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1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无创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吴林 张钧华 +4 位作者 邵耕 汪丽蕙 朱国英 吴树燕 孙学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2%、91.1%和53.4%,特异性分别为77%、90%和73%。检查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在心绞痛组分别为52.9%、56.3%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58.7%、75.3%和53.4%。表明这三种方法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塞 无症状 心肌缺血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玉平 李屏 +1 位作者 梁金峰 杨吉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CTA检查,又接受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心病(c... 目的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CTA检查,又接受了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以及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结果 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3%、98.5%、93.1%、98.0%和0.904。CTA对CAD、冠脉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高,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与CA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外科大手术的患者以及CAD高危人群,如不愿接受创伤性的CAG检查,可考虑首选320排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动态容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心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小波变换用于心电信号高频成份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宁新宝 张道斌 +2 位作者 阎文泰 陈颖 魏太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3,共7页
小波变换是一种线性运算 ,它对信号进行不同尺度的分解 ,可有效地应用于如信噪分离 ,提高时频两域的分辨率等 .讨论小波变换用于心电QRS波形高频成份特征提取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高频截止频率 fH 和W值 ,对于心肌缺血 (冠心病 )者其值... 小波变换是一种线性运算 ,它对信号进行不同尺度的分解 ,可有效地应用于如信噪分离 ,提高时频两域的分辨率等 .讨论小波变换用于心电QRS波形高频成份特征提取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高频截止频率 fH 和W值 ,对于心肌缺血 (冠心病 )者其值普遍高于无心肌缺血 (冠心病 )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波形 心肌缺血 小波变换 心电信号 高频成份 动态变化 诊断 冠心病
下载PDF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一致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姚稚明 刘秀杰 +5 位作者 于全俊 史蓉芳 刘蕴忠 李胜亭 田月琴 张晓丽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回顾性分析了408例住院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灌注显像(MPI)的资料。所有MPI检查用Toshiba90B型SPECT仪和Siemens三探头SPECT仪完成。以CAG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 回顾性分析了408例住院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灌注显像(MPI)的资料。所有MPI检查用Toshiba90B型SPECT仪和Siemens三探头SPECT仪完成。以CAG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408例中CAG结果和MPI结果不符合者25例(61%)。25例病人平均年龄517±105岁,男22例,女3例。MPI显示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塞而CAG正常者15例,其中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30%~40%)、高血压病、心肌肿瘤、扩张型心肌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各1例;MPI显示正常而CAG有临床意义狭窄者共10例(狭窄50%~60%者5例次,累及右冠状动脉者5例次,分支狭窄者5例次,运动量不足1例次,伴良好侧支循环2例次)。因此,心肌断层显像不正常而CAG正常者,不能认为显像均为假阳性,其中有73%的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心肌显像阴性、CAG证实狭窄≥50%,大部分为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狭窄和临界性冠状动脉狭窄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或为运动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心肌灌注
下载PDF
^(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与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维绥 吴可贵 +3 位作者 林好学 林明 郑勇 王长溪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0-241,共2页
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与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李维绥吴可贵林好学林明郑勇王长溪核素心肌显像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已取得良好效果。笔者采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SPECT显像联合动态心电... 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与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李维绥吴可贵林好学林明郑勇王长溪核素心肌显像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已取得良好效果。笔者采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SPECT显像联合动态心电图(DCG)、普通心电图(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放射性核素 心肌显像 SPE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阳 郭启勇 +3 位作者 陈培青 岳勇 王凯 王国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 ,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 ,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4%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评价。MSCTCA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 75 % ( 6/ 8) ,特异度为 94.9% ( 13 1/ 13 8)。对于支架节段 ,MSCTCA可准确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 ,可排除支架闭塞及高度狭窄。结论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 ,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 ,有潜力成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尿MHPG·SO_4、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测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志坚 沈渔 +2 位作者 赵友文 王玉凤 郭静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了解应激状态下机体的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规律,我们对一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尿MHPG、血浆皮质醇及白细胞介素Ⅱ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冠心病亚型、病程、焦虑情绪及不同行为模式均影响其神经──内分泌──免... 为了解应激状态下机体的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规律,我们对一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尿MHPG、血浆皮质醇及白细胞介素Ⅱ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冠心病亚型、病程、焦虑情绪及不同行为模式均影响其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其中,尿MHPG与血浆皮质醇变化趋势一致,而IL-2则与皮质醇相反。对于这类心血管病患者,尿MHPG不如皮质醇及IL2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尿MHPG 皮质醇 白细胞介素Ⅱ、A型行为模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辉阳 周智鹏 +2 位作者 邱维加 曾阳东 苏寿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83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B组(47例)采用前门控(SSP)扫描。比较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83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B组(47例)采用前门控(SSP)扫描。比较各组患者的心率、体重指数、图像噪声、冠状动脉评分、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 A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6mSv;B组为4.3mSv,B组较A组降低约80.1(P<0.01),两组病例心率、体重指数、图像噪声和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获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CTCA检查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及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文华 陈曼 +7 位作者 陈明哲 杨永珍 张燕燕 郭静萱 毛节明 郭丽君 张卫方 张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8-90,共3页
