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对HBV-DNA检测性能验证情况分析
1
作者 周文娟 林真 徐建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575-580,共6页
目的评估2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提取方法及2家检测试剂的性能,有助于选择优化提取试剂和检测试剂。方法2023年4月采用达安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法(磁珠法)和手工提取法(一步法),并用达安和圣湘2种HBV-DNA试剂检测,对其进行精密度、... 目的评估2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提取方法及2家检测试剂的性能,有助于选择优化提取试剂和检测试剂。方法2023年4月采用达安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法(磁珠法)和手工提取法(一步法),并用达安和圣湘2种HBV-DNA试剂检测,对其进行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检出限及抗干扰能力等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达安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达安试剂检测、手工提取达安试剂检测和手工提取圣湘试剂检测在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检出限方面验证结果均达标;达安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圣湘试剂检测在低值检测中变异系数大于5%,最低检测限验证不合格;抗干扰能力方面,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的2.0 g/dL血红蛋白浓度的样本用达安和圣湘试剂检测结果均不受影响。手工提取甘油三酯浓度达3000 mg/dL的样本用达安和圣湘试剂检测的结果均不受影响。结论不同厂家的提取和检测试剂避免混用,达安和圣湘试剂对HBV-DNA定量检测的结果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 手工提取法 性能验证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2
作者 龙嗣博 陈燕 +10 位作者 张鑫桐 尹颜军 杨丽梅 郑迈克 王潮虹 孙晴 晏君 施亦衡 时广利 赵艳 王桂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COVID-19)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流式微球阵列法... 目的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COVID-19)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IFN-γ水平。将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和院内死亡定义为预后不良,排除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后,分析入院时血清中PCT和细胞因子水平与COVID-19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76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PCT正常组134例,PCT升高组42例,中位年龄为71.50岁,男性占71.59%。PCT升高组患者ICU入住率(38.41%vs.13.11%,P<0.05)、机械通气率(76.92%vs.24.59%,P<0.001)和院内死亡率(38.46%vs.6.56%,P<0.001)均显著高于PCT正常组。预后不良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6(7.40 pg/mL vs.4.78 pg/mL,P<0.05)和IL-8(10.97 pg/mL vs.5.92 pg/mL,P<0.001)的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者。根据ROC曲线计算,PCT、IL-6和IL-8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60和0.746;灵敏度分别为52.78%、55.17%和72.41%;特异度分别为81.58%、74.19%和74.19%。当PCT、IL-6和IL-8联合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时,曲线下面积为0.764,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80.00%。结论血清PCT和细胞因子IL-6、IL-8可作为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细胞因子 降钙素原 预后
下载PDF
N1,N12-二乙酰精胺在肠癌中的含量水平及其临床早期诊断意义
3
作者 牟藤 初廷广 +2 位作者 李文欣 董千泽 刘勇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分析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 DiAcSpm)在肠癌组织中的含量水平以及临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肠癌组织以及22例癌旁健康组织中DiAcSpm的含量水平.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DiAcSpm的含... 目的 分析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 DiAcSpm)在肠癌组织中的含量水平以及临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肠癌组织以及22例癌旁健康组织中DiAcSpm的含量水平.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DiAcSpm的含量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肠癌组织中DiAcSpm的阳性染色比率为75.0%,明显高于癌旁健康组织的22.7%.DiAcSpm的较高含量水平与患者的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显著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的国际临床病期分类(TN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iAcSpm含量水平升高与肠癌的持续快速增殖有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肠癌的一种重要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 N12-二乙酰精胺 肠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评估
4
作者 徐海娈 马冰 +2 位作者 靳增明 赵艳芳 张世杰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进行初步临床应用评估。方法 采用竞争法原理,建立基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抗FITC系统的检测血清TRAb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对方法的空白限、检出限、线性区间、...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进行初步临床应用评估。方法 采用竞争法原理,建立基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抗FITC系统的检测血清TRAb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并对方法的空白限、检出限、线性区间、精密度、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能。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I)化学发光法的一致性。了解郑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TRAb的分布情况。结果 建立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空白限为0.3 IU·L^(-1),检出限为0.7 IU·L^(-1),线性区间为1.0~50.0 IU·L^(-1);低、中、高水平样本的重复性分别为5.36%、2.54%和2.12%,中间精密度分别为8.13%、3.92%和3.50%。胆红素≤250 mg·L^(-1)、血红蛋白(Hb)≤1.0 g·L^(-1)、三酰甘油(TG)≤10.0 g·L^(-1)、FITC-Na≤500 ng·mL^(-1)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TRAb无干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TSH)、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TRAb无交叉反应。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TRAb诊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曲线下面积为0.998,最佳临界值为1.92 IU·L^(-1),敏感性为99.07%,特异性为95.00%。