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5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和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麻超 汪雪 +1 位作者 王瑞 武晓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目的:考察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以及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和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方法:利用心理资本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压力知觉量表对1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 目的:考察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以及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和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方法:利用心理资本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压力知觉量表对1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压力知觉与心理资本(r=-0.67,P<0.001)、认知重评(r=-0.48,P<0.001)和表达抑制(r=-0.08,P<0.01)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与认知重评(r=0.65,P<0.001)、表达抑制(r=0.18,P<0.001)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r=0.37,P<0.001)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控制性别后,认知重评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间具有中介效应,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间具有遮掩效应。结论: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增加大学生对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频率和减少对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频率来降低其感知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压力知觉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2
作者 伍如昕 赵慧敏 +1 位作者 蔡嘉欣 杨燕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等多种统计分析;利用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构建的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包括支持条件、健康基础、自我认知3个维度共12个条目。研究编制的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信效度良好,各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在0.832~0.870之间,整体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50;结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2)/df为2.214,CFI、NFI、TLI等拟合数据基本在0.9以上,RMSEA值为0.051,所有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在0.7以上,各维度的组合信度CR值都在0.8以上、AVE值均在0.5以上,居民健康获得感与校标变量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0.289,P<0.01)。结论:编制的3维度12题项测量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较好反映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可作为测量我国居民健康获得感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健康获得感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大学生社会适应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
3
作者 陈永涌 徐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5-301,共7页
目的:以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发展趋势及其个体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994名大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并从各个学院共选取了665名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最后用... 目的:以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发展趋势及其个体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994名大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并从各个学院共选取了665名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最后用HL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总体是中等偏上的,并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t=-4.863,P<0.001);②社会适应水平随时间发展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0.185(SE=0.052,P<0.01);③性别(t=-2.631,P<0.01)和民族(t=-2.516,P<0.05)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会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纵向研究 多层线性模型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责任感、生命态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白琴 胡慧慧 +1 位作者 许鹏 蔡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责任感、生命态度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高校一、二、三3个年级大学生共1542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arenta...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责任感、生命态度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高校一、二、三3个年级大学生共1542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生命态度量表、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20,CHQ-20)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评分、生命态度评分及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关爱得分、父母鼓励自主、父母控制评分在留守经历、成长地、独生子女、贫困生、家庭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责任感呈负相关性(r=-0.318,P<0.05),与生命态度呈负相关性(r=-0.578,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中分维度父母关爱得分、父母鼓励自主评分呈负相关性(r=-0.428,-0.443;P<0.05),与父母控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性(r=0.36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有留守经历、成长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或其他家庭、家庭贫困、父母关爱评分低、父母鼓励评分低、父母控制评分高、生命态度评分低,则心理健康水平低(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处于良好状态,与父母养育方式、生命态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父母养育方式 社会责任感 生命态度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神经质人格与医学生无手机恐惧的关系: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媛媛 扶长青 冉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了解神经质人格对医学生无手机恐惧的影响及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和无手机恐惧量表对312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无手机恐惧得分为54.23±14.28分,不存在显著的... 目的:了解神经质人格对医学生无手机恐惧的影响及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和无手机恐惧量表对312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无手机恐惧得分为54.23±14.28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生源地差异;(2)神经质人格、错失焦虑和无手机恐惧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r=0.257~0.486,P<0.01);(3)错失焦虑在神经质人格和无手机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219),占总效应的37.13%。结论:医学生无手机恐惧现象比较普遍,神经质人格可以直接影响医学生无手机恐惧,也可以通过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医学生无手机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质人格 错失焦虑 无手机恐惧 医学生
原文传递
流动儿童社会排斥、自尊、亲子依恋与抑郁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6
