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在疟色素形成和致病性上的差异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继舟 宋关鸿 +1 位作者 龚志锦 陆月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N)和抗性株(RC)在疟色素形成和致病性上的差异。方法:用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分别感染IRC小鼠。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氯喹治疗对照组(CC),N株感染组(N),R... 目的:研究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N)和抗性株(RC)在疟色素形成和致病性上的差异。方法:用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分别感染IRC小鼠。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氯喹治疗对照组(CC),N株感染组(N),RC株感染组(RC)和RC株感染加氯喹治疗组(RCC),比较各组间末梢血中疟原虫的形态、原虫血症、肝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N组肝细胞损害较严重,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融合,溶酶体增多,肝血窦内疟原虫少见。RC组炎症反应较突出,主要为单核细胞浸润以及枯否细胞活跃,大滋养体和裂殖体在肝血窦滞留;肝细胞损害较轻,表现为线粒体增生、肿胀及空泡化。N株疟原虫富含内食物泡,其内有疟色素颗粒,被寄生红细胞结构较完整;而RC株疟原虫外食物泡较多,位于疟原虫外围的红细胞胞质内,被寄生的红细胞呈蜂窝样改变,食物泡内无疟色素。结论:RC株疟原虫可能改变了原敏感株(N株)对血红蛋白的摄取和消化方式,从而阻碍了疟色素形成;N株和RC株疟原虫可能因诱导宿主免疫反应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氯喹抗性 疟色素 致病性 外食物泡
下载PDF
广东省宝安县山区采石场的疟疾传播强度 被引量:8
2
作者 黄祺林 周洁娴 +1 位作者 张满成 谢晋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广东省宝安县樟树布采石场位于群山环绕的山坳。工棚孤立,工棚周围2—3k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和家畜。常住外来民工20余人。在疟疾流行高峰季节6、7、8月,嗜人按蚊占捕获按蚊总数87.7%(1059/1207),叮人率分别为10.9、24.88、8.71只。子孢... 广东省宝安县樟树布采石场位于群山环绕的山坳。工棚孤立,工棚周围2—3k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和家畜。常住外来民工20余人。在疟疾流行高峰季节6、7、8月,嗜人按蚊占捕获按蚊总数87.7%(1059/1207),叮人率分别为10.9、24.88、8.71只。子孢子阳性率0.54%(3/554),平均日存活率0.803,叮人习性0.476。民工带虫率45.5%(10/22),配子体阳性率13.6%(3/22)、1—2个月内疟史率50%(11/22),均为间日疟。用3种方法计算的昆虫学接种率平均分别为0.084、0.665、0.215;或者说在工棚平均居住1.5-11.9d,短者1.1d,长者21.3d,就可能感染疟疾。 根据对采石场工人感染疟疾的发病时间分析,以第一种方法计算的昆虫学接种率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定期监测昆虫学接种率的有关参数及其数量变化,可以预测疟疾流行趋势和发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 广东省 采石场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体外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长玲 余新炳 +2 位作者 李学荣 单志新 吴忠道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 8α -Pf12 ,测定Pf12基因序列 ,并为FCC1/HN株Pf12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f12基因 ,扩增产物经纯化后 ,用BamHI +XhoI...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 8α -Pf12 ,测定Pf12基因序列 ,并为FCC1/HN株Pf12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f12基因 ,扩增产物经纯化后 ,用BamHI +XhoI双酶切 ,定向克隆入pET2 8α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DH5α,再用BamHI +XhoI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 ,并应用PCGENE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预测抗原表位。结果 筛选出编码FCC1/HN株Pf12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 pET2 8α -Pf12 ,FCC1/HN株Pf12基因序列与FMG株高度同源 ,Pf12基因序列中可能存在抗原表位。 结论 pET2 8α-Pf12重组质粒的构建 ,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Pf12基因 聚合酶反应 克隆 DNA 序列分析 体外扩增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染色体基因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克义 郑洪刚 +2 位作者 黄炳成 王斌 程义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DNA经Bam HI部分消化后,取17-22kb片段插入到载体EMBL_4DNA左右臂之间,经体外包装后,感染P_2溶源菌E.coli L_(95),建成基因文库,使原虫基因组中的每一段DNA序列均有99%的几率克隆到文库中。通过原位杂交,筛出了含...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DNA经Bam HI部分消化后,取17-22kb片段插入到载体EMBL_4DNA左右臂之间,经体外包装后,感染P_2溶源菌E.coli L_(95),建成基因文库,使原虫基因组中的每一段DNA序列均有99%的几率克隆到文库中。通过原位杂交,筛出了含有重复序列的特异克隆,证明该库稳定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疟疾 染色体 基因文库
下载PDF
先天性疟疾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文娟 葛加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6-326,共1页
