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5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6全长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60
1
作者 韩为东 于力 +5 位作者 楼方定 王全顺 赵瑜 史子江 焦宏远 周建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克隆一个与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 (LRP1 6)的全长 c DNA序列 ,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 ,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 .首先用获得的一段 3kb DNA片段在 NCBI提供的 h ESTs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重叠克隆片段组装 ,... 克隆一个与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 (LRP1 6)的全长 c DNA序列 ,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 ,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 .首先用获得的一段 3kb DNA片段在 NCBI提供的 h ESTs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重叠克隆片段组装 ,再设计引物进行 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 ) .采用 Northern印迹方法进行组织表达分析 .以高通量基因组序列 (HTGS)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染色体定位 .对构建的克隆菌用 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后进行 SDS- PAGE,同时对重组体测序确证 .钓取了该基因全长 c DNA、推导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并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 1 q1 2 .2 .原核表达筛选获得了该基因重组子的一个缺失体 .对 LRP1 6基因全长 c DNA的序列分析提示 ,该基因可能编码两种 N端不同的蛋白质 ,且该基因的转录本可能存在一种丰度较低的剪接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相关基因 LRP16 重组蛋白 原核表达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蚯蚓纤溶酶新基因PV_(242)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义辉 梁国栋 +4 位作者 孙兆军 陈飞 付士红 柴玉波 侯云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0-614,共5页
从我国特有的双胸蚓属 (Lumbricusbimastus)蚯蚓体内提取到一种有纤维蛋白平板溶解活性的蛋白质 ,采用聚偏二氟乙烯膜 (PVDF)微量测序法测得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序列 ,依此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RT PCR获得其对应cDNA .该cDNA全长 888bp ,1~... 从我国特有的双胸蚓属 (Lumbricusbimastus)蚯蚓体内提取到一种有纤维蛋白平板溶解活性的蛋白质 ,采用聚偏二氟乙烯膜 (PVDF)微量测序法测得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序列 ,依此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RT PCR获得其对应cDNA .该cDNA全长 888bp ,1~ 72 6位核苷酸对应读码框架 (ORF) ,编码含 2 4 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 .终止子 (TAG)位于cDNA的 72 7~ 72 9位 ,其余核苷酸序列为 3′端非编码区 .成熟肽命名为蚯蚓纤溶酶PV2 42 .蛋白质预测得知蛋白质等电点为 4 33,含组氨酸 (His4 4 )及丝氨酸 (Ser191)两个活性位点 ;蛋白质由两个结构域组成 ,表面有活性裂隙 ;该蛋白质属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胰蛋白酶类 .经国际基因库等多种查询比较未见PV2 42 基因的报道 ,为首次发现的新基因 ,在国际基因库的输入号为GenBankAF10 96 4 8.随后构建了pTrxFUS PV2 42 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GI72 4中获得融合蛋白TrxA/PV2 42 的可溶性表达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表达蛋白 ,融合蛋白有纤维平板溶解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纤溶酶 新基因 PV242 克隆 表达 双胸蚓属 蛋白质测序
下载PDF
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搜索鉴定小鼠UBAP1基因及其数字化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钱骏 董利 +6 位作者 张必成 王洁如 周鸣 李忠花 李伟芳 李小玲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327,共5页
UBAP1(ubiquitinassociatedprotein 1)基因是最近克隆的一个定位于人类染色体 9p2 1 2 2鼻咽癌杂合性丢失高频区的泛肽相关蛋白家族新成员 .为了深入研究UBAP1基因的功能 ,利用计算机对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 ,EST)、UniGen... UBAP1(ubiquitinassociatedprotein 1)基因是最近克隆的一个定位于人类染色体 9p2 1 2 2鼻咽癌杂合性丢失高频区的泛肽相关蛋白家族新成员 .为了深入研究UBAP1基因的功能 ,利用计算机对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 ,EST)、UniGene等数据库进行综合搜索分析 ,结合cDNA克隆测序的方法 ,成功地获得了UBAP1基因在小鼠中的同源基因 .小鼠UBAP1基因cDNA全长为 2 6 76bp ,编码一个由 44 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在其蛋白质C端只有一个泛肽相关功能域 (UBAdomain) .与人UBAP1基因相比 ,两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 89%相同 .基于EST的数字化表达分析显示UBAP1基因在小鼠正常组织中广泛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序列标签 数据库搜索 小鼠 UBAP1基因 数字化表达分析 鼻咽癌 组织表达 基因克隆
