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2
作者 刘晓敏 祁冉 +2 位作者 郑玉峰 蒋珍 张腊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次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肝内移植及不同时间间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02月-2023年12月失代偿期肝硬化自愿... 目的探讨多次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肝内移植及不同时间间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02月-2023年12月失代偿期肝硬化自愿接受治疗患者51例,随机分为单次移植组、多次移植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比三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三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多次移植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低于单次移植组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单次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移植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移植B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低于A组,白蛋白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次移植组肝脏占位病变、门静脉血栓以及腹水发生率均低于单次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移植组肝脏占位病变、门静脉血栓以及腹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多次移植组术后发生2例发热,经对症处理后消失。三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MSCs多次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HUC-MSCs多次移植治疗的频率、间隔时间对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间隔3个月的疗效优于间隔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NLR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邱梅花 李耿祥 +1 位作者 丘永芳 陈泳莲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51-452,共2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衰竭的价值。方法86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乙肝组与乙肝肝衰竭组,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NLR、肝功能指标,分析NLR、肝功能指标预测慢性乙肝...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衰竭的价值。方法86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乙肝组与乙肝肝衰竭组,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NLR、肝功能指标,分析NLR、肝功能指标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衰竭的价值。结果乙肝肝衰竭组的NLR、ALT、AST水平最高,单纯乙肝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均P<0.05)。NLR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衰竭的AUC为0.931。结论NLR在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衰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不同病情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
4
作者 陈静 金灿灿 +2 位作者 周皓鹏 张茜蕙 梅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61-164,168,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将患者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乙肝两对半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三组患者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HBsAb、HBeAb、HBcAb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P<0.05),HBsAb、HBeAb、HBcAb水平与HBV-DNA呈负相关(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乙肝两对半类型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有相关性,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间及不同疾病类型间HBV-DNA均有差异,HBV-DNA定量检测联合两对半检测可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和疾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两对半 HBV-DNA定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芳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替诺福韦酯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29、27.253、30.580、11.7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4(IL-4)均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7、7.614、24.624、1.609,P<0.05);B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800、4.019、4.909,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替诺福韦 肝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正军 徐祥涛 +2 位作者 张帆 卢超 陆玮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计算各期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度增强指数(CEI),并与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以及无创肝纤维化模型APRI、FIB-4、GPR相比较。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SWE(P<0.001)、SIR肝胆期(P=0.005)、CEI肝胆期(P=0.003)、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SWE水平CHB患者的SIR肝胆期(P=0.031)、CEI肝胆期(P=0.001)、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CEI肝胆期组与中CEI肝胆期组(P=0.017)、高CEI肝胆期组(P=0.022)之间的SW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水平CEI肝胆期组间的Child-Pugh分布有差异(P=0.011)。CEI肝胆期水平与SWE呈负相关(r=-0.3973,P=0.0017),CEI肝胆期水平诊断Child-Pugh B+C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6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可以较好地评估CHB患者的肝功能,CEI肝胆期水平可以定量地辅助诊断肝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7
作者 杨晶 陈美玲 +3 位作者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诱导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增强IFN-α抗HBV效应
8
