DNA 4977 bp 光老化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明杰 袁霆 +2 位作者 张长青 欧阳跃平 曾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9-1223,共5页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含有的多种生长因子已被证实可促进一些特定细胞的增殖分化。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和地点:同体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完成...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含有的多种生长因子已被证实可促进一些特定细胞的增殖分化。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和地点:同体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液8mL制作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在背部脊柱两侧分别制作面积为3cm×3cm的全层皮肤缺损。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皮肤缺损区以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覆盖,另一侧为对照侧,以自体血凝块覆盖,用3M膜密封创面。术后第5,10,15,20天通过大体观察,面积计算以及组织学切片来观察两侧伤口愈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和全血中血小板浓度。②两组创面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明显大于全血涂片。术后第5天,可见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炎性渗出物较少;术后第5~20天,两侧创面逐渐缩小,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创面缩小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新生皮肤较对照组成熟。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促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皮肤 缺损
下载PDF
Smad4 siRNA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Ⅰ型胶原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宝良 闫朝岐 +2 位作者 仲雷 张建国 杨学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62-2065,共4页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阻断smad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一个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新的靶点。目的:验证Smad4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8-10在哈尔...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阻断smad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一个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新的靶点。目的:验证Smad4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完成。材料:肝星状细胞HSC-T6体外培养,siRNA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采用Lipofectamine试剂转染,以含巨细胞病毒-β-半乳糖苷酶质粒作为转染阳性对照。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mad4siRNA转染组;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Smad4siRNA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将Smad4siRNA转染入肝星状细胞后行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各组分别于培养24h后收集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Smad结合转写因子(4XSBE)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Smad4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结果:Smad4siRNA有意义的抑制Smad4蛋白表达;Smad4siRNA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4XSBE转录报告基因的活性;Smad4siRNA从mRNA和蛋白水平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Smad4siRNA能够有效地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 小分子干扰RNA SMAD4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子诚 张金嵩 +3 位作者 李秀娟 籍雪颖 王艳婷 李元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67-2169,共3页
目的:研究表明,体内一定浓度的生长因子是保证眼球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过少或过量都会引起巩膜的异常改变。实验拟进一步验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体外培养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郑州大... 目的:研究表明,体内一定浓度的生长因子是保证眼球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过少或过量都会引起巩膜的异常改变。实验拟进一步验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体外培养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省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出生3d内3色豚鼠后部巩膜组织由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为Sigma公司产品。②实验过程及评估:采用器官组织块培养法获取原代巩膜成纤维细胞,选取传3,4代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0.1,0.5,5,10,50μg/L)对体外培养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①巩膜成纤维细胞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透亮呈梭形,在细胞密度较低时细胞排列成网状,密度较高时呈束状;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阳性反应产物,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巩膜成纤维细胞。②体外培养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生长周期:0.5,5,10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F=84.510,P=0.000〈0.05),最佳质量浓度为10μg/L。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处理48h后,与对照组比较,巩膜成纤维细胞GO—G1期百分比降低(78.2%下到64.5%,P〈0.05),而S期百分比显著升高(10.4%上升到16.4%,P〈0.05),增殖指数百分比增高(27.8%增高到56.5%,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巩膜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ER、PR、HER-2在绝经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裴静 余昌俊 +1 位作者 王本忠 胡向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 2)在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7例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 ...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 2)在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7例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 2定位和蛋白表达,比较它们相互之间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关系。结果 ER、PR定位于细胞核, HER 2定位于细胞膜,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9 1%、45 6%及 50 9%。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 271,P<0 05),与PR呈正相关(rs=0 748,P<0 01),与HER 2呈负相关 (rs=-0 347,P<0 01 );HER 2不仅与ER呈负相关 (rs= - 0 347,P<0 01),且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rs=0 269,P<0 05 )。ER、PR、HER 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ER、PR、HER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术后指导治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在绝经后,ER、PR、HER 2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用以判断预后的意义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黄芪皂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晋芳 焦金菊 +1 位作者 宋其蔓 白玉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926-2928,共3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黄芪皂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拟验证黄芪皂甙对系膜细胞增殖影响与其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7在辽宁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取高糖培养的第4~7代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黄芪皂甙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拟验证黄芪皂甙对系膜细胞增殖影响与其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7在辽宁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取高糖培养的第4~7代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皂甙50,100,200mg/L组4组,分别给予等量的高糖培养液及50,100,200mg/L黄芪皂甙,在给药后培养48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①MTT法显示培养48h后,黄芪皂甙50,100,200mg/L组的吸光度值A490nm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黄芪皂甙浓度增加而递减。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48h后,黄芪皂甙50,100,200mg/L组的G0/G1值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黄芪皂甙浓度增加而递增。结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50~200mg/L)内,黄芪皂甙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阻止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甙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周期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慧君 钱玉中 +1 位作者 杨继章 李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6402-6405,共4页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诱导的实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组织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变化,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1在白求恩国际...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诱导的实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组织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变化,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1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00±20)g,随机选出50只以备造模,另外10只作为对照组。在造模成功的大鼠中再随机选出10只作为模型组。②实验方法:采用10mg牛Ⅱ型胶原与100mg弗氏不完全佐剂和60mg卡介苗充分研磨后,以每支每点0.1~0.2mL(1g/L)从大鼠背部尾根部多点皮下注射,于10d后按上述方法和剂量再次重复免疫和制作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③实验评估:初次免疫后7周,剥离膝关节滑膜,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切除另侧膝关节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计算每个视野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阳性面积比,以其作为阳性反应细胞密度。结果:纳入大鼠60只,20只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关节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密度为0.75±0.1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阳性密度为0.48±0.17,与对照组0.78±0.21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变化与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大鼠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组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