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李旭 李兴隆 +3 位作者 王小梅 吴文婷 张代涛 何战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对北京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来源,制定防控措施。收集病例就诊资料,在其感染地使用诱蛉灯开展白蛉监测、调查病犬信息,对病例和病犬骨髓液样本进行涂片、PCR检测、基因测序;对捕捉到的中华白蛉进行PCR检测。... 对北京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来源,制定防控措施。收集病例就诊资料,在其感染地使用诱蛉灯开展白蛉监测、调查病犬信息,对病例和病犬骨髓液样本进行涂片、PCR检测、基因测序;对捕捉到的中华白蛉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病例以间断性发热、乏力就诊,医院以骨髓液涂片可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感染地为门头沟王平镇,在该地区共捕获中华白蛉4520只,PCR结果阴性。病例、2只病犬骨髓液利什曼原虫PCR阳性,且基因序列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4%、95.6%、93.23%,病犬骨髓液涂片查见利什曼原虫。结果表明,确定门头沟王平镇存在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传播链。需进一步开展白蛉、病犬分布范围调查,开展病例监测,多部门联合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内脏利什曼病疫情继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中华白蛉 婴儿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儿童黑热病误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原因分析
2
作者 赵雅男 王丽 李晓雷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8期722-725,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黑热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就诊于我院的2例黑热病患儿误治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诊疗经过。结果2例患儿均因发热、肝脾大就诊于我院,完善相关检查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给予激素治疗效果欠佳... 目的总结分析黑热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就诊于我院的2例黑热病患儿误治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诊疗经过。结果2例患儿均因发热、肝脾大就诊于我院,完善相关检查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给予激素治疗效果欠佳。进一步完善检查,1例骨髓涂片可见大量利什曼原虫;另1例查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示婴儿利什曼原虫,查重组抗原rk39免疫层析试验阳性,确诊为黑热病。给予锑剂治疗,体温正常、肝脾缩小,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均正常。结论对临床接诊以发热、肝脾增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资料,尽早行黑热病相关病原学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内脏 误诊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儿童利什曼病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陈广法 王瑶 +2 位作者 王建东 位广帅 王怀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检索201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诊断为“利什曼病”或“黑热病”的儿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基本诊治过程。结果 共12例患儿,其中河南省10例... 目的 探讨儿童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检索2011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诊断为“利什曼病”或“黑热病”的儿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基本诊治过程。结果 共12例患儿,其中河南省10例,山西省2例,学龄前期及以下患儿10例。主要表现有反复不规则发热、畏寒、皮肤发黑及溃疡、贫血、脾大等。实验室检查以全血细胞减少、甘油三酯及炎症因子(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为主,超声示脾大为主,伴质韧或质硬。4例患儿接受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阳性率为100%;4例接受了rK39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5%;13例接受了活检涂片,阳性率为77%。确诊皮肤利什曼病1例,黑热病11例,并发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1例,6例患儿接受葡萄糖酸锑钠单疗程治疗,6例患儿接受葡萄糖酸锑钠双疗程治疗,临床痊愈8例,病原学痊愈4例。结论 儿童利什曼病以低年龄段内脏型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疑诊患儿存在血细胞三系减少、炎症因子增加并血脂异常等表现,及时行宏基因二代测序等检查以利早期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儿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黑热病482例骨髓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兴东 牛莉霞 +3 位作者 李敏 席舒荣 王丽娟 肖程繁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0期13-15,120,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黑热病患者骨髓象变化。方法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990年7月-2021年9月有完整的骨髓报告单的初发黑热病病例共计482例,对其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杜氏利什曼原虫检出率为76.56%,原虫密度“+”者占51.77%;“++”者占15.04%。骨... 目的观察黑热病患者骨髓象变化。方法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990年7月-2021年9月有完整的骨髓报告单的初发黑热病病例共计482例,对其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杜氏利什曼原虫检出率为76.56%,原虫密度“+”者占51.77%;“++”者占15.04%。骨髓增生程度,活跃者占87.34%;粒系增生活跃占64.52%;红系增生活跃占85.68%;淋巴细胞系>20%者占31.33%;浆细胞≥3.0%者占8.09%。单张骨髓涂片巨核细胞>7个者占87.67%。结论黑热病骨髓利什曼原虫检出率较高,是诊断黑热病的重要方法,阳性者原虫密度以“+”“++”者为主。骨髓以增生活跃为主,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可伴浆细胞增多,可伴噬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增生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骨髓象 原虫密度 增生程度 有核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Therapeutic response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in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5