比较69例冠心病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82例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结果,以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多巴酚丁... 比较69例冠心病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82例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结果,以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多巴酚丁胺负荷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800%,运动试验分别为894%和829%。多巴酚丁胺负荷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左前降支为781%和913%,回旋支为667%和982%,右冠状动脉为100%和837%;运动试验分别为783%和911%,600%和968%,909%和85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者结果相近,对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病人,多巴酚丁胺试验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心脏功能试验 mTc99 MIBI 冠心病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殿富 黄峻 张丽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二者不相符合的可能原因,以便尽可能减少核素显像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1996-2001年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二者不相符合的可能原因,以便尽可能减少核素显像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1996-2001年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或双嘧达莫(潘生丁)药物负荷试验,负荷显像异常者于24 h后再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核素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两者不相符的患者共5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例。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二者不一致时,综合考虑显像和造影结果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灌注 冠心病 诊断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史扬 范利 +1 位作者 杜洛山 吴雪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观察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将 2 0 0 0年以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 6 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 15 2例 ,分为两组 ,高龄老年组 (≥ 75岁 )与普通老年组 (<75岁 )。比较... 目的 观察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将 2 0 0 0年以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 6 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 15 2例 ,分为两组 ,高龄老年组 (≥ 75岁 )与普通老年组 (<75岁 )。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室壁运动情况 ,并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结果 高龄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左主干病变为主 ,而且侧支循环较丰富 ,与普通老年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及心肌梗死病程和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高龄老年组患者以左主干病变为主 ,且侧支循环较丰富。高血压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老年 影像学特征 冠心病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文娴 张金荣 吕树铮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旨在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方法应用JUDKINS方法对6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66例年龄、性别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多数是三支血管病变(占57... 目的旨在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方法应用JUDKINS方法对6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66例年龄、性别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多数是三支血管病变(占57.58%),其病变弥漫,且数目多;并且糖尿病的病程超长,越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造成治疗上的困难。结论2型糖尿病的及早预防、合理有效的治疗对冠心病的防治甚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冠脉造影
下载PDF
诊断早期心肌缺血三种组织学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英坤 钟志玖 +5 位作者 班翔 毕建忠 朱骥伟 傅志军 陈弄潮 高洪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38-239,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检验早期心肌缺血的最佳组织学染色方法。方法 对 4 5例经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为冠心病的心肌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 ,HBFP染色 ,Heidenhain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Heidenhain染色方法可以准确检验发病过程在 0 .5h内的缺血心肌... 目的 探讨检验早期心肌缺血的最佳组织学染色方法。方法 对 4 5例经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为冠心病的心肌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 ,HBFP染色 ,Heidenhain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Heidenhain染色方法可以准确检验发病过程在 0 .5h内的缺血心肌纤维。结论 Heidenhain染色方法可使早期缺血的心肌纤维出现明显的反应 ,效果优于HE染色方法和HBFP染色方法 ,特异性强 ,操作简便易行 ,可以将其作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一个首选染色方法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肌缺血 组织学染色 诊断 冠心病 HE染色 HBFD染色 Heidenhain染色
下载PDF
56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田昌 彭建军 +5 位作者 胡大一 许玉韵 杨进刚 商丽华 郝恒剑 庞文跃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 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 41... 目的 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 416例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328例施行了梗死相关血管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imary PTCA,P-PTCA)治疗;有32例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狭窄<75%,前向血流TIMI Ⅲ级,未行P-PTCA治疗;有12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择期CABG治疗;有8例因梗死相关血管不能确定或是不适宜P-PTCA或CABG病例接受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4例梗死相关血管细小,未行特别处理;有1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结果正常或体表心电图判定的梗死相关血管正常。152例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行急诊PTCA治疗108例,CABG33例,动脉造影正常8例,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适宜PTCA/CABG治疗,选用IABP短期辅助治疗加药物治疗维持2例。2例急性心梗和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死于术中或术后即刻。结论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协脉综合征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血浆铁和血细胞内铁的测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方宁远 都本洁 +1 位作者 陶桂华 王凤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F002-F002,12,共2页
