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血吸虫病的监测──Ⅱ.流行程度的预测 被引量:78
1
作者 周晓农 胡晓抒 +5 位作者 孙宁生 洪青标 孙乐平 闾国年 M.Fuentes J.B.Malone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GIS预测模型来预测不同区域血吸虫病流行程度的可能性和正确性。方法在FAOCLIM数据库中,选择江苏省境内及边缘地区的气象观察点资料,以改良Malone公式计算血吸虫传播指数值。以1995年AVHRR遥感资料4个季度及流行季节(3... 目的探索应用GIS预测模型来预测不同区域血吸虫病流行程度的可能性和正确性。方法在FAOCLIM数据库中,选择江苏省境内及边缘地区的气象观察点资料,以改良Malone公式计算血吸虫传播指数值。以1995年AVHRR遥感资料4个季度及流行季节(3~10月)的复合图为背景得出不同季节的流行强度预测图。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观察点的传播指数值与现场血吸虫病流行率的关系,并判别预测正确率。结果18个气象观察点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血吸虫流行区的观察点传播指数值均在900以上。空间分析所得的血吸虫传播区域分布图与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吻合,可划分出不同区域的流行强度。一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4℃的恒值线与传播区域的北边界相吻合。AVHRR卫片图叠加分析后,得出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的流行强度预测图。预测总正确率为88.89%。结论应用改良Malone模型能预测和划分流行区域和传播强度。当与卫星遥感NDVI资料结合应用时,对现场防治及时掌握流行情况更为实用。-4℃作为流行区临界温度的发现,提出了全球气候变暖能否造成血吸虫病向中国北方扩散的问题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地理信息系统 预测模型 流行强度
下载PDF
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江滩冲淤变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乐平 周晓农 +2 位作者 曹奇 洪青标 江仲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本研究采用测量陆地地形图的方法,对镇江市丹徒县世业洲16km江段进行了江滩冲淤变化景算。结果:1973年-1987年14年间,该江段累计冲刷江滩面积193.60万m2,淤涨江滩面积115.40万m2,净减少江滩面积67.90万m2。江岸滩以冲刷为主,... 本研究采用测量陆地地形图的方法,对镇江市丹徒县世业洲16km江段进行了江滩冲淤变化景算。结果:1973年-1987年14年间,该江段累计冲刷江滩面积193.60万m2,淤涨江滩面积115.40万m2,净减少江滩面积67.90万m2。江岸滩以冲刷为主,冲淤比为1:0.36;江心洲滩以淤积为主,冲淤比为1:1.27,且呈洲头冲刷,洲尾淤积态势。世业江心洲滩年均新增洲滩面积1.19万m2,占该洲1981年以来年均增加江滩钉螺面积的14.46%。揭示了两种类型江滩的冲淤数量关系,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洲滩不断扩大,并不断有新洲滩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滩 冲刷 淤积 面积 血吸虫病 流行区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动物免疫试验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学忠 林矫矫 +7 位作者 付志强 刘金明 李浩 叶萍 石耀军 陈永军 林邦发 施福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rSj14FABP)免疫动物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rSj14FABP分别对昆明系小鼠、Wistar大鼠及绵羊进行3次免疫,于第3次免疫后2周,分别用40、600、... 目的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rSj14FABP)免疫动物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rSj14FABP分别对昆明系小鼠、Wistar大鼠及绵羊进行3次免疫,于第3次免疫后2周,分别用40、600、及300条尾蚴攻击,于攻击后6~8周剖杀小鼠和大鼠,11周剖杀绵羊,观察各实验组的减虫率及绵羊免疫组的组织、粪便减卵率。结果在小鼠试验中,以BCG为佐剂进行皮内免疫获得33. 7%的减虫率(P<0.05),明显高于以 FCA/FIA为佐剂进行肌肉免疫所获得的减虫率4.7%(P>0.05)。用rSj14FABP皮内免疫大鼠,获得的减虫率为31.9%,但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用rSj14FABP皮内免疫绵羊,减虫率为59.2%(P<0.01),同时,自攻击后第6周至11周,绵羊免疫组粪便中平均每克虫卵数(EPG)分别比对照组减少23.6%~63.3%,第11周解剖时,肝组织EPG减少44.9%,小肠EPG减少69.6%,大肠EPG未见减少。结论rSj14FABP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部分保护作用,值得作为抗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抗原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疫苗 免疫保护
下载PDF
三峡建坝后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蔡凯平 左家铮 +2 位作者 贺宏斌 胡钢 卓尚炯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57-262,共6页
