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9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T-SPOT.TB在区分脊柱结核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1
作者 周莹 胡小江 +5 位作者 江仲景 陈俊宝 张广 张宏其 李艳冰 高琪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和结核抗体等相关数据,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在术前诊断STB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优化后的T-SPOT.TB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78例(59.09%)为STB,54例(40.91%)为非结核脊柱感染。T-SPOT.TB在鉴别诊断STB方面的灵敏度为67.68%,特异度为6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比较,T-SPOT.TB检测诊断STB的OR值为4.188(95%CI:1.847~9.974,P<0.001)。优化T-SPOT.TB评价指标,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SAT-6、CFP-10、CFP-10+ESAT-6在STB和非结核脊柱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19.5、3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65 6、0.741 5、0.778 6,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其中以CFP-10+ESAT-6的AUC最高。CFP-10+ESAT-6特异性斑点数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性能更佳,其诊断准确度为75.56%,较优化前T-SPOT.TB的67.42%高。结论 T-SPOT.TB检测在区分STB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T-SPOT.TB检测呈阳性,尤其是当CFP-10+ESAT-6的斑点数超过36时,提示脊柱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感染 化脓性脊柱炎 T-SPOT.TB 结核感染T细胞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诊断试验
下载PDF
QuantiFERON-TB Gold Plus与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在骨关节结核辅助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贾红彦 范俊 +8 位作者 孙琦 宋瑞雪 杜博平 董静 王颖超 邢爱英 朱传智 李自慧 潘丽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评价QuantiFERON-TB Gold Plus(简称“QFT-Plus”)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简称“QFT-GIT”)检测辅助诊断骨关节结核的应用价值及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3年4—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骨关节结... 目的:评价QuantiFERON-TB Gold Plus(简称“QFT-Plus”)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简称“QFT-GIT”)检测辅助诊断骨关节结核的应用价值及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3年4—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骨关节结核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非结核性骨关节疾病患者1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同时行外周血QFT-Plus和QFT-GIT检测。分析QFT-Plus和QFT-GIT辅助诊断骨关节结核的价值,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11例研究对象中,剔除4例检测为不确定结果者,最终将207例研究对象检测结果纳入诊断性能评估(观察组86例,对照组121例)。QFT-Plus检测的敏感度为95.3%(95%CI:87.9%~98.5%),特异度为70.2%(95%CI:61.2%~78.0%),阳性预测值为65.5%(95%CI:60.2%~77.5%),阴性预测值为95.5%(95%CI:88.3%~98.6%);QFT-GIT检测的敏感度为91.9%(95%CI:83.4%~96.4%),特异度为66.9%(95%CI:57.7%~75.1%),阳性预测值为66.4%(95%CI:57.1%~74.6%),阴性预测值为92.0%(95%CI:83.8%~96.5%)。QFT-Plus和QFT-GIT检测结果的总一致率为91.8%(95%CI:88.1%~95.5%),阳性一致率为92.4%(95%CI:87.7%~97.2%),阴性一致率为90.9%(95%CI:84.9%~96.9%),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32(95%CI:0.756~0.908,P<0.001)。结论:QFT-Plus与QFT-GIT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具有相似的辅助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诊断 鉴别 免疫学试验 评价研究
下载PDF
脊柱结核术后TLR-4、TNF-α、IL-6、IL-17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许祖远 钟鑫 +1 位作者 潘建超 张强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术后Toll样受体(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60例非脊柱结核且行脊柱手术的...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术后Toll样受体(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60例非脊柱结核且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部分病例由基金项目中合作医院提供)。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病灶组织TLR-4、TNF-α、IL-6、IL-17表达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血清TLR-4、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血清TLR-4、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与术后6个月改良巴氏指数(MBI)量表评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TLR-4、TNF-α、IL-6联合IL-17对脊柱结核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及病灶组织的TLR-4、TNF-α、IL-6、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TLR-4、TNF-α、IL-6、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血清TLR-4、TNF-α、IL-6、IL-17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血清TLR-4、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与术后6个月MBI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TLR-4、TNF-α、IL-6联合IL-17预测脊柱结核术后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结论脊柱结核术后血清TLR-4、TNF-α、IL-6、IL-17较术前明显降低,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前血清TLR-4、TNF-α、IL-6联合IL-17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预后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姚晓伟 刘树仁 +1 位作者 景艳色 贾晨光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评估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85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终临床诊... 目的:评估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85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结核组(骨关节结核155例)和非结核组(非骨关节结核30例)。所有患者病灶标本均经手术或穿刺途径获取(包括51份脓液、89份肉芽组织和45份骨组织标本),且均同时送检NGS、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简称“培养”)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GeneXpert MTB/R1F,简称“Xpert”)检测。