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4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MHR、NLR、血清25-羟维生素D_(3)关系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颜靖文 陆瑞峰 +3 位作者 刘康永 潘露茜 杜文婷 顾耘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肾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肾虚血瘀型CA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 目的:探讨肾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肾虚血瘀型CA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AS患者247例,根据辨证标准分为非肾虚组(70例),肾精亏虚组(97例),肾虚血瘀组(80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血清25-(OH)D_(3)、MHR、NLR,分析肾虚血瘀型CAS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肾虚组比较,肾精亏虚组、肾虚血瘀组MHR[(0.41±0.27)比(0.49±0.20)比(0.55±0.20)]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非肾虚组及肾精亏虚组比较,肾虚血瘀组NLR[(2.55±1.53)比(3.14±2.29)比(4.03±2.70)]显著升高(P均<0.01);与非肾虚组及肾精亏虚组比较,肾虚血瘀组血清25-(OH)D_(3)[(24.08±2.87)ng/ml比(17.77±1.94)ng/ml比(16.24±2.19)ng/ml]显著降低(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_(3)是肾虚血瘀型CAS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19,P=0.001),MH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6.064,P=0.015)。结论:血清25-(OH)D_(3)、MHR、NLR水平与肾虚血瘀型CAS密切联系,血清25-(OH)D_(3)、MHR可作为评估肾虚血瘀型CAS的辅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骨化二醇 肾虚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更年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武会敏 武园梅 +1 位作者 沈雪阳 葛朝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67-2571,共5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硬粥样化前期表现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升高与CA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硬粥样化前期表现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升高与CA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参加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并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更年期妇女30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群的一般资料,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参与者的颈动脉内膜特征。根据颈部超声结果结果将受试者分为CAS组和非CAS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RC与CAS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C是否为更年期妇女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CAS组(n=130)更年期妇女年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比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脉压水平高于非CAS组(n=177)(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与FPG、TC呈正相关(r_(s)=0.113、0.280,P<0.05);与LDL-C呈负相关(r_(s)=-0.1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RC水平(OR=1.539,95%CI=1.185~1.999,P=0.001)、高龄(OR=1.059,95%CI=1.003~1.117,P=0.038)、脑卒中和TIA史(OR=1.910,95%CI=1.047~3.485,P=0.035)是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危险因素。根据RC中位数将更年期妇女分为高RC组(RC≥0.70 mmol/L,n=155)、低RC组(RC<0.70 mmol/L,n=152),高RC组更年期妇女患有血脂异常比例、CAS比例、腰围、BMI、TG比低RC组高,HDL-C比低RC组低(P<0.05)。结论高RC水平与更年期妇女发生CAS有关,且RC高水平可能是更年期妇女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更年期妇女 残余胆固醇 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定西市
下载PDF
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的阈值研究
3
作者 卢然 吴春艳 +4 位作者 许海娜 安苗苗 吴宝勤 赖俊 冉利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0-1325,共6页
背景颈动脉斑块是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早期预测信号,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联系已被公认,但目前对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尚无明确的定论。目的分析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在参考范围对颈动脉斑块发... 背景颈动脉斑块是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早期预测信号,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联系已被公认,但目前对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尚无明确的定论。目的分析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在参考范围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影响,确定其风险阈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正常Hcy绝经后中老年女性1465例(Hcy<15μmol/L)。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和颈动脉超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y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正常Hcy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的Hcy截断值。结果1465例研究对象中有颈动脉斑块644例(43.96%)。斑块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cy均高于非斑块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斑块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0,95%CI=1.070~1.130)、收缩压(OR=1.021,95%CI=1.012~1.03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232,95%CI=1.077~1.4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568,95%CI=0.387~0.835)和Hcy(OR=1.142,95%CI=1.080~1.207)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11.87μmol/L是预测正常Hcy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颈动脉斑块的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605,特异度为75.8%,灵敏度为40.4%。结论Hcy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cy≥11.87μmol/L是预测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在Hcy正常水平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最佳截断值。这一阈值可为临床评估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绝经后女性 同型半胱氨酸 阈值
下载PDF
影像组学结合人工智能诊断颈动脉斑块及缺血性卒中的进展
4
作者 刘雨森 惠品晶(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I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和临床诊断基础,早期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有助于病人的分层管理。影像组学可以高通量提取影像数据,结合人工智能(AI)方法可以辅助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预测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I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和临床诊断基础,早期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有助于病人的分层管理。影像组学可以高通量提取影像数据,结合人工智能(AI)方法可以辅助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预测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评估颈动脉狭窄术后的预后。就基于CT血管成像(CTA)、颈部血管超声(CDU)和高分辨MRI(HR-MRI)影像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AI在颈动脉斑块诊断及IS的预测、结合多种组学方法对斑块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影像组学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血流的流-固相互作用
