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脑脊液S100B、Cys-C、MMP-9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贺婕 康妍 +1 位作者 吴建楠 贺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目的:探究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后脑脊液(CSF)中S100B、Cys-C、MMP-9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HS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AE分为研究组(继发AE,35例... 目的:探究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后脑脊液(CSF)中S100B、Cys-C、MMP-9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HS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AE分为研究组(继发AE,35例)和对照组(未继发AE,16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V感染患者继发AE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脑脊液中Cys-C、MMP-9与S100B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100B、Cys-C、MMP-9对AE的预测价值。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异常、脑脊液S100B、MMP-9升高、EEG异常是HSV感染患者继发AE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脊液Cys-C是其保护因素(P<0.05)。Spearman分析显示,HSV感染患者Cys-C浓度与S100B水平呈负相关(r=-0.83,P<0.05),MMP-9浓度与S100B水平呈正相关(r=0.88,P<0.05)。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pre1诊断HSV患者继发AE的AUC明显大于S100B、Cys-C、MMP-9单独预测的AUC(0.876 vs 0.827、0.787、0.750)。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论:脑脊液中S100B、Cys-C、MMP-9水平均可对HSV感染患者诱发AE的可能性进行有效预测,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最大,其次是S100B蛋白、Cys-C、MMP-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脑脊液 S100B蛋白 胱抑素C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小玉 梁朝莹 韦建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免疫平衡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平衡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感知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能改善急性脊髓炎症水平及免疫平衡状态,对于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甲基强的松龙 急性脊髓炎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误诊为结核感染的出血性EB病毒脑膜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杨成敏 祝秋玉 +3 位作者 陆莹 刘国军 商敬伟 简崇东 《右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类为唯一宿主,已在全球导致95%的人群感染[1]。病毒性脑炎主要依靠病史、脑脊液检查及微生物培养、颅脑影像来诊断,在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常不能及时鉴别,甚至被误诊为结核感染。随着宏...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类为唯一宿主,已在全球导致95%的人群感染[1]。病毒性脑炎主要依靠病史、脑脊液检查及微生物培养、颅脑影像来诊断,在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常不能及时鉴别,甚至被误诊为结核感染。随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EB病毒脑炎能被及时确诊,目前成人出血性EB病毒脑炎鲜有报道,现总结1例误诊为结核感染的出血性EB病毒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出血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瑜 曾艳平 +2 位作者 周琴 关景霞 卢祖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颅内注入单纯疱疹病毒(HSV)-1建立HSE模型,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50 mg/kg·...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颅内注入单纯疱疹病毒(HSV)-1建立HSE模型,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50 mg/kg·d)治疗。使用二氢乙啶测定脑组织内活性氧(ROS)的产生量。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病侧脑组织MMP-9蛋白进行检测。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病毒感染后5 d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正常组(31.57±1.99)比较,对照组(95.75±3.45)脑组织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38.39±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正常小鼠脑组织中可见MMP-9少量表达。病毒感染后5 d,对照组脑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增强,血管周围表达增高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MMP-9表达明显减低。与正常组[(77.4±0.5)%]比较,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水含量[(82.8±0.6)%]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78.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组织水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3.47±1.06)显著高于对照组(2.60±1.12)(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能减少脑炎后MMP-9的表达,减轻脑水肿,改善HSE的神经功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活性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与其他EB病毒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兴冉 徐喨 +2 位作者 周晗 施启鹏 章莉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7-801,811,共6页
目的:分析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及其他EB病毒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助于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EBV-HLH组(34例)与EBV-非HLH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BV-HLH组预后差,诊断后半年内病死率高达76.5%... 目的:分析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及其他EB病毒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助于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EBV-HLH组(34例)与EBV-非HLH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BV-HLH组预后差,诊断后半年内病死率高达76.5%。EBV-HLH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两系或三系减少、肝功能异常、高铁蛋白血症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现率较EBV-非HLH组明显增高(P<0.001)。EBV-HLH组和EBV-非HLH组出现骨髓噬血现象者分别为83.3%及26.7%。EBV-HLH组中100%患者sCD25高于2 400 pg/ml,81.8%患者NK细胞比例减低。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3 025μg/L可以作为EBV-HLH向淋巴瘤/白血病转归的预测因素。结论 :EB病毒感染者应尽早检测sCD25及NK细胞比例,sCD25水平升高及NK细胞比例减低有助于EBV-HL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噬血现象对EBV-HLH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确诊的必要指标;血清铁蛋白是反映病情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诊断指标
原文传递
脑脓肿手术中应用头孢曲松钠溶液冲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何百祥 严文萍 +2 位作者 王茂德 王拓 姜海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4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索术中应用头孢曲松钠溶液冲洗残腔和周围脑组织对脑脓肿手术治疗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把 4 9例脑脓肿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 2 6例 ,手术中摘除脓肿后应用 1g/L的头孢曲松钠溶液 2 0 0~ 30 0ml反复冲洗残... 目的 :探索术中应用头孢曲松钠溶液冲洗残腔和周围脑组织对脑脓肿手术治疗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把 4 9例脑脓肿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 2 6例 ,手术中摘除脓肿后应用 1g/L的头孢曲松钠溶液 2 0 0~ 30 0ml反复冲洗残腔和周围脑组织。对照组 2 3例 ,手术中摘除脓肿后仅用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和周围脑组织。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后 3,7d做腰穿行脑脊液检查。其中 31例手术中取脓汁行细菌学检查。术后随访 3~ 2 8月 ,平均 12 .3月。结果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6 0 % ) ;研究组手术后 3,7d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治愈率 (88.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0 .7% ) (P <0 .0 1) ,而复发率 (3.8% )、癫痫的发生率 (7.7% )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17.4 %和 13% )。结论 :脑脓肿手术中应用头孢曲松钠溶液反复冲洗残腔和脑组织 ,不仅能减轻脑脓肿的手术反应和术后复发 ,提高手术疗效 ,而且方法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脑脓肿 应用
