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8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878靶向调控Pim1促进线粒体分裂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1
作者 胡淑文 张晶晶 +1 位作者 白明 牛小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2-923,共12页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对MI/R损伤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确定微小RNA-878(miR-878)对MI/R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H9c2细胞中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对MI/R损伤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确定微小RNA-878(miR-878)对MI/R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H9c2细胞中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线粒体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miR-878与Pim1的结合位点。RNA免疫沉淀(RIP)实验验证miR-878与Pim1的结合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878在H/R处理的H9c2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1.00±0.25)vs(9.70±2.63),P<0.01)。在H/R诱导的细胞中,转染miR-878抑制剂能够显著增加细胞活力((46.67±3.00)vs(74.62±4.08),P<0.0001),并降低LDH释放量((358.58±41.71)vs(179.09±15.59),P<0.0001)及细胞凋亡率((43.41±0.72)vs(27.42±4.48),P<0.01)。同时,下调miR-878表达能够显著抑制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及mtROS产生((6.60±0.57)vs(4.32±0.91),P<0.0001)。机制研究显示,miR-878能够靶向结合Pim1 mRNA的3'-UTR区域并抑制Pim1的表达水平。挽救实验证明,下调Pim1表达能够显著逆转miR-878抑制剂抗H9c2细胞损伤的作用(均P<0.01),并出现线粒体过度分裂及mtROS产生增加(均P<0.05)。结论在H/R条件下,miR-878通过靶向抑制Pim1表达而促进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最终导致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878 Pim1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万古霉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及安全性
2
作者 席庆 赵程程 武玉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万古霉素应用于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万古霉素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万古霉素应用于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应用万古霉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均持续治疗4 w。统计治疗结束时两组细菌清除率,对比治疗前、治疗4 w时患者炎症标志物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PCT)]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 w,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IL-6、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hs-CRP、IL-6、PCT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4 w,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增高,LVESD、LVE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更优(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左卡尼汀可有效提高老年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细菌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万古霉素 左卡尼汀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介入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后影响
3
作者 沈小梅 田小晶 单红英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IPo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预后影响。方法:将90例STMEI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法行PCI)和观察组(再灌注开始1 min内行IPoC),每组各4...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IPo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预后影响。方法:将90例STMEI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法行PCI)和观察组(再灌注开始1 min内行IPoC),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ST段回落情况,心肌再灌注评价,心肌坏死标志物,心功能指标,外周血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完全回落高于术后2 h(P<0.05);术后心肌再灌注评价指标CTFC和WMSI,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CK和CK-MB,外周血NT-proBNP、hs-CRP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PoC能有效改善STMEI患者PCI介入后IRI,能降低心肌酶和NT-proBNP、hs-CRP和ET-1水平,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营养和炎症相关指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陈峭明 林忠秋 +3 位作者 李嘉乐 黄玉梅 甘嘉亮 唐双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5例IE患者的...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E患者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CONUT评分、NLR、LMR的预测能力。结果根据患者的出院状态,78例(38%)的患者被评估为预后不良。LMR在预后不良组中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心房颤动、脑出血、葡萄球菌属感染以及较高水平的平均血小板体积、B型利钠肽原、NLR、CONUT评分与IE不良临床结局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NUT评分、心房颤动、B型利钠肽原是IE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入院时的CONUT评分联合NLR、CONUT评分、NLR、LMR预测IE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318、4.5、5.715、1.982,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684、0.661、0.591,敏感度分别为0.718、0.654、0.679、0.622,特异度分别为0.614、0.638、0.685、0.590。结论相较于NLR和LMR,CONUT评分是预测IE患者临床结局的一个较敏感指标,CONUT评分联合NLR可提高预测效能,为IE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结局 控制营养状态评分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下载PDF
心脏CT血管造影诊断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5
作者 陈谦 谢光辉 +5 位作者 徐辉 李林 赵晓静 王薇 殷信道 陈国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14,共2页
患者女,72岁,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后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5个月,外院曾因疑诊尿路感染而予莫西沙星,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反复;8年前确诊“M4型白血... 患者女,72岁,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后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5个月,外院曾因疑诊尿路感染而予莫西沙星,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反复;8年前确诊“M4型白血病”而接受规范化学治疗,近5年病情稳定。查体:体温38.5℃,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比例91.10%,超敏C反应蛋白6.21 mg/L,红细胞计数3.66×1012/L,血红蛋白108 g/L。血培养示缓症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心血管造影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对七氟醚后处理低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6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3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乐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0-1457,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在七氟醚(SEV)后处理的低氧/复氧(H/R)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借助GEO数据库筛选在MIRI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H/R处理心肌细胞以构建MIRI细胞模型。干预经SEV...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在七氟醚(SEV)后处理的低氧/复氧(H/R)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借助GEO数据库筛选在MIRI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H/R处理心肌细胞以构建MIRI细胞模型。干预经SEV后处理的MIRI细胞模型中miR-29b-3p和IGF1的表达,随后通过MTT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变化。结果与Normal组比较,miR-29b-3p在MIRI大鼠血浆外泌体中表达增强(P<0.05),miR-29b-3p和IGF1的靶向结合关系被证实(P<0.05)。SEV后处理后,H/R刺激的心肌细胞中miR-29b-3p的表达降低,而IGF1的表达升高(均P<0.05)。血浆外泌体中miR-29b-3p过表达可明显抑制SEV后处理的H/R细胞存活率,加重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敲减miR-29b-3p则相反(均P<0.05)。挽救实验数据表明,过表达IGF1可部分逆转过表达miR-29b-3p对SEV后处理的H/R细胞损伤的影响(均P<0.05)。结论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促进SEV后处理的H/R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外泌体 miR-29b-3p IGF1 七氟醚 心肌细胞损伤