5
作者 Majid SIAVASHI Ava BINA +1 位作者 Mojtaba SAYADNEJAD Borhan BEIGZADE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1-168,共18页
本研究旨在模拟不同狭窄程度和脉搏率的颈动脉搏动血流。采用流-固耦合(FSI)和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研究了不同狭窄程度、脉搏率和动脉壁性质对周围流体的影响。分别应用Carreau-Yasuda非牛顿超弹性模型和修正Mooney-Rivin超弹性... 本研究旨在模拟不同狭窄程度和脉搏率的颈动脉搏动血流。采用流-固耦合(FSI)和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研究了不同狭窄程度、脉搏率和动脉壁性质对周围流体的影响。分别应用Carreau-Yasuda非牛顿超弹性模型和修正Mooney-Rivin超弹性模型于具有非牛顿行为的血液和超弹性血管壁。结果得到血液的壁面径向位移、压力分布、轴向速度分布和壁面剪切应力。通过增加狭窄的严重程度,轴向速度、血压变化、最大壁面剪切应力和壁面径向位移均呈增长趋势。当脉率在狭窄程度为75%时,最大流量矩、壁面径向位移、压力、轴向速度和壁面剪应力的最大值均增大。此外,与弹性和刚性模型相比,将动脉壁视为超弹性模型,将其周围流体视为非牛顿和非定常,可以使模拟更加真实。在严重程度高达50%的狭窄中,红细胞受到轻微损害,而在严重程度为75%的狭窄中观察到溶血。通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弹性模量从500 k Pa提高到2 MPa,在60 bpm脉率和狭窄程度75%下,剪切应力最大值增长65%。与刚性和弹性动脉壁相比,动脉壁的超弹性模型导致较低的轴向速度、较低的血压、较低的剪切应力和较高的径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狭窄严重程度 脉率变化 超弹性的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CTA定量颈动脉斑块特征及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分析
6
作者 刘颖 赵艺楠 +3 位作者 郭中萍 张永刚 苗重昌 顾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高血压 斑块负荷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输入方法分析及治疗策略
7
作者 张慎和 郭菲 +2 位作者 刘冬 王宝志 刘建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为健侧组、患侧组以及基底组。对比三种输入方式下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延迟时间(DT)等灌注值。根据CTP灌注值选取无症状患者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无症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吲哚布芬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入方式下重度CAS患者CBV、TT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组和健侧组灌注参数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侧组CBF、MTT以及DT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D-D、TM以及TAF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TM以及TAF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观察组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选择健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对CTP灌注参数影响较小,且吲哚布芬治疗效果较好,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CT灌注成像 吲哚布芬 阿托伐他汀 卒中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测量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8
作者 王重阳 张林波 +1 位作者 郭爽 丁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比较颈动脉斑块PFD与对侧正常颈动脉PFD及同侧... 目的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比较颈动脉斑块PFD与对侧正常颈动脉PFD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双侧正常颈动脉PFD。分析PFD与斑块厚度、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颈动脉斑块PFD高于对侧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58.61±11.52)HU、(-66.05±11.8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82±12.75)HU、(-66.70±13.8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侧正常颈动脉PFD与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91HU±11.69)HU、(-66.37±16.06)HU,(P=0.806)。颈动脉斑块厚度与PF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组间斑块是否含有钙化、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571、P=0.749)。根据PFD诊断斑块存在的AUC为0.6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80%、78.00%。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识别并测量颈动脉PFD,数据显示颈动脉斑块PFD明显增加,推测其与血管局部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对比剂 血管周围脂肪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沈春燕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98-200,共3页
目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单位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90例患者并纳入观察组,对其进行头颈动脉超声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内中膜增厚组(n=68)及斑块组(n=2... 目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单位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90例患者并纳入观察组,对其进行头颈动脉超声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内中膜增厚组(n=68)及斑块组(n=22),另外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在我单位行健康检查的9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U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三组FBG、TG、HDL-C及UA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斑块组及内中膜增厚组的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组HCY水平高于内中膜增厚组及对照组,而内中膜增厚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rson相关性显示,收缩压、FBG、TC、LDL-C及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见,通过检测血清Hcy水平,可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10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及新进展
11
作者 李璐 胥海洋 +2 位作者 孙雨蒙 李婷婷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18,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发现狭窄并识别易损斑块可以显著改善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发现狭窄并识别易损斑块可以显著改善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及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精确诊疗的研究焦点。然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斑块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血流动力学相关影像学技术也未广泛开展。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的影像进展,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斑块形成、发展、破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了这些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旨在评估综合分析斑块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超声向量血流成像在评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12
