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1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1年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胡莉萍 方钟燎 +3 位作者 王学燕 陈钦艳 张陆娟 蒋智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0,46,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戊肝病例1469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5/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73/10万,201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27/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玉林市(5.22/10万)、防城港市(4.23/10万)、梧州市(3.94/10万)、贵港市(3.93/10万)、桂林市(3.48/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是3月(1854例,占12.61%),上半年报告病例数(8498例)稍多于下半年(6201例)。男性病例10309例,女性4390例,性别比为2.35∶1;男性、女性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1.73/10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发病数最多的是50~59岁组(3507例,占23.86%)。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人数最多(9726例,占66.17%)。结论近年来广西戊肝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林等地是高发地区,男性、农民、中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健康宣传,以降低戊肝对群众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证治规律
2
作者 陈敏 谢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国近代百年百名中医名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1版)中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将纳入的处方上传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国近代百年百名中医名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1版)中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将纳入的处方上传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纳入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对纳入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的200首初诊、复诊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近现代百名中医大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常用药物有茵陈、栀子、甘草、茯苓、郁金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栀子-茵陈、郁金-茵陈、大黄-茵陈、茯苓-茵陈、泽泻-茵陈等,新处方包括竹茹-茯苓皮-石菖蒲-半夏-陈皮、白茅根-赤芍-黄连-桑白皮、神曲-白豆蔻-佛手-麦芽-玫瑰花、茵陈-大黄-栀子-当归、青黛-枸杞子-垂盆草-败酱草-姜黄等。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基础,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近现代百名中医大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遵循利湿退黄的治疗法则,体现了从“化湿邪、利小便”来诊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学术思想,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正军 徐祥涛 +2 位作者 张帆 卢超 陆玮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计算各期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度增强指数(CEI),并与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以及无创肝纤维化模型APRI、FIB-4、GPR相比较。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SWE(P<0.001)、SIR肝胆期(P=0.005)、CEI肝胆期(P=0.003)、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SWE水平CHB患者的SIR肝胆期(P=0.031)、CEI肝胆期(P=0.001)、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CEI肝胆期组与中CEI肝胆期组(P=0.017)、高CEI肝胆期组(P=0.022)之间的SW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水平CEI肝胆期组间的Child-Pugh分布有差异(P=0.011)。CEI肝胆期水平与SWE呈负相关(r=-0.3973,P=0.0017),CEI肝胆期水平诊断Child-Pugh B+C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6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可以较好地评估CHB患者的肝功能,CEI肝胆期水平可以定量地辅助诊断肝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4
作者 杨晶 陈美玲 +3 位作者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邵冬珊教授运用“辛散甘缓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6
作者 袁漫曦 肖明中 +2 位作者 邵冬珊 黄晶晶 蒋满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法有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两大类^([1]),目前尚未实现疾病的完全治愈。临床中常见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且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各种与CHB相关的症状,给医患带来极大困扰,中医药治疗展示一定优势^([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法有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两大类^([1]),目前尚未实现疾病的完全治愈。临床中常见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且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各种与CHB相关的症状,给医患带来极大困扰,中医药治疗展示一定优势^([2])。邵冬珊主任医师从医四十余载,是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中擅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将辛散甘缓法用于CHB治疗中,提高了临床疗效^([3])。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分享邵师治疗经验,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辛散甘缓法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周晓梅 曾涛 +7 位作者 廖莹颖 张一博 李青海 Jaime Smith 张麟 王超 崇雨田 李新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开发一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人工智能(AI)数据采集工具,以解决传统的多中心数据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基于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将AI的文字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实现多种格式数据(包括... 目的:开发一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人工智能(AI)数据采集工具,以解决传统的多中心数据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基于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将AI的文字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实现多种格式数据(包括图片格式的原始数据)的电子化采集、结构化处理,随后自动将数据填入研究电子数据采集(REDCap)系统中的电子病历报告表(eCRF)。结果:AI工具辅助数据采集与纯人工数据采集具有相同的平均准确率,均达到98.66%(P=0.23),但前者所需时间减少75.49%(P<0.05)。