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轨迹及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洁 孙国珍 +6 位作者 鲍志鹏 王琳 高敏 刘沈馨雨 于甜栖 王琴 高蓉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6,183,共10页
背景我国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亟需关注。现有研究证实运动康复是改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不佳的有效方式。依从性是衡量运动康复益处是否持续存在的关键指标,但其变化轨迹未知。... 背景我国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亟需关注。现有研究证实运动康复是改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不佳的有效方式。依从性是衡量运动康复益处是否持续存在的关键指标,但其变化轨迹未知。目的基于前瞻性纵向观察的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5期追踪数据,考察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1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24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其中入组1周为基线调查,入组后3、6、9个月和12个月为追踪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本研究使用智能设备或运动日志对依从性进行监督和记录,从强度-时间依从性评估运动依从性;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运动恐惧量表(Fact-CH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别评估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恐惧水平、社会支持情况、积极度水平。利用Mplus工具构建潜类别增长模型(LCGM),取最优的拟合模型确定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的发展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44例患者失访,最终共202例纳入分析。基线、运动3个月、运动6个月、运动9个月、运动12个月患者例数分别为202、201、185、174例和159例,患者强度-时间依从性分别为(0.83±0.55)、(1.07±0.54)、(0.99±0.57)、(0.91±0.55)、(0.89±0.60)。LCGM结果显示,患者的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变化过程具有群体异质性,分为3个潜类别轨迹组:缓慢下降-低水平组(n=69,34.2%)、快速上升-高水平组(n=14,6.9%)、持续依从组(n=119,58.9%)。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缓慢下降-低水平组为参照组,快速上升-高水平组和持续依从组男性患者的强度-时间依从性水平更高(P<0.001);快速上升-高水平组和持续依从组患者的年龄更大,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更高(P<0.05);快速上升-高水平组患者的运动恐惧水平更低(P<0.05);持续依从组患者的积极度水平更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强度-时间依从性呈多类别曲线增长的发展轨迹;未来可依据依从性的时变特点和因素定期进行强化干预,进而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且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居家运动康复 依从性 影响因素研究 纵向研究
下载PDF
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瑜 黄金焕 +6 位作者 谢鹏 国建萍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黄亚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组95例(<60岁)。比较2组患者手术特征、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分析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年龄、B型钠尿肽、高血压、冠心病、CHA_(2)DS_(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高于非老年组,男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P<0.01)。老年组左心房纤维化比例高于非老年组(30.3%vs 8.4%,P=0.001)。老年组术后出现1例心包积液,2例穿刺部位血肿,均经治疗后好转。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1年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7%vs 69.5%,P=0.76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空白期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1.2%vs 21.1%,P=0.981)。心房颤动持续时间(HR=1.020,95%CI:1.007~1.032,P=0.002)和空白期复发(HR=6.781,95%CI:3.078~14.935,P=0.001)是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和空白期复发的老年患者术后1年内更容易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下载PDF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倩 孙超峰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衰老、遗传突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钙稳态异常、代谢异常等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述机制在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塑的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衰老、遗传突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钙稳态异常、代谢异常等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述机制在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塑的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房颤发生发展可能的分子机制,其中涉及多个典型的炎症途径,以及抗炎治疗、纠正代谢异常等方法对房颤的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衰老 遗传突变 炎症 氧化应激 钙稳态异常 代谢异常
原文传递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雅琴 王怡华 宋思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794例AF患者为样本开展研究,术后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将...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794例AF患者为样本开展研究,术后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794例患者失访8例(1.01%),完成随访的786例患者中复发104例(1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3,95%CI 1.041~1.190)、糖尿病(OR=1.697,95%CI 1.018~2.831)、左房内径(LAD;OR=1.135,95%CI 1.025~1.25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229,95%CI 1.044~1.44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096,95%CI 1.004~1.197)为老年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F患者RFCA术后复发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 0.885~0.973;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具有良好一致性(χ^(2)=1.279;P=0.461)。结论老年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率较高,其中年龄、糖尿病、LAD、LDL-C和hs-CRP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复发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术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琴 李奎 +3 位作者 王建灵 周红 钟惠 朱正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究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AV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P组和RVAP组各52例,HBP组行HBP治疗,RVAP组行RVAP治疗,比较两组术前... 目的:探究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AV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P组和RVAP组各52例,HBP组行HBP治疗,RVAP组行RVAP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学参数、心脏起搏参数、心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QRS时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学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心脏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阻抗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HR、SV、CI、LVEF、QRS时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6个月,HBP组HR、SV、CI、LVEF显著高于RVAP组(均P<0.05),RVAP组QRS波时限显著低于HBP组(P<0.05);结论:HBP对AVB患者的电-机械同步性优于RVAP,近期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结构学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6