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41,P<0.0001),2种方法的偏差为0.090IU·L^(-1),总符合率为96.24%,一致性好(kappa=0.925);与TSI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一般(r2=0.671,P<0.000 1),2种方法的偏差为-2.613 IU·L^(-1),总符合率为88.15%,一致性较好(kappa=0.763)。采用百分位数法初步建立TRAb的参考区间为≤1.60 IU·L^(-1)。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清TRAb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性能较好,可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异硫氰酸荧光素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涂飞 毕雅坤 +2 位作者 王应辉 杨永莲 左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 检测血小板(PLT)抗体在妊娠期妇女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分析该人群PLT抗体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 790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进行PLT抗体筛查,抗体阳性者进一步检测血小板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 目的 检测血小板(PLT)抗体在妊娠期妇女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分析该人群PLT抗体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 790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进行PLT抗体筛查,抗体阳性者进一步检测血小板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抗-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分别按有无输血史、有无既往妊娠史、民族、孕周进行分组,分析妊娠期妇女PLT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 790例妊娠期妇女中检出PLT抗体367例(总阳性率13.15%),其中抗-HLA、抗-HPA和抗-HLA+抗-HPA占比分别为47.96%、39.24%和12.80%;有无输血史组间、有无既往妊娠史组间PLT抗体总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组间PLT抗体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孕周分组发现,随着孕周增加,抗-HLA阳性率随之升高(P<0.05),且有9例孕早期PLT抗体阴性孕妇,孕晚期PLT抗体转阳;其中输血史和既往妊娠史是PLT抗体产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妊娠期妇女PLT抗体阳性分型结果以抗-HLA为主,PLT血型抗体的产生与既往妊娠史和输血史密切相关,根据输血史和妊娠史,可对妊娠期妇女PLT抗体进行更有效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检测 HLA抗体 HPA抗体 孕妇 民族 输血史 妊娠史 孕周
下载PDF
3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双抗体阳性脑炎分析
6
作者 朱琳 +4 位作者 俞龙 吴健 殷梦媚 黄君文 马灿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9-54,59,共7页
目的观察3例罕见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患者的临床表现,旨在拓宽对此类综合征临床谱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MOG抗体和NMDAR抗体双阳性的3例MNOS患者的资料,... 目的观察3例罕见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患者的临床表现,旨在拓宽对此类综合征临床谱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MOG抗体和NMDAR抗体双阳性的3例MNOS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征及转归,采用基于细胞转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CBA)进行诊断。结果1例同时出现MOG抗体和NMDAR抗体阳性,但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抗NMDAR脑炎症状;1例为继抗NMDAR脑炎后复发出现脱髓鞘疾病的临床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复发时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视物模糊、复视等MNOS非典型症状;1例同时出现MOG抗体和NMDAR抗体阳性,但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抗NMDAR脑炎症状。在MNOS中,MOG抗体相关疾病和抗NMDAR脑炎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癫痫为其最常见的症状;头颅MRI显示患者均存在且主要为幕上病灶,也可累及脑干,未见脊髓病灶,脑脊液均轻度异常。患者发病急性期对一线免疫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好,但多数患者易复发。结论MNOS患者中抗NMDAR脑炎可同时或相继出现脱髓鞘疾病的临床和/或MRI特征,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对于存在不典型的症状的患者,要求提高对MNOS的认识,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脑炎 重叠综合征
下载PDF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7
作者 李彬钰 马锡慧 +4 位作者 李蕊 米运强 韩永 孔祥瑞 张彦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3-118,162,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多种细胞因子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患者疾病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应急病房收治的146例老年COVID-19确诊患...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多种细胞因子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患者疾病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应急病房收治的146例老年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预后分成两组:生存组(n=127)和死亡组(n=19),另收集老年医学科51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新冠组、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包括T,B和NK等重要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绝对计数,以及血浆12项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TNF-α,IFN-α和IFN-γ)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在预测老年COVID-19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①新冠组的NK细胞比例降低,B细胞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6,-4.140,P<0.01);T,CD8+T,CD4+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44,-1.770,-0.951,均P>0.05)。②新冠组的T,CD8+T,CD4+T,NK和B细胞绝对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18~-6.539,均P<0.01)。③新冠组的IL-2,IL-6,IL-1β,IFN-γ,IL-8,IL-17,IL-12p70和IL-10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51~-1.986,均P<0.05);IL-5,IFN-α,TNF-α和IL-4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60~-0.217,均P>0.05)。与生存组比较:①死亡组的T,CD8+T,CD4+T,NK,B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73~-0.422,均P>0.05)。