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 被引量:1
1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5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支伟 傅阳 谷新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尚缺乏在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应用减量替格瑞洛的研究。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PPCI并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替格瑞洛的维持剂量将患者分为减量组(60例:替格瑞洛60 mg/次,2次/d)和标准组(180例: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采用PSM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Killip分级和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最终减量组和标准组各纳入54例患者。分别于出院1、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SM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参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DW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PLT、MPV、PDW、P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减量组患者PDW高于标准组(P<0.05)。出院6个月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AR比较,标准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标准组患者出院时MPV高于基线,减量组患者出院时PDW低于基线,标准组患者出院时PAR低于基线(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1、3、6个月MPV低于出院时,PDW高于出院时(P<0.05);标准组患者1、3、6个月PAR低于基线,高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中替格瑞洛60 mg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血小板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马娟 马盛宗 +2 位作者 燕茹 马学平 贾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s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发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发生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对患者发生MACCEs的预测效果(NRI=0.377,IDI=0.166,C指数=0.690;P<0.05)。结论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预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6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王静 姜柏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AMI住院,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完成罪犯血管血运重建,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的患者145例,根据MCE结果分为CMD组及冠状动脉微循环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CE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探讨CMD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MD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145例已行PCI的AMI患者中有87例(60%)存在CMD。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峰值更高[52.8(8.1,84.0)μg/L vs.18.9(5.7,56.1)μg/L,P=0.005],Killip分级更差(P=0.030),罪犯血管分布不同(P<0.001),且罪犯血管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者更多(65.1%vs.43.1%,P=0.025)。MCE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更差(P均<0.001)。CMD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13.8%vs.1.7%,P=0.013),校正罪犯血管分布、罪犯血管术前TIMI血流及TnI峰值后,CMD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依旧升高(OR=9.120,95%CI:1.152~72.192,P=0.036)。CMD预测已行血运重建的AMI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7(95%CI:0.551~0.804,P=0.03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依然有60%存在MCE检出的CMD,合并CMD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基于NF2/Mst1信号通路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穆怀彬 李静 +1 位作者 李燕 卢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大鼠颈静脉输注5、10及15μg/kg的rhBNP溶液,其余大鼠颈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心脏超声检测LVIDd、LVIDs、LVEDV、LVESV;BL-420生物机能实验检测LVEDP、±dp/dt max;测量BW、THW/BW、LVW/BW;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生成;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NF2、Mst1、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均升高(P<0.05),±dp/dt max、Bcl-2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降低(P<0.05),±dp/dt max、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新活素可显著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加快心肌组织血管新生,这与抑制NF2/Mst1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脏重构 血管生成 神经细丝蛋白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AMI患者急诊PCI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5
作者 张国江 杨有东 +4 位作者 张艳花 吕婧 彭跃玲 孟泽军 屈飞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2例...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2例和氯吡格雷组42例。2组术前均使用抗心肌缺血、抗凝剂及他汀类药物,替格瑞洛组术后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术后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结果治疗8周后,2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D较治疗前减小,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替格瑞洛组变化幅度大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治疗后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7.14%vs.23.81%,χ^(2)=4.459,P=0.03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较传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更具临床优势,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与IL-6、IL-8、IL-1β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慧宇 王书旺 +1 位作者 李海红 董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细胞因子IL-6、IL-8、IL-1β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细胞因子IL-6、IL-8、IL-1β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IL-6、IL-8、IL-1β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NT-proBNP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IL-6、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8、IL-1β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LVESV、LVED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组患者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241,P<0.05),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310,P<0.05);IL-8、IL-1β与NT-proBNP、LVEF及IL-6、IL-8、IL-1β与LVESV、LVEDV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炎症反应在AMI后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IL-6可能参与了AMI后心力衰竭的发展,调整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成为治疗AMI后心衰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NT-PROBNP IL-6 心功能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运重建的风险预测方案
