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症患者优化院间转运措施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孙甜甜 张丽 +3 位作者 李付华 张苇 吕会力 王丹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总结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危重症患者的优化院间转运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3-06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院间转运的60例经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优化转运措施分为优化转运组(28例)和常... 目的总结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危重症患者的优化院间转运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3-06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院间转运的60例经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优化转运措施分为优化转运组(28例)和常规转运组(32例)。比较2组转运护理质量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转至接收医院。优化转运组的院外滞留时间、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转运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常规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接收医院的接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实施院间优化转运措施,能有效提高转运护理质量、转运效率和护士满意度。严格落实ECMO支持患者院间优化转运的措施和流程,并熟练规范进行ECMO操作,可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拯救其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症患者 转运 优化措施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鑫 崔嬿嬿 +1 位作者 赵丽丽 底瑞青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9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47例SAP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9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47例SAP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12月应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重组院内SAP急救护理流程的47例SAP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结局。结果:研究组分诊时间、候诊时间和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3、9.136、7.075,P<0.05)。研究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1,P<0.001)。结论:对SAP患者应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重组急救护理流程,可提高SAP急救效果,改善患者救治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流程再造理论 急救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救治结局
下载PDF
单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拔管后突发重度喉痉挛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3
作者 陈芳 周娜 吕凯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总结1例单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拔管后突发重度喉痉挛的原因与急救护理经验。原因主要为浅麻醉下吸痰刺激和低钙血症双重因素叠加引起。护理要点包括喉痉挛的评估与预见性护理;重度喉痉挛时麻醉护士的气道管理配合,急救药物的... 总结1例单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拔管后突发重度喉痉挛的原因与急救护理经验。原因主要为浅麻醉下吸痰刺激和低钙血症双重因素叠加引起。护理要点包括喉痉挛的评估与预见性护理;重度喉痉挛时麻醉护士的气道管理配合,急救药物的选择时机和合理使用;术后早期纠正严重低钙血症。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患者复苏3 h 40 min后安全护送至病房,并于术后第2天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插管 喉痉挛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优质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4
作者 郭璇 许姗姗 董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20-0123,共4页
明确优质护理管理用于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 我院在2022年5月开始,历时17个月,2023年9月结束,共招募了62位患者,均接受急危重症治疗。为良好达到本次研究获取效果,电脑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随机... 明确优质护理管理用于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 我院在2022年5月开始,历时17个月,2023年9月结束,共招募了62位患者,均接受急危重症治疗。为良好达到本次研究获取效果,电脑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随机两组,即探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包含31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另外一组探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管理,予以相应护理管理获取数据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负性情绪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标上数据,对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析:探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而对照组则高达25.81%。根据卡方值计算,其数值为4.292,P值为0.038。可以得出结论,探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探究组为41.27±4.96分,而对照组为55.62±5.72分。t值检验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数值为10.553,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SDS评分为(26.43±4.62)分,对照组为(35.54±5.27)分,t值为7.237,P值为0.000,探究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探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12±6.05)分,对照组为(66.34±8.73)分,t值为3.029,P值为0.00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探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方式在急危重症患者身上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荐采用这种具体护理管理方式来对待急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 不良事件 负性情绪 生活能力
下载PDF
标准化喂养流程对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兰香 陈惠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在循证基础上修订现有重症患者肠内喂养流程,建立符合脓毒症患者的标准化喂养流程,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接受肠内营养喂养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 目的在循证基础上修订现有重症患者肠内喂养流程,建立符合脓毒症患者的标准化喂养流程,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接受肠内营养喂养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70例,年龄20~88岁,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均置入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脓毒症患者喂养流程涵盖五个阶段:评估喂养时机、评估胃肠功能、患者评估和营养途径、评估喂养耐受性、目标热量达成。收集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每天收集两组患者喂养耐受性指标:腹胀、腹痛、胃潴留、腹泻、呕吐、误吸等发生次数;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剔除研究期间临床死亡、出院等原因退出本研究的对象,最终全程完成本研究者对照组共96例、试验组共99例。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显示,试验组耐受性评分优于对照组[(1.62±1.36)分比(2.65±1.3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P<0.001);试验组耐受率为82.8%(82/99),对照组耐受率为65.6%(63/96),耐受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5,P=0.006)。试验组无患者出现胃潴留症状,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胃潴留,胃潴留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7,P=0.005)。试验组肠内营养后体质量指数(BMI)高于肠内营养前[(23.46±2.63)kg/m2比(22.23±3.56)kg/m2],前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目标热量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68.32±4.37)h比(76.54±6.18)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0,P<0.001)。试验组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6.34±1.07)d、机械通气时间(4.71±1.25)d短于对照组[(7.31±2.04)d、(5.93±1.9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1%(1/99)低于对照组6.25%(6/9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有助于提高脓毒症患者肠内喂养耐受性,早期完成目标喂养热量,可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患者免疫功能及机体修复功能得到增强,有效降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内营养 标准化喂养流程 耐受性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分析
