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丕荣 韦方 李琮辉 《贵州医药》 CAS 1999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免疫异常及其与病因、病程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心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变化。结果...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免疫异常及其与病因、病程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心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时CD4+、CD4+/CD8+比值、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降低(P<0.05),sIL-2R水平升高(P<0.05);重度心衰者Igh、IgM和补体C3水平高于正常(P<0.05);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0.01)。结论:心衰时存在机体免疫异常,设想将来很有可能利用免疫调控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sIL-2R检测可作为了解心衰免疫异常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白介素-6及其受体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新国 杨欣国 《心脏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白细胞介素 - 6 (IL- 6 )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IL- 6及其受体参与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因此具有抗 IL- 6作用和 (或 )抑制 IL-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受体 充血性心力衰竭 IL-6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及其受体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同涛 田庆印 +2 位作者 程庆峨 张召平 贾立华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30-232,共3页
测定了8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水平。结果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及其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 测定了8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水平。结果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及其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心功能Ⅰ~Ⅳ级各亚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提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及其意义
4
作者 许均黎 冯德辉 刘东彪 《华中医学杂志》 1999年第5期227-227,共1页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ECHF)患者,常因抵抗力降低而伴严重感染,以致病情加重及恶化.因此,免疫功能的检测,直接关系到ECHF的防治.笔者以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作为免疫指标,探讨ECHF患者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 心力衰竭 SIL-2R IL-2 测定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5
作者 张贵生 陈光辉 李隆贵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本文概述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T3降低、rT3升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甲状腺激素 异常变化
下载PDF
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房颤动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华涛 陈婕 +2 位作者 李杰 许军 王霞 《河北中医》 2017年第10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观察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房颤动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心房颤动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2组均... 目的观察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房颤动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心房颤动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A')、左室容积指数(LAVI)]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NT-proBNP均降低,LVEF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NT-proBNP降低,LVEF升高更明显(P<0.05)。2组E/E'、E'/A'和LAV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治疗心房颤动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其舒张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光征 张志刚 +4 位作者 石洪增 尤润生 高文献 郭京东 沈兆宏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3期185-187,共3页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我们测定了40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TNF、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前列环素(PGI_2)的浓度.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扩张...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我们测定了40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TNF、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前列环素(PGI_2)的浓度.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先心病2例;平均年龄42±11.1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22例,Ⅳ级9例.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TNF、ET、AN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治疗前的TNF、ET、ANP浓度与治疗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与CHF的严重程度相一致.TNF与ET、ANP呈显著正相关.PGI_2在CHF患者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TNF参与了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TNF可作为CHF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 血浆
下载PDF
心房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冬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7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心房肽是一种心脏内分泌激素,具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本文介绍心房肽的结构、代谢、作用及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关键词 心房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结构 合成 生物学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免疫调节异常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兴林 杨奇 +1 位作者 范运斌 李代渝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0-91,共2页
测定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5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_3).结果轻中度CHF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有一定变化,但与健康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CHF患者OKT_3、OKT_4、OKT_8、OKT_4/OKT_8、T淋巴细胞转换率及NK细... 测定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5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_3).结果轻中度CHF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有一定变化,但与健康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CHF患者OKT_3、OKT_4、OKT_8、OKT_4/OKT_8、T淋巴细胞转换率及NK细胞均显著降低,IgG、C_3升高.表明重度CHF将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并可激活补体系统,造成免疫损伤,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 心力衰竭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原文传递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淋巴细胞β_2受体的变化
10
作者 李艳芳 郭静萱 +4 位作者 谢道银 吴皎辉 吕志珍 张萍 陈明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淋巴细胞β2受体的变化李艳芳郭静萱谢道银吴皎辉吕志珍张萍陈明哲我们观察了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淋巴细胞β2受体及儿茶酚胺水平的改变,以进一步研究血淋巴细胞β2受体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一、对象...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淋巴细胞β2受体的变化李艳芳郭静萱谢道银吴皎辉吕志珍张萍陈明哲我们观察了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淋巴细胞β2受体及儿茶酚胺水平的改变,以进一步研究血淋巴细胞β2受体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正常对照组:本院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 心力衰竭 血液 淋巴细胞 β2 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