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链脂肪酸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炎功能研究
1
作者 刘鹏 姚梦 +1 位作者 李志恒 潘万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盐中丙酸钠与丁酸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活性、一氧化氮(NO)、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SCFAs处理后巨噬细胞代谢活性;Gries...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盐中丙酸钠与丁酸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活性、一氧化氮(NO)、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SCFAs处理后巨噬细胞代谢活性;Griess试剂与ELISA法分别检测SCFAs干预经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NO与炎性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吞噬适宜浓度鼠伤寒沙门菌后,经SCFAs干预,平板稀释计数法检测吞噬0、5、10 h细菌存活数,同时检测各组10 h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丙酸钠与丁酸钠均能降低巨噬细胞代谢活性,降低LPS刺激后NO、IL-6及TNF-α水平,使巨噬细胞吞噬鼠伤寒沙门菌5 h与10 h后的胞内细菌数量增加。结论:丙酸钠与丁酸钠能降低由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增加鼠伤寒沙门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盐 鼠伤寒沙门菌 腹腔巨噬细胞 抗炎作用
下载PDF
弹性蛋白酶调节中性粒细胞炎性募集的功能研究
2
作者 刘洋 孟玲 +2 位作者 范思佳 任春光 张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对中性粒细胞炎性募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外源性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盐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通过腹膜炎过继性迁移、细胞体外趋化、流动室黏附、免疫荧光染色、细胞伸展等实验,检测N...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对中性粒细胞炎性募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外源性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盐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通过腹膜炎过继性迁移、细胞体外趋化、流动室黏附、免疫荧光染色、细胞伸展等实验,检测NE的抑制对中性粒细胞体内炎性募集、体外趋化、牢固黏附、细胞极化与伸展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及鲁米诺化学发光系统检测NE的抑制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活性氧(ROS)释放能力的影响。结果:西维来司钠盐预处理显著减弱了中性粒细胞体内炎性募集(P<0.001);减弱了中性粒细胞在体外趋化过程中对催化剂方向性的感知(P<0.05),减慢了趋化速率(P<0.05),降低了趋化距离(P<0.05);减少了中性粒细胞在炎性内皮细胞表面形成牢固黏附的能力(P<0.000 1),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P<0.01);但对中性粒细胞的伸展、极化及ROS的释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NE的抑制显著损害了中性粒细胞在体内外的炎性募集级联反应及吞噬作用,但对中性粒细胞的伸展、极化、ROS释放等功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弹性蛋白酶 西维来司钠盐 炎性募集
下载PDF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3
作者 朱永朝 李莉 +5 位作者 王拯 谭希鹏 陶金 丁璐 董辉 叶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 CD200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对成骨及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
4
作者 王鑫 黄金勇 +1 位作者 吾布力卡斯木·米吉提 谢增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1-1936,共6页
背景: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特定的分子模式在病原体免疫、细胞因子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既往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骨组织细胞同样表达Toll样受体。激活或抑制Toll样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成骨与破骨细胞功... 背景: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特定的分子模式在病原体免疫、细胞因子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既往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骨组织细胞同样表达Toll样受体。激活或抑制Toll样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成骨与破骨细胞功能造成显著影响。目的:总结Toll样受体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阐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Toll样受体参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检索截至2022年12月的PubMed、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Toll样受体,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英文检索词为“toll-like receptor,osteoblast,osteoclast,mesenchymal stem cells,macrophage,cytokine,signaling pathway”,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①Toll样受体可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直接调节成骨、破骨细胞分化;②Toll样受体的激活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发挥调节效应;③Toll样受体的激活能够对成骨、破骨细胞的生存及迁移能力产生影响;④在某些疾病及病理环境中,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被激活,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及其表型研究
5