6
作者 陈东 郭峻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24-0127,共4页
探究并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间重症医学科插管治疗患者总计100例,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危重病人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在重症监护室接受... 探究并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间重症医学科插管治疗患者总计100例,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危重病人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插管治疗的100名患者中,共有12例(12.00%)发生意外拔管。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固定问题、镇静效果差、护理问题、舒适度和时间的变化。结论 在重症监护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对临床治疗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作为重症监护科的护理人员,全面了解危重患者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意外拔管 原因分析 措施分析
下载PDF
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唐乃夫 李博 +5 位作者 张倩倩 张利 杜坤 尹慢慢 王磊 兰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 构建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4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 目的 构建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4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2、0.87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38、0.215(P<0.01),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急诊成人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 急诊成人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应用中客观评价ECPR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体外心肺复苏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德尔菲法 权重
下载PDF
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8
作者 程琦 祝丹丹 +2 位作者 王爱萍 张敬 马艳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22-1025,1029,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采用Delphi法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前瞻性选取2022年2~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 目的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采用Delphi法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前瞻性选取2022年2~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41例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传统组采用常规人工气道管理干预,改良组采用基于Delphi法构建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至转出本科室。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痰液性状、动脉血气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建立人工气道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单次吸痰时间短于传统组,每日吸痰次数少于传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d、干预3 d改良组患者痰液性状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1 d及干预3 d PaO_(2)呈现上升趋势,且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1 d及干预3 d PaCO_(2)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各个时点,组间与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与单次吸痰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改善痰液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气管切开术 人工气道 动脉血气指标
下载PDF
成人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现状及护理实践内容的田野研究
9
作者 黄苗 甘秀妮 +1 位作者 张传来 周雯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成人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现状及护理实践内容,明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方法2021年9月-2022年4月,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重庆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血糖管理实践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非参与式观察。采用ICU患...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成人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现状及护理实践内容,明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方法2021年9月-2022年4月,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重庆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血糖管理实践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非参与式观察。采用ICU患者血糖管理情况表及护理人员血糖管理实践记录表收集量性资料,反复阅读田野笔记,汇总现有护理实践内容、当前血糖管理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资料归类及深入分析。结果4所田野观察地均拥有纸质版胰岛素输注方案,方案平均使用时间为(9.00±2.92)年,但方案内容存在差异;共观察60例高血糖患者,不同田野地的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高血糖持续时间、达到目标血糖水平所需时间及目标血糖范围的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名护士血糖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胰岛素输注及调整、血糖监测、患者营养管理、低血糖处理,但在血糖监测方式、胰岛素使用方式、营养支持是否伴随胰岛素输注等问题上仍与最佳证据存在差距。结论护理人员需在提升自我临床决策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全面、规范且统一的成人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实践方案,这是解决当前田野地血糖管理实践问题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血糖管理 胰岛素输注系统 护理实践 田野研究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童玲利 肖海琼 陈春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救治时间,并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残障程度、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入院接诊、静脉开通、CT完成及开始溶栓时间均比对照组早,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均<0.05)。