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6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与决策树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刘东明 冯顺易 +1 位作者 王淑娟 李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并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117例OHCA并行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骤停后3个月时...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并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117例OHCA并行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骤停后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良好神经功能组(1~2级)和不良神经功能组(3~5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OHCA患者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的预测因素,并基于预测因素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预测结局与观察结局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29.1%(34/117)的OHCA患者具有良好神经功能。与不良神经功能组相比,良好神经功能组患者多接受旁观者CPR(χ^(2)=4.81,P=0.028)、可除颤心律比例高(χ^(2)=8.74,P=0.003)、CPR持续时间短(Z=3.36,P=0.001)、肾上腺素用量低(Z=4.69,P<0.001)及血乳酸水平低(Z=3.83,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CPR(OR=0.34,95%CI 0.13~0.92,P=0.033)、可除颤心律(OR=0.20,95%CI 0.07~0.63,P=0.006)、CPR持续时间(OR=1.08,95%CI 1.02~1.14,P=0.010)、肾上腺素用量(OR=1.64,95%CI 1.28~2.09,P<0.001)及血乳酸(OR=1.20,95%CI 1.09~1.33,P<0.001)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除颤心律(OR=0.25,95%CI 0.06~0.95,P=0.041)、CPR持续时间(OR=1.07,95%CI 1.00~1.14,P=0.047)、肾上腺素用量(OR=1.95,95%CI 1.29~2.94,P=0.001)及血乳酸(OR=1.13,95%CI 1.01~1.26,P=0.042)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决策树预测模型预测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AUC为0.829(95%CI 0.745~0.912),其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6.7%。校准曲线图表明决策树预测模型的预测结局与观察结局相一致。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决策树预测模型的临床可用性良好。结论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血乳酸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预测因素,决策树模型可预测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持续时间 神经功能 决策树 血乳酸 肾上腺素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院内死亡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林清婷 张楠 +1 位作者 姜辉 朱华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用于预测患者心脏骤停后院内病死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以评估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XGBoost算法的表现优于另外两种算法。XGBoost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召回率、精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0.762、0.812、0.765和0.788。XGBoost模型的AUC大于LR和SVM模型(0.847 vs.0.834和0.820)。XGBoost模型中最重要的前10个特征是入院24 h内乳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尿素氮、血糖、血氧饱和度、白细胞和心率的最小值,入院24 h内体温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体质量的最大值。结论与LR和SVM算法相比,XGBoost算法建立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内病死率 机器学习 预后 逻辑回归 极致梯度提升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院外心肺骤停1例
3
作者 陈峰 胡文庆 +4 位作者 吕兰 金玲敏 吉亚军 朱人大 殷志颖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40-41,共2页
院外心脏骤停(OHCA)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每年平均每100 000人发生55例OHCA[1],而我国每年发生OHCA约28万例[2],其中OHCA的存活率不足1%[3]。有报道显示,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CPR)总存活率达29%,并且有良好的神... 院外心脏骤停(OHCA)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每年平均每100 000人发生55例OHCA[1],而我国每年发生OHCA约28万例[2],其中OHCA的存活率不足1%[3]。有报道显示,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CPR)总存活率达29%,并且有良好的神经预后[4]。因县级医院普遍存在危重症医学、心胸外科、血管外科、超声介入科等专业人员不足,且缺乏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难以组成高效的ECMO团队等诸多问题,许多县级医院处于开展初期或未开展的状态[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肺骤停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县级医院 急诊科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
4
作者 陈思维 郭玲 +3 位作者 刘娟 谷建峰 赖小娣 杨艳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2-54,59,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18岁,n=30)、B组(18~45岁,n=38)和C组(>45岁,n=32)。三...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18岁,n=30)、B组(18~45岁,n=38)和C组(>45岁,n=32)。三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比较三组各项参数包括HRV指标、J波出现的导联情况、ST改变程度及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的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LF/HF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V2~V3高于A组,V4~V5低于A组,B组的Ⅱ、Ⅲ、aVF低于A组,C组的Ⅱ、Ⅲ、aVF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ST段抬高距离高于A组,且Q-T离散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ER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且监测动态心电图对判断ERS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为ERS的临床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正确评估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年龄
下载PDF
联合社会急救院前心肺复苏成功1例
5
作者 刘刚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28-28,共1页
我中心于2022年11月3日在社会急救共同参与下成功心肺复苏院外心搏骤停1例,现报道如下。1急救经过患者男,59岁,体育老师,在学校操场被发现突然倒地、呼之不应,由目击者拨打急救电话呼救。08:19紧急医疗服务调度员明确现场位置后即刻派... 我中心于2022年11月3日在社会急救共同参与下成功心肺复苏院外心搏骤停1例,现报道如下。1急救经过患者男,59岁,体育老师,在学校操场被发现突然倒地、呼之不应,由目击者拨打急救电话呼救。08:19紧急医疗服务调度员明确现场位置后即刻派出救护车,并启动“互联急救”发送救助信息,召集周围1 000 m范围内的注册急救志愿者,辅助目击者识别出患者心搏骤停,电话指导其进行心肺复苏。附近的两名社区工作者应答,并利用“互联急救小程序”定位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社会急救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器
