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张世杰 孟宪春 +2 位作者 孙萍萍 杨静静 吴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超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PTL4、HSP70、IL-3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
作者 李芳 李志红 +1 位作者 姚明言 尹飞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热休克蛋白(HSP)70、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T2DM患者182例(T2DM组)。参考相关...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热休克蛋白(HSP)70、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T2DM患者182例(T2DM组)。参考相关诊断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超重/肥胖T2DM组(90例)和体重正常T2DM组(9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超重/肥胖者40名(超重/肥胖对照组)、体重正常者50名(体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ANGPTL4、HSP70、IL-34、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2DM患者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其血清ANGPTL4、HSP70、IL-34水平和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ANGPTL4、HSP70、IL-34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体重正常T2DM组比较,超重/肥胖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显著降低(P<0.05),血清IL-34和HOMA-IR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正常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显著降低(P<0.05),血清IL-34和HOMA-IR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HSP70与HOMA-I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3、-0.758,P<0.001),IL-34和HOMA-IR呈正相关(r=0.705,P<0.001)。治疗后,超重/肥胖T2DM组和体重正常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均明显升高,血清IL-34和HOMA-IR明显降低;且相对于超重/肥胖T2DM组,体重正常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升高更显著(P<0.05),血清IL-34和HOMA-IR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超重/肥胖合并T2DM患者ANGPTL4、HSP70和IL-34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或可作为超重/肥胖合并T2DM的疗效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热休克蛋白70 白细胞介素-34 胰岛素抵抗 超重 肥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血清MBL、HRG、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沈晨 施巍 +2 位作者 张元杰 杨治荣 程华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95例行介入栓塞...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9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aSAH患者,根据术后第4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否发生CVS及严重程度分为无CVS组(126例)、轻度CVS组(18例)、中度CVS组(39例)和重度CVS组(12例)。比较4组术前及术后3 d血清MBL、HRG、IL-23、IL-17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BL、HRG、IL-23、IL-17水平及其联合应用模型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95例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CVS发生率为35.38%。术后3 d,轻、中、重度CVS组血清MBL、IL-23、IL-17水平高于无CVS组,其中重度CVS组高于中度CVS组,中度CVS组高于轻度CVS组(P<0.05);轻、中、重度CVS组血清HRG水平低于无CVS组,其中重度CVS组低于中度CVS组,中度CVS组低于轻度CVS组(P<0.05)。术后3 d,4组血清MBL、IL-23、IL-17水平高于术前,血清HRG水平低于术前(P<0.05)。预后良好组动脉瘤直径≥6 mm、动脉瘤个数>1个、手术时间>24 h、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CVS患者例数占比及术后3 d血清MBL、IL-23、IL-17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后3 d血清HRG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6 mm、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CVS、术后3 d MBL、IL-23、IL-17水平升高及HRG水平降低均是导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3 d血清MBL、HRG、IL-23、IL-17这4项指标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4项指标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血清MBL、IL-23、IL-17水平升高及HRG水平下降可导致CVS发生风险增加,且与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预后不良有关。上述指标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痉挛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富组氨酸糖蛋白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血清CTRP1、CTRP5和CTRP7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杨宏秀 袁宝军 +3 位作者 张菲菲 刘丽 佟艳艳 张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CTRP5和CTRP7水平的变化,探讨各指标水平与C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开滦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AD组(200例)和非... 目的分析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CTRP5和CTRP7水平的变化,探讨各指标水平与C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开滦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AD组(200例)和非CAD组(47例),根据Gensini积分(GS积分)的中位数将CAD组分为轻度狭窄组(GS积分≤42,102例)和重度狭窄组(GS积分>42,98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和血清CTRP1、CTRP5和CTRP7水平,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A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CTRP5和CTRP7对CAD的诊断效能。结果CAD组血清CTRP1、CTRP5和CTRP7水平明显高于非CAD组(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CTRP1、CTRP5和CTRP7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1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TRP1、CTRP5和CTRP7预测C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640和0.599,CTRP1的特异度较高(76.6%),CTRP5的灵敏度较高(81.0%)。结论CAD患者血清CTRP1、CTRP5和CTRP7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CAD严重程度有关,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CAD的筛查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