溶栓后24 h,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2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本组入院时(P均<0.05)。结论在AIS患者救治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表,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肢体残障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绿色通道 时间节点控制表 救治时间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费曼学习法的O2O教学考核模式在年轻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姚凯锋 朱笑笑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费曼学习法的O2O教学考核模式在年轻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心肺复苏常规教学,试验... 目的探讨基于费曼学习法的O2O教学考核模式在年轻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心肺复苏常规教学,试验组实施基于费曼学习法的O2O教学考核模式,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通过问卷比较两组护士的临床胜任力、职业认同感以及学习满意度。结果实施基于费曼学习法的O2O教学模式后,试验组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此教学模式后,试验组的临床胜任力在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领导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及教育咨询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此教学模式后,试验组的职业认同感在一致感、把握感、患者影响感、自我决定感、自我效力感、有意义感及组织影响感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此教学模式后,试验组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费曼学习法的O2O教学模式考核模式在年轻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提高护士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并且提高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曼学习法 O2O模式 护理教学 心肺复苏 临床胜任力
下载PDF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2
作者 孟霞辉 王晶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3-0076,共4页
研究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高,P<0.05。结论 急诊护理质... 研究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高,P<0.05。结论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中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原文传递
急诊复苏病人临床护理中人工标准心肺复苏与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作用
13
作者 周海强 王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急诊复苏病人临床护理中人工标准心肺复苏与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作用。方法 将90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行人工标准心肺复苏,实验组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复苏... 探讨急诊复苏病人临床护理中人工标准心肺复苏与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作用。方法 将90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行人工标准心肺复苏,实验组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复苏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搏动恢复时间、面色红润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应用于急诊复苏患者,能够增强心肺复苏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减少骨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标准心肺复苏 萨勃心肺复苏机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改良版DOPS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考核中的应用
14
作者 钟珊 付鸿雁 +1 位作者 肖盐华 谢佳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版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该院采取传统操作考核方式期间于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1-3月该院采取改良版DOPS考核... 目的探讨改良版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该院采取传统操作考核方式期间于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1-3月该院采取改良版DOPS考核方式期间于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考核成绩、临床学习环境、质量考核情况及对临床带教老师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临床学习环境量表评分,DOPS质量考核评价量表中考核质量、学习过程、考核满意度评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DOPS可提高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质量,有助于提升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为其创造更好的临床学习环境,进而提升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心肺复苏 临床操作技能评估 考核成绩 临床学习环境 考核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国内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5
作者 于海容 桂莉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研究,为提升护理人员多发伤救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确定文献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数据库中与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文...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研究,为提升护理人员多发伤救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确定文献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数据库中与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12月。筛选文献并提取关键信息。结果经筛选共纳入84篇文献,发表于国内59个期刊。文献类型以病例分析及经验总结类为主,6篇文献获基金项目支持。共提取83个/组关键词,损伤部位主要为腹部、骨盆、胸部、颅脑;关键护理技术共计53项。结论我国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领域需深入探索。相关研究重点关注以腹部及骨盆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关键护理技术覆盖损伤控制各阶段,特殊护理模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损伤控制 护理 文献计量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吴淑虹 赵曼云 刘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 分析海口市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现状,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海口市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院外实施CPR抢救的患者416例。基于Utstein模式比较患者院前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目的 分析海口市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现状,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海口市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院外实施CPR抢救的患者416例。基于Utstein模式比较患者院前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心脏骤停复苏有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剔除混杂因素,416例患者中38例复苏有效(有效组),378例复苏无效(无效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生地、急救反应时间、初始心律类型、目击者是否执行CPR、是否予肾上腺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救反应时间(OR:0.750,95%CI:0.640~0.891,P<0.001),目击者是否执行CPR(OR:0.063,95%CI:0.006~0.648,P=0.02)、初始心律类型(OR:0.105,95%CI:0.024~0.449,P=0.002)是院外心脏骤停患者CPR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救反应时间是影响复苏有效的危险因素,急救反应时间越长,患者生存率越低且风险指数越大。结论 急救反应时间、目击者是否执行CPR和初始心律类型是影响OHCA CPR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HCA停在流行病学上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点,院前复苏成功率的提高有赖于进一步完善院外生存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构筑全民急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质量评价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生存链
