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4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赵梦雅 邱昱 +2 位作者 刘景峰 郭东晨 林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8-1257,共10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EBV相关HLH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并发AKI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EBV相关HLH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并发AKI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EBV-HLH患者的AKI发生率为65.5%,28 d死亡率为15.3%。与未发生AKI组患者比较,并发AKI的EBV-HLH患者的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氮、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水平更高,凝血功能更差,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更低。AKI组患者接受化疗、移植、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更高。AKI患者按照改善全球肾脏预后组织(KDIGO)分级进行亚组分析,白细胞、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素氮、β_(2)-M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A)水平更能反应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KDIGO 2级和3级的患者接受移植、利尿剂、脏器支持(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替代治疗)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更高,住院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更高。回归分析发现,肌酐、β_(2)-MG、APTT、移植、化疗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既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住院时间、HGB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是28天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EBV-HLH患者的AKI发生率高,进展为重症病死率高,应早期重视、加强关注,从而进行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感染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马强 邹东梅 +4 位作者 郭轶先 赵弘 常晓丽 胡蓉华 孙婉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NGS检测,且存在IGH基因存在克隆性重排的55例B-NHL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IGH基因NGS检测结果,分析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特点、IGHV基因取用频...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NGS检测,且存在IGH基因存在克隆性重排的55例B-NHL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IGH基因NGS检测结果,分析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特点、IGHV基因取用频率,以及NGS检测IGH基因重排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5例患者中,以单个优势克隆为主(85.45%,47/55),少数患者可检测到2个(12.73%,7/55)和3个优势克隆(1.82%,1/55);在IGHV基因取用偏好方面,IGHV3基因在B-NHL中取用频率最高,其次为IGHV4基因;在IGHV亚型中,IGHV3-2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中出现频率最高,IGHV4-34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L-DLBCL)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中出现频率最高。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B-NHL患者IGH基因克隆性重排中IGHV基因片段取用频率存在偏好,使用NGS检测IGH重排可以识别亚克隆,鉴定克隆相关性,辅助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V 非霍奇金淋巴瘤 二代测序 克隆性重排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鹏 刘起鹏 +2 位作者 张婷 郭晓 邓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加用按摩与上肢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按...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加用按摩与上肢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BCLE-SEI)、淋巴水肿纤维化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肿胀、VAS疼痛、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及上肢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BCLE-SEI评分、淋巴水肿纤维化分级评分、VAS肿胀评分、VAS疼痛评分、FACT-B维度(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及其他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肢上举、内旋、外旋、水平屈曲及水平伸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5项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患肢水肿和疼痛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穴位按摩 艾灸 疼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EASI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评估:一项淮海淋巴瘤协作组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大珊 邓玲 +7 位作者 葛洪峰 朱俊峰 王玲 史玉叶 张颢 沈子园 桑威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EASIX)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22年3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诊断为DLBCL的58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axStat统计量确定EASIX... 目的探讨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EASIX)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22年3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诊断为DLBCL的58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axStat统计量确定EASIX的最佳截断值。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DLBCL患者生存结局的变量。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580例患者中男性294例(50.7%),中位年龄(60.32±13.36)岁,总体5年OS率为56.4%。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EASIX的最佳截断值为1.17。多因素分析显示EASIX、年龄、血红蛋白、中枢累及、Ann Arbor分期是DLBC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EASIX可以对BCL-2-和BCL-2+组、BCL-6-和BCL-6+组、GCB和非GCB组、ECOG PS评分<2分和≥2分组、Ann ArborⅠ/Ⅱ期和Ⅲ/Ⅳ期、IPI评分LR/LIR和HIR/HR组以及NCCN-IPI评分LR/LIR和HIR/HR组的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结论高EASIX(>1.17)与初诊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且EASIX能对不同亚组的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EASIX 预后 初诊 多中心 回顾性
下载PDF
