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时代是否即将过去?
1
作者 姚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心脏导管消融是现代医学比较突出的治疗手段和方式的重大进展,它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心律失常病灶并改变其电生理性能,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其出现彻底改变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模式。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脉冲电场消融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中国人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庞军 刘承铭 +10 位作者 杨龙 田野 安亚平 俞杉 蒋智 田龙海 田水 黄晶 何尤夫 周瑜 吴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针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中国人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荟萃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及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22年6月。纳入有关中国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根据科考兰5.0.2质量... 目的针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中国人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荟萃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及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22年6月。纳入有关中国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根据科考兰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最终纳入19个临床研究(共包括2729例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组1355例,华法林组1374例)。相对于华法林组,中国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组卒中发生率(OR=0.56,95%CI 0.39~0.79)降低,血栓栓塞事件(非神经系统)发生率(OR=0.64,95%CI 0.43~0.94)降低,非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OR=0.47,95%CI 0.33~0.66)降低,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OR=0.43,95%CI 0.23~0.80),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华法林组无统计学差异(MD=1.03,95%CI-2.20~4.25;MD=-1.57,95%CI-12.28~9.15),凝血酶时间高于华法林组(MD=4.51,95%CI 4.06~4.95),纤维蛋白原数值低于华法林组(MD=-0.37,95%CI-0.50~-0.24)。结论相对于华法林组,中国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组卒中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非神经系统)发生率、非严重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华法林组无统计学差异,凝血酶时间高于华法林组,纤维蛋白原数值低于华法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药 META分析 中国人群
下载PDF
甘草栀子豉膏膻中穴贴敷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食管损伤相关恶心呕吐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宇飞 王旦 +1 位作者 高丹忱 金建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栀子豉膏膻中穴贴敷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食管损伤相关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符合纳排标准的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86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甘草栀子豉膏膻中穴贴敷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食管损伤相关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符合纳排标准的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干预组采用甘草栀子豉膏膻中穴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膻中穴贴敷,两组除穴位贴敷外常规护理措施相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炎症指标,恶心、呕吐、干呕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术后CRP分别为(6.71±6.42)mg/L、(15.65±11.83)mg/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46±1.82)×10^(9)/L、(9.96±3.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9.89±9.49)%、(79.99±10.10)%;术后上消化道症状总分分别为(9.95±1.34)分、(26.62±2.2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甘草栀子豉膏膻中穴贴敷可减轻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炎性反应,对缓解恶心呕吐干呕症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栀子豉方 穴位贴敷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恶心呕吐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于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昊 杨桂棠 +5 位作者 李昭瑜 孙胜楠 崔丽杰 刘海涛 玄研华 朱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评估采取不同术式对于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接受CBA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房颤患者96例,根据不同肺静脉解剖、房颤类型、不同触发灶... 目的评估采取不同术式对于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接受CBA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房颤患者96例,根据不同肺静脉解剖、房颤类型、不同触发灶等特点采取不同术式:分段隔离、扩大前庭消融、左心耳隔离、上腔静脉隔离及顶壁线消融。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的成功率;同时观察分析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相关参数。结果入选房颤患者96例并完成1年随访。其中阵发性房颤62例(64.6%),持续性房颤34例(35.4%),女性36例(37.5%),平均年龄(65.4±16.7)岁。急性PVI成功率99.0%,平均手术时间(72±24)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13±7)min,曝光量(153±86)mGy。术中3例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2例在10 min后恢复,1例在6个月后恢复。未发生严重外周血管并发症、心脏压塞、左心房食道瘘、支气管损伤及死亡。96例完成1年随访,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为92.1%,持续性房颤成功率80%,总手术成功率87.9%。结论根据不同肺静脉解剖、房颤类型、不同触发灶等特点采取不同冷冻消融术式可提高冷冻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导管消融 肺静脉电隔离 左心房肺静脉解剖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夹闭术后血电解质与血压的改变分析
5