作者 笪蔚 王琴 +4 位作者 魏安邦 张浩 汪任冰 刘倩 周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作用及HO-1联合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效应。方法以HepG2.2.15细胞和HBV 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HBV1.3为HBV复制细胞模型;血红素(Hemin)分别处理HepG2.2.15和HepG2-HBV1.3细胞,诱导H...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作用及HO-1联合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效应。方法以HepG2.2.15细胞和HBV 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HBV1.3为HBV复制细胞模型;血红素(Hemin)分别处理HepG2.2.15和HepG2-HBV1.3细胞,诱导HO-1表达;CCK-8评估Hemin对HepG2、HepG2.2.15的毒性作用;化学发光法分析Hemin处理组及si-HO-1等实验组上清液中HBsAg、HBeAg;RT-qPCR分析HO-1、IFN-β、HBV-DNA;Western blot分析IRF-3、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Hemin联合IFN-α处理HepG2.2.15,监测HO-1是否具有协同IFN-α抗病毒效应。结果Hemin剂量依赖性诱导HO-1,HO-1被诱导后发挥显著的抗HBV效应,同时IFN-β、IRF-3及JAK/STAT信号通路中IRF-9、MxA的表达均增加。沉默HO-1表达能逆转Hemin诱导组的抗病毒效应,同时I型干扰素IFN-β也呈现低表达,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IRF-9、MxA的表达也被抑制。Hemin联合IFN-α发挥更强的抗病毒作用。结论HO-1能够发挥抗HBV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增加IRF-3的磷酸化诱导I型干扰素表达来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效应;HO-1可以协同IFN-α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1 JAK/STAT IFN-Β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黄解毒汤治疗HBV相关肝衰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9
作者 曾胜澜 王娜 +3 位作者 张荣臻 王挺帅 吴聪 毛德文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茵黄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liver failure,HBV-LF)的活性成分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GEO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茵黄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liver failure,HBV-LF)的活性成分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GEO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复方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Venny 2.1.0进行交集比对,确定交集靶点及其关系。运用Cytoscape构建茵黄解毒汤治疗HBV-LF的调控网络,Bisogenet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CytoNCA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得到HBV-LF的差异基因2160个,茵黄连解毒汤的药物靶点255个,交集靶点31个,相关小分子化合物66个。小分子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芦荟大黄素、黄连素等。PPI网络涉及55个关键节点,包括TP53、NTRK1、HSP90AA1、ESR1、CUL3、MCM2、CDK2、HSP90AB1、YWHAZ、NPM1、EGFR等。GO富集分析主要与细胞组分构成或来源、对刺激的反应、免疫过程、正/负调节的生物过程、细胞死亡、细胞增殖等有关。KEGG通路27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Cell cycle、Hepatitis B、自噬、FoxO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茵黄解毒汤拮抗HBVLF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作用”的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增殖分化、降低肝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抑制HBV复制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茵黄解毒汤 乙型肝炎病毒 相关肝衰竭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向文耀 李仕雄 吕日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目的 探讨在恩替卡韦(ETV)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取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经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期间HBV ... 目的 探讨在恩替卡韦(ETV)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取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经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期间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64例)和LLV组(136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根据LLV组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3组:续用ETV为对照组(40例)、换用TMF为序贯组(45例)、ETV联合TMF为联合组(51例),持续治疗48周。比较3组治疗48周时HBV DNA转阴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和肝硬度测定值(LSM)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完全病毒学应答组HBeAg阳性率、HBV DNA、PLT、LSM、ALT、AST均低于LLV组(P <0.05)。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Cr、AST、HBeAg阳性率、HBV DNA、PLT均低于LLV组(P <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Cr低于对照组和序贯组(P <0.05),HBsAg高于对照组和序贯组(P <0.05);序贯组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 <0.05);序贯组和联合组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PLT均高于对照组(P <0.05),LSM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序贯组、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或联合TMF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ETV治疗后LLV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并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恩替卡韦 艾米替诺福韦 肝功能
下载PDF
肝穿刺活检术评估下不同病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江启贵 朱艳 +1 位作者 刘晓玲 赵阳洋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443-446,453,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穿刺活检术下不同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CHB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肝穿刺活检术... 目的 探讨肝穿刺活检术下不同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CHB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肝穿刺活检术,随后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比较不同炎症活动度(G1~G4级)与肝纤维化程度(S0~S4期)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水平情况。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显示,纤维化S0期46例、 S1期19例、S2期7例、S3期7例、S4期1例;炎症活动度患者中G1级45例、G2级24例、G3级11例、G4级0例。不同纤维化与炎症分化程度患者治疗48周时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肝组织纤维化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在时点因素、时点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不同肝组织纤维化分级患者肝功能得到显著下降(P<0.05)。不同炎症分化程度患者,ALT指标在时点因素、时点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T、TBiL指标仅在时点因素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不同炎症分化程度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穿刺活检术可了解CHB患者炎症分化程度与纤维化程度,炎症分化程度越高其纤维化程度越高,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后炎症分化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分级越高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穿刺活检 慢性乙型肝炎 炎症活动度 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吕文良教授“火候”学理论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2