下载PDF
电穿孔介导质粒DNA肿瘤内转移抑制恶性肿瘤生长与转移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丰 陈霞芳 +4 位作者 田毓华 吴继红 李凌 李川源 黄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4-740,共7页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 ,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 12 (IL 12 )、白介素 2 (IL 2 )、粒单细胞克...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 ,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 12 (IL 12 )、白介素 2 (IL 2 )、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 (GM CSF)等免疫调节因子或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2 1(VEGF12 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 (sFlk 1及ExTek)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局部 .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介导GFP表达质粒肌肉内转移的效率较高 ,GFP可在肌细胞内持续高水平表达 3周以上 ,而在肿瘤细胞内只能表达 4~ 6d ,但高电压短脉冲电击组肿瘤内GFP阳性细胞数比低电压长脉冲组高 2 6 8倍 .多次电击介导IL 12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组织内 ,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膀胱癌BTT gfp、人乳腺癌MCF 7及肝癌SMMC 772 1 gfp的生长 .MCF 7对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转移治疗较敏感 ,单独应用反义VEGF12 1、sFlk 1或ExTek即显示明确的治疗效果 .SMMC 772 1 gfp单独应用sFlk 1有效 .小鼠膀胱癌对单独应用反义VEGF12 1、sFlk 1或ExTek治疗效果不理想 ,但联合应用sFlk 1和ExTek仍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 ,甚至使肿瘤缩小或消失 .提示电穿孔技术是一项高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质粒DNA 肿瘤内转移 抑制 恶性肿瘤生长 基因治疗 免疫调节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应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快速确定(HIV-1)基因亚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均 潘品良 +5 位作者 邢辉 赵全壁 张峰 苏玲 陈秀珠 邵一鸣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6-304,共9页
应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Heterouduplex mobility assay,HMA) ,对来自我国云南、四川、新疆、浙江、广东、福建、天津7 省市73 份HIV 感染者样品,进行了HIV- 1 膜蛋白(env) 基因片... 应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Heterouduplex mobility assay,HMA) ,对来自我国云南、四川、新疆、浙江、广东、福建、天津7 省市73 份HIV 感染者样品,进行了HIV- 1 膜蛋白(env) 基因片段亚型分析。通过HMA 能确定亚型的有70 份,占样品总数的95-89 % (70/73) 。其中A 亚型2-86 % (2/70) ,F亚型2 .86 % (2/70) ,泰国B 亚型18 .58 % (13/70) ,欧美B 亚型8 .56 % (6/70) ,C亚型38 .57 % (27/70) ,E亚型28-57 % (20/70) 。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探讨3 份样品不能用HMA分型的原因,进一步对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树分析,并将两者结果的相互比较,两者对HIV- 1 分型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其亚型一致率达95-89 % (70/73) 。而3 份样品不能确定亚型的原因主要是,其env 基因区段与相应的参考亚型质粒毒株相比变异太大。这提示,为了提高HMA分型的敏感性,应不断地选择代表性好的毒株构建参考亚型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MA 序列测定 系统树 基因亚型 AIDS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制备 被引量:9
6
作者 梁东春 左爱军 +2 位作者 吴亚锋 郭刚 张镜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4-436,共3页
