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9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中GRP78和ATF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田利军 郭宇松 +1 位作者 王晓燕 郭哲铭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患者外周血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患者外周血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5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96例PMO患者为PMO组,另选取同期96名体检健康的绝经女性为正常组。比较PM O组和正常组的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GR P78、ATF4水平;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Ⅰtype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Pearson法分析PMO患者血清GRP78、ATF4水平与β-Crosslaps、PIN P、BM D的相关性及PMO患者血清GR P78表达水平与ATF4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PMO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MO组患者腰臀比、BMD低于正常组(t=9.76、15.47,P均<0.001);血清GRP78、ATF4、β-Crosslaps、PINP水平高于正常组(t=18.32、16.81、8.15、14.84,P均<0.001);PMO患者血清GRP78、ATF4水平与β-Crosslaps、PINP均呈正相关(r=0.56、0.48、0.48、0.52,P<0.001、<0.001、<0.001、=0.006),与BMD呈负相关(r=-0.54、-0.44,P均<0.001);PMO患者血清GRP78水平与ATF4呈正相关(r=0.595,P<0.001);PINP、GRP78、β-Crosslaps、ATF4是影响PMO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18、2.672、2.271、2.336,P均<0.001),BMD是影响PMO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83,P<0.001)。结论PMO患者血清GRP78、ATF4水平较高,均与β-Crosslaps、PINP、BMD相关,GRP78、ATF4可能是诊治PMO的潜在靶标,测定血清GRP78、ATF4水平有助于临床防治P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β-胶原特殊序列 激活转录因子4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下载PDF
血清NLR、PLR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丽 娄艳慧 赵玉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98例PE患者(PE组)与113例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GH)患者(GH组),另将68例在我院定期做孕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孕妇血清NLR、PLR、肾功能指标[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以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根据是否发生肾损伤分为未发生肾损伤组(56例)与已发生肾损伤组(42例)。分析NLR、PLR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分析NLR、PLR对PE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GH组与PE组的NLR、BUN、Scr、Cys-C、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E组明显高于GH组(P<0.05);PLR、eGF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E组明显低于GH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与BUN、Scr、Cys-C、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LR与BUN、Scr、Cys-C、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PE、NLR、PLR、24 h尿蛋白、eGFR是影响PE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NLR、PLR预测PE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截断值分别为2.71、103.2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809,敏感度分别为93.28%、90.81%,特异度分别为80.17%、80.01%。结论 NLR、PLR水平升高与PE患者早期肾损伤有关,是PE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对PE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早期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心脏停搏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叶莉莉 钟磊 +2 位作者 姬晓伟 陈春荣 谢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7-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住院期间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RDW对CA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46例CA患者,其中存活49例,死亡97例,死亡率66.44%。死亡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RDW、血钠、丙氨酸转氨酶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心肺复苏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心肺复苏时间均是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预测CA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42,最佳截断值为13.95%,敏感度59.8%,特异性85.7%。低RDW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高RDW患者(χ^(2)=18.757,P<0.001)。结论RDW是预测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脏停搏 预后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发热患儿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崔淑桂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107-0109,共3页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在发热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8月~2022年08月35例发热患儿(设为观察组)和35例健康儿(设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验,对比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的RBC、PLT水平...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在发热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8月~2022年08月35例发热患儿(设为观察组)和35例健康儿(设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验,对比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的RBC、PLT水平低于对照组,WBC、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精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验敏感性很高,可提高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诊断准确率,还可评定患儿的严重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发热患儿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的原因调查研究
5
作者 王爱辉 刘彬 邵漫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单采血小板献血前,所有献血者均采集肘静脉血4 m L并进行血样初筛,依据《血站技术规程2019版... 目的调查研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单采血小板献血前,所有献血者均采集肘静脉血4 m L并进行血样初筛,依据《血站技术规程2019版》确定血液筛查结果,统计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结果与初筛不合格项目;另外对比男性、女性初筛不合格项目。结果共计筛查480例,其中共40例出现血液初筛不合格,初筛不合格率为8.33%;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值>50 U/L占比为17.50%、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占比为25.00%、血细胞比容(HCT)检测值<0.36占比为25.00%、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2.50%、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15.00%、乳糜血不合格占比为12.5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占比为2.50%;男性、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ALT检测值>50 U/L、Hb检测值不合格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项目主要包括ALT检测值>50 U/L、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HCT检测值<0.36占比最高,男性初筛不合格项目主要以ALT检测值>50 U/L为主,女性则主要以Hb检测值不合格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液初筛 不合格的原因
下载PDF
血常规红系统相关指标联合铁指标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
6
