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高素青 徐筠娉 +4 位作者 罗畅如 李大成 彭龙 刘通 邹琼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000,1级)、中阳性组(1000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表位 HLAMATCHMAKER
原文传递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分析
2
作者 张涛 杨桂林 +5 位作者 张宏鹏 吴盈盈 李胜蓝 万块 祁海峰 李春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36,共6页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91%(1375/151471),其中0.23%(355/151471)在孕早期检出,0.05%(71/151471)在孕中期检出,0.63%(949/151471)在孕晚期检出,孕晚期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且孕晚期新增阳性例数明显高于孕中期新增例数;分析137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的凝集强度,其中凝集强度为弱阳性占比最高,为50.11%(689/1375),可疑阳性占18.69%(257/1375),阳性占31.20%(429/1375),孕中期凝集强度分布与孕早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孕晚期可疑阳性和弱阳性的比例低于孕早期,阳性比例高于孕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规则抗体阳性孕产妇中,妊娠≥2次孕产妇的占比明显高于≤1次者;进行抗体鉴定的60例孕产妇中,Rh系统占25.00%(15/60),Lewis系统占43.33%(26/60),Kidd系统占3.33%(2/60),MNS系统抗体占16.67%(10/60),P1PK系统抗体占1.67%(1/60),自身抗体占1.67%(1/60),4例无法确认特异性占6.67%(4/60);特异性抗体中以抗-Lea(30.00%)最为常见,其次是抗-E(16.67%)和抗-M(16.67%)。结论: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孕产妇人群的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存在差异,掌握本地区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的特征,对保证孕产妇输血安全、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 血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健康献血者血浆可溶性糖蛋白A(GPA)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及阴性中表达差异的分析研究
3
作者 梁延连 邬林枫 +4 位作者 唐雄驰 苏宇清 吴凡 梁爽 孙丽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组,n=145)与抗-“Mia”抗体阳性的随机型(Ⅳ组,n=87),分别检测4组人不同个体血浆中GPA的含量,t检验分析GP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PA平均含量分别为:9.941±0.252,10.97±0.256,5.139±0.129和4.28±0.139ng/ml。Ⅰ组与Ⅱ组的GPA平均含量较高,Ⅲ组与Ⅳ组的GPA平均含量较低,显示GPA平均含量在不规则抗体阴性(Ⅰ组与Ⅱ组)的血浆中较高,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Ⅲ与Ⅳ组)的血浆中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含有抗-M与抗-“Mia”抗体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中GPA含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的群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血浆中GPA是否有中和抗-M与抗-“Mia”抗体的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与安全输血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A MN血型 抗-M抗体 抗-“Mia”抗体
下载PDF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景媛媛 范云 +3 位作者 郭燕 张文娟 段勇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学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无偿献血者 巢式PCR HBV DNA
原文传递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佳 周维品 +2 位作者 杨勇 韩伟 周媛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血液稀释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术后72 h(T5)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患者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上升,总蛋白(TP)下降,试验组白蛋白(ALB)于T4时上升,对照组ALB于T3时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上升(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上升,凝血酶时间(TT)则在T4时下降,试验组T2~T3时的PT、T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4、T5时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异体输血量,对于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显著负面影响,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血液稀释 肝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麻醉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培训模式的探索研究
6
作者 马满姣 马璐璐 +1 位作者 王锐颖 张秀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65,共4页