目的:建立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系统及rhIGF-1的初步纯化方法。方法:将人IGF-1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载体pBV220,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度诱导表达,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超滤离心纯化rhIG... 目的:建立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系统及rhIGF-1的初步纯化方法。方法:将人IGF-1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载体pBV220,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度诱导表达,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超滤离心纯化rhIGF-1,纯化产物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3-TdR掺入法测定所制备rhIGF-1的促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V-IGF-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与预期7.5ku大小相符的蛋白条带,WesternBlot证实该条带即为rhIGF-1。超滤离心一步纯化后rhIGF-1纯度即可达95%以上。H3-TdR结果显示,所制备的rhIGF-1可促进体外培养成肌细胞增殖。结论:成功建立了rhIGF-1的制备及纯化方法,表达产物经体外试验证实具有促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制备 Western rhIGF-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PBV220 温度诱导表达 细胞增殖活性 成肌细胞增殖 纯化方法 大肠杆菌 表达产物 BLOT 表达系统 质粒载体 原核表达 DH5Α 质粒转化 纯化产物
下载PDF
活动精子总数、精子形态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科 范立青 +2 位作者 刘薇 龚斐 朱文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过程中,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2009年1月1日~8月31日330周期IUI的资料,比较了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①... 目的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过程中,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该院2009年1月1日~8月31日330周期IUI的资料,比较了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①治疗周期中排卵前后两次授精A、B级精子总数均≥(10×106)和均<(10×106)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6%和9.0%,差异有显著性(P<0.05);若排卵前授精≥(10×106),排卵后<(10×106),其临床妊娠率为15.1%,与上述两组相比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精子正常形态率<6%与精子正常形态率6%~10%、≥10%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需要有10×106以上的A、B级精子总数,且排卵前授精和排卵后授精有相似的重要性;②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精子正常形态率≥6%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精子总数 精子形态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内皮抑素的体外表达及对内皮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雪军 伍志坚 +2 位作者 吴小兵 封多佳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一有希望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方法。在实验中构建了含有人内皮抑素 (endo 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 -hE。所包装纯化的重组病毒滴度达 0 5× 10 12 v g /ml。rAAV -hE能有效感染培养细胞 ,...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一有希望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方法。在实验中构建了含有人内皮抑素 (endo 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 -hE。所包装纯化的重组病毒滴度达 0 5× 10 12 v g /ml。rAAV -hE能有效感染培养细胞 ,EI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内皮抑素浓度达 36 4 2ng/ml。rAAV介导所表达的内皮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 - 30 4 )和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CE)具有抗增殖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6 8 1%和 4 1 6 %。此结果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载体 介导 人内皮抑素 体外表达 内皮细胞 换制作用 抗血管生成 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DNA芯片制作原理及其杂交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天浩 张春平 +1 位作者 张光寅 陈瑞阳 《生物工程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4-68,共5页
文章讨论了DNA芯片的制作原理和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依其结构 ,DNA芯片可分为两种形式 ,DNA阵列和寡核苷酸微芯片。DNA芯片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光导原位合成法和自动化点样法。DNA芯片与标记的探针或DNA样品杂交 ,并通过探测杂交信号谱型... 文章讨论了DNA芯片的制作原理和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依其结构 ,DNA芯片可分为两种形式 ,DNA阵列和寡核苷酸微芯片。DNA芯片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光导原位合成法和自动化点样法。DNA芯片与标记的探针或DNA样品杂交 ,并通过探测杂交信号谱型来实现DNA序列或基因表达的分析。适应于DNA芯片的发展 ,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杂交信号检测方法。主要有激光荧光扫描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结合使用CCD相机的荧光显微镜、光纤生物传感器、化学发生法、光激发磷光物质存储屏法、光散射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芯片 分子杂交 信号检测 制作原理 杂交信号