作者 Nicolás Rozo Montoya Juliana Quintero Pulgarín Liliana López Carvajal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3年第7期305-312,共8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cutaneous leishmaniasis,received by patients in the Program for the Study and Control of Tropical Diseases-PECET-Medellín-Colom...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cutaneous leishmaniasis,received by patients in the Program for the Study and Control of Tropical Diseases-PECET-Medellín-Colombia.Methods:This i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patients attended at PECET Research Center during 2016-2021.Releva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history of leishmaniasis,characterization of current infection,treatment received,follow-up of therapeutic response and safety was collected from the medical records.Data were analyzed with Pearson's Chi-square association tests and Mann-Whitney U test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s:A total of 486 clin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and 356 received treatment.Eight different therapeutic alternatives(systemic,local and in combination)were analyzed.The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the different alternatives used(except thermotherapy)was higher than 50%.Most frequent adverse events were myalgias,arthralgias and headache,and vesicles for systemic and local treatment,respectively.Conclusions:Safety profile and performance of local therapeutic alternatives and combined schemes for the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are an interesting op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Systemic treatment Local treatment Combined treatment Tropical neglected disease SAFETY Therapeutic response
下载PDF
黑热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6
作者 陆丹倩 吴为强 +4 位作者 周梅 李燕林 彭明 黄阶胜 温晓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0-632,共3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是由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一种反应性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疾病,由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导致多脏器的损伤,病情进展迅猛,延误诊治会导致病死率高。...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是由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一种反应性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疾病,由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导致多脏器的损伤,病情进展迅猛,延误诊治会导致病死率高。临床上将其分为家族性和继发性两类,多以继发性常见,继发因素有感染、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组织损伤等。本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诊治的1例黑热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骨髓细胞形态学 利什曼原虫 锑剂
下载PDF
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民丰县Ⅰ.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7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金长发 +11 位作者 左新平 顾灯安 兰勤娴 童苏祥 李雄 张仪 茹孜古丽·朱马洪 牛新玲 阿不力米提 木合塔 阿布都外力 库尔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 目的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包括已过世者),并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查(触诊肝、脾);对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果共调查居民313人,未见现症病例。既往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60例,其中13例已过世。171人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9.4%(170/171),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96.6%(28/29)。197人进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率为10.2%(20/197),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的阳性率为19.4%(6/31),追溯诊断为既往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结论新疆民丰县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流行病学 rk39免疫层析试条 利什曼素皮内试验 新流行区 新疆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流行区人群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现状 被引量:18
8
作者 汪俊云 冯宇 +7 位作者 高春花 金长发 陈生邦 张丑吉 何金萍 杨成明 杨玥涛 包意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现状,评价PCR、ELISA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潜能。方法2004年10月在甘肃文县对269例无内脏利什曼病现症及病史的人群采取随机取样法采集静脉血... 目的分析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现状,评价PCR、ELISA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潜能。方法2004年10月在甘肃文县对269例无内脏利什曼病现症及病史的人群采取随机取样法采集静脉血,分别用RV1-RV2和K13A-K13B两组PCR引物检测血样中的利什曼原虫特异DNA,以利什曼原虫可溶性抗原为包被抗原的ELISA法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分别检测利什曼原虫特异性抗体,并比较几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结果PCR、ELISA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0.9%(83/269)、24.2%(65/269)和0(0/269)。结论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存在大量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者,PCR是检测无症状感染较敏感、特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无症状感染 PCR ELISA rK39免疫层析
下载PDF
两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玥涛 张敏 +3 位作者 高春花 石锋 管立人 汪俊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液置NNN培养基培养,查找原虫。取含利什曼原虫的培养液,离心收集原虫,用2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K13A-K13B分别扩增利什曼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和动基体DNA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结果病例1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皮损处组织液经NNN培养基培养10 d后查见前鞭毛体;病例2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皮损处组织液培养8 d后查见前鞭毛体。引物ITS1-ITS2从分离于2例患者的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约33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引物K13A-K13B均扩增出约12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96%。4个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831924~JF831927。结论两例皮肤病患者均确诊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均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 硕大利什曼原虫 分子生物学 虫种鉴定