目的建立麻醉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培训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的25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在其进修期间实施“导师制⁃知识更新⁃临床实践”的临床教学培训模式。于进修学习前、后分别进行测... 目的建立麻醉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培训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的25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在其进修期间实施“导师制⁃知识更新⁃临床实践”的临床教学培训模式。于进修学习前、后分别进行测试(包括基础知识、临床思维和沟通技巧),比较进修医师两次测试的答题成绩,评价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同时,收集进修医师对教学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进修学习前、后试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4%和100%;学员进修学习后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进修学习前[(10.1±1.1)分比(5.6±1.8)分,P<0.01];92%的学员给予了积极反馈。结论“导师制⁃知识更新⁃临床实践”的临床教学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进修医师的基础知识、临床思维和沟通技巧,学员满意度较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案例教学法 导师制 继续医学教育
下载PDF
新生儿ABO*A2.08亚型等位基因的鉴定及蛋白结构分析
7
作者 刘昕 王莲慧 +2 位作者 舒锦 徐子恒 徐秀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ABO*A2.08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和蛋白结构,探究其遗传学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直接测序分析,通过同源蛋... 目的:研究ABO*A2.08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和蛋白结构,探究其遗传学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直接测序分析,通过同源蛋白保守性分析、3D分子建模和蛋白稳定性预测探究A2.08亚型中基因突变对GTA蛋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先证者血清学结果为Ax亚型,ABO基因分型明确先证者的基因型为ABO*A207/08;先证者的父亲基因测序结果证实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539G>C特征性变异,导致多肽链p.Arg180Pro(R180P)替换。3D蛋白分子建模与分析提示R180P突变后蛋白结构中局部氨基酸的氢键数目发生改变,蛋白稳定性预测显示该突变对蛋白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结论:ABO基因第7外显子c.539G>C突变导致多肽链氨基酸替换,影响了GTA蛋白结构的稳定性,引起酶活性改变,产生A2.08表型,且该变异基因可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基因 基因分型 基因测序 3D分子模型
原文传递
抗Ku及其他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思路
8
作者 张飞飞 李婧薇 +4 位作者 沈伟 何屹 袁红 田力 叶志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5-882,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清与筛选细胞反应、患者血清与酶或巯基试剂处理的筛选细胞反应的方式来判断该抗体的类型及特点,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患者血型的基因型。结果:该患者血型为O型RhD^(+),其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及抗体鉴定细胞在间接抗人球及盐水介质中的反应呈强反应性,且强度一致,自身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弱阳性;其他血型为CcEe、Jk(a+b-)、P1-、Le(a-b-)、Lu(a-b+)、K-、k-、Kp(a-b-)。血清经2-ME处理后,在间接抗人球介质中仍与3组筛选细胞反应;血清与经木瓜酶、菠萝酶修饰后的筛选细胞反应强度不变,与巯基试剂DTT、2-ME处理后的筛选细胞反应为阴性。基因测序显示该患者KEL基因型为KEL*02N.24,为罕见的K0表型。结论: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出该患者为罕见的Kell-null血型(又称K0),该患者体内产生了IgG及IgM性质的高频抗原抗体抗-Ku。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此类稀有血型及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抗原抗体 K0 抗-Ku 血清学实验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广州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筛查结果分析
9
作者 刘旭映 黄伯泉 +6 位作者 廖芬芳 李仲平 梁浩坚 杜荣松 谢君谋 黄爱琼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D血型的分布情况,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更好为献血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常规ABO、RhD血型检测,统计分析ABO血型构成比,对ABO正反不一致血型、RhD初筛阴性...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D血型的分布情况,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更好为献血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常规ABO、RhD血型检测,统计分析ABO血型构成比,对ABO正反不一致血型、RhD初筛阴性的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确证,分析ABO亚型检出情况及漏检原因。结果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筛查献血者标本749 123份,剔除重复献血者后的标本513 291份,其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208 126份(40.55%)、A型138 859份(27.05%)、B型130 987份(25.52%)、AB型35 319份(6.88%)。ABO血型初筛正反不一致506份,其中弱/无红细胞反应58份、额外的红细胞反应16份、弱/无血清反应215份、额外的血清反应217份;经血型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确认ABO亚型44份,其中A亚型13份、B亚型26份、AB亚型5份;B(A)3份;类孟买血型14份。重复献血者漏检率最高的血型是A_3/B_3类亚型(68.42%)。在513 291份标本中共检出意外抗体阳性128份;RhD血型初筛阴性共2 277份,其中RhD阴性确认2 188份[2 188/513 291(0.43%)],RhD变异型89份[89/513 291(0.02%)],合并检出意外抗体30份[30/2 188(1.37%)]。结论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ABO分布O>A>B>AB,RhD阴性人群占比为0.43%,略高于全国汉族人群0.3%~0.4%;ABO血型亚型以B亚型为主;A_3/B_3类亚型的检出率及在常规血型检验中漏检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RHD血型 正反不一致血型 无偿献血者
