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T、CRP、WBC和NEC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价值
1
作者 王惠琦 黄晶晶 +2 位作者 张晓东 罗烨 李慧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C)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治疗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分型分为轻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C)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治疗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根据分期,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选择同期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200例为参照(健康组)。检测患者及健康人群的PCT、CRP、WBC和NEC等指标。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PCT、CRP、WBC和NEC检测指标均高于健康组(P<0.05)。以不同分期患者为对象,在PCT和NEC检测指标方面,少尿期患者检测结果大于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患者,低血压休克期患者检测结果大于发热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患者,发热期患者检测结果大于多尿期和恢复期患者,多尿期患者检测结果大于恢复期患者。在CRP和WBC检测指标方面,少尿期和低血压休克期检测结果大于发热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患者,发热期患者检测结果大于多尿期和恢复期患者,多尿期患者检测结果大于恢复期患者。以不同分型患者为对象,在PCT和CRP检测指标方面,危重型患者检测结果大于重型、中型和轻型患者,重型患者检测结果大于中型和轻型患者。在WBC和NEC指标检测指标方面,危重型患者检测结果大于重型、中型和轻型患者。重型患者检测结果大于中型和轻型患者。中型患者检测结果大于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和NEC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定患者分期的依据。WBC和NEC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定患者分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天 吴杨 +5 位作者 童叶青 黄继贵 阮德欣 侯清波 姚梦雷 陈红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HFRS病例的时期、年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FR... 目的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HFRS病例的时期、年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FRS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分析HFRS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所有分析均比较不同性别差异。结果2005-2021年荆州市累计报告HFRS 1407例,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r_(s)=0.94,P=0.000)。相较于2013年,2016年后发病风险均有统计学意义(RR>1,P<0.05)。年龄分布呈倒“V”型,发病高峰出现在60~64岁(4.22/10万)、65~69岁年龄组(4.12/10万)。60~64岁年龄组相较45~49岁年龄组发病风险高(RR=1.63,95%CI:1.07~2.26)。14岁及以下人群随时期构成比在0.00%~6.90%波动,发病率在0.00~0.37/10万波动;60岁及以上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12/10万,构成比为32.62%,构成比随年份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3.04%上升至2021年的40.87%。不同性别时期、队列效应一致;男性(4.55/10万)发病率高于女性(1.84/10万),女性60岁及以上HFRS病例构成比(39.39%)高于男性(30.27%)。结论荆州市HFRS疫情呈高发态势,存在明显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高发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需加快该人群HFRS疫苗研发,以保护该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年龄 出生队列 老年人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丹凤 刘锦锋 +3 位作者 陈天艳 赵英仁 杨瑗 何英利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病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HFRS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过度活化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HFRS致...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病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HFRS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过度活化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HFRS致病的机制之一。本文拟对HFRS患者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CK-MB、IL-6、IL-10水平与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饶建锋 李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7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南昌市第九医院进行治疗的EHF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南昌市第九医院进行治疗的EHF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以下三组:轻症组(n=28,轻型、中型患者)、重症组(n=19,重型患者)及危重症组(n=13,危重型患者)。检测其入院后第1、3、7天的CK-MB、IL-6及IL-10水平,分析以上3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依据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CK-MB、IL-6、IL-10与EHF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轻症组入院第1、3、7天血清CK-MB、IL-6、IL-10水平均低于重症组及危重症组(P<0.05),重症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危重症组(P<0.05)。血清CK-MB、IL-6、IL-10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s=0.562、0.355、0.301,P<0.05)。60例患者随访90 d发现存活54例,死亡6例,存活组入院后第1、3、7天血清CK-MB、IL-6及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CK-MB、IL-6、IL-10单独及联合检测均对EHF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P<0.05),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高,其AUC为0.849,敏感度为98.14%,特异度为59.16%。结论:EHF患者血清CK-MB、IL-6及IL-10水平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且三者联合时的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肌酸激酶同工酶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下载PDF
2018-2022年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
5
作者 倪海龙 王爱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98-600,共3页