②死亡组的T,CD8+T,CD4+T细胞绝对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7,-2.287,-2.556,均P<0.05);NK,B细胞绝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34,-0.532,均P>0.05)。③死亡组的IL-6,IFN-γ,IL-8,IL-17和IL-10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11~-2.655,均P<0.05);IL-5,IFN-α,IL-2,IL-1β,IL-12p70,TNF-α和IL-4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29~-0.279,均P>0.05)。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细胞因子对老年COVID-19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显示:总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数量在预测新冠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0和0.93;其中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在预测COVID-19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90;细胞因子中的IL-6,IFN-γ,IL-8,IL-17和IL-10在预测COVID-19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1,0.87,0.74和0.90;而联合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在预测新冠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9。结论老年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呈全面低下状态,评估免疫状态对疾病诊断、病情观察以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清CKMT1A、NFL检测联合^(11)C-β-CFT PET/CT脑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常培叶 薛婧婷 +1 位作者 王春梅 赵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424-4427,共4页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CKMT)1A、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活性的变化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F-苯基)托烷(^(11)C-β-CF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脑显像的情况,...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CKMT)1A、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活性的变化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F-苯基)托烷(^(11)C-β-CF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脑显像的情况,为发现PD标志物提供线索。方法PD患者39例为PD组,对照组50例来自健康体检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KMT1A、NFL浓度,使用^(11)C-β-CFT PET/CT显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的摄取情况。结果PD组血清CKMT1A、NF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组纹状体DAT结合量指数及结合不对称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KMT1A、NFL联合^(11)C-β-CFT PET/CT脑显像有可能成为辅助诊断PD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体 线粒体肌酸激酶1A 神经丝轻链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刘欣 杨梅 +2 位作者 崔京京 陈芳 郭亚平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上述任意2种疾病主要特征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1]。目前认为遗传易...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上述任意2种疾病主要特征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1]。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环境促发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参与了AILD发病[2]。AILD以血清中出现相关自身抗体为发病特点。自身抗体多具有损伤性,可与靶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应答,损伤其结构和功能,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关于自身抗体在新生儿体内分布状况的研究较少,已报道的抗体有抗Ro/SSA抗体、抗SSB抗体等,而新生儿抗线粒体抗体-M2(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M2,AMA-M2)阳性罕见。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新生儿自身抗体阳性及其造成的系统性损伤的重视程度。本研究报道1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Ro52抗体、AMA-M2、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阳性的AILD新生儿,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M2 抗核抗体 抗Ro-52抗体 新生儿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下载PDF
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儿童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最佳临界值探讨
10
作者 张嘉懿 郭文伟 +3 位作者 沈永明 娜仁 崔小健 司萍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光激化学发光法(LiCA)检测儿童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同时采用LiC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CMIA)检测448例儿童血清样本。LiCA和CMIA检测结果均阳性判定为阳性,均阴性判定为阴性,一阴一阳则采用电化学... 目的探讨光激化学发光法(LiCA)检测儿童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同时采用LiC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CMIA)检测448例儿童血清样本。LiCA和CMIA检测结果均阳性判定为阳性,均阴性判定为阴性,一阴一阳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复测;CMIA和ECLIA检测结果均阳性判定为阳性,均阴性判定为阴性,阴性、阳性不一致则剔除。当ECLIA与CMIA检测结果一致时,以CMIA作为参考方法。结果448例样本中剔除3例样本。445例样本中,LiCA检出阳性258例,其中假阳性21例,阳性预测值为91.86%;检出阴性187例,其中假阴性3例,阴性预测值为98.40%;以S/CO值=1作为临界值时,敏感性为98.75%,特异性为89.7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iCA检测HBcAb的曲线下面积为0.994,最佳临界值(S/CO值)为0.65,敏感性为95.42%,特异性为97.07%。当采用最佳临界值判定结果时,LiCA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23),阳性预测值为97.45%,阴性预测值为94.76%。结论建立的LiCA检测儿童血清HBcAb的最佳临界值能更准确地反映儿童人群中HBcAb的真实状态,也能为实验室设立更合理的复检规则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光激化学发光法 儿童 临界值
下载PDF
北京地区EB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调查
11