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比较3种检测方法诊断骨关节结核的检测效能,并分析3种方法检测脓液、肉芽组织和骨组织标本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185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中,NGS检测骨关节结核的阳性率[63.24%(117/185)]明显高于Xpert[54.05%(100/185)]和分枝杆菌培养[35.68%(66/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2,P<0.001;χ^(2)=37.934,P<0.001)。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NGS、Xpert和培养法诊断骨关节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74.84%(116/155)、64.52%(100/155)和42.58%(66/155),特异度分别为96.67%(29/30)、100.00%(30/30)和100.00%(30/3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38%(145/185)、70.27%(130/185)和51.89%(96/185),Kappa值分别为0.799、0.590和0.504,AUC(95%CI)值分别为0.867(0.693~0.941)、0.703(0.612~0.784)和0.623(0.529~0.717)。NGS检测脓液的阳性率[80.39%(41/51)]明显高于检测肉芽组织[62.92%(56/89)]和骨组织[44.44%(2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P=0.031;χ^(2)=13.335,P<0.001)。结论:NGS技术可明显提高骨关节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检测效能,并以脓液标本的检测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诊断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腰椎结核后路手术致下腔静脉隐匿性破裂1例报道
5
作者 胡建锋 王永强 +3 位作者 杨博 马国栋 宁亚鹏 王文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3167-3169,3206,共4页
在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首推脊柱结核(STB),于1779年被英国学者Pott首次报道,故称为Pott病,几乎占所有骨关节结核的一半[1]。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各种因素导致椎体病变而致后凸畸形或截瘫,将成为脊柱结核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 在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首推脊柱结核(STB),于1779年被英国学者Pott首次报道,故称为Pott病,几乎占所有骨关节结核的一半[1]。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各种因素导致椎体病变而致后凸畸形或截瘫,将成为脊柱结核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身体伤害有很大影响。为了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积极的外科手术干预仍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式。而脊柱结核的治疗目标是彻底消除脊柱内的结核病灶[2],但要想彻底清除该病菌则显得十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后路手术 下腔静脉
下载PDF
腰椎结核微创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顺康 张翼升 +3 位作者 钟绵森 张迪 陆楷成 钟远鸣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腰椎结核是一种以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破坏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容易出现腰椎不稳、脊髓受压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抗结核药物治疗是结核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部分腰椎结核患者,... 腰椎结核是一种以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破坏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容易出现腰椎不稳、脊髓受压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抗结核药物治疗是结核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部分腰椎结核患者,单纯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须辅以手术清除结核病灶,恢复脊柱稳定。传统开放手术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手术疗效肯定,但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导致患者的接受度降低。而微创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深受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青睐。但微创手术入路较多,目前关于微创手术入路的选择尚无明确定论。因此,本文对不同微创手术入路在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入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微创手术 手术入路 综述
下载PDF
上胸椎结核术后迟发性钛笼脱落并食管瘘1例报道
7
作者 张思平 佟敏 +6 位作者 刘岩路 马战军 董振宇 徐杰 王荣 李世达 黄异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1]。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1]。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10年钉板松动、钛笼脱落并发食管瘘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骨关节结核 中医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 食管瘘 病灶清除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8
作者 李庆达 贺宝荣 +5 位作者 刘团江 杨俊松 郑博隆 昌震 黄云飞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52例脊柱结...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5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LOS是否超过整体研究队列第75%分位的术后LOS分为LOS延长组(PLOS组)和LOS正常组(NLOS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截瘫、抗凝史、结核耐药、术前抗结核时间、输血、手术部位、手术入路、融合椎体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BL)、术后并发症、输血费用、住院费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albumin,ALB)、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套索(Lasso)回归,选择与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随后将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以此来预测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的风险概率。使用自举法(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验证该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以及临床适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152例患者中位LOS为10d,75%LOS为14d,PLOS组96例,NLOS组5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抗凝史、结核耐药、术前抗结核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手术时间、IBL、术后并发症、CRP、ESR、术前ALB、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截瘫、输血、融合椎体数目、输血费用、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患者手术时间、IBL、术前Hb、术前ALB,按ROC的约登指数为分割点,手术时间临界值为198(min)、IBL临界值为1000(mL)、术前Hb临界值为118(g/L)、术前ALB临界值为38.8(g/L)。