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0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ss-10通过调控GPR54/NF-κB通路改善尿毒症毒素吲哚-3-乙酸诱导的心肌损伤
1
作者 张炜 杨海龙 谢润阳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究亲吻促动素-10(Kiss-10)通过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尿毒症毒素吲哚-3-乙酸(IAA)诱导的心肌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活性筛选IAA与Kiss-10干预浓度,分... 目的探究亲吻促动素-10(Kiss-10)通过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尿毒症毒素吲哚-3-乙酸(IAA)诱导的心肌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活性筛选IAA与Kiss-10干预浓度,分为对照组、IAA组与Kiss-10组。将30只小鼠分为如上所述3组,每组10只。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房利尿钠肽(ANP)、脑利尿钠肽(BNP)与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PR54与NF-κB蛋白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前壁收缩末期厚度(LVAWs)、左心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d)及舒张早期充盈速度/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E/A)。结果使用不同浓度IAA(5、10、30、50、100μmol/L)处理心肌细胞24 h,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心肌细胞活性逐渐降低(P<0.05,P<0.01),其中50μmol/L约为半数心肌细胞活性抑制浓度,因此选该浓度继续后续实验。不同浓度Kiss-10(5、10、20μmol/L)对心肌细胞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IAA组心肌细胞活性降低(P<0.05),心肌细胞增大,ANP、BNP与β-MHC的mRNA水平升高(P<0.05),心肌细胞与心肌组织中GPR54表达减少,NF-κB表达增加(P<0.05),细胞上清液与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增加(P<0.05),小鼠心肌明显肥厚,LVPWs、LVPWd、LVAWs及LVAWd增加,E/A降低(P<0.05);与IAA组相比,Kiss-10组心肌细胞活性随Kiss-10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后期选择20μmol/L的Kiss-10进行研究,Kiss-10组心肌细胞变小,ANP、BNP与β-MHC的mRNA水平降低(P<0.05),心肌细胞与心肌组织中GPR54表达增加,NF-κB表达减少(P<0.05),细胞上清液与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减少(P<0.05),小鼠心肌肥厚程度降低,LVPWs、LVPWd、LVAWs及LVAWd减少,E/A增加(P<0.05)。结论Kiss-10通过调控GPR54/NF-κB通路改善IAA诱导的心肌功能结构改变及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乙酸 心肌损伤 亲吻促动素-10 GPR54/NF-κB通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英克司兰治疗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ORION-18研究中国大陆亚组分析
2
作者 霍勇 李勇 +6 位作者 韩雅君 丁春华 邢晓春 张雪莲 李建平 徐标 陈纪言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究是一项在亚洲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其中中国大陆亚组包含232例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组(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各116例),在第1天、第90天和第270天分别接受英克司兰300 mg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为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包括: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和绝对值变化;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绝对值变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其他次要终点包括:第330天达到LDL-C<1.8 mmol/L、LDL-C较基线降低≥50%、达到所处ASCVD风险水平总体降脂目标(LDL-C总体目标值:ASCVD患者<1.4 mmol/L,ASCVD高危人群<1.8 mmol/L)的受试者比例。安全性终点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异常、严重不良事件及其严重程度和其与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英克司兰组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61.16%,绝对值变化为-1.73 mmol/L;与安慰剂组相比,英克司兰组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58.51%,绝对值变化为-1.64mmol/L;英克司兰组PCSK9、总胆固醇、ApoB、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分别为-77.44%、-35.65%、-43.43%、-50.90%(P均<0.0001)。第330天时,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9.6%(74/93)和7.8%(6/77)的受试者达到LDL-C<1.8 mmol/L,分别有69.9%(65/93)和0%(0/77)的受试者实现LDL-C较基线降低≥50%,分别有66.7%(62/93)和2.6%(2/77)的受试者达到总体降脂目标。英克司兰治疗12个月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中国大陆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中,英克司兰降低LDL-C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评估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在亚洲总体人群中的评估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克司兰 小干扰核糖核酸
下载PDF
非感染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升级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3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6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周旭 吴寸草 何金山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分析非感染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升级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现有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 目的:分析非感染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升级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现有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升级为ICD或CRT-P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或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66例非感染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分析导线拔除和再植入的策略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术前造影显示12例(18.2%)患者入路静脉重度狭窄/闭塞,合并导线磨损/穿孔26例(39.4%)。32例(48.5%)患者接受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其中27例(84.4%)患者拔除所有导线,5例(15.6%)患者仅拔除非功能导线。TLE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66例患者中28例(42.4%)患者保留功能性导线同侧植入,22例(33.3%)患者拔除所有导线对侧再植入,5例(7.6%)仅拔除非功能导线同侧再植入,5例(7.6%)拔除所有导线同侧再植入,6例(9.1%)患者弃置导线再植入。升级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非感染患者现有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ICD、CRT-P)升级为ICD或CRT-P或CRT-D或S-ICD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安全、可行,可同侧或对侧再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升级 导线拔除 导线弃置 再植入