作者 吴晶 辛颖 +4 位作者 陈云燕 李荣海 杜娟 张何锐 陈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866-870,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EB病毒(EB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进行血清EBV抗体检测的共1768例受试者纳入研究。对纳入研究受试者的4种EBV抗体水平分别按性别、季度、年龄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抗...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EB病毒(EB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进行血清EBV抗体检测的共1768例受试者纳入研究。对纳入研究受试者的4种EBV抗体水平分别按性别、季度、年龄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抗体水平将阳性检测结果分为强阳性和弱阳性,对不同年龄组4种EBV抗体的强阳性率和弱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和女性4种EB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季度间4种EB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组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阳性率及强、弱阳性率,EBV VCA IgG抗体弱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18岁组EBV核抗原(NA)IgG抗体阳性率及强、弱阳性率,EBV VCA IgG抗体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通过对EBV的4种抗体进行检测,能够了解当地人群EBV感染的状况。EBV初次感染易发生于青少年时期,而年龄≥80岁人群也是EBV感染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流行病学 阳性率 病毒抗体
下载PDF
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分析
12
作者 夏成静 李宝花 +3 位作者 郭燕妳 周小合 张润玲 牛英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抗原联检方法,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多重检测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自制的不同量子点编码微球和小鼠抗FluA/FluB核蛋白(NP)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在流式细胞仪...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抗原联检方法,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多重检测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自制的不同量子点编码微球和小鼠抗FluA/FluB核蛋白(NP)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在流式细胞仪上对已知浓度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分别和同时进行检测,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联检方法,利用此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行比对,验证此方法的临床性能。结果建立了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联检方法,该方法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检出限分别为26.1 pg/ml和10.7 pg/ml,测量范围均为15.3~250000 pg/ml。对临床样本检测,与qPCR比对一致性良好,阳性符合率为57.4%,阴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71.6%,并优于临床常用胶体金试剂(阳性符合率为56.49%,阴性符合率为99.75%)。结论此流式量子点微球多重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联检,其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好、检测范围广,可以为呼吸道常见病毒多重检测打下良好基础,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量子点编码微球 液相蛋白芯片
下载PDF
BISAP评分联合血清sRAGE评估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价值
13
作者 汪海平 李贺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对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HLAP患者142例。对所有患...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对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HLAP患者142例。对所有患者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BISAP评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检测血清sRAGE水平。根据BISAP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重症HLAP(重症组,54例)和非重症HLAP(非重症组,88例)。根据患者入院30 d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42例)和非死亡组(1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LAP患者入院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鉴别诊断重症HLAP和判断HLAP患者入院30 d死亡的效能。结果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sRAG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C反应蛋白(CRP)、sRAGE水平和BISAP评分≥3分所占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和sRAGE水平升高均是重症HLAP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17和1.01,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3~1.34和1.00~1.01]。BISAP评分≥3分和血清sRAGE水平是HLAP患者入院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9和1.01,95%CI分别为1.53~2.98和1.00~1.03)。sRAGE鉴别诊断重症HL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BISAP评分、sRAGE单项和联合检测判断HLAP患者入院30 d死亡的AUC分别为0.81、0.67、0.86。C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和sRAGE联合检测鉴别诊断重症HLAP的AUC为0.77。C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sRAGE和BISAP评分联合检测判断HLAP患者入院30 d死亡的AUC为0.89。结论sRAGE对HL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联合应用sRAGE和BISAP评分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评分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血清指标预测研究
14