下载PDF
A novel predictor of un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i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capnography and pulse oximetry: 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6
作者 Jing Yang Hanqi Tang +11 位作者 Shihuan Shao Feng Xu Yangyang Fu Shengyong Xu Chen Li Yan Li Yang Liu Joseph Harold Walline Huadong Zhu Yuguo Chen Xuezhong Yu Jun Xu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BACKGROUND:Un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is a critical barrier to survival i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_(2))and pulse oximetry photoplethysm... BACKGROUND:Un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is a critical barrier to survival i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_(2))and pulse oximetry photoplethysmogram(POP)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unsustained ROSC.METHODS:We conducted 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from 2013 to 2014.Patients’general information,ETCO_(2),and POP parameters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The included 105 ROSC episodes(from 80 cardiac arrest patients)comprised 51 sustained ROSC episodes and 54 unsustained ROSC episodes.The 24-hour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stained ROSC group than in the unsustained ROSC group(29.2%vs.9.4%,P<0.05).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fter and before ROSC in ETCO_(2)(ΔETCO_(2))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fter and before ROCS in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POP(ΔAUCp)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sustained ROSC(odds ratio[OR]=0.931,95%confi dence interval[95%CI]0.881-0.984,P=0.011 and OR=0.998,95%CI 0.997-0.999,P<0.001).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ofΔETCO_(2),ΔAUCp,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o predict unsustained ROSC were 0.752(95%CI 0.660-0.844),0.883(95%CI 0.818-0.948),and 0.902(95%CI 0.842-0.962),respectively.CONCLUSION:Patients with unsustained ROSC have a poor prognosis.The combination ofΔETCO_(2) andΔAUCp showed signifi cant predictive value for unsustained RO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Pulse oximetry photoplethysmogram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下载PDF
Utilization of biomarkers for the prognostic prediction of cardiac arrest survivors using a multi-modal approach
7
作者 Changshin Kang Yeonho You +3 位作者 Jung Soo Park Byeong Kwon Park Jae Kwang Lee Byung Kook Lee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post-cardiac arrest care recommend using 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avoid the withdrawal of life-sustaining therapy(WLST)in patient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neurological recovery.[1]However,...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post-cardiac arrest care recommend using 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avoid the withdrawal of life-sustaining therapy(WLST)in patient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neurological recovery.[1]However,a clear methodology for multi-modal approaches has yet to be developed.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is currently the only recommended biomarker,and the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ERC)and the European SocietyofIntensiveCareMedicine(ESICM)have proposed a cutoff value of 60μg/L at 48 and/or 72 h after the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as a multimodal prognostic tool for predicting poor neurologica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MODAL RETURN
下载PDF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心肌酶的影响
8
作者 郭云 艾青涯 +2 位作者 阮军平 沈锦明 廖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探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心脏骤停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及观察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各47例,... 目的:探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心脏骤停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及观察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各47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脑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苏20 min后,观察组HR、MAP、CV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1 h后,对照组NSE、S100β水平均高于观察组,BDNF低于观察组(P<0.05)。复苏1 h后,观察组cTnI、LDH、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后,对照组SjvO_(2)、Ca-jvO_(2)、ERO_(2)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护患者脑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血流动力学 脑功能 心肌酶
下载PDF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梁春芳 郭静 +1 位作者 徐宁宁 刘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_(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5 min时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技术的应用可纠正心肺复苏过程中按压过浅问题,确保动作规范,提高按压正确率,减轻施救人员疲劳程度,降低滞留率,对改善复苏质量、恢复病人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 心肺复苏 质量改进