下载PDF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老年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重构关系
4
作者 韩延辉 张恒亮 +5 位作者 赵劲东 李炳强 陈瑞晓 普照坤 张辉锋 王丽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关系。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120例,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组47例和非正性重构组7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yG和AIP与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和AIP对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正性重构组吸烟、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TyG、AIP显著高于非正性重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水平显著低于非正性重构组(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钙、TyG、AIP是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OR=7.253,95%CI:2.458~13.364,P=0.035)、AIP(OR=6.017,95%CI:2.205~12.025,P=0.030)是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yG、AIP预测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66,联合预测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显著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TyG和AIP与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正性重构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的有效指标,对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2型 冠状血管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5
作者 金朝龙 史学功 +4 位作者 张成鑫 梁有峰 肖洁 盛哲 张定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组(AS组,n=20)、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组(AR组,n=37)和主动脉瓣狭窄并发反流组(AS&AR组,n=28)。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测量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_(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 PG_(mean))和瓣周漏(PVL)宽度等参数评估心脏及人工瓣膜功能,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J-Valve人工瓣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和冠心病史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AS组患者LVEF和LVFS增大(P<0.05),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LVEDV和LVESV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AR组患者LVEDV、LVESV、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3组患者LVEDV、LVESV、IVST和LVPWT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AV PG_(mean)减小(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行永久起搏器植入3例(AS组2例,AR组1例),脑卒中1例(AS组1例),PVL 13例(AS组4例,AR组5例,AS&AR组4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定量评估心尖途径TAVR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变化及人工瓣膜功能状态,为评价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尖途径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破裂一例
6
作者 朱启伟 刘洋 +3 位作者 李慧颖 陈倩 郑瑾 盛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1-522,共2页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使冠状动脉血流直接分流入肺动脉,其症状严重程度与分流量大小有关。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是指冠状动脉局部管腔扩张,直径至少为相邻参考段直径的1.5倍,直...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使冠状动脉血流直接分流入肺动脉,其症状严重程度与分流量大小有关。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是指冠状动脉局部管腔扩张,直径至少为相邻参考段直径的1.5倍,直径超过20 mm的定义为巨大动脉瘤。两种疾病发病率均不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合并巨大CAA属罕见病例。现报道成功救治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合并巨大CAA破裂1例,以增加我们对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钙化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7
作者 程锦绣 曹艳春 +4 位作者 刘圣君 金玉杰 刘华 王琳琳 秦少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骨代谢标志物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钙化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30例,根据透析治疗期间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新型骨代谢标志物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钙化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30例,根据透析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92例和对照组13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主动脉钙化情况并用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评分进行主动脉钙化程度评价,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包括骨保护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结果心血管事件组血清骨保护素、TRACP及P1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管事件组重度钙化和A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钙化患者血清骨保护素、TRACP和P1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钙化和中度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钙化患者血清骨保护素、TRACP和P1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保护素、TRACP及P1NP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钙化程度呈正相关(r=0.465,P=0.000;r=0.396,P=0.000;r=0.434,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保护素、TRACP及P1NP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与主动脉钙化程度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监测这些标志物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管钙化 数据相关性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体外实验及磁控胶囊内镜下观察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崩解过程的研究
8