作者 李雪银 吴传新 +3 位作者 刘慧玲 李丽 程莎 孙航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为研究IDO1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设计靶向IDO1基因的3条向导RNA(guide RNA,gRNA),分别构建IDO1-gRNA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包装成... 目的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为研究IDO1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设计靶向IDO1基因的3条向导RNA(guide RNA,gRNA),分别构建IDO1-gRNA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包装成Lenti-IDO1-gRNA慢病毒。利用Cas9慢病毒感染THP-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细胞株,再经Lenti-IDO1-gRNA慢病毒感染敲除IDO1基因,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株。T7E1酶切检测gRNA打靶效率,PCR产物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IDO1基因敲除效果。CCK8法检测IDO1基因敲除对THP-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b、CD68和CD14表达的影响,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成功构建了3种IDO1-gRNA重组质粒,3条gRNA均能有效编辑IDO1基因,以gRNA2编辑效率最高。经PCR产物测序和Western blot验证获得了3株THP-1 IDO1-KO单克隆细胞株,并发现IDO1基因敲除可抑制THP-1细胞增殖,下调THP-1巨噬细胞CD11b、CD68表达,上调CD14表达,增强THP-1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 成功构建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IDO1对THP-1细胞增殖活性、分化调节以及THP-1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为后续进一步探讨IDO1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基因敲除 THP-1细胞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细胞的浸润及其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
6
作者 李雨贤 段振铨 +7 位作者 王莹 谭雪玲 余小红 张媛媛 朱宝行 邱远 彭六生 邹全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4-1040,共7页
目的 检测B细胞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型特征并探究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3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切片进行B细胞表面标志CD19染色并分析其浸润数目... 目的 检测B细胞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型特征并探究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3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切片进行B细胞表面标志CD19染色并分析其浸润数目,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B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并通过趋化实验研究CXCL12-CXCR4轴对B细胞的趋化作用,最后分离纯化出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B细胞与自体的外周T细胞共培养,探讨B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细胞的浸润数目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且与正常胃组织来源的B细胞相比,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P<0.05);TCGA数据库表明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水平与CD1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15,P<0.01),胃癌患者临床样本的肿瘤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水平与B细胞浸润数目亦呈正相关(r=0.93,P<0.05),趋化实验证实CXCL12-CXCR4轴参与促进B细胞的趋化(P<0.05);尽管B细胞在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表达的IgM、IgG和IgA相当,但是体外共培养研究显示,与正常胃组织来源的B细胞相比,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 B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增加,其可能通过CXCL12-CXCR4轴被募集至肿瘤组织,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以参与促进胃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细胞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7
作者 尹建运 董庆华 +2 位作者 苏杭 黄莉 倪倩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效应的细胞,其在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并对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在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机...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效应的细胞,其在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并对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在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的免疫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机体中的作用,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Ⅰ型干扰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丹酚酸B抑制HuH-7细胞的Hippo/YAP通路机制研究
8
作者 余新梅 李利利 +2 位作者 张傲 邓洁 杨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 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人肝癌HuH-7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是否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TGF-β1 (9 pmol·L^(-1))或MST1/2抑制剂XMU-MP-1 (5、10μmol·L^(-1))刺激HuH-7细胞,... 目的 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人肝癌HuH-7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是否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TGF-β1 (9 pmol·L^(-1))或MST1/2抑制剂XMU-MP-1 (5、10μmol·L^(-1))刺激HuH-7细胞,用Sal B(50μmol·L^(-1))处理HuH-7细胞。用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YAP和TAZ的表达和分布,用Western blot检测p-MST1、MST1、p-YAP、YAP、p-TAZ、TAZ和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l B抑制了TGF-β1或XMU-MP-1刺激的HuH-7细胞的增殖。同时,Sal B抑制了TGF-β1刺激的HuH-7细胞的迁移。值得注意的是,与XMU-MP-1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不同,XMU-MP-1在本实验中不能明显促进HuH-7细胞的迁移。此外,Sal B可上调p-MST1、MST1、p-YAP、p-TAZ的蛋白表达,降低YAP、TAZ、CTGF的表达。结论 Sal B抑制HuH-7细胞的作用可能与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HuH-7 肝癌 Hippo/YAP TGF-Β1 XMU-MP-1