下载PDF
浅谈2023版Duke-国际心血管感染病学会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的更新
7
作者 王新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48,共3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发热待查病例中常见的病因之一,对此临床感染病科的医师并不陌生。IE的表现形式多样性导致了诊断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发生误诊和漏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临床医师和研究者一直在尝试定义和...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发热待查病例中常见的病因之一,对此临床感染病科的医师并不陌生。IE的表现形式多样性导致了诊断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发生误诊和漏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临床医师和研究者一直在尝试定义和重新定义IE的诊断框架。1981年,Von Reyn等[1]整合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基础医学状况、体格检查发现以及微生物学数据,试图开发一个严格的临床定义。通过手术或尸检标本的组织学或微生物学证据来定义“确切”病例,“可能”和“疑似”病例是根据血培养结果以及包括发热、易感心脏疾病、新出现的返流杂音和血管现象存在等历史和体格检查发现来定义的,“拒绝”病例则包括在尸检上排除了IE或者有明显的其他诊断。这些定义为诊断IE提供了实用的路径,并在1980年代被广泛用来定义IE和标准化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结果 诊断标准 感染病学 临床医师 人口统计学 基础医学 发热待查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周洁 朱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0-123,127,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心血管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预后差,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也可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IE仍与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有关,尽管治疗方法有所改进。所以及早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心血管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预后差,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也可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IE仍与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有关,尽管治疗方法有所改进。所以及早诊断IE,对IE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非常关键。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易获得、低成本和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IE诊疗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IE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和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超声心动图 诊断 治疗 应用
下载PDF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毕鹏 徐劲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365-4368,共4页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利奈唑胺治疗,对照组实施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临床状况、治疗效果、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临床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活动总有效率高于及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患治疗活动中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较于万古霉素而言,利奈唑胺在整体疗效及细菌清除效果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且用药后相关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下载PDF
1例布鲁氏菌心内膜炎病例报道
10
作者 赵树兰 桂龙升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19-120,共2页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羊和狗。人类通常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或吸入空气中病原体而感染。与动物打交道和接触血液、胎盘、胎儿...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羊和狗。人类通常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或吸入空气中病原体而感染。与动物打交道和接触血液、胎盘、胎儿和子宫分泌物的农民、屠夫、兽医和实验室人员面临更高感染风险^([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心内膜炎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二尖瓣腱索断裂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莫雷同 彭开毅 吴育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977-1978,共2页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本病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目前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急性IE基本病理变化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本病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目前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急性IE基本病理变化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和病原体沉着而形成的赘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腱索断裂 心脏彩超 手术
下载PDF
Loeffler心内膜炎伴血栓形成1例
12
作者 李欣 王治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8-460,共3页
Loeffler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累及心脏的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咳嗽、皮疹、进行性心衰、贫血、动脉栓塞、外周血及骨髓象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 Loeffler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累及心脏的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咳嗽、皮疹、进行性心衰、贫血、动脉栓塞、外周血及骨髓象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本文将报道Loeffler心内膜炎引起心室血栓形成1例,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Loeffler心内膜炎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宏基因组测序诊断沃林斯基分枝杆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凤仪 刘志煜 +3 位作者 吕炎 郑颖颖 唐俊楠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1,共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发生在心脏内膜表面的感染性疾病,30 d内病死率约为20%[1],1 a可达37.1%[2]。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常伴随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脓毒血症、赘生物血栓形成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脑、...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发生在心脏内膜表面的感染性疾病,30 d内病死率约为20%[1],1 a可达37.1%[2]。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常伴随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脓毒血症、赘生物血栓形成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脑、脾等器官血管栓塞,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有效治疗至关重要。血培养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对苛养菌和罕见致病菌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宏基因组测序 沃林斯基分枝杆菌
下载PDF
沃氏葡萄球菌致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例
14
