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8,3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在基层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早期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苏艳 陈海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在基层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早期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某医院胃肠外科行永久性肠造口的70例基层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 目的:探讨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在基层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早期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某医院胃肠外科行永久性肠造口的70例基层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采用中文版造口病人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和中文版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分别于病人出院前1 d、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评估两组病人社会心理适应和病人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6个月内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0例病人均完成各阶段护理及评估,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在社会心理适应方面和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干预组OAI-20总分、Stoma-QOL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能够提高基层地区老年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早期社会及心理适应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给予病人同质化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互联网+ 专科护士 区域联动 老年人 适应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耳穴埋豆在围手术期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其余 郑淑智 钱金吉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在围手术期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需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耳穴埋豆护理。比...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在围手术期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需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耳穴埋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7 d疼痛情况、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相关指标,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3.3%,2/60)均优于对照组(1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施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耳穴埋豆护理,可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豆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骨折 围手术期 疼痛
下载PDF
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璐 钟娟平 +3 位作者 牛雪庭 吴霞 徐娟 道杰草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431-435,共5页
从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旨在降低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的发生率。
关键词 老年 肌少症 跌倒 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子燕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接受标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标准化护理干预,将心率、...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接受标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标准化护理干预,将心率、平均动脉压、检查时间、满意度等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检查 标准化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的康复训练
5
作者 张丽敏 高媛 +2 位作者 宋冰冰 刘洋 韩玉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方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部活动受限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将6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球进行训练;72例设为干预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方案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肩部活动受限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将6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球进行训练;72例设为干预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本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导管堵塞、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方案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受场地与时间限制,能改善静脉输液港肩关节受限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肩关节受限 肩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血栓 康复运动 导管堵塞 导管异位
下载PDF
关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手术要点
6
作者 王晓瑛 周行涛 +2 位作者 竺向佳 蒋永祥 陈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患者面临白内障对视力的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时应该关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否大于2000个/mm^(2)、前房角的开放状态以及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患者面临白内障对视力的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时应该关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否大于2000个/mm^(2)、前房角的开放状态以及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底异常;眼部生物测量时应该关注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测量起止线,若行ICL联合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要按照角膜激光手术后的检查要求使用2种以上设备测量角膜屈光力;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时要考虑高度近视眼的组织结构特点,相较于C形与L形襻,平板襻在高度近视伴有大囊袋以及较大的撕囊直径患者中相对更为稳定;Kane、Barrett UniversalⅡ、Olsen、Hill-RBF等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长眼轴人群中相对准确;推荐ICL取出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进行,手术切口宜大于2.6 mm。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虽然在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减轻角膜水肿、高质量撕囊等方面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但因ICL的存在会引起飞秒切削气泡聚积、需要手动调整激光扫描定位以及较低拱高,可造成撕囊和碎核的不完全,建议谨慎使用。眼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和关注ICL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和设计的难点,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个性化选择,以期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手术要点