本组患儿均系在1994年8月-1995年10月于非洲马里某医院产科病房出生。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均为足月儿。发病时间于出生后3d16例,4-6d9例。发病季节以6-9月的雨季为多,计18例,旱季7例。诊断标... 本组患儿均系在1994年8月-1995年10月于非洲马里某医院产科病房出生。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均为足月儿。发病时间于出生后3d16例,4-6d9例。发病季节以6-9月的雨季为多,计18例,旱季7例。诊断标准生活在疫区,当疟疾发病高峰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先天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江南稻田区浙江省德清县疟疾传播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施恒华 蒋妙根 +5 位作者 吴开琛 刘吟龙 关德海 桑柏林 姚润林 罗曼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2-323,共2页
江南广大稻田区,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很大,但近年来,多数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平稳。而在黄淮平原和江汉平原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某些新稻田区或“旱改水”地区,尽管采取了较严密的防治传染源的措施,但疟疾发病率却不稳定。为... 江南广大稻田区,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很大,但近年来,多数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平稳。而在黄淮平原和江汉平原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某些新稻田区或“旱改水”地区,尽管采取了较严密的防治传染源的措施,但疟疾发病率却不稳定。为了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传播 动力学 江南稻田区
下载PDF
建立疟疾近期复发动物模型的研究 Ⅰ.食蟹猴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发育成熟的非同步性
7
作者 张家埙 林宝英 +4 位作者 潘王蓉 郑浩 唐为忠 陈颖丹 徐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用引自越南的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猴,第8d出现原虫血症,原虫密度为17/100白细胞,隔22h后,从肝活体组织中可检查到大量红外期裂殖体,其平均密度为3.74±0.66个/mm^3肝组织,它们绝大多数尚未发育至完全成熟,其分化程度参差不齐... 用引自越南的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猴,第8d出现原虫血症,原虫密度为17/100白细胞,隔22h后,从肝活体组织中可检查到大量红外期裂殖体,其平均密度为3.74±0.66个/mm^3肝组织,它们绝大多数尚未发育至完全成熟,其分化程度参差不齐,平均直径为34.23±7.28μm,有的甚至近似于发育至第6d的红外期裂殖体,平均直径仅为15.75±2.47μm。结果说明红外期裂殖体发育成熟并非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动物模型 食蟹猴疟原虫
下载PDF
湖北省人群G-6-PD活性抽样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严继舟 董俊美 +1 位作者 程斌 裴速建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5年第4期164-166,共3页
在湖北省6个县市抽样调查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情况,以便为疟防工作使用伯喹提供资料。共调查1631例中小学生,有显著缺乏、轻度缺乏及可疑缺乏者33例,占调查总数的2.02%。G-6-PD缺乏症... 在湖北省6个县市抽样调查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情况,以便为疟防工作使用伯喹提供资料。共调查1631例中小学生,有显著缺乏、轻度缺乏及可疑缺乏者33例,占调查总数的2.02%。G-6-PD缺乏症在性别和民族间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G-6-PD缺乏 湖北
下载PDF
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在疟疾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爱社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就CD4^+和CD8^+T细胞,IFN-γ,TNF与IL-2等细胞因子在疟疾免疫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在免疫中的交互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疟疾免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0
作者 陈志辉 管惟滨 +2 位作者 吴少廷 缪为民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全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基因,克隆插入pUC19,并重组人表达质粒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重组质粒pBK-CMV/...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全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基因,克隆插入pUC19,并重组人表达质粒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重组质粒pBK-CMV/msp2表达MSP2蛋白抗原,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dot-ELISA和Wewtern 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出824bp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2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当前的疟疾病原学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绍基 姚集鲁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6年第2期55-58,共4页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可采用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或吖啶橙染色镜检、疟原虫抗原检测、疟原虫DNA探针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可用氯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喹哌、咯萘啶、奎宁、甲氟喹和氯氟菲烷等...