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9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雪艳 王芳 +7 位作者 李春华 唐光孝 郑娇凤 王惠秋 李玉蕊 王佳男 舒伟强 吕圣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7,共9页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继发性肺结核组(934例)。按照随机分组(通过R语言的sample函数实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1402例,70.0%)和测试集(602例,30.0%)。所有图像采用肺野自动分割算法,获得肺野区域。进一步采用BasicNet和DenseNet算法进行三组间的分类研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测试数据中,将最优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2例独立测试集中,DenseNet模型的性能优于BasicNet模型,两种模型的平均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1%和89.4%、79.7%和74.0%、89.4%和86.6%、86.2%和83.3%。其中,DenseNet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低年资医生(准确率分别为90.7%和89.1%,Kappa=0.677),与中年资和高年资医生的诊断水平(准确率分别为90.7%、92.2%和95.3%,Kappa值分别为0.746和0.819)保持高度一致性。结论:DenseNet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继发性肺结核,与放射科中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准相当,可以作为继发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模型 统计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韦艳 李爱琴 +5 位作者 赵鹏 杨长宝 晋辉 毋领娟 柴文文 郑海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病变管径相关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OCT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IVUS,混合斑块、斑块侵蚀及斑块破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VUS(均P<0.05);支架植入后,OCT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残余血栓及支架内斑块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术后12个月,OCT晚期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斑块/血栓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结论 OCT和IVUS均可用于指导PCI术,OCT对术前斑块性质(斑块侵蚀、斑块破裂、红、白血栓)及术后并发症(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残余血栓、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组织脱垂)的识别优于IVUS,OCT能准确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识别出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而IVUS能检测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二者联用可取长补短,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后下纵隔支气管囊肿CT和MRI不典型表现临床案例分析
3
作者 王伟 陈疆红 +1 位作者 杨正汉 靳二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纵隔型支气管囊肿(MBC)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多发生于中纵隔中上部,发生在后下纵隔相对少见。本文报道1例后下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19岁,男性,体检发现纵隔占位。CT表现为后下纵隔脊柱旁不规则肿块,密度混杂,边缘及内部可见结节状钙化... 纵隔型支气管囊肿(MBC)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多发生于中纵隔中上部,发生在后下纵隔相对少见。本文报道1例后下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19岁,男性,体检发现纵隔占位。CT表现为后下纵隔脊柱旁不规则肿块,密度混杂,边缘及内部可见结节状钙化,增强后未见强化。MRI检查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见条索状、分隔样低信号,增强后延迟期病灶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术后病理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本文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CT和MRI影像特征,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后下纵隔不典型支气管囊肿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后下纵隔 支气管囊肿
原文传递
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价值比较
4
作者 邵春晖 姜珏 +1 位作者 周琦 王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 比较二维高频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9例(107个甲状腺微小... 目的 比较二维高频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9例(107个甲状腺微小实性结节)结节直径≤10.0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二维高频超声、ARF-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进行检查,获得超声资料评分及数据,以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3种超声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62例患者(共68个结节)选择FNAB,37例患者(共39个结节)选择手术。107个甲状腺微小结节中,诊断为恶性微小结节45个,良性微小结节62个。恶性微小结节与良性微小结节相比,结节内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极低回声和低回声)、边界、微钙化、纵横比>1及血供情况和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C-TIRADS积分临界值≥2分(C-TIRADS 4b)时,诊断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79.03%,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762(95%CI:0.670~0.839);ARFI-VTQ技术中,107个甲状腺微小结节SWV测值为0.52~7.55 m/s,平均(2.62±0.61)m/s,其中24个实性结节多次出现×.××m/s,最后测值以7.55 m/s记录。恶性微小结节SWV均值为(5.24±2.23) m/s,高于良性微小结节的(2.11±0.7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8,P<0.05);当SWV临界值为3.19 m/s时,诊断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0.65%,AUC(95%CI)为0.792(95%CI:0.703~0.865);应变弹性成像检查中,当评分临界值≥3分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77.42%,AUC(95%CI)为0.765(95%CI:0.673~0.841)。三者联合应用诊断的阳性微小结节为44个,阴性微小结节63个,诊断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6.77%,AUC(95%CI)为0.951(95%CI:0.891~0.983)。三者联合诊断效能与二维高频超声检查、ARFI-VTQ、应变弹性成像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61、4.393、4.842,P<0.05)。结论 二维高频超声联合ARFI-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高频超声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 应变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结节 联合诊断
