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孔颖 刘红丽 +3 位作者 郭凌翔 孙惠 刘雪花 祝欣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动态肺顺序性(Cdyn)、静态肺顺应性(Cst)]、临床指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T1时2组OI值、RI值、Cdyn水平及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OI值、Cdyn水平及C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高流量氧疗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LU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可明显改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联合 多学科 呼吸管理小组 A型主动脉夹层 肺功能
下载PDF
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疗效差异
2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l...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60岁纳入中青年组(75例),≥60岁纳入老年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死亡率。结果:中青年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卒中、急性肾损伤及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术后30 d死亡率(9.33%)低于老年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老年患者,恢复更快、术后肺部感染率更低,可作为中青年患者的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 疗效 差异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3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氧合指数低于200 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62例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入院心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ATAAD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是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临床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合型形态学特征联合流体力学对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
4
作者 徐健 陈凯 +3 位作者 王相权 肖华伟 王铃 吴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复合型几何形态学特征对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的影响,并进行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3年8月行CTA检查的AAA未破裂患者25例(完整组)和同期检查进行性别和年龄1∶1配比的AAA破裂患者25例(破裂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复合型几何形态学特征对腹主动脉瘤(AAA)破裂风险的影响,并进行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3年8月行CTA检查的AAA未破裂患者25例(完整组)和同期检查进行性别和年龄1∶1配比的AAA破裂患者25例(破裂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AAA的形态学特征,筛选AAA破裂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流体力学分析。结果破裂组和完整组的瘤体最大直径(D_(max))、瘤颈直径(D_(neck))、瘤体最大直径/健康主动脉直径(D_(max)/DAO)、瘤体最大直径/瘤颈直径(D_(max)/D_(neck))、标准化动脉瘤范围(L_(nor))分别为(5.92±1.50)cm和(3.67±0.68)cm、(2.38±0.50)cm和(2.06±0.03)cm、(2.54±0.67)和(1.56±0.34)、(2.53±0.62)和(1.81±0.38)、(22.73±11.08)和(10.78±4.59);破裂组的形态学指标量值均高于完整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47、2.563、6.567、4.952、4.982,P均<0.05)。其中D_(max)和D_(max)/DAO是AAA破裂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1.824、4.039,95%CI分别为1.459~6.251和3.261~9.155,P<0.05)。包含复合型形态学特征的多变量新模型对破裂风险分类的准确性高于仅包含D_(max)的常规模型(94%比88%)。破裂组和完整组AAA分别表现为Ⅲ型和Ⅱ型血流模式,并且破裂组AAA的低壁剪切力面积大于完整动脉瘤(73.9 cm^(2)比67.8 cm^(2))。结论结合形态学特征D_(max)、D_(max)/DAO和流体力学的血流模式和低壁剪切力面积有助于评估AAA的破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术 腹主动脉瘤 壁剪切力
下载PDF
肺复张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阳春 李奇威 +3 位作者 温建麟 陆海素 莫丽勤 曾晓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22-27,共6页
目的 探讨肺复张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肺复张组(n=36)及常规治... 目的 探讨肺复张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肺复张组(n=36)及常规治疗组(n=20)。常规治疗组患者在肺保护性通气基础上行常规机械通气,肺复张组患者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12h、24h,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静态顺应性(C_(stat))及肺动态顺应性(C_(dyn))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O_(2)(A-a)]、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气道峰压(P_(peak))及气道平台压(P_(plat))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肺复张组患者的PaO_(2)、OI、C_(stat)及C_(dyn)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O_(2)(A-a)、RI、P_(peak)及P_(plat)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肺复张组患者肺复张过程中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所下降(P<0.05),中心静脉压有所升高(P<0.05),肺复张结束后均恢复至基线水平。治疗后1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PEEP递增法肺复张可改善ATA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及肺顺应性,但对血流动力学存在一过性影响,治疗时应进行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肺复张 呼气末正压通气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珍 赵贝贝 底瑞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总结俯卧位通气改善主动脉夹层(AD)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3—2023-02行AD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治... 目的总结俯卧位通气改善主动脉夹层(AD)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3—2023-02行AD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的PaO_(2)、SpO_(2)、氧合指数(OI)氧合指标,以及HR、MAP血流动力学指标。统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结果治疗12 h后,2组患者的PaO_(2)、SpO_(2)、O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俯卧位组高于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组患者的HR较治疗前升高,MAP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均短于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提升AD术后患者的氧合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并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主动脉外科未来发展新航向