作者 张樱樱 姜涛 +2 位作者 叶子青 王礼申 叶一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为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自尊、亲子依恋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385名流动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纵向追踪调查。采用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对前、后两次4个研究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控制年龄和性别作用后显示... 目的:为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自尊、亲子依恋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385名流动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纵向追踪调查。采用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对前、后两次4个研究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控制年龄和性别作用后显示:①流动儿童前测社会排斥可以预测其后测抑郁水平(β=0.12,P<0.01);②流动儿童前测自尊在社会排斥对抑郁的即时和延时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11和0.03;③流动儿童前测亲子依恋在其前测社会排斥影响后测抑郁的中介路径前半段中起延时调节作用,调节效应值为-0.12。结论:①社会排斥可以预测流动儿童的抑郁水平;②自尊在社会排斥和流动儿童抑郁中起即时和延时中介作用;③亲子依恋能够延时调节流动儿童社会排斥与自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排斥 自尊 亲子依恋 抑郁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对中介作用
7
作者 凌宇 周雅婷 +1 位作者 袁言云 尹霞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的社会流动信念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对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流动信念量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645名脱贫家庭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主观家庭经济地位、一般... 目的:探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的社会流动信念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对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流动信念量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645名脱贫家庭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主观家庭经济地位、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呈显著正相关(r=0.18,0.21;P<0.01);2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的直接效应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的整体中介作用均显著,中介效应值是0.04;3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的相对中介作用显著,与中等组相比,高分组相对中介效应显著,相对中介效应值是0.08,低分组不显著。结论:主观家庭经济地位既可直接影响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也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社会流动信念,且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高分组中还存在相对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信念 主观家庭经济地位 一般自我效能感 脱贫家庭儿童
原文传递
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8
作者 李跃 尹珊珊 +1 位作者 陈爱国 朱风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107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应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107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应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方法效应分析。结果:1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控制(r=0.457,P<0.01)和心理弹性(r=0.475,P<0.01)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1),三者都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448,-0.586,-0.567;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包括3条路径,分别为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61;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68;自我控制→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71。结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降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其既可以直接影响低年级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的中介变量间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低年级大学生 链式中介 自我控制 心理弹性 攻击行为
原文传递
实习护生医学叙事和共情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
9
作者 范晓婷 孙华昌 张海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10-616,共7页
目的:探究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的路径关系,为实习护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使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人文关怀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对山东省内5所三甲级医院的38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探究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的路径关系,为实习护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使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人文关怀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对山东省内5所三甲级医院的38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r=0.799,0.623;P<0.01);医学叙事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766,P<0.01),共情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623,P<0.01),共情能力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89,总效应值为0.95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之比为19.8%。结论:目前我国临床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较低,共情能力在实习护生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叙事能力 共情能力 人文关怀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理论模型与量表编制
10
作者 邓彩艳 金盈楹 +3 位作者 高舒雅 杨倩颖 刘伟方 王瑛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目的:旨在构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编制适合的获得感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初测问卷题项,然后分别进行了初测和正式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 目的:旨在构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编制适合的获得感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初测问卷题项,然后分别进行了初测和正式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并确定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正式量表。结果:(1)本研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人民获得感的5个因子: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社会获得感、文化获得感、生态获得感,累积解释总变异的65.008%;(2)正式量表包含5个维度30个题项,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人民获得感五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2.93,P<0.001,TLI=0.923,CFI=0.930,RMSEA=0.057);(3)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57,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97、0.838、0.896、0.801、0.913,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4)量表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小于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各维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致性,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正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评估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的获得感,对提升人民获得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自贸港建设 人民获得感 理论模型 量表编制