7
作者 翟夏 康启 +4 位作者 赵学飞 李敏杰 陈敏娜 董欢乐 董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目的运用决策树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运重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术的203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再次血运重... 目的运用决策树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运重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术的203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再次血运重建分为血运重建组(60例)和非血运重建组(143例)。血运重建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62.75±10.32)岁。非血运重建组男94例,女49例,年龄(61.47±10.07)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按照7∶3比例将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142例)和测试集(61例),基于训练集数据构建决策树模型,基于测试集数据验证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运重建组的糖尿病、PCI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尿酸>420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及病变支数≥2支、支架数量≥3个、PCI术后残余SYNTAX评分(rSS)>5分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血运重建组[23.33%(14/60)比11.19%(16/143)、36.67%(22/60)比20.98%(30/143)、38.33%(23/60)比20.98%(30/143)、33.33%(20/60)比17.48%(25/143)、70.00%(42/60)比53.85%(77/143)、61.67%(37/60)比45.45%(65/143)、38.33%(23/60)比21.68%(3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PCI术前LDL-C≥3.4 mmol/L、尿酸>420μmol/L、hs-CRP>10 mg/L及病变支数≥2支、PCI术后rSS>5分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142例训练集数据建立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决策树风险预测模型,筛选出PCI术前尿酸、hs-CRP、LDL-C水平及PCI术后rSS、糖尿病、病变支数6个解释变量,提取7条分类规则,其中PCI术前尿酸水平为该模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基于61例测试集数据对决策树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3.72%,准确度为85.2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决策树风险模型包含6个变量,分别为PCI术前尿酸、hs-CRP、LDL-C水平及PCI术后rSS、糖尿病、病变支数,PCI术前尿酸水平为该模型的首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运重建 影响因素 决策树模型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李秋霞 赵晖 苏毅 《海南医学》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究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PCI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PCI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至PCI后6个月。PCI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IMI血流分级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LVEDD水平分别为(34.29±3.61)mm、(46.29±4.1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60±4.13)mm、(50.63±4.72)mm;CI、LVEF、CO水平分别为(3.55±0.48)L/(min·m^(2))、(51.28±7.06)%、(4.82±0.53)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0.47)L/(min·m^(2))、(55.31±7.23)%、(4.27±0.48)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DL-C、IL-6、TC、MMP-9水平分别为(1.74±0.42)mmol/L、(14.31±4.27)ng/L、(3.54±0.69)mmol/L、(35.16±5.2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0.46)mmol/L、(17.52±4.83)ng/L、(4.16±0.73)mmol/L、(39.43±5.7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5.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优于常规PCI治疗,且阿利西尤单抗联合PCI治疗STEMI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增加冠脉血流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阿利西尤单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分级 预后
下载PDF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效果及安全性
9
作者 王小龙 孙胜 +3 位作者 谢地成 马文超 丁治英 刘同祥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按照治疗用药不同...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按照治疗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4)。2组均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注射用比伐芦定(术前、术后)治疗,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术中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术前、支架植入完成即刻、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分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 2组术前、支架植入完成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TIMI)≤2级及校正的TIMI帧数(CTFC)≥40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2级及CTFC≥40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12.50%vs. 26.56%、9.38%vs. 23.44%,χ^(2)/P=4.026/0.045、4.614/0.032)。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8%vs. 23.43%,χ^(2)=4.614,P=0.032)。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44%vs. 21.88%,χ^(2)=0.045,P=0.833)。结论 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比伐芦定 无复流 慢血流
原文传递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征分析
10
作者 陈小龙 王璐 丁春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年龄45岁以下的AMI病人(作为年轻组),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纳入165例入院情况相似并接受标准干预治疗的45岁以上AMI病人(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年龄45岁以下的AMI病人(作为年轻组),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纳入165例入院情况相似并接受标准干预治疗的45岁以上AMI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年轻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血清学等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病人发病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人出院后均进行短期随访,收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描述两组出院后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年轻组年龄偏小,年轻组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比例升高,年轻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饮酒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累及左前降支比例和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年轻组三酰甘油和白介素(IL)-6升高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Gensini评分、三酰甘油水平及IL-6升高为年轻A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家族史、Gensini评分、三酰甘油水平及IL-6升高为年轻AMI病人发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774,0.927)],提示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年轻AMI病人短期预后良好,不良生活方式及高脂血症史家族是导致年轻AMI病人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年龄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林莉 沈珈谊 +1 位作者 吴小燕 叶士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依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n=18)和非脑卒中组(n=228),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肾功能不良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不良组患者中女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多合并高血压、永久性房颤、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体循环栓塞史,CHA2DS2-VASc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在高血压、房颤、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CHA2DS2-VASc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CHA2DS2-VASc评分与肾功能不良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各危险因素与肾功能不良呈正相关,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卒中 发病 肾脏功能