7
作者 朱俊明 陈苏伟 董文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各类常见主动脉疾病的救治,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围术期综合管理策略,极大提升患者短长期预后。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要求下,如何攻克各类复杂主动脉疾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精准化的医疗...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各类常见主动脉疾病的救治,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围术期综合管理策略,极大提升患者短长期预后。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要求下,如何攻克各类复杂主动脉疾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精准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医疗工作者的时代使命。随着基础医学、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发展模式将把主动脉外科带往全新的高度,达到服务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外科 科技创新 预后
下载PDF
铁死亡的发生与调控机制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拓 李盈 +3 位作者 李成 张春艳 王聪霞 张岩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76,80,共7页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已被证实与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铁死亡的典型特征包括细胞内氧化还原活性铁增加、脂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障碍。铁死亡可导致内皮...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已被证实与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铁死亡的典型特征包括细胞内氧化还原活性铁增加、脂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障碍。铁死亡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调控巨噬细胞死亡与表型极化,参与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斑块易损性增加。探究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将为冠心病疾病防治与预后改善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药物研发靶点。本文将就铁死亡的发生与调控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铁死亡 内皮功能障碍 巨噬细胞极化 表型转换
原文传递
NLRP3/Caspase-1/IL-1β炎症小体通路在小鼠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
9
作者 向军 何玲 +3 位作者 许宏志 梁维维 彭泰峦 魏蜀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5-714,共10页
目的探讨NLRP3/Caspase-1/IL-1β炎症小体通路在小鼠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0~13 g)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10,无干预)、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组[n=20,饮水中加入1 ... 目的探讨NLRP3/Caspase-1/IL-1β炎症小体通路在小鼠主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0~13 g)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10,无干预)、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组[n=20,饮水中加入1 g/(kg·d)BAPN]、BAPN+MCC950组[n=20,饮水中加入1 g/(kg·d)BAPN、腹腔注射NLRP3抑制剂MCC95020 mg/(kg·d)]。记录各组小鼠饮水量、体质量、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夹层相关病死率。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炎症浸润;弹力纤维(elastic Van Gieson,EVG)染色观察主动脉壁弹力纤维断裂。采用免疫荧光检测NLRP3、IL-1β、α-SMA、OPN的平均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ASC、IL-1β、α-SMA、OPN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无主动脉夹层发生及死亡,BAPN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为80%,夹层相关病死率为35%,且主动脉血管壁弹力纤维断裂、明显炎症浸润。与对照组比较,BAPN组中NLRP3、Caspase-1、ASC、IL-1β蛋白表达增加,收缩型蛋白α-SMA减少而合成型蛋白OPN增加(P<0.05)。而给予NLRP3特异性抑制剂MCC950后,主动脉夹层发生率下降(80%vs 35%,P=0.004),夹层相关病死率下降(35%vs 15%,P=0.144),血管壁弹力纤维断裂、炎症浸润减少;与BAPN组比较,BAPN+MCC950组NLRP3、Caspase-1、ASC、IL-1β蛋白表达降低,收缩型蛋白α-SMA表达增加而合成型蛋白OPN表达降低(P<0.05)。结论小鼠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NLRP3/Caspase-1/IL-1β炎症小体通路活化有关,而NLRP3抑制剂MCC950能减少主动脉夹层发生,具有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炎症 NLRP3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LncRNA p21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对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10
作者 陈啸 王晋军 +3 位作者 张林林 郭莲莲 张中旺 张娟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p21(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p21)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Hippo-Yes-associated protein, Hippo-YAP)信号通路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形成的影响。方法 C57BL/6 ApoE-/-通过皮下...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p21(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p21)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Hippo-Yes-associated protein, Hippo-YAP)信号通路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形成的影响。方法 C57BL/6 ApoE-/-通过皮下植入渗透性微泵构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小鼠AAA模型。将C57BL/6 ApoE-/-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LncRNA p21阴性对照组(sh-NC)、LncRNA p21敲低组(sh-LncRNA p21)。HE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VVG)观察血管形态变化;qRT-PCR检测LncRNA p2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TIMP-1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yclinD1及Hippo-YAP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小鼠血管弹力纤维断裂紊乱,出现明显损伤,且LncRNA p21、MMP-2、MMP-9、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0.01),TIMP-1、cyclinD1和YAP、TAZ表达均降低(P<0.01)。与model组相比,sh-LncRNA p21组小鼠血管弹力纤维断裂及损伤程度减轻,LncRNA p21、MMP-2、MMP-9、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1),TIMP-1、cyclinD1和YAP、TAZ表达均增加(P<0.01)。结论 LncRNA p21能够促进小鼠AAA形成,其机制与调控Hippo-YAP信号、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长链非编码RNA p21 Hippo-Yes相关蛋白通路 凋亡 增殖 小鼠