下载PDF
神经肽Y/Y1受体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心肌细胞损伤
10
作者 胡君 戴丽 +2 位作者 陈霞 任志欣 钱炳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13-321,共9页
目的:研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Y1受体信号转导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构建心肌损伤模型,腹腔注射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BIBO3304干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 目的:研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Y1受体信号转导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构建心肌损伤模型,腹腔注射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BIBO3304干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ISO组[20 mg/(kg·d)ISO]、BIBO3304+ISO组[0.1 mg/(kg·d)BIBO3304+20 mg/(kg·d)ISO]、BIBO3304组[0.1 mg/(kg·d)BIBO3304],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 d。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NPY表达。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纤维结构变化和纤维化程度;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肌肥大基因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mRNA表达。采用Y1受体特异性激活剂[Leu31,Pro34]⁃NPY刺激H9C2细胞,检测ANP、β⁃MHC mRNA表达;CCK⁃8检测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9C2细胞中activeβ⁃caten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glycogen synthesis kinase 3β,p⁃GSK3β)、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total glyco⁃gen synthesis kinase 3β,t⁃GSK3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β⁃catenin入核情况。利用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ICG001处理细胞,检测[Leu31,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小鼠心肌组织NPY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程度高,心肌肥大基因表达增加。与ISO组比较,BIBO3304+ISO组小鼠心肌损伤和纤维化得到有效缓解,心肌肥大基因表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Leu31,Pro34]⁃NPY增加H9C2细胞ANP、β⁃MHC mRNA表达,降低心肌细胞活力(P<0.01)。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小鼠心肌组织activeβ⁃catenin、p⁃GSK3β表达明显上调,p⁃GSK3β/t⁃GSK3β增加;与ISO组比较,BIBO3304+ISO组心肌组织activeβ⁃catenin、p⁃GSK3β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eu31,Pro34]⁃NPY显著增加心肌细胞activeβ⁃catenin、p⁃GSK3β表达(P<0.05),促进细胞核β⁃catenin积累。与[Leu31,Pro34]⁃NPY组比较,BIBO3304抑制细胞核β⁃catenin表达,ICG001显著缓解[Leu31,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下降(P<0.01)。结论:NPY通过Y1受体转导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Y/Y1受体 β⁃catenin信号通路 心肌损伤 心肌纤维化
原文传递
NOS1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494366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二级预防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相关性评估
11
作者 臧小彪 赵智晗 +7 位作者 赵永辉 王现青 宋卫锋 陈珂 马继芳 周游 付海霞 高传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9-72,76,共5页
目的借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记录的事件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衔接蛋白(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病区行ICD植入... 目的借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记录的事件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衔接蛋白(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病区行ICD植入的二级预防患者122例为病例组,入选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34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中对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该位点TT基因型是否和ICD二级预防患者相关。对入选对象进行长期随访,在ICD植入后第3月、第12月及第3年进行程控检查,对记录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恰当治疗事件与三种基因型(GG、GT、TT)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评估rs10494366位点三种基因型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和QT间期的延长显示了正相关性(β=9.443,P=0.020)。病例-对照研究显示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和ICD恰当治疗患者相关(等位基因模式下P=0.014)。经过31.70±9.15个月的随访,发现rs10494366位点三种基因型患者的ICD放电次数具有差异(Z=7.628,P=0.022),TT基因型增加了ICD放电频率和次数。进一步通过Kaplan-Meier曲线显示TT基因型患者较其他两种基因型生存预后较差(P=0.005);Cox回归分析发现,rs10494366 TT基因型是心源性猝死的高风险因素,与GG基因型相比死亡风险增加2.944倍(P=0.014)。结论NOS1AP基因中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增加了ICD二级预防患者放电治疗事件,可做为此类患者的风险预测因子,临床检测该位点的基因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QT间期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ApoA5、ANGPTL4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莉 谢晓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097-3101,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Apo)A5、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4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CAS斑块患者为观察组,根据CAS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稳定性斑块组(n=39)和不...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Apo)A5、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4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CAS斑块患者为观察组,根据CAS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稳定性斑块组(n=39)和不稳定性斑块组(n=27)。同期选取3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无CAS斑块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poA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NGPTL4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CAS斑块稳定性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poA5、ANGPTL4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poA5、ANGPT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斑块组HDL-C、ApoA5、ANGPTL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TC、LDL-C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性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hs-CRP为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高水平ANGPTL、ApoA5是CAS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P<0.05)。