1995年-1997年,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对比分析方法,进行了三峡建坝后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长江入湖流量虽有变化,但对洞庭湖钉螺分布影响不大;10月-11月退水期提前,可缩短秋季感染期。建坝后5... 1995年-1997年,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对比分析方法,进行了三峡建坝后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长江入湖流量虽有变化,但对洞庭湖钉螺分布影响不大;10月-11月退水期提前,可缩短秋季感染期。建坝后50年内年平入湖泥沙较建坝前减少80%以上,钉螺分布面积将因洲滩增长速度减慢而趋于稳定。泥沙淤积减少将引起芦苇退化,部份芦滩可能转化为污染较严重的草滩、芦杂滩,在这些地区活动的入群血吸虫感染率可能上升。80年后入湖泥沙增加,钉螺分布面积增长速度又将加快,水库死库容淤满后,又可能达到建坝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洞庭湖区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及卵胚发育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世平 周汩波 +3 位作者 曾宪芳 李华 易新元 陈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A07期7-12,共6页
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及卵胚发育免疫的研究是血吸虫疫苗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探讨了未成熟卵等不同抗原免疫诱导宿主产生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及卵胚发育免疫的效果.研究证明SIEA26-28kDa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抑制雌虫生殖和卵胚发育成... 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及卵胚发育免疫的研究是血吸虫疫苗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探讨了未成熟卵等不同抗原免疫诱导宿主产生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及卵胚发育免疫的效果.研究证明SIEA26-28kDa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抑制雌虫生殖和卵胚发育成熟的免疫力.与对照组比较,SIEA26-28kDa抗原免疫鼠减虫虽不明显,但肝组织内每雌产卵数、成熟卵数和粪卵数(EPG)分别减少48.1%、83.6%、87.3%,死亡卵数明显增加(t=3.91,P<0.01).此外,未纯化的SIEA和纯化的SIEA26-28kDa、Sj31/32kDa抗原免疫组约见雌虫子宫内虫卵数下降,分别达40.9%、54.8%、53.2%,而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和SIEA-TGP抗原免疫未见上述故应.采用未成熟抗原或Sj31/32kDa、SIEA26-28kDa等三联抗原,分别对大动物(牲猪)进行免疫.与对照组比较,免疫猪肝脏表面虫卵结节的数量显著下降(86.5%),组织中虫卵数、粪卵数分别下降78.0%和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免疫 抗雌虫生殖 抗卵胚发育
下载PDF
流动人口与血吸虫病的传播 被引量:73
6
作者 郑江 郭家钢 祝红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动人口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湖南省第二次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报告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焱 谢木生 +5 位作者 方金诚 王福海 韩阳清 彭爱国 厉素琴 刘兆春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解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不同类型流行区流行特征,评价血防“八五”规划防制策略效果,1995年9-11月,采取分型、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样本村52个。未控制流行村43个,粪检阳性率7.84%,病人EPG、G分别为63.27、17.63;人群EPG、G... 为了解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不同类型流行区流行特征,评价血防“八五”规划防制策略效果,1995年9-11月,采取分型、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样本村52个。未控制流行村43个,粪检阳性率7.84%,病人EPG、G分别为63.27、17.63;人群EPG、G分别为4.96、0.26;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为0.27%;粪检阴、阳性人群症状体征出现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耕牛粪检阳性率9.63%。控制流行区9个村,IHA阳性率为0.09%;粪检未发现病人。推算全省尚有病人228498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9151人;病牛12314头。与1989年抽样调查结果比较,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45.44%;耕牛粪检阳性率下降了4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抽样调查 流行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左家铮 任茂元 +6 位作者 贺宏斌 高菊香 黄昌林 凌波 胡述光 杨建平 赵正元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湖区垸内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了4种垸内灭螺方法和4种涵闸防螺工程效果;对“水封式”户用沼气池粪便无害化和净化饮用水的卫生效果进行了试验和评估。结果各种灭螺方法实施1~3次,钉螺全部死亡;4种涵闸防螺工... 目的探讨湖区垸内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了4种垸内灭螺方法和4种涵闸防螺工程效果;对“水封式”户用沼气池粪便无害化和净化饮用水的卫生效果进行了试验和评估。结果各种灭螺方法实施1~3次,钉螺全部死亡;4种涵闸防螺工程效果达100%;沼气池粪样年均寄生虫卵沉降率为99.6%,灭活率为99.8%,血吸虫卵在沼液中15d后不能孵出毛蚴;集中式供水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结论灭螺、防螺、改厕、改水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控制了该县的血吸虫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工程 垸内 涵闸 防螺 血吸虫病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血吸虫病的监测 Ⅰ.应用预测模型的可能性 被引量:58
