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9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E康复模式在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阳 党明 +1 位作者 韩文娟 秦小佩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在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10月1日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在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10月1日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用药知信行[采用安全合理用药知信行水平问卷(KAP)]、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及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结果:干预后,观察组KAP、健康行为、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E康复模式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管理效果、用药知信行,并改善其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模式 脑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知信行 健康行为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的质性研究
2
作者 许莉 王喜益 +2 位作者 陈菡芬 卜军 杨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29例AMI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其中18例来源于心脏康复中心、11例来源于随访门诊。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患者的运动体验(康复获益感、风险感知),患者的心理状态(悲观、恐惧、积极心态)和社会支持(家庭依恋及支持、专业指导及支持、同伴交流及支持、物理资源及支持)。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AMI行PCI治疗患者的运动体验、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以提高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运动康复 依从动机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媛 王伟鑫 +1 位作者 申玲玲 刘雪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裂口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两组舒张压、心率指标均优于术前30 min(P<0.01),且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期间,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切口裂口率,避免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大幅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配合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成功率 感染情况
下载PDF
心功能等级化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朱红英 陈芳 +1 位作者 施建 黄金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心功能等级化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11月30日心血管科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心功能等级化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11月30日心血管科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实施心功能等级化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肢体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心绞痛发作频次、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水平均优于入院1 d(P<0.05),且干预组优于参照组(P<0.01);干预4周后,两组FMA中下肢评分、上肢评分、总得分均高于入院1 d(P<0.05),且干预组高于参照组(P<0.01);干预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少于参照组(P<0.05),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采取心功能等级化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心脏、肢体功能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介入术 等级化康复护理 心功能指标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
5
作者 吴小岭 辛志芳 +2 位作者 原丽 杨卫卫 侯芮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75%,与对照组的79.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横死患者效果更佳,可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莱温守恒模式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心血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延续性护理对预后影响Meta分析
6
作者 张文婷 季红 +2 位作者 张明明 杜园园 彭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和预后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Science Direct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心血管疾病、动... 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和预后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Science Direct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心血管疾病、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术后护理及预后等关键词检索术后延续性护理随机对照研究(RCT)相关文献,时限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将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纳入研究并开展质量评价,再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RCT文献10篇,均为中文,涉及75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P<0.05)、提高依从性(P<0.01),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P<0.05,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IABP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压力与应激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艳华 白冰 杨木林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与应激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压力与应激理... 目的:探讨压力与应激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压力与应激理论干预,并分析出院准备度、积极度与疾病不确定相关性;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干预前后积极度[采用积极度量表(PAM)]、疾病不确定[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疾病知识、预期社会支持、院外应对能力、自身状况得分及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1、2个月后PAM、MUI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2个月后评分优于干预1个月后(P<0.05);研究组干预1、2个月后PAM、MUIS均优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显示,积极度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P<0.05),疾病不确定与出院准备度呈负相关(P<0.05),积极度与疾病不确定呈负相关(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NIHSS、S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压力与应激理论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准备度,增加积极性与缓解疾病不确定感,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压力与应激理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诱发精神症状的预见性护理研究
8
作者 王莉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78-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诱发精神症状因素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60例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首先分析诱导精神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针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诱发精神症状因素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60例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首先分析诱导精神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并施以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周时精神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施以干预后,精神症状评分均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上升,观察组更为突出(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负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诱导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展开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改善精神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 精神症状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9
作者 刘欣怡 梅永霞 +5 位作者 赛一溥 张振香 林蓓蕾 陈素艳 张伟宏 李昕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河南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381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Rankin量表、中文版家庭韧性问卷和凯斯勒...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河南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381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Rankin量表、中文版家庭韧性问卷和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建立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发生率为58.30%,高于配偶照顾者心理困扰发生率48.60%(P<0.05)。患者夫妻双方的家庭韧性、心理困扰均呈正相关(均P<0.01),其自身家庭韧性与对方心理困扰呈负相关(均P<0.01)。主体效应方面,脑卒中患者夫妻家庭韧性均可影响自身心理困扰(均P<0.01);客体效应方面,二者家庭韧性均可影响对方的心理困扰(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与双方心理困扰存在交互影响,应将二者视为整体从家庭韧性入手进行干预,降低双方的心理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配偶照顾者 家庭韧性 心理困扰 主客体互倚模型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复发风险感知的关系: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王晓萱 张振香 +4 位作者 林蓓蕾 平智广 郭惠娟 任慧 栾文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索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靶点。方法2021年6-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脑卒中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 目的探索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靶点。方法2021年6-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脑卒中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自主参与量表(impact on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y questionnaire,IPA)等对其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社会参与得分分别为(210.18±32.86)分、(41.04±8.64)分和[4(0,16)]分,三者间呈正相关(均P<0.05)。不同年龄、工作状态、自理程度、卒中次数的脑卒中患者,在上述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风险感知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7.84%。结论复发风险感知不仅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还可通过社会参与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医务人员在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脑卒中复发风险意识的同时,可鼓励和支持其主动进行社会参与,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发风险感知 社会参与 生活质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简单型先心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11
作者 马云兰 涂惠琼 +1 位作者 张红 李秋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482-486,492,共6页