作者 张强 唐闽 +5 位作者 邝雅杰 刘丹 赵雪燕 赵媛媛 张琳 奴尔巴合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62-4167,共6页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的房颤患病率有很大差异,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对于房颤的患病率无较大规模流行病学... 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国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的房颤患病率有很大差异,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对于房颤的患病率无较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房颤的患病率、相关的危因素、规范化的治疗状况,为本地区房颤预防、管理、治疗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年龄比例1∶10分层随机抽样调查2021年5月—2023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18个农牧团场及市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3079人。采用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房颤流行病学、知晓率及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737)与非房颤组(n=6234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地区居民63079人,平均年龄(54.9±15.3)岁。筛查出房颤患者737人,患病率为1.17%,根据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1.12%。筛查人群中房颤知晓率仅为1.62%(1021/63079),其中确诊房颤人群中房颤知晓率52.78%(389/737)。18~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05%(5/9964)、0.32%(29/9076)、0.62%(135/21686)、1.28%(151/11810)、3.05%(207/6776)、5.57%(210/3767);男性和女性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60%(441/27591)、0.83%(296/35488);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民族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20%(720/60014)、0.70%(7/1007)、0.62%(7/1130)、1.67%(2/120)、1.41%(1/171);城市区域及农牧团场区域房颤患病率分别为0.79%(350/44504)、2.08%(387/18575)。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年龄、性别、年龄段分布、居住区域、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外周血管疾病、肿瘤比例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饮酒、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为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新发现房颤85例(11.53%)、阵发性房颤257例(34.87%)、持续性房颤178例(21.16%)、永久性房颤217例(29.44%);口服抗凝药物36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一站式治疗23例,本地区房颤治疗率51.96%。房颤患者中规范化治疗、未规范化治疗和未治疗分别为360例(48.85%)、21例(2.85%)、356例(48.30%),新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规划化治疗率分别为11.11%、28.89%、24.72%、35.28%,不同类型房颤规划化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8,P=0.004)。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地区房颤患病率基本持平于全国水平,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相近,但人群中房颤知晓率、及房颤规范化治疗率明显偏低,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 石河子地区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
7
作者 张东 张然 +6 位作者 王艳红 李玲 韦海燕 李勇 侯书敏 黄晶 栢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机械取栓的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9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73)和预后不良组(n=85)。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机械取栓的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9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73)和预后不良组(n=8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D-二聚体水平显著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2.863)、合并糖尿病(OR=2.113)、基线NHISS评分(OR=1.131)、D-二聚体(OR=1.093)是老年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NHISS评分预测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6.3%;D-二聚体的AUC为0.851,敏感度为85.9%,特异度为74.0%。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基线NHISS评分和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心房颤动所致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危险因素,这可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源性 心房颤动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周国庆 朱祖福 +1 位作者 王辉 徐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吸烟史);收集入院检查指标[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纤维蛋白原];根据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区分责任血管所在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并收集相关影像学参数(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及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收集患者出院时情况(出院NIHSS评分)。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mRS评分3~6分)组和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因素,并分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对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38~91岁,平均(73±10)岁。其中单纯静脉溶栓52例,单纯机械取栓24例,桥接治疗76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患者69例(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患者83例(结局良好组),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NIHSS评分、治疗前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T灌注参数方面,结局不良组具有较大的梗死核心[49(20,84)ml比8(2,19)ml,Z=-7.049,P<0.01]和缺血半暗带体积[164(107,243)ml比55(17,131)ml,Z=-6.1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OR=1.203,95%CI:1.085~1.334,P<0.01)、梗死核心体积(OR=1.048,95%CI:1.023~1.073,P<0.01)。联合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1)。结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联合入院NIHSS评分与梗死核心体积或可对结局不良患者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预测 结局
下载PDF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探讨心房颤动的辨治
9
作者 孙非非 王智先 +2 位作者 袁宏伟 刘岩 杜武勋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血-脉-心-肺”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肺主宗气生血,行治节而调控生命节律,肺损伤可诱导血、脉循行失常,节律紊乱。心房颤动为心体受损,造成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其发... “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血-脉-心-肺”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肺主宗气生血,行治节而调控生命节律,肺损伤可诱导血、脉循行失常,节律紊乱。心房颤动为心体受损,造成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其发生和转归涉及到血、脉、心、肺多个环节相兼共病的病理过程。文章以“血-脉-心-肺”一体观为基点,探讨“肺朝百脉、主治节”与心房颤动间的内在关联,提出治疗上应以调“肺”朝“脉”、调“肺”使“治”为主要原则,稳定期补气益肺、气血并治、加重期和调枢机、痰瘀同调、病进期升阳举陷、解毒防变为主要治则,分阶段动态辨治,同时注重恢复肺功能常态,以求标本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朝百脉 主治节 心房颤动 调补宗气
下载PDF
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陈冰心 宋雪 +2 位作者 古力努尔·依明 芦颜美 范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PAF消融术后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PAF消融术后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4)和未复发组(n=85)。109例PAF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4 h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收集患者术前BMI、左心房内径(LAD)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波参数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09例PAF患者中术后1年内复发24例,复发率22.02%。复发组房颤病程、高血压占比、LA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以及BMI均高于未复发组(t/χ^(2)/P=2.559/0.012、5.827/0.016、4.557/<0.001、5.254/<0.001、4.436/<0.001)。复发组术前P波时限(PWD)、最大PWD(Pmax)及P波离散度(Pd)均较未复发组显著升高(t=5.617、4.005、9.078,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均为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1.163(1.008~1.342)、1.256(1.024~1.540)、1.458(1.106~1.922)、1.435(1.045~1.971)、1.509(1.136~2.005)、1.157(1.005~1.332)、1.714(1.308~2.246)]。四者联合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优于PWD、Pmax、BMI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017/0.044、2.476/0.013、2.788/0.005),而与Pd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1.946/0.052)。结论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是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术前PWD、Pmax和Pd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术后复发 心电图P波参数 体质量指数 预测