9
作者 周晓农 洪青标 +4 位作者 孙乐平 胡晓抒 孙宁生 M.Fuetes J.B.Malone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气象参数建立模型来探讨预测血吸虫病的流行区的可能性。方法:以世界粮农组织出版的FAOCLIM数据库中的数据为基础,以血吸虫发育扩散关系密切的温度和潜在蒸发指数(地面水平衡系统)为基础的改良...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气象参数建立模型来探讨预测血吸虫病的流行区的可能性。方法:以世界粮农组织出版的FAOCLIM数据库中的数据为基础,以血吸虫发育扩散关系密切的温度和潜在蒸发指数(地面水平衡系统)为基础的改良Malone公式计算血吸虫传播指数,结合AVHRR卫星图片资料,获得校正植被指数(NDVI)和第4频道地面温度指数、高程分布图,在ArcView3.0a和ERDAS软件支持下,进行GIS数据空间分析和地图重叠分析,以某一类别值显示出流行区的地理分布图。结果:血吸虫传播指数(指数值大于900)的分布基本上与中国南部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相吻合。多层重叠分布图显示了红色区域的高危地区与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高发地区基本一致。结论: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与温度、高程、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利用气象资料模型和卫星遥感资料对预测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具有可能。准确、快速地利用AVHRR遥感资料来预测、预报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强度具有应用前景,值得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地理信息系统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西昌邛海湖周边地区居民血吸虫病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发森 沙开友 +7 位作者 刘伯钊 赵联国 肖永富 尹洪智 吴子松 邱东川 梁松 R.C.Spear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了解西昌市血吸虫病目前的流行现状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3送3检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和 Kato- Katz法对邛海湖周边地区的 2 0个自然村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的调查。结果 检查 5 - 6 0岁居民 3415人 ,血吸... 目的 了解西昌市血吸虫病目前的流行现状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3送3检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和 Kato- Katz法对邛海湖周边地区的 2 0个自然村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的调查。结果 检查 5 - 6 0岁居民 3415人 ,血吸虫感染率为 2 8.81% ,病人 EPG为 36 .0 7。各年龄组中 ,15 - 19岁组感染率最高 ,达 36 .0 2 % ,病人感染度 (EPG)以 5 - 9组最高 ,为 4 1.96 ,5 - 9岁、2 5 - 2 9岁、30 - 34岁 3个年龄组 IPC及 RIPC均高于其他年龄组 ;男女性别感染率及感染度无明显差异。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高的血吸虫感染率低。种植烟草、蔬菜的居民感染率分别为72 .4 6 %和 4 9.5 3% ,高于其他职业人群。阶、梯地居民感染率及感染度明显高于平坝地区。结论 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仍较严重 ,居民感染率及感染度均高。血吸虫感染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有密切关系 ,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职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病原调查 流行因素 感染率
下载PDF
云南大山区阳性钉螺的寿命及逸蚴量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法仙 殷关林 +10 位作者 吴建忠 段有荣 张显清 杨杰 钱珂 谭鸿群 郑江 张容 徐仁发 王延安 杨文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省大山区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在野外饲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和逸蚴量。1987年8月感染的幼螺,3个月后,首次分离出135只阳性钉螺。从初次逸蚴起,存活至翌年6~9月的生存率分别为27.4、16.3、13.3和11.9%;平均逸蚴量依次为... 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省大山区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在野外饲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和逸蚴量。1987年8月感染的幼螺,3个月后,首次分离出135只阳性钉螺。从初次逸蚴起,存活至翌年6~9月的生存率分别为27.4、16.3、13.3和11.9%;平均逸蚴量依次为139.9、29.6、39.2和75条。阳性钉螺平均寿命为171.6d。每只阳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当地阳性钉螺平均传播期估计可达半年以上。这对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定量分析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有其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日本血吸虫病 寿命