原文传递
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及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探讨
10
作者 杨桂林 张涛 +5 位作者 李春莉 张宏鹏 吴盈盈 李胜蓝 万块 杨赟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8-874,共7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表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及实行Rh表型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65161例孕产妇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以同期48122例男性为对照,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表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及实行Rh表型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65161例孕产妇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以同期48122例男性为对照,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3283例样本中,RhD+112870例(99.64%),以CCDee(48.39%)和Cc DEe(32.88%)为主要表型,并检出重庆地区首例Rh缺失型D--表型;Rh D-413例(0.36%),以ccdee(52.78%)和Ccdee(33.41%)为主要表型;RhD+组与Rh D-组的Rh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161例孕产妇中,Rh5种抗原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为D>e>C>c>E,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Rh表型分布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BO血型的孕产妇间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产妇中,正常妊娠人群、有不良流产史人群、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群和不孕症患者人群间Rh表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个孕产妇人群与本地区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和献血者相比,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阳性孕产妇中,CcDEe表型找到相容性血液的概率为100%,CCDee、CcDee和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45%-60%,ccDEE、ccDEe、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5%-10%,其余表型的相容概率均低于0.5%;提供CCDee和ccDEE两个表型的血液即可满足99%以上患者7种Rh表型相容性输血需求。结论:应对孕产妇进行Rh表型检测,对需要输血的孕产妇推行Rh表型相同或相容性输血是切实可行的输血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Rh表型 Rh缺失型D-- Rh血型相容性输血
原文传递
2012—2022年广州地区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及趋势分析
11
作者 田也 李仲平 +4 位作者 廖芬芳 谢君谋 杨穗群 戎霞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0-184,208,共6页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剂对2012—2022年广州地区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和HIV RNA筛查,检出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送至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抗-HIV确证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法),并对确证抗-HIV阳性的献血者进行人群特征分析。结果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共3351596份献血者标本。抗-HIV确证阳性有708份,总阳性率为21.12/10万,抗-HIV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1)不同年龄段的抗-HIV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25~34岁组、35~44岁组、18~24岁组、≥45岁组(P<0.05);2)初次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9.23/10万)显著高于重复献血者(10.78/10万)(P<0.05);3)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0.45/10万)显著高于女性(3.46/10万)(P<0.05);4)个体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2.18/10万)高于团体献血者(9.10/10万)(P<0.05)。结论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IV确证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无偿献血及艾滋病预防系列政策落实呈显著正相关性。青年人群仍然是HIV高危人群集中区,应多渠道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初次献血者的抗-HIV阳性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建议进一步优化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体检过程,多措施筛查高危行为人群的献血行为。加强固定献血者的艾滋病预防等宣传教育,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加强献血后保密性弃血途径告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 宣传