作者 张文萍 钟嘉玲 +5 位作者 张秋萍 张仲明 罗燕婷 杨燕梅 余志勇 曲久鑫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中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联合铁指标在诊断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84例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缺铁贫组,61例经PCR诊断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为地贫组以及100例... 目的探讨血常规中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联合铁指标在诊断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84例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缺铁贫组,61例经PCR诊断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为地贫组以及10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铁蛋白(FER)、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进行统计学比较。对各组有差异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得出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缺铁贫组和地贫组的HGB、MCV和MCH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缺铁贫组的RDW相对地贫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高(P<0.05);缺铁贫组的RBC、FER、FE相对地贫组和健康对照组均低(P<0.05);地贫组的RBC和RET#相对缺铁贫组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三组数据T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BC(AUC:0.749)、RDW(AUC:0.901)、FER(AUC:0.951)、FE(AUC:0.984)指标对诊断IDA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RBC、RDW联合FER、FE指标对IDA的诊断意义重大,RET#不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IDA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铁生化指标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下载PDF
血常规检测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筱 翟素萍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测用于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地中海贫血患者共80例设为A组,纳入同时段本院收治的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共80例设为B组,另纳入同时间段本...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测用于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地中海贫血患者共80例设为A组,纳入同时段本院收治的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共80例设为B组,另纳入同时间段本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三组均接受血常规检测,将基因检测、骨髓铁染色结果当作诊断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分析联合各项血常规检测指标对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效能,统计A组中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突变基因型,并比较A、B组确诊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与C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比值(RBC/HB)、平均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结果A组基因检测确诊地中海贫血阳性43例,阴性37例;联合血常规指标显示地中海贫血阳性42例,阴性38例。联合血常规指标对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25%、95.35%、97.30%。B组骨髓铁染色缺铁性贫血阳性37例,阴性43例;联合血常规指标显示缺铁性贫血阳性36例,阴性44例。联合血常规指标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75%、91.89%、95.35%。A组确诊患者HB、MCV、MCH、MCHC水平低于C组,RBC/HB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确诊患者HB、MCV、MCH、MCHC水平低于C组,RBC、RBC/HB、RDW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确诊患者HB、RBC水平高于B组确诊患者,RDW水平低于B组确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用于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的价值较高,其中HB、RBC以及RDW三项指标能作为两类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测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与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
8
作者 王欢 李彦美 孙永敏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662-664,668,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与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并发DVT的118例患者为DVT组,同期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未并发DVT的患者100例为无DVT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 目的分析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与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并发DVT的118例患者为DVT组,同期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未并发DVT的患者100例为无DVT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DVT组术前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高于无DVT组,无DVT组高于健康组(P<0.05);DVT组术后FIB、FDP、TAT、D-D高于术前,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OR=2.248)、TAT(OR=2.583)、D-D(OR=2.839)是影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DP(AUC=0.834)、TAT(AUC=0.817)、D-D(AUC=0.878)是预测DVT形成的重要指标(P<0.05)。结论FDP、TAT、D-D在创伤性四肢骨折合并DVT患者中明显升高,对于预测术后DVT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骨折 深静脉血栓 凝血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三项和D-二聚体及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评《妇产科检验诊断学》
9
作者 周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I0002-I0002,共1页
《妇产科检验诊断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方群主编,ISBN:9787117063692。该书力求将妇产科常用的检验项目与临床诊断相结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专业参考。临床上,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均是主要产检项目,是妇产科医生普遍推荐孕... 《妇产科检验诊断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方群主编,ISBN:9787117063692。该书力求将妇产科常用的检验项目与临床诊断相结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专业参考。临床上,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均是主要产检项目,是妇产科医生普遍推荐孕妇做的检验诊断内容。对于孕妇而言,在科学时间段做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不仅有利于早期排除妊娠风险,保障自身与胎儿的生命健康,而且可以避免妊娠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但是,临床上对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的检验诊断方式有着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医生 血常规检验 检验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凝血三项 临产孕妇 血常规检查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血常规检测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海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曲阜市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群体中的100例。分组依据抽签方式进行,入组人员被平均分为对照组(蓝色签:末梢采血)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曲阜市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群体中的100例。分组依据抽签方式进行,入组人员被平均分为对照组(蓝色签:末梢采血)与观察组(红色签:空腹静脉采血)。对两组受检人员的血常规检查指标差异进行观察。观察并记录两组受检人员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疼痛等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采血工作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观察组的MCV、PLT、MCHC、RBC、Hb、Hct高于对照组,WBC、MCH、NE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静脉穿刺时间、平均静脉穿刺次数及疼痛等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方式不同,检验结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末梢采血与空腹静脉采血法在临床中经常使用。通过比较发现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更高,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临床使用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末梢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 检验结果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和血常规指标的孕妇地中海贫血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尧水 白文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0期2447-2452,共6页