筛选出与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输血、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术前Hb<118g/L和术前ALB<38.8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LOS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列线图中的预测因子包括女性、融合椎体数目、手术时间和IBL。进行1000次Bootstrap自助抽样以完成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值为0.88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4(95%CI:0.782~0.98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表观曲线与偏差校正后的曲线拟合良好。DCA曲线显示在0.2~0.9的阈值区间具有最大临床效益。结论:女性、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是脊柱结核患者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LOS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所绘制的连线图可以帮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并优化围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3D打印人工骨在脊柱结核骨缺损植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军 邓强 +5 位作者 张彦军 郭铁峰 李军杰 杜健强 田宏晶 刘鑫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4-1108,共5页
脊柱结核骨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结核性感染性病灶,具有手术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快速高效促进病灶骨缺损修复的植骨材料是临床医师寻求的新材料。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领域展... 脊柱结核骨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结核性感染性病灶,具有手术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快速高效促进病灶骨缺损修复的植骨材料是临床医师寻求的新材料。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作者对3D打印载药人工骨支架修复脊柱结核骨缺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阐述了3D打印载药人工骨优化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人工骨 结核 脊柱 骨修复
下载PDF
脊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椎体骨小梁微结构及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10
作者 陈俊宝 罗翼 +4 位作者 熊南均 胡小江 郭超峰 高琪乐 李艳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脊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椎体骨密度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脊柱结核组),依据性别匹配椎管狭窄就诊的非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进... 目的观察比较脊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椎体骨密度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脊柱结核组),依据性别匹配椎管狭窄就诊的非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双能X线扫描,比较两组患者椎体骨密度的差异。构建脊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简称动物模型),比较动物模型脊柱结核组与对照组的骨小梁微结构差异,选择骨组织/体积骨量(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作为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病椎与邻椎的骨质差异。结果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69例患者,脊柱结核组患者骨密度[0.793(0.712,0.869)g/cm 2]低于对照组[0.907(0.800,1.020)g/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模型脊柱结核组小鼠的骨小梁微结构BV/TV[(18.4±5.4)%]、Tb.Th[(0.124±0.010)mm]较对照组BV/TV[(22.6±3.2)%]、Tb.Th[(0.160±0.017)mm]发生明显改变(均P<0.05)。动物模型脊柱结核组中,小鼠病椎骨小梁微结构BV/TV[(25.5±6.7)%]、Tb.N[(1.871±0.443)/mm]低于邻椎的BV/TV[(26.6±6.8)%]、Tb.N[(1.969±0.45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椎体早期可引起骨小梁微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骨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骨密度 骨小梁微结构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麦威拉呢·木合塔尔 高书涛 +3 位作者 胡宇坤 依力达尔·塞达合买提 盛伟斌 甫拉提·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7.5岁。其中2处病灶24例,3处病灶7例。对每例患者明确责任椎,确定手术病灶、融合节段、内固定方式,以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随访29.7±14.7个月(15~85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ESR)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病灶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骨愈合标准分级以评估术后结核活动性、症状改善、畸形矫正及骨愈合。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65.4%)只有1处病灶出现临床症状,23例(74.2%)以疼痛为主诉入院,15例(48.4%)在病程中只有疼痛症状,而11例(35.5%)只有1处病灶出现疼痛症状,18例(58.1%)患者初诊时至少有1处病灶漏诊。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80.0±52.2min(165~330min),失血量567.7±332.0mL(150~10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结核病灶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ESR为41.5±26.3mm/h、16.3±13.4mm/h、12.5±6.3mm/h、11.4±5.2mm/h、9.2±3.1mm/h;CRP为32.8±23.2mg/L、7.3±5.6mg/L、6.2±4.1mg/L、5.1±3.7mg/L、2.8±2.3mg/L;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6.4±2.4分、2.4±1.7分、2.3±1.3分、1.6±0.9分、0.9±0.7分、0.4±0.3分。术后各个时间点CRP、ESR、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Cobb角25.7°±4.9°,术后1周15.4°±2.1°,末次随访时17.1°±2.3°,术后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存在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术前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5例术前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术后6~12个月42处植骨病灶均获得骨融合,末次随访时34处病灶BridwellⅠ级愈合,8处病灶BridwellⅡ级融合。结论:对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明确责任椎及各处病灶病变特点,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且高效,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跳跃性 个体化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 手术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激活破骨细胞治疗骨结核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田宏晶 张彦军 +4 位作者 邓强 李军杰 杨军 刘鑫锋 杜建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975,共5页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其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骨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多核细胞,通常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其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骨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多核细胞,通常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RANK)调控产生。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RANKL信号通路激活破骨细胞生成转录因子,以增强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笔者通过综述RANKL信号通路的结构及破骨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骨结核临床治疗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信号传导 破骨细胞 总结性报告(主题)