作者 李彦波 吕文良 +4 位作者 强睿 姚子昂 赵鑫 冯佳琪 武庆娟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吕文良教授首创中医辨证论治的“火候”理论,强调在慢性疾病的各阶段精准把控邪气与正气的矛盾状态,以扶正祛邪、攻伐有度为总原则,治疗以调和气血、阴阳为主,达到和其不和、随症治之的目的。他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复杂的病理变化... 吕文良教授首创中医辨证论治的“火候”理论,强调在慢性疾病的各阶段精准把控邪气与正气的矛盾状态,以扶正祛邪、攻伐有度为总原则,治疗以调和气血、阴阳为主,达到和其不和、随症治之的目的。他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复杂的病理变化可根据其自然病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疫毒侵袭、正虚邪伏;肝郁脾虚、湿热内结;正气虚衰、邪气残留。他运用“火候”理论诊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验颇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乙型 慢性 火候 吕文良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张馨心 刘亚清 +1 位作者 崔永辉 许春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 (IL-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 (IL-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28B、GP73及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IL-28B、GP73、T淋巴细胞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80、13.155、9.827、9.939、16.367、11.453,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血管浸润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血管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CD3^(+)、CD4^(+)、CD8^(+)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水平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血管浸润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血清GP73、IL-28B水平均高于生存者,CD4^(+)/CD8^(+)指标低于生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9、2.082、9.267,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3^(+)、CD4^(+)及CD4^(+)/CD8^(+)指标下降,IL-28B、GP73及CD4^(+)/CD8^(+)水平与相关病理特征、预后具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癌 T淋巴细胞 白介素-28B 高尔基体蛋白73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2、IL-21、IL-4表达水平及意义
14
作者 董旭 刘亚允 +3 位作者 蒋蒙 朱彤 徐爱静 梁雪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目的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效能。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17.50(11.99,25.36)pg/mL vs 13.74(9.07,16.94)pg/mL,Z=-2.001,P=0.045]、IL-21[37.12(23.85,77.66)pg/mL vs 20.30(17.90,24.19)pg/mL,Z=-3.485,P<0.01]水平升高,IL-2[57.19(31.10,79.92)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Z=-2.509,P=0.012]水平降低,IL-4[11.40(5.79,18.62)pg/mL vs 10.84(8.05,25.20)pg/mL,Z=-0.681,P=0.49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CHB患者的IL-17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意义(H=8.870,P=0.031)。与非活动状态患者相比,炎症活动状态CHB患者血清中IL-17A[17.71(12.25,27.92)pg/mL vs 16.51(6.29,20.22)pg/mL]和IL-21[39.29(24.71,83.19)pg/mL vs 25.06(19.37,49.43)pg/mL]水平升高、IL-2[57.19(31.10,77.68)pg/mL vs 71.24(48.07,117.39)pg/mL]水平下降(均P<0.05),IL-4[11.40(5.94,18.12)pg/mL vs 14.57(3.12,24.49)pg/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IL-17A[15.34(10.65,25.04)、19.98(15.55,34.14)pg/mL vs 13.74(9.07,16.94)pg/mL,H=10.061,P=0.007]和IL-21[37.74(25.06,82.87)、51.74(23.32,83.82)pg/mL vs 20.30(17.90,24.19)pg/mL,H=12.444,P=0.00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IL-2[57.19(37.45,79.92)、37.45(18.32,73.06)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H=6.576,P=0.03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IL-4水平与HBV DNA定量无相关性(r=0.02、0.23、0.07,均P>0.05),IL-2水平与HBV DNA定量存在弱相关性(r=0.32,P=0.01)。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r=0.59、0.49,均P<0.01)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r=0.47、0.36,均P<0.01)均存在相关性,而IL-2、IL-4水平与ALT、AST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ALT≥300 U/L初治CHB组、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血清IL-17A、IL-2、IL-2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LT≥300 U/L初治CHB组IL-17A、IL-21水平均高于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ALT<300 U/L初治CHB组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A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8933(95%CI 0.7930~0.9936),IL-21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7600(95%CI 0.6227~0.8973)。结论IL-17A、IL-2和IL-21参与慢性HBV感染进程。初治CHB患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或炎症程度高低,血清IL-17A和IL-21水平均升高,IL-2水平均下降;IL-2与HBV DNA定量有一定相关性;IL-17A和IL-21与ALT及AST均存在正相关;检测IL-17A和IL-2有助于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4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研究
15