下载PDF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生化指标比较及其应用价值
6
作者 蔡花 徐鑫鑫 +1 位作者 季伙燕 褚福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患者生化指标差异,为临床是否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3月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术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70例纳入良性组,恶...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患者生化指标差异,为临床是否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3月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术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70例纳入良性组,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10例纳入恶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降钙素原(PCT)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结果两组FT3、FT4、TG、TSH、CEA、TPOAb、PCT和TR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TG水平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3,约登指数为0.83,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98.57%,最佳截断值为0.82 ng/mL。结论TG可为临床判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是否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癌胚抗原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 降钙素原 甲状腺球蛋白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HMGB1及sTREM-1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7
作者 王晓林 李静 +2 位作者 范志强 佟庆 黄艳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ICAM-1)水平与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脓毒症ALI患者为研究对象(ALI组),以肺部超声评分(LUS)将其分... 目的: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ICAM-1)水平与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脓毒症ALI患者为研究对象(ALI组),以肺部超声评分(LUS)将其分为轻度组(n=50)、中度组(n=36)、重度组(n=18);另选取80例单纯性脓毒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HMGB1、sICAM-1水平,以脓毒症ALI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T-proBNP、HMGB1、sICAM-1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ALI组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ALI组患者NT-proBNP、HMGB1、sTREM-1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为脓毒症ALI轻度组患者<中度组<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HMGB1、sTREM-1与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生存组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脓毒症ALI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NT-PROBNP HMGB1 STREM-1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IL-35对Th1和Th17可塑性的作用
8
作者 许耘川 皇甫昱婵 马妍慧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43-350,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5对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可塑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癌患者90例(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者2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5对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可塑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癌患者90例(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者28名(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百分比(Th1%)和Th17百分比(Th17%)。基于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γ-干扰素(IFN-γ)和IL-17A高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和预后不良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中IL-35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IL-35水平。采用体外诱导Th1分化实验观察IL-35对Th1分泌IL-17A和IFN-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Th1%显著降低(P=0.019),Th17%显著升高(P<0.001)。结直肠癌组Th1%与Th17%的r2值(0.393 4)与正常对照组(0.041 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基于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的分析结果显示,IFN-γmRNA低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0.74,95%可信区间(CI)为0.58~0.94,P=0.013],IL-17A mRNA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HR=1.26,95%CI为1.02~1.59,P=0.020)。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IL-35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Ⅰ~Ⅱ期(早期)和Ⅲ~Ⅳ期(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3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体外诱导Th1分化实验结果显示,IL-35可降低Th1中IFN-γ表达,提高IL-17A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17呈异常变化,且IL-35表达增加。高表达的IL-35可降低Th1中IFN-γ表达,提高IL-17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5 结直肠癌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17 肿瘤免疫
下载PDF
