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1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王锡峥 杨毅 +3 位作者 齐弘炜 赵建刚 陈楠 袁彪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8期1096-1099,1105,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这2种治疗方法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这2种治疗方法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CTO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3)和B组(n=43)。A组给予CABG治疗,B组实施PCI治疗。比较2组术后完全血运重建情况[搏动指数(PI)、血管血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1 d与术后7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血管血流量、住院费用均高于B组,住院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高于术前1 d, LVEDD、LVESD均小于术前1 d, 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LVEDD、LVESD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和PCI在治疗CTO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较为一致,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CABG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方面更具优势,而PCI则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并减轻经济负担,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基于CCTA评估钙化斑块和冠周脂肪与CT-FFR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冉 李飞 +2 位作者 米玉霞 耿云平 尤国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获取钙化斑块和冠周脂肪指标,分析其与CT-FF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8例行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以CT-FFR是否<0.8为标准,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和非缺血组(CT-FFR≥0.8),定...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获取钙化斑块和冠周脂肪指标,分析其与CT-FF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8例行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以CT-FFR是否<0.8为标准,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和非缺血组(CT-FFR≥0.8),定量获取钙化斑块及冠周脂肪等8个指标。对两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性分布的3组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符合非正态分布的5组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最后对8个指标采用Pearson系数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钙化积分、最狭窄程度、FAI、FPI和FV共5个相关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CT-FFR呈负相关。结论 钙化斑块、冠周脂肪可以作为CT-FFR进展的标志因子;基于CCTA图像一站式获取冠状动脉形态学和功能学特征,能够为冠心病的及早确诊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钙化斑块 冠周脂肪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预后分析
4
作者 胡学俊 刘冰 +5 位作者 伍超 史忠良 唐龙 王贤平 陆智勇 胡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130例原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CB组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组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5年预后情况...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130例原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CB组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组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5年预后情况,主要终点是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靶血管重建术(TVR)和大出血。结果 两组患者5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CB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更高(P<0.05)。结论 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MACE低于DES植入,5年无事件生存率更高。DCB可作为原位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原位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清PDGFRβ和ICAM-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磊 栾绍华 +1 位作者 刘伟 杨永忠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39-342,347,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PCI的16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PCI的16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90例和预后不良组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病人PCI术后血清中PDGFRβ、ICAM-1水平进行检测;Spearman法分析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清PDGFRβ和ICAM-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DGFRβ、ICAM-1水平对PCI术后冠心病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清PDGFRβ、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清PDGFRβ、ICAM-1水平与预后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80,0.61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PDGFRβ水平高、ICAM-1水平高是PCI术后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2级是PCI术后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1);血清PDGFRβ、ICAM-1联合预测PCI术后冠心病病人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均优于其各自单独预测(P<0.01和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清PDGFRβ、ICAM-1水平升高与病人预后有关,可较好地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预后
下载PDF
应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及静息全周期比值指导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6
作者 吕峰峰 赵磊 +2 位作者 吕元杰 张亚男 滕震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及静息全周期比值(RFR)指导的急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及静息全周期比值(RFR)指导的急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冠脉狭窄程度50%~90%。根据FFR与RFR分为低FFR低RFR组(FFR≤0.80,RFR≤0.89),行冠脉介入治疗;高FFR低RFR组(FFR>0.80,RFR>0.89),延迟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低FFR高RFR组(FFR<0.80,RFR>0.89),延迟进行冠脉介入治疗;高FFR高RFR组(FFR>0.80,RFR<0.89),延迟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比较4组患者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及总3支血管的RFR与FFR值,分析4组患者不同血管RFR与FFR分布情况,比较4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LAD、LCX、RCA及总3支血管的RFR值均高于FFR值(均P<0.05)。FFR、RFR在总血管的总一致率为81.95%,不一致率为18.05%;在LAD的总一致率为77.24%,不一致率为22.76%;在LCX的总一致率为96.77%,不一致率为3.23%;在RCA的总一致率为84.31%,不一致率为15.69%;在非LAD的总一致率为89.02%,不一致率为10.98%。4组患者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R与RFR的一致性较高,采用FFR与RFR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有效降低支架置入的频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静息全周期比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CT血流储备分数评估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