下载PDF
Abernethy畸形合并肝脏多发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
5
作者 王莉莉 雷军强 +2 位作者 宋文艳 王瑞 李君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78,共2页
1病例简介。男,19岁,主诉: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4 U/L,总胆红素48.9μmol/L,直接胆红素17.6μmol/L,谷氨酰转肽酶311 U/L,碱性磷酸酶167 U/L,前白蛋白143 mg/L,总胆汁酸44.9μmol/L,尿素2... 1病例简介。男,19岁,主诉: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4 U/L,总胆红素48.9μmol/L,直接胆红素17.6μmol/L,谷氨酰转肽酶311 U/L,碱性磷酸酶167 U/L,前白蛋白143 mg/L,总胆汁酸44.9μmol/L,尿素2.45 mmol/L,血氨140μg/dl。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无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门静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NETHY畸形 肝外门腔分流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6
作者 蒋敏波 袁琳 +3 位作者 赵萌 姜旖 汤娟娟 陈相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SLCT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MRI/CT)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男性化特征,2例为去女性化特征,5例...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SLCT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MRI/CT)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男性化特征,2例为去女性化特征,5例为雌激素过多的女性化特征,1例无症状。5例血清睾酮升高。所有肿瘤均为单侧,边界清楚。9例为实性或实性为主肿瘤,1例为囊实性肿瘤,1例为囊性肿瘤。MRI检查显示肿瘤实性部分T_(1)WI呈稍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呈高信号,部分显示肿瘤边缘丰富血管影。CT平扫显示实性部分呈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显示富血供明显强化。结论卵巢SLCT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清睾酮升高的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支持-间质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骨髓坏死^(18)F-FDG PET/CT与MRI对照分析
7
作者 宋乐 李慧 张卫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 目的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为骨髓坏死患者的PET/CT及临床资料,对照MRI影像,总结病变分布,选择最大病变,分析^(18)F-FDG代谢特点及CT征象。结果患者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28.0岁,均患淋巴瘤。MRI检查髋部6例、胸腰椎2例、膝部1例。6例髂骨病变,内部均为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高信号,T2脂肪抑制像(T2-fat suppressed image,T2FSI)低信号,伴T1WI边缘环状低信号,其中5例内部代谢减低,边缘代谢增高伴骨质硬化;1例密度及代谢未见异常,MRI显示病变狭长。2例脊柱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FSI高信号,其中1例为等代谢,密度稍高;1例代谢减低,密度未见异常。1例股骨病变T1WI高信号,T2FSI低信号,代谢及密度增高。8例PET/CT发现MRI检查范围之外更多病变。8例更早期的PET/CT发现部分病变呈低代谢、等密度。结论^(18)F-FDG代谢减低,后期可伴有边缘线状代谢及密度增高,是骨髓坏死的常见PET/CT影像特点。PET/CT有助于检出骨髓坏死,发现多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坏死 骨坏死 氟-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杨静 张玲 +1 位作者 李秀岩 周欣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参数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01—2022-12于大庆龙南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抗血小板治疗的11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采用彩...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参数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01—2022-12于大庆龙南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抗血小板治疗的11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测定并记录平均血流速度(MF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最大血流速度(PSV)及颈动脉狭窄率,采用高分辨MRI检查并记录患者的斑块偏心指数和斑块强化程度,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7a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1 a,观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11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83例,预后不良者27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SV、斑块强化程度和血清miR-27a水平与预后不良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MFV和PSV与血清miR-27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的MFV、EDV、PSV、斑块偏心指数、斑块强化程度和血清miR-27a水平均与颈动脉狭窄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PSV、斑块强化程度和血清miR-27a水平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64(95%CI:0.662~0.866)、0.649(95%CI:0.519~0.779)和0.832(95%CI:0.748~0.916)。PSV、斑块强化程度联合血清miR-27a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AUC为0.895(95%CI:0.830~0.960)。结论颈动脉超声、高分辨MRI参数联合血清miR-27a对颈动脉狭窄术后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高分辨磁共振 miR-27a 预后