下载PDF
茯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清乐 王秋颖 +1 位作者 曾念开 王怀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3-1735,共3页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灭活原生质体 遗传育种 原生质体转化法 基因工程法 茯苓 生物工程技术 优良品种
下载PDF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 5'端的修饰提高其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智清 张颖 +8 位作者 路秀华 王世骢 邵魁 马丽娟 李玉英 周圆 姚立红 贺秉坤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人工合成的寡聚DNA引物,对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cDNA作了修饰。在不改变氨基酸的前提下,将一些G或C改成A或T,以避免形成不利的二级结构,并将一些密码子换成大肠杆菌喜用的密码子。修饰后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人工合成的寡聚DNA引物,对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cDNA作了修饰。在不改变氨基酸的前提下,将一些G或C改成A或T,以避免形成不利的二级结构,并将一些密码子换成大肠杆菌喜用的密码子。修饰后的GMCSF cDNA在大肠杆菌的表达水平高于其母株。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检测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天然GM-CSF的构型和生物学活性。部分纯化的重组人GM-CSF已用于维持依赖人GM-CSF的TF-1细胞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干扰素-β1b的高效表达、纯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武平 吕宏亮 +8 位作者 段招军 张丽萍 刘永清 吴斌文 陈勇 张成海 衣作安 魏开坤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IFN - β1b是大肠杆菌产生的 17位Cys被Ser替换的人IFN - β的类似物 ,为了获得高表达 ,使用了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 ,人工合成了IFN - β - 1b基因 ,插入质粒 pBV2 2 0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IFN - β1b的制备过程 ,包括发酵和一系列... IFN - β1b是大肠杆菌产生的 17位Cys被Ser替换的人IFN - β的类似物 ,为了获得高表达 ,使用了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 ,人工合成了IFN - β - 1b基因 ,插入质粒 pBV2 2 0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IFN - β1b的制备过程 ,包括发酵和一系列的纯化步骤。经修饰 ,IFN - β1b基因在启动子PRPL 控制下发酵表达 ,合成的蛋白质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培养的细菌经收集、裂解后 ,将包涵体释放出来 ,包涵体经含SDS的溶液溶解 ,DTT还原。纯化过程包括有机溶剂抽提、分子筛层析、脱盐、氧化复性和反相层析 ,并用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IFN - 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β1b 高效表达 纯化 抗病毒活性 反相高效层析 HPLC
下载PDF
土壤农杆菌转化的长春花冠瘿细胞培养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宁宁 王淑芳 +2 位作者 田俊英 李霞 朱亮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以土壤农杆菌C_(58)诱导的长春花冠瘿组织与从长春花茎、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比较,发现冠瘿组织在生长、总吲哚生物碱含量及药用成份阿吗碱含量等方面都优于愈伤组织。测定了光照、温度、蔗糖浓度及外加L-色氨酸前体等,对长春花... 以土壤农杆菌C_(58)诱导的长春花冠瘿组织与从长春花茎、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比较,发现冠瘿组织在生长、总吲哚生物碱含量及药用成份阿吗碱含量等方面都优于愈伤组织。测定了光照、温度、蔗糖浓度及外加L-色氨酸前体等,对长春花冠瘿细胞的生长、总生物碱及阿吗碱含量的影响,为长春花冠瘿细胞培养生产吲哚生物碱的实际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冠瘿组织 细胞工程
下载PDF
离心机训练对大鼠脑和心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雪清 刘丽 +2 位作者 王烨 曹颖 罗超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0-794,共5页
分析离心机训练对大鼠脑和心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从中筛选正加速度 (forwardaccel eration ,+Gz)高耐力相关基因 .雄性SD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训练 ,刺激G值从 + 7Gz~ + 12Gz ,每天增加 + 0 5Gz ,第 12d重复 + 12Gz刺激 ,第 13d在... 分析离心机训练对大鼠脑和心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从中筛选正加速度 (forwardaccel eration ,+Gz)高耐力相关基因 .雄性SD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训练 ,刺激G值从 + 7Gz~ + 12Gz ,每天增加 + 0 5Gz ,第 12d重复 + 12Gz刺激 ,第 13d在离心机上通过测定动物的 +Gz耐力筛选出高耐力动物 ,立即断头处死 ,取全脑和心脏组织 ,分离其mRNA .将此mRNA与未处理动物相应组织来源的mR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 ,获得的相关EST(expressionsequencetag ,EST)进行序列测定 ,并经BLAST进行计算机分析 .结果获得 88条与离心机训练相关的EST ,其中 4 4条为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 ,4 4条为未知基因的部分序列 .提示离心机训练对大鼠脑和心脏组织基因表达有影响 ;这些相关基因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训练 抗荷耐力 基因表达 抑制性消减杂交 脑组织 心肌组织