下载PDF
安徽江西省灾后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调查报告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名刚 周晓农 +2 位作者 汪天平 葛继华 张绍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61-363,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防治 安徽 江西
下载PDF
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346例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玲娟 李思温 +6 位作者 宣尧仙 徐潘生 刘志德 胡林生 周诗云 邱英席 刘跃民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23-327,共5页
本研究应用药物青蒿琥酯片(100mg/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鄱阳湖畔的3个自然村669例易感人群中,用双盲法进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试验.试验对象在接触疫水后第7d开始服药,每wk1次,连服8次.青蒿琥酯剂量为6mg/kg,对照组服等量的安慰剂片... 本研究应用药物青蒿琥酯片(100mg/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鄱阳湖畔的3个自然村669例易感人群中,用双盲法进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试验.试验对象在接触疫水后第7d开始服药,每wk1次,连服8次.青蒿琥酯剂量为6mg/kg,对照组服等量的安慰剂片.结果,346例服青蒿琥酯片者无1倒粪检血吸虫阳性;而服安慰剂的323例中有15倒粪检阳性,感染率为4.64%,EPG算术均数为312.0±1009.0,几何均数为37.08±5.3.青嵩琥酯的预防保护率为100%.本次试验不良反应轻微,头痛和腹痛的出现率仅1%左右,而且服药组和对照组的副反应出现率相似,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服药前后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预防 血吸虫病
下载PDF
洲垸地区分疫源地类型优化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卓尚炯 李雍龙 +7 位作者 张映皓 蔡凯平 刘书耀 易志辉 王明珍 韩家俊 高士龙 胡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文报道在流行因素很复杂的洲垸地区,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选择8个村作为试区,通过查明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疫源地类型优化防治对策,在提高人群和家畜化疗针对性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水利与农业工程改造疫源地环境。经连续多年... 本文报道在流行因素很复杂的洲垸地区,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选择8个村作为试区,通过查明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疫源地类型优化防治对策,在提高人群和家畜化疗针对性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水利与农业工程改造疫源地环境。经连续多年观察,6个试区已达到控制流行的目标,2个试区居民感染率下降了63.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防治 洲垸 疫源地
下载PDF
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管卫华 袁鸿昌 +2 位作者 赵根明 姜庆五 张绍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对居民接触疫水进行定量研究,为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1997年5~11月,在坑内水网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对689名居民接触疫水行为进行了每半个月1次,每次2d的调查,内容包括接触疫水方式、时间、地点、持续时间... 目的对居民接触疫水进行定量研究,为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1997年5~11月,在坑内水网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对689名居民接触疫水行为进行了每半个月1次,每次2d的调查,内容包括接触疫水方式、时间、地点、持续时间、暴露面积。结果成年男性接触疫水以下水田、犁地等生产性为主,成年女性不仅有生产性接触,还有洗衣、洗菜等生活性接触。5月和7月是该地区的农忙时节,也是成年人接触疫水高峰季节。青少年接触疫水主要是洗衣、洗菜、抓鱼虾、玩水等非生产性接触,且在整个感染季节都处于相对低暴露状态,但其感染的发生率却很高。结论垸内水网型疫区不同人群疫水接触特点不一样,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其行为改变,达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目的;成人疫水接触多系生产性的或是生活必需的,根据当地特点,5~7月间,加强自我防护,并于8月份根据暴露情况及时化疗,减少血吸虫在体内存活时间,在当地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血吸虫病防治手段。研究还表明低年龄组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不接触 日本血吸虫 垸内水网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江苏省血防维持巩固阶段的特点和策略选择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晓农 蔡刚 +3 位作者 秦时君 黄轶昕 曹奇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防治 巩固阶段 特点 策略
下载PDF