下载PDF
四川省2006-2007年黑热病疫情与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富南 陈漪澜 肖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85-1086,共2页
关键词 黑热病 四川省 防治 疫情 病例报告 西北地区 流动人口 流行区
下载PDF
2004-2007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情况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灿军 王立英 +2 位作者 许翔 朱雪花 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了解2004-2007年我国内脏内脏利什曼病的疫情状况。方法使用SPSS12.0软件,对2004-2007年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累计报告病例1334例,各年分别为351、320、281... 目的了解2004-2007年我国内脏内脏利什曼病的疫情状况。方法使用SPSS12.0软件,对2004-2007年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累计报告病例1334例,各年分别为351、320、281和382例。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新疆(47.5%,633/1334)、甘肃(33.2%,443/1334)和四川(16.9%,226/1334)。全年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51.27%,684/1334),3~8月份居多。男女病例之比为1.65∶1。报告病例的流行县由2004年的43个扩大到2007年的64个。结论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区范围呈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疫情 分布 中国
下载PDF
2005-2014年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大为 丁国武 +2 位作者 格鹏飞 冯宇 李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甘肃省2005-2014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甘肃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 260例,自2005年(90例,占7.14%)起... 目的回顾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甘肃省2005-2014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甘肃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 260例,自2005年(90例,占7.14%)起呈逐年增多趋势,至2011年达到高峰(168例,占13.33%),随后逐年下降,2014年为85例(占6.75%)。病例主要集中于陇南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其中陇南武都区发病人数最多,累计506例,占40.16%(506/1 260);其次为文县,累计发病人数302例,占23.97%(302/1 260);甘南地区的舟曲县累计发病人数居第3位,为202例,占16.03%(202/1 260)。男女患者比例为1.46∶1。各年龄组中0~5岁年龄组人群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人数的52.78%(665/1 260),随年龄的增高,病例数逐渐减少。全年均有发病,3~6月份为高发月份,累计病例数分别占10.48%(132/1 260)、13.33%(168/1 260)、12.86%(162/1 260)和11.67%(147/1 260)。结论 2005-2014年甘肃省陇南地区和甘南州部分地区为内脏利什曼病高发区,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3~6月份为高发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内脏利什曼病 流行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PCR检测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春花 汪俊云 +1 位作者 杨玥涛 包意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建立适合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PCR方法。方法选择6种常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PCR引物(RV1-RV2、K13A-K13B、MC1-MC2、174-798、Pia3-Pia4和DBY-Ajs31),以培养的甘肃人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种植人抗凝全血抽提的DNA... 目的建立适合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PCR方法。方法选择6种常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PCR引物(RV1-RV2、K13A-K13B、MC1-MC2、174-798、Pia3-Pia4和DBY-Ajs31),以培养的甘肃人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种植人抗凝全血抽提的DNA为模板,确定了这6种PCR引物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的最适条件,并比较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用两种敏感性和特异度均佳的引物对采自利什曼病疫区100份无利什曼病症状居民的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6种PCR引物检测的特异性均达到100%,而检测的敏感性各异,检测到的原虫数目从0.1~1000条原虫/ml,其中引物RV1-RV2(0.1个原虫/ml血)和K13A-K13B(1个原虫/ml血)敏感性较高。这两对引物对100份无症状居民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3/100)和30%(30/100)。结论引物RV1-RV2和K13A-K13B适于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在我国甘肃动物源性利什曼病疫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率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利什曼原虫 无症状感染 PCR
下载PDF
喀什市某乡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内脏利什曼病知晓率的改变 被引量:8
14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斯康德尔 +7 位作者 朱常忠 童苏祥 伍卫平 茹孜古丽·朱马洪 阿不都那比江 张松 付青 许翔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04-2006年在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1、4、18和20村,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开设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基本健康知识教育活动,使居民和中小学生对内脏利什曼病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由健... 2004-2006年在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1、4、18和20村,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开设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基本健康知识教育活动,使居民和中小学生对内脏利什曼病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由健康教育前的0.7%和0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54.2%和70.7%。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人群自觉防病的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健康教育 知晓率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试点内脏利什曼病的人群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青 伍卫平 +4 位作者 童苏祥 伊斯拉音·乌斯曼 张松 伊斯康德尔 开塞尔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的了解喀什试点内脏利什曼病的人群感染状况。