下载PDF
MRI造影和X线造影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瘘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朱才娣 周俊霖 +3 位作者 黄素华 丁山 吴主强 黄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70-73,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MRI造影和X线造影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合并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并治疗肛门直肠畸形一期造瘘后患儿,对所有患儿同时行MRI造影检查和X线造影检查,分析直肠形态、瘘的有无及瘘的类型,比较2种检... 目的探讨MRI造影和X线造影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合并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并治疗肛门直肠畸形一期造瘘后患儿,对所有患儿同时行MRI造影检查和X线造影检查,分析直肠形态、瘘的有无及瘘的类型,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CARM患儿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29例CARM造瘘后患儿在术中探查均有瘘管。在MRI结肠造影结果中,26例见瘘管,显示瘘管的走形及瘘管类型;3例显示不清,为泄殖腔畸形2例及阴道瘘1例。在X线造影结果中,24例显示瘘管;5例未显示瘘管,为尿道前列腺部瘘3例,直肠尿道球部瘘2例,均显示直肠远端呈鸟嘴样改变。X线造影对CARM瘘管诊断准确率为82.75%(24/29),MRI造影诊断准确率为89.7%(26/2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6,P=0.353)。结论MRI造影检查可以很好一显示直肠形态、瘘管开口、类型,无放射性伤害,与X线结肠造影检查结果相似,且能提供更详细的肛门直肠解剖,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造影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X线造影
下载PDF
化疗患者行个体化低流率腹部增强CT:双源CT低管电压高管电流的可行性分析
10
作者 刘杰 张怡存 +7 位作者 李林峰 原典 齐珂 张梦圆 张炜珽 魏楠楠 高剑波 吕培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双源CT结合低流速和低管电压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共纳入90名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人)。在A组中,患者使用120kVp和448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B组患者以100kVp和336 mgl... 目的 探讨在癌症患者中使用双源CT结合低流速和低管电压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共纳入90名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人)。在A组中,患者使用120kVp和448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B组患者以100kVp和336 mgl/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C组患者以70kVp和224mgI/kg对比剂量进行扫描。对CT值、标准差、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评分、对比剂剂量和流速进行测量。结果 在三组中,除了肾脏外,主观图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其他组相比,C组在大多数感兴趣区域(ROIs)中显示出显著更高的CT值、更低的噪声水平以及更高的SNR和CNR值(P<0.05)。与A组相比,C组所用对比剂剂量减少了47.3%(79.2±13.7 vs.41.7±8.9,P<0.01),对比剂注射速率降低了19.2%(2.6±0.5 vs.2.1±0.4,P<0.01)。结论 在化疗后血管受损的患者中使用70kVp管电压结合高管电流的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信心的同时降低流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速 低管电压 低对比剂剂量 高管电流 上腹部CT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徐晓飞 陈敏江 纪建松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导致肝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HCC诊断和鉴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为HCC的识别检测、准确诊断、个体化治疗决策和预后预测提供了新...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导致肝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HCC诊断和鉴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为HCC的识别检测、准确诊断、个体化治疗决策和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对影像组学在HCC研究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进展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能
12
作者 祁冬 李娟 +3 位作者 孙景巍 董楠 贾媛 沈艳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2-25,35,共5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3-09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5例疑似...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3-09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5例疑似CHD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心脏CTA及UCG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比较其差异;以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应用Kappa检验比较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小儿CHD的诊断效能。结果CTA诊断小儿CHD心外畸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高于UCG,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畸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好(κ=0.802)。CTA、UCG诊断小儿CHD心内畸形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小儿CHD心外畸形准确率为96.43%,显著高于UCG 5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小儿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00%、60.00%、96.43%、33.33%及87.69%,与手术或DSA结果一致性较好(κ=0.766);UCG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3.33%、20.00%、92.59%、9.09%及79.81%,与手术或DSA结果一致性一般(κ=0.522)。CTA、UCG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小儿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与UCG诊断小儿CH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分别为0.853和0.7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A在小儿CHD心外畸形方面的诊断效能优于UCG,而在心内畸形方面稍差,因此建议二者联合检查,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宽体探测器CT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1例