目的构建简单型先心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CMERAS)临床护理路径(CNP)并应用,探讨其对患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90例简单型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构建简单型先心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CMERAS)临床护理路径(CNP)并应用,探讨其对患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90例简单型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小儿心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构建的简单型先心病围术期CMERAS CNP实施护理。比较2组患儿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尿管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CMERAS CNP应用于简单型先心病围术期,可规范加速康复外科的护理行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改善患儿结局,提高满意度,社会效益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型先心病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慢性病资源利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12
作者 李爱群 李利花 +2 位作者 王芳 蒋源元 蔡益民 《护理学报》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目的 分析慢性病资源利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超越量表、慢性病资源调查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72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心病PCI术后... 目的 分析慢性病资源利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超越量表、慢性病资源调查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72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慢性病资源利用、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分别为(43.70±5.91)分、(55.12±8.37)分和(72.57±8.17)分;自我超越与慢性病资源利用呈正相关(r=0.562,P<0.01),两者与自我管理行为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6、0.717,P均<0.01);慢性病资源利用在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8.02%。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通过慢性病资源利用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超越 慢性病资源利用 自我管理行为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以行为转变阶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常莎 刘凤娟 +3 位作者 孙晓燕 王艳 杨晓倩 崔闪闪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阶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75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阶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75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以行为转变阶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运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WT)],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健康素养、SCHFI、6MWT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MCMQ中面对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以行为转变阶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提升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及运动耐力,改善应对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健康教育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健康素养
下载PDF
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鲁丽丽 晋运玲 +1 位作者 程翠平 马丽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诊疗的150例老年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诊疗的150例老年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疾病认知、情绪管控、行为管理方面疾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健康状态、精神、精力、社会功能、情感、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老年CHD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老年 冠心病 疾病知识掌握
下载PDF
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孙艳 崔秀红 +3 位作者 刘楠楠 李慧 王鹏 尤慧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1日~2023年4月2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7例,常规组采取病房延伸手功能训练,综合组采取... 目的:探讨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1日~2023年4月2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37例,常规组采取病房延伸手功能训练,综合组采取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采用修订后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综合组FMA、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综合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综合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病房延伸集体手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护理,对其手功能早期康复更有益,可促进患者手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训练 电针 脑卒中偏瘫 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6
作者 王冉 邓悦 +3 位作者 靳千胜 刘凡 陈璐 王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整合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各指南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脑卒中后失眠预防、筛查和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2... 目的整合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各指南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脑卒中后失眠预防、筛查和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和14篇系统评价,围绕预防、筛查、药物管理和非药物管理4个方面总结26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根据临床情景应用证据,完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眠 筛查 管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亚急性心肌穿孔1例护理
17
作者 文青 颜红艳 +4 位作者 黄桂玉 肖林 杨明雪 胡豆 唐小丽 《上海护理》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欧洲心脏研究所2018年的一项国家报告显示,随着起搏器、除颤器和再同步心脏植入适应证的扩大,其临床需求日益增加,新植入装置的数量不断上升,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在众多并发症中,起搏电极导致的心肌穿孔是一种相对罕... 欧洲心脏研究所2018年的一项国家报告显示,随着起搏器、除颤器和再同步心脏植入适应证的扩大,其临床需求日益增加,新植入装置的数量不断上升,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在众多并发症中,起搏电极导致的心肌穿孔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4%~5.2%[2]。电极错位导致的心肌穿孔是指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时,电极导线误穿透心肌进入心包腔或胸腔,使血管及肺部均具有潜在损伤风险[3]。心肌穿孔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术后24 h内发生)、亚急性(术后1~30 d发生)和慢性(术后1个月或以上发生)[4]。心肌穿孔可能导致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 亚急性心肌穿孔 心包积液 护理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慧君 贾雯鼎 +4 位作者 刘云 张蕾 高静 黄晓慧 马冬冬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例,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 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例,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水平,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筛选对患者自我效能有影响的变量,将其纳入以患者自我效能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4例患者自我效能大部分处于3级,共96例(77.4%);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以自我效能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与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干预,并指导患者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有助于患者提高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老年患者
下载PDF
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跌倒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胡莉莉 邓常丽 +2 位作者 耿岩 郝丽萍 王淑慧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跌倒风险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分析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跌倒风险与运动耐受程度、运动自我效能、疾病复发恐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1日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 目的:探讨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跌倒风险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分析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跌倒风险与运动耐受程度、运动自我效能、疾病复发恐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1日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076例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6分钟步行试验(6MWT)、中文版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076例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跌倒风险,其中低跌倒风险76例,高跌倒风险1000例;本组患者跌倒风险总分为(46.32±3.17)分,运动耐受程度总分为(2.01±0.32)分,运动自我效能总分为(57.34±14.54)分,疾病复发恐惧总分为(42.31±7.22)分;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跌倒风险与运动耐受程度、疾病复发恐惧呈正相关(P<0.01),与运动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运动自我效能对跌倒风险有负向影响,年龄和运动耐受程度、疾病复发恐惧对跌倒风险有正向影响。结论:本组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跌倒风险水平和疾病复发恐惧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医护人员应根据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的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性对策,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首次发病 跌倒风险 运动耐受 复发恐惧 运动自我效能
下载PDF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管理在心脏外科术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岳爱华 刘文彬 张伟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管理在心脏外科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02例心脏外科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管理在心脏外科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02例心脏外科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力评定量表(MRC)、入住ICU时间、出ICU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 h、术后6 h、术后24 h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护理前后自我管理效能[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24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入住ICU时间、出ICU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M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6 h、24 h,两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ESCA中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认知障碍、肺部感染、失眠、便秘、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管理应用于心脏外科术患者中,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肌力和血气指标,提高自我管理效能、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术 保护动机理论 护理管理 疼痛 自我效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