66例患者出院后90 d有41例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血清ApoA5、ANGPTL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好组(P<0.05)。血清ApoA5、ANGPTL和两指标联合预测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722、0.754。结论高水平hs-CRP为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高水平ANGPTL、ApoA5是CAS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血清ANGPTL、ApoA5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载脂蛋白A5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锋 徐术根 刘科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74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在心肺...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74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在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采用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观察组应用球囊辅助呼吸。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建立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复苏5 min时血氧饱和度(SaO_(2))、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急救前后,两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两组pH值、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急救前,PaCO_(2)水平低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或球囊进行辅助呼吸,均可获得确切的急救效果,但球囊辅助呼吸更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建立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呼吸
下载PDF
成人机械心肺复苏机最佳按压部位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晓丽 郑洁 +4 位作者 曹雪滨 何鑫 张楠 王冬颖 黄河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32-634,共3页
心脏骤停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平均每天约1500人发生心脏骤停[2]。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效、快速、高质量的按压是CPR成功的关键[3]。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和2016年中国... 心脏骤停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平均每天约1500人发生心脏骤停[2]。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效、快速、高质量的按压是CPR成功的关键[3]。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和2016年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均指出,有效的CPR包括:成人按压深度在5~6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4],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减少和避免按压中断,放松与按压的比例大致相等[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机 按压频率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按压部位 CPR 专家共识 按压深度
下载PDF
心脏病患者照顾者对电话辅助心肺复苏的实施意愿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张文慧 周敏杰 +2 位作者 张娜 陶建平 江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258-1265,共8页
目的:分析心脏病患者照顾者对电话辅助心肺复苏(telephone-assis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的实施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 目的:分析心脏病患者照顾者对电话辅助心肺复苏(telephone-assis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的实施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病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CPR影响因素调查表-公众版调查照顾者对T-CPR实施意愿及影响因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愿意组(n=142)和不愿意组(n=5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立影响心脏病患者照顾者T-CPR实施意愿的因素。结果:200例有效问卷中,142例照顾者有T-CPR实施意愿,占有效问卷的71.00%。愿意实施T-CPR组中,与患者是配偶/子女关系、了解心跳骤停的黄金6 min的含义、接受过CPR相关知识或技能培训、对CPR知识或技能掌握好、认为急救中心调度员的工作是接听电话,派送急救车辆并提供急救指导、急救调度员提供的急救方法对患者有帮助、否认“口对口不卫生”及否认因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不愿实施CPR的比例高于不愿意实施T-CPR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了解心跳骤停黄金6 min的含义、是否接受过CPR相关知识或技能培训、认为急救调度员提供的急救方法对患者是否有帮助、是否认为“口对口不卫生”及是否担心承担法律责任而不愿实施CPR是心脏病患者照顾者T-CPR实施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心脏病患者照顾者对T-CPR实施意愿较高,但影响其T-CPR实施意愿的因素较多,有关部门应加强T-CPR相关知识及正面宣传,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第一现场T-CPR实施率,挽救更多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照顾者 电话辅助 心肺复苏 实施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乌司他丁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肺复苏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16
作者 陈建春 思永玉 +2 位作者 李元 李福全 蒋俊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377-3381,3387,共6页
目的旨在探究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大鼠的影响。方法通过窒息构建心脏骤停大鼠模型,窒息9.5 min后,对大鼠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对大鼠胸部进行按压以实施心肺复苏。Kaplan-Meier存活曲线分析大鼠存活率,神经系统缺损评分(NDS)评估大鼠神经... 目的旨在探究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大鼠的影响。方法通过窒息构建心脏骤停大鼠模型,窒息9.5 min后,对大鼠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对大鼠胸部进行按压以实施心肺复苏。Kaplan-Meier存活曲线分析大鼠存活率,神经系统缺损评分(NDS)评估大鼠神经系统缺损,转棒疲劳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协调及平衡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脑皮层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乌司他丁治疗提高大鼠存活率,改善心脏骤停后的心功能及大鼠神经认知功能、运动协调能力。乌司他丁降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TLR4蛋白及p-p65/p65水平。