目的 调查2018-2022年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并提出相关防控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24例,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控策略。结果 2018年、2019年、2... 目的 调查2018-2022年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并提出相关防控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24例,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控策略。结果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发病14例、3例、35例、48例、24例,占比为11.29%、2.42%、28.23%、38.71%、19.3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分别占比25.0%、24.2%、23.4%、27.4%。农民58例,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54例,家庭月收入>5 000元64例,卫生习惯差4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肾衰竭、出血、高热、呕吐、痉挛、皮肤黏膜发红、眼眶痛、低血压等。Spearman分析显示,职业、文化程度、卫生习惯、家庭月收入与2018-2022年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文化程度、卫生习惯、家庭月收入为导致2018-2022年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2018-2022年大荔县流行性出血热多发生于农民,职业、文化程度、卫生习惯、家庭月收入为导致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重要因素,要积极采取多样化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县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 卫生习惯 职业
下载PDF
整合多维组学数据鉴定登革热感染关键生物分子标记及潜在治疗药物
6
作者 徐琪 谢树仁 +5 位作者 王嘉琪 才让杰 黄佳雨 陈强 张娅 李永生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75-483,共9页
目的 基于多维组学大数据识别登革热感染相关的生物分子标记,探究登革热感染与人类其他复杂疾病的关系并识别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 首先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中搜集登革热感染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共涉及170例样本,包... 目的 基于多维组学大数据识别登革热感染相关的生物分子标记,探究登革热感染与人类其他复杂疾病的关系并识别潜在的治疗药物。方法 首先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中搜集登革热感染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共涉及170例样本,包括47例正常和123例登革热感染样本。进一步基于Limma包识别登革热感染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再使用RobustRankAggreg整合多个数据集获得稳健的生物分子标记;然后结合人类蛋白质互作网络并基于随机游走模型优选登革热感染相关分子标记。通过功能富集分析预测生物分子标记的功能;最后基于网络拓扑分析识别登革热感染和人类复杂疾病间的关联,并优选潜在的登革热感染治疗药物。结果 基于多维数据整合分析,共鉴定出2 977个稳健的登革热感染相关基因,包括1 318个上调基因和1 659个下调基因(FDR<0.01)。以共同差异表达的1 762个基因作为种子,基于随机游走模型优选登革热感染相关的分子标记,识别了包括TP53等在内的关键生物分子标记。通过功能分析发现优选的生物分子标记主要参与了细胞周期、DNA复制等分子通路。网络分析发现登革热感染相关基因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病毒倾向于靶向互作网络的核心区域。基于网络邻近度分析,发现登革热感染与免疫疾病、消化系统肿瘤等密切相关。最后,基于网络分析优选了潜在的登革热感染治疗药物,包括胆茶碱、替诺西康和阿西美辛等。结论 整合多维大数据可以识别登革热感染相关生物分子标记,并揭示病毒感染与其他复杂疾病的关联及潜在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感染 生物大数据 整合分析 网络分析 疾病关联 潜在药物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登超 沙莎 +3 位作者 高兰 周琳婧 李昊 石秦东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以“寒颤、发热12 d, 加重伴少尿9 d”代诉于2020年11月30日入院。12 d前患者出现寒颤、发热,体温高达39.8℃,伴头痛,自服“阿莫西林”,无好转。9 d前症状加重,尿量<400 ml/d, 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地塞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以“寒颤、发热12 d, 加重伴少尿9 d”代诉于2020年11月30日入院。12 d前患者出现寒颤、发热,体温高达39.8℃,伴头痛,自服“阿莫西林”,无好转。9 d前症状加重,尿量<400 ml/d, 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地塞米松、利巴韦林、炎琥宁”等治疗。6 d前,于当地传染病医院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以“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炎琥宁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复方氨林巴比妥 代诉 少尿 传染病医院 利巴韦林
下载PDF
基孔肯雅热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素霞 郑晓燕 阴赪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自然疫源性疾病 关节炎症状 基孔肯雅病毒 坦桑尼亚 临床表现 剧烈疼痛 血传播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9年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校平 周卫群 +4 位作者 阮玉华 方利洪 徐哲 严琴 徐志一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双价灭活疫苗 免疫后 流行病学效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单价灭活疫苗 上海医科大学 现场效果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育龄女性的心理特征与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金鑫 王玉琼 罗英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134-136,139,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肥胖、多毛及身体不适,导致育龄女性出现月经稀少、生育能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不孕不育,治疗过程中会引起焦虑、抑郁、夫妻关系不和等心理社会问题。特别是PCOS育龄女性在不孕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肥胖、多毛及身体不适,导致育龄女性出现月经稀少、生育能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不孕不育,治疗过程中会引起焦虑、抑郁、夫妻关系不和等心理社会问题。特别是PCOS育龄女性在不孕治疗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而运动是有效解决PCOS不孕育龄女性心理问题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本文就PCOS不孕育龄女性的心理特征与运动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心理特征 运动干预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警指标分析
11
作者 霍雪平 刘贞君 谢琴秀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对9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寻找重症患者预警指标,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0例SFT... 目的对9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寻找重症患者预警指标,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0例SFTS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其中轻症组44例,重症组46例,比较两组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结果90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88例为农民,女性62例,男性28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9月份。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中位年龄更高(分别为62岁和66岁,Z=-2.032,P=0.042);重症组热程更长(Z=-2.558,P=0.010)、皮肤瘀点瘀斑发生率更高(χ^(2)=9.406,P=0.002);重症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均高于轻症组(Z值分别为-2.041、-2.054、-3.576、-4.571、-4.452、-4.993、-4.500,均P<0.05),而血钙(t=-3.471)、血小板(Z=-8.124)、淋巴细胞计数(Z=-1.959)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肺炎、心肌损害、心动过缓、肝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χ^(2)分别为4.155、8.897、12.018、9.961、16.365、6.12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OR=20.314,95%CI:0.886~45.695)、血小板(OR=0.93,95%CI:0.888~0.973)、心肌损害(OR=4.813,95%CI:1.149~20.162)为重症预警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FTS临床症状多样,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是心肌酶谱异常,应警惕可能进展为重症S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临床特征 重症