下载PDF
磁共振AIR-魔毯线圈在胸椎结核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徐冬 王玉群 +1 位作者 孙萌萌 侯代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磁共振成像(MRI)对胸椎结核扫描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脂肪抑制成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椎结核患者,按1:1随机...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磁共振成像(MRI)对胸椎结核扫描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脂肪抑制成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椎结核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常规线圈(脊柱相控阵线圈,头颈联合线圈)、常规线圈联合AIR魔毯线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胸椎矢状位T_(2)WI,T_(1)WI,T_(2)FLEX,进一步测量、比较SNR,CNR及脂肪抑制效果,分析MRI多序列诊断胸腰椎结核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常规线圈联合AIR-魔毯线圈扫描组,胸椎矢状位图像的SNR、CNR及压脂效果优于常规线圈组。结论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的图像SNR、CNR得到提高,脂肪抑制效果稳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磁共振成像 AIR-魔毯线圈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血清SAA4和SOCS1对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的早期鉴别价值
14
作者 胡潮兴 梁秋冬 吴大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4(SAA4)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对脊柱结核(STB)与化脓性脊柱炎(PS)的早期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STB患者(STB组,n=62)和PS患者(PS组,n=52)一般资料...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4(SAA4)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对脊柱结核(STB)与化脓性脊柱炎(PS)的早期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STB患者(STB组,n=62)和PS患者(PS组,n=52)一般资料,另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AA4和SOCS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STB与PS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4和SOCS1对STB和PS的鉴别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B组、PS组患者血清SAA4水平均升高,SOCS1水平均降低(P<0.05),且STB组SAA4和SOCS1水平均高于P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4和SOCS1是鉴别STB与PS的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AA4和SOCS1单独鉴别STB与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和0.872,敏感度分别为75.8%和75.8%,特异性分别为65.1%和66.9%,两者联合鉴别STB与PS的AUC为0.947,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7%和78.0%,两者联合鉴别的AUC显著大于SAA4和SOCS1单独鉴别的AUC(Z=2.683,2.015,P<0.05)。结论STB患者血清SAA4和SOCS1水平均显著高于PS患者,两者均可作为STB和PS的早期鉴别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化脓性脊柱炎 血清淀粉样蛋白4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iR⁃146a通过TGF⁃β1/SMAD通路调控脊柱结核进展的分子机制
15
作者 李小鹏 厉锋 +6 位作者 董阳 张扬 赵晓栋 张骁 孙泉 王军 陈高扬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讨miR⁃146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母亲抗肢瘫(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通路在脊柱结核进展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脊柱结核病人和正常病人髓核组织,验证miR⁃146a/TGF⁃β1... 目的探讨miR⁃146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母亲抗肢瘫(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通路在脊柱结核进展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脊柱结核病人和正常病人髓核组织,验证miR⁃146a/TGF⁃β1/SMAD通路在结核髓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离培养髓核细胞,敲低/过表达miR⁃146a,分别应用qPCR、Western blot、CCK⁃8、划痕实验验证miR⁃146a对TGF⁃β1/SMAD通路表达及髓核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病人比较,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减低,miR⁃146a在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减低,而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组织中SMAD同系物2(SMAD2)、SMAD同系物3(SMAD3)、SMAD同系物4(SMAD4)、TGF⁃β1基因表达增高,SMAD同系物7(SMAD7)表达减低,提示miR⁃146a与TGF⁃β1/SMAD通路活性显著负相关。过表达miR⁃146a可抑制SMAD2、SMAD3、SMAD4、TGF⁃β1和促进SMAD7表达,而敲低miR⁃146a可促进SMAD2、SMAD3、SMAD4、TGF⁃β1 mRNA和抑制SMAD7表达水平。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过表达miR⁃146a可促进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而敲低miR⁃146a可显著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iR⁃146a是脊柱结核进展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通路活性进而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miR⁃146a TGF⁃β1/SMAD通路 髓核细胞
下载PDF