作者 刘扬 徐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目的 研究通过E-Clip经胸腔镜进行左心耳夹闭手术后患者血压和电解质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52例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成功行左心耳夹闭术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于术前、术后当日、... 目的 研究通过E-Clip经胸腔镜进行左心耳夹闭手术后患者血压和电解质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52例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成功行左心耳夹闭术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于术前、术后当日、术后第1、2 d以及出院前测量收集患者血压、血钠、血钾以及脑钠尿肽(BNP)等数据,并对各项指标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5(66.04%)例患者的血钠水平于术后48 h内较术前下降超过4 mmol/L。出院时,患者平均舒张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收缩压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118.99±12.29)mmHg比(122.93±13.82)mmHg,P<0.05]。患者BNP于术后即出现明显上升[236.15(140.90,304.80)pg/ml比203.10(90.50,294.90)pg/ml,P<0.05],出院时虽表现出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术前[227.90(106.10,343.30)pg/ml比203.10(90.50,294.90)pg/ml,P=0.035]。结论 有血栓性卒中病史的房颤患者在经胸腔镜行左心耳夹闭术后早期出现显著的血钠下降,提示临床医生应当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液体管理以及利尿药使用时更加谨慎,避免由血钠骤降带来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钠尿肽 收缩压 脑钠尿肽
下载PDF
心房血清TNF-α及IL-6水平与非结构性心脏病房颤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威 李茜楠 +6 位作者 崔金金 王帆 于波 栾颖 刘娴 田野 李述峰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26-328,33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右心房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探讨两种炎症因子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59例首选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的心律失常患者,59例患者心脏皆无结...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右心房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探讨两种炎症因子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59例首选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的心律失常患者,59例患者心脏皆无结构性病变,其中包括房颤患者42例(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例)、预激综合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7例,分别纳入房颤组及非房颤组。术前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左房和右房中血液,并通过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的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在两组比较中,房颤组LAD(36±7)mm显著高于非房颤组(31±4)mm(P<0.01);TNF-α水平及IL-6L水平在房颤组的左、右心房的血清中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依次为P<0.01及P<0.05。在对房颤组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组内亚组比较中:持续性房颤血清IL-6(17±9)p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2±5)pg/ml(P<0.05),而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心房血清TNF-α、IL-6水平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有相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清IL-6水平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升高趋势,可以作为房颤持续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范春琴 惠杰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房颤患者118例为试验组,窦性心律3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的LAD,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房颤患者118例为试验组,窦性心律3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的LAD,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房颤组较对照组LAD明显增大,hs-CRP含量明显增高,且LAD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LAD和hs-CRP与房颤相关,提示心房重构及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房内径 高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前后发生过早搏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利 杨苓 +1 位作者 张俊 吴敏琴 《西部医学》 2010年第8期1459-1460,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是否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的产生。方法用动态心电图监测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前倒数第3天、后第3天及后第60天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用计算机自动检测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对RFCA前倒数...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是否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的产生。方法用动态心电图监测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前倒数第3天、后第3天及后第60天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用计算机自动检测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对RFCA前倒数第3天、后第3天及后第60天的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RFCA前倒数第3天平均房早次数(2.02±0.21)次/h、后第3天平均房早次数(2.11±0.20)次/h、后第60天平均房早次数(2.10±0.15)次/),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前倒数第3天平均室早次数(1.72±0.11)次/h、后第3天平均室早次数(1.79±0.17)次/h、后第60天平均室早次数(1.71±0.15)次/h,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术后未发现过早搏动的增加,其射频电流不会造成新的心律失常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射频电流 动态心电图 过早搏动
下载PDF