原文传递
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构建
12
作者 贺韦东 戎志全 +7 位作者 肖晨 黄均磊 呼娜 梁雪峰 蒋丽玥 李彩娜 魏炜 刘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5-461,共7页
目的 血站管理者可以实时对血站全流程关键业务运行态势进行全流程掌握,实现对血站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提升业务工作效率和保障血液质量。方法 从编制依据、血站业务范围、岗位监督管理内容、总体框架设计、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界面设... 目的 血站管理者可以实时对血站全流程关键业务运行态势进行全流程掌握,实现对血站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提升业务工作效率和保障血液质量。方法 从编制依据、血站业务范围、岗位监督管理内容、总体框架设计、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界面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和上线调试等多个方面,建立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并将其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及时、全面地记录从采血到供血全过程的业务流程关键指标信息,通过手机APP的方式进行展示和管理,于2023年投入血站使用后对2023年和2022年总采集量、总制备量、总供应量,以及检验不合格报废率和非检验不合格报废率(不含乳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了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手机APP,实现了“移动办公”式监督管理,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后,2023年总采集量、总制备量和总供应量均高于2022年,分别增长5.88%(13 247/225 454 U)、4.73%(24 156/510 698 U)、6.70%(34 814/519 914 U),检验报废率(0.54%,2 868/534 854 U)显著低于2022年(0.60%,3 047/510 698 U)(P<0.01),非检验报废率(不含乳糜)(0.12%,649/534 854 U)显著低于2022年(0.19%,991/510 698 U)(P<0.01)。结论 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满足血站不同管理者不限时间和地点的标准化管理服务需求,实现对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还可以持续提升血站业务工作和血站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保障血液资源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业务流程 监督管理
原文传递
罕见抗-Di^(b)致严重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与相关研究
13
作者 廖志坚 贾双双 +5 位作者 温机智 莫春妍 邵媛 张润青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IgG分型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单核细胞体外吞噬致敏红细胞试验,以检测抗体相关的吞噬率;对患儿母亲、父亲及舅舅进行相关红细胞血型基因测序;利用稀释的母亲血浆和抗人球卡法,在献血者中进行大规模相合血液的筛选。结果产妇鉴定为Di(b-)稀有血型,产生了抗-Di b(效价512)并导致了严重的HDFN;抗-Di b亚型分型为IgG1和IgG2型,单核细胞体外吞噬效率为88.83%(74.7/84.09);产妇亲属中没有相合献血者,后续从5520名献血者中筛选到2例Di(b-)相合血液,患儿接收输血治疗后康复出院。后续在51334名献血者中筛查到17名Di(b-)献血者,该数据表明Di(b-)在广州地区献血者中的分布频率约为三千分之一(0.033%,17/51334)。结论综合利用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了抗-Di b所致的严重HDFN,建立了1种有效大规模筛查Di(b-)稀有血型的方法并找到相合血液,为建立Di(b-)稀有血型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i b Di(b-)稀有血型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原文传递
ABO血型变异的分子基础研究
14
作者 雷航 王学锋 +2 位作者 程晓文 张慧 蔡晓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 对临床ABO血型变异标本进行ABO亚型、类孟买血型与基因型关联性研究,以探讨这2种血型产生的可能分子背景,为ABO血型的准确鉴定与预判提供精确的基因检测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 对2022年2—12月瑞金医院2.42万名血型鉴定患者,以及期... 目的 对临床ABO血型变异标本进行ABO亚型、类孟买血型与基因型关联性研究,以探讨这2种血型产生的可能分子背景,为ABO血型的准确鉴定与预判提供精确的基因检测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 对2022年2—12月瑞金医院2.42万名血型鉴定患者,以及期间来自外院送检10例ABO疑难标本(疑似ABO亚型3例,疑似类孟买血型7例)进行血清学分析,对血清学鉴定为ABO亚型、类孟买血型的行DNA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ABO、FUT1、FUT2基因序列。结果 在共计2.42万血型鉴定患者中检出7例ABO亚型;外院送检的10例疑难标本检出2例ABO亚型、1例正常A型、7例类孟买血型。我们共鉴定出:1)9例ABO亚型,表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1例A_(el)(AEL.02/O.01.02)、1例A_(el)B(AEL.05/B.01)、3例B_(3)(2例B3.03/O.01.01、1例B3.03/O.01.02)、1例B(A)(BA.02/O.01.01)、1例AB_(weak)(A1.02/BW.07)、1例B_(weak)(BW.31/O.01.02)、1例A_(2)B_(weak)(A2.05/BW.31);2)7例类孟买血型,表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1例AB_(m)^(h)(FUT1^(*)01N.13/FUT1^(*)01N.13)、4例A_(m)^(h)(3例FUT1^(*)01N.06/FUT1^(*)01N.13、1例FUT1^(*)01N.13/FUT1^(*)01N.13)、2例B_(m)^(h)(FUT1^(*)01N.06/FUT1^(*)01N.06、FUT1^(*)01N.06/FUT1^(*)01N.13),7例类孟买的FUT2基因型均为FUT2^(*)01/FUT2^(*)01。