13
作者 陈大伟 金日华 +3 位作者 王川 邓双林 逯伟文 路刘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67,175,共2页
患者女,57岁。因头疼,行走不稳伴言语笨拙1个月就诊。查体:言语笨拙,左侧凝视水平眼震,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部MRI平扫:左侧小脑幕、松果体区分别见3.2 cm×2.8 cm×2.0 cm、3.7 cm×4.5 cm... 患者女,57岁。因头疼,行走不稳伴言语笨拙1个月就诊。查体:言语笨拙,左侧凝视水平眼震,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部MRI平扫:左侧小脑幕、松果体区分别见3.2 cm×2.8 cm×2.0 cm、3.7 cm×4.5 cm×3.0 cm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及Dark-fluid呈稍低信号,三脑室后部及中脑导水管受压,幕上脑积水。增强后额、顶、枕部大脑镰旁、左侧小脑幕及松果体区见弥漫条状、结节状、团块状强化,宽基底与邻近硬膜相连(图1A~1E)。胸部CT双肺见限局性肺大泡,肺气肿,腹部CT肾盂轻度扩张伴积水,99Tcm-MDP骨显像正常。临床诊断:多发脑膜瘤,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及病理:入院后患者及家属要求暂行V-P分流术,术后脑积水消失出院(图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肉芽肿病 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HkV和HRCT检查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价值
14
作者 杜芳莉 李园 杨晓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究高千伏胸片(HkV)和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术(HRCT)检查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进行职业病诊断的尘肺病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HkV和HRCT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HkV和HRCT对尘肺患... 目的探究高千伏胸片(HkV)和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术(HRCT)检查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进行职业病诊断的尘肺病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HkV和HRCT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HkV和HRCT对尘肺患者肺部阴影的显示情况、图片质量、分期诊断符合率及尘肺合并症的检出情况。结果HRCT对肺部P影、小阴影检出率高于HkV(P<0.05),两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检查图像质量有效率高于HkV检查(P<0.05);HRCT诊断总准确率高于HkV诊断(P<0.05);HRCT对肺部感染、肺气肿、胸膜增厚、气胸的检出率高于HkV(P<0.05),HRCT与HkV对肺结核、肺大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检查对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肺部阴影、临床分期及合并症的诊断效果高于HkV,图片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千伏胸片 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术 尘肺 肺部阴影 病理分期 诊断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联合血清Pro-GRP鉴别老年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
15
作者 刘海燕 邱晓晖 +1 位作者 章辉庆 张成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联合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鉴别老年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选取61例老年肺癌患者,其中SCLC 13例,NSCLC 48例,所有患者给予低剂量CT扫描,测定血清相关指标[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联合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鉴别老年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选取61例老年肺癌患者,其中SCLC 13例,NSCLC 48例,所有患者给予低剂量CT扫描,测定血清相关指标[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Pro-GRP、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分析低剂量CT扫描结果与血清Pro-GRP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低剂量CT扫描联合血清Pro-GRP对老年SCLC与NSCLC的鉴别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支气管截断、胸膜牵拉、毛刺、血管集束、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CT扫描诊断NSCLC组中有9例SCLC患者,SCLC组中有3例NSCLC患者,一致性为0.498;NSCLC组血清CY211、CEA、SCC水平均明显高于SCLC组,NSE、Pro-GRP水平明显低于SCLC组(P<0.05);血清Pro-GRP在分叶、阻塞性肺炎、阻塞性不张、支气管截断、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显著(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低剂量CT扫描联合血清Pro-GRP对鉴别老年NSCLC和SCLC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33。结论低剂量CT征象中,分叶、阻塞性肺炎、阻塞性不张、支气管截断、淋巴结转移与血清Pro-GRP有关,低剂量CT扫描联合血清Pro-GRP鉴别老年NSCLC和SCLC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扫描 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的价值研究
16
作者 李飞 马新强 +3 位作者 耿云平 姜涛 米玉霞 张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像技术(CTA)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临床出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评估此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与临床金标准相比,CTA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CTA诊断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方面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0.8,曲线下面积(AUC)>0.7~0.9,P<0.01];而在评估侧支循环临床诊断中,CTA诊断技术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结论以临床“金标准”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CTA诊断技术能够对ACI患者出现病变的血管形态及侧支循环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CTA诊断结果可为治疗工作提供准确性相对较高且客观的医学依据,确实是评估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的可靠办法;而与DSA技术相比,CTA与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在病情发作早期为ACI患者实施CTA检查可获悉颈动脉的狭窄及侧支循环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群体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CI患者 颈动脉 狭窄程度 侧支循环 研究情况