大理市山村有血吸虫感染钉螺螺点疫源性的纵向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飞 夏代光 +2 位作者 马灿华 贾雪梅 张学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索阳性螺点疫源性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大理市沙里木庄村一个有血吸虫感染钉螺存在的螺点(简称阳性螺点)进行连续4 年的纵向观察。每次均通过随机环境抽样法设框进行螺情调查,... 目的: 探索阳性螺点疫源性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大理市沙里木庄村一个有血吸虫感染钉螺存在的螺点(简称阳性螺点)进行连续4 年的纵向观察。每次均通过随机环境抽样法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获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结果: 4 年中共查螺8 次,均查到活螺,且螺点的位置、范围相对稳定,其中有6 次查获感染性钉螺,钉螺的平均感染率为3.9% (86/2 157)。结论: 云南山区阳性螺点的位置、范围疫源性相对稳定。因此,消灭阳性螺点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感染 钉螺 疫源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湖沼地区化疗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贤义 姜庆五 +2 位作者 郭京平 赵根明 袁鸿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化疗措施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长期效果。方法以湖沼地区8个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化疗为主的防治措施,观察人群病情和草洲螺情的变化。结果连续9年的观察显示,湖区洲岛型超重疫区化疗措施可使居民感染率从3O%以... 目的观察化疗措施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长期效果。方法以湖沼地区8个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化疗为主的防治措施,观察人群病情和草洲螺情的变化。结果连续9年的观察显示,湖区洲岛型超重疫区化疗措施可使居民感染率从3O%以上降至15%左右:流行严重的垸内水网型疫区,可使居民感染率从20%降至10%左右:洲垸型疫区居民感染率从15%左右控制在10%以下。1996、1997年洪涝灾害后出现了血吸虫感染率的反弹、灾后次年,血吸虫感染率有缓慢的下降。结论化疗措施可以降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不失为湖区血吸虫病病情控制的有效方法。虽然化疗措施可将病情控制在一定水平,但化疗措施仍无法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虫病 湖沼地区 预防 控制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病人群获得性免疫与再感染研究 Ⅰ.洞庭湖区一个洲岛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岳生 AllenGP.Ross +8 位作者 李毅 张新跃 吴昭武 喻鑫玲 罗新松 何永康 林金莲 DonaldP.McManus 周达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6-79,共4页
本文报告了湖南省洞庭湖一个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6年居民病情调查结果。该洲岛由大(青山Qingshan)、小(严家山Yanjiashan)二岛所组成。共检查居民1909人,受检率为72.2%,Kato-Katz法阳性率大岛为14.6%;小岛为23.7%。... 本文报告了湖南省洞庭湖一个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6年居民病情调查结果。该洲岛由大(青山Qingshan)、小(严家山Yanjiashan)二岛所组成。共检查居民1909人,受检率为72.2%,Kato-Katz法阳性率大岛为14.6%;小岛为23.7%。大岛血吸虫感染有两个高峰年龄组(25岁—35岁和45岁—55岁);小岛年龄组感染高峰略有后移。感染者人群感染度(EPG)轻、中、重分别为71.1%、21.3%和76%。肝、脾肿大率分别为21.9%和1.3%。感染率与人群感染度无直接相关;重感染度人群的肝肿大率及腹泻率高于其它组;渔民血吸虫感染率最高(22.4%);学生的感染度最重(EPG220)。结果表明:该地目前所采用的选择性人群化疗的防治措施未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宜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日本血吸虫病 病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垸内水网型疫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管卫华 袁鸿昌 +2 位作者 赵根明 余金明 杨求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86-688,共3页
在垸内水网型疫区对1018名当地居民进行KatoKatz法、孵化法检查、间接血凝试验(IHA)、B超检查和病史询问,并调查当地的螺情,以了解血吸虫病疫情,结果显示:阳性螺密度达0099只/011m2,居民粪检阳... 在垸内水网型疫区对1018名当地居民进行KatoKatz法、孵化法检查、间接血凝试验(IHA)、B超检查和病史询问,并调查当地的螺情,以了解血吸虫病疫情,结果显示:阳性螺密度达0099只/011m2,居民粪检阳性率4476%,IHA阳性率6252%。B超检查显示该地人群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慢性损伤也相当严重。提示:垸内水网型疫区具有特有的流行环境,该地区的疫情控制应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还显示:该疫区的日本血吸虫病无明显的家庭聚集性。KatoKatz法与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合用能大大提高检出率,间接血凝实验只有作辅助诊断方法。B超诊断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异常的标准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