下载PDF
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标准体系的构建
17
作者 杨志广 虎洁婷 +1 位作者 汪袁云子 樊落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7期762-766,共5页
目的 构建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体系,为急诊专业护士的选拔、任用、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方法收集评价证据,由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初步拟定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指标体系,于202... 目的 构建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体系,为急诊专业护士的选拔、任用、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方法收集评价证据,由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初步拟定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指标体系,于2021年3-11月进行2轮专家函询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95%和100%,权威系数为0.93,2轮专家咨询和谐数分别为0.351、0.565(均P<0.05)。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的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指标体系。结论 咨询专家有较高的权威性,构建的急诊专业护士岗位胜任力准入体系过程严谨、具有可靠性,权重分配合理,可为我国急诊专业护士招任用、培养、考核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专业护士 胜任力 岗位准入 德尔菲法
下载PDF
贵州省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童青青 刘小会 +7 位作者 龙建梅 李丽 潘小莹 高绘明 周满红 冯永贵 李顺佳 胡汝均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调查贵州省医务人员心肺复苏(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急救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选取贵州省医务人员,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98名医务人员进行在线调查。使用SPSS 29.... 目的调查贵州省医务人员心肺复苏(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急救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选取贵州省医务人员,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98名医务人员进行在线调查。使用SPSS 29.0和Amo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贵州省医务人员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得分率分别为91.8%、95.1%、93.4%和86.2%,其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得分最低。知信行和自我效能四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路径分析显示,年龄、医院级别、个人健康状况、听说过AED、实施过CPR、参加过CPR培训、文化程度、职称和会使用AED会直接影响知识;文化程度和知识会直接影响态度;态度和自我效能会直接影响行为;医院级别、实施过CPR、会使用AED、性别、知识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P<0.05)。结论贵州省医务人员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水平整体较高,AED培训有待加强。知信行和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众多,建议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复训,全面提升医务人员CPR知信行和自我效能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急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医务人员 知信行 自我效能 路径分析
下载PDF
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急救护理中的价值
19
作者 蔡凤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0期168-171,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急救护理中实施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急诊科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前的6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12月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后的36例AIS患者...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急救护理中实施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急诊科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前的6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月至12月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后的3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溶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NIHSS)、认知功能(MMSE)、功能残疾(mRS)、凝血指标、并发症。结果 相较对照组,研究组病情评估时间、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完成时间、到达医院就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更短,溶栓率更高(P <0.05)。出院时,研究组NIHSS、mR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MMS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 <0.05)。治疗1 d时,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更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 <0.05)。研究组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 AIS患者实施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急诊绿色通道,可明显加快溶栓急救工作效率,提升溶栓率,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恢复,调节凝血指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 急救护理
下载PDF
智谋理论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中应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师甜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采用智谋理论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本院收治的共计84例AMI PCI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采用智谋理论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本院收治的共计84例AMI PCI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智谋理论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对两组心理韧性、心功能、智谋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提高(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P<0.05),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收缩末期内径值(LVESD)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LVEF更高(P<0.05),LVEDD、LVESD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个人智谋、社会智谋、总分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更高(P<0.05);干预组7.14%(3/42)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的28.57%(12/42)更低(P<0.05)。结论智谋理论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AMI PCI术患者中,可提高其心理韧性,改善心功能,提高智谋水平,减少MAC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谋理论 聚焦解决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