目的运用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重庆市江津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指标对地贫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9652例产前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及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在9652例孕妇中... 目的运用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重庆市江津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指标对地贫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9652例产前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及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在9652例孕妇中,检出地贫基因阳性847例,阴性8805例。在地贫基因阳性和阴性孕妇中分别随机抽取424例和4402例作为试验组,剩余423例地贫孕妇与4403例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构建随机森林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地贫预测效果较好的血常规指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区分地贫类型为α或β。结果847例地贫阳性孕妇中,α地贫阳性569例(5.90%),β地贫阳性267例(2.77%),α合并β地贫阳性11例(0.11%)。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对诊断地贫重要性较高的5项血常规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5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904、0.785、0.783、0.780,模型AUC为0.906。采用随机森林筛选的血常规指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α地贫、β地贫并优化,得出α、β地贫预测值均为10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血常规指标的神经网络模型对α、β地贫预测率较高,可为地贫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指标 神经网络模型 孕妇
下载PDF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明明 王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8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血样质量不合格率,0 min时的白... 目的评价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8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血样质量不合格率,0 min时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检测水平,不同时间点(0 min、30 min、1 h)的WBC、RBC、PLT检测水平,采血耗时。结果观察组血样质量不合格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 min时的WBC(6.7±0.7)×10^(9)/L、HCT(0.5±0.1)高于对照组的(5.3±0.8)×10^(9)/L、(0.4±0.2),RBC(3.0±0.5)×10^(12)/L、PLT(188.5±14.7)×10^(9)/L、Hb(110.2±11.1)g/L低于对照组的(3.8±0.6)×10^(12)/L、(233.5±16.1)×10^(9)/L、(123.3±10.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 min、1 h时的WBC、RBC、PLT检测水平低于0 min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 min、1 h时的WBC、RBC、PLT检测水平与0 min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耗时为(16.1±1.5)s,短于对照组的(38.5±3.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采用静脉采血方法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稳定,并且血样质量高,检测耗时少,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13
作者 张秋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8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乙型肝炎患者160例,均接受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分析其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HBsAg、HBcAb与HBeA...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乙型肝炎患者160例,均接受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分析其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HBsAg、HBcAb与HBeAg均为阳性82例,HBsAg、HBcAb与HBeAb均为阳性60例,其他异常结果18例;82例HBsAg、HBcAb与HBeAg均为阳性的患者HBV-DNA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率高于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阳性肝炎病毒基因 定量检测 诊断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准确性分析
14
作者 赵奕 金云剑 张莹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0期77-80,84,共5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受检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样本。另外选取60例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样本。对比两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受检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样本。另外选取60例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样本。对比两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红细胞比容(83.29±9.98)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6.95±17.15)g/L、血小板计数(158.02±15.98)g/L、血红蛋白浓度(119.86±10.85)g/L低于对照组(90.02±13.38)fl、(330.18±18.088)g/L、(188.03±20.86)g/L、(127.96±13.97)g/L,C反应蛋白(20.04±7.21)mg/L高于对照组(9.01±1.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4、4.502、10.023、4.024、12.312,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及时反映出炎症的情况,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炎症性肠病 准确性
下载PDF
血常规参数对不同病原菌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刘悦丽 雷洋 陈淑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0期2484-2489,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与血小板计数比...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SD/PLT)、血小板比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PDW/PLT)在不同菌属感染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205例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123例)和革兰阴性菌组(82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局部感染的205例非败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收集血常规结果,计算患儿血常规结果中NLR、PLR、MLR、RDW-SD、PLT、MPV/PLT、RDW-SD/PLT、PDW/PLT,并比较其在不同病原菌感染时的差异。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及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败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革兰阳性菌组以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RDW-SD、PLT、NLR、MPV/PLT、RDW-SD/PLT和PDW/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RDW-SD、MPV/PLT、RDW-SD/PLT和PDW/PLT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PLT、PLR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败血症的独立预测因子为RDW-SD/PLT、PDW/PLT、PLT。