下载PDF
两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权 邢晨 柳燕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9,17,共5页
报道了2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SFTS)感染病例,2名患者均具有典型的SFTS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血小板呈进行性降低。2例新布尼亚病毒S片段核酸阳性,其中从1例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对病毒进行体... 报道了2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SFTS)感染病例,2名患者均具有典型的SFTS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血小板呈进行性降低。2例新布尼亚病毒S片段核酸阳性,其中从1例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对病毒进行体外培养并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通过测序拼接得到病毒的S片段,S片段的进化树分析表明此毒株属于新布尼亚病毒C基因型C1分支,与安徽毒株(JQ670933.1)基因同源性最高,达到99.5%,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本文得到的S片段有10个碱基突变,并全部导致了氨基酸改变,其中6个突变位于NP基因,4个突变位于NSs基因。分离毒株表明SFTSV在安徽沿长江流域散发存在且毒株序列有相应变化,但病原学特征没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进化分析 中国
下载PDF
1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自发性腹壁血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义美 李伟 +2 位作者 袁兰 张兰 袁春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分析1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并发自发性腹壁血肿(spontaneous abdominal wall hematoma,SAWH)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SFTS并发SAWH的认识。方法收集... 目的分析1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并发自发性腹壁血肿(spontaneous abdominal wall hematoma,SAWH)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SFTS并发SAWH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21年1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信阳医疗区感染科收治的12例SFTS并发SAW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5.8岁,发病时间集中在5~10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持续性疼痛,皮下淤血、瘀斑,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12例患者中SFTS普通型2例、重型7例、危重型3例。SAWH确诊时间均在SFTS病程的7~13d,其中发生在极期8例、恢复期4例。12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10例,SAWH均发生在肺部感染后3~5 d。10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SAWH是SFTS少见并发症,多发生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极期或恢复期,以腹部持续性疼痛,皮下淤血、瘀斑,HGB进行性下降为突出表现,及时CT检查可早期诊断,经内科综合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自发性腹壁血肿 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意义
下载PDF
泌乳素异常升高的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1例
14
作者 王希 于晓洁 王南铸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1期1368-1369,共2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Hantanvirus属的多种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并发症有:发热、出血、继发感染、心衰、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1]。HFRS会引起腺垂体机能的损害,而血清泌乳素(...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Hantanvirus属的多种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并发症有:发热、出血、继发感染、心衰、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1]。HFRS会引起腺垂体机能的损害,而血清泌乳素(PRL)的改变则是罕见的[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继发感染 病毒感染 腺垂体 肺水肿 泌乳素
下载PDF
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实施于分娩镇痛中对母婴状态及产程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次秀 方玲 王亚坤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实施于分娩镇痛中对母婴状态及产程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顺产分娩产妇根据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未接受分娩镇痛;观察组予以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目的分析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实施于分娩镇痛中对母婴状态及产程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顺产分娩产妇根据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未接受分娩镇痛;观察组予以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产妇及胎儿机体生命体征、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指标、产妇产后疲乏程度、产妇肠蠕动恢复时间及24 h泌乳量。结果第一产程潜伏期,观察组对照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分娩过程中,观察组胎心率、心率、血压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气分析PO_(2)、PCO_(2)、pH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观察组体力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脑力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观察组产妇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24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生产中所产生的疼痛,稳定产妇及胎儿生命体征,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指标,降低产妇整体疲乏程度,辅助产妇产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增加产妇24 h泌乳量,辅助正常分娩及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连续硬膜外麻醉 顺产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临床治疗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兆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9期50-52,63,共4页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巴韦林...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评估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时间(发热、尿蛋白、少尿时间),对比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3.33%)高(P<0.05);研究组发热、尿蛋白及少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各项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较佳,可缩短症状时间,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利巴韦林注射液 肾功能 肾损伤