下载PDF
以家庭主要照顾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AMI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2
作者 梁敏 丁雪茹 董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究以家庭主要照顾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行PCI术的AMI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 目的:探究以家庭主要照顾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行PCI术的AMI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7,传统护理)和干预组(n=47,以家庭主要照顾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20±5.93)%比(52.57±4.67)%]、心理弹性量表(CD-RISC)[(91.96±1.61)分比(80.02±2.63)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2.53±3.21)分比(21.45±2.09)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9.27±3.11)分比(39.45±2.72)分]评分均显著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54±3.57)mm比(59.03±3.62)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9.60±2.31)mm比(45.52±2.68)mm]、阿森斯失眠量表(AIS)[(9.63±1.68)分比(12.90±1.20)分]和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89.24±2.63)分比(117.63±4.89)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4.26%比21.28%)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以家庭主要照顾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能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及心理弹性,增强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提高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王磊 王涵 +1 位作者 赵德霞 李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06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 目的探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06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是否发生LVAR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1例)、未发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常规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房容积(LAVI)]、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指标[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圆周应变(GCS)以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LVAR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对急性STEMI患者LVAR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Killip分级≥2级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患者基线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水平、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患者GLS_内、PSD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cTn-I、术后1周GLS_内、术后1周PSD均为发生LV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cTn-I、术后1周GLS_内、术后1周PSD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STEMI后LVAR的AUC(0.95CI)分别为0.794(0.704~0.866)、0.832(0.747~0.898)、0.831(0.746~0.897)及0.948(0.887~0.982),且三项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术后1周应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有助于预测急性STEMI后LVAR,基线实验室指标cTn-I与术后1周GLS_内、PSD三者联合对预测LVAR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 左心室不良重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uChE、Hcy、GDF15、hs-CRP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张亚云 杜乔 董京京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同型半胱氨酸(Hcy)、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同型半胱氨酸(Hcy)、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144例,按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3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比较不同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患者术前血清BuChE、Hcy、GDF15、hs-CRP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项血清指标水平与NYHA分级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术前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BuChE水平降低,血清Hcy、GDF15、hs-CRP水平升高(P<0.01);与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Ⅲ级患者比较,NYHA分级Ⅳ级患者术前血清BuChE水平降低,血清Hcy、GDF15、hs-CRP水平升高(P<0.05);AMI患者血清BuChE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负相关,血清Hcy、GDF15、hs-CRP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年龄和术前BuChE、Hcy、GDF15、hs-CRP水平均为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血清BuChE、Hcy、GDF15、hs-CRP联合检测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敏感度为86.27%。结论AMI患者血清BuChE、Hcy、GDF15、hs-CRP水平与心功能有关,术前血清BuChE、Hcy、GDF15、hs-CRP联合检测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丁酰胆碱酯酶 半胱氨酸 生长分化因子15 超敏C反应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先位 吴杰华 +2 位作者 苏小洲 王琼琼 陈基源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替罗非班组60...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与常规用药组60例。2组均行急诊PCI介入治疗,常规用药组术前、术中给予肝素钠注射液,术后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替罗非班组在常规用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持续随访至术后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不良事件。结果 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98.33%vs. 86.67%,χ^(2)=4.324,P=0.038)。治疗7 d后,2组血清CRP、TNF-α、IL-6、ICAM-1、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用药组(P<0.01);2组PT、APTT长于治疗前,Fib、PAI-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延长/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5或P<0.01);2组LVEF、CO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1)。替罗非班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用药组(1.67%vs. 13.33%,χ^(2)=4.324,P=0.038)。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炎性因子 凝血纤溶状态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MyBP-C、cTn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观察