全髋关节型占位器与压力模型占位器治疗中晚期髋关节结核效果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宋宏阁 刘维高 陈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对全髋关节型占位器(骨水泥、股骨柄、陶瓷关节头等组成的复合体假体)和常规压力模型占位器一期旷置治疗中晚期髋关节结核术后5年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52例... 目的:对全髋关节型占位器(骨水泥、股骨柄、陶瓷关节头等组成的复合体假体)和常规压力模型占位器一期旷置治疗中晚期髋关节结核术后5年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52例中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5年内因其他原因/因病去世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共5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型组22例,采用全髋关节型占位器进行治疗;压力模型组28例,采用常规压力模型占位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24、36、48、60个月Harris关节评分,负重20 kg步行试验完成率,术后疼痛、占位器脱位和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由于压力模型组在6~24个月时间段脱位及断裂发生率较高,不再比较两组36~60个月各时间段Harris关节评分及负重20 kg步行试验完成率。全髋关节型组术后1、3、6、12、24个月Harris关节评分[(76.45±5.23)(86.55±3.78)(89.32±3.15)(92.05±2.72)(94.09±1.90)分]均明显高于压力模型组[(61.00±6.13)(71.93±5.38)(76.82±11.41)(81.75±15.00)(78.93±15.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27、10.809、4.978、3.558、5.047,P值均为<0.001);术后1、3、6、12、24个月全髋关节型组负重20 kg步行试验完成率[27.3%(6/22)、81.8%(18/22)、100.0%(22/22)、100.0%(22/22)、100.0%(22/22)]均明显优于压力模型组[0.0%(0/28)、7.1%(2/28)、17.9%(5/28)、21.4%(6/28)、17.9%(5/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6、28.626、33.466、30.867、33.466,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01、<0.001);全髋关节型组占位器脱位率[0.0%(0/22)]及断裂发生率[0.0%(0/22)]均明显低于压力模型组[7.1%(2/28)和21.4%(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51、11.928,P值均为<0.001)。结论:全髋关节型占位器的使用能够加快髋关节结核一期旷置术后患者的恢复进程,减少旷置假体脱位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中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术后旷置假体长期存在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结核 关节成形术 生活质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术前预后营养指数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童 苏鲜花 +3 位作者 辛志军 高奉琼 冯加义 夏同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住院并行手术的15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住院并行手术的15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和手术相关指标等,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NI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156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82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43.59%。合并肺结核、术前抗结核时间>4周、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较高PNI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PNI预测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受合并肺结核、术前抗结核时间、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术前PNI等因素的影响,术前PNI对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后营养指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诊断右足结核1例
18
作者 田晓燕 金凤 +3 位作者 白小龙 郭欢萱 冉云龙 李振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9-799,共1页
患者,男,69岁,发现右足踇趾内侧根部蚕豆大肿物2年、增至葡萄粒大2个月,伴明显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无发热;糖尿病史10余年,平素规律服药,血糖控制可。专科查体:右足踇趾关节粗大、变形,内侧见5 cm×4 cm×3 cm肿物,表面光滑、质... 患者,男,69岁,发现右足踇趾内侧根部蚕豆大肿物2年、增至葡萄粒大2个月,伴明显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无发热;糖尿病史10余年,平素规律服药,血糖控制可。专科查体:右足踇趾关节粗大、变形,内侧见5 cm×4 cm×3 cm肿物,表面光滑、质韧,边界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腕关节结核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窦吉辰 鲁宁 +5 位作者 刘思源 赵衡 饶涛 周奕 郑刚 寸新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腕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4例腕关节结核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钛板组(采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13例)和桥接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1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腕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4例腕关节结核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钛板组(采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13例)和桥接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1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融合时间、并发症、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疼痛VAS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融合时间桥接组均短(少)于钛板组(P<0.05)。术后18个月手功能Buck-Gramcko/Lohmannn评分、疼痛VAS评分、DASH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定钛板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腕关节结核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关节融合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结核 关节融合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结核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佳乐 付裕 郑天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10-0013,共4页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椎体和附近组织引起的疾病,目前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规范化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病变较轻的患者,...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椎体和附近组织引起的疾病,目前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规范化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病变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对于病情进展较快、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或后凸畸形等情况,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常用手术入路包括一期单纯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入路联合手术。三种入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各自的优缺点也都十分明显,在选择手术入路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考虑好手术目的和预期结果,以及评估入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以确保做出明智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诊断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