7
作者 凡子榕 刘庆爽 +5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王浩 潘双 杨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使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CTFFR测量软件,分别基于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脉CTA数据测量冠脉狭窄病变处的CTFFR(分别称为dCTFFR和sCTFFR),并计算其近端与远端CTFFR的差值(ΔdCTFFR和ΔsCTF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CTFFR和sCTFFR与FFR的关系。以同期测得的FFR ICA≤0.80作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估dCTFFR、sCTFFR、ΔdCTFFR和ΔsCTFFR对狭窄血管所致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结果:55例患者共68支冠状动脉血管ICA诊断有狭窄病变(其中11例患者为多支血管狭窄),其中44支血管狭窄处FFR≤0.80、24支FFR>0.80。①dCTFFR与FFR的相关性良好(r=0.656,P<0.001),sCTFFR与FFR呈中度相关(r=0.457,P<0.001)。②在血管水平,以FFR≤0.80作为参考标准,dCTFFR的诊断效能优于sCTFFR(AUC分别为0.813和0.700,P=0.025),且ΔdCTFFR的诊断效能也优于ΔsCTFFR(AUC分别为0.833和0.742,P=0.027)。③在24支非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80)中,ΔdCTFFR和ΔsCTFFR假阳性诊断率(均为25.00%)均小于dCTFFR(54.17%)和sCTFFR(45.83%);在12支“灰区”狭窄病变(0.75≤FFR≤0.80)中,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占16.67%和占25.00%)均小于sCTFFR(50.00%)和ΔsCTFFR(66.67%);对于32处严重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75),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为3.13%和12.50%,小于sCTFFR(15.63%)和ΔsCTFFR(21.8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CTFFR测量技术获得的dCTFFR与侵入性FFR的相关性高于sCTFFR。与sCTFFR或ΔsCTFFR相比,dCTFFR和ΔdCTFFR的诊断效能更高,在评估血管狭窄所致心肌缺血时应作为首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赵树媛 王爽 +2 位作者 侯鹏 纪俊雨 赵宇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VUS)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96例,入院后先行256排CT检查,在一个月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 目的 研究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VUS)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96例,入院后先行256排CT检查,在一个月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分析IVUS与CT对斑块面积/管腔重构指数/偏心指数的相关性,IVUS与CT对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共评估1144个节段,324个狭窄, IVUS显示无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4例、108例、148例、44例,CT成像分别显示4例、112例、 152例、56例。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判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示的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26)。两种检查方式的平均斑块面积、血管重构指数与斑块偏心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在324个病灶斑块中显示112个软斑块、124个纤维斑块、88个钙化斑块,单心跳心脏CT显示116个软斑块、140个纤维斑块、68个钙化斑块。两种检查方式在辨别冠脉斑块成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的斑块成分呈正相关(r=0.712)。结论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对冠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反映病变血管内部情况,IVUS与斑块偏心、对血管重构及冠脉斑块性质的诊断结果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 血管内超声 冠脉狭窄 斑块性质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LASSO回归的塔城地区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9
作者 徐以康 刘蕾 +4 位作者 刘丽敏 马晶茹 王嘉钰 马军 甄紫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3,149,共6页
目的 分析新疆塔城地区人群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语言软件将所有患者的临床... 目的 分析新疆塔城地区人群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语言软件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LASSO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初筛。按7∶3的比例将629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440例)和验证组(189例)。训练组数据用于模型构建,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因变量,将LASSO回归筛选出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建模。验证组用于模型验证。基于logistic分析结果,用R语言软件构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测的可视化列线图。应用曲线下面积(AUC)、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临床效用和校准度。结果 年龄、非汉族、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史是发生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纳入风险预测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905 (95%CI:0.790~0.863)和0.864(95%CI:0.744~0.861),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度较高(训练组和验证组Brier得分分别为0.03和0.14),模型的预测性能好,DCA结果提示本模型具有临床净获益。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塔城地区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为筛查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提供简便易行、经济、易推广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列线图 预测模型 LASSO回归
下载PDF
无糖尿病病史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
10
作者 杨晨蝶 胡长青 +4 位作者 袁贺 TAY Guan Poh 阿布力克木·阿木提 张瑞岩 王晓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300,共9页
目的·探索无糖尿病病史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自2014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目的·探索无糖尿病病史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自2014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因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随访6个月。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体格检查(血压、体质量指数等)、生化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肌钙蛋白峰值等)、用药情况等资料。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作为反映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指标。根据随访期间测定的平均HOMA-IR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低水平组、中低水平组、中高水平组、高水平组。分别于基线和随访结束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胰岛素抵抗水平与STEMI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平均年龄(62.7±11.9)岁,男性占85.4%(18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6.4±1.8)个月。