原文传递
数字原住民特征对大学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链式中介模型
11
作者 孔令芳 刘辉 +1 位作者 何文广 赵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目的:基于人-情感-认知-执行交互作用(I-PACE)模型考察大学生数字原住民特征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以及错失恐惧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数字原住民量表、特质—状态错失恐惧量表、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量表... 目的:基于人-情感-认知-执行交互作用(I-PACE)模型考察大学生数字原住民特征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以及错失恐惧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数字原住民量表、特质—状态错失恐惧量表、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0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数字原住民特征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β=0.319,P<0.001);②错失恐惧与自我控制分别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14、0.067;③错失恐惧与自我控制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39。结论:数字原住民特征不仅直接影响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还通过错失恐惧和自我控制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原住民特征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 错失恐惧 自我控制
原文传递
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12
作者 冯蓉 吴悦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 目的:探讨内隐情绪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隐情绪信念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心盛量表对11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隐情绪信念与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及心理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r=0.443,0.502,0.464;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53,0.757;P<0.01)。认知重评、心理韧性分别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和心理韧性在内隐情绪信念与心理幸福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通过培养成长型内隐情绪信念,可以帮助个体主动使用认知重评等适应性调节策略来提高心理韧性,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 内隐情绪信念 认知重评 情绪调节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孤独感的作用路径
13
作者 陶梦阳 孙丽君 +3 位作者 郭飞 张建华 董锦锦 杨世昌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背景焦虑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手机成瘾和孤独感均对大学生焦虑存在影响,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探讨孤独感在大学... 背景焦虑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手机成瘾和孤独感均对大学生焦虑存在影响,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探讨孤独感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于2023年12月21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高校14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UCLA孤独感量表(UCLA-L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3.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2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50%。大学生MPATS评分与SAS和UCLA-L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4、0.387,P均<0.01),UCLA-LS评分与S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1,P<0.01)。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160(95%CI:0.118~0.173),占总效应的33.97%。结论手机成瘾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焦虑,孤独感可能是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之间的作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成瘾 焦虑 孤独感
下载PDF
社区居家老年人心理健康与活力老化、身体活动的关系
14
作者 贾红力 蒋佩佩 +4 位作者 陈乐 郑春贵 孟凤 刘勇 王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老年人心理健康与活力老化、身体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3个社区581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杜克活动状况指数(DASI)、活力老化量表、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单因...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老年人心理健康与活力老化、身体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北省邢台市3个社区581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杜克活动状况指数(DASI)、活力老化量表、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评分、活力老化评分、积极情绪评分及消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评分、活力老化评分、积极情绪评分及消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19,16.411,9.524,22.569;P<0.001);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的活力老化评分、积极情绪评分及消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6,13.293,20.706;P<0.001);不同月收入老年人的积极情绪评分、消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19,11.723;P<0.001);是否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评分、活力老化评分、积极情绪评分及消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2,2.474,6.947,7.033;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活力老化呈负相关(r=-0.471,-0.356;P<0.05),与身体活动呈正相关(r=0.518,P<0.05);消极情绪与活力老化呈正相关(r=0.592,P<0.05),与身体活动呈负相关(r=-0.343,P<0.05)。以积极情绪评分、消极情绪评分为因变量,结合单因素分析,按纳入(α=0.05)、排除(β=0.10)标准,将6个自变量(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疾病、身体活动、活力老化)纳入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低文化程度、低月收入、患慢性疾病、身体活动评分低及活力老化评分高,则社区老年人消极情绪越强,积极情绪体验越少(t=-3.107,2.871,6.541,-4.006,8.769,-7.507,-9.142,8.724,6.883,-5.589,-8.190,6.706;P<0.05)。结论:社区居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受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及慢性疾病影响,且与其身体活动、活力老化现状有关,高龄、低文化程度、低月收入、患慢性疾病、身体活动少及活力老化高,会导致社区居家老年人消极情绪体验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减少,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居家老年人 身体活动 活力老化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
15