下载PDF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及潜在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张铎 路丽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恶性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TAN在肿瘤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TAN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介导其他免疫细胞协同抗肿瘤。另一方面,TAN也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重塑细胞外基质及参与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TAN在肿瘤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TAN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介导其他免疫细胞协同抗肿瘤。另一方面,TAN也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重塑细胞外基质及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以上TAN功能的异质性是其在肿瘤微环境中多种复杂机制的交互调控下形成的,对肿瘤的发展或抑制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阐明TAN的异质性、不同亚群转化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开发针对促肿瘤型中性粒细胞亚群的抑制类药物和疗法,还可进一步促进免疫治疗更多获益人群的新评估标准建立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异质性 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10
作者 王南楠 刘宇 +3 位作者 凌惠娟 牛可 朱亚玉 陈礼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DH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将NSCLC细胞系A549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DHA处理组;分别用DMSO和不同浓度的DHA(25、50和100μmol/L)处理A... 目的探讨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DH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将NSCLC细胞系A549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DHA处理组;分别用DMSO和不同浓度的DHA(25、50和100μmol/L)处理A549细胞,根据半抑制浓度(IC 50)选择最适浓度的DHA处理A549细胞0、24、48、72 h;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A对A549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黏附贴壁法去除单核细胞,随后与丝裂霉素C预处理的A549细胞按照10∶1比例共培养,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8^(+)T细胞比例及其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和100μmol/L DHA处理24 h后的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升高(P<0.01);DHA对A549细胞的IC 50为46.26μmol/L;依据IC 50浓度检测50μmol/L DHA处理A549细胞0、24、48、72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53%、53.50%、63.84%和69.91%,分别与前一观察时间点即0、24和48 h相比,细胞抑制率均增高(P<0.0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HA处理组的A549细胞集落形成数减少(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HA预处理组的A549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诱导的CD8^(+)T细胞的比例、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CD8^(+)T细胞比例均更高(P<0.01)。结论DHA能够抑制NSCLC细胞生长,促进NSCLC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免疫 CD8^(+)T细胞 穿孔素 颗粒酶B
下载PDF
microRNA-4281通过调节FOXP3引起Treg/Th17免疫失衡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
作者 王斯琪 梁敏 +1 位作者 田长玉 陈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 研究miR-428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筛选ITP中异常表达的miRNA。收集新诊ITP、治疗有效的ITP患者以及健康受试者,取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CD4^(+)T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 目的 研究miR-428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筛选ITP中异常表达的miRNA。收集新诊ITP、治疗有效的ITP患者以及健康受试者,取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CD4^(+)T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4281以及其他因子的表达量。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s和Th17细胞的含量。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检验miR-4281表达水平与各因子的关系。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4281在ITP中异常表达。与健康受试者和治疗有效的ITP患者相比,miR-4281的表达水平下降。ITP患者PBMCs中,miR-4281表达水平与Tregs含量和Treg/Th17呈正相关,与Th17细胞含量呈负相关;miR-4281可促进Tregs细胞的分化,并抑制Th17的分化;miR-4281表达水平与FOXP3表达水平正相关。结论 miR-4281表达水平在ITP中降低,这种降低可以抑制FOXP3的表达,导致Treg/Th17免疫失衡,促进ITP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281 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reg/Th17 FOXP3
原文传递
过表达miR-144-3p下调感染巨噬细胞 IL-6 mRNA抑制BCG的存活
12
作者 江升升 李杨 +5 位作者 李淑萍 李雪芳 张叶 周怀珩 刘晓倩 余晓丽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8-33,53,共7页