随访期间平均测定HOMA-IR(4.32±2.18)次,HOMA-IR中位数为2.41(1.58,3.98),高于正常人群水平。随着HOMA-IR水平的升高,心肌梗死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P=0.027)及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P=0.013)从整体上呈扩张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随访期间的平均HOMA-IR水平(log变换后)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变化值(r=0.20,P=0.003)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变化值(r=0.21,P=0.002)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吸烟史、肾功能、血脂等)、药物治疗情况及基线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肌钙蛋白峰值后,高水平HOMA-IR仍然是STEMI后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低水平HOMA-IR组相比,高水平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增加7.727 mL/m2(P<0.001)。结论·无糖尿病病史的STEMI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水平是心肌梗死后左室不良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心肌梗死 左室扩张 重构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通过Crim1途径对内皮细胞炎症的影响
11
作者 刘雪辉 吴丽美 +4 位作者 刘达彬 陈旗军 况璐 刘华森 伍绍国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 calcium salt trihydrate,ATV)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对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初步研究Crim1影响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 calcium salt trihydrate,ATV)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对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初步研究Crim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析探讨ATV对HUVECs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此外,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Crim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内膜组织相比,Crim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显著上调(P<0.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rim1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存在共表达关系。实验结果显示ATV能显著下调Crim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并降低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此外,siRNA敲减Crim1可显著抑制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重组质粒pcDNA过表达Crim1可显著上调IL-6、NF-α和NF-κB的表达,分组干预实验结果显示ATV能减弱Crim1对炎症因子的诱导作用。结论ATV介导Crim1抑制内皮细胞炎症,从而为ATV用于非降脂功能提供了新的前景,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人工智能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12
作者 唐瑞遥 张树桐 +4 位作者 黄增发 刘妮 丁义 杜昕雨 王翔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评价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共存在197具移植物的CABG后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以人工评价结果(人工组)为标准,评估AI(AI组)判断移植... 目的 评价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共存在197具移植物的CABG后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以人工评价结果(人工组)为标准,评估AI(AI组)判断移植物及远端自体血管狭窄程度的效能;比较组间计算未受保护冠状动脉区域(UCT)的一致性,以及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耗时。结果 AI组判断移植物数量与人工组的一致性一般[组内相关系数(ICC)=0.743,P<0.05],其判断移植物最大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一般至优(Kappa为0.310~1.000,P均<0.05),判断移植物远端自体血管最大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一般至良好(Kappa为0.292~0.795,P均<0.05)。AI组计算UCT结果与人工组具有中等一致性(ICC=0.469,P<0.05)。AI组诊断U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AI组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耗时较人工组为短(P<0.05)。结论 AI用于自动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量化移植物狭窄程度效率较高,且与人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尚可,可作为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分流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的CT-FFR风险评估及预后评价
13
作者 冯月 魏榕辰 +5 位作者 张晓洁 李月戈 孙春晶 何亚清 程汉琪 武柏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从中连续性纳入ACAOS初诊患者,测算CT-FFR值并分析开口角度等解剖特征,根据CT-FFR值是否>0.80将患者分为正常值组和异常值组,并于此后的3年内对患者进行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追踪。将终点事件定义为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再入院。对于两组间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T-FFR值ACAOS患者再入院的累计危险概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对ACAOS患者再入院风险进行分析,评估CT-FFR及有意义解剖因素与ACAOS预后的关联。结果:最终共纳入ACAOS患者92例,占总筛查人数的0.39%。年龄为22~82岁,平均55.8±11.9岁,CT-FFR正常组63例和异常组29例(31.52%)。CT-FFR正常组和异常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1%、5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大动脉间走行等解剖特征使得病变血管的CT-FFR≤0.80的风险显著增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Cox比例回归模型在临床特征和解剖特征中仅筛选出CT-FFR≤0.80可预示较高的重点事件发生率,为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走行与大动脉间的ACAOS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ACAOS伴有CT-FFR值≤0.80是患者3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相应高危患者给予更积极的临床随诊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预后
下载PDF
OCT指导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周学敏 黄丽 +6 位作者 陈宣兰 胡晶 谢耀武 张学洪 尹秋林 郭琴云 黄秀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4年1月-2025年12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重度冠脉钙化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RA)组和试验(IVL)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4年1月-2025年12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重度冠脉钙化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RA)组和试验(IVL)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斑块修饰技术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治疗,试验组采用OCT指导下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IVL)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A组管腔面积、残余狭窄、最大钙化弧度、钙化长度比、最大钙化厚度显著高于IVL组,支架膨胀率小于I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L组植入成功率,残余狭窄<30%,靶病变处未出现明显夹层、穿孔、血栓,前向血流TIMI分级均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L组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靶血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发生次数均少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L在即刻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及OCT检测即刻管腔面积获得等方面均不劣于RA,且在手术成功率及钙化最严重处支架植入后膨胀率优于RA,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指导 冲击波碎石术 冠脉重度钙化 病变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傲 张兆志 +2 位作者 李博 李晓川 孟晓萍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9-13,共5页