作者 赵雨露 张野 +1 位作者 付杨 王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基于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与精神病理学跨诊断模型,考察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青少年遭受网络排斥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愤怒反刍思... 目的:基于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与精神病理学跨诊断模型,考察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青少年遭受网络排斥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愤怒反刍思维量表及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对辽宁省两所中学的910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愤怒反刍在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间的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7。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在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3、0.05。结论:网络排斥能够直接影响网络攻击行为,也能够通过愤怒反刍的单独中介作用、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现实排斥只能够通过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排斥 网络排斥 心理一致感 愤怒反刍 网络攻击行为
原文传递
年龄变化觉知量表(AARC-50)在中国老年人中的信效度检验
16
作者 高先燕 赵怡霖 +1 位作者 任海涛 张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目的:检验50条目的年龄变化觉知量表(the 50-Item Questionnaire of Awareness of Age-related Change,AARC-50)在中国老年人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老年人年龄变化觉知量表、个人老化体验量表和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对960名60岁及以上... 目的:检验50条目的年龄变化觉知量表(the 50-Item Questionnaire of Awareness of Age-related Change,AARC-50)在中国老年人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老年人年龄变化觉知量表、个人老化体验量表和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对96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施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含49个条目的修订后量表呈现了原量表的2因子模型,即增益因子和减损因子(各包含5个维度),解释总变异的73.26%的,10个维度的因子载荷均在0.79~0.89;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其具有良好拟合度(χ^(2)=130.11,df=32,χ^(2)/df=4.07,CFI=0.97,TLI=0.96,SRMR=0.05,RMSEA=0.08)。修订后量表信度较好,Cronbach'sα系数为0.86,增益因子和减损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和0.90。4周后对56人的重测信度为0.84,增益因子和减损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93和0.94。量表还被证实具有良好区分度、效标关联效度及跨性别的等值性。结论: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中国老年人年龄变化觉知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变化觉知 量表 老年人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主观幸福感稳定性的形成机制(综述)
17
作者 陈世民 王丽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稳定性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元分析表明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幸福具有不同的稳定程度。人格的稳定性、环境的稳定性和幸福的适应性是主观幸福感稳定性形成的重要基础。不同人格特质者具有不同的情感基线水平,其人际交往、兴趣活动... 稳定性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元分析表明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幸福具有不同的稳定程度。人格的稳定性、环境的稳定性和幸福的适应性是主观幸福感稳定性形成的重要基础。不同人格特质者具有不同的情感基线水平,其人际交往、兴趣活动、情绪调节等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稳定性。本文有助于全面地理解主观幸福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稳定性 环境 人格 幸福的适应性
原文传递
特质愤怒与大学生心智化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8
作者 岳封疆 袁帅 +1 位作者 肖光燕 江雪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特质愤怒对大学生心智化的影响以及消极反刍思维和积极反刍思维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特质愤怒修订量表、大学生反刍思维量表、心智化RFQ-8量表对1173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特质愤怒与积极反刍思维和心智化... 目的:探讨特质愤怒对大学生心智化的影响以及消极反刍思维和积极反刍思维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特质愤怒修订量表、大学生反刍思维量表、心智化RFQ-8量表对1173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特质愤怒与积极反刍思维和心智化之间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反刍思维显著正相关;消极反刍思维与积极反刍思维和心智化显著负相关;积极反刍思维和心智化显著正相关;②特质愤怒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心智化水平,还可以通过消极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心智化水平,直接效应值为-0.226,间接效应值为-0.258;③积极反刍思维对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β=-0.066,P<0.05)、中介效应前半段路径(β=0.080,P<0.001)和后半段路径(β=-0.140,P<0.001)均能够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特质愤怒可直接负向预测大学生心智化水平,也可通过消极反刍思维间接预测大学生心智化水平;积极反刍思维对特质愤怒影响大学生心智化的直接路径和前后半段中介路径均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愤怒 心智化 积极反刍思维 消极反刍思维
原文传递
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纵向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双重作用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皮陆杨 张桂莲 +2 位作者 何坤镁 莫欣欣 郭蕾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时间间隔为6个月的两次施测。结果:(1)自我同情可以显...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时间间隔为6个月的两次施测。结果:(1)自我同情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β=-0.38,P<0.001)和焦虑(β=-0.34,P<0.001);(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路径间起中介作用,Bootstrap值分别为-0.28、-0.23,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42,-0.14]、[-0.40,-0.09];(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0.13,P<0.01)。结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同情和大学生情绪问题间存在“双重作用”。一方面,自我同情可以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和焦虑;另一方面,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调节了自我同情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关系,随着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的升高,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抑郁的预测作用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情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抑郁 焦虑
原文传递
同情恐惧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修订及信效度验证
20
作者 贾骏 秦勤 江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分析中文版同情恐惧量表(FCS)的信效度,探讨其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873名青少年(12~18岁)进行问卷发放并获得有效数据,以基本移情量表中文版(BES-C)、同情心量表为效标测量FCS的心理特性,间隔1个月后,... 目的:分析中文版同情恐惧量表(FCS)的信效度,探讨其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873名青少年(12~18岁)进行问卷发放并获得有效数据,以基本移情量表中文版(BES-C)、同情心量表为效标测量FCS的心理特性,间隔1个月后,随机抽取86名学生重测FCS。结果:①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删除原量表中的7个项目,获得包含31个项目的三因素结构的中文版FCS,其二阶三因子模型拟合良好(RMSEA=0.68,CFI=0.838,TLI=0.826);②FCS总量表和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26、0.775~0.899;重测系数分别为0.991、0.591~0.853(P<0.01);FCS总分及各因子与BES-C、同情心量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修订的FCS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未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恐惧 信度 效度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