作者 张俊峰 苏绍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31-36,42,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与可溶性微纤维相关蛋白4(sMFAP4)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66例急性心...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与可溶性微纤维相关蛋白4(sMFAP4)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6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纳入病例组,另于同期选取166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sICAM-1、sVCAM-1与sMFAP4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随访1年,剔除10例患者后,将病例组分为MACE组(n=42)和无MACE组(n=113)。比较MACE组和无MACE组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相关指标预测MACE的效能。结果MACE的发生率为27.10%。病例组血清sICAM-1、sVCAM-1与sMFAP4水平高于对照组,且MACE组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OR=3.688,95%CI:1.107~12.286)、有饮酒史(OR=3.364,95%CI:1.238~9.139)、合并高血压(OR=4.255,95%CI:1.250~14.483)、合并2型糖尿病(OR=4.208,95%CI:1.051~16.856)、合并高脂血症(OR=5.238,95%CI:1.440~19.061)、Gensini评分(OR=5.579,95%CI:1.355~22.968)、血小板计数(PLT)(OR=0.519,95%CI:0.281~0.961)、血清sICAM-1(OR=5.013,95%CI:1.859~13.514)、sVCAM-1(OR=4.826,95%CI:1.769~13.164)、sMFAP4(OR=4.745,95%CI:1.372~16.407)水平、术中无复流(OR=2.962,95%CI:1.107~7.924)和无侧支循环形成(OR=3.225,95%CI:1.173~8.867)均是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sICAM-1、sVCAM-1、sMFAP4水平预测病例组MACE的Cut-off值分别为331.53 ng/mL、473.20 ng/mL、30.63 U/L,灵敏度分别为80.95%、76.19%、78.57%,特异度分别为94.69%、97.35%、88.50%,AUC分别为0.835(95%CI:0.767~0.890)、0.794(95%CI:0.722~0.855)、0.824(95%CI:0.754~0.880)。血清sICAM-1、sVCAM-1与sMFAP4预测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均高于或大于Gensini评分(P<0.05);上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病例组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100.00%、94.69%、0.956(95%CI:0.910~0.982),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与AUC均高于或大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sVCAM-1与sMFAP4水平升高,三者均与PCI术后MACE有关,且三者对MACE的预测价值优于Gensini评分,三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微纤维相关蛋白4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15
作者 徐宝军 高云琴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pacter pylori,Hp)在人群中感染率高,是胃癌的诱发因素,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有研究表明,Hp检测结合其他检测指标对肿瘤或其他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1-3]。本研究对体检者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探究Hp区域性感染状... 幽门螺杆菌(Helicopacter pylori,Hp)在人群中感染率高,是胃癌的诱发因素,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有研究表明,Hp检测结合其他检测指标对肿瘤或其他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1-3]。本研究对体检者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探究Hp区域性感染状况及人群分布特点,以期为Hp的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胶体金法 抗体检测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中1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璐 裴蕴锋 +5 位作者 张玥 程星 谢凯 顾锋 牛国平 陈永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12种细胞因子(IFN-α、IFN-γ、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和IL-17)在常见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血浆中水平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目的:探讨12种细胞因子(IFN-α、IFN-γ、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和IL-17)在常见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血浆中水平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271例患儿,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血浆和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在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IL-6、IL-8、TNF-α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血浆(P<0.05)。IFN-α、IFN-γ、IL-1β、IL-6、IL-8和IL-10在儿童急性上呼道感染组中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TNF-α、IL-1β、IL-6、IL-8和IL-10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而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中12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发病过程中外周血血浆和血清中特定细胞因子谱会发生改变,可作为判断上述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免疫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 细胞因子 呼吸道感染 儿童
下载PDF
微卡与维生素D联合应用对初治涂阳肺结核CD4^(+)T细胞亚群平衡的影响
17
作者 尚耀民 周晓蕾 +1 位作者 薛运玲 冷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75-582,共8页
目的:探讨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初治涂阳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CD4^(+)T细胞亚群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参照入组标准及患者意愿将河南省... 目的:探讨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初治涂阳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CD4^(+)T细胞亚群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参照入组标准及患者意愿将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初治涂阳PTB患者分别纳入常规抗结核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微卡治疗组(微卡组)和常规抗结核+微卡+维生素D辅助治疗组(联合组)。排除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或脱落而不能完成6个月治疗方案者,最终以74例为3组不同组别的纳入患者数(共计222例)。检测不同组别PT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17、IL-10水平,记录不同组别PTB患者治疗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和空洞改善率及综合疗效情况,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Th1/Th2、Treg/Th17比值和IFN-γ水平[2.32±0.39、0.45±0.03和(16.13±2.67)pg/ml]均明显高于微卡组[2.19±0.25、0.34±0.03和(14.16±3.45)pg/ml;t=2.414,P=0.017;t=22.303,P=0.000;t=3.885,P=0.000]和对照组[2.08±0.37、0.26±0.02和(12.34±1.73)pg/ml;t=3.840,P=0.000;t=45.331,P=0.000;t=10.248,P=0.000],IL-4、IL-17和IL-10水平[(36.54±2.01)pg/ml、(27.10±3.58)pg/ml和(35.46±3.84)pg/ml]均明显低于微卡组[(37.23±1.78)pg/ml、(28.43±2.16)pg/ml和(43.58±4.06)pg/ml;t=2.211,P=0.029;t=2.736,P=0.007;t=12.499,P=0.000]和对照组[(38.89±2.16)pg/ml、(29.40±3.27)pg/ml和(50.24±4.22)pg/ml;t=6.851,P=0.000;t=4.732,P=0.000;t=22.284,P=0.000];痰涂片阴转率[97.30%(72/74)]和总有效率[91.89%(68/74)]均明显优于微卡组[83.78%(62/74)和79.73%(59/74);χ^(2)=7.889,P=0.005;χ^(2)=4.495,P=0.034]和对照组[78.38%(58/74)和77.03%(57/74);χ^(2)=12.397,P=0.000;χ^(2)=6.229,P=0.013]。结论:常规抗结核联合微卡和维生素D辅助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平衡恢复,有效改善IFN-γ、IL-4、IL-17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维生素D 结核菌苗 T淋巴细胞 干扰素类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慢性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中TIGIT的表达和意义