作者 周易 王珊 +1 位作者 尹立雪 曹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颈动脉壁剪切力(WSS)分布特征,定量分析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WSS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4例,对44例糖尿病患者... 目的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颈动脉壁剪切力(WSS)分布特征,定量分析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WSS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4例,对44例糖尿病患者(88支血管)和15例正常人(30支血管)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V-Flow成像,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不同部位WSS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各组间WSS的变化特点。结果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中段WSS(包括WSS最大值和WSS平均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对应部位WSS(P=0.001、0.003),同时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分叉处WSS均明显小于颈总动脉中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WSS的大小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P=0.018、0.043),斑块组最高[WSS最大值(2.58±0.69)Pa;WSS平均值(0.86±0.25)Pa],IMT增厚组次之[(2.37±0.69)Pa;(0.77±0.35)Pa],IMT正常组最低[(2.13±0.52)Pa;(0.69±0.20)Pa],颈总动脉中段W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中段WSS较正常人颈总动脉对应部位降低,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对评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向量血流成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脑氧代谢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调控机制探讨
13
作者 薛金磊 聂云龙 +1 位作者 张乐 郑晨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脑氧代谢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签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0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成两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脑氧代谢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签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0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成两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脑氧代谢、脑血管动力学、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脑血管动力学:研究组患者术后早期舒张压与临界压差(DP)、外周阻力(R)、脉搏波波速(Wv)低于常规组,平均血流量(Qmean)及平均流速(Vmean)高于对照组,脑氧代谢:研究组患者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DajvO_(2))低于常规组,脑氧摄取率(COER)、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_(2))、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_(2))高于常规组,血清炎性因子: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3 (IL-13)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脑氧代谢,减轻炎性反应保护脑的同时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右美托咪定 脑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14
作者 朱金良 陈仁智 +1 位作者 陈倾江 彭永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由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予以经股动脉穿刺,在远端保护器保护下予以支架血管成形术。结果:所有患... 目的:了解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由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予以经股动脉穿刺,在远端保护器保护下予以支架血管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地安装颈动脉支架,术后所有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均<30%,同时没有出现如卒中、过量灌注等不良反应,因此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100%。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为高风险颈动脉狭窄的诊疗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它是一种安全且实用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颖 霍然 +3 位作者 徐慧敏 王筝 王涛 袁慧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6-651,共6页
目的: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颅脑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分析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脑血流量(cerebr... 目的: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颅脑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分析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例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采用HR-MRI分别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maximum wall thickness,Max WT)、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进行斑块特征分析,记录有无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富脂坏死核(lipid-rich necrotic nuc-leus,LRNC)、钙化和溃疡,以及钙化和LRNC分级。采用3D pcASL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感兴趣区的CBF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侧和对侧CBF值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Max WT、NWI与CBF值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斑块成分中有无IPH、溃疡时CBF值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级别钙化、LRNC时CBF值差异。结果:患侧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77.30%±11.79%。患侧和对侧平均CBF值分别为(46.77±11.65)mL/(100 g·min)和(49.92±9.95)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17)。患侧颈动脉斑块平均Max WT为(6.40±1.87)mm,平均NWI为62.91%±8.87%。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Max WT、NWI与CBF值未见明显相关(P>0.05)。斑块成分分析显示,患侧斑块内有无钙化及钙化程度不同时,CBF值有差异(P=0.030),有无IPH、溃疡及LRNC时的患侧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中,斑块内钙化可能影响脑血流灌注,当无钙化存在时,需要特别关注斑块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血管钙化 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
下载PDF
V Flow技术测量颈动脉壁面剪应力的一致性研究
16
作者 加依达尔·沙亚哈提 周琛云 陈曼琳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评价血流向量成像(V Flow)技术在测量健康成年人颈动脉壁面剪应力(WSS)中的一致性。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20人,由2名不同年资的超声医师使用配备V Flow功能的Mindray Resona 7超声仪和3~9 MHz线阵探头进行... 目的评价血流向量成像(V Flow)技术在测量健康成年人颈动脉壁面剪应力(WSS)中的一致性。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20人,由2名不同年资的超声医师使用配备V Flow功能的Mindray Resona 7超声仪和3~9 MHz线阵探头进行双侧颈动脉扫查,分别采集双侧颈总动脉远段、颈总动脉分叉至颈内动脉起始部两段动脉的动态V Flow图像,测量两侧颈总动脉远段的近心端、远心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的前、后壁的WSS,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估组内一致性及组间一致性。结果双侧颈动脉前、后壁的4个不同节段之间WS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资超声医师2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左侧颈总动脉远段的远心端一致性极好(ICC 0.779),右侧颈总动脉远段的近心端(ICC 0.605)、远心端(ICC 0.585)、颈内动脉起始部(ICC 0.457)、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ICC 0.606)及颈内动脉起始部(ICC 0.702)一致性均较好;不同年资超声医师的测量结果显示,仅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ICC 0.486)及左侧颈总动脉远段的远心端(ICC 0.576)一致性较好。结论V Flow技术可显示不同位点间颈动脉WSS之间的差异,其组内一致性较好,但在不同年资超声医师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壁面剪应力 V Flow成像技术