近年来,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与评估价值逐渐受到关注,该技术能避免高角度依赖、高检查者经验依赖,做到定量、全面地观察心肌运动,评价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提高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 近年来,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与评估价值逐渐受到关注,该技术能避免高角度依赖、高检查者经验依赖,做到定量、全面地观察心肌运动,评价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提高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本文就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应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6
作者 刘恒道 张豫彬 +6 位作者 刘婷 辜和平 邢军辉 赵俊伟 宋瑞捧 赵妍妍 陶海龙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新发CTO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新发CTO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ES)(52例)治疗组和DCB(48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冠脉造影数据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指标。结果DCB组和DES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分析表明,与DES组相比,DCB组患者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MLD)较小(P<0.001),直径狭窄(DS)程度较高(P<0.05)。随访期间,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LL)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即刻,DCB组有1例患者出现夹层,接受了支架补救性治疗;随访期间,DCB组7例(14.58%)患者发生再狭窄,DES组5例(9.62%)患者发生再狭窄,两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的选择对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ES相比,DCB治疗新发CTO病变具有相对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在晚期管腔丢失方面优于DES。因此,DCB可以作为新发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基于CCTA评估老年T2DM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17
作者 肖俊成 张汇斌 +4 位作者 谢玉海 高续 蒋哲 哈九大 刘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2期358-361,365,共5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太和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83例拟诊冠脉病变的T2DM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CTA、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太和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83例拟诊冠脉病变的T2DM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CTA、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血脂4项检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狭窄率<50%为轻度、50%≤狭窄率<75%为中度、狭窄率≥75%为重度,评估不同狭窄程度血管的管腔内衰减梯度(TAG)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AG诊断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效能;分析血脂水平与T2DM患者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及TAG的关系;对比不同方法诊断T2DM患者冠脉血管中重度狭窄的结果,并采用配对四表格卡方检验分析各诊断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本组83例T2DM患者,共249支主干血管,DSA检查结果显示:60支血管正常、39支血管轻度狭窄、80支血管中度狭窄、70支重度狭窄。轻度狭窄血管的TAG>中度狭窄血管>重度狭窄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G诊断冠脉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效能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脉狭窄程度与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TAG与TC、TG、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配对四表格卡方检验显示,CCTA目测直径法+TAG+血脂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最高,与DSA结果高度一致(P<0.05)。结论CCTA目测直径法联合TAG、血脂指标可有效诊断T2DM患者冠脉主干血管中重度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血脂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玲娅 张俊彦 +1 位作者 陈忠秀 贺勇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是指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冠状动脉管腔无显著狭窄,但冠状动脉末梢显影延迟的现象。CSF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及预后存在争议。现系统综述CSF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关... 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是指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冠状动脉管腔无显著狭窄,但冠状动脉末梢显影延迟的现象。CSF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及预后存在争议。现系统综述CSF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关联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深入理解CSF的病理生理学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诊断标准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CTA诊断双左前降支变异的患病率和影像特征
19
作者 吴启源 贾雷 +5 位作者 庞茂华 孔许强 许荣睿 覃兴长 周华 袁明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了解双左前降支变异的发病率,并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双左前降支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846例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的影像学报告,查询双左前降支的存在例数。本文回顾了本院双左前降支患者的CTA影像表... 目的了解双左前降支变异的发病率,并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双左前降支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846例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的影像学报告,查询双左前降支的存在例数。本文回顾了本院双左前降支患者的CTA影像表现,并对双左前降支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果在本研究人群中,0.14%的患者存在双左前降支,其中I型双左前降支变异是最常见的亚型(76.5%),短支前降支心肌桥比长支心肌桥多见(P<0.001),短支前降支主要发出室间隔支(P<0.001),长支前降支主要发出对角支(P<0.001),长前降支及短前降支在斑块形成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左前降支变异有多种亚型,I类型发病率最高。在所有双前降支变异中,短支前降支心肌桥明显多于长支前降支,绝大多数对角支来源长前降支,绝大多数室间隔支来源短前降支,两者在斑块形成无差别。随着冠状动脉CTA的广泛应用,掌握双左前降支影像表现特征很重要,能给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操作路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双前降支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