结论:本研究开发的AI数据采集工具可显著提高研究数据采集效率,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慢性乙型肝炎 人工智能(AI) 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识别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梦月 李舣婷 +1 位作者 张英 林潮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GFR,以评估患者完成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23例患者,67.5%(n=83)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4周,26.8%(n=33)基线时存在肝硬化,10.6%(n=13)合并有糖尿病,11.4%(n=14)的患者eGFR<60 mL/(min·1.73 m^(2)),33.3%(n=41)的患者eGFR为(60-89)mL/(min·1.73 m^(2)),55.3%(n=68)的患者eGFR≥90 mL/(min·1.73 m^(2))。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eGFR并未出现下降,而CKD2期患者的eGFR在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较基线出现改善【(88.65±15.52)mL/(min·1.73 m^(2))vs(78.12±7.60)mL/(min·1.73 m^(2)),P<0.001】。14.6%(n=18)的患者经历了肾功能分期的恶化,通过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糖尿病可以预测肾功能的恶化(OR=4.663,P=0.016)。【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并未发生恶化,甚至在CKD2期的患者中发现肾脏功能有所改善。但慢丙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肾脏功能恶化的风险高,仍需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丙肝治疗 肾脏功能
下载PDF
外泌体参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浦娟 李麟 +1 位作者 黄祎 李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中细胞间通信的重要介质,在病毒传播、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外泌体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介绍了各型肝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功能。阐述了外泌体在甲肝病毒及戊肝病毒分泌、释放中的作... 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中细胞间通信的重要介质,在病毒传播、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外泌体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介绍了各型肝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功能。阐述了外泌体在甲肝病毒及戊肝病毒分泌、释放中的作用;外泌体可参与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参与抗病毒应答;还可介导丙肝病毒的复制及抗病毒过程、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并可促进丙型肝炎炎症进展及纤维化。深入研究外泌体在肝脏中的产生、释放、靶向及与靶细胞间的作用机制,可为进一步探索外泌体作为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病毒性肝炎 生物标志物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张万洁 李子怡 +2 位作者 王富春 田爱平 毛小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CHB患者230例,给予规范抗病毒治疗至少48周。治疗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HBV DNA<20 IU/mL为完全病毒学应答、20~2000 IU/mL为低病毒血症。...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CHB患者230例,给予规范抗病毒治疗至少48周。治疗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HBV DNA<20 IU/mL为完全病毒学应答、20~2000 IU/mL为低病毒血症。比较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与低病毒血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治疗前乙肝免疫学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V DNA水平、肝功能指标(AST、ALT)、甲胎蛋白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230例患者中,完全病毒学应答121例、低病毒血症109例。低病毒血症患者FIB-4≥3.25比例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P<0.05)。低病毒血症患者年龄小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治疗前HBsAg、HBeAg、HBV DNA水平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P均<0.05)。将低病毒血症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1的指标,包括年龄、治疗前HBsAg、HBeAg、HBV DNA、FIB-4及抗病毒药物类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高HBeAg水平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V NDA、HBsAg、HBeAg水平升高是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对治疗前高HBV NDA、HBsAg、HBeAg的患者应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以早期识别低病毒血症,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病毒载量
下载PDF
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11
作者 刘晓敏 祁冉 +2 位作者 郑玉峰 蒋珍 张腊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次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肝内移植及不同时间间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02月-2023年12月失代偿期肝硬化自愿... 目的探讨多次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肝内移植及不同时间间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02月-2023年12月失代偿期肝硬化自愿接受治疗患者51例,随机分为单次移植组、多次移植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比三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三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多次移植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低于单次移植组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单次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移植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移植B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低于A组,白蛋白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次移植组肝脏占位病变、门静脉血栓以及腹水发生率均低于单次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移植组肝脏占位病变、门静脉血栓以及腹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多次移植组术后发生2例发热,经对症处理后消失。三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MSCs多次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HUC-MSCs多次移植治疗的频率、间隔时间对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间隔3个月的疗效优于间隔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NLR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邱梅花 李耿祥 +1 位作者 丘永芳 陈泳莲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51-452,共2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衰竭的价值。方法86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乙肝组与乙肝肝衰竭组,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NLR、肝功能指标,分析NLR、肝功能指标预测慢性乙肝...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衰竭的价值。方法86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乙肝组与乙肝肝衰竭组,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NLR、肝功能指标,分析NLR、肝功能指标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衰竭的价值。结果乙肝肝衰竭组的NLR、ALT、AST水平最高,单纯乙肝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均P<0.05)。NLR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衰竭的AUC为0.931。结论NLR在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衰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不同病情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