下载PDF
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分型与TG/HDL-C比值、sdLDL-C指标的相关性
17
作者 赵丽娜 石光煜 +4 位作者 郭喆 薛晓蕊 孙晓伟 李崖雪 张雪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4-1000,共7页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分型与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分型与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年龄≥65岁、LDL-C<3.40 mmol/L老年人群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一般资料及血清学数据。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57例)和斑块组(131例),再根据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结果,进一步将斑块组分为新生血管组(即不稳定斑块组,77例)和无新生血管组(即稳定斑块组,54例)。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SMI分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血清学危险因素。结果 TG/HDL-C比值和HDL-C、sdLDL-C水平在无斑块组、无新生血管组、新生血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块组SMI 0级、SMI 1级、SMI 2级患者的斑块厚度、sdLDL-C水平依次升高,在3个SMI分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得出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与斑块厚度、sdLDL-C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r=0.758,P<0.01;r=0.676,P<0.05)。将斑块厚度、sdLDL-C、HDL-C、TG/HDL-C比值作为自变量,将斑块SMI分级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厚度和sdLDL-C是斑块SMI分级的危险因素(b=0.779,P<0.001;b=0.436,P<0.05)。结论 HDL-C、TG/HDL-C比值、sdLDL-C与LDL-C水平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关。斑块厚度、sdLDL-C水平是影响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斑块 老年人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联合实时微血管超声造影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18
作者 宝波 徐世亮 +1 位作者 徐海霞 徐丹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3D-US GSM)联合实时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并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灰阶中位数(GSM)...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3D-US GSM)联合实时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并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灰阶中位数(GSM)、实时微血管CEUS的增强强度(EI)、新生血管密度,选取动脉斑块内关键帧及前后各三帧的GSM,根据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分为钙化组、纤维结缔组织组、脂质坏死核心组,比较3组的GSM,并分析颈动脉斑块内部低回声、等回声GSM与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US GSM、实时微血管CEUS及二者联合检查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36个颈动脉斑块中,不稳定斑块20个,稳定斑块16个,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新生血管密度为(6.62±2.73)条。3组的GS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回声斑块的GSM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无相关性(r=0.676,P﹥0.05);低回声斑块的GSM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呈负相关(r=-0.555,P﹤0.05)。对于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3D-US GSM诊断的准确度为58.33%(21/36),实时微血管CEUS诊断的准确度为61.11%(22/36),二者联合诊断的准确度为80.56%(29/36)。结论 应用3D-US GSM和实时微血管CEUS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既有优势,又有局限性,而二者联合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灰阶中位数 超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MRI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朱雨蒙 朱丽平 +3 位作者 葛学 张生 胡春峰 马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基于MRI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白质高信号(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经超声或CTA检出颈动脉斑块的9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于2周内行常规颅脑MRI平扫(T_(1)WI、T_(2)WI、T_(2)-FLAIR... 目的:基于MRI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白质高信号(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经超声或CTA检出颈动脉斑块的9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于2周内行常规颅脑MRI平扫(T_(1)WI、T_(2)WI、T_(2)-FLAIR、DWI)及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扫描(3D-TOF、T_(1)WI、T_(2)WI、CE-MRA及对比增强3D-T_(1)WI)。根据颅脑MRI影像表现,采用Fazekas量表对WMH进行评分,0~2分为WMH轻度组(n=57),3~6分为WMH中重度组(n=36)。基于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对斑块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判断斑块的性质(易损/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的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IPH)、脂质坏死核心(LRNC)、纤维帽薄或破裂(TRFC)及斑块表面钙化。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和斑块性质进行组间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易损斑块组内斑块特征在WMH轻度组与中重度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MH中重度组的年龄和易损斑块的占比均高于WMH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后,年龄≥60岁(OR=4.049,95%CI:1.441~11.380,P=0.00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OR=3.935,95%CI:1.321~11.728,P=0.014)是中重度WMH的独立危险因素。易损斑块内出血(IPH)的发生率在WMH轻度组与WMH中重度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影响WMH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易损斑块中颈动脉IPH与WMH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脑白质高信号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脑小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FT_(3)、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张莹 赵茜 王燕青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超声检测斑块稳定性结果将...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超声检测斑块稳定性结果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89例)和稳定斑块组(67例)。比较两组血清FT_(3)、TSH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T_(3)、TSH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FT_(3)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TSH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年龄>65岁、高血压占比和LDL-C、TG、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FT_(3)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FT_(3)联合TSH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高于单独预测(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7%、83.58%,与单独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FT_(3)、TSH水平均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可提高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