下载PDF
消皮素B在人主动脉夹层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焦亡、炎症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沈小艳 谢孝平 +1 位作者 李博文 王志维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人主动脉夹层组织消皮素B(GSDMB)表达变化,并探讨GSDMB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焦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组织、器官捐献者的主动脉组织(正常对照组织)各8例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 目的观察人主动脉夹层组织消皮素B(GSDMB)表达变化,并探讨GSDMB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焦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组织、器官捐献者的主动脉组织(正常对照组织)各8例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SDMB蛋白表达。将对数生长期的HASMCs分为NC-siRNA组(转染NC-siRNA)、脂多糖(LPS)组(LPS作用)、GSDMB-siRNA组(转染GSDMB-siRNA)、GSDMB-siRNA+LPS组(LPS作用后转染GSDMB-siRNA),另将HASMCs分为空载质粒组(转染空载质粒)、LPS作用组(LPS作用)、GSDMB过表达组(转染GSDMB过表达质粒)、GSDMB过表达+LPS组(LPS作用后转染GSDMB过表达质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GSDMB、半胱氨酸蛋白酶4(Caspase-4)、消皮素D(GSDMD)、N-消皮素D(N-GSDM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主动脉夹层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织GSDMB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8±0.16、0.62±0.15,二者比较P<0.05。与NC-siRNA组比较,LPS组GSDMB、Caspase-4、GSDMD、N-GSDMD、MMP-9、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细胞焦亡率及细胞上清液IL-18、IL-1β水平均升高,GSDMB-siRNA组仅GSDMB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LPS组比较,GSDMB-siRNA+LPS组GSDMB、Caspase-4、GSDMD、N-GSDMD、MMP-9、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细胞焦亡率及细胞上清液IL-18、IL-1β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空载质粒组比较,LPS作用组GSDMB、Caspase-4、GSDMD、N-GSDMD、MMP-9、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细胞焦亡率及细胞上清液IL-18、IL-1β水平均升高(P均<0.05),GSDMB过表达组仅GSDMB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LPS作用组比较,GSDMB过表达+LPS组GSDMB、Caspase-4、GSDMD、N-GSDMD、MMP-9、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和细胞焦亡率及细胞上清液IL-18、IL-1β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人主动脉夹层组织GSDMB表达升高;GSDMB不会影响正常HASMCs的焦亡和炎症反应,但会通过Caspase-4介导的非经典途径正向调控LPS诱导的HASMCs焦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皮素B 主动脉夹层 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焦亡 炎症反应 半胱氨酸蛋白酶4
下载PDF
IMB护理模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耿小想 王玉伟 +1 位作者 李慧 李银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69-573,共5页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MB)护理模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MB)护理模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IMB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负面情绪、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4周观察组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优(P<0.05)。护理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4周两组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疼痛缓解较对照组更优(P<0.05)。护理6周,观察组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IMB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减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焦虑,平衡血压,还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护理模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 负性情绪 疼痛 生活质量自评量表
下载PDF
达格列净在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应用的近期疗效观察
13
作者 范燕宾 陈丰毅 +1 位作者 赵育洁 孙运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在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9月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4例行TAVR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AVR术后治疗方法将...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在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9月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4例行TAVR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AVR术后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行TAVR治疗;对照组患者TAVR术后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心脏重构、利尿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TAVR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治疗,每日10 mg,晨服,用药6个月。分别于术前、TAVR术后3 d、TAVR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跨瓣峰压差(AVPG)、主动脉瓣跨瓣峰流速(AVPV);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直接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血清中脂蛋白a[Lp(a)]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 AVPG、AVPV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3 d,LVESD、LVEDD、AVPG、AVPV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3 d(P<0.05)。术前、术后3 d,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AVPG、AV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VPG、AV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LDL-C、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BMI、LDL-C、L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BMI、LDL-C、L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IL-6、TNF-α及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IL-6、TNF-α及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IL-6、TNF-α及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有效改善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术后的心脏结构重构,调节脂代谢,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达格列净 炎症反应 糖尿病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5年继发主动脉食管瘘1例