下载PDF
超声三维容积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17
作者 李国芳 王晓静 +2 位作者 孙新党 王嫦华 史景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容积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10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收超声三维容积成像、SWE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容积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10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收超声三维容积成像、SWE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三维容积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结果经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10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共有75例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其中子宫良性病变中子宫内膜息肉33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18例,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12例、其他(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炎等)12例。恶性病变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最高,其次为SWE、超声三维容积成像,3种方式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检验,超声三维容积成像联合SWE诊断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的与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超声三维容积成像联合SWE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提高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变 超声三维容积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唐毅 张辉 +1 位作者 黄恺 黎本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患者(观察组),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退变组及重度退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 目的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患者(观察组),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退变组及重度退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扫描,测量受试者T2值及T1ρ值,探讨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股骨外侧面、股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髋骨面T2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退变亚组患者股骨外侧面、股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髋骨面T2值显著高于轻度退变者(P<0.05);观察组股骨内踝负重区、股骨内踝非负重区、股骨外踝负重区、股骨外踝非负重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胫骨内侧平台区、髌后软骨区磁共振T1ρ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退变亚组患者股骨内踝负重区、股骨内踝非负重区、股骨外踝负重区、股骨外踝非负重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胫骨内侧平台区、髌后软骨区磁共振T1ρ值明显高于轻度退变亚组患者(P<0.05);磁共振T1rho序列在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中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的诊断ROC值及特异度明显高于T2 mapping技术(P<0.05),但后者具有更高的敏感度(P<0.05)。结论磁共振T1rho序列、T2 mapping技术均能有效反映膝关节早期软骨退变中软骨组织学成分变化情况,还可为膝关节软骨退变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客观依据,二者具有一定互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1rho序列 T2 mapping技术 膝关节 早期软骨退变 诊断
下载PDF
增强MRI采用LI-RADS v2018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19
作者 贾素兰 杜静波 苏晓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增强MRI采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在高危人群中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至2022年经病理证实的69例HCC患者,并且行MRI增强检查。基于LI-RADS v2018,对每个病灶MRI图像的主要/辅... 目的:探讨增强MRI采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在高危人群中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至2022年经病理证实的69例HCC患者,并且行MRI增强检查。基于LI-RADS v2018,对每个病灶MRI图像的主要/辅助征象进行评价及L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增强MRI采用LI-RADS v2018对HCC的诊断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阅片者的一致性。结果:3位阅片者间LI-RADS分类的ICC值为0.782(95%可信区间0.713~0.841)。基于LI-RADS v2018,以LR-5为诊断标准,MRI阅片者1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9%、70.4%和79.8%;阅片者2分别为80.6%、74.1%和78.7%;阅片者3分别为80.6%、77.8%和79.8%。以LR-4联合LR-5为诊断标准,阅片者1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5%、63.0%和84.3%,阅片者2分别为90.3%、66.7%和83.1%,阅片者3分别为91.9%、66.7%和84.3%。结论:基于LI-RADS v2018,增强MRI在高危人群中诊断HC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2018版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