结论 ABO血型变异标本需联合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方能提高对血型变异标本的鉴定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安全输血、器官移植、胎母免疫性溶血病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亚型 类孟买血型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术中追加使用氨甲环酸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15
作者 朱丽坤 曹爽 +3 位作者 刘东梅 尹倩 胡小艳 李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 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追加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输完后3 h,再静脉追加10 mg/kg体重的TXA。记录3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于术前及术后d3分别测定3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数量(BP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术后追踪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追加组分别与对照组和TXA组比较,总失血量(mL)[(968.7±209.6)vs(1369.8±276.3),(968.7±209.6)vs(1273.9±250.2)]、显性失血量(mL)[(590.5±164.3)vs(876.4±235.9),(590.5±164.3)vs(789.3±221.7)]、术中失血量(mL)[(318.7±120.7)vs(457.8±146.6),(318.7±120.7)vs(423.9±162.3)]、术后引流量(mL)[术后1d:(164.6±25.0)vs(262.3±51.7),(164.6±25.0)vs(219.8±37.1);术后3d:(107.2±18.6)vs(156.3±37.6),(107.2±18.6)vs(145.3±22.3)],均低于对照组和TXA组(P<0.05),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3组Hb、Hct、BPC下降(P<0.05),D-D、FIB、CRP升高(P<0.05),但TXA组、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TXA组(P<0.05)。3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T-INR、PT、APTT、ALT、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术后追踪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癫痫、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术中追加TXA可有效减少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但不增加凝血障碍、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氨甲环酸 失血量 术中追加
原文传递
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性能评价
16
作者 关茵 张国平 +2 位作者 刘文超 裴垚昶 郭超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血清学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为中度,基因分型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很好。通过比较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可知,两种检查方式所得特异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更高(P<0.05)。结论基因分型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上来说,基因分型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ABO疑难血型 基因分型 血清学检测 基因测序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季开 王澜 +4 位作者 陈璐瑶 鲍晓晶 袁晓妮 吴小津 何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8名患者的抗HLA抗体总体阳性率为24.08%。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抗HLA抗体产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P=0.046,OR 1.467,95%CI 1.007-2.136)、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的时间≥41d(P=0.000,OR 1.830,95%CI 1.306-2.565)、初诊PLT计数<20×109/L(P=0.020,OR 1.543,95%CI 1.072-2.220)、有妊娠史(P=0.000,OR 5.187,95%CI 3.689-7.293)、入院前有输血史(P=0.001,OR 1.762,95%CI 1.257-2.470)和入院后PLT输注总量≥30U(P=0.000,OR 2.352,95%CI 1.638-3.376)。其中年龄≥30岁(P=0.023,OR=1.839,95%CI 1.088-3.108)、妊娠史(P=0.042,OR=5.258,95%CI 1.062-26.038)分别与抗HLA-Ⅰ类、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时间≥41d(P=0.000,OR=2.873,95%CI 1.612-5.119)、初诊PLT计数<20×109/L(P=0.008,OR=2.164,95%CI 1.225-3.822)、妊娠史(P=0.002,OR=6.734,95%CI 1.993-22.751)、入院前的输血史(P=0.001,OR=2.746,95%CI 1.531-4.925)、入院后PLT输注>30U(P=0.006,OR=3.459,95%CI 1.416-8.451)与抗HLA-Ⅰ+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结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PLT计数较低、有妊娠史和输血史、PLT输注总量较多,均是影响抗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移植前血液病患者宜根据情况检测抗HLA抗体,这对于指导供者选择、监测抗体变化和改善移植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学 输血