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铁在冠心病发病机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认为冠心病的发病与机体铁储存增加有关。本文通过对50例冠心病(心绞痛32例,心肌梗塞18例)血浆及血细胞内铁的测定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心绞痛病人血浆铁和血细胞内铁... 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铁在冠心病发病机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认为冠心病的发病与机体铁储存增加有关。本文通过对50例冠心病(心绞痛32例,心肌梗塞18例)血浆及血细胞内铁的测定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心绞痛病人血浆铁和血细胞内铁比正常人高;心肌梗塞病人血浆铁呈现由低到高的动态改变。作者认为:人体内铁储存增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心肌梗塞患者血浆铁降低然后逐渐恢复的动态改变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 血细胞
下载PDF
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炳昂 李军 +1 位作者 曹铁生 段云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4期302-303,共2页
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杨炳昂,李军,曹铁生,段云友本文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检查颅外段颈动脉,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以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1材料... 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杨炳昂,李军,曹铁生,段云友本文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检查颅外段颈动脉,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以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病例选自我院1989年3月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出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再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炜 戴汝平 +12 位作者 高润霖 荆宝莲 姚康宝 陈纪林 蒋世良 杨跃进 张少雄 吕滨 曹程 白桦 曾筝 吕建华 何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平扫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56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冠状动脉EBCT检查。采用心电触发单层序列平扫。以冠状动脉造影存在1支以上的管径狭窄≥50%...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平扫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56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冠状动脉EBCT检查。采用心电触发单层序列平扫。以冠状动脉造影存在1支以上的管径狭窄≥50%为诊断冠心病标准。结果:568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376例,无冠心病患者192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计分(283.85±563.63)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33.46±92.11,P<0.001)。以EBCT有无冠状动脉钙化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98%、66.67%及77.46%。在50岁以下(不含50岁,50岁以下组)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判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50岁以上(50岁以上组)患者高,但敏感性较低;50岁以下组的患者,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价值高于前降支钙化。结论:EBCT发现的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50岁以下组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EBCT CT
下载PDF
运动试验R波振幅改变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初步探讨(附170例冠状动脉造影对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树燕 张家成 +5 位作者 杨虎 秦玉萍 李芝仁 童玲 朱国英 邵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537-540,共4页
本文报道120例冠心病与50例正常人的次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的结果。用运动试验后R波振幅改变的各种参数及传统的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表明△R、△RST、Σ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7%、75%、68.3%;特异性分别为84%... 本文报道120例冠心病与50例正常人的次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的结果。用运动试验后R波振幅改变的各种参数及传统的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表明△R、△RST、Σ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7%、75%、68.3%;特异性分别为84%、80%、84%。与ST段指标的敏感性72.5%、特异性76%大致相同。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亦相仿。若联合应用各指标,以平行复合试验法计算,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8.3%;以系列复合试验法计算则特异性可提高到94%。对ST段阴性而R波参数呈阳性者,亦应考虑冠心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R波振幅 冠心病
下载PDF
门控心肌显像在冠心病诊断及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宏 石锐 +2 位作者 林增桃 曾世荃 李春亿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报道了18例正常人、118例冠心病(CHD)患者的(99m)TC-MIBI心肌显像结果,心肌断层靶心图显示诊断CHD的灵敏度达90.7%,门控心肌图像观察结合左室心肌收缩分数(LVCF)分析其诊断灵敏度为83.3%;... 报道了18例正常人、118例冠心病(CHD)患者的(99m)TC-MIBI心肌显像结果,心肌断层靶心图显示诊断CHD的灵敏度达90.7%,门控心肌图像观察结合左室心肌收缩分数(LVCF)分析其诊断灵敏度为83.3%;二者特异性相似.探讨了密度法计算LVCF的方法,并与心血池显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密度法计算LVCF重复性好,与左室LVEF具有良好相关,相关系数为0.86,并能通过回归公式预测。52例受检者门控心肌显像所观察到的左室室壁运动结果与心血池显像有良好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诊断 收缩分数 心肌断层显像 心功能
下载PDF
245例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海林 陈胜利 +3 位作者 黄齐好 黎瑞彬 郭南山 李广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7-60,共4页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将245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形分为心肌梗塞组(101例)、心绞痛组(76例)、不典型心绞痛组(45例)和非冠心病组(23例)进行分析观察,其中224例有满意的左室造影可供分析。结果发现164树冠...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将245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形分为心肌梗塞组(101例)、心绞痛组(76例)、不典型心绞痛组(45例)和非冠心病组(23例)进行分析观察,其中224例有满意的左室造影可供分析。结果发现164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阳性改变,其利心肌梗塞组阳性率96.1%,心绞痛组71.1%,不典型心绞痛组28.9%,非冠心病组无一例阳性.共查出病变冠状动脉血管290支,依次分布于前降支130支、左回旋支80支、右冠状动脉67支、左冠状动脉主干13支.224例在室造影阳性表现为节段运动异常或室壁瘤,心肌梗塞组阳性率86.5%、心绞痛组55.2%、不典型心绞痛组34.1%、非冠心病组5%.结果提示冠状动脉造影仍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