Castleman病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旭 潘治平 严强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为探讨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疗效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1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中心型10例(腹部5例、颈部5例)和多中心型1例,病灶长径为1.3~5.5(3.3±1.1)cm。所有... 为探讨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疗效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1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中心型10例(腹部5例、颈部5例)和多中心型1例,病灶长径为1.3~5.5(3.3±1.1)cm。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或活检后病理确诊,10例单中心型CD患者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9例、浆细胞型1例,另1例多中心型CD患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从患者发现病灶到接受治疗等待时间3(2,12)个月,术后随访时间为61.5(36,82)个月。患者长期生存良好,除多中心型CD患者外其他无复发转移患者。CD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单中心型CD容易被延误治疗,对于不明原因的孤立性肿物应积极行穿刺或手术活检,明确病理后及早治疗,以获取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单中心型 多中心型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中医防治宫颈癌术后和(或)放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于俊 张立德 +1 位作者 王建波 李明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最常被诊断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下肢淋巴水肿是治疗宫颈癌过程中常见且棘手的一种并发症,由于其慢性和不可治愈的性质,下肢淋巴水肿以功能和美学缺陷以及心理后遗症的形式给妇科肿瘤幸存者带来问题...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最常被诊断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下肢淋巴水肿是治疗宫颈癌过程中常见且棘手的一种并发症,由于其慢性和不可治愈的性质,下肢淋巴水肿以功能和美学缺陷以及心理后遗症的形式给妇科肿瘤幸存者带来问题,从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未来临床上应对此并发症予以重视,并可从中医方面对其进行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淋巴水肿 宫颈癌 发病机制 中医防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以极早发型炎性肠病为表型的婴幼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罗丹 杨洋 +5 位作者 崔婷 赵玉霞 曾小燕 王宝香 梅红 高源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0-242,244,共4页
报道1例以极早发型炎性肠病为表型的婴幼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X连锁淋巴增生综合征2型 极早发型炎性肠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成人及儿童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特征及治疗
8
作者 费秀文 刘斯 +1 位作者 汪波 董爱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共8页
目的: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资料,比较成人及儿童临床资料的异同,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活检病理... 目的: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资料,比较成人及儿童临床资料的异同,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活检病理诊断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转归情况。根据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儿童组(<16岁)和成人组(≥16岁)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入组的81例患者中,男42例,女39例,中位年龄为21(14,29)岁,中位病程为20.0(13.0,30.0)d,中位住院时长为13.0(10.0,15.0)d。首发症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同时起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淋巴结肿大,96.3%(78/81)的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颈部淋巴结都肿大者占50.6%(41/81),锁骨上、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占55.6%(45/81),中位淋巴结直径为20.0(20.0,30.0)mm。仅有1例患者不伴有发热,其余80例患者均有发热,中位峰值体温为39.0(38.0,39.8)℃。伴随症状:皮疹7例(8.6%,7/81)、乏力28例(34.6%,28/81)、盗汗7例(8.6%,7/81)、畏寒寒战25例(25.3%,25/81)、肌肉酸痛11例(13.6%,11/81)、关节痛5例(6.2%,5/81)。肝脾肿大有17例(21.0%,17/81),其中脾大12例,占肝脾大的70.6%(12/17)。68.8%(55/80)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计数下降,47.5%(38/80)淋巴细胞(lymphocyte,LY)比例升高,53.4%(39/73)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79.2%(57/7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22.2%(18/81)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升高,27.2%(22/81)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升高,81.6%(62/76)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81例患者均进行了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77.8%(63/81)的患者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结内结构大部分破坏或消失,16.0%(13/81)淋巴结结构尚存或存在,淋巴结结构增生、淋巴结结构正常各占1.2%(1/81),3.7%(3/81)的患者未记录淋巴结结构。67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CD68(KP1)+分别占97.0%(65/67),MPO+占94.0%(63/67)。51例(63.0%,51/81)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数时间为1.0(1.0,4.0)d,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最好时体温可当天下降至正常。成人组和儿童组在住院时长、是否有前驱诱因、是否伴随畏寒寒战、超敏CRP升高率、是否应用抗生素、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的病例,且一般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需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 成人 儿童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抒欣 杨旭 +2 位作者 王巍 阚英 杨吉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住院HLH患者。分析HLH患者化疗前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以及^(18)F-FDG PET/CT图像特点;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检测^(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瘤相关性HLH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HLH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用对数秩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测各指标与HLH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瘤相关性HLH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0.8%,阳性预测值为72.2%,阴性预测值为95.5%。脾脏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存在中度正相关(r=0.418,P=0.007)。骨髓SUV及其与纵隔的比值高提示患者生存时间较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98、3.60。多因素分析中,骨髓SUV是提示与HLH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8)F-FDG PET/CT在诊断淋巴瘤相关HLH上有良好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尽早明确HLH患者病因,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脾脏SUV与HLH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提示该值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LH患者的全身疾病状况。骨髓SUV值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18) F-FDG PET/CT 预后