作者 丁雨涵 杨江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ne endocarditis,IE)的病因、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从而加强临床医师的诊疗能力,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次住院的沃氏葡萄球菌致人工瓣膜... 目的探讨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ne endocarditis,IE)的病因、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从而加强临床医师的诊疗能力,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次住院的沃氏葡萄球菌致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血培养结果多次示沃氏葡萄球菌,反复查心脏彩超,发现人工主动脉瓣毛糙伴反流且呈动态加重,最终确诊为IE,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5月内患者未出现病情反复。结论沃氏葡萄球菌致IE的病例鲜少,IE起始发病时可能较隐匿,易延迟诊断、耽误治疗,诊断时应保持高度怀疑,同时需延长PVE治疗疗程,以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氏葡萄球菌 IE PVE 诊疗
下载PDF
21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感染及其优势菌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郭昕卉 陈亮 +1 位作者 张艳玲 郭强 《甘肃医药》 2023年第10期900-902,共3页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分布,确定优势菌株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协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历...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分布,确定优势菌株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协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汇集每份资料的血培养结果,确定优势菌,对优势菌的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21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分离出233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占比高于革兰氏阴性菌株、真菌,革兰氏阴性菌株高于真菌。革兰阳性菌在所有病原菌中占比高达66.95%,构成优势菌株,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构成优势菌株;大肠埃希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形成优势菌株,而鲍氏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形成相对优势菌株。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92.41%,87.50%),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耐药率低,对利奈唑胺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也高(68.75%、54.17%)。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哌拉西林耐药率高(96.43%、78.57%、71.43%、57.14%和94.12%、82.35%、70.59%、52.94%),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低,对亚胺培南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呈现耐药性,但耐药率低。结论:根据病原菌感染分布,掌握优势菌株耐药动态,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 优势菌 抗菌药物耐药性
下载PDF
14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马序竹 李湘燕 郑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10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5年1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全组...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10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5年1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全组患者以男性为主(2.3∶1),平均年龄46.6岁。最为常见的合并心脏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22.9%),其次为退行性心瓣膜病(18.8%);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比例仅为10.4%。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91.7%),其次为心脏杂音(90.3%)和贫血(76.4%)。最常见受累的心脏瓣膜为二尖瓣(40.3%)及主动脉瓣(39.6%)。右心瓣膜受累的IE患者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87例血培养阳性的IE患者中,草绿色链球菌占55.2%,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分离出的链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G的敏感率为94.1%;葡萄球菌属细菌占24.1%,其中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细菌比例38.1%。结论 IE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比例已经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我国IE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心脏病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草绿色链球菌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何东权 陈知行 +5 位作者 张尔永 肖锡俊 董力 杨建 安琪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导致栓塞发生的规律及其危险因素,以利于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IE病例,按改良的Duke标准纳入研究对象381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导致栓塞发生的规律及其危险因素,以利于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IE病例,按改良的Duke标准纳入研究对象381例。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时间、部位以及与赘生物部位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是否发生栓塞将IE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未栓塞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IE栓塞发生率为15.5%(59/381),栓塞最常见的部位是脑动脉和脾动脉,分别占45.8%(27/59)和18.6%(11/59);栓塞发生于入院前后2周的比率高达71.2%(42/59);内科治疗中栓塞发生率为9.2%(16/174),明显高于手术后栓塞发生率1.8%(3/167,P<0.05);入院前栓塞发生率67.8%(40/59),入院后内外科治疗中栓塞发生率32.2%(19/59)。大赘生物(≥10mm)、赘生物培养阳性和高热等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P<0.05,0.01)。结论栓塞易发生于感染活跃期。大赘生物(≥10mm)、赘生物培养阳性和高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栓塞 心脏瓣膜
下载PDF
壮药扶芳藤对缺氧/复氧后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R-2、VEGF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成林 常拓 +4 位作者 卢健棋 潘朝锌 王庆高 陈博灵 江会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壮药扶芳藤对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H/R)后VEGFR-2、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HUMCE随机分为正常组(N)和造模组:扶芳藤组(F)、卡托普利低浓度组(Cap1组)、卡托普利中浓度组(Cap2组)、卡托普利高浓度组(Cap3组)... 目的:研究壮药扶芳藤对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H/R)后VEGFR-2、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HUMCE随机分为正常组(N)和造模组:扶芳藤组(F)、卡托普利低浓度组(Cap1组)、卡托普利中浓度组(Cap2组)、卡托普利高浓度组(Cap3组)、模型对照组(H/R)。对造模组进行H/R损伤后,添加相应的含药血清干预培养24 h,正常组不做缺氧/复氧处理。采用MTT比色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值及酶联反应吸附法(ELISA)检测其内VEGFR-2、VEGF含量,研究扶芳藤对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CE)缺氧/复氧后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模型对照组较正常组VEGFR-2、VEGF水平明显增高。F组较正常组、Cap低浓度组、Cap中浓度组VEGFR-2、VEGF水平高。F组较模型对照组、CAP高浓度组VEGFR-2、VEGF水平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药扶芳藤能提高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R-2、VEGF水平并相对下调缺氧/复氧后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2、VEGF水平,从而对缺氧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扶芳藤 缺氧/复氧 人心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卡托普利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2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丽丽 衣为民 +1 位作者 阙绪光 龙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析 心血管介入治疗 早期诊断 微生物感染 病损特征 临床表现 治疗不当 病例资料 高治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