下载PDF
重组人α2a干扰素的高效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智刚 周园 +3 位作者 李玉英 张智清 苏成芝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构建了人α2a型干扰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平均为10~ IU/L菌液。还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经盐酸胍裂解菌体、硫酸铵沉淀、酸化处理,再经阴、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使表达产物纯化了1072倍... 构建了人α2a型干扰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平均为10~ IU/L菌液。还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经盐酸胍裂解菌体、硫酸铵沉淀、酸化处理,再经阴、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使表达产物纯化了1072倍,比活性达1.2×IO~ IU/mg蛋白,达到序列纯,回收率达54%。表达产物N端2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与IFN-α2a cDNA推导的序列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基因表达 α型
下载PDF
抗病毒蛋白MxA的诱导和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吉成 盛伟华 +2 位作者 李丽娥 贡海蓉 徐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研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或3型腺病毒(A_3)分别对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用 12或24 h,并用Westem blot法或FACS法,分别对M蛋白的表达进... 目的 研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或3型腺病毒(A_3)分别对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用 12或24 h,并用Westem blot法或FACS法,分别对M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重组的MxA和IFNα2b进行抗病毒效应实验。结果 (1)低浓度的 IFNα2b(> 1×10~#IU/L)和Ad_3(>200 TCID_50),均可诱导相应细胞表达 MxA;(2)10μg/L MxA可抵抗20个 TCID_(50)的 HSV-I、Polio. V感染 Vero细胞、Ad_3感染HeLa细胞,抵抗200个TCID_(50)的VSV感染Wish细胞。结论MxA只能由干扰素(INFα2b)或病毒诱导产生,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A 基因表达调控 INFα2b 腺病毒 微量细胞病变抑制试验
原文传递
蚓激酶的克隆及其对BHK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兆军 梁国栋 +6 位作者 陈飞 付士红 沈悦 柴玉波 李晓宇 徐义辉 侯云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6-779,共4页
Lumbrukinase gene from earthworm ( L.bimastus ) was obtained by RT\|PCR. The product, PI 239 , was sequenced and analyzed by biology programs and database. The gene including signal peptide 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 Lumbrukinase gene from earthworm ( L.bimastus ) was obtained by RT\|PCR. The product, PI 239 , was sequenced and analyzed by biology programs and database. The gene including signal peptide 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into an eukaryotic vector and the clones were obtained by transferring into BHK cells. The gene was fused with EGFP gene at C\|terminal to be detected conveniently by its fluorescence. The lumbrukinase gene PI 239 has 852 nucleotides that code for 239 amino acid residues as mature peptide chain. The N terminal of PI 239 shares certain homology with those known lumbrukinase. The enzyme contains relative more acidic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has homology to serine protease. It belongs to the acidic protein, serine protease. Conformation prediction indicates that its secondary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s of β sheet. It has two super secondary structure motifs with the active sites Asp188 and Ser189 in between. The DNA and mRNA of the whole gene could be detected in BHK clones, but no recombinant protein detected. Under cofocal microscope, the cells transferred with fused gene showed fluorescence indicating that the fused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addition, the cells containing the fused gene died soon while most of the control cells were still alive. It seemed that the protein could be expressed in BHK cells as a cytotoxin, though at a low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克隆 BHK细胞 作用