下载PDF
肝胃间隙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峻 王小明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患者男,22岁,因体检发现肝胃间隙占位3 d入院。患者半个月前于外院体检,腹部彩超示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胰体部实质性低回声团,建议CT进一步检查,未行进一步治疗。3 d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查CT(平扫+增强)示肝胃间隙占位,增强扫描呈中等... 患者男,22岁,因体检发现肝胃间隙占位3 d入院。患者半个月前于外院体检,腹部彩超示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胰体部实质性低回声团,建议CT进一步检查,未行进一步治疗。3 d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查CT(平扫+增强)示肝胃间隙占位,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强化,考虑巨大淋巴结可能,其他性质待排查;脾大,见图1。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和体征,一般情况可,精神可,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力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间隙占位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 单中心型Castleman病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合并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王超然 孙丽莹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由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组成的器官移植后严重并发症。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肿瘤(EB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r,EBV-SMT)是与EB病毒感...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由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组成的器官移植后严重并发症。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肿瘤(EB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r,EBV-SMT)是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罕见肿瘤。本研究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肝移植后PTLD合并EBV-SMT的^(18)F-FDG PET/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EB病毒感染 平滑肌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
12
作者 王秀峰 李婷 +6 位作者 字友梅 王莉华 刘宪凯 杨满 郭燕 吴隼 黄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硼替佐米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IGFBP7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3
作者 闫慧芳 高鸿亮 +4 位作者 张冉 郭雅雯 张小贤 武璐瑶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标本165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标本165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BP7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BP7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Ki67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50 U/L、累及部位为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IGFBP7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FBP7高表达的DLBCL患者生存期相对较短,是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或可成为诊断DLBC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IGFBP7 免疫浸润 预后
下载PDF
鼻内EB病毒感染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例
14
作者 杨文博 杨洪娟 +2 位作者 李双标 张树茂 孙云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9-270,共2页
患者男性,23岁。因左侧鼻部肿胀伴血涕1个月余于2023年5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发现左侧脸面肿胀,触之疼痛,无发热恶寒等不适,外院抗感染后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示:血象及炎性指标正常,男性肿瘤标记物正常,乳酸脱氢酶... 患者男性,23岁。因左侧鼻部肿胀伴血涕1个月余于2023年5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发现左侧脸面肿胀,触之疼痛,无发热恶寒等不适,外院抗感染后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示:血象及炎性指标正常,男性肿瘤标记物正常,乳酸脱氢酶升高。EB病毒DNA 83 800 copies/mL,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G 99.5 U/mL,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M1.56 U/mL,抗EB病毒早期抗体IgM 0.04 COI,抗EB病毒核抗体IgG 70.6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1例
15
作者 孙杨 居红格 马强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腹部胀满不适半年余就诊。行CT检查提... 目的:探讨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腹部胀满不适半年余就诊。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巨大肿块,考虑脂肪肉瘤遂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淋巴滤泡数量增多,套区增宽,生发中心萎缩,滤泡间可见大量的浆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的背景中可见散在奇异形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CD5、CD38、CD20及CD21均(+),CyClinD1(-),Kappa、Lambda均示部分(+)。确诊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9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较为罕见,对奇异形细胞认识不足,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导致过度治疗。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以右膝肿痛为首发症状的多形性套细胞淋巴瘤1例
16
作者 王渊文 龚建斌 +3 位作者 张杰 虞义建 邵燕萍 应双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8期142-144,共3页