下载PDF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7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非MeSH词) 泛血管医学(非MeSH词) 血管重建(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朱龙川 吴蔚 +3 位作者 甘达凯 张伟 徐意珍 熊墨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ASBP)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新入院的肝硬化伴CASBP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优化治疗组(n=25)与传统治疗组(n=2...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ASBP)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新入院的肝硬化伴CASBP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优化治疗组(n=25)与传统治疗组(n=25),前者基于效果预测模型采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初治,后者均采用头孢他啶初治,此后依据初治效果调整抗生素,比较两组的初治有效率、第5天治愈率及30天病死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0%vs 60.0%,χ^(2)=5.094,P=0.024),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0.0%vs 56.6%,χ^(2)=3.309,P=0.069)。均使用头孢他定初治的患者中,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9%vs 60.0%,χ^(2)=4.341,P=0.037),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3.3%vs 56.0%,χ^(2)=2.425,P=0.119)。两组患者的30天病死率分别为8.0%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4,P=0.415)。所有入组患者初治有效与第5天治愈关联明显(OR=9.643,95%CI:2.292~40.564),第5天治愈与患者30天死亡关联明显(OR=0.138,95%CI:0.023~0.813)。结论该疗效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筛选3rdGC治疗的优势患者,提高3rdGC经验性治疗CASBP的初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膜炎 社区获得性感染 头孢菌素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北京协和医院30年临床管理经验
9
作者 赵琳 任立英 +11 位作者 聂卫华 陈雅琪 张捷 张圣洁 王英丽 刁翠翠 马慧颖 张征 周力 申乐 王惠珍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疼痛专科护士为基础,联合实施基于患者自控镇痛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为术后疼痛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从临床工作重点、护理管理经验、疼痛治疗理念的推广与传播、新形势下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全面加强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疼痛管理、提升患者围术期镇痛服务满意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 护理管理 虚拟疼痛病房
下载PDF
成年病人经下肢行PICC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春丽 章毛毛 +6 位作者 于蓉 李晓旭 邾萍 薛慧 徐礼勇 赵云 张柳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8,共7页
就成年病人经下肢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适应证、禁忌证、应用区域选择法(ZIM)技术优化置管穿刺部位,应用隧道、超声下不同平面穿刺技术以及心电图(ECG)定位下腔静脉系统内导管尖端位置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 股静脉 股浅静脉 心电图 隧道 综述
下载PDF
胸肋间筋膜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方兆晶 张勇 +3 位作者 王晓亮 史宏伟 鲍红光 赵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0例。P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胸肋间筋膜平面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术前24 h、术后24、72 h恢复情况,记录诱导前、切皮时、锯胸骨时、关胸时、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和MAP、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未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PIFB可以降低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肋间筋膜阻滞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中胸骨切口 术后恢复质量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海扣 强强 +2 位作者 周士三 张浩 孙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两组:PCV-VG模式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V组),每组18例。麻醉成功后P组和V组分别使用PCV-VG模式和VCV模式。记录气管插管前、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MAP、HR、SpO_(2)。记录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P_(ET)CO_(2)、PaCO_(2)、PaO_(2)和pH。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V组比较,单肺通气后30 min P组SpO_(2)、Cdyn、PaO_(2)和pH明显升高(P<0.05),Pmean、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 P组P_(ET)CO_(2)、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P组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与VCV模式比较,使用PCV-VG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术中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新生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胸腔镜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新生儿 单肺通气
下载PDF
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的构建
13
作者 张岩 秦元梅 +3 位作者 刘姝 杨艳明 钟远 邹小燕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 构建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建立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初稿,选取来自7个省份的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分会的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考核评价内... 目的 构建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建立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初稿,选取来自7个省份的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分会的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考核评价内容及其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962、0.98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是0.220、0.268(均P<0.05),最终形成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包括5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和77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为中医医院管理者及培训者选拔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中医医院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考核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农村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荆门D镇的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鹰 吴敏 陈贝蓓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促进农村参保人更加公平地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本文调查了湖北省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地区农村老年人对该政策的认知情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44位农村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 为促进农村参保人更加公平地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本文调查了湖北省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地区农村老年人对该政策的认知情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44位农村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仅有26.4%的农村老年人知晓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且认知程度较低;年龄和失能程度会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认知程度。本文的发现有助于识别重点宣传对象并优化政策宣传工作。建议以尚未失能的准高龄老人为重点宣传对象,制作更加通俗易懂的短视频宣传材料,并加强政务云平台建设以提供更精准的政策咨询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政策认知 城乡公平 农村老年人
下载PDF
麻醉重症监护室是践行围术期医学的重要平台
15