马钱子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甘文云 唐其柱 +4 位作者 王腾 王蕾 田青 周恒 郭海鹏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brucine)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及其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马钱子碱可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to的...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brucine)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及其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马钱子碱可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to的前后影响变化。结果:①马钱子碱可浓度依赖性地阻断Ito;②5μmol/L的马钱子碱可使Ito稳态激活曲线右移,V1/2由对照的(-30.7±10.2)mV变为(-27.8±5.8)mV(P<0.05);③5μmol/L的马钱子碱可使Ito稳态失活曲线左移,V1/2分别为(-41.6±1.0)mV变为(-75.0±2.8)mV(P<0.05);④5μmol/L的马钱子碱可使Ito稳态激活曲线右移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常数τ延长。结论:提示马钱子碱可以阻断Ito,对Ito的激活态和失活态均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这些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瞬时外向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心室肌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阵发性房颤40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成 陈永忠 +3 位作者 林秀明 陈慧 邹襄谷 陈比特 《福建中医药》 2016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阵发性房颤疗效及对血栓弹力图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气虚血瘀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以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每日1剂,疗程30 ...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阵发性房颤疗效及对血栓弹力图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气虚血瘀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以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每日1剂,疗程30 d。运用动态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疗效,同时测量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R、K、Angle、MA参数。结果治疗前后比较,2组疗效及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以上2个指标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及血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症未行急性PCI患者QT离散度在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小华 黄健芬 胡新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未行急诊PCI患者QT离散度在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ACS未行急诊PCI未合并室性心律患者及97例ACS未行急诊PCI合并室性心律患者心电图检查资料,比较两...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未行急诊PCI患者QT离散度在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ACS未行急诊PCI未合并室性心律患者及97例ACS未行急诊PCI合并室性心律患者心电图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指标,分析QTcd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QTd(71.4±13.5)高于对照组QTd(52.6±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QTcd(80.9±18.0)高于对照组QTcd(57.7±10.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Tcd水平大于等于60 ms AC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9.0%,高于QTcd水平小于60 ms ACS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QTd、QTcd越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高,QTcd可作为ACS患者早期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急性冠脉综合症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规范抗凝对心房颤动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英 刘心遥 +3 位作者 张溪林 高兆芳 史旭波 邓可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既往规范抗凝与未规范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全因死亡、卒中和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的房颤住院患者5526例,依据住院记录、病程记录和出院诊断确认结局,包括任何出血、大... 目的:探讨既往规范抗凝与未规范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全因死亡、卒中和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的房颤住院患者5526例,依据住院记录、病程记录和出院诊断确认结局,包括任何出血、大出血、小出血、胃出血、卒中和死亡。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住院期间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1480例(22.78%)患者采用规范抗凝治疗,其住院期间的卒中发生风险低于未规范抗凝治疗的患者[优势比(odds ratio,OR)=0.6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0~0.92,P=0.01]。但是发生任何出血、大出血、小出血、胃出血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与未规范抗凝的患者相似。结论:规范抗凝降低了卒中的风险,且不会增加任何出血、大出血、小出血、胃出血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规范抗凝 出血 卒中 死亡
原文传递
DCG监测起搏器的常见故障及诊断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玉霞 岳宏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119-119,共1页
目的:观察埋入起搏器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是否存在起搏器故障及相关诊断。方法:对埋入起搏器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起搏器故障常见的有感知异常(低感知、过感知)、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结论:动... 目的:观察埋入起搏器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是否存在起搏器故障及相关诊断。方法:对埋入起搏器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起搏器故障常见的有感知异常(低感知、过感知)、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全面了解起搏器的功能,同时对起搏器故障的诊断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故障 诊断
下载PDF
孕母全血中铅浓度与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向民 聂志强 +4 位作者 欧艳秋 麦劲壮 吴勇 曲艳吉 刘小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 探讨孕母全血中铅浓度与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20例患儿与108对照胎儿。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协变量,研究全部先心病与不同血铅浓度的剂量效应。结果 非条... 目的 探讨孕母全血中铅浓度与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20例患儿与108对照胎儿。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协变量,研究全部先心病与不同血铅浓度的剂量效应。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了孕母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前是否吸烟、样本收集的孕周以及是否服用叶酸等混杂因素后,发现孕母全血中的铅浓度较高浓度组和最高浓度组相对于低浓度组子代:(1)发生总的先心病风险的aOR(95%CI)值分别为5.53(2.50-12.27)和6.51(4.08-22.15);(2)发生间隔缺损风险的aOR(95%CI)值分别为5.60(2.18-14.36)和10.39(3.90-27.68);(3)圆锥干缺损风险的a OR(95%CI)值分别为7.33(2.22-24.18)和9.09(2.71-30.48);(4)左心室流出道畸形风险的a OR(95%CI)值分别为6.52(1.16-36.75)和0.58(0.05-7.00);(5)右心室流出道畸形风险的a OR(95%CI)值分别为33.95(3.15-366.12)和72.10(6.15-84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孕母全血中铅浓度与子代发生先心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提示我们需要关注由此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母血铅 心脏缺损 先天性 病例对照