作者 杜佳丽 张嘉祺 +4 位作者 王茜婷 李丽 焦红梅 李嘉欣 刘梅林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酸碱度(pH)水平体外溶液及磁控胶囊内镜下人体消化道内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崩解过程。方法:(1)体外实验:将0.9%生理盐水分别与盐酸及碳酸氢钠混合,模拟空腹胃液、餐后胃液、服用抑酸剂后、无酸状态及小肠液pH水平,观察... 目的:观察在不同酸碱度(pH)水平体外溶液及磁控胶囊内镜下人体消化道内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崩解过程。方法:(1)体外实验:将0.9%生理盐水分别与盐酸及碳酸氢钠混合,模拟空腹胃液、餐后胃液、服用抑酸剂后、无酸状态及小肠液pH水平,观察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在不同pH溶液中的崩解情况。(2)人体内研究: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就诊并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者12例,在完成常规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后,以交替的分组方式分别服用氯吡格雷(n=6)或替格瑞洛(n=6),观察药片在消化道内的崩解过程。结果:(1)体外实验:氯吡格雷开始崩解时间早于替格瑞洛[(21.67±7.53)s vs.(40.00±6.33)s,P=0.001],氯吡格雷崩解时间较替格瑞洛缓慢[(23.00±9.38)min vs.(8.33±1.97)min,P=0.011]。氯吡格雷在碱性溶液中的崩解时间较酸性及中性溶液快[(11.50±4.95)min vs.(28.75±2.50)min,P=0.004],替格瑞洛在碱性溶液中崩解时间和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相似[(7.00±1.41)min vs.(9.00±2.00)min,P=0.285]。(2)人体内研究: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通过食道后形态均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有3例受试者(氯吡格雷1例、替格瑞洛2例)药片通过贲门时呈粉末状态,其余9例受试者药片进入胃内时形态基本完整,在胃内完全崩解。氯吡格雷完全崩解时间个体间差异较大,为8~33 min,平均(18.80±10.38)min,替格瑞洛完全崩解时间为3~6 min,平均(4.25±1.26)min,替格瑞洛完全崩解时间短于氯吡格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体外实验提示,不同pH水平溶液中氯吡格雷崩解速度较替格瑞洛缓慢。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崩解速度受溶液酸碱度影响小。人体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崩解速度较替格瑞洛慢,替格瑞洛个体间完全崩解时间差异较小、崩解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胶囊内镜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完全崩解时间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重症混合性脑卒中一例
9
作者 贾楠 朱丽平 +3 位作者 赵家宝 王佳伟 王建旗 刘心遥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脑卒中临床少见,致死率高,临床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而导致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混合性脑卒中重症病例的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脑出血 脑梗死 栓塞
下载PDF
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刘永 赵彤 +6 位作者 罗晓亮 李佳 张峻 高晓津 程慧 高方明 李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30天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间隔穿孔(79.5%vs.20.5%,P<0.001)。与后间隔穿孔相比,前间隔穿孔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22.6%vs.50.0%,P=0.006),就诊时随机血糖水平更高[(8.02±2.81)mmol/L vs.(10.51±5.99)mmol/L,P=0.02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55.1±5.0)mm vs.(50.7±6.1)mm,P<0.001],室间隔穿孔内径更小[(12.6±5.4)mm vs.(9.8±4.6)mm,P=0.004],30天全因死亡率更高(35.5%vs.55.8%,P=0.043)。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胸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HR=26.344,95%CI:8.261~84.009,P<0.001)、前间隔穿孔(HR=2.432,95%CI:1.281~4.619,P=0.007)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及30天全因死亡率均高于后间隔穿孔。前间隔穿孔及未接受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死亡率 前间隔
下载PDF
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双向调控作用分析
11
作者 江康 黄旭玲 +3 位作者 尹晓刚 秦晓明 费裕朗 段智慧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比较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双向调控作用。方法纳入本院112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7),他汀组(n=37,每日20 mg阿托伐他汀),PCSK9抑制剂... 目的比较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双向调控作用。方法纳入本院112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7),他汀组(n=37,每日20 mg阿托伐他汀),PCSK9抑制剂组(n=38,每14天140 mg依洛尤单抗)。研究持续12周,采集粪便和血液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及代谢产物和胆固醇代谢指标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他汀组和PCSK9抑制剂组在12周后TC和LDL-C显著降低(P<0.001)。他汀组TC从6.21±0.43 mmol/L降至4.50±0.41 mmol/L(t=19.532),PCSK9抑制剂组从6.12±0.64 mmol/L降至4.30±0.53 mmol/L(t=21.126)。他汀组(t=-5.967,P<0.001)和抑制剂组(t=-6.843,P<0.001)HDL-C水平升高,TG显著均下降(P<0.001)。Shannon指数在他汀组(t=22.382,P<0.001)和PCSK9组(t=8.212,P<0.001)显著升高,PCoA分析显示两组与对照组显著分离(P=0.003)。胆酸和乙酸在药物组显著增加(P<0.001)。Akkermansia与TC显著负相关(r=-0.482,P<0.001),Bacteroides与LDL-C显著负相关(r=-0.526,P<0.001)。结论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不仅显著降低了脑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水平,还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代谢 他汀类药物 PCSK9抑制剂 肠道微生物群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12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张俊仕 杨晓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病变指标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 6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病变指标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 6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收集临床基线资料,通过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了量化,结合颈动脉超声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值、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进行详细评估,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对颈动脉病变分层数据,构建了6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PI、RI、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I左:r=0.041,P=0.005;PI右:r=0.035,P=0.017;RI左:r=0.119,P<0.001;RI右:r=0.032,P=0.027;IMT:r=0.043,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状态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01),而在校正性别、年龄、学历、吸烟史、收缩压等因素的模型2和进一步校正血液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肌酐、血脂等的模型3中,内膜增厚与CAD风险降低显著相关(P=0.009)。颈动脉病变分层分析表明,在内膜增厚合并斑块形成的模型5和斑块形成合并狭窄的模型6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形成+狭窄与CA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01),而在单纯内膜增厚的模型4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结论 颈动脉超声的病变特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风险密切相关,颈动脉病变可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对比剂诱导的跨病变压力比值、静息全周期比值与定量血流分数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准确性的研究