血清中DNA聚合酶α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和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赵越 刘静 +2 位作者 张晓敏 崔雨婷 王培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DNA聚合酶α(DNA polα)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AD痴呆(DAT)期患者100例作为DAT组,轻度认知障碍(MCI)期患者43例作为MCI组;... 目的探究血清中DNA聚合酶α(DNA polα)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AD痴呆(DAT)期患者100例作为DAT组,轻度认知障碍(MCI)期患者43例作为MCI组;同期,选取68例同年龄组别的健康者作为HC组。检测各组血清样本中DNA polα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A polα在A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DAT组血清DNA polα表达水平高于MCI组(P<0.05)和HC组(P<0.001),随着AD病程发展,DNA polα表达水平有递增趋势。DNA polα表达水平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0.1553、-0.2037,P<0.05)。DNA polα诊断DAT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412;DNA polα诊断MCI期的AUC为0.546,灵敏度为0.977,特异度为0.250;DNA polα鉴别诊断MCI期和DAT期的AUC为0.664,灵敏度为0.780,特异度为0.535。结论DNA polα在DAT期AD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AD病程发展存在一定联系,推测DNA polα有可能是诊断AD潜在的血液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α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0
作者 张海燕 任立平 许子华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求具有初步的医学检验岗位胜任能力。临床检验基础是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重点。但...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求具有初步的医学检验岗位胜任能力。临床检验基础是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重点。但是目前常规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检验科仪器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内容。文章探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的作用,通过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第二课堂,使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目的的血细胞分析仪性能验证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 第二课堂 岗位胜任力 学生为中心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下载PDF
不同肥胖指标及内脏脂肪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预测价值的比较
11
作者 聂倩 孟翠巧 +4 位作者 刘焕欣 张令霞 王芸 刘承浩 宋光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对10年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及判断切点。方法选取2910名无NAFLD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肝脏超声等检查,连续随访10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AFLD分为NAFLD组与对...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对10年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及判断切点。方法选取2910名无NAFLD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肝脏超声等检查,连续随访10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AFLD分为NAFLD组与对照组,并按基线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组;分别按照腰围(WC)、腰围身高比(WtHR)分为正常和超标组;内脏脂肪指数(VAI)按四分位数法分为4组(VAI-Q1~VAI-Q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对新发NAFL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WC、WtHR、VAI对NAFLD预测价值。结果NAFLD组在基线时及随访结束时,其BMI、WC、WtHR、VAI、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在基线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发生NAFLD患病率为29.41%。NAFLD发生风险BMI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是正常组的2.579倍和3.318倍;WC超标组是正常组的2.022倍;WtHR超标组是正常组的2.092倍;VAI-Q2、VAI-Q3、VAI-Q4组NAFLD发生风险均增加,Q4组是Q1组的2.559倍。BMI、WC、WtHR、VAI对10年后NAFLD发生有预测价值(P<0.05)。AUC>0.7者男性组为BMI,AUC为0.717,切点为24.0 kg/m^(2);女性组为BMI和VAI,AUC分别为0.717和0.705,切点分别为23.9 kg/m^(2)和1.17。结论NAFLD发生风险随BMI、WC、WtHR、VAI水平升高而增高;BMI对不同性别人群NAFLD的发生均有较高预测价值,而VAI对女性NAFLD亦有较高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内脏脂肪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王涛 刘崇东 高志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究全自动凝血仪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设为研究组。轻度患者70例,重度患者50例,设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CS-510... 目的 探究全自动凝血仪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设为研究组。轻度患者70例,重度患者50例,设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检测;计算不同浓度凝血七项不精密度CV值;测定APTT、PTTT日间不精密度;评判Fib、D-D、FDP、AT-Ⅲ的携带污染率,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和轻度组相比,研究组和重度组的APTT、PT、TT、AT-Ⅲ水平降低,Fib、D-D、FDP水平升高(P <0.05);APTT、PT、Fib不同浓度(正常、中度、高度)水平的批内不精密度分别为0.475%~2.664%、0.632%~1.066%、1.995%~3.615%;单水平项目TT、D-D、FDP、AT-Ⅲ的CV批内分别为0.712%、4.241%、6.301%、5.441%;APTT、PT、TT日间不精密度较好,但Fib CV略大;Fib、D-D、FDP指标水平的判定标准均≤10%。结论 对子痫前期患者通过全自动凝血仪进行凝血七项检测,能够显著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对于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依据,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凝血七项 全自动凝血仪 不精密度 携带污染率
下载PDF
不同感染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3