下载PDF
pemt2-cDNA的转染抑制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c-Met及Bcl-2的表达并诱发凋亡 被引量:6
18
作者 邹伟 李兆育 +3 位作者 李亚丽 马克里 夏泉 崔肇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为探讨磷脂酰乙醇胺 N 甲基转移酶 2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N methyltransferase 2 ,PEMT2 )的转染抑制大鼠肝癌CBRH 7919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构建了带有完整的pemt2 cDNA基因质粒载体 ,经转染和鉴定 ,确知其在大鼠肝癌细胞系CB... 为探讨磷脂酰乙醇胺 N 甲基转移酶 2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N methyltransferase 2 ,PEMT2 )的转染抑制大鼠肝癌CBRH 7919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构建了带有完整的pemt2 cDNA基因质粒载体 ,经转染和鉴定 ,确知其在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 7919细胞中稳定高表达 .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c Met(HGF的受体 )及抗凋亡蛋白Bcl 2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和是否诱发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在转染高表达细胞中 ,c Met及Bcl 2的表达下调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 ,在转染pemt2 cDNA的高表达细胞中 ,G1期细胞增加 ,S期细胞减少 ,并在G0 期出现一个凋亡峰 .琼脂糖凝胶电泳谱显示梯状条带 .结果表明 :pemt2的转染可使大鼠肝癌细胞的c Met及Bcl 2的表达下调 ,并发生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 PEMT2 磷脂酰胆碱 肝癌细胞 凋亡 C-MET Bcl-2 转染 表达抑制
下载PDF
ASDP/ASDE3作为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新型复合佐剂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柳钟勋 左增艳 +4 位作者 林赴田 于锋 许津 宋坤改 刘海群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9-314,共6页
以中药当归[Angelica sincnsis(Oliv) Diels]研制的新型复合免疫佐剂——ASDP/ASDE3与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合用,经动物试验表明,其免疫佐剂效果明显优于现用的氢氧化铝胶佐剂,免疫动物血清抗-HBs水平... 以中药当归[Angelica sincnsis(Oliv) Diels]研制的新型复合免疫佐剂——ASDP/ASDE3与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合用,经动物试验表明,其免疫佐剂效果明显优于现用的氢氧化铝胶佐剂,免疫动物血清抗-HBs水平及阳转率均比后者高,且疫苗的ED50可降低3~4倍。动物多途径局部及整体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均显示毒性很小,说明ASDP/ASDE3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型免疫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工程疫苗 免疫佐剂
下载PDF
鼻咽癌侯选抑瘤基因BRD7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聂新民 张必成 +6 位作者 向娟娟 朱诗国 周鸣 董利 余鹰 李小玲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1-634,共4页
BRD7基因是一个鼻咽癌侯选抑瘤基因 ,为了构建BRD7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得到表达 ,设计了带有SalⅠ ,NotⅠ酶切位点的引物 ,以已构建好的质粒 pGEM TEasy/BRD7为模板 ,用PCR扩增出BRD7基因的完整阅读框架 ,并用SalⅠ ,No... BRD7基因是一个鼻咽癌侯选抑瘤基因 ,为了构建BRD7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得到表达 ,设计了带有SalⅠ ,NotⅠ酶切位点的引物 ,以已构建好的质粒 pGEM TEasy/BRD7为模板 ,用PCR扩增出BRD7基因的完整阅读框架 ,并用SalⅠ ,NotⅠ酶切PCR产物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然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连接 ,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GEX 4T 2 /BRD7,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 ,表达载体构建正确 .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 5后用IPTG诱导 ,成功表达了一分子质量约为 90ku的融合蛋白 ;37℃诱导 4h后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 (PAGE)电泳后 ,经扫描分析该融合蛋白产量占菌体蛋白总量 2 8 4 8% ,蛋白质印迹 (Western blot)证实了该融合蛋白的表达获得成功 .这为BRD7基因的蛋白纯化及抗体制备 ,进一步开展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侯选抑瘤基因 BRD7 构建 表达 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