13
作者 陈静 金灿灿 +2 位作者 周皓鹏 张茜蕙 梅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61-164,168,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将患者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乙肝两对半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三组患者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HBsAb、HBeAb、HBcAb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P<0.05),HBsAb、HBeAb、HBcAb水平与HBV-DNA呈负相关(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乙肝两对半类型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有相关性,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间及不同疾病类型间HBV-DNA均有差异,HBV-DNA定量检测联合两对半检测可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和疾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两对半 HBV-DNA定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陈玉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以上指标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肝功能水平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针对性护理 肝功能衰竭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范潇月 刘建英 +2 位作者 张悦 洪芹 陈琳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HBV-ACLF患者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DPMAS序贯P...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HBV-ACLF患者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DPMAS序贯PE组(n=45例)和PE组(n=47例)。PE组接受单纯PE治疗,DPMAS序贯PE组接受DPMAS序贯P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12周时的好转率及存活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时的血清炎性因子、内毒素水平(ET)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周好转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好转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4周及12周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周及12周时,DPMAS序贯PE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ET水平低于PE组(均P<0.05);DPMAS序贯PE组治疗4周时的MELD评分低于PE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PMAS序贯PE治疗HBV-ACLF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内毒素水平,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内毒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药敷贴联合茯苓导水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16
作者 张义松 赵桂荣 +1 位作者 刘磊 陈伟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损伤,持续性引发炎症,造成肝纤维化,若未能有效治疗,则会发展为肝硬化^([1])。肝硬化难以逆转,在代偿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随着病程进展为... 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损伤,持续性引发炎症,造成肝纤维化,若未能有效治疗,则会发展为肝硬化^([1])。肝硬化难以逆转,在代偿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随着病程进展为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并引发各种并发症^([2])。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预后更差,5年病死率高达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中药敷贴 茯苓导水汤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芳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替诺福韦酯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29、27.253、30.580、11.7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4(IL-4)均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7、7.614、24.624、1.609,P<0.05);B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800、4.019、4.909,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替诺福韦 肝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治疗策略
18
作者 高兴雪 李俊峰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治疗终点是实现临床治愈,然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自发清除率较低,长期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核酸类分子及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的价...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治疗终点是实现临床治愈,然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自发清除率较低,长期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核酸类分子及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的价值,可能成为实现乙肝临床治愈较有潜力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临床治愈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异常凝血酶原在HBV感染相关肝病中的诊疗价值
19
作者 张淑花 朱宗林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HBV感染相关肝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2020年9月~2021年4月HBV感染及健康对照500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HBV感染相关肝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2020年9月~2021年4月HBV感染及健康对照500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高尔基体蛋白(GP73),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IVKA-Ⅱ,通过SPSS软件及受试者工作特者(ROC)曲线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P73诊断ASC、CHB、LC和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7.0%、71.1%、69.0%和94.0%,特异度为84.4%、57.6%、58.9%和34.8%,AUC值为0.861、0.628、0.672和0.62;PIVKA-Ⅱ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分别为92.1%、30.0%和33.0%,特异度为29.4%、82.9%和87.7%,AUC值为0.577、0.537和0.605;GP73和PIVKA-Ⅱ二者联合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0.0%、66.0%和70.0%,特异度分别为54.1%、51.2%和54.1%,AUC值为0.674、0.594、0.598;GP73和PIVKA-Ⅱ二者联合传统血清学指标诊断CHB、LC和HCC的特异度分别为87.9%、72.3%和58.0%,敏感度分别为97.4%、56.0%和72.0%,AUC值为0.959、0.661、0.62。结论:GP73对ASC和L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IVKA-Ⅱ对诊断HCC诊断较好,二者联合传统指标可进一步提升对HBV感染的不同结局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异常凝血酶原 乙型肝炎病毒 肝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