作者 孙康德 虞中敏 严育忠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和CD64指数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和CD64指数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380例,以血培养阴性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NLR、CRP、PCT、SAA、IL-6和CD64指数。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分为革兰阳性(G^(+))菌组(105例)和革兰阴性(G^(-))菌组(275例)。380例患者中有210例并发脓毒症,依据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170例)。结果G^(+)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来自急诊科、普外科和普外重症监护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来自普外重症监护病房、普外科和血液内科,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组和G^(-)菌组NLR、CRP、PCT、SAA、IL-6和CD64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菌组PCT、IL-6和CD64指数均高于G^(+)菌组(P<0.05),2个组之间NLR、CRP、S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NLR、PCT、CRP、SAA、IL-6、CD64指数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NLR、CRP、PCT、SAA、IL-6和CD64指数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的价值。PCT、IL-6和CD64指数有助于区分血流感染的细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CD64指数 血流感染 细菌
下载PDF
血清蛋白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方法的优化
14
作者 闫巧梅 李斌 +3 位作者 张学明 孔凡青 高英辰 丁海麦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期79-81,86,共4页
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常规项目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糖蛋白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检测。该实验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初次操作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更换乙酸纤维素薄膜厂家后,原来... 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常规项目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糖蛋白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检测。该实验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初次操作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更换乙酸纤维素薄膜厂家后,原来的实验条件分离血清蛋白存在蛋白条带聚集、分不开现象。缓冲液离子浓度和成分是影响乙酸纤维素电泳的最关键因素,采用pH 8.6,离子强度0.025 M/L、0.075 M/L的巴比妥缓冲液;pH 8.6,离子强度0.05 M/L、0.08 M/L的硼酸缓冲液,用4种缓冲液对新膜进行筛选,并对电泳时长及上样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用pH 8.6、离子强度为0.08 M/L硼酸缓冲液,电压100 V,电泳时长50 min,分离兔血清蛋白实验结果比较理想,能满足实验教学及临床检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硼酸缓冲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泡一氧化氮和嗜酸性粒细胞对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15
作者 李阳 张宇翔 张蓉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泡一氧化氮(Ca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甘肃省兰州市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的36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泡一氧化氮(Ca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甘肃省兰州市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的36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评估FeNO、CaNO、EOS的相关性,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估FeNO、CaNO和EOS对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哮喘患儿的FeNO、CaNO中位数高于其他疾病患儿,过敏性鼻炎患儿的EOS中位数最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FeNO、CaNO中位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NO与CaNO呈正相关(r=0.59,P<0.05),FeNO与EOS呈负相关(r=-0.61,P<0.05),CaNO与EOS呈负相关(r=-0.63,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FeNO在疾病分类中的重要性最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疾病中,FeNO、CaNO、EOS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均最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1、1.00)。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诊断哮喘的曲线下面积为0.96,灵敏度为0.902,特异度为0.881。结论FeNO、CaNO和EOS在鉴别诊断兰州地区3~6岁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下呼吸道感染方面展现出较好的潜力,且基于三者构建的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可有效提升对哮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泡一氧化氮 嗜酸性粒细胞 儿童 哮喘 过敏性鼻炎 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联合检测外周血TIRAP、FOXO3a、HBP预测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及意义
16
作者 陈俊 邵俊 马爱闻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TIRAP)、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TIRAP)、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57例、死亡组48例。统计两组外周血TIRAP、FOXO3a、HBP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分析TIRAP、FOXO3a、HBP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IRAP、FOXO3a、HBP交互作用对脓毒症近期预后的影响。评价TIRAP、FOXO3a、HBP联合预测脓毒症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第1、3、7天外周血TIRAP、HBP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FOXO3a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入院第1天,脓毒症死亡患者TIRAP、HBP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FOXO3a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负相关(P<0.05);TIRAP×FOXO3a×HBP在脓毒症近期预后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入院第1天外周血TIRAP+FOXO3a+HBP联合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TIRAP+FOXO3a、TIRAP+HBP、FOXO3a+HBP,预测效能更佳(P<0.05)。结论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TIRAP、HBP水平升高,FOXO3a水平降低,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近期预后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可提高近期预后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 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 肝素结合蛋白 预后 预测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下载PDF