结论乌司他丁抑制TLR4/NF-κB通路活性,对心肺复苏大鼠心功能及运动协调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乌司他丁 心功能 循环功能 TLR4/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肺复苏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刘凯 姜艳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肺复苏(CPR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抢救方式的不同将采用CRRT救治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CRRT联合心...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肺复苏(CPR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抢救方式的不同将采用CRRT救治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救治的6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恢复自主循环时间、CPR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以及入院即刻、心肺复苏1 h和6 h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比值(E/A)、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PaO_(2)与氧体积分数(FiO_(2))比值(PaO_(2)/FiO_(2))。采用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CPC)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PR成功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以及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7,t=8.697,t=2.540;P<0.05);CPR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x^(2)=2.540;P<0.05);CPR成功后1 h的LVEF、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5,t=3.671;P<0.05)。两组入院即刻、心肺复苏1h和6 h的PaO_(2)、PaCO_(2)及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入院即刻、心肺复苏1h和6 h的LVEF和E/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46,F=3.198;P<0.05)。LVEF、E/A、PaO_(2)及PaO_(2)/FiO_(2)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PaCO_(2)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观察组CPC中1~2级例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3~5级例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0,x^(2)=7.490;P<0.05)。两组患者CPR成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2.13 d,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2.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1,P<0.05)。结论:采用CRRT联合心肺复苏机救治可有效缩短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及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提高CPR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改善LVEF、E/A心功能指标,降低CPC分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CPR) 生存预后
下载PDF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家庭救护最佳证据分析
18
作者 蒋庆丽 何梅 +2 位作者 兰锶鍚 汪先花 林玉珠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1-37,46,共8页
目的 检索并汇总国内外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家庭救护相关证据,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救护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专业协会网、循证数据库、综合数据库中关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家... 目的 检索并汇总国内外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家庭救护相关证据,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救护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专业协会网、循证数据库、综合数据库中关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家庭救护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由2名经循证方法培训的护理研究生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证据。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4篇。总结出32条证据,包括识别、启动急救医疗服务、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教育培训8个方面。结论 科学、系统的总结了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家庭救护的最佳证据,为发生院外心搏骤停时第一目击者实施家庭救护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家庭救护 心肺复苏 除颤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心脏停搏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19
作者 叶莉莉 钟磊 +2 位作者 姬晓伟 陈春荣 谢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7-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住院期间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RDW对CA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46例CA患者,其中存活49例,死亡97例,死亡率66.44%。死亡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RDW、血钠、丙氨酸转氨酶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心肺复苏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心肺复苏时间均是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预测CA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42,最佳截断值为13.95%,敏感度59.8%,特异性85.7%。低RDW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高RDW患者(χ^(2)=18.757,P<0.001)。结论RDW是预测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脏停搏 预后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术后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潘渝 张松松 +1 位作者 陈金 龙大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对其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乌司他... 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对其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即刻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同工酶(m-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ROSC后24 h、48 h、72 h,观察组的CK-MB、α-HBDH、m-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两组治疗前的LVEF、LVEDD、NT-proBNP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的TNF-α、IL-4、IL-6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随访中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肌酶学指标、全身炎性反应和心功能状况,并显著降低其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大剂量 乌司他丁 心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