18
作者 陈微 聂倩武 +3 位作者 郝俊峰 肖亮 付勇 杨军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4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中基于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抑制性结构域(TIG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治疗的97例CKD 2~4期患者作为CKD组,...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中基于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抑制性结构域(TIG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治疗的97例CKD 2~4期患者作为CKD组,同期体检的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TIGIT的表达水平,比较CKD组与HC组及不同CKD分期患者各淋巴细胞亚群TIGIT的表达差异。分析TIGIT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CKD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TIGIT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CKD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TIGIT的表达水平随CKD分期的增加而有升高趋势,CKD 4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TIGIT的表达水平高于CKD 3期和2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4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GIT表达水平高于CKD 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数和CD8^(+)T淋巴细胞数分别与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TIGIT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GIT的表达水平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呈负相关(P<0.05),与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P<0.05);CD4^(+)T淋巴细胞、NK细胞TIGIT表达水平与尿素氮呈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GIT表达异常,而且TIGIT的表达与CKD分期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基于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抑制性结构域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的相关性
19
作者 唐晴琴 乔龙威 +3 位作者 尹晶平 张胜 丰斌 梁玉婷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且首次检测血清PLA2R-Ab阳性的患者10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且首次检测血清PLA2R-Ab阳性的患者10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生化、免疫、血常规、血凝等51个项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血清PLA2R-Ab水平的关系。根据血清PLA2R-Ab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60 RU/mL)和高水平组(>60 RU/m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水平PLA2R-Ab的影响因素。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A2R-Ab与肌酸激酶和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01、0.057),与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单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084、-0.007、-0.247、-0.662)。按单核细胞计数的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0.35×10^(9)/L组(28例)、(0.36~0.45)×10^(9)/L组(26例)、(0.46~0.55)×10^(9)/L组(27例)和>0.55×10^(9)/L组(27例)。4组之间血清PLA2R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肌酸激酶、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纤维蛋白原和血钾后,相对于单核细胞计数≤0.35×10^(9)/L组,其他3组lgPLA2R-Ab分别降低0.190、0.117、0.281(β值分别为-0.190、-0.117、-0.281,P=0.008),即血清lgPLA2R-Ab水平分别降低1.55、1.31、1.91 RU/mL。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可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水平PLA2R-Ab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1.012,95%可信区间(CI)为1.003~1.021,P=0.007],单核细胞计数可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水平PLA2R-Ab的发生风险(OR=0.047,95%CI为0.004~0.602,P=0.019)。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血清PLA2R-Ab水平相关,提示单核细胞可能与膜性肾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受体 单核细胞计数 肾病综合征 膜性肾病
下载PDF
BNP、hs-CRP及PCT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晓英 王艳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5例单纯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55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肺部感染组,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BNP、hs-CRP及PCT水平,同时绘制ROC曲线,计算以上各指标及联合诊断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BNP、hs-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心力衰竭组、肺部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研究对象BNP水平高于肺部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研究对象PCT水平高于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hs-CRP、PCT及3项指标联合诊断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76.16%、69.45%、81.20%、87.36%,特异度分别为67.08%、83.54%、80.19%、85.94%,AUC分别为0.761、0.789、0.815、0.872。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指标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后,其BNP、hs-CRP及PCT水平均有所升高,以上3项指标对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