80%以上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套细胞淋巴瘤常累及胃肠道和韦氏环等结外部位,而累及骨或以骨肿物为表现者较为罕见。本文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例以右膝肿痛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胫骨肿物的多形性套细胞淋巴... 80%以上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套细胞淋巴瘤常累及胃肠道和韦氏环等结外部位,而累及骨或以骨肿物为表现者较为罕见。本文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例以右膝肿痛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胫骨肿物的多形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多形性 胫骨
下载PDF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戴紫港 周晓曦 +1 位作者 张义成 黄亮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及疗效不佳患者的后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应用BTK抑制剂(包括奥布替尼、泽布替尼)联合传统化疗诱导治疗的P... 目的:分析应用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及疗效不佳患者的后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应用BTK抑制剂(包括奥布替尼、泽布替尼)联合传统化疗诱导治疗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PCNSL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2.5岁。病灶数目以多发为主,占56%;病理分型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为主,占62%;双表达型占38%;9例患者有初诊脑脊液生化数据,脑脊液蛋白升高者占78%;7例患者有基因测序结果,MYD88突变占57%,CD79B突变占43%;16例患者中9例(56%)接受奥布替尼联合传统化疗治疗,7例(44%)接受泽布替尼联合传统化疗治疗;16例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为69%。5例疗效不佳的患者中,4例为多发病灶,4例为双表达类型,3例具有MYD88突变;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auto-HSCT+CAR-T),获得完全缓解。结论:BTK抑制剂联合传统化疗治疗PCNSL患者的ORR为69%,多发病灶、双表达、MYD88突变可能是疗效差的因素。auto-HSCT+CAR-T可能是BTK抑制剂联合传统化疗治疗PCNSL疗效不佳患者可行的后续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
18
作者 郭来 王艳红 +1 位作者 巴俊慧 张宇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4-1600,共7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的临床特征,量化各项指标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升高患者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从而构建HLH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1例sCD25升高(≥2 400 U/ml)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的临床特征,量化各项指标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升高患者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从而构建HLH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1例sCD25升高(≥2 400 U/ml)患者的临床特征。按照是否满足HLH诊断分为HLH组与非HLH组。HLH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感染组、肿瘤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组、病因不详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治疗情况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建立HLH诊断预测模型。结果:121例sCD25升高的患者中68例诊断为HLH。HLH组患者使用升压药物比例、DIC发生比例、HScore评分高于非HLH组(P<0.05);肝大、脾大、噬血现象在HLH患者中更为常见(P<0.05);HLH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更低,而甘油三酯、铁蛋白(FER)、sCD25、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水平则更高(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HLH患者sCD25水平较感染组水平更高、sCD25/FER水平较感染组和MAS组更高;相比于肿瘤组HLH患者,感染组PCT水平、使用升压药物比例、噬血现象阳性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热、脾大、噬血现象、多系减少、IgM、M.sCD25[sCD25检测值相较诊断界值(2 400 U/ml)的倍数]、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是HLH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发热、脾大、噬血现象、多系减少、免疫球蛋白M、M.sCD25、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构建的预测模型H显示出较好的预测准确度,当以H=39.45为最佳截断值时,模型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3.02%。结论:sCD25、sCD25/FER、PCT、噬血现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DIC有助于区分HLH的潜在病因。预测模型H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可以作为临床上一个相对准确的HLH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sCD25 HLH-2004 HScore 模型构建
原文传递
模仿IgG4相关淋巴结病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易误诊病例的鉴别诊断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李春艳 刘国荣 +2 位作者 常丽君 李秀博 丁文双 《广州医药》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通过学习1例少见的组织学特征与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类似的浆细胞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PC-iMCD),总结两种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要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C-iMCD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淋巴... 目的通过学习1例少见的组织学特征与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类似的浆细胞型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PC-iMCD),总结两种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要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C-iMCD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淋巴结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分析免疫表型及EB病毒(EBV)感染状态,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其与IgG4相关淋巴结病的鉴别诊断。结果48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皮肤瘙痒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IgG、IgA、IgM及IgE水平均升高,血清IgG4显著升高(14.7 g/L),白介素-6(IL-6)异常升高(150.84 pg/mL)。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生发中心萎缩,套区淋巴细胞呈“洋葱皮”样围绕生发中心排列,滤泡间区扩张,其内见大量成熟的浆细胞呈片状浸润,灶区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gG4阳性浆细胞数大于100/高倍视野,IgG4阳性细胞/IgG阳性细胞比值>40%,Kappa及Lambda轻链呈非限制性表达;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EBER)阴性。结论部分PC-iMCD与IgG4相关淋巴结病具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单纯根据组织学及免疫表型难以将两者鉴别,正确诊断需结合IgG4相关病变诊断标准、排除性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IgG4相关淋巴结病 淋巴结 浆细胞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