探究miR-144-3p对巨噬细胞IL-6 mRNA表达量和巨噬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为结核诊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建立BCG感染THP-1巨噬细胞模型,qPCR检测感染不同时间miR-144-3p和IL-6 mRNA表达变化;(2)瞬转miR-144-3p模拟物/抑制剂来过表达/抑制... 探究miR-144-3p对巨噬细胞IL-6 mRNA表达量和巨噬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为结核诊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建立BCG感染THP-1巨噬细胞模型,qPCR检测感染不同时间miR-144-3p和IL-6 mRNA表达变化;(2)瞬转miR-144-3p模拟物/抑制剂来过表达/抑制miR-144-3p后,qPCR检测感染不同时间miR-144-3p和IL-6 mRNA表达变化;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miR-144-3p和IL-6 mRNA的相关性;(3)CCK-8检测瞬转miR-144-3p模拟物/抑制剂后,CCK-8检测BCG感染的巨噬细胞增殖能力;CFU检测BCG存活状态。结果显示:(1)巨噬细胞感染BCG后,miR-144-3p和IL-6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miR-144-3p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IL-6 mRNA表达量在24 h达到峰值;(2)巨噬细胞感染BCG后,过表达miR-144-3p使IL-6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抑制miR-144-3p使IL-6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负相关性;(3)过表达/抑制miR-144-3p不影响巨噬细胞增殖能力,但过表达miR-144-3p能抑制巨噬细胞中BCG的存活。结论:BCG感染巨噬细胞后miR-144-3p和IL-6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过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iR-144-3p,miR-144-3p可能负调控IL-6 mRNA表达;过表达miR-144-3p能抑制BCG存活,进而增强巨噬细胞的先天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BCG THP-1巨噬细胞 miR-144-3p IL-6 mRNA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银屑病免疫诊疗基因
13
作者 王岩岩 刘斌 王永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银屑病免疫诊疗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公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CEO)下载三个银屑病基因表达谱数据集,分析其基因表达情况。针对与银屑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加权基因共表...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银屑病免疫诊疗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公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CEO)下载三个银屑病基因表达谱数据集,分析其基因表达情况。针对与银屑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来评估预测基因的诊断价值。此外,我们还使用ssGSEA法来评估银屑病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了两个靶基因(ANKRD18A和ANKRD33B)ROC曲线分析提示,这两个基因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经过进一步的基因相关性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可能是诊疗银屑病的重要基因。结论ANKRD18A、ANKRD33B可作为诊疗银屑病的潜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病 ANKRD18A ANKRD33B 免疫 浸润
下载PDF
肿瘤精准靶向免疫治疗的关键:T细胞受体抗原筛选技术
14
作者 朱润棣 李贵登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TCR所靶向的抗原信息有助于提高TCR-T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然而,高效、高通量的TCR抗原筛选技术的缺乏限制了TCR-T疗法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TCR抗原筛选技术用于解析TCR及其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信息。本文从抗原定向筛选、TCR定向筛选以及双向筛选三方面对TCR抗原筛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系统介绍其优缺点,展望TCR抗原筛选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未来抗原筛选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受体 抗原 TCR抗原筛选技术 TCR-T疗法
原文传递
B细胞在荷瘤小鼠PD-(L)1抗体治疗中的作用
15
作者 侯俊雷 杨学智 +3 位作者 董芬 查皓然 杨菲 朱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4-814,共11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B细胞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影响,阐明B细胞影响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队列,分析B细胞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B细胞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影响,阐明B细胞影响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队列,分析B细胞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免疫治疗响应的关系;使用TC-1和B16-OVA肿瘤细胞对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的皮下及肝脏进行荷瘤,构建肿瘤模型。比较B细胞清除对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对第15天的TC-1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明确T细胞的数目、功能及表型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B细胞表面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结果基于ICBatlas公共数据库中的ERP105482数据分析,肿瘤中CD19高表达的黑色素瘤患者PFS较低表达者更长(753 d vs 95 d,HR=0.3,95%CI:0.13~0.65,P=0.003)。B细胞在免疫治疗应答的患者中显著富集(P=0.01)。在小鼠TC-1肝脏荷瘤模型中,PD-(L)1抗体治疗后肿瘤质量明显减小(P<0.01),而B细胞的清除削弱了治疗效果。B细胞通过促进T细胞浸润和功能来增强PD-(L)1抗体治疗,且治疗后B细胞亚群发生变化,表现为PD-1低表达亚群增加(P<0.01)。结论PD-(L)1抗体治疗后,B细胞亚群中PD-1表达的下降可能是B细胞促进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B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Notch信号通路在感染过程中对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
16
作者 麦文豪 陈楚溪 +2 位作者 刘巧媛 宁云山 李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2-879,共8页