下载PDF
散发性脑炎的病理诊断及病因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柯娃 牛好敏 +3 位作者 黄慧敏 邓采菽 梁静慧 谢光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03-204,共2页
本文报告19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的脑组织活检病理材料。15例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有嗜元现象,胶质细胞增生,大部分可见胶质结节淋巴、单核细胞形成管周浸润,部分有小片状出血。4例仅见白质髓鞘脱失及水肿... 本文报告19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的脑组织活检病理材料。15例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有嗜元现象,胶质细胞增生,大部分可见胶质结节淋巴、单核细胞形成管周浸润,部分有小片状出血。4例仅见白质髓鞘脱失及水肿。上述结果表明:本组病例病理改变多数(79%)具有病毒性脑炎的特征,少数(21%)具有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炎的特征。作者认为脑组织活检可作为诊断本病的有效手段,并有助于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脑炎 脑炎 病理 活检
下载PDF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引起化学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顾菊林 廖万清 +1 位作者 温海 李志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20-1220,共1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头痛、发热、反复惊厥1个月于1996年11月20日入院诊治.入院时查体:颈部抵抗明显,其他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检查查见隐球菌,培养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予两性霉素B(AmB) 50 mg/d静滴...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头痛、发热、反复惊厥1个月于1996年11月20日入院诊治.入院时查体:颈部抵抗明显,其他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检查查见隐球菌,培养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予两性霉素B(AmB) 50 mg/d静滴,5-氟胞嘧啶6.0 g/d口服,同时鞘内注射AmB 0.1~1.0 mg/次,2次/周.治疗2周后头痛缓解,无发热,颈部抵抗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脑膜炎 鞘内注射 两性霉素B 病例报告
下载PDF
2002年浙江无菌性脑膜脑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严菊英 卢亦愚 +1 位作者 龚黎明 史雯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8-589,共2页
关键词 2002年 浙江 无菌性脑膜脑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病毒分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病原学探讨(附175例报道)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俊瑛 何红彦 +1 位作者 孙伟 邹月丽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原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的175份病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原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的175份病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的IgM。结果脑电图检查160例,异常136例(85.00%);头CT检查90例,异常15例(16.67%);头MRI检查65例,异常42例(64.62%);脑脊液细胞学检测175例,异常166例(94.86%);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4例,阳性26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的13例,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的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阳性4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3例;脑脊液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检测70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病原学诊断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研究的发展方向,但其方法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诊断 病原学 脑脊液细胞学
下载PDF
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刚 吕健 +1 位作者 杨庆余 屈建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16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5~40.1℃,白细胞计数(45~110)×106/L,脑脊液糖定量(2.2~3.9)mmol/L,... 目的探讨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16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5~40.1℃,白细胞计数(45~110)×106/L,脑脊液糖定量(2.2~3.9)mmol/L,细菌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和鞘内注射治疗;6例间断腰穿,10例腰穿置管持续引流;16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4例院内治愈,2例自动出院,4月内自愈。结论术后3d开始发热,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糖定量正常和细菌培养阴性可以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激素治疗和脑脊液引流是治疗无菌性脑膜炎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开颅 无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1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倪秀莹 董学军 +2 位作者 赵利 吴翠萍 夏德全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8期44-47,共4页
收集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17例,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方法。17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1岁,以男性为主,均有野外作业史或田间... 收集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17例,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方法。17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1岁,以男性为主,均有野外作业史或田间劳作史,15例有基础疾病,均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期。1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肺水肿,1例死于阿斯综合征,6例死于难治性休克、DIC,9例死于病毒性脑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要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可能,接诊医师应详细问诊,行实验室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综合治疗,防止病情进展加重,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死亡病例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慧兰 杨庆永 刘仲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94-596,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学说 白癜风 发病机理 化学因子 黑素细胞 特殊类型 免疫机理
下载PDF
更昔洛韦、纳洛酮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戴宪国 莫纯坚 王小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纳洛酮组(治疗组)和更昔洛韦组(对照组),每组15人,两组病人都采用静脉给药,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更昔洛韦纳洛...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纳洛酮组(治疗组)和更昔洛韦组(对照组),每组15人,两组病人都采用静脉给药,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更昔洛韦纳洛酮组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恢复的时间明显较更昔洛韦对照组缩短,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更昔洛韦纳洛酮组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纳洛酮 儿童 病毒性脑炎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涛 吴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7-479,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椎疾病,约占门诊腰腿痛患者的3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但疼痛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有争议。传统观点有机械压迫学说和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Nayloy等基于椎间盘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首先提出自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椎疾病,约占门诊腰腿痛患者的3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但疼痛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有争议。传统观点有机械压迫学说和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Nayloy等基于椎间盘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首先提出自身免疫学说,认为突出椎间盘的自身免疫作用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身免疫学说 机械压迫学说 自身免疫作用 发病机制 坐骨神经痛 脊椎疾病 神经根炎