方法选择喀什市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率较高的村为试点,在入户普查的同时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运用SA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皮试阳性率差异有统... 目的了解喀什试点内脏利什曼病的人群感染状况。方法选择喀什市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率较高的村为试点,在入户普查的同时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运用SA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皮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5),皮试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当地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与既往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9。试点地区曾感染过内脏利什曼病的免疫人群占36.15%(60/166),从未感染过内脏利什曼病的易感人群占61.45%(102/166),无临床症状的现感染人群占2.41%(4/166)。结论试点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状况仍然比较严重,无症状现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具有潜在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试点 内脏利什曼病 人群感染状况
下载PDF
黑热病79例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真真 唐光敏 +1 位作者 叶慧 吕晓菊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黑热病(Kala—azar)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rceral leishmaniais)是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a)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是累及单核巨噬网状内皮系统的寄生虫病。此病在除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以外的大陆都... 黑热病(Kala—azar)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rceral leishmaniais)是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a)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是累及单核巨噬网状内皮系统的寄生虫病。此病在除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以外的大陆都存在,在我国流行已有百余年历史,目前国内主要疫区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甘肃和新疆。由于近年来交通条件愈发便利,前往疫区旅游、务工人员明显增多,新疆、甘肃、四川等省的散发病例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 骨髓穿刺 淋巴结活检 肝穿刺活检
下载PDF
湖南地区首例黑热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国平 陈方平 +6 位作者 冯莉娟 向选东 李厚敏 齐振华 万智 舒衡平 黄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湖南地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黑热病 首例 传染性寄生虫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再生障碍性贫血 恶性组织细胞病 组织胞浆菌病 非流行地区 传播媒介 散发病例 病例报道 确诊病例 地方性 全球化 血液病 易误诊 败血症 长江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内脏利什曼病传播潜势初步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强 李石柱 +5 位作者 钱颖骏 汪俊云 伍卫平 王蓉蓉 王立英 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38,共3页
收集四川和甘肃两省2005年以来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数并进行分析。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四川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59、49、77和30例,甘肃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92、106、162和83例。由于地震后内脏利什曼病传染源有增多趋势,... 收集四川和甘肃两省2005年以来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数并进行分析。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四川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59、49、77和30例,甘肃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92、106、162和83例。由于地震后内脏利什曼病传染源有增多趋势,无主犬和易感人群大量增加,医疗诊治体系破坏严重,可能对利什曼病的流行产生影响、有增加传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内脏利什曼病 传播潜势 评估
下载PDF
黑热病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康兴 刘焱斌 +1 位作者 刘凯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分析86例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提高黑热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黑热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及转归。结果四川地区有黑热病流行疫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明显增高为... 目的分析86例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提高黑热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黑热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及转归。结果四川地区有黑热病流行疫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明显增高为黑热病主要临床表现。予葡萄糖酸锑钠正规治疗,总治愈率为95.3%(82/86),脾切除2例(2.3%),复发1例(1.2%),初始误诊率达30.2%。好转后自动出院3例。结论黑热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对疑诊患者应及早行骨髓涂片或组织活检,查找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合39 ku蛋白重组抗原(rk39)检测,有利于及时诊治,减少并发症。葡萄糖酸锑钠仍是治疗黑热病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临床分析 误诊
下载PDF
内脏利什曼病、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及马内菲青霉菌病的诊断和鉴别 被引量:24
20
作者 桂希恩 管立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2,共4页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rogressive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PDH)和马内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MAR)均为人兽共患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及骨髓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镜...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rogressive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PDH)和马内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MAR)均为人兽共患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及骨髓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镜检的病原体形态相似,故易造成误诊,并常导致严重后果。为此,本文对上述3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其处理原则等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组织胞浆菌病 马内菲青霉菌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