下载PDF
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白雪洋 魏华 +4 位作者 白中乐 王琎 陈晓伟 李凌 董建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50例行单纯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照组);另50例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基础上常规行高功... 目的探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50例行单纯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照组);另50例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基础上常规行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试验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1年后心房颤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延长(P<0.05),但1年后心房颤动复发率降低(P<0.05)。两组各出现1例心包积液,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窦房结及膈神经损伤。结论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安全的,且与单纯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相比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术后1年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环肺静脉电隔离 上腔静脉电隔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耿金 李涛 +3 位作者 李伟 袁国良 王丙剑 章延春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72-575,5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血以及部分心房肌组织,比较两组患者TRAF3IP2表达水平和纤维化指标[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房颤组左心房直径(LAD)、TRAF3IP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TRAF3IP2表达与LAD呈直线相关(r=0.33,P=0.037)。分层分析显示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马松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及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组织TRAF3IP2和α-SMA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结论TRAF3IP2与房颤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房颤患者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提示TRAF3IP2可能参与房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 心房颤动 瓣膜性心脏病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B型脑钠肽评价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卒中风险的研究
13
作者 任永凤 李娜娜 +4 位作者 陆静 王效军 冯景 刘芳欣 殷延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耳功能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心源性卒中风险的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因心房颤动拟接受导管消融或电复律治疗的NVAF病人。收集病人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耳功能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心源性卒中风险的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因心房颤动拟接受导管消融或电复律治疗的NVAF病人。收集病人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血BNP水平、术前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参数。超声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心耳排空速度(PEV)。根据有无心耳血栓或左心房红细胞自发显影(SEC)分成卒中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2组参数间的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与卒中风险的关系,并分析BNP与左心耳功能及LAVI的相关性。结果:80例NVAF病人中,卒中风险组44例(其中心耳血栓9例,左心房SEC 35例),正常组36例。2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血管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风险组BNP水平、LAVI高于正常组,LVEF、PEV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DV 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VI、PEV及BNP是卒中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0、1.291、1.016,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PEV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1),与LAVI显著正相关(r=0.497,P<0.01)。ROC曲线分析PEV预测心源性卒中风险的最佳截止值26.5cm/s,灵敏度61.4%,特异度97.2%,曲线下面积0.87;LAVI、BNP预测心源性卒中风险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78。结论:LAVI、PEV及BNP是NVAF病人卒中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EV预测卒中风险价值更大,且BNP与PEV、LAVI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指导临床抗凝治疗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卒中 超声心动图 B型脑钠肽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消融术后再次复发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戴维思 丁岚 王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29-31,38,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消融术后再次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消融术的20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再次复发分为复发组(45例)和未复发组(155例)。采用logistic回...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消融术后再次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消融术的20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再次复发分为复发组(45例)和未复发组(15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消融术后再次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规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6.592,95%CI:2.773~15.671)、合并高血压(OR=67.982,95%CI:15.051~307.054)、合并糖尿病(OR=17.010,95%CI:3.892~74.339)、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7.901,95%CI:2.102~29.703)和不规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OR=29.988,95%CI:6.273~143.353)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消融术后再次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规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消融术后再次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术 再次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遗传多态性与利伐沙班出血事件风险的相关性
15
作者 李鹏 梁存禹 +1 位作者 丁欢欢 王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遗传多态性与利伐沙班出血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利伐沙班,随访1年,最终纳入167例... 目的 探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遗传多态性与利伐沙班出血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利伐沙班,随访1年,最终纳入167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31例和对照组136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遗传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遗传多态性与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出血组细胞色素氧化酶2C9(CYP2C9)*1、CYP2C9*3、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GG频率高于对照组,CYP2C9*2、VKORC1-AA、VKORC1-AG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9*1、CYP2C9*3、VKORC1-GG是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0,95%CI:1.126~1.997,P=0.030;OR=1.432,95%CI:1.044~1.964,P=0.026;OR=2.176,95%CI:1.173~4.037,P=0.014),CYP2C9*2、VKORC1-AA、VKORC1-AG是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结论 CYP2C9和VKORC1遗传基因的多态性与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事件显著相关,其中CYP2C9*1、CYP2C9*3、VKORC1-GG基因型是独立危险因素,CYP2C9*2、VKORC1-AA、VKORC1-AG基因型则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型 利伐沙班 出血 CYP2C9基因多态性 VKORC1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脑钠肽分泌的影响