14
作者 张瑞涛 田振宇 +3 位作者 何立芸 米琳 郭丽君 徐昕晔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63-169,共7页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比较对比剂诱导的跨病变压力比值(cFFR)、静息全周期比值(RFR)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冠状动脉...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比较对比剂诱导的跨病变压力比值(cFFR)、静息全周期比值(RFR)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接受c FFR、RFR、QFR和FFR检测的143例患者(143支病变),收集患者的临床和CAG病变解剖学资料以及靶血管c FFR、RFR、QFR和FFR检测值。分析c FFR、RFR、QFR和FFR检测的相关性和诊断一致性。结果入选的143例患者平均年龄66(58,71)岁,90例(62.9%)为男性,60例(42.0%)患者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115处(80.4%)靶病变位于左前降支。相关性分析显示,c FFR、RFR、QFR均与FFR显著相关(r=0.956;r=0.861;r=0.751,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表明RFR、QFR、c FFR均与FFR具有较高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FFR对应FFR≤0.80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5%CI 0.94~0.99);RFR对应FFR≤0.80的AUC为0.92(95%CI 0.87~0.96);QFR对应FFR≤0.80的AUC为0.89(95%CI 0.83~0.95),三类检查的诊断一致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 FFR、RFR、QFR与FFR有较高的一致性,三者与FFR诊断一致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诱导的跨病变压力比值 静息全周期比值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功能学检测
下载PDF
门诊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及代谢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分析
15
作者 邓利群 林运 +5 位作者 张金鑫 王丽君 蔡瑾 李亚冬 陶娟 杨永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分析门诊就诊的年龄35~64岁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水平。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门诊连续纳入35~64岁高血压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行... 目的:分析门诊就诊的年龄35~64岁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水平。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门诊连续纳入35~64岁高血压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行为习惯及生化检查等信息。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028例,平均年龄(54.4±6.0)岁,男性983例(32.5%)。中位高血压病程5年。血压分别以<140/90mm Hg(1mm Hg=0.133k Pa)及<130/80mm Hg为目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53.4%和25.4%。患者自报糖尿病716例(23.6%),92例(3.0%)为可疑糖尿病患者,165例(5.4%)为糖尿病前期。以糖尿病病史及FPG≥7.0mmol/L为糖尿病患病标准,糖尿病患病率为26.7%(808/3028),11.4%(92/808)患者不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自报糖尿病患者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应用率为15.1%,67.3%FPG<7.0mmol/L,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为30.0%,28.3%LDL-C<2.6mmol/L。结论:门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约30%伴有糖代谢异常;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新型降糖药物及他汀类药物在自报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不足;自报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达标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危险分层 降糖治疗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常国栋 康永安 +3 位作者 张红威 周艳婷 陈英伟 谷云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7例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7例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并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以及血清学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AD及LVDD水平、MLHFQ总分、血清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血清TIMP-1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累计心力衰竭再入院率14.29%低于对照组21.88%。结论射频消融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心力衰竭 持续性心房颤动 左心功能 生活质量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17
作者 张俊文 刘思明 +3 位作者 朱家全 鲍春荣 丁芳宝 梅举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5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心肌桥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2至2023年上海新华医院冠状动脉心肌桥手术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9±8.3)岁,收集患者围术期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数据,以及门诊随访影像学资料,电话随访术后恢复及...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心肌桥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2至2023年上海新华医院冠状动脉心肌桥手术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9±8.3)岁,收集患者围术期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数据,以及门诊随访影像学资料,电话随访术后恢复及当前健康状况。结果所有外科干预的心肌桥均为前降支,收缩期狭窄程度大于70%。单纯心心肌桥手术8例,合并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二尖瓣反流手术2例。心肌桥处理方式中,选择心肌桥松解术4例(其中1例微创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6例(其中3例微创切口)。旁路移植手术均使用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3例进行术中流量仪检测,2例术中桥血管流量、搏动指数测定良好。