SARS-CoV-2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17
作者 吉金山 赵娜 +2 位作者 王莉 谷秀娟 赵菊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19冠状...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637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结果COVID-19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79.59%,好转及痊愈患者高达91.05%。培养阳性标本来源于呼吸道、血液和尿液,合并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别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和真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14%~2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复合物较为耐药(均>45%),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物耐药率较低(14%~19%)。金黄色葡萄球菌、CNS、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结论COVID-19合并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复合物耐药率高于全国细菌耐药平均水平,提示临床上应根据COVID-19患者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症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清TK1、DKK1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吴福红 詹其林 周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水平,并分析血清TK1、DKK1与NSCLC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水平,并分析血清TK1、DKK1与NSCLC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91例晚期NSCLC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TK1、DKK1水平检测,均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完成4个化疗周期,并随访3个月,参照相关标准评价患者疾病缓解率,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纳入预后良好组,将病变稳定、进展纳入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TK1、DKK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K1、DKK1水平与晚期NSCLC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91例晚期NSCLC化疗患者中,预后良好58例(63.74%);预后不良33例(36.26%);预后不良组血清癌胚抗原(CEA)、TK1、DKK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K1、DKK1高水平是晚期NSCLC患者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K1、DKK1单独及联合预测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700,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血清TK1、DKK1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高风险,早期监测患者血清TK1、DKK1水平,对预测、评估患者治疗预后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苷激酶1 分泌型蛋白Dikkopf-1 预后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19
作者 吴林军 周翼 +1 位作者 蒲文杰 刘于嵩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乐山市中医医院983例CHB患者,其中中医辩证分型实证270例(湿热中阻... 目的 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乐山市中医医院983例CHB患者,其中中医辩证分型实证270例(湿热中阻证75例、瘀血阻络证195例)、虚证713例(肝郁脾虚证662例、肝肾阴虚证28例、脾肾阳虚证23例)。检测各证型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和T细胞(CD3~+、CD4~+、CD8~+)计数,分析各项指标与CHB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临床CHB频率依次升高。CHB各证型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最大,湿热中阻证患者年龄最小。各证型间肝功能相关指标和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细胞计数与湿热中阻证呈正相关(P<0.05),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相关指标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肝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周玉飞 李云辉 +1 位作者 李冰熠 侯青霞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 探讨术前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浆液性卵巢癌患者13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术前血小板(PLT... 目的 探讨术前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浆液性卵巢癌患者13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术前血小板(PLT)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淋巴细胞(LY)计数、CRP、Alb检测结果,并计算CAR和SII。根据CAR和SII的中位数,将患者分别分为低CAR组、高CAR组和低SII组、高SII组,分析不同CAR、SII组间临床病理特征、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浆液性卵巢癌患者R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CAR组和高SII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分别与低CAR组和低SI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AR组和高SII组术后残留肿瘤直径<1 cm所占比例均分别低于低CAR组和低SII组(P<0.05)。高CAR组和高SII组的RFS和OS均分别显著低于低CAR组和低SII组(P<0.05)。FIGO分期(Ⅲ期+Ⅳ期)、高CAR和高SII是影响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2.258、2.665、4.432,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125~4.534、1.401~5.069、2.227~8.821]。FIGO分期(Ⅲ期+Ⅳ期)、糖链抗原125(CA125)(≥35 U/L)、高CAR和高SII是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4.574、4.417、3.167、5.500,95%CI分别为1.660~12.607、1.426~13.686、1.392~7.206、2.254~13.424)。结论 浆液性卵巢癌患者CAR和SII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术前高CAR和高SI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浆液性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浆液性卵巢癌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