16
作者 杨婧 尤玲 +5 位作者 王连霞 张艳 尹磊 张光明 邢航航 谢瑞芹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钠肽(BNP)分泌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连续纳入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240例,其中行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一站式组)66例,行单纯射频消融术(射...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钠肽(BNP)分泌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连续纳入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240例,其中行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一站式组)66例,行单纯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组)174例,根据性别、年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行倾向性评分1︰1匹配。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 d、2 d、3 d、3个月、12个月时取静脉血行BNP测定。结果:根据倾向性评分,共入组65对匹配患者。2组患者成功行环肺静脉隔离术,一站式组均成功植入Watchman封堵器,术后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一站式组患者术后1、2 d时BNP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术后3 d时升高,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102±138)ng/L对(256±181)ng/L,P<0.001],1年时BNP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66±53)ng/L对(256±181)ng/L,P<0.001]。射频消融组患者的BNP水平也观察到相同的趋势。2组间BN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显著改善了持续性房颤患者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 射频消融 脑钠肽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17
作者 范云珊 吴寒寒 王昌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以及对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导管消融术的219例老年(≥60岁)心房颤动患者一般情况资料...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以及对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导管消融术的219例老年(≥60岁)心房颤动患者一般情况资料,体格测量资料,血液学、心脏超声影像学等指标,分析BMI值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以及对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BMI值、心房颤动类型为非阵发性以及左心房内径都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且BMI值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595,95%CI:0.526~0.662,P=0.016)。结论BMI值过高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人体质量指数 复发 影响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HFrEF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研究
18
作者 朱揆 赵江涛 李家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09-2315,共7页
目的研究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按1:1配对原则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HFrEF伴心房颤动患者分... 目的研究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按1:1配对原则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HFrEF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研究组则给予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运动耐力[无氧域摄氧量(VO2AT)、峰值公斤摄氧量(VO_(2max))、最大运动负荷]、预后相关指标[半乳糖凝集素3(Gal-3)、胱抑素C(CysC)、Periostin蛋白、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6个月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PER、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sST2、NT-proBNP、cTn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VO_(2)AT、VO_(2max)、最大运动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Gal-3、CysC、Periostin蛋白和FABP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研究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为20.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6%,略高于对照组的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立西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HFrEF伴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维立西呱 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 心房颤动 运动耐力 预后
下载PDF
左心耳CT血管造影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祁冬 姚传顺 +2 位作者 姚木子 贾媛 胡淑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结果与TT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21例,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5例,TTE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4例;LAA-CTA第一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29%、45.45%、42.86%、66.67%及52.78%;LAA-CTA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6%、90.91%、86.67%、95.24%、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089),而LAA-CTA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耳CTA双期扫描均能发现LAA血栓,但第二期扫描诊断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升高,且第二期诊断血栓结果与TEE一致性较好,因此左心耳CTA双期扫描方法在诊断LAA血栓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CT血管造影 双期扫描 心房颤动 血栓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脂蛋白a、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20
作者 徐小红 刘玉 +2 位作者 唐婕琼 杨莹 沈童童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41-945,共5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左心房内径(LAD)间的关系。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选择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AF分为2组,AF组50例,非AF(NAF...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Apelin-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左心房内径(LAD)间的关系。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选择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AF分为2组,AF组50例,非AF(NAF)组50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Lp(a)、Apelin-13、TGF-β1水平,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F组Lp(a)、TGF-β1水平及LAD升高,Apelin-13水平降低,与NA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TGF-β1、舒张压及LAD为AF的危险因素,Apelin-13为AF的保护因素(P<0.05),且Lp(a)、TGF-β1、LAD及Apelin-13对AF具有预测价值(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Lp(a)、TGF-β1、Apelin-13对LAD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P>0.05)、-0.04(P>0.05)、-1.22(P<0.05)。结论 Lp(a)、TGF-β1及LAD为AF的独立危险因素;但Lp(a)、TGF-β1与LAD无明确相关性;Apelin-13作为AF独立保护因素,与LA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脂蛋白 APELIN-13 转化生长因子Β1 左心房内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