作者 吴云 汪玉雯 +3 位作者 陈红 张晔 胡宪文 张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进行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逐渐增加。而麻醉科医师传统的围麻醉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麻醉学科正通过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麻醉重症监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进行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逐渐增加。而麻醉科医师传统的围麻醉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麻醉学科正通过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是为围术期危重症患者提供复苏、监护和救治等麻醉医疗服务的场所,也是践行围术期医学的重要平台。本文将阐述建设发展AICU的必要性和学科优势,为手术患者围术期优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重症监护室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 术后快速康复 危重症救治 学科建设
下载PDF
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16
作者 王春立 武莹 +7 位作者 何梦雪 苏玲 张洪燕 郭欣 程方方 李丹 孙丹 王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7,共7页
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本研究参与人员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专家研讨对神经节苷脂-2(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包括准备以及要求、药品配制、药品输注、输注期间护... 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本研究参与人员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专家研讨对神经节苷脂-2(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包括准备以及要求、药品配制、药品输注、输注期间护理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等内容的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NB) 神经节苷脂-2(GD2) 达妥昔单抗β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建 井杰 +8 位作者 盖玉彪 薛雪 刘庆伟 魏丽丽 张宇辰 李尊柱 孙建华 刘艳妍 罗红波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调查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月—3月,便利选取山东省和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月—3月,便利选取山东省和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2份,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识维度得分(29.09±7.55)分,态度维度得分为(37.65±5.89)分,行为维度得分(34.62±8.77)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为伤口专科护士、是否接受过急性皮肤衰竭培训、是否护理过急性皮肤衰竭患者是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是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对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的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针对ICU护士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急性皮肤衰竭培训体系,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急性皮肤衰竭的知信行水平,提高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在职培训 问卷调查 急性皮肤衰竭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手术病人入院服务新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18
作者 弓玉红 周培斌 +6 位作者 张绍果 贺娅莎 王文天 杨洋 王丽 刘艳梅 刘子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0,共5页
目的:基于信息化平台,优化手术病人入院服务新模式,并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我院服务模式创新前的2104例择期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22年7月—12月应用入院服务新模式的2558例择期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基于信息化平台,优化手术病人入院服务新模式,并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我院服务模式创新前的2104例择期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22年7月—12月应用入院服务新模式的2558例择期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病人入院流程,观察组采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手术病人入院服务新模式。比较两组手术病人住院时间、入院等待时间及手术等待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入院等待时间、手术等待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手术病人入院服务新模式搭建了门诊与住院部的桥梁,减少了手术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医院绩效,促进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平台 手术病人 入院服务 预住院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本科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杨迎春 张小良 +3 位作者 高赛红 石静 王瑞芳 白芃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索在解剖学课程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对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级护理本科生按照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对分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比较教学后两组的考核成绩和临床思... 目的 探索在解剖学课程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对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级护理本科生按照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对分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比较教学后两组的考核成绩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分。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平时成绩(t=5.150)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t=7.060)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实施前两组临床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试验组评判思维能力得分(t=4.557)、系统思维能力得分(t=3.667)、循证思维能力得分(t=5.975)及总分(t=6.809)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早期临床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教学改革 临床思维 对分课堂 解剖学
下载PDF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艳萍 严芳 +4 位作者 王海岭 黄燕青 郭正军 李全会 王剑英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便利抽取2019年1月—12月出院患者为对照组(55例),利用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便利抽取2019年1月—12月出院患者为对照组(55例),利用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开展电话随访、健康教育推送和服药提醒。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出院患者为试验组(59例),对平台进行升级,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远程教育培训(集体健康教育、药物处置程式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放松训练)、远程医学诊疗(药物治疗、集体认知行为治疗、个体心理咨询)、远程家庭访视(护理风险评估、营养评估、药物副作用评估、精神康复疗效评估)。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康复状态、自知力,以及监护人照顾体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精神病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照顾者体验量表得分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6个月后、12个月后,试验组各测量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服务可有效降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患者康复状态,提高患者自知力,改善监护人照顾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延续性护理 精神障碍 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