感染启动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依赖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T细胞等对病原体的识别与控制。Notch信号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通过相邻细胞间配受体结合被激活,进而协调细胞的重要生命过程。目前已证实Notch信号通路参与多种... 感染启动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依赖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T细胞等对病原体的识别与控制。Notch信号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通过相邻细胞间配受体结合被激活,进而协调细胞的重要生命过程。目前已证实Notch信号通路参与多种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成熟和激活,并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与其他通路的相互作用,并讨论在感染性疾病中以Notch信号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感染 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对免疫细胞的调控效应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亓茉言 郭振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413,共9页
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常被用于疾病筛查、病情监测和预后诊断。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肿瘤标志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例如,肿瘤来源的AFP对多种细胞类型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s)、T细胞等。CEACAM1、CEAC... 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常被用于疾病筛查、病情监测和预后诊断。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肿瘤标志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例如,肿瘤来源的AFP对多种细胞类型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s)、T细胞等。CEACAM1、CEACAM5和CEACAM6在胃肠道肿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EACAM5可以促进CD1d向T细胞的抗原呈递,也可以通过CEACAM1向NK细胞内传递抑制性信号;CEACAM6在肿瘤的转移进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唯一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的CEACAM家族的分子,CEACAM1不同亚型(CEACAM1-L/CEACAM1-S)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CA125即MUC16一方面可以通过与NK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发挥抑制肿瘤免疫的作用;另一方面,MUC16又能够促进DCs成熟。本文对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AFP、CEA和CA125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免疫调节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甲硫氨酸摄入限制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8
作者 廖先建 文静 +4 位作者 段家翔 向伦理 杨贞 何青盈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究甲硫氨酸摄入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M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3±2)g的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按... 目的探究甲硫氨酸摄入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M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3±2)g的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Sham组、LPS组和LPS+MR组。对各组小鼠的肺组织行HE染色和肺损伤病理评分。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及其相关趋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3,CCL3)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Sham组小鼠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的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LBP和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CD11b和F4/80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肺间质和肺泡巨噬细胞浸润明显;M-CSF、GM-CSF和CCL3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均<0.01)。MR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ALI,降低LPS组小鼠肺损伤病理评分(P<0.01);MR可以减少ALI小鼠肺组织LBP和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LPS组小鼠相比较,LPS+MR组小鼠肺组织CD11b、F4/80M-CSF、GM-CSF和CCL3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MR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减轻LPS诱导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 甲硫氨酸摄入限制 趋化因子 脂多糖
原文传递
多种代谢物与巨噬细胞极性调节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丹 辛彦龙 +4 位作者 庞依心 王梦杰 林语诗 熊晓蕃 耿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6-856,共11页
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一类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多样性和极化可塑性是其重要特征。从极化角度,巨噬细胞可大致分为具有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并具有较强促炎因子生成能力的M1型;或以表达抑炎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为主要特征的M2型。... 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一类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多样性和极化可塑性是其重要特征。从极化角度,巨噬细胞可大致分为具有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并具有较强促炎因子生成能力的M1型;或以表达抑炎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为主要特征的M2型。并且,巨噬细胞能够根据生理变化或疾病演进过程主动调节自身信号,使其向不同方向极化或重塑,从而趋向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代谢物是最重要的基本生理病理活动特征的外部因素之一,然而生理变化或疾病演进过程中,代谢物对巨噬细胞极性重塑的影响还有待归纳总结。因此,本综述以外泌代谢物或外泄的胞内代谢物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不同代谢物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梳理出多种疾病病理微环境存在的代谢物变化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对疾病进展的作用,旨在从多因素、多维度角度探讨细胞代谢物、巨噬细胞极化信号和疾病发生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极性重塑 代谢物 组织微环境 疾病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