14
作者 刘冰 陈梦宇 范丽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病例男,64岁,因“发热半月,发现胸主动脉支架内漏8天”入院。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于外院行抗感染、对症治疗。8天前行胸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现支架内漏,患者近5日无再发热不适。既往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 病例男,64岁,因“发热半月,发现胸主动脉支架内漏8天”入院。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于外院行抗感染、对症治疗。8天前行胸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现支架内漏,患者近5日无再发热不适。既往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180/100mmHg(1 mmHg~0.133kPa),血压控制不佳;5年前因主动脉夹层于外院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支架 食管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
15
作者 王春亭 王辰 +3 位作者 周轶胄 邱实 庞昕焱 孙金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90例,体外循环术后依据AKI诊断及CRRT指征将其分为AKI行CRRT 77例(CRRT组)、无AKI未行CRRT 613例(非CRRT组)。收...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90例,体外循环术后依据AKI诊断及CRRT指征将其分为AKI行CRRT 77例(CRRT组)、无AKI未行CRRT 613例(非CRRT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前血胱抑素C升高比例、血肌红蛋白升高比例、血肌酐水平及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胱抑素C升高(OR=2.213,95%CI:1.006~4.868)、红细胞输注量大(OR=2.161,95%CI:1.705~2.738)、体外循环时间长(OR=1.221,95%CI:1.150~1.295)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胱抑素C水平升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多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易发生AKI,需行CR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发展及现状
16
作者 王琴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危重症,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极高。该疾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手术死亡率高。AD有多种分型,Stanford分型是临床最常用的分型之一,以Stanford A型AD最常见...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危重症,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极高。该疾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手术死亡率高。AD有多种分型,Stanford分型是临床最常用的分型之一,以Stanford A型AD最常见且最凶险。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AD的诊治水平已经显著提升,本文就Stanford A型AD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分型 流行病学 开放手术 血管腔内修复 杂交手术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新发脑梗塞的预后及解剖学特征
17
作者 张琼 景驰 肖红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患者47例,排除介入取栓的5例患者,以90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进行统计,分析脑梗塞的解剖学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42例患者,死亡组13例(31%),生存组29例(69%)。死亡组的NIHSS评分(35比8,P=0.001)及双侧大脑半球受累率(69.2%比31.0%,P=0.021)明显高于生存组。累及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为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额叶脑梗塞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额叶脑梗塞的患者共17例,其中9例死亡,8例存活;与生存组相比,额叶脑梗塞的死亡组的病灶分别累及双侧额叶(55.6%比0,P=0.029)和联合基底节(33.3%比0,P=0.02)、半卵圆中心(50.0%比6.3%,P=0.008)、枕部(50.0%比11.5%,P=0.03)。确诊脑梗塞至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7 d,下四分位数为19 d。随访期间总死亡率为33.3%,90 d时累计死亡率为31.0%。结论NIHSS评分>16分,病变累及双侧额叶,或额叶合并基底节、半卵圆中心、枕叶时,死亡风险高。脑梗塞后7 d为死亡高危期,19 d基本度过危险期,出院后远期生存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手术 脑梗塞 解剖学特征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主动脉夹层发病中的作用
18
作者 阿依提拉·艾则孜 刘潇遥 +1 位作者 张丹 马翔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主动脉夹层为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非编码RNA,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为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介绍非编码RNA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 主动脉夹层为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非编码RNA,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为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介绍非编码RNA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非编码RN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环泊酚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丁刘欣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41,共5页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07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环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2组...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07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环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组术前(T0)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麻醉方案下,观察组诱导后5 min(T1)、诱导后10 min(T2)的H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T3)的HR、MAP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T4)的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RASS)、镇静补救例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0时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后的简易状态精神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泊酚能有效维持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围术期体征稳定,其麻醉、镇静效果与丙泊酚相当,但可更好的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全身麻醉 环泊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