16
作者 刘影 李超 +1 位作者 王淙锦 马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 观察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50例AM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另选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 目的 观察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50例AM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另选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三维超声心电图指标、血清cMyBP-C、cTnⅠ;通过ROC分析三维超声心动图、血清cMyBP-C、cTnⅠ诊断AMI的价值;分析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MyBP-C、cTnⅠ诊断AMI的价值。结果 AMI组LEVDV、LVESV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cMyBP-C、cTnⅠ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证实三维超声心动图、血清cMyBP-C、cTnⅠ均能用于诊断AMI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766、0.979、0.970、0.978,且P<0.05;以LEVDV≥96.22 mL、LVESV≥53.195 mL、LVEF≤58.44%、cMyBP-C≥55.44 μg·L^(-1)、cTnⅠ≥1.395 pg·L^(-1)定义为阳性,联合诊断时任一结果为阳性则联合诊断视为阳性。经一致性分析证实,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MyBP-C、cTnⅠ诊断AMI的准确率97.33%、灵敏度97.81%、特异度92.31%、阳性预测值99.26%、阴性预测值80.00%、Kappa值=0.843。结论 三维超声心动图与血清cMyBP-C、cTnⅠ均可用于诊断AMI,但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另检测以上指标的操作方法无创且更加便捷,利于医师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标 潘登月 贾蕾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4期569-572,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表现。支架置入作为目前AMI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之一,极大改善了AMI病人预后。然而,部分病人术后仍可能存在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中医学对AMI病机认...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表现。支架置入作为目前AMI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之一,极大改善了AMI病人预后。然而,部分病人术后仍可能存在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中医学对AMI病机认识历史悠久,主要以心气虚为本,以瘀血为标,在使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AMI方面取得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常规西医支架置入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在治疗AMI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本研究旨在对近年来中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AMI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支架置入 中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院内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8
作者 刘艳 陈姚 +2 位作者 孙爱娇 黄晶晶 余子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安庆市立医院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安庆市立医院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39)和非心力衰竭组(n=6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运用R语言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列线图模型,验证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史、Gensini分级、病变支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史、Gensini分级Ⅲ~Ⅳ级、多支病变是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69;校正曲线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基本吻合;模型内部验证的ROC值为0.847;决策曲线阈值概率在41%~100%时预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净获益值较高,说明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效能。结论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Gensini分级、病变支数均是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院内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心力衰竭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心肌应变参数、炎性指标与MACE的相关性
19
作者 罗林 袁梅 邓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5期759-762,共4页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心肌应变参数、炎性指标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心肌梗死病人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按照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1例)和非MACE组(137...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心肌应变参数、炎性指标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心肌梗死病人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按照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1例)和非MACE组(137例)。比较两组心功能参数、心肌应变参数、炎症指标,并分析心功能参数、心肌应变参数、炎性指标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指数(SVI)较非MACE组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较非MACE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环向应变率(GCSr)、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较非MACE组高,整体径向应变率(GRSr)较MACE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非MACE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EF、SVI与MACE发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2,-0.340,P<0.05),LVESVI、LVEDVI与MACE发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2,0.536,P<0.05);GCS、GCSr、GLS、GLSr与MACE发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2,0.475,0.472,0.354,P<0.05),整体径向应变(GRS)、GRSr与MACE发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3,-0.355,P<0.05);TNF-α、hs-CRP、IL-6与MACE发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3,0.672,0.671,P<0.05)。结论:心脏磁共振特征跟踪技术的心功能参数、心肌应变参数与心肌梗死病人MACE发生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炎性指标 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关性
下载PDF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效能评估
20
作者 宋璐 杜忠祥 +1 位作者 周文俊 郦雯 《大医生》 2025年第6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79... 目的 探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79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s-cTnI、MYO、CK-MB水平,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hs-cTnI、MYO、CK-MB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研究对象hs-cTnI、MYO、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 <0.05)。hs-cTnI、MYO、CK-MB联合检测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5),敏感度为97.47%,特异度为97.20%,准确度为97.31%,阳性预测值为96.25%,阴性预测值为98.11%,均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 hs-cTnI、MYO、CK-MB联合检测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卓越的诊断效能与高度的一致性,联合检测模式能显著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早期精准识别AMI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