下载PDF
精神症状突出、重要实验室检查阴性的不典型病毒性脑炎15例报道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长青 王巍 +2 位作者 周立春 钱海蓉 戚晓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总结15例精神症状突出、临床症状符合病毒性脑炎(viralencephalitis,VE),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按VE治疗获临床痊愈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为今后临床处理类似情况积累经验。方法分析15例精神症状突出、临床症状符... 目的总结15例精神症状突出、临床症状符合病毒性脑炎(viralencephalitis,VE),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按VE治疗获临床痊愈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为今后临床处理类似情况积累经验。方法分析15例精神症状突出、临床症状符合VE,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且按VE治疗获临床痊愈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及脑脊液、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等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15例(男12例、女3例)患者发病年龄14-45(平均25.5)岁,多以精神症状起病(10例),15例均出现意识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清晰度水平下降,6例出现谵妄。15例均行头颅影像及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脑脊液病毒学及其他病原体检测未见异常。曾诊为精神分裂症(8例)及抑郁症(2例)。经过抗病毒治疗15例均获得了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痊愈(最短3周,最长达14周)。结论对于精神症状突出、临床症状符合VE,而重要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特别是未找到任何病原学依据的患者,不应完全排除VE的可能,应请精神科会诊,结合精神科、神经科病史及查体情况进行临床诊断。在拟诊为VE后有必要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辅助临床诊断并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意识障碍 谵妄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7
作者 胡玉莲 金二丽 孙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9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判定,并观察体温...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9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判定,并观察体温恢复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43例,95.56%)高于对照组(35例,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1.87±0.58)d、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5.79±1.65)d及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12.83±2.62)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可有效缩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儿童 头孢曲松钠 地塞米松 疗效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膜炎及桥本氏甲状腺炎共病一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佳 张家堂 王湘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7-58,共2页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膜炎((meningitis of 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及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 HT)共病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作者将其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膜炎((meningitis of 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及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 HT)共病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作者将其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此3种疾病共病病例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膜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 诊断
下载PDF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文婷 赵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以局部或全身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人群中的患病率小于2%。通常青少年发病,10~30岁为发病高峰期,各种族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神经...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以局部或全身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人群中的患病率小于2%。通常青少年发病,10~30岁为发病高峰期,各种族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神经精神学说和病毒学说等[1]。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黑素细胞的破坏在白癜风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白癜风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学说 白癜风 自身免疫性疾病 氧化应激学说 青少年发病 发病高峰期 多基因遗传 色素脱失
下载PDF
2013~2017年珠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传恩 熊寿贵 李德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1期154-157,共4页
目的了解珠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珠海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3~2017年珠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9 6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60.3/10万,其中... 目的了解珠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珠海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3~2017年珠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9 6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60.3/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984.2/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6.1/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4︰1(P<0.05);0~4、>4~9、>9岁的发病构成比分别为87.0%、11.0%、2.0%,0~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不同职业分布中,5年间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69.5%)显著高于托幼儿童(26.0%)、学生(3.8%)和其他人群(0.8%),显示发病人群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P<0.05)。2013~2017年各年度发病率分别为852.8/10万、942.1/10万、900.3/10万、747.0/10万、861.7/10万,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各年度5~7月为发病高峰。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5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34.0/10万、756.7/10万、764.0/10万,香洲区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行政区(P<0.05)。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 A16型感染分别占33.4%、21.6%。结论珠海市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年龄、地区等特征,注意根据季节变换和气候特点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注重社区和托幼机构5岁以下儿童的预防保健,加强高发地区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