RDW-SD/PLT、PDW/PLT、PLT三者联合检测模型预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败血症患儿的能力中等,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高于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NLR、RDW-SD、PLT、MPV/PLT、RDW-SD/PLT、PDW/PLT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意义。早期可通过RDW-SD/PLT、PLT、PDW/PLT对细菌感染类型进行初步判断。RDW-SD/PLT、PLT、PDW/PLT联合应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病原菌 血常规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检测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邓卓娜 彭娜 姜容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 探究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检测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为重度组(n=38)、中度组(n=27)和轻度... 目的 探究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检测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为重度组(n=38)、中度组(n=27)和轻度组(n=25)及预后不良组(n=23)和预后良好组(n=67),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Spearman法分析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WBC、NEU、PT、TT、FIB水平比轻度组高(P<0.05);重度组患者WBC、NEU水平比中度组高(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WBC、NEU、PT、TT、FIB水平比预后良好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WBC、NEU、PT、TT、FIB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451、0.478、0.441、0.526、0.50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WBC、NEU、FIB是影响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WBC、NEU、PT、TT、FIB水平升高,并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凝血功能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血清ALB水平检测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秦建林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 分析早期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有急性肾损伤患者48例,无急性肾损伤患者48例,探讨早期血清AL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分析早期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有急性肾损伤患者48例,无急性肾损伤患者48例,探讨早期血清AL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尿量、白细胞、血糖、血肌酐水平更高,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概率、左室射血分数、红细胞比容、ALB水平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ALB、白细胞计数和血肌酐(P<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低ALB血症为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清ALB水平,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及灵敏性分析
18
作者 王爽 王秋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5期121-123,130,共4页
目的研究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并分析其检验的灵敏性。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50例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末梢血和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查。统计两种不同血液采集方式所... 目的研究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并分析其检验的灵敏性。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50例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末梢血和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查。统计两种不同血液采集方式所获取的血液标本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的差异和灵敏性等。结果最终确诊血常规异常者148例,经末梢血检出133例异常,静脉血检出146例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际病症为依据,静脉血液检出的静脉血检验出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检测值明显比末梢血低,而血小板的计数值明显比末梢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间细胞百分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液检查方法在阴性预测值、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约登指数、误诊率、漏诊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验血常规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而且检验所得的血液指标更符合病情实际,末梢血相对较差,临床推荐以静脉血采集血液标本作为血常规检验的主要采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灵敏性 血液指标 特异性 准确性
下载PDF
血常规检测联合IL-6在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19
作者 曹莉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1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采取血常规检测联合IL-6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100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100例健康人群设为参考组。对上述受检...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采取血常规检测联合IL-6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100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100例健康人群设为参考组。对上述受检者分别采取血常规诊断、IL-6及联合诊断,分析血常规检测联合IL-6的诊断效果。结果试验组白细胞、IL-6指标水平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中,血常规检验的敏感度为47.00%(47/100),IL-6检验的敏感度为77.00%(77/10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4.00%(94/100)。血常规检验的特异度为64.00%(64/100),IL-6检验的特异度为57.00%(57/1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79.00%(79/100)。经比较发现,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比较单纯的血常规、IL-6检验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采取血常规检测联合IL-6诊断可见白细胞指标及IL-6指标明显增加,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有助于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测 IL-6 联合诊断 细菌感染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探讨PCT、CRP、IL-12、SAA及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杨颖楠 赵晓岚 时芳芳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656-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2(IL-12)、淀粉酶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67例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感染39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2(IL-12)、淀粉酶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67例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感染39例,病毒感染2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上述各项血清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各项血清标志物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新生儿PCT、CRP、IL-12、CD64高于病毒感染患儿,SAA低于病毒感染患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清标志物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CT、CRP、IL-12、SAA、CD64单独及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的AUC分别为0.813、0.765、0.828、0.784、0.730、0.869(均P<0.001),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AUC为0.826、0.771、0.768、0.743、0.732、0.832(均P<0.001)。结论PCT、CRP、IL-12、SAA、CD64对于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新生儿 诊断 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