下载PDF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气性坏疽预防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先云 陈蜀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6期31-32,共2页
目的早期发现地震伤特殊病原菌感染隐患,预防气性坏疽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①建立预防气性坏疽感染预防预案及工作流程;②感控人员在收治地震伤伤员一线采用现场查看伤口、快速微生物涂片方法,对地震伤员进行气性坏疽感染的分诊和排... 目的早期发现地震伤特殊病原菌感染隐患,预防气性坏疽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①建立预防气性坏疽感染预防预案及工作流程;②感控人员在收治地震伤伤员一线采用现场查看伤口、快速微生物涂片方法,对地震伤员进行气性坏疽感染的分诊和排查,排查重点是开放性伤口、四肢伤口、污染较重伤口、深部伤口;④指导建立特殊感染性疾病清创室、手术室、换药室、病房;④督促确诊伤员即刻送入特殊感染疾病区进行治疗;现场开展对医务人员预案和工作流程的培训和指导。结果2008年5月12~29日,排查开放性伤口237例,确诊为气性坏疽感染患者20侧,治愈19例,死亡1倒。无1例气性坏疽二代感染发生、结论保持对地震后特殊病原菌感染高度的警惕性,及时制订切实可行并启动预防气性坏疽感染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对早期发现气性坏疽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伤 气性坏疽:应急预案:预防医院感染
下载PDF
伊布利特联合双侧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晓杰 姬洪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4期3887-3889,共3页
目的探究伊布利特联合双侧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术中联合... 目的探究伊布利特联合双侧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术中联合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治疗,对照组采用术中联合静脉泵入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转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1h、2h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低血压、间断扭转型室速、QT间期异常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布利特可提高持续性房颤患者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伊布利特 胺碘酮 双侧肺静脉隔离术
下载PDF
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酸中毒1例
17
作者 郭皓 郝彦开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2期2000-2001,共2页
患者,女,59岁,因间断剑突下疼痛3小时,腰背部疼痛5小时于2011年3月13日12:30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间断口服卡托普利等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史3年余,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0.25g,每日3次,此次发病因3天前血... 患者,女,59岁,因间断剑突下疼痛3小时,腰背部疼痛5小时于2011年3月13日12:30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间断口服卡托普利等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史3年余,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0.25g,每日3次,此次发病因3天前血糖控制欠佳,加量二甲双胍。3天前出现进食差,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痛,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酸中毒 二甲双胍
下载PDF
稳心汤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30例
18
作者 杨晓红 《陕西中医》 201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稳心汤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稳心汤(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丹参、玉竹、炒山楂等... 目的:观察自拟稳心汤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稳心汤(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丹参、玉竹、炒山楂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稳心汤结合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脉散/治疗应用 炙甘草汤/治疗应用 @心律平
下载PDF
心腔内损伤电流联合解剖定位指导心房扑动或颤动时心房起搏导线的植入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小波 高永兴 +3 位作者 袁彬 薛勇 蒋敏勇 冯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 :采用心腔内损伤电流联合解剖定位指导心房扑动或颤动时心房起搏导线的植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病窦综合征需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术中发生心房扑动或颤动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房扑或房颤未进行转复、采用心腔内损伤... 目的 :采用心腔内损伤电流联合解剖定位指导心房扑动或颤动时心房起搏导线的植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病窦综合征需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术中发生心房扑动或颤动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房扑或房颤未进行转复、采用心腔内损伤电流联合X线解剖定位指导心房起搏导线植入,定义为未转复组,术中使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记录起搏导线的单极腔内心电图,观察损伤电流的振幅,X线提示起搏导线位于右心房前壁,术中未测定导线的感知和阈值,只测定导线阻抗,术后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另一组为先静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房扑或房颤为窦性节律后,按照常规方法植入心房起搏导线,定义为转复组,常规方法是指心房起搏导线固定于右心房前壁,且感知、阈值和阻抗等主要参数在正常范围,术后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两组植入方法的成功率和对术后1周和1个月起搏参数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74.6±7.3)岁;未转复组和转复组各6例,均成功植入双腔起搏器。未转复组中房扑1例,房颤5例,术中可以清晰记录心房损伤电流,导线阻抗在正常范围内,平均(724±202)Ω,术后经静脉注射胺碘酮均成功转复。转复组全部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成功复律;术中感知、阈值和阻抗均在正常范围,平均分别为(3.9±1.4)m V、(0.7±0.3)V、(751±213)Ω。术后1周和1个月随访两组起搏导线均活动良好,固定牢靠,术后均为AAIR模式起搏,两组感知、阈值和阻抗均在正常范围,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腔内明显的损伤电流和良好的解剖定位可以指导术中发生心房扑动或颤动时心房起搏导线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导线植入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解剖定位 损伤电流
原文传递
长时间心搏骤停且自行恢复3例
20
作者 王效婷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心搏骤停 自行恢复 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