原文传递
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无症状慢性感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18
作者 叶贤林 李彤 +3 位作者 王若楠 李然 刘衡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及qPCR定量检测,并对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2020年12月—2022年1月共收集46632份计划免疫后出生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含男性31612份,女性15020份。通过常规筛查得到ELISA阳性标本99份,经化学发光、巢式PCR、实时荧光PCR等方法检测,61份确证HBsAg阳性,阳性率0.13%(61/46632)。其中男性49份,阳性率0.16%,女性12份,阳性率0.08%(P<0.05)。50/61份标本获得S序列,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中B型46份[92%(46/50),男性38份,女性8份],C型4份[8%(4/50),男性3份,女性1份]。S区突变频率高的分别N40S(8/46,17.39%),G44E(7/46,15.22%),Q129H/R(6/46,13.04%),Y161F/S(7/46,15.22%),V179A(4/46,8.70%),S53L(2/4,50%),C69T(2/4,50%),I126S/T(2/4,50%)。其中免疫逃逸突变有Q129R和T/I126A/N/S/T。结论乙肝疫苗接种能大大降低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提高输血安全性。高频率的免疫逃逸突变也成为血液安全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献血者 乙肝疫苗 免疫逃逸突变
原文传递
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情况调查
19
作者 梁明月 骆宏 +5 位作者 黄伯泉 何博 陈小光 黄晓斌 戎霞 张伟东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对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献血人次、献血者人群特征、保密性弃血原因和献血后回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回告率为... 目的对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献血人次、献血者人群特征、保密性弃血原因和献血后回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回告率为0.0062%(260/4170984),各年间的保密性弃血回告率有差异(P<0.05);2009—2022年保密性弃血回告率在性别和职业方面无差异(P>0.05),在献血年龄、献血次数、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方面有差异(P<0.05),其中18~30岁献血者(0.0073%)和首次献血者(0.0108%)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人群。高危性行为(28.46%,74/260)是保密性弃血的首要原因,保密性弃血回告时间高峰期在献血后72 h内,其中献血后24~72 h回告要求保密性弃血的人次(68.46%,178/260)占比最高。结论保密性弃血是保障血液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献血者招募过程应重点对18~30岁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进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排除高危献血者,同时强化保密性弃血回告及方法途径指引宣传,做好保密性弃血原因登记和分类工作,从源头筛选出合格、低风险的无偿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密性弃血 人群特征 献血后回告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调查
20
作者 余琴 许婷婷 +1 位作者 张丽洁 赵磊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了解武汉城市圈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为献血人群HEV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1—12月武汉城市圈内实施集中化检测的4个地区(鄂州、天门、仙桃、潜江)的献血者血液标本3329份,其中ALT正常... 目的了解武汉城市圈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为献血人群HEV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1—12月武汉城市圈内实施集中化检测的4个地区(鄂州、天门、仙桃、潜江)的献血者血液标本3329份,其中ALT正常的无偿献血者合格血样2737份(ALT正常组),ALT升高的血样592份(ALT升高组)。采用ELISA检测抗-HEV IgG、抗-HEV IgM和HEV Ag;采用Real-time PCR对ALT升高的血样和抗-HEV IgM阳性的ALT正常血样进行HEV RNA单人份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不同地区、不同ALT水平组抗-HEV IgG和抗-HEV IgM阳性率的差异。结果4个地区3329份血液标本的抗-HEV IgG、抗-HEV IgM和HEV Ag总阳性率分别为21.63%(720/3329)、1.29%(43/3329)和0%。不同地区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有差异(P<0.05)。抗-HEV IgG阳性率最高的是天门29.44%(136/462),其次分别是潜江22.69%(236/1040)、仙桃22.66%(230/1015)、鄂州14.53%(118/812)。ALT升高组献血者抗-HEV IgG阳性率和抗-HEV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组献血者(25.68%vs 20.75%,2.53%vs 1.02%,均为P<0.05)。ALT水平升高组的所有血样和抗-HEV IgM阳性的合格血样均未检测到HEV RNA。结论HEV在武汉城市圈献血人群中存在流行,但现症感染率极低,且不同地区抗-HEV抗体血清流行率存在差异。ALT升高献血者抗-HEV抗体流行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流行率 献血者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