下载PDF
2012-2021年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聚集性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晗 赵立凡 +6 位作者 孙刚 曹淦 胡飞飞 褚宏亮 田诚 蒋霞 杨晓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解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2021年首起聚集性疫情,为该病的有效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州市2012—2021年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个案调查收集聚集性疫情所涉... 为了解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2021年首起聚集性疫情,为该病的有效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州市2012—2021年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个案调查收集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病例相关资料。结果显示,2012—2021年常州市共报告SFTS病例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比为0.821;病例主要集中于50~69岁,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发病高峰出现在6~8月,病例分布在溧阳市、金坛区和武进区;发病至诊断时间天数为0~54 d,中位数为10.50 d,就诊医疗机构均为地市级及以上。本起聚集性疫情2例病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阳性,4份首发病例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SFTSV总抗体均为阴性,1份犬血清和2份羊血清SFTSV总抗体阳性,家养犬体表寄生蜱SFTSV核酸阴性。结果表明,常州市SFTS病例散在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高危人群为高龄农民,高发季节应加强个人防护和防病意识,早诊断、早治疗。溧阳、金坛等丘陵地区为防控重点地区,应加强预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聚集性 常州市
下载PDF
NGAL、uIL-18联合KIM-1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18
作者 黄晶晶 高鸾 +3 位作者 张晓东 王惠琦 何花 王闯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0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白细胞介素-18(uIL-18)联合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8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白细胞介素-18(uIL-18)联合尿肾损伤分子1(KIM-1)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8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急性肾损伤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NGAL、uIL-18及KIM-1检测以及三种指标的联合诊断,比较两组患者NGAL、uIL-18以及KIM-1因子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指标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NGAL、uIL-18联合KIM-1对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NGA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uIL-18、KI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GAL、uIL-18、KIM-1均是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与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损伤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AL、uIL-18联合KIM-1对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AL uIL-18 KIM-1 流行性出血热 急性肾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丹东市4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19
作者 秦丹 张帆 于丹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3-633,共1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情分析 丹东市 疫情资料分析 防控措施 流行过程
下载PDF
Dengue and falciparum malaria co-infection in travelers returning from Burkina Faso:Report of two cases in Northeastern Italy
20
作者 Antonio Mastroianni Caterina Vocale +4 位作者 Vittorio Sambri Tiziana Lazzarotto Paolo Gaibani Giada Rossini Stefania Varan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3年第3期139-142,共4页
Rationale: Malaria and dengue are the most prevalent vector-borne diseases in tropical countries. Plasmodium parasite and dengue virus(DENV) concurrent infection is possible and often under-recognized in geographical ... Rationale: Malaria and dengue are the most prevalent vector-borne diseases in tropical countries. Plasmodium parasite and dengue virus(DENV) concurrent infection is possible and often under-recognized in geographical areas where these infections are both endemic.Patients concern and diagnosis: We describe the first two case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and DENV-3 co-infection in travelers returning to northeastern Italy from Burkina Faso during 2013-2014.Interventions: Malaria infection in both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mefloquine. Due to the persistence of symptoms despite of the antimalaria treatment, dengue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treatment of dengue was symptomatic.Outcomes: The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in good general condition.Lessons: The need for surveillance of potential malaria and dengue co-infection in travelers returning to Europe from endemic areas is highlighted, as infection with Plasmodium does not exclude arboviral co-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gue virus Falciparum malaria Travelers infection CO-INFECTION ARBOVIR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