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可采用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或吖啶橙染色镜检、疟原虫抗原检测、疟原虫DNA探针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可用氯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喹哌、咯萘啶、奎宁、甲氟喹和氯氟菲烷等药物。本文指出在疟疾治疗中值得注意的五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疟原虫 病原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型与疟疾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姜志宽 叶炳辉 +3 位作者 苏天运 朱昌亮 鲁德松 赵学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7-79,共3页
迄今为止,疟疾仍然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据近年WHO报告,全球受疟疾威胁的人口和地区,轻度威胁者1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亿;中度和高度威胁者91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6亿2千万,仅在非洲每年就有100万左右的儿童因之而丧命... 迄今为止,疟疾仍然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据近年WHO报告,全球受疟疾威胁的人口和地区,轻度威胁者1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亿;中度和高度威胁者91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6亿2千万,仅在非洲每年就有100万左右的儿童因之而丧命。故进一步开展关于疟疾的控制的流行病学与实验研究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人们对疟疾的易感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疟疾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与疟性贫血
13
作者 侯颖春 薛采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本文以化学发光法(CL)、诱化学发光法(ICL)、红细胞变形性(ED)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BALB/c小鼠在注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以后发生严重疟性贫血时,其血浆中活性氧(ROS)、相关... 本文以化学发光法(CL)、诱化学发光法(ICL)、红细胞变形性(ED)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BALB/c小鼠在注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以后发生严重疟性贫血时,其血浆中活性氧(ROS)、相关自由基与ED及ED与疟性贫血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严重疟性贫血时动物血浆中ROS及相关自由基水平明显增高,ED明显降低。使用抗氧化剂可以明显改善上述过程而使血红蛋白(Hb)指数回升。因此认为,疟原虫感染时宿主体内过量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可使吞噬细胞释放大量ROS及相关自由基,血浆中这类物质的大量聚集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受到破坏,这样,红细胞很易于被机体的红细胞清除系统所清除,这可能是疟性贫血发生和加重的又一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贫血 肿瘤坏死因子 活性氧
下载PDF
脑型疟疾免疫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
14
作者 侯颖春 薛采芳 吴宛堃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16-20,共5页
本文以化学发光法(CL)、诱化学发光法(ICL)、红细胞变形性(ED)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感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Anka株的BALB/c小鼠在注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以后引起脑型疟疾... 本文以化学发光法(CL)、诱化学发光法(ICL)、红细胞变形性(ED)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感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Anka株的BALB/c小鼠在注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以后引起脑型疟疾(CM)时其血浆中活性氧(ROS)及相关自由基与ED及ED与CM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CM出现时动物血浆中ROS及相关自由基水平明显增高,ED明显降低。使用抗氧化剂可以明显改善上述过程而使CM发生率下降。作者认为,疟原虫感染时TNF的过量产生可使宿主吞噬细胞释放大量ROS及相关自由基,血浆中这些物质的大量聚集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受到破坏,这时红细胞在通过具有极丰富血循环的脑组织时在脑微血管内易于形成广泛性微拴塞,导致CM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疟疾 肿瘤坏死因子 疟疾
下载PDF
鼠疟感染对宿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15
作者 王述姮 程道新 安国顺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11-213,共3页