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平均随访4.9年,末次随访症状均基本消失,随访期间1例术后2年死亡,死亡原因为晚期胃癌,所有患者心功能及活动能力良好。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松解术和旁路移植治疗心肌桥安全可行,近中期疗效确切。结合患者的心肌桥解剖特点、术者经验选择合适方案可获得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心肌桥松解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早孕期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郑帅 王静怡 +5 位作者 周小雪 谷孝艳 韩建成 赵华巍 迟文静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1-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早孕期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胎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胎儿1138例,采取四腔心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早孕期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胎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胎儿1138例,采取四腔心切面(four-chamber view,4CV)、三血管切面(three-vessel view,3VV)及大动脉交叉切面(X sign in aorta and pulmonary artery crossing,X sign)三者联合扫查方法,分析4CV、3VV、X sign及三者联合对早孕期CHD的诊断效能。结果:早孕期胎儿心脏的4CV、3VV及X sign三个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率100%;早孕期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筛查发现1138例病例中,胎儿CHD共11例,经证实其中8例为CHD,余3例在中孕期筛查为正常,另有2例胎儿早孕期筛查胎儿心脏正常,进行中孕期筛查确诊CHD;早孕期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筛查结果显示,4CV、3VV、X sign三者联合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4CV、3VV、X sign单切面。结论:早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4CV、3VV、X sign三切面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胎儿CHD筛查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早孕期 先天性心脏病 四腔心 三血管 大动脉交叉
下载PDF
超声多模态声像图特征及各参数值与脑卒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19
作者 陈薇 郑建华 +4 位作者 方荔香 陈振东 陈海兰 翁育娟 曾宸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多模态声像图特征及各参数值与脑卒中颈动脉(CAS)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rhrosclerosis,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斑块形态将CAS... 目的探究超声多模态声像图特征及各参数值与脑卒中颈动脉(CAS)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rhrosclerosis,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斑块形态将CAS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n=76)和稳定斑块组(n=164)两组。采用二维超声、超微血管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对患者斑块特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CAS狭窄程度、脑血流量与颈动脉血流量差异,并分析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参数和超声造影参数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多模态声像图特征及参数值联合应用对脑卒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易损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以及IMT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易损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患者的CCA、ICA、VA狭窄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易损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患者脑血流量和颈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患者的达峰时间少于稳定斑块患者的时间(P<0.05),易损斑块患者的最大峰值强度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的强度(P<0.05)。易损斑块患者的平均杨氏模量、最大及最小杨氏模量均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CEUS增强、SMI新生血管、表面形态和钙化结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率、斑块回声和斑块极低回声区组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形态(SMI)、CEUS增强、钙化结节及联合诊断鉴别斑块易损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722、0.681和0.836。结论超声多模态声像图特征及各参数值与脑卒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其中超声多模态声像图特征及参数值联合应用对脑卒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模态 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出分层斑块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阿莲 范例 +6 位作者 卓杨 王敏 范虞琪 顾俊 张家毓 王长谦 张俊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55-162,共8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出分层斑块的相关风险因素、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并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出分层斑块的相关风险因素、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并行OCT检查的患者。根据分层斑块检出情况,分为分层斑块组和非分层斑块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造影及OCT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层斑块及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172例患者,分层斑块组76例,非分层斑块组96例。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男性(OR 2.415,95%CI 1.162~5.020,P=0.018)、糖尿病(OR2.505,95%CI1.137~5.525,P=0.023)和高脂血症史(OR3.590,95%CI1.478~6.333,P=0.003)是分层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且OCT分析示分层斑块组患者薄纤维帽斑块、巨噬细胞浸润、微血管化、血栓、斑块破裂和内膜夹层比例更高,脂质斑块长度更长,脂质斑块弧度、脂质斑块指数更大(均P<0.05)。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巨噬细胞浸润与分层斑块独立相关(OR 2.106,95%CI1.019~4.353,P=0.0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分层斑块组2年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非分层斑块组(Log-rank P=0.030)。Cox回归显示同时具有分层斑块和薄纤维帽斑块特征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 5.165,95%CI 1.696~15.727,P=0.004)。结论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OCT检出分层病变多伴随其他不稳定斑块特征,提示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同时具有分层斑块和薄纤维帽斑块特征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分层斑块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