作者 黄健 陈佳莹 +1 位作者 林文 唐彦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指标值高于对照组,ALT指标、AST指标、TBil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85.71%、97.62%)均高于对照组(61.90%、80.9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抗病毒效果良好,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较佳,且HBV-DNA转阴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HBV-DNA病毒载量在不同HBV感染产妇产后血清、唾液、乳汁中的变化及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程苗 袁果 +2 位作者 郭宾 郑艳冰 张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产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HBV产妇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HBV-DNA载量以及ALT、 AST水平,分析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载...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产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HBV产妇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HBV-DNA载量以及ALT、 AST水平,分析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载量,以及血清中ALT、 AS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 B组、 C组(P <0.05)。不同HBV感染产妇的血清、唾液、乳汁HBV-DNA载量与ALT、 AST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随着HBV感染程度的加深,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产后血清、唾液及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均与肝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病毒载量 血清 唾液 乳汁 肝功能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陈玉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以上指标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肝功能水平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针对性护理 肝功能衰竭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软肝化坚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洋 史蕾 +1 位作者 孟雪 郑浩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 探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软肝化坚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软肝化坚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和软肝化坚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脏硬度值、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肝脏硬度值及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0%(37/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软肝化坚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肝脏硬度,减轻肝纤维化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红外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 软肝化坚颗粒 肝脏硬度 药物毒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院感现状调查及预防控制对策分析
19
作者 刘旭 赵维佳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探讨预防控制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对策。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500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根据其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组,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医院... 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探讨预防控制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对策。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500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根据其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组,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个体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高危因素分析,探讨预防乙型肝炎患者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500例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患者中共计10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0.00%,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经单因素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BMI、乙型肝炎疾病严重程度、手术治疗、住院时间、腹水、抗病毒治疗、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侵袭性操作(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年龄超过65岁、住院时长超过4周、child分级B级以上、手术治疗史、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侵袭性操作。结论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高,应重视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加强医院感染健康指导、药物预防等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现状调查 相关因素 高危因素 预防控制策略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访25年长期预后分析
20
作者 杨笑亚 洪天琪 +2 位作者 葛凯莉 张仁杰 魏春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62-965,97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年龄对其肝硬化、肝癌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检索1995-1998年于深圳市中医院住院的慢乙肝患者,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通过HIS系统长期随访,使用SPSS、R语言计算患者随访25年肝硬化、肝...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年龄对其肝硬化、肝癌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检索1995-1998年于深圳市中医院住院的慢乙肝患者,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通过HIS系统长期随访,使用SPSS、R语言计算患者随访25年肝硬化、肝癌累积发病率并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279例慢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24例、肝癌12例。肝硬化5、10、15、20年及25年肝硬化累积发病率,低龄组为分别1.5%、2.1%、5.4%、11.6%、15.5%,高龄组为5.5%、9.8%、22.9%、29.0%、5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2个危险因素(年龄、随访时间)纳入回归模型。低龄组2例分别在随访17、21年进展为肝癌;高龄组5、10、15、20年及25年累积发病率为1.8%、3.8%、18.5%、21.8%、26.7%;共5个因素(初始年龄、HBV-DNA载量、终点前HBV-DNA转阴、随访时间及性别)纳入回归模型。结论初始年龄≥40岁的慢乙肝患者,尤其男性患者,其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龄患者,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终末肝病发病率。对于30~40岁的人群是否应启动抗病毒治疗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年龄 回顾性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