小鼠感染鼠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后,鼠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较对照动物成倍增加,体外实验发现感染动物的红细胞,尤其是含虫红细胞对自由基发生系统(Fe^(2+),H_2O_2)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更加敏感。感染动物红细胞MDA含量与其贫... 小鼠感染鼠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后,鼠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较对照动物成倍增加,体外实验发现感染动物的红细胞,尤其是含虫红细胞对自由基发生系统(Fe^(2+),H_2O_2)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更加敏感。感染动物红细胞MDA含量与其贫血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维生素E治疗显著抑制感染动物血浆和红细胞MDA含量的增加,明显减轻其贫血程度。实验结果提示,疟原虫损伤宿主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其脂质过氧化,这在疟疾时红细胞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疟原虫 脂质过氧化 维生素E
下载PDF
夏氏、伯氏鼠疟原虫实验感染状况比较
16
作者 王伯霞 冯晓勇 尤红煜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64-66,共3页
用夏氏、伯氏疟原虫血传感染小鼠,采尾血制薄血片,姬氏染色,计1万个红细胞内疟原虫感染数。结果不同虫种同等数量或同虫种不同数量原虫其红细胞感染率不同,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昆明鼠对夏氏疟原虫不敏感;对伯氏疟原虫敏感度高,... 用夏氏、伯氏疟原虫血传感染小鼠,采尾血制薄血片,姬氏染色,计1万个红细胞内疟原虫感染数。结果不同虫种同等数量或同虫种不同数量原虫其红细胞感染率不同,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昆明鼠对夏氏疟原虫不敏感;对伯氏疟原虫敏感度高,易接种成功。血传伯氏疟原虫以105红细胞感染数为宜,其红细胞感染率高,原虫密度上升速度较快,动物不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氏疟原虫 伯氏疟原虫 红细胞感染率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与疟疾感染
17
作者 何革 李霖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48-151,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对疟疾免疫保护及免疫病理均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肿瘤坏死因子在疟疾感染中的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在疟疾免疫中的双重作用及其与吞噬细胞、活性氧的关系,肿瘤坏死因子在疟疾感染中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关系。同时,还说明了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对疟疾免疫保护及免疫病理均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肿瘤坏死因子在疟疾感染中的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在疟疾免疫中的双重作用及其与吞噬细胞、活性氧的关系,肿瘤坏死因子在疟疾感染中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关系。同时,还说明了肿瘤坏死因子(TNF)与肿瘤坏死血清(TNS)在疟疾免疫保护中的不同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疟疾 感染
下载PDF
ABO血型与恶性疟感染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其声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81-181,共1页
ABO 不同血型对某些疾病的感染存在着不同的敏感性。为探讨 ABO 血型与恶性疟感染的关系,作者在西非贝宁恶性疟流行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深入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调查地点在贝宁共和国阿拉非业(Alaphi-ya)~帕拉库(Palaku)恶性疟... ABO 不同血型对某些疾病的感染存在着不同的敏感性。为探讨 ABO 血型与恶性疟感染的关系,作者在西非贝宁恶性疟流行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深入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调查地点在贝宁共和国阿拉非业(Alaphi-ya)~帕拉库(Palaku)恶性疟流行区。该区分候分旱、雨两季,5~12月为雨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血型 ABO血型
下载PDF
自由基和疟原虫感染
19
作者 陈康宁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06-208,共3页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目前已清楚认识到了很多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和自由基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对自由基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疟疾 疟原虫感染 自由基 病理
下载PDF
间日疟复发与休眠体学说
20
作者 唐为忠 张家埙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96-199,共4页
间日疟复发是疟疾病原学上的一个重要难题。Shortt和Garnham在发现人体和猴间日疟原虫红外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性红外期学说,由于缺乏实验依据而不能成立。Moshkovski提出两型子孢子学说和Lysenko提出子孢子多态学说认为不同的子孢子... 间日疟复发是疟疾病原学上的一个重要难题。Shortt和Garnham在发现人体和猴间日疟原虫红外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性红外期学说,由于缺乏实验依据而不能成立。Moshkovski提出两型子孢子学说和Lysenko提出子孢子多态学说认为不同的子孢子是间日疟潜伏期长短不一、复发时间不同的原因。Krotoski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发现了人和猴肝组织内间日疟原虫休眠体的存在,认为休眠体是导致间日疟复发的原因,提出了休眠体学说。Hollingdale等在红外期体外培养中也找到了休眠体。然而最终确定休眠体与复发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进一步研究红外期,包括红外期